语文教案

时间:2022-07-09 13:11:1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语文教案模板集锦8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语文教案模板集锦8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次、瓜、燕、什、么、样、得、再”等12个生字,会写“回、片、皮”3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二、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小燕子带着我们一起去看了“冬瓜”和“黄瓜”,让我们发现了他们的不同,这节课,小燕子还想带我们接着去看看,但是小燕子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同学们必须把它身边的生字朋友都认全,这样他才能带着我们去看呢?你们能做到吗?(播放)

  (二)、讲授新课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第一次小燕子去看冬瓜和茄子,他发现了: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回来的时候,妈妈夸奖了他,妈妈说什么了?

  (2)指名读妈妈所说的话,要读出“说的对”中所表达的感情(夸奖) 读出“再去一次,还有什么不一样?”中的激励

  (3) 小燕子又一次去了,这次回来他又发现了什么不同?这次发现的和上次的一不一样?他回来是怎么和妈妈说的?

  (4)学生自由读,比比谁学小燕子学的最像

  (5)同桌之间互换角色,分角色读小燕子和燕子妈妈之间的对话。

  (6)把2、3自然段结合起来读,让学生读出这两次去看发现的不同,初步体会燕子的进步

  2、学习第4自然段

  师:当燕子妈妈听到小燕子又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后,又是怎么夸奖小燕子的?

  师:可是燕子妈妈觉得的小燕子观察的还是不够,于是让他“仔细”的观察。这次小燕子又能发现什么呢?

  (出示,上突出: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师:这一次小燕子又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哪么,妈妈的夸奖和以前的还一样吗?

  师:小燕子为什么能发现冬瓜和茄子这么大的不同呢?

  师:由于小燕子的“仔细”观察使他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更大不同,通过此句话,让学生理解“仔细”的意思学生用“仔细”造句。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扩展表演

  1、同桌之间互读

  2、组内读

  3、小组之间比一比看谁读的好

  同学们带上小燕子的头饰和燕子妈妈的头饰,到讲台前给同学们表演一下。

  四、指导写字

  1、学生仔细的观察,发现问题,让学生感受一次比一次进步

  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给予指导:

  (1)“会”要先写里面的小口,后关门。

  (2)“片”的竖撇要由重到轻,末端轻快撇出。

  (3)““是新学的笔画,书写时左低右高,钩短小有力,指向“皮”字的中心

  五、扩展活动

  1、完成课后“说说,读读”

  2、拿出实物:两种蔬菜或水果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他们的特点,找出不足。

  五、作业布置: 把“会、片”每个字带拼音写两行。

  六、板书设计: 在田字格中书写“会、片”。

  七、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说明:

  本次练习共安排了五个训练项目,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语文与生活

  1、认识街头招牌,了解经营范围和特点。先让学生读读题目中的八个招牌名,根据每一招牌名中的关键字词,联系生产实际经验,思考它们各自的经营范围和特点。最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一些店铺招牌名,说说它们各自的经营范围和特点,从而加深对店铺招牌名重要性的认识。

  2、给超市起名。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以人名作为店名,如皇甫超市、阿东超市

  二是以地名作为店名,如杨庄超市、新华路超市

  三是以超市的经营特色作为店名,如图书超市、水果超市

  3、货物分类先引导学生认真读读这些货物名,联系生活中的经验,想一想它们各属于哪一类,该怎样分类。再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给予点评。最后引导学生总结给这些货物分类的规律。

  二、诵读与积累

  1、要求学生凭借工具书,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2、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反复朗读。加强感悟,达到积累的目的。

  3、练习诵读

  三、写好钢笔字

  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段话中每一个字的写法,再在黑板上范写,最后指导学生写正确、端正、美观。此外还要注意执笔方法和评析。

  四、口语交际

  1、了解辨论是怎么回事

  2、引导学生了解辩论的要求:一是有一个辩论的话题,这个话题要有展开辩论的价值,话题本身蕴含有正、反方的观点。二是将不同的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方两组,各方进行组内分工,搜集资料,组织语言。三是辩论前,要推荐一名同学作主持人,主持人控制辩论会的进程,但不发表任何观点。四是在辩论中,正反双方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及时进行补充或反驳,同时要注意说话文明,尊重他人。

  3、从班级实际情况出发,寻找辩题展开辩论

  五、学写毛笔字

  继续练习写半包围结构的字,例字是“屋”、“眉”

  六、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1、本单元课文的部分组词

  2、完成诵读与积累的听写

语文教案 篇3

  课前透视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是优秀的科普作品。课文共有五小节,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配有两幅插图。教学中应抓住诗歌利于朗读,内容充满情趣的特点,激发学生童心,引导学生在多读读好上下功夫,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知识。

  课文是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科学知识的,学生容易被吸引,并且文中介绍的内容大多数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教学时应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有一定词语积累。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2、识字写字。

  信息资料

  1、教师准备有关网站、演示课件或相关的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知识。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植物妈妈有办法》语文教案<spanhttps://p.9136.com/1l/l/allimg/<p>  <strong>第一课时</strong></p><p>  切入举偶</p><p>  1、谈话引入:小朋友,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题。</p><p>  (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p><p>  2、课件演示:播放蒲公英、苍耳等植物传播种子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今天《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要告诉我们植物传播种子的巧妙办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p><p>  (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引导学生观看动画,整体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p><p>  对话平台</p><p>  <strong>感知</strong></p><p>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p><p>  2、小组内互相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p><p>  3、交流。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小组读书的收获。(这只是初读,学生能说出自己的读书所得就要加以表扬,不能要求过高。)</p><p>  (尝试朗读,整体感知,交流收获,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体验读书的快乐。)</p><p>  <strong>识字</strong></p><p>  1、自己练读生字。引导学生可同桌之间接龙读生字。</p><p>  2、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指读。</p><p>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给生字找朋友,用词语说话。</p><p>  (新课标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方法,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热情,相互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的效果。)</p><p>  <strong>赏读</strong></p><p>  1、小组合作读课文,看谁读得美。</p><p>  2、选读。选自己喜欢的一节练读,再展示。</p><p>  3、通读全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p><p>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整体感知课文,在正确、流利的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与体验。)</p><p>  <strong>写字</strong></p><p>  1、出示要写的字:如、已、娃、纷、好。学生认读。</p><p>  2、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注意的地方。</p><p>  3、教师示范,指导重点笔画。如“已”要半封口,不能写成自己的“己”等。</p><p>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p><p>  (在重视学生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应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p><h2>语文教案 篇4</h2>
<p>  <strong>教学目标</strong></p><p>  <strong>知识与能力:</strong></p><p>  1、1、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字。</p><p>  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p><p>  3、有收集谜语或自编谜语的兴趣。</p><p>  <strong>过程与方法:</strong></p><p>  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识字效率。</p><p>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感悟汉字,掌握朗读技巧。</p><p>  <strong>情感、态度、价值观:</strong></p><p>  1、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p><p>  2、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p><p>  <strong>教学重点</strong></p><p>  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能在读后说说自己猜谜语的方法。</p><p>  <strong>教学难点</strong></p><p>  说出自己猜谜语的方法。</p><p>  <strong>课前准备</strong></p><p>  教师准备:课件、字词卡片、写有谜底的大苹果、小黑板、几张谜语卡</p><p>  <strong>教学过程</strong></p><p>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p><p>  <strong>一自读识字</strong></p><p>  (一)、</p><p>  1、创设情景导入: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来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p><p>  刚才的同学说出来让大家猜的部分叫“谜面”,你们猜出来的答案叫什么?(谜底)</p><p>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个字谜,想猜一猜吗?</p><p>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关于谜语的课文《识字五》</p><p>  教师板书识字五</p><p>  (二)试着读课文</p><p>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79页,自己来读一下这篇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应该怎么办呢?谁来说一说呢?</p><p>  自己读读课文,找出生字宝宝读生字指名回答</p><p>  齐读课题</p><p>  遇到不认识的字应该拼一拼拼音、问同学、问老师</p><p>  导入开门见山,直接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入到新课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p><p>  提醒学生怎样获得别人的帮助</p><p>  <strong>二合交流</strong></p><p>  (一)出示生字宝宝</p><p>  (二)指名试读,随机纠正</p><p>  小老师领读师生点评</p><p>  分组读</p><p>  1、开火车读,师点评</p><p>  2、生字组词游戏,加深学生的记忆</p><p>  指名读</p><p>  其他小组组员点评</p><p>  学生学习正确客观的评价别人</p><p>  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p><p>  在学会生字的基础上学会组词</p><h2>语文教案 篇5</h2>
<p>  第二课时</p><p>  (一)读课文,提出问题。</p><p>  (二)再读课文,思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p><p>  (三)画出令作者难忘的句子,想想为什么会令她难忘。</p><p>  (四)这句话对作者的一生起着重要作用,也验证了上节课所讲的畅所欲言中的哪句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p><p>  (五)。</p><p>  第三课时</p><p>  (一)学习书中例文。</p><p>  1、读两个小片段,说说分别写什么?画出两段不同的地方,通过比较使你明白了什么?</p><p>  2、使文章生动的方法是什么?</p><p>  (二)习作审题</p><p>  会说话的----------</p><p>  -------------的话</p><p>  我总也忘不了那句话</p><p>  题一:1、可补充的内容较丰富,如动物(小鹦鹉、八哥......)、人物。</p><p>  2、内容上注意写清体现“会说话”的事例。</p><p>  题二:1、可补充的内容如令人难忘的话、令人振奋的话、奇怪的话......</p><p>  2、注意选材要新颖。</p><p>  3、内容上突出为什么难忘、振奋、奇怪......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使文章更生动。</p><p>  题三:1、抓住题眼忘不了的话,多问几个为什么。</p><p>  2、相关事例说清楚具体,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及内心活动。</p><p>  (三)金钥匙----怎样做好主持人。</p><p>  板书设计:</p><p>  会说话的----------</p><p>  -------------的话</p><p>  我总也忘不了那句话</p><h2>语文教案 篇6</h2>
<p><strong>  教学目的:</strong></p><p>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p><p>  2、能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诗歌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p><p>  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p><p>  4、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p><p> <strong> 教学重点:</strong>目的1、2</p><p><strong>  教学难点:</strong>目的3、4及背诵、默写</p><p> <strong> 教学方法:</strong>诵读法</p><p>  所在班级情况 学生特点分析</p><p>  本班现有学生29人,其中男同学15人,女同学3人。学生思想表现良好,在学习方面,大部分同学很认真,只有个别学生自制力较差,缺乏学习自觉性;班中学生基础良莠不齐,学生成绩参差不齐。要想提高本班复习效果,针对上述情况,必须夯实基础,以本为本,加强语文“双基”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加深理解、加深认识,力争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的高度,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力争使全班同学的语文成绩有一定幅度的提高。</p><p><strong>  教学过程:</strong></p><p><strong>  第一课时</strong></p><p>  导入:</p><p>  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文学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中有吟诵边塞风光的(如王维的《使至塞上》),有叙述边关战事的(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有借以倾诉思乡之情的(如范仲淹的《渔家傲》,更有畅谈从军壮志抒发爱国之情的(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这两首诗歌又是从哪方面来反映战争的?</p><p><strong>  一、交流资料</strong></p><p>  乐府诗:乐府,原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规模较大。后来将其演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p><p><strong>  二、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strong></p><p>  1、诵读:可教师范读、学生诵读、自由散读、全班齐读</p><p>  2、诗歌大意:</p><p>  《十五从军征》这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一位衣衫褴褛、鬓发全白、手拄拐杖的老人茫然地站在曾经是那么熟悉,而今却家破人亡的,绝望地望着东方……这首诗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p><p><strong>  三、讨论探究:</strong></p><p>  1、请同学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所喜欢的诗句,及喜欢的理由。</p><p>  2、诗歌是怎样揭示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板书)</p><p>  3、你是怎样看待战争的?</p><p><strong>  四、学生小结</strong></p><p><strong>  五、推荐阅读</strong></p><p>  王昌龄——从军行(一、二)</p><p>  王翰——凉州词</p><p><strong>  六、作业  背诵默写</strong></p><p>  板书:</p><p>  兵役的残酷</p><p>  无限的凄凉   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p><p>  不尽的悲哀</p><p><strong>  第二课时</strong></p><p><strong>  导入:</strong></p><p>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始终有战争在相随,无论是哪一个朝代都有战争的刀痕,印在文学的诗词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便不可封盖地长成为一颗艺苑奇葩。其中无论是用剑和心抒写的豪情,还是用弓和刀叙述的征战,或是用白发和眼泪表达的思念……都像晶莹、细润的珍珠撒在诗海的托盘上,让人长吟,使人苦叹,让人流泪,使人感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出塞》。</p><p><strong>  一、交流资料</strong></p><p>  1、王昌龄(689—757):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字少伯,京兆万年人。安史之乱,避难江淮,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他是盛唐时期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有“诗家天子”之称。七绝与李白齐名,被视为“神品”。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闺怨》、《芙蓉楼送辛渐》等。</p><p>  2、飞将:指汉代飞将军李广,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因其英勇善战,匈奴称其为“汉之飞将军”。</p><p>  3、阴山:即阴山山脉,起自甘肃,延绵内蒙古,是古代中原地区北方的屏障。</p><p>  4、互文: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彼此拼合,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p><p><strong>  二、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strong></p><p>  1、诵读:可教师范读、学生诵读、自由散读、全班齐读</p><p>  2、诗歌大意:</p><p>  《出塞》一诗描绘了边关无良将驻守,致使匈奴频繁入侵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痛恨和对良将的思慕。</p><p><strong>  三、比较探究:</strong></p><p>  1、请同学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所喜欢的诗句,及喜欢的理由。</p><p>  2、这两首诗歌各是从什么角度出发来写战争的?(板书)</p><p><strong>  四、学生小结</strong></p><p><strong>  五、作业</strong></p><p>  1、背诵默写</p><p>  2、搜集关于反映战争的诗词</p><p>  板书设计:</p><p>  十五从军征——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p><p>  出塞——对战乱的痛恨和对良将的思慕</p><h2>语文教案 篇7</h2>
<p>  <strong>一、设计意图</strong></p><p>  设计这节活动,意在让幼儿在相关物品中、生活中找找、想想、说说反义词。根据我班孩子在中班末期对反义词表现出比较浓厚的兴趣,并能说一些的特点。开学后,我在日常活动中指导孩子们尝试用反义词来形容事物,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幼儿经常发生错误,因此便选择设计了指导活动。</p><p>  设计中,考虑到孩子刚升人大班,且发展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我在材料的投入上更注重了材料的生活化、多样化、层次性,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满足与成功。</p><p>  同时,根据孩子们的思维特点,我便从孩子们身边熟悉的实物着手,并逐步过渡到能够摆脱实物、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讲述。孩子们从两种物品中找出了一对反义词,从两种物品中找出多对反义词,最后到只出现一种物品找出多对反义词。孩子们的思维也由此得到了锻炼。</p><p>  在活动中,孩子们思维的敏捷性、正确性在游戏速度的快慢与变化,形式的集体与个体变化中得到发展与强化。</p><p>  <strong>二、活动目标</strong></p><p>  1.鼓励幼儿大胆探索,通过找一找,想一想。寻找生活中的反义词。</p><p>  2.鼓励幼儿积极思维、表述声音响亮,清楚。</p><p>  <strong>三、活动准备</strong></p><p>  幼儿经常接触的东西(纸、笔、书、玩具等)</p><p>  自制图片一张两个人区别(略)</p><p>  ①笑、哭②胖、瘦③高、矮④头发多少⑤穿长袖、穿短袖⑥一个红短裤、一个黑短裤</p><p>  ⑦ 一睁眼、一闭眼</p><p>  <strong>四、活动设计</strong></p><p>  (一)在物品中寻找反义词</p><p>  1.今天我们做个游戏,叫“说相反”。这儿有许多的东西,等会儿请你们去找两样东西,再找找这两样东西里意义相反的地方。幼儿去寻找,并请每一位幼儿都将自己找的东西说出来。</p><p>  规则:①你找的两样东西里必须有“反义词”朋友。</p><p>  ②别人说过的尽量不说。</p><p>  2.出示图片,鼓励幼儿能够找出多对反义词。</p><p>  规则:同上</p><p>  3.出示一杯水,请幼儿说出多对反义词。</p><p>  规则:①你找的东西和我手里的东西必须是有“反义词”朋友的。(多和少、轻和重、左和右、上和下、大和小)</p><p>  ②别人说过的就不能说。</p><p>  (二)在生活中寻找反义词</p><p>  1、想想在家里、电视里、马路上、教室里还有哪些“反义词”朋友,找到后等我说“开始”就站起来,(自由地站起来表述)等会儿告诉大家。</p><p>  规则:①你说的两样东西里必须有反义词朋友。</p><p>  ②别人说过的就不能说。1.老师问,幼儿答(如师说软,幼儿找硬)。速度由慢到快。</p><p>  2、幼儿合作玩,一问一答。</p><p>  两个好朋友组成一节车厢,一个问一个答,说对了就拍一下手,表示通过。全说对了,这列火车就可以出发了。</p><p>  <strong>五、延伸活动</strong></p><p>  鼓励幼儿继续寻找身边的反义词朋友。</p><h2>语文教案 篇8</h2>
<p>  <strong>第一课 散步</strong></p><p>  ○教学目标</p><p>  ①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p><p>  ② 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p><p>  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p><p>  ○教学重点</p><p>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p><p>  ○课前准备</p><p>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p><p>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p><p>  ○教学内容</p><p>  ①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p><p>  ②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p><p>  ○教学设计</p><p>  导入</p><p>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p><p>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p><p>  感知课文内容</p><p>  ① 检查生字词。</p><p>  ② 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p><p>  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p><p>  ④ 带问题朗读课文。</p><p>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p><p>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p><p>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p><p>  「教师导学」</p><p>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p><p>  [教师小结]</p><p>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p><p>  自主合作探究</p><p>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p><p>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p><p>  [提示质疑]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p><p>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p><p>  [教师小结]</p><p>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p><p>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p><p>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p><p>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p><p>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p><p>  [教师小结]</p><p>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p><p>  [学生讨论归纳]</p><p>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p><p>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p><p>  a.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p><p>  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p><p>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p><p>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p><p>  重点研读</p><p>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p><p>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p><p>  [教师小结]</p><p>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p><p>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p><p>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p><p>  比较阅读</p><p>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p><p>  ① 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p><p>  ② 《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p><p>  [教师引导]</p><p>  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p><p>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p><p>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p><p>  ②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p><p>  ③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p><p>  [教师小结]</p><p>  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p><p>  反思</p><p>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p><p>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p><p>  [教师总结]</p><p>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p><p>  小结</p><p>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p><p>  ○板书设计</p><p>  散步 莫怀戚</p><p>  母亲 走大路 ↑承上</p><p>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责任重大→使命感</p><p>  儿子 走小路 ↓启下</p><p>  <strong>第二课 秋天的怀念</strong></p><p>  教学目标</p><p>  1.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p><p>  2.领会母爱无私、博大、宽容、深厚的特点。</p><p>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p><p>  教学重点与难点:</p><p>  1.重点: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以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p><p>  2.难点:透过生活小事感受母亲对“我”的爱,透过生活中的小事表达“我”对母亲的深情。</p><p>  教学准备:</p><p>  1. 多媒体课件</p><p>  2. 乐曲《秋日私语》、《命运交响曲》、《春之声圆舞曲》</p><p>  教学过程:</p><p>  一 激情导入</p><p>  关于母爱,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真情地为她唱着赞美的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读残疾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再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p><p>  二 整体感知</p><p>  1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你们需要音乐吗?</p><p>  2播放音乐,供学生自己选择。——《命运交响曲》、《春之声圆舞曲》、《秋日私语》。学生选择后,配以《秋日私语》,师生共同自由诵读,欣赏散文的美。</p><p>  3刚才大家读得很投入,看来,一篇美的散文确实能让人深陷其中。读完之后,感觉怎么样?(引导学生能抓住文章的感情基调。)</p><p>  三 自由感悟</p><p>  1不足千字的质朴叙述,何以有如此大的感染力呢?哪些描写或者说哪个字,哪个词感动了你?</p><p>  2学生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畅谈自己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一个忠实的听众,并要注意适当点拨。</p><p>  (1)当学生提出第三段写得好时,相机激发学生兴趣,进行朗诵训练。要求读出母亲的无奈和心痛,儿子的不耐烦和对母亲的不理解。可以以比赛的方式进行。</p><p>  (2)在学生提到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菊花的画面,巧妙地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熟读成诵。</p><p>  四 质疑解疑</p><p>  1在欣赏、感悟这篇文章之时,你们的头脑中是否已经产生了一些疑问呢?</p><p>  2学生自由质疑。</p><p>  预想:(疑问来自三个方面)</p><p>  a关于课题</p><p>  b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p><p>  对策:</p><p>  a零碎的问题随即解决,可通过生生交流意见,展开讨论,教师点拨的方式。谈到课题为何为《秋天的怀念》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有关秋天的几处意象——雁阵北归、树叶飘零、菊花烂漫</p><p>  b含义深刻的句子归纳整理后以课件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集中领悟,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感情朗读、交流阅读感受、相互解疑,达到引导学生体验人物的内心感情的效果。</p><p>  含义深刻的句子主要有:</p><p>  (1)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p><p>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p><p>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p><p>  (4)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p><p>  五 感受母爱</p><p>  1伴随舒缓深沉的乐曲,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p><p>  2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p><p>  3课件出示怀念母亲的名言警句,让学生熟读、背诵。</p><p>  六 拓展阅读</p><p>  1阅读怀念母亲或赞美母爱的文章。</p><p>  2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如《我与地坛》</p><p>  板书设计:</p><p>  秋 天 的 怀 念</p><p>  雁阵北归</p><p>  树叶飘零 母亲</p><p>  菊花烂漫</p><p>  伟大、无私的母爱</p><p>  <strong>第三课 羚羊木雕</strong></p><p>  教学目标:</p><p>  1.读懂课文,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倾向</p><p>  2.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p><p>  3.学会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p><p>  [教学课型及课时]</p><p>  1.讨论课</p><p>  2.一课时</p><p>  [媒体设计]</p><p>  多媒体</p><p>  [教学步骤]</p><p>  一、导入新课</p><p>  同学们,这里有两样东西:一样是一堆金钱,一样是几个穷朋友。假如让你选择其中你需要的东西,你选什么好呢?(穷朋友)为什么这样选择?(朋友珍贵,友情珍贵。友情是用金钱换不来的)没有人认为金钱贵重,金钱万能吗?(摇头)的确。最珍贵的东西是友情。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希罗多德说:“世界上没有比一个既真诚又聪明的朋友更可贵的了。”斯托贝说:“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钱轻情义,尤其是大人们,他们的这种重财轻义的思想往往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一件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今天我们要共同地学习一下张之路的文章——《羚羊木雕》。</p><p>  二、明确教学目标</p><p>  三、整体感知:要求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初读课文</p><p>  四、探究思考:</p><p>  在这场矛盾冲突中,谁是谁非?如果父母市正确的,子女应如何对待?如果父母是错误的,在子女又该如何对待?你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如何处理的?</p><p>  再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倾向,点拨关键处:</p><p>  1.文章开头就写

  2.第一部分是妈妈爸爸同"我"先后对话的描写,这段描写中,作者的思想倾向是怎样的?

  明确:作者是同情爸爸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女儿,可见对女儿的宠爱。父母宠爱女儿,可是丝毫不尊重女儿所珍视的友情。"我"本来并不知道羚羊木雕的贵重,以为既然是爸爸送给我的,自己当然可以作主。"我"把自己心爱的东西送给最好的朋友,可见他是很重友情的。作者褒贬的思想是很明显的。

  倾向表现的最明显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女儿说明万芳"是我最好的朋友",妈妈根本不考虑女儿的友谊,立逼女儿去要回来,预期的"坚定",正是固执生硬的表现。另一处是爸爸的话:"是的,这是爸爸送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这个话有点自相矛盾,实质上批评了"爸爸"的不是。

  再从对话的神态、语气、心理描写上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同情孩子的。在父母一边,是"突然问""目光紧紧盯着""十分严厉""坚定的说""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孩子一边,是"心怦怦地跳起来""小声的说""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低着头不敢看他""声音有些发抖""哭着喊了起来""心里难过极了"。可见父母为了木雕怎样伤害了孩子的心。

  3.第二部分插叙"我"和万芳的真挚感情。在孩子的小天地里,彼此都是真诚无私的友爱。这一部分,又涉及两个孩子家长的情节,不要忽视。一处是,我0不小心,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坐在树底下偷偷的抹眼泪。为甚么呢?因为"又心痛裤子,回家挨说"。这就可见父母平日的为人了,只要损害了财务,也不管原因,对孩子就没有好态度,否则孩子怎么会"怕"呢?另一处写万芳妈妈,不但不夸奖万芳的仗义,反而"让他对着墙站了一个小时"。万芳也深知"我"的妈妈的脾气,"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再站两个钟头"。这些都是批评的笔触。

  4.第三部分为什么写奶奶呢?

  明确:奶奶直到"我"淌眼泪,才憋不住"突然说:算了,这样多不好。"奶奶很体贴孩子的感情。反衬之下,显得爸爸妈妈只知道东西名贵,却全然不顾孩子伤心,这样多不好。起初,奶奶"定想说什么,可是,他没有说"。奶奶是长辈,说话还有顾忌,因为他知道儿子媳妇的为人,左右为难。可见,写奶奶也是为了批评爸爸妈妈的不是。)

  5.读最后部分,要注意"我"被逼无赖的痛苦心情,作者把这种心情描写得很细腻,思想倾向也是很明显的。特别是结尾,作者同情的写道:"我呆呆的望着他,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就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这能全怪我吗?"当然主要是怪父母。

  总结语:总起来说,课文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间的友爱,少年的内心世界。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万芳见"我"裤子撕破后心里难受,把自己身上的裤子换给"我"穿,即使被家长责备也心甘情愿。"我"见万芳特别喜欢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逼他反悔,使他失去了一个最好的朋友,他感到莫大的痛苦,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却是重财轻义。他们对子女的态度,走了两个极端,"爸爸"舍得把名贵的羚羊木雕"送"给孩子,可是使孩子最伤心的也是他们。他们并不重视子女的友谊,不懂的孩子最渴望最珍惜友情,他们疼爱子女却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五、课堂拓展

  问题:从课文看,这两个孩子都没有所谓"价值观念",你看,他们那一次交换的礼物,是名贵的羚羊木雕和一把弯弯的小藏刀,这种感情纯洁是纯洁,可是这种做法毕竟不对,这样确实给父母出了难题。讨论讨论,生活中应该怎样处理这类事情?怎样预防这类事情?要从课文中找插叙户根据。

  明确:鼓励学生从多方面考虑:例如,"爸爸"松龄杨木雕给孩子的时候,应该介绍一点有关这件工艺品的知识,让孩子知道他的珍贵,注意保管。小朋友之间送东西,要征求大人的意见。如果想课文写的那样,已经成为既成事实,处理的方式也大可以婉转一些,要注意保护小朋友之间的感情。"我的父母"可以向万芳的妈妈暗示一下,万法方妈妈也不是占小便宜的人,不会同意自己孩子收受这么珍贵的东西的,重要得倒是叫 万芳妈妈不要责备孩子。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出学习本文的感受,题目自拟,课下交流。

  课后记:在本课中学生们讨论比较热烈,但是抓不到问题的关键。应该在平时加强对学生这一方面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机敏进行辩论的方法。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8-22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10-03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8-06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11-10

语文《绝招》教案09-01

语文《春笋》教案10-16

《语文天地》教案01-05

语文《望月》教案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