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07-10 10:05:2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9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9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国游客在景色迷人的曼谷正兴致勃勃地观赏美景时,所乘坐的汽车却陷进泥坑无法拉出来。大家心里非常着急和无可奈何!正在这时候(幻灯)阿铃带着小象来到了我们的面前。

  二、新授:

  (1) 现在请大家先朗读课文4到8节,然后再思考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幻灯)

  这头小象是怎么帮助中国游客的呢?

  (2)小组讨论:找出描写小象拉车的句子。(幻灯——齐读)

  交流:找出小象拉车的动词(幻灯——点出掀,撬,拉)

  掀:使遮盖覆盖的东西向上离开。(示范:掀开铅笔盒)

  撬:把棍棒或刀等的一头插入缝中或孔中,用力压另一头。(示范:撬起铅笔盒)

  师述:小象会用鼻子“东一掀,西一撬”说明它什么?(说明它会观察地形,会动脑子,选择合适的用力方法。小象拉车方法巧,速度快。

  (3) 面对这么聪明的小象,难怪作者会不由地发出赞叹。(幻灯)

  (4) “奇迹”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奇迹?(练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过渡:对!因为面对庞大而沉重又陷进泥坑的汽车好几个人都没有办法,而小象却轻松又快速地把车拉出来,这一绝技真是一种奇迹。那它还有其它绝技吗!(还会洗车)

  (5)分组朗读第6节,并找出描写小象洗车的句子。(幻灯)找出小象洗车时的动词?

  同桌有感情地把这句话读一读,看哪组读得最好。

  (6)师:看着洗得干干净净的汽车,中国游客再一次地被小象的绝技所惊呆了,难怪作者又一次地发出赞叹(幻灯)范读

  小结:小象的绝技真令人佩服,可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小象天生就会这些本领吗?

  过渡:是呀,如果没有阿铃我们就看不到这么聪明和乖巧的小象。阿玲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幻灯)我们来找一找描写阿铃外貌的句子。(幻灯——齐读),你能用哪个字来形容阿铃的外貌。

  (7) 美丽的阿铃究竟是如何指挥小象拉车的呢?

  男生读第5节,然后请各组找一找书中的有关句子。(幻灯)

  师述:阿玲一见中国游客的车陷进泥坑,是不是立刻就让小象“上去拉车”?(对,她没有)。

  (8) 同桌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把阿铃指挥小象的句子说一说。

  指导朗读:齐读,体会阿铃做事认真观察,考虑周到。

  (9)找出阿铃指挥小象所用的词语。(幻灯——拍拍,贴贴,指了指)

  那这些叠词体现了阿铃对小象怎样的态度?(亲切,温柔)。

  过渡:面对阿铃小象听懂了他这些亲切却无声的语言。轻松地把汽车拉了出来。

  (10)说话训练

  1,阿铃的动作变成对小象说的话,把她的指挥过程说出来。(幻灯)

  小组讨论,交流

  (11)那阿铃又是怎样指挥小象洗车的呢?

  个别读第7节,各自找出有关句子。(幻灯)女生读,用了哪些动词?(幻灯)

  (12)说话训练

  2:阿铃轻轻摸着小象的长鼻子,又指了指车身上的污泥,好象对它说什么?

  过渡:聪明乖巧的小象非常清楚主人的意图,把车洗得干干净净。那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整件事情中,面对中国客人自始至终阿铃没有说一句话,只是一而再地对我们微笑。阿玲的“三次笑”是什么含义呢?同学们能不能从她的微笑中读懂她是在说些什么?

  (13)再次朗读4到8节,联系上下文,展开自己合理的想象完成下面的训练。(幻灯)

  1.在()时,阿铃“她冲我们微微一笑”,仿佛在说“”。

  2.在()时,阿铃“她笑眯眯地摇了摇头”,仿佛在说“”。

  3.在()时,“阿铃摆摆手,笑眯眯地用红润的脸蛋紧贴着小象的大耳朵,仿佛在说:“”。

  (14)分组演一演,阿铃指挥小象拉车和洗车的片段。

  三、总结:

  通过对全文的学习聪明乖巧的小象,你认为阿铃是个怎样的人?(幻灯:人美心更美)

  其实,阿铃仅仅是泰国人民中的一个代表,我们从阿铃身上感受到了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这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够叙述课文内容给学生。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

  3、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学生想像,练习说写。

  【教学重点】

  通过抓螃蟹、捏大虾体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赶海给“我”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活“趣”

  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见面礼,这是一件什么礼物呢?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请听、请看,(播放多媒体课件歌曲《大海啊故乡》前两句)“每当听到这首歌,唱起这首歌时,你想到什么?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生:想到海边玩水,想到海边抓螃蟹……)。

  师介绍: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海边捡贝壳、捞海带、玩耍等,我们把这些活动称为赶海。

  师:你们喜欢赶海吗? 想不想去赶海?也难怪“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呢!(出示句子: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

  师:再读读这一句话,要注意抓住这句话中哪个字去理解这句话?从这个“闹”字中,你读懂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吵”着“闹”着要舅舅带他去赶海呀?

  (引导学生从“闹”字中体会因为赶海有趣,好玩,所以我要“闹” )

  (教师板书:有趣)

  二、自学思考--寻找“趣”

  1、那赶海有趣在什么地方呢?请小朋友听课文朗读,(打开朗读课件)注意从第二三自然段中,动笔划出你认为课文中写得有趣的地方。

  2、读读你觉得最有趣的地方,看看怎样读才能让别人感到这个地方确实有趣。(在四人小组内读读自己画的句子,互谈感受。)

  三、精读品悟--体验“趣”

  1、(汇报学习成果)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读书成果?我们按顺序一处一处找,你觉得哪里有趣,就读哪里。想读的同学举手!这么多同学要读,真爱表现自己。好,我就先请你读吧!(教师点拨)

  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这样的情景?(出示课件:海浪视频)看,看见你们来了,都不忍离开了,正一步一回头地看着你们呢﹗看着这么可爱、调皮的浪花你们想跟他们干什么呢?

  生:赤着脚在海边追赶浪花。和浪花抓迷藏……

  师:追赶浪花。和浪花抓迷藏该是多么有趣地情景,小朋友想不想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师:海水一浪一浪往下退,小朋友最喜欢在海边玩水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这时浪花会来个回马枪和“我”相碰(板书:追赶浪花)是多么有趣呀!

  2、刚才我们体会了追浪花的乐趣,那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得有趣呢?

  师:你们有没有在大人的带领下到海边或田野里摸鱼或摸过螺?老师请俩位同学上台来示范“摸”的动作,其他同学注意观察“摸”的动作,再想想这句话该怎么读?

  师:你的“摸呀摸呀”读得真不错,老师把它写下来。(板书:摸海星)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摸呀摸呀,读得很慢,很小心,你为什么这样读呀?

  生:因为摸海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要小心地摸,慢慢摸。

  师:你体会得真好!从你的读中,老师体会到你摸得真认真。

  3、你们摸得这么慢,摸得这么小心,摸得这么认真,摸到什么

  东西了呢?谁来读读下半句话。(指读):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师:一只小海星被你抓住了,应该很高兴的呀!你怎么还不够兴

  呀?老师教你一个办法,笑着读,你试试?

  生:笑着朗读: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师:进步真大!这下可把小作者抓住小海星的兴奋劲全读出来了。特别是“嘿”这个字,读得又轻又高,看得出小作者是多么高兴呀!

  4、除此以外,你还觉得哪里有趣,谁来读一读。

  5、看小伙伴捉螃蟹也很有趣,谁来读一读?

  理解“哎哟”

  出示:“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师:你从“哎哟”中听出了什么?

  生:疼。

  生:我除了听出了疼,还听出疼中夹杂着高兴。

  师:被螃蟹夹得疼吗?(有点)以后还抓不抓了?

  生:还去,因为抓螃蟹太有趣了!

  师:谁再试试读读“哎哟”?

  师:老师也想读读,能不能给老师这个机会?(把“哎哟”我读得快,因为没想到螃蟹用大螯夹住了自己的手。)

  生:“哎哟”我读得高兴。

  生:…… 板书:抓螃蟹

  6、你还觉得哪里有趣,愿意来读一读吗?

  生:我划出了这句话,觉得写得很有趣,我来把它读一读:“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师:(创设情景)指着一名学生故意说:“咦,你不是五年级的学生吗?怎么跑到三年级来上课呀?(学生作解释)哦,原来是老师弄错啦!”

  (1)师引导谈体会:这段话中“咦”和“哦” 两个语气词能交换吗?我们把这两个语气词交换顺序后再读读,看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谈体会:不能,小作者开始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发出了疑问“咦”?后来当知道大虾在逗我时,恍然大悟,“哦”。)

  (2)指导读好“咦”和“哦”两个语气词

  (3)在这里武将指的是?你们听威武的大虾在说:“来呀,来呀,你们能把我怎么样?”面对这威武的大虾,此时,你们最想干什么?

  生: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生:我想抓住它。我捏住它。……

  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老师请两组同学上台来演示动作。好不好?每组同学一个当大虾,一个当“我”。一组同学演示“抓”的动作,另一组同学演示“捏”的动作。伸出你的双手,当作长须,也威武地摇摆吧?其他同学注意从他们的动作中体会用“抓”大虾好呢?还是用“捏”大虾好?想一想,为什么?(让学生从中体会用力的力度不同,大虾会有什么表现。)

  生:别看大虾长得威武,很神气的样子,我只轻轻“一捏”就被我束手就擒了,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板书:捏大虾)

  四,观察想象——延伸“趣”

  1、刚才我们同小作者一起捏大虾、抓螃蟹、摸海星,感受了其中的乐趣,沙滩上其他人在干什么呢?(指导学生观察插图)

  (1)生读相关句子。

  (2)练习用“他们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3)指名说,师生共同点评。(还有什么趣事呢?让学生延伸赶海的有趣)

  2、赶海的趣事真是太多了,我们怎么说也说不完.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这时的大海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师范读,从中营造大海此时平静的情景。)

  师:瞧,小朋友的背篓里沉甸甸地,人们水桶里装得满满的。你们能告诉我里面有些什么吗?

  生:沉甸甸地背篓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贝壳。

  生:背篓里面有大龙虾。

  生:背篓里面还有螃蟹、海星。

  3、有这么多的收获,小作者的心里可真高兴了,他通过什么来表达他高兴的心情?这不,你听,(播放多媒体课件歌曲《大海啊故乡》前两句)我们一起跟小作者一起唱。

  4、这首歌在课文的哪儿也出现过?他在文章的开头,结尾都用了《大海啊故乡》的歌词,首尾呼应,使文章更加吸引人了。这可是写好文章的一个小秘诀哦。

  【教学结束】

  课后作业:

  大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可时间不早了,我们得跟大海告别了,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跟大海说吗?回去以后把你想对大海说的话写下来。(让学生尽情抒发对大海的留恋、热爱之情。)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设计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开展拓展活动,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教学方法设计

  (1)、 自读自悟法

  (2)、 点拨引导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三、自主识记生字

  四,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1)引导学生自读思考问题:作者和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第一次见到了什么景象?边读书边画出疑难问题。

  (2)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五,感情朗读.

  六,总结全文.

  七、课外延伸

  一 、以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为牵引,来重点感悟:大榕树的美丽(第一次看到的)和众鸟纷飞(第二次看到的),也就是重点学习课文7、8段和12、13段。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帮学生加深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直观感受大榕树的茂盛、美丽,从而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群鸟纷飞的画面。

  二、 学生自读课文,标画疑问。

  三、 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四、 加强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评价朗读。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美丽的大榕树)

  第一次 没有一只鸟 早晨

  第二次 众鸟纷飞 傍晚

  课后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多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同时掌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言文字训练及朗读训练中,让学生读、思、勾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词语训练中,用解释、比较、联系上下文等方法;

  2.又如指导读,有默读、齐读、自由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形式,并注意启发学生读的欲望,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3.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我运用了多媒体手段,体现了文字与形象的结合。例如,研读“群鸟纷飞”“枝叶茂盛”这一部分时,教师动情的介绍群鸟纷飞的情景,然后是播放课件,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接着让学生谈感受,在回到文章中去感悟语言,最后为画面配解说词,在这样的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我的课堂上缺乏了对领会表达方面的指导,同时有些方面领悟的不够全面,没有让学生深入领会榕树的远观的美,没有重视好学生对作者表达方法的领悟。如思路再拓宽些会更好。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课文,认识本课生字、词语,体会作者对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

  2、能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如何把文章写具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欣赏齐白石的《虾趣图》谈感悟。

  2、充分朗读、讨论,在自读自悟中,感受“虾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绘画艺术之魅力,感受作者对虾的喜爱之情,感悟作者的生活情趣,从而陶冶自己的情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细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虾趣”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的情怀,感悟作者的生活情趣,从而陶冶自己的情趣。

  【教法与学法】

  师:引导、点拨法;生:朗读、感悟、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

  准备有关虾的资料,齐白石的《虾趣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内容

  1、听写生字词。

  2、你觉得小虾有趣吗?那么作者是如何来写虾趣?

  3、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了解虾的特点,感受虾的可爱,感悟作者的情怀,感悟虾趣。

  二、读书品悟,体会虾趣。

  1、朗读第1、2自然段,将作者对齐白石虾画的感悟的一个词画出来,并理解。

  2、指导读

  3、交流明确:

  (1)齐白石画虾的妙处:惟妙惟肖。

  (2)更引起“我”养虾,观察虾的兴趣。这是虾趣之一。

  4、学习第3、4、5自然段。

  (1)自渎自悟,体会特点。

  (2)交流汇报和收获。

  (3)集体交流、资源共享。

  5、学习第6自然段

  (1)自读自悟,出示自读提示。

  作者围绕哪句话来写?

  作者又有哪些了解?

  (2)小组汇报,交流收获。

  (3)全班交流,资源共享。

  对大师的画也就理解得更深了些。

  抓住句子“既有……也有……”“有……也有……更有……”抓住“出神入化”体会虾画趣味。

  (4)朗读体会

  6、学习第7自然段

  (1)自读自悟,这一段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交流明确:

  总括全文,揭示课题“虾趣”的深刻内涵。

  “虾趣”的内涵:齐白石的虾画激起了“我”养虾,观察虾的兴趣,同时感悟到养虾的乐趣;养虾,让我们了解了虾,更了解了齐白石虾画的妙趣,从养虾,赏虾画之中,“我”感悟到生活的无穷乐趣。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懂、貌”等14个生字,会写“洗、认”等6个字。

  2.初步理解教学内容。

  3.有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按要求会识、会写本课的生字。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三字经》及有关。

  2.师准备生字卡片(带情境的)

  3.学生可自备快板等表演道具。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朋友们,你们感觉自己的家庭幸福吗?(幸福)温暖吗?(温暖)

  2.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幸福、温暖的家庭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一谈)

  3.看来小朋友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充满爱的家,而且通过你们的介绍我还能感觉到你们都爱自己的家和家里的每一个人,对吗?大家想不想知道生活中我们怎么做才是对家里人最好的“爱”的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揭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识字2》就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双向互动,引导识字

  1.教师示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2.学生轻声随教师一起读文,读时注意自己画出生字所发的音。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学本课的生字词。(学生自学,相互交流)

  4.全班交流认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采用自由读、开火车读、情境游戏里读等形式指导学生练读,读到正确为止。(指导练读的过程中强调“认、事”是翘舌音,“错、扫”是平舌音,“懂”是后鼻音,“教、错、筷、夸”是三拼音)

  5.指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

  (1)每──母──减—减

  快──筷──加—加

  放──教、改──换—换

  (2)自编谜语、儿歌识记法如:

  重心靠边戴草帽(懂)

  已见反文尾巴短(改)

  三、朗读感悟

  1.指导学生用生字组词,帮助理解字义。(以“我会读”为例,可在游戏情境中完成)

  2.引导学生提出生疏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想一想,再说一说。

  3.指导朗读,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在熟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

  4.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谈一谈自己在对待长辈和父母中有哪些好的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5.举行朗读擂台赛,比比谁最棒,会背的更佳。(朗读交流,相互促进)

  四、书写指导

  1.引导学生观察“洗、扫、认、真、父、母”这六个字有什么特点,并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分析要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母:笔顺是_______________。

  2.师在田字格中作细致的指导,书写时看清楚笔画的位置。

  3.生进行书写练习,师巡回指导。(评字以肯定优点为主,适当指出不足)

  五、实践活动

  1.“字──词”大拼图:从课文中选出五个自己喜欢的,要求会认的字各组两个词。最好先把字词都写在剪好的彩色小花上,然后把五组字词摆成一个大的五角星粘贴在一张纸上。

  2.每天帮父母做一件事,最好能做记录,一个星期后全班交流。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以读促悟的自主学习方法了解龙的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感知源远流长,丰富奇魄的龙文化,培养民族感情。

  3、知道学生熟读课文,丰富词汇,积累带龙的好词佳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理解中华民族对龙的情感,了解龙在中华文化的地位。

  三、学习流程:

  (一)预设思考:走进课文《中华第一龙》一起来研究研究龙。感受龙的形象

  1、龙是什么?龙长什么样?边读边划

  2、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希望;

  3、龙不是一种实有的动物,而是一种艺术形象,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

  4、龙是万能之兽、万能之神;

  5、龙在我们民族心目中,代表着吉祥,象征着神圣,又是力量的化身。

  图片搜集:驼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读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将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到龙的身上。为什么把龙作为图腾?

  这样一个龙的形象又是怎么被想象创造出来的呢?

  预设:

  因为古时人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更没有控制自然的能力,于是祖先们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海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像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所以想象创造出了龙。

  群山连绵、惊涛骇浪、电闪雷鸣、暴风骤雨,都使他们震惊和崇拜。于是,我们的祖先(出示句子,接读)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海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像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

  (二)、走进龙文化

  预设:龙由闪电而来;龙最早起源于蛇;中国迄今所知最完整的原始时代龙虎形象,是在河南濮阳当地一座六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现在的龙和以前的龙有很大的不一样;

  交流之后,出示:龙的角是鹿角,表示国泰民安;龙的眼睛是虎眼,表示锐利威严威风凛凛;龙的胡须是如意形的;龙的爪是锋利勇猛的鹰爪;龙的鳞片和鱼尾,表示年年有余;

  小结:我们的祖先把吉祥和美好的东西全都集合在了龙的身上,就是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海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像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像虎一样威风凛凛,像鹰一样锋利勇猛,像鹿一样国泰民安、、、、、、再次感受龙的形象,交流

  多么吉祥、多么美好的一个象征,然而现在的龙和以前的龙却有很大的不一样,(出示第1自然段学习)这就是中国迄今所知最完整的原始时代龙虎形象,是在河南濮阳当地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别看他简单,但是却极其珍贵。那他又是怎么演变到现在的龙呢?

  龙在我们民族的心目中,代表着吉祥,象征着神圣,又是力量的化身。至今,我们的生活中还处处可见。指名读第5自然段

  在歌曲《龙的传人》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我们民族的壮志豪情,更鉴证了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又将如何把我们的龙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龙的精神又是什么呢?龙的精神怎样怎样发扬光大?这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话题深入研究

  (三)、深入研究

  1、学生交流感兴趣的话题:接下去,你想研究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

  3、课题归类:

  (1) 家乡的龙文化

  (2) 龙的形象与起源

  (3)龙的演变与意义

  (4)带龙的地名、人名、商品等

  (5)龙的传说、词语、古诗

  (6)龙的歌曲

  (7)龙与中华民族

  (8)龙的精神

  同学们研究的兴趣很浓,我们稍微归纳下,同学们可以尝试从这个几个角度去深入研究中国的龙文化,最后,希望你们研究有所收获!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看拼音写词语,能根据意思写出词语,进一步理解和积累本单元的词语。

  2、训练正确地进行多种病因修改;体会排比、比喻、拟人句子的作用,积累佳句,有余力的模仿样句写句子。

  3、读懂短文,积累好词佳句,划准中心句,能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并进行说明。

  教学重点:

  完成第1、2、4、5(1)(2)题,继续理解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难点:

  准确修改病句,归纳说理。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指导并完成1——3题,掌握积累好词语的知识要求。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讲清目标

  进一步落实本单元“积累好词语”的训练要求,理解积累本单元更多的词语。

  二、看拼音写汉字

  1、学生独立做,指名板演

  2、反馈订正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完成书中练习中的4个词

  2、补充下列解释:

  1)青绿色的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2)招引朋友、同伴。()

  四、照样子写词语。

  家家户户AABB:

  活动活动ABAB:

  闪闪亮AAB:

  金亮亮ABB:

  五、修改病句。

  1、小黑板出示:

  缺主语病句修改

  1)从这件小事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3)读了《一件小事》使我提高了认识。

  搭配不当的病句修改

  1)联欢会上的音乐歌舞真好听。

  2)天黑了,风雨越刮越猛。

  3)小河两岸荡着醉人的桂花香。

  4)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现的。

  5)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6)《养花》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关联词语使用错位的病句修改

  7)由于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

  8)即使你是天才,却同样离不开老师的培养。

  9)尽管刮风下雨,民警总是站在马路上,指挥来往的车辆。

  2、出示题目——各自阅读思考试改——四人小组议论,找出一类病因及修改办法——个人修改订正。

  2、独立完成作业本上第3题,修改病句。

  3、交流讲评:说病因,讲修改办法及修改病句的结果。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完成4——4题。

  2、积累佳句,划出中心句,进行说理训练。

  教学过程

  一、单元听写

  二、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的写法。

  1、比较下列句子的异同:

  1)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春风吹拂着你。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4)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

  两组句子的一、二句,句子意思都一样,但都是第一句生动,读起来感到亲切。把春风比作慈爱的母亲的手,那多亲切。把书上开满了花,写成花儿像人一样,赶趟儿的争相开放,又生动又有意思。

  自由读思考——同桌议论——全班交流——齐读课文中样句。

  2、比较下面的句子与课文第四大段的异同。

  春天是美丽的,充满着活力。你看春天万物苏醒,小草泛青,花儿开放。春天给人们带来希望和积极向前的力量。

  相同:思想内容一致。

  不同:课本中春天像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很生动很形象,也很容易懂,句子写得很美。课文中第四段读起来有劲,越读越想读。

  自读——互议——交流——齐读——小结

  (教师简略讲述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句式)

  三、阅读短文

  1、阅读短文,在文中划出“惊叹不已”、“前俯后仰”、“津津有味”、“悠闲自得”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2、第二次阅读,划出中心句,校对说理。

  3、指名读短文,思考第3小题。

  出示说话训练的借用句式和词汇:

  之所以……是因为……既……又……只有……才……

  自由说——指名说——评议学说

  四、课堂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本

  五、补充练习

  1、《教学参考书》63-66页

  2、模仿第4题写句子:

  1)夏天的太阳像。

  2)西北风像。

  3)满天的星星。

  4)当烈日炎炎的时候,树木为我们;当我们;当工厂喧嚣的噪音向城市袭来时,树木为我们,绿叶你真是。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1、谈话:雷雨果然来了,看课件。

  2、书上是怎么写的呢?请你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想你能读懂什么?

  3、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雨很大?大雨快活地下是什么意思?这样写好在什么地方?

  4、谁能读出雨大的感觉。

  自由试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掌握了解事情因果的采访方法。

  2、正确运用怎么样、为什么提出了解的问题。

  3、进一步复习采访的礼节。

  教学设计:

  一、激趣入题

  你看到过电视台的采访节目吗?说说记者采访的那些人,因什么事情去采访他(她)?说说采访的一般方法。

  二、学做小记者,采访提问。

  你想采访什么样的人?

  (拿金牌的歌星、名星、笑星、养鸡专业户、种田大户、学习上刻苦钻研的优秀学生、小运动员、进步学生)

  三、练习用句式提问。

  1、例:如果我采访是进步学生,我就问:××同学,你的成绩是怎么提高的,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些学习方法吗?

  2、学生小小组练习说话。

  用“如果就”。

  3、集体练习说话。

  假如我采访体育健儿,我就问:请问:你是怎样在奥运会上拿到乒乓赛的金牌的?

  四、示范学法:

  1、示例:小记者:我是蓓蕾电视台的小记者,你有空吗?想采访一下。

  ×××:有空,您要知道些什么?

  小记者:今天想了解您的学习成绩是怎样提高的经验和方法请您谈谈好吗?

  ×××:好的。(略)

  小记者:在课外学习还注意些什么呢?

  ×××:(略)

  小记者:您的经验很好,打扰您了,谢谢。再见!

  ×××:再见!

  2、评价示例,小结方法:

  围绕中心提问,未说清时再追问,这位小记者采访时很有礼貌,问话很简明,前因后果有联系。

  五、选人采访:

  1、提出要求:假如您想采访下列情况,该怎么说,大家学着在小小组进行采访提问。

  (1)体育健儿(2)养鸡专业户

  (3)优秀学生(4)减负后的课余生活

  2、小组练习,大组汇报

  3、师生评价,评选优秀

  六、作业:课后进行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采访。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8-06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9-27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有关小学语文的教案04-12

小学语文教案04-12

小学语文秋游教案07-30

小学语文园地教案07-31

小学语文教案07-23

小学语文《松鼠》教案07-06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