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2-07-31 17:01:2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语文教案范文汇总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必备】语文教案范文汇总5篇

语文教案 篇1

  导课:

  1、一位85岁的老人,一个除夕之夜,临终之时,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国家统一的志愿没有实现,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提笔写下了遗书,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没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写的是什么呢?

  2、出示《示儿》。

  教学过程

  一、初读全诗感受诗意

  1、先以自己的理解读读这首诗

  2、理解这首诗讲的内容。

  (借助资料,并讲给同桌听,并能纠正有错误的地方)

  3、解释诗意并板书。(讲清楚难懂字词并翻译)

  二、再读全诗理解深意

  1、自己读这首诗,谈谈自己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体会作者至死不忘国家统一的爱国之情)

  3、体会陆游这一声声的嘱咐中的感情。

  (悲愤又充满希望)

  4、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朗读这首诗。

  (个读,齐读)

  三、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读这首诗,理解此诗并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异:时间,地点同:国家统一的愿望)

  3、读这首诗最让人心痛的是那个字?

  (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

  四、摸拟场景感同身受

  1、根据诗的内容把课文改成一段病床前的对话。

  (要有行动,语言,神态等描写)

  2、朗读表演对话。

  板书设计:

  示儿

  死去无知万事空,国不统一

  但悲不见九州同。死不瞑目

  王师北定中原日,至死不变

  家祭无忘告乃翁。收复失地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懂得桌椅来之不易,初步培养爱护公物的好习惯。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对话、椅子、现在、旁边、生气、爱护、木料、容易、工夫”等10个词语的意思。

  3、学会看图用“爱护”写一句话。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段中桌子说的话。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看图,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

  3、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大家都知道桌椅不会说话,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中的桌子椅子却说起话来了。

  出示课题:9桌椅的对话说话和对话有什么不同?(对话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的谈话)

  课文中是谁和谁在谈话?学习“椅”,备实物区别凳子和椅子,说说“椅”为什么是木字旁。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1、桌子椅子为什么事情说起话来?

  2、它们说了些什么?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学习生字词。

  1、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想想能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字形,再想想它在句子中的意思。

  2、小组交流用什么办法来记住生字。(引导学生用熟字来帮助识记生字。)

  3、检查字词。

  重点正音:叹(tan)坏(huai) 疼(teng)

  重点分析字形:接、腿、旁、弟

  4、指名试读课文。(分段读)

  5、齐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一天早晨,丁丁来到教室门口,发现了什么奇怪的事情?

  2、看插图1:这时丁丁感到怎么样?谁能看着图说说丁丁这时的样子。他心里怎么想?

  谁能连起来说说丁丁这时的样子和想法?

  3、谁来读读这段课文,把丁丁感到奇怪的语气读出来。

  4、看图说说丁丁坐的是怎样一张椅子,难怪这张椅子要叹气了,它是怎么嘛气的,谁来试试。

  5、齐读第一段。

  五、巩固字词。

  六、书写指导。

  椅、接、腿、护:左窄右宽

  第:重点指导“弓”的位置。

  七、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2、看图,朗读课文,理解2——6段课文,懂得桌椅来之不易。

  3、学习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认读生字和词语。

  2、指名板书生字“第”说说有几笔,“腿”说说是什么结构,为什么用月字旁。

  3、一天早晨,丁丁来到教室门口,发现了什么奇怪的事情?齐读第三段。

  出示句子,读一读,第3句跟1、2两句比较,省去了什么,为什么要省去?其它还有什么也起了变化?(第1句后面的句号改为逗号)齐读合并后的句子。

  二、学习课文2——4段。

  1、椅子为什么要叹气呢?出示句子,怎样把这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桌椅为什么事而说起话来?

  3、丁丁哪些地方做得不对?

  4、桌椅对丁丁的行为满意吗,你从图上哪儿看出来?

  5、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桌椅的对话?(批评、埋怨)

  6、分角色朗读2——4段。

  三、学习课文第五段。

  1、旁边的桌椅听了后怎弱,齐读第五段。

  2、旁边的桌椅为什么都很生气?(引导学生看插图1,连起来说说桌椅被丁丁损坏的样子。)

  他们怎样说?自由读一张桌子说的话,思考:这张桌子说了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3、他们是怎样夸奖自己的小主人的?一位学生读第1句,理解“这样”指什么?这些小朋友为什么都很爱护桌椅?齐读第2句。

  4、看插图2,谁能看着四幅图说说工人叔叔做成桌椅怎样的不容易?

  (1)工人叔叔在森林里锯树。

  (2)把木头运到工厂,工人叔叔把圆木锯成木料。

  (3)工人叔叔用木料做成一张张桌子。

  (4)工人阿姨把桌椅漆得油亮。

  工人叔叔从锯大树到做成桌椅,要花很多时间,书上用了哪一个词?(工夫)

  5、朗读指导。(用赞美和夸奖的语气)

  6、一张桌子说了两句话,第1句夸奖了小主人很爱护桌椅。第2句告诉我们为什么要爱护桌椅,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自由准备;个别试背;齐背)

  四、学习第六段。

  1、听了桌椅的对话,丁丁怎么样?齐读最后一段。

  2、丁丁为什么低下头,脸也红了?

  3、丁丁以后会怎样做?

  4、你认为丁丁是个怎样的孩子。(损坏桌椅是不对的,但能改正还是个好孩子。)

  5、朗读全文。

  6、课堂作业。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练习。

  2、朗读,背诵课文,总结全文,懂得要爱护桌椅,培养爱护公物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词,听写词语。

  2、口头组词。

  护:爱护、保护、护士、

  坏:破坏、损坏、坏蛋、坏事

  料:木料、材料、颜料、资料、

  3、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4、进一步理解词义。

  对话:怎样叫对话?课文中是谁和谁在对话?

  工夫:这道题我花很多工夫才想出来。喧里的工夫指什么?你能用工夫说一句话吗?

  二、分段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1、齐读第一段,读出奇怪的语气。

  2、读桌椅的对话,读出批评、埋怨的语气。

  3、读旁边的桌椅的话,读出夸奖、赞扬的语气。

  4、齐读最后一段,读出丁丁知错的语气。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熟练背诵一张桌子说的话。

  五、总结全文,指导行为。

  1、说说学了这课你懂得了什么?

  2、怎样做才是爱护桌椅呢?你是怎样对待桌椅的?

  3、我们不仅要爱护课桌椅,还应该爱护哪些公物,怎样爱护?

  4、指导用爱护写一句话。

  5、课堂作业6,看图说说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六、课外作业。

  做一做:给桌椅洗个脸。

  比一比:谁的桌椅保护得好,定期进行评比,给做得好的小朋友戴小红花。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刘老师哪几件事,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刘老师的性格特点,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 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准备

  师生:了解女娲的传说。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从孩子的视角,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述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和执著的追求。

  课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第二部分(4~5段)写刘老师上课时的情景,表现他对工作的热爱与尽责。第三部分(6~10段)写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情景,展示他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执著追求。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和事例的学习,了解刘老师的性格特点,体会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学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来描写人物的方法。了解本文倒叙的写作特点。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 第1~3段:首先描写了春天的景物,抓住染上、摇摆、舒展、举起、吹奏等词语去感受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就会想起刘老师,自然引出下文(采取了倒叙)。

  * 第4段:先写刘老师的外貌,介绍了他的慈祥、忠厚和身有残疾的特点。接着写刘老师从女娲补天的传说讲到自己断腿的原因,以及我们听后的心情。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从老师的话可以看出他的诙谐和乐观。而同学们在笑过之后,心里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更增添了他们对刘老师的尊敬。

  * 第5段:详细描写了刘老师上课时板书的情景。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说明上课时间长,他用圆木拐杖撑地,右脚离地再转向讲台写出了他上课时板书的艰难,但很迅捷。因此,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通过这个事例,让学生体会刘老师对工作的尽心负责。

  * 第6段:主要起到启下的作用,点明我印象最深的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 第7、第8段:写刘老师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快乐。教学时,要抓住描写刘老师放风筝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刘教师对生活的热爱与和对健全体魄的追求,从仰望、注视、漾出可以看出他在放风筝中更显得年轻。

  * 第9段:写刘老师有一次故意把线拐撒脱手,然后蹦着去追赶的情景,表现了他不因自己的残疾灰心丧气,而是十分乐观,他尊重生命,甚至比一个正常人更有活力。要抓住他故意撒脱手,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这些描写进行体会。

  * 第10段:拿50岁的残疾老师与少年对比,会引发我们的哪些深思呢?

  * 生字书写,可重点指导膊、翘。

  * 课后第1题:前部分的要求应结合课文学习进行,后部分的背诵可以放在学文后。

  * 课后第2题:列出的三个句子都是为了向读者展现一个善良、身残志坚、积极向上的人物形象。

  * 本文在记叙上采用倒叙的方法。

  * 此处小练笔只是某个片断描写,不要以篇章的要求让学生作文。

  教学设计参考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叔阳写的一篇散文《我的老师》。文中的刘老师虽然身有残疾,但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每逢春天一只只风筝在蓝天上同白云戏耍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时时想起刘老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1.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 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3. 通过预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生字和词语?或者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4. 说说作者回忆了刘老师哪几件事。

  三、研读课文,潜心感悟

  通过初读,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刘老师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是如何描绘刘老师的形象的?表现了刘老师哪些性格特点?我对刘老师为什么至今难忘?

  (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描写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的段落,把感受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二)学生汇报自读自悟的收获,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精彩片断,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的段落,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

  1. 刘老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1)出示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引导学生体会刘老师的诙谐和乐观。

  ①读一读,说说这句话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性格特点。

  ②找出描写刘老师腿有残疾的句子:他有一条健壮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却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读一读,体会刘老师行走的不便与艰难。

  ③作者为什么不写刘老师左腿残疾的原因?

  ④一股酸涩的感情指的是怎样的感情?同学们心里为什么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

  ⑤我们为什么更尊敬刘老师了?

  ⑥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2)出示他用圆木拐杖撑地,右脚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引导学生体会刘老师上课时板书的艰难、迅捷,结合想象去感悟刘老师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①读一读,说说这句话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性格特点。

  ②他每转一次,为什么会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③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引导学生体会刘老师的少年心性。

  (4)出示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引导学生体会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执著追求。不因自己的残疾灰心丧气,或者怨天尤人,而是十分乐观,甚至比一个正常人更有活力。

  ①读一读,说说这句话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性格特点。

  ②这情景带给了我怎样的感动?

  ③我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④有感情地朗读。

  2. 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为什么会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3. 朗读课文第一、二段,讨论:为什么一看到这种情景,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和他的风筝?

  4. 作者热爱、尊敬、怀念刘老师什么?

  5.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品读课文,领悟写法

  1.如果让你写一个自己尊敬的人,这篇课文在写作上对你有哪些启示?(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的典型事例;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我在其中,有自己的心情、想法。)

  2.仔细品读1、2、3、4段,想一想,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自己以后也可以试着这样安排顺序。

  五、拓展延伸,尝试练笔

  1. 这篇课文节选自苏叔阳的散文《理想的风筝》,请同学们课后去读一读。

  2. 请同学们以我最的人为题写个片断。

语文教案 篇4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目标:进一步了解寓言的相关知识。

  口语交际训练的设计目标:揣摩人物心理,转换成语言表达。

  阅读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目标:怎么理解蚊子可以打败强大的狮子,却死在不值一提的蜘蛛手里?

  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用传神的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请学生散读课文,思考:这篇寓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请学生概述故事内容。

  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1、请学生再读课文,圈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请学生站起来说出喜欢哪句句子,为大家有感情地朗读后,解释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重点品味的内容:蚊子的语言、动作描写部分。

  *分析品味课文过程中涉及的需要深入讨论、理解的问题:

  1小小的蚊子为何能战胜强大的狮子?

  2挑战前、获胜后蚊子都吹响了他的小喇叭,这两次的心情分别如何?

  3和狮子比较,蜘蛛是多么的不值一提,可蚊子为何却命丧其手?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3、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适当地穿插口语交际设计

  “当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如果你就是那只“小小的蜘蛛”,你想要对这只“阴沟 里栽了船”的蚊子说什么?

  五、延伸体会寓意

  1、我们生活中有蚊子这样的人吗?你们在学习生活有过蚊子的表现吗?

  2、你能再讲一个寓言故事,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吗?

  六、质疑教材

  故事讲的是蚊子和狮子的故事,蚊子被蜘蛛吃了,故事也就结束了,为什么课文又加了第二段和故事情节“无关”的内容?

  简单介绍寓言的结构特点:大部分寓言第一段讲述一个故事,第二段则说明其中蕴含的道理。前面为记叙,后面是议论。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寓言可分为身 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但并不是所有的寓言都是这种结构。

  七、教学建议:教师可带领学生排演课本剧,引导学生通过表演来体会蚊子的心理,分析蚊子被蜘蛛消灭的原因,从而明确寓意。

  八、作业:必做:写一段有中心的话,其中用上“较量”、“凯旋”、“叹息”这三个词。

  选作:1、假设在蚊子将要送命的一刹那,一阵风吹破了蜘蛛网,蚊子幸运地逃生了。这之后,蚊 子会有怎样的想法和经历呢?请发挥想象续写这个寓言故事。

  2、写一段“用动作、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的小故事。

  二、电子课文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 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 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却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三、备课资料提供

  《伊索寓言》简介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 故事集。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 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通过简短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这些小故事言简意赅,平易近人。不但读者众 多,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大影响。作家,诗人、哲学家、平常百姓都从得到过启发和乐趣。许多故事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龟兔赛跑,牧童作剧,狼来了,狐狸吃不 着葡萄说葡萄酸。到几千年后的今天,伊索寓言已成为西方寓言文学的范本。亦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后代影响很大。

  《伊索寓言》共收集了三四百个小故事,与抒情诗主要反映贵族奴隶主的思想感情不同,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与生活教训的总结。 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寓言作者谴责当时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凌的人团结 起来与恶人进行斗争。例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劝告人们不要对敌人仁慈;《狗和公鸡与狐狸》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敌人;在《狮子与鹿》、《捕鸟人 与冠雀》、《两个锅》等故事里,作者揭露出当政权掌握在贪婪残暴的统治者手中时,贫苦的人是不可能平安地生活下去的。

  世界著名寓言

  寓言既有故事情节又有比喻性质,常常借物喻人、借古喻今、借此喻彼、借远喻近。把不易理解的道理寄托在具体通俗形象的故事里,尤其适合少年儿 童。

  古希腊的《伊索寓言》、风趣《拉封丹寓言》、深刻的《莱辛寓言》、凝练的《克雷洛夫寓言》都是寓言中的精品。本书为“世界儿童文学名著插图本” 系列中的一本,精选了伊索、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四位世界级寓言大师的优秀作品,配以形象生动的插图,使少年儿童借助引人入胜的精彩插图的帮助,来理解 每一个小故事里的深刻寓意。以自然万物为主角,呈现人生百态,充满着人生智慧的寓言,让人回味无穷。愿每一个小小的寓言故事都能帮助小读者们理解一个寓意 深刻的道理……

  本书选收伊索、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四位世界级寓言大师的优秀作品260篇,这些寓言有的已经流传了甚至几百年,但我们今天读起来还是倍感亲 切。我们可以从这些不长的短文和短诗中体味伊索寓言的淳朴、智慧和机敏,拉封丹寓言的俏皮、风趣和生动,莱辛寓言的深刻、激越和时代感,克雷洛夫寓言的丰 富、凝练和绝妙讥讽,从而了解大师们所生活的时代,品味大师们特有的艺术风格,领悟深奥的人生道理。

  语言教学注意

  “ 寓言 ”就是以深刻的道理寄托小故事中,其主要目的在于说明道理,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加以譬喻,只所以简短。它最基本特征在于教训和 讽刺。

  感受形象,掌握语言。因为语言的寓意是包含在鲜明生动的形象之中的,这就要求对寓言的教学必须抓住生动形象的关键语句,找出重点词语,理解这些 语言所描写的形象,并使学生感受和想象这些画面,如:我在教寓言《矛与盾》中,首先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反复朗读,整体 感悟句子以至全文的意思。如:“吾盾之坚”“吾矛之利”中的“坚”和“利”分别作“坚固”和“锋利”的解释。让学生轻而易举的理解其意。寓言不是简单的比 喻,而是通过一个简短完整的故事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来表现的,所以要引导学生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来想象,使学生对寓言故事形成完整而清晰 的印象。

  四、课内精段练习设计及答案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 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 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 料却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个故事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释下列词语,并说说他们的表现作用。

  A.较量较量: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表现出蚊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B.凯歌: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表现出蚊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2.“要说不是这样”中的“这样”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概括蚊子战胜狮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在描写蚊子叫声时用了两个不同的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5.“你并不比我强”和“我比你强得多”分别是________句和________句,从句子的语气上来看,第________句比第 ________句强。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部分重点实词。

  2.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文语言的音韵美,体会作者立意行文、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

  教学重难点:

  体会古诗文的意境,加强对诗词主旨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情导入、自由发言

  你们喜欢在田野中漫步吗?你喜欢农村生活吗?请谈谈你的理由。今天,我们来学习陶渊明的《饮酒》,看看他们农村生活是怎样的。

  二、朗读指导、自由朗读

  1.放录音,提要求:注意断句及字的重音,正确把握作者的感情。

  2.请大家把这首诗朗诵一遍

  3.提示重点词句。

  (1)从诗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可从生活的环境,诗人的表现等方面说明)

  (2)这一形象表现了他怎样的志趣。

  3.教师提供诗人的简介,诗的背景资料。

  4.指导背诵。

  三、小结转引,学习《次北固山下》

  1.上面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饮酒》,这是一首田原诗的代表作,下面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看他又描绘了一副什么图画。

  2.介绍王湾的生平。补充介绍五言律诗的基本知识。

  四、点拔意境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两首关于大自然的诗,由于诗人所处的位置不同,他们所抒发

  的感情也不同。但大自然却都让我们变得心胸开阔,恬适无欲。

  第二课时

  一、 情境导入、情入境

  1.导语:一年四季,周而复始,那么四季中的秋季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2.那么假如你正身处于异地,面对此景,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听音乐磁带,借题发挥。

  3.即兴创作秋季小诗。

  二、指导析读赏析诗歌

  1.与《天净沙》对比,学习其中的意境仓IJ作。(引出板书)

  2.介绍其背景情况,学生再读古诗;体会那种身在异地断肠人的心境,并试着背诵。

  3.再引:其实在此情景中也发生了另一件惊天动地的事,_场激烈的战争打响了,将军壮士

  为了报答皇帝的恩宠,奋勇杀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现在我们学习一下。

  4.放录音,体会其中激烈紧张的气氛。

  5.诗句导读。

  6.结合分析,再读再感受文中的意境。

  7.背诵《雁门太守行》和《天净沙》。

  三、体味赏析自读体味

  1.引语:秋天里的诗感情委婉曲折,热烈奋进,但阳春三月,柔风吹拂的节,感受又会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出示问题:

  (1)诗中写了什么景?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2)人们是如何来评价这个季节的?

  四、本课小结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雁门太守行》以色示物,

  以色感人,以色传情。《天净沙》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

  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8-22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10-03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11-10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8-06

语文教案:《社戏》教案07-14

语文《莺》教案02-19

《语文乐园》教案10-11

小学语文的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