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文教案锦集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自悟,小组交流探究的方法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幸福来之不易,要不畏艰险,克服生活中的重重困难,才能得到的道理。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
教具:课文朗读带生字卡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质疑
1、同学们,你们对世界上的鸟有多少了解呢?说说你知道的内容。
2、有一种能给人类带来幸福的鸟,你知道是什么鸟吗?板书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学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认识卡片上的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平坦、锋利、摸索
3、检查朗读情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听课文录音朗读,这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故事的开端、发展、结果分别是什么?
1、先读课文,边读边讨论。
2、小组讨论
3、汇报
五、
1、学生本节课的学习。
2、师:旺嘉在寻找幸福鸟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观赏课本中的插图,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让学生说说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
3、重点研读、品味作者第三次游周庄的段落,欣赏文中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
教具准备
1、选一幅周庄水乡的图画,张贴于黑板。
2、画一幅周庄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一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周庄,去体会那里的动人水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找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资料自行解答。
2、教师检预习效果。
斑斓
顔色错杂灿烂
迷离
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眩目
耀眼
晶莹
光亮透明
参差
指不整齐,不一致
谛听
仔细听
娴熟
熟练
摇曳
摇动
如诉如泣
形容声音柔细
瞬息万变
形容极短的时间
内变化多
稍纵即逝
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
3、自读课文,并思考:
(1)“我”曾经几次到周庄,每次留给我的印象是什么?
(2)与《巴东三峡》相比,这篇游记有什么不同?
三、精读课文
1、讲解前三个自然段
提问:开头三段,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那么,“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讲解“我”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第一次
仲春
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
冬天
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3、齐读第四自然段。
4、有感情的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一段。并细细品味。
第2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讲解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旱情景和感受。
1、默读第5处自然段,并结合“思考与练习”第一题思考:
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时,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他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按时间先后顺序
空间顺序:由“岸上”写到“水上”
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小船经过拱桥,而至古镇尽头。
由“天上”写到“地上”
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古镇的欢呼。
2、历史与现实相联
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将古镇悠远的历史与现实有机的联系起来?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3、提问:文中除了写石桥、流水外,还花了不少笔墨描写了彩灯、花船及礼花,写一个古镇为什么要这样写?
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了生机,反映了周庄人们的幸福生活,具有对外开放意识。
4、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分析所表达的效果。
三、朗读附文《江南》,想想诗中描写的江南与课文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四、背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也无法模仿”一段文字。
五、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并正确运用四字词语。
3、情感目标: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难点:
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难点: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课前准备:搜集非洲有代表性的图片(植物,动物,人种等),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图片以及非洲的木雕图片,并制作成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今天张老师带大家一起走入神秘的非洲。首先让我们来欣赏几组图片,用心地感受一下非洲这个地方。(课件播放非洲的猴面包树,大象,舞蹈图片)。
二、揭示课题
1、师:刚才看了这么多的图片,相信同学们对非洲在感官上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吴晴一起走进非洲,去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出示课题)
2、齐读课题,“卖”的反义词是:买,区分“卖”和“买”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的质疑都很有针对性,课文中就有很多有关少年的信息。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找有关描写少年的语句。
2、指名交流,(少年的外貌,语言,行为等)师引导:他是哪里人(非洲)能说具体一点吗(非洲南部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边)指导读好瀑布的名字。
四、感受瀑布和木雕之美
1、师:想去欣赏一下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吗?(播放瀑布图片)
2、师:此时,你的脑子里蹦出了哪些词语(壮观,雄伟等)课文是怎样来描绘它的呢?指名说,(出示第2段)指导朗读,读好四字词语,指名读,齐读。
3、师: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类似的四字词语,张老师把它们都找出来了。
出示: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爱不释手(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
4、师:从这些出示的词语中可以看出“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是写——瀑布的,而这些词语都是写——木雕的。课文哪几段具体介绍了非洲的木雕(第3,4段)
咱们一起去欣赏一下非洲的木雕吧!(课件播放木雕的图片)你用哪些美好的词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木雕(精美,栩栩如生等)
5、(出示第3,4段)师:这么精美的木雕,我们一起再去回味一下。(齐读)这么栩栩如生的象墩,难怪我拿在手里——爱不释手。
6、师:刚才我们学了那么多的四字词语,我们不但要记住,而且要会正确运用。
出示:
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那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其中象墩(构思新颖),大象雕得(栩栩如生),我一看就(爱不释手)。
指名说——齐说。
过渡:精美的木雕激发了“我”强大的购买欲望,但是“我”为什么又放弃了呢?
五、研读感悟少年的形象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5—9自然段。
(1)看看“我”为什么最终放弃买木雕。“我”的情绪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
(2)刚才是对“我”的描写,那课文中又是怎么描写这个卖木雕的少年的呢?他都说了些什么?面对我的遗憾他又会想些什么呢?找出来读一读。
2、指名交流,随机出示指导朗读。
通过“我”与少年的一席对话,你觉得这个卖木雕的少年是个怎样的人呢?
3、是啊,为什么少年会如此地尊重中国人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中国人曾经帮助过非洲,非洲人民深深地记在心里,就连十五,六岁的少年也知道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那面对这么精致的木雕,我最终买了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认读词语,简要回顾课文内容。
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因为种种原因我和这个卖木雕的少年都有了些许遗憾,那最后“我”会是带着遗憾回国的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深入学习,揣摩人物内心
1、朗读第十至十五自然段,体会发生了什么微妙的变化。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象墩?你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师:只有拳头大小的象墩拿在手里却是——沉甸甸。这一词已经是第二次出现了,还在哪里出现过,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自从少年白天和我见过面之后,他可能在干什么(找木雕,做木雕)所以这个象墩代表的是少年的心意,少年的情谊,怪不得我拿在手里是沉甸甸的。
3、少年的这些举动,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内心世界?
(展现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的情谊,从而也看出了他的淳朴与善良。)
三、总结全文,情感延伸
1、师:我回国后,肯定会把这个非洲少年介绍给朋友认识,你会怎么介绍?可以介绍他的'外貌,他的木雕,他送木雕给我这件事。(指名交流)
板书: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2、师总结:我们都有共同一个家,那就是地球。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世界——充满爱,希望世界——和平。
四、指导书写。
板书: 27 卖木雕的少年
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
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
国际友谊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内容:报酬
教学目的:
1、体会书记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体会为什么说巴罗先生让“我”读书是付给“我”最高的报酬。
课时:2课时
一、直接导入:
二、学文
1、自由读书,找到什么是最高报酬?
2、围绕“最高报酬”质疑。
3、学第一自然段
体会:不是说……就是说……甚至……
有感情朗读。
4、学生质疑过渡到(2—7自然段)的学习
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学习、体会。
ɑ “他的屋子里到处都是书,真像一个图书馆”
“这些还只是……第二遍的书”
抓住“到处”“图书馆”“第二遍”体会书多
体会到巴罗先生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b“他仔细打量了我许久,……巴特写的。”
抓住“打量许久沉思”体会
巴罗先生看了那么久在想什么呢?体会巴罗的良苦用心
小结:这回我们再来说说巴罗先生的用意是什么?
学生再读2—7自然段,用心感受巴罗的良苦用心。
5、学习(8、9)自然段,抓关键词体会,巴罗的这种良苦用心,效果怎样?
“那天一回家……我捧着它读了个通宵。”
通宵,一整夜
“一星期后……一本好书。”
体会激动
微笑笑什么?
6、我迷上了读书,我爱上了书,同学们设想一下,他在什么情况下读书?
___________时,我在读书。
___________时,我在读书。
7、现在,同学们再来看看为什么巴罗先生让我读书是付给我最高的报酬呢?
8、齐读“35年后的今天……”
板书设计
(最高)报酬
让我读书
(改变命运)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把握文章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4当堂成诵
教学理念:
1以读带讲2有法可依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美丽的西湖留下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足迹!杨万里在一个晴日来游西湖,看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苏轼在一个雨天来游……而明代汪珂玉说:“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几人哉!”今天咱们有幸认识一位能真正领山水之绝的人,他就是《湖心亭看雪》的作者张岱。
二出示作者简介
三明确学习目标
四出示文言小品五步读书法:
1初读文章,掌握字词2细读文章,把握内容
3品读文章,赏析语言4悟读文章,体会情感
5诵读文章,牢记心间
(一)初读文章,掌握字词(以作预习要求)
1教师范读(正音,句读)
2学生自读并准备字词
3检测预习情况,打好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二)细读文章,把握内容
带着问题去读文章,通过填空练习翻译句子,把握文章内容。
(三)品读文章,赏析语言
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并小组交流感受
2学生自由发言,畅谈感受,教师点拨
3出示交流重点,巩固赏析成果
(四)悟读文章,体会情感
1“痴”如何理解?你会对舟子说些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言进行总结
(五)诵读文章,牢记心间
减字背诵法(一共四遍,难度递增)
五拓展延伸
练笔: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写一段景物描写,让读者能从中品出你的情感来。(50字左右)
六小结
短短40分钟,我们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再次体会了白描和情景交融手法的神奇;遇到了如雪般美妙的文字和如雪般圣洁的情怀。相信当郑州第一片雪花落下时,你会有更多的遐想吧?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文中深刻的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小男孩的美好品质,感受生命的珍贵,进一步树立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到小男孩对小鱼的怜惜之情,培养学生爱心,善心。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内涵,培养救助弱小、关爱生命,哪怕力量微薄也要去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质疑问题。
导入:(出示课件)大家都知道,大海是鱼儿的家,它们自由地生活在大海里,是多么幸福,多么快活!可是,一场暴风雨过后巨浪把一条一条小鱼卷上岸滩,这些小鱼还能不能回到大海妈妈的怀抱呢?
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这条小鱼在乎(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接着提出问题:谁在乎呢?在乎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细读课文,品词悟情。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师:如果你就是这其中被困的一条小鱼,这时你会想什么?会说什么?
师:
找一找:请同学们读课文2—6自然段,勾画出小男孩读懂小鱼儿心理话的段落和句子。
读一读:将自己找到的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
想一想: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些什么。
2、导:同学们,你们说这些小鱼就只能这样活活等死吗?他们会有转机么?谁在乎他们呢?也许有人会把他们捡回家,慢慢地享受这海中的美味,也许有人会停下脚步,看看这些小生命如何在烈日下挣扎至死。也许,有人会像文中的男人那样无动于衷,继续朝前走着。但庆幸的是,小鱼的心声被一个小男孩听懂了,他是怎么做的呢?
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描写小男孩动作的句子。
生汇报: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
师:那你可以试着找找这段话的动词吗?(走、弯、捡、扔)
男孩走得很慢,不停地弯下腰去。很慢、不停是否矛盾?为什么?
师:为什么小男孩要用力将这些小鱼扔回大海?(结合课文和插图理解)
师:大家说,他为什么把小鱼“扔”回大海而不是“放”回大海呢?
生自由答。引答:因为时间就是生命!
师:(走、弯、捡、扔)小男孩这一连续简单的动作,做一两次可能不累,但要做几十次,几百次,甚至几千次会——一定会很累,他会累得—(满头大汗)累得—(气喘吁吁)累得—(直不起腰、筋疲力尽)但小男孩放弃了没有?(没有)他还是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引读)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体会小男孩为救小鱼,不辞辛苦。)板书救
师:你认为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热爱动物,关爱生命)。
3、师:当这个男人看见男孩儿这么辛苦的救鱼,他会无动于衷么?他会说什么呢?分角色读男人和男孩的第一次对话。
师:这个男人为什么会“忍不住”?(生答。)
师:从哪里看出男人说水洼里的鱼救不过来?生:“成百上千条”
师:指名再读这句话,你听出什么语气?(劝告)你怎么救的过来呢?这句话是(反问句),其实男人想说:生答“这些鱼你救不过来。”
师:这个男孩知道吗?生:知道。
师:那男孩为什么头也不抬?(生答)
4、师:对于男人的劝告男孩没有理会,男人又和男孩进行了第二次对话。他说了什么呢?你听出了什么语气?(生答)
师:“谁在乎呢?”这是——(生答:这是反问句。)意思是说(生答:没有人在乎。)
师:我们把这两句反问句,再来读一读。
师:谁在乎呢?这个小男孩儿回答男人说——生齐答:这条小鱼在乎!
师:小男孩非常在乎小鱼。所以这个小孩儿还说:这条_________,这条也_________!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师:省略号代表着什么呢?
生:代表鱼很多,也就是说,所有的小鱼_________。
师引:是啊,这条小鱼想活,这一条小鱼也想活!还有这一条……所有的小鱼(都想活)。生齐说。
这条小鱼想回大海,这一条小鱼也想回大海!还有这一条……所有的小鱼都(想回大海)。生齐说。
这条小鱼是个小生命,这条小鱼也是小生命!还有这一条……所有小鱼都(是小生命)。生齐说。
师,那么大家一起说,这个男孩在乎的是什么呢?生齐说——(小鱼的生命!)
师:你如果是被救的小鱼你想对男孩说什么呢?生畅谈感悟。
5、师:这是个外国小男孩。如果是你看见了水洼里被困的小鱼,你会救这些小鱼吗?
师:我相信,你们的心声文中的小男孩一定会感受到的,让我们带着对鱼儿的珍爱,对生命的珍爱,再读一读小男孩说的话“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6、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都被你们感动了!男人还会无动于衷吗?他会做些什么?(生答)
师:这位男人感动了,他弯下了腰把鱼儿扔回大海,沙滩上所有的人都感动了,他们也弯下了腰……他们帮男孩一起拯救小鱼的生命!
师小结:其实,在大自然中不光小鱼有自己的生命,一只鸟,一朵花,甚至一粒种子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三、拓展延伸,作业实践。
1、拓展:课件出示小鸟、兔子受了伤;树木被折,你会怎么办?你能为它们做一些公益广告吗?(生交流畅谈)
师结束语:同学们,无论虫鱼鸟兽,还是花草树木,地球妈妈都赋予它们宝贵的生命。生命不分大小,同样可贵。让我们善待生命、珍爱生命,伸出温暖的双手去保护它们,这样,世界上每个角落都会撒满阳光,撒满爱!(画心形状)
2、自己试着复述这个故事,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10-03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8-22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8-06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11-10
语文《石榴》教案10-11
语文热门教案11-13
语文《影子》教案12-09
语文下册教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