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文教案模板锦集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学会3个生字,认识7个字。认识新笔画“弯构”。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学校环境的美丽和学校生活的快乐。学生能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声音响亮,比较自然。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学校环境的美丽和学校生活的快乐。使学生体会到学校的美。
教学重点:学习朗读课文和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到学校的美,通过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学校环境的美丽和学校生活的快乐。朗读课文,做到声音响亮,比较自然。初步认识生字。
教学重点:学习朗读课文和识字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到学校的美,通过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认识课文
认识课次“1”;课文的题目“我们的学校”;认识课文内容部分;认识课后练习部分。
二、正确读课文
1、投影打出课文内容,师边指文边范读,学生听
2、教师范读,学生看插图,教师读到那学生指到哪
3、教师读,学生看文字,认识音节与汉字的关系
4、学生利用拼音读准不认识的字,读好含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5、逐句订正,指导读正确
三、分析课文
1、出示课件:这是哪里?你从哪看出来的?
2、学校的附近有什么?(山、小河……)
想象一下山上还有什么?小河怎么样?
3、这里的景色怎么样?你能读出美的语气吗?
试读、范读、体会读、指名读、
你知道这所美丽的学校在什么地方吗?(理解郊区)
全文
为什么大山听我们读书,小河跟我们唱歌?
理解带着语气读全文
展示性读全文
结合课文中学校的描写,说一说:我们的学校什么样?
四、练习朗读。
教学反思:本课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不难。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知道停顿,但是不能做到有感情的读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3个生字,认识7个字。认识新笔画“弯钩”。
教学重点:学会3个生字,认识7个字。
教学过程:
一、语气的朗读课文
二、认读文中字、词语(利用音节)
三、观察这些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样子和名字?
1、汇报记字方法:象形、会意……
2、利用方法认读生字
3、读字,利用笔顺跟随自学,认识新笔画“弯钩”
4、书空仿写,记笔顺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字的主笔、次主笔的位置,笔画的起笔收笔位置,占格结构
笔画的高矮长短……
2、记住范字的写法,位置,描写两个
3、仿写生字,写后比较,认读
4、教师巡视指导
五、朗读并背诵课文;生字书写练习
板书
1、我们的学校
大山的怀抱听
美丽的野花美丽
清清的河水唱歌
教学反思:本课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不难。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知道停顿,但是不能做到有感情的读文。
语文教案 篇2
《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因此,“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就成了本文教学的重点、难点。
一、查阅资料,了解背景。
《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课前可先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的情况,并做到适当摘录,以丰富学生知识,为学文作好铺垫。学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教师可给他们创设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在课前几分钟里,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信息,这样,既为顺利地读懂课文打下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查阅资料的好习惯。
二、理清脉络,分清因果。
1.初读感知,设疑激趣
遵照大纲中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入手的原则,我们在教学伊始,可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在读准、读通的前提下,教师可借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课文生字新词(包括课后题4的词语)的认读情况,对课文整体感知的情况以及对“将”“相”“和”三字的理解。然后由“和”字引出“不和”。此时教师可设疑激趣: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了呢?学生带问题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最后通过讨论,初步理出故事的来龙去脉,即前两个故事是失和的原因,第三个故事是事情的结果。
2.分清因果,突破重点
《将相和》一文篇幅较长,三个故事的处理不能平均用力。可以重点段“完璧归赵”为主,教师扶学指导,并渗透一定的学习方法或思路,然后发挥群体优势,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自学后两个故事,做到长文短讲,省时高效地突破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1)扶读悟法。细读“完璧归赵”,引导学生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该故事的起因和结果各是什么;二是你从中体会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画出有关语句并谈出理由。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蔺相如的动作、语言和语句来体会,如“上前一步”“往后退了几步”“举起”等动作的描写;“他理直气壮的说”“大大方方地说”等语言的描写。通过练读体会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也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理直气壮”地读,“大大方方”地说,尽可能地站在人物的立场体会他当时的心理,从而读出人物的语气。最终通过学生的读和发言,总结出这样的结论:蔺相如在赵王危难之时,群臣无策之际挺身而出,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变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看出他机智勇敢的性格。这样,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句段体会人物特点”,渗透了学法的指导,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自学用法。“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两个故事,教师可由半扶半放到全放,也可以直接全部放手,以课后题1的(2)(3)或上面两个问题为主,分小组自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抓重点句段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在熟读、精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可重点抓以下两部分:一是蔺相如“逼”秦王击缶并记录下来,二是“负荆请罪”中蔺相如说的话。从这两部分中,体会出他的机智勇敢和对敌寸步不让、对友却宽宏大量的高贵品质,突出他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思想,同时可渗透团结、爱国的思想教育。教师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复述“负荆请罪”,完成课后题5。
通过自学,学生弄明白了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然后以课后题2、3为主进一步深入探讨,抓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第一个故事的结果是第二个故事的起因,即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大功,才会有渑池之会的随行;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即蔺相如连立奇功造成廉颇与之失和;整个故事的起因则是课文第一自然段所讲的“战国时期,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三、品读欣赏,领悟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回过头来领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课文中心的,从中学习表达方法。如《将相和》一文,作者构思巧妙,虽然因果关系错综复杂,但却表达得非常清晰。为了让学生加深认识,可设问:这三个故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另外,作者在写人物特点方面主要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其性格特点,这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可找出有关句段品读、体会、欣赏。也可以让学生谈体会: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好?让其各抒己见,说明理由。如:前两个故事中几次用到“只好”“只得”这两个词语,可抓住它们来深究事情的前因后果,在事情的因果关系中体会出蔺相如的智与勇,从中品析出作者用词之巧妙。
另外,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考虑布置以下作业:
一是知识延伸练习。课后设悬念:“既然将相和同心协力保赵国,最终赵国为什么还是被秦国灭亡了呢?它是怎样灭亡的?”这个问题虽然难度较大,但却能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促使他们博览群书,养成查阅资料的好习惯。
二是读中学写练习。通过一件事写写同学、朋友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要写清前因后果。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内容,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感受老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共同学习的快乐。
2.依据画面提示,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学习,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听讲等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读书写字听课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新的学校。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一名小学生了。
2.板书课题《我上学了》,教师带领学生读课题。
3.当小学生高兴吗?当了小学生,说明你们已经长大了,能懂得更多的道理,能学到更多的本领,这是多么光荣的事。
二、师生自我介绍。
1.教师自我介绍。
我姓x,名叫xx,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我们现在上的科目是语文。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读出它的名字――语文。
2.小朋友们,你们愿意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吗?请你们站起来,和你的同桌、前后同学相互握手,然后介绍自己。
我叫xxx,今年x岁,我家住在xxx,我喜欢xx,希望我们能成为好朋友。
三、指导学生认识校名、年级、班级。
1.小朋友们,全校的老师和同学都欢迎你们来到我们这所美丽的学校学习,我们这所美丽的学校的校名谁知道?谁知道我们是几年级,几班的学生?
2.教师正确地把校名念一遍,请学生跟老师念,请个别同学念。
我是( )小学( )年级( )班的小学生。
3.教师正确地介绍学校所在的道路名称,学校周围的环境。
四、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你是哪个国家的人?你长大后想干什么?
2.同桌讨论后教师指名回答。
3.认识我国的标志性建筑,激发民族自豪感。
①课件播放天安门广场视频,出示升旗仪式场面、中国地图。
②教师小结。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心脏地带,每天清晨时分,国旗徐徐升起,每天日落时分,国旗缓缓降落,这些都是十分庄严的仪式。
4.了解个民族,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①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图上都有谁?他们穿的衣服一样吗?他们在干什么?
②学生交流后回答。
③小朋友们,你们又是什么民族呢?
④教师小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像兄弟姐妹一样生活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少,身在何处,都是心连心的兄弟姐妹,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⑤板书:我是中国人。
⑥我会说:
我是中国人。
我的国家是中国。
我国有56个民族。
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
⑦播放音乐:爱我中华。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我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大家都知道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班级,热爱自己的老师和同学,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你们说对吗?
2.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呢?
二、学习《上学歌》,遵守学校纪律。
1.课件出示小学生背书包,快乐上学的图片。
2.播放《上学歌》。
3.听了歌曲后,你知道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遵守学校纪律。
4.教师范读《上学歌》,然后领读。
5.同桌互读,指名朗读。
6.读了《上学歌》,你知道小朋友们是什么心情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1)太阳和花儿露出了笑脸,应该怎样来读这一句?(高兴)
(2)小朋友们背上小书包上学可神气了,小鸟见了忍不住问问。你们猜猜小鸟会问什么?
(3)小朋友们这么早背上小书包去上学,说明小朋友们非常爱上学,对吗?
7.师生小结。
我们是一名小学生了,应该做到:
①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
②有礼貌。
③热爱学习。
④热爱劳动。
8.上课铃响后应该怎么做?
①迅速回到教室,在自己的座位上做好。
②不讲话,安静等待老师上课。
③老师走进教室,学会师生问好。
9.课堂上应该怎么做?
①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课。
②做到灵活用眼、用耳、用嘴、用手。
③回答问题要先举手,声音要洪亮。
④学会倾听他人发言,不插嘴。
⑤书保持清洁干净。
⑥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10.课间时应该怎样做?
①进出教室不要拥挤,不要在教室里互相追赶。
②上下楼梯要靠右走。
③课间要处理好个人问题。不要用上课时间去厕所。
④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不要打架。
⑤不乱扔垃圾,每天保持校园、教室清洁干净。
11.上学、放学、体育课站队时要整齐,不说话,保持安静。
12.再次朗读《上学歌》。
三、拓展――读儿歌。
丁零零,上课了,快进教室来坐好。
学习用品放整齐,等待老师来上课。
老师说话认真听,提出问题多动脑。
回答问题声音响,大家夸我学习好。
第三课时
一、故事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花猫的故事。
2.课件出示:戴眼镜的小花猫的图片。
3.师讲故事:
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猫,它可漂亮啦!它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可是,它读书、写字不注意姿势,有时候躺着看书,有时候走路看书,写字时身子趴在桌子上。时间一长,它就成了近视眼,整天戴着眼镜,真不方便!别的小花猫能跑能跳,天天能捉到小老鼠,美美饱吃一顿,而小花猫一跳眼镜就要掉,老鼠从眼前跑过也看不清,天天饿着肚皮。一出汗,热气就粘到眼镜片上,什么都看不见,它很后悔。小朋友,你们可不要像小花猫哦,要从小注意读书、写字的姿势啊!
4.板书:读书写字的姿势。
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
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就要教给你们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读书、写字的姿势正确了,对我们学知识、长身体都大有好处。
1.课件出示,正确读书姿势的图片。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预设:
(1)图上的小朋友身体坐正。
(2)图上的小朋友,头很正,肩放平。
(3)图上的小朋友双手拿书,倾斜在桌上。
(4)眼睛和书本有一定距离。
(5)师小结。
(6)教师示范读书姿势。
(7)学生练习做正确的读书姿势。
(8)教师巡堂,纠正。
3.课件出示儿歌:
小朋友,爱读书,
读书姿势要做到:
身正、头正、肩要平,
双手拿书倾斜放,
眼离书本一尺远。
(1)教师范读儿歌。
(2)生读儿歌,背诵儿歌。
4.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
师:同学们,我们不光要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还要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写字姿势很重要,姿势不正确,字就写不好,时间长了,视力就会变差,身体也会长不好。
(1)课件出示:正确的书写姿势图。
(2)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图片,说说自己的看法。
(3)教师示范分解动作。
(4)教师小结并编儿歌。
课件出示儿歌:
要想写字好,身体要坐正。
本子要放平,做到三个一:
手离笔尖一寸,
眼离本子一尺,
胸离桌边一拳。
(5)教师领读儿歌。
(6)学生自由读儿歌,背诵儿歌。
(7)教师做示范,学生跟着做,反复练习。
5.激发学生讲故事的兴趣。
引导孩子学会用眼和用耳。
三、布置作业。
回家搜集一个有趣的故事,先讲给家人听,明天到学校讲给同学听,比比谁的故事最有趣!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4
一、设境激趣,引出课题。
1、出示春景图,引导谈话。
小朋友你们瞧,春天来了!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有位神奇的客人要来到我们中间,她会是谁呢?(学生猜测)
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2、出示课题,指导读题。(学生友好地向小池塘打招呼)
这样的开头快速地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兴趣被有效地激发起来
二、配乐朗读,激发兴趣。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
悠扬的伴奏声,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加之文句本身的优美,必将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
三、多向导读,入情入境。
(一)导读第一自然段。
1、读了课文,我们对小池塘有了一些了解,课文内把小池塘比作了什么?
教师简笔画“大眼睛”。
通过简笔画形象地突破了“睫毛这个难点。
2、小池塘是一只什么样的大眼睛?(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导看图,说说哪儿像大眼睛,哪儿像睫毛?
4、各小组一边齐读课文,一边想象小池塘的样子。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余学生参与评价。相机指导读好“轻轻”、“一闪一闪”长长”。
师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交流,老师还将评价让位给学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二)、导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小池塘这只大眼睛看到了什么?
2、学生上台板书:白云、太阳、月牙、星星。(请四名学生代表上台在黑板上板演小池塘看到的景物,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强调书写姿势,要求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
将教师板书的权力让位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参与板书设计的乐趣,又解 决了如何在阅读课中渗透写字教学的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
( 1)、学生选择喜爱的句子上台读给大家听,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它。
教师走下了讲台,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听学生的见解,从旁指导着学生的自主发展。讲台成了学生自由发挥、自由表现的舞台。
(2)、相机播放.课件,使学生感受池塘倒影的美丽,读出喜爱之情。
(3)、反复诵读表现美,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读。这里通过让学生多诵读几遍自己喜欢的句子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情绪化的“场”,让学生主动地读,达到自读自悟,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指导背诵。
《学记》中说:"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学生在积累体验中,进一步体会到池塘美、春更美。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学习资源,通过教师及学习伙伴间的交流、对话、协商、讨论,运用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生在拓展学习中能够加深对教材的体验,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提高语文素养。
(1)、教师背诵课文。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背诵课文。(可看板书、找规律、画简笔画、边背边想象……)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动起来,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背诵,效率和效果大大提高。
5、放飞想象,拓展训练。
还有什么景物也能倒映在小池塘里?它们又像什么呢?
“说话”是我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尤为重要。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说和写并不是同步的,为了缩短说和写之间的差距,创设一个让学生当小诗人来作诗的情境,这样不但让学生产生了新奇感,而且运用了所学语言。
( 三)、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总结课文 (引导学生找合作伙伴,结成学习小组,在小组内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来表现课文。)
让学生找合作伙伴,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表现课文,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多元化的大胆尝试,学生在此情境中人人参与到学习中来,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望,体验到了成功。
板书设计 : 3.小池塘
设计者为打破语文课堂"一头沉"的局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她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质疑解难、设计板书、上台展示成果,用读来抒发自己的体验,逐步将学生带进了自主探究的学习境界。教师转变观念,转变教的方式,由原来口授、设问、解答变为设计学生自主探究的条件引导学生把以往过多依赖老师学习的只听、只记的学习方式变为提出疑问,借助讨论和老师提供的学习条件设计其活动,多方位探索。以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情景资源,创设情景;运用教材,感知课文;整合课程资源,质疑探索;处理信息,拓展学习,最终达到知识建构的目标,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关于数星星的方法的文字。
2、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3、启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重难点: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关于数星星的方法的文字。
2、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在晴朗的夜空,我们一抬头就看见深蓝的天空中有许多小星星,你们能不能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儿?
2、说得真好,小星星亮晶晶的,还一闪一闪的,真美啊!而且又那么多,可是是不是真的数不清呢?你有没有试着数一数呢?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个喜欢数星星的孩子,他是谁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揭示课题,全班齐读。
3、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归纳并板书重点问题:a
、着个耗资是谁?b、他是怎么数星星的?(用什么方法)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用笔圈画不认识的字和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篇。
2、听老师读课文,注意生字和难读的句子的读法。
3、同桌互相读课文,主义正音。
4、分小组用学过的方法自学生字。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2、小组汇报识字方法。
3、游戏巩固生字。
4、小组轻声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前提出的问题。
5、说说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读了课文你们知道张衡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吗?(简介其人)
现在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第二个问题的答案。
四、细读课文,解疑。
1、师生交流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A、张衡是用什么方法数星星的?是不是一颗一颗数就能够数得清?为什么不是?
B、从哪儿看出星星多很难数?指导读句。
C、星星那么多,这么难数,你觉得能数得清吗?(指导读爷爷说的话)
D、那么张衡是这么认为的吗?他是怎样想的?怎么做的?找出句子读读。
E、大家都觉得星星又多又难数,可张衡却“一直”数,还说应当数得清,你觉得他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有决心、信心)
F、为什么张衡这么喜欢数星星呢?(星空很美)从哪儿看出来呢?(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你还觉得夜晚的星星象什么?
G、怎么是不是光*有决心就能够数得清有几颗呢?张衡遇到了困难吗?有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帮助他?这方法是谁想出来的?你还知道哪些星星的名字?
H、后来,张衡就用什么方法来数星星了呢?你们找到他数星星的方法了么?
I、学到数星星的方法后,他是怎么做的?他还发现什么?
J、专横从小就这么喜欢天文这么刻苦,长大后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指导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课堂总结
1、学完了课文,你喜欢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吗?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
2、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
六、学写生字“星、晚”
第二课时
一、检查巩固识字
1、抽读字卡(指读—齐读—开火车读)
2、用“注视”练习说话。
二、读课文,讲故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
2、讲故事。
3、你喜欢张衡吗?你觉得他的个怎样的人?
三、指导写字
语文教案 篇6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教你学一招,要求学生和别人交流自己拿手的本领。
教学前,教师应详细布置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道具、作品或展示的材料。教学时,要创设互教互学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交际兴趣。可以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绝招,如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或者说说自己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本领,再说说自己的招好在哪里,有哪些独到之处。
在激起大家学习本领的愿望之后,可以先进行示范交际。如,一个同学教,一个同学学;或教师扮演记者,对某个学生进行采访。然后引导学生对示范交际活动进行评议,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中心内容:你准备教别人哪一招?这一招好在哪里,是怎么练成的?提醒学生交际时要注意的问题:不但要讲述清楚怎么做,还要解决学本领的同学提出来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
学生明确交际目的之后,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然后再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和表演,大家共同评议,谁说得最清楚,谁的本领最拿手。
最后,可以建议学生把自己学到的本领或窍门向家人或朋友介绍、演示,以增强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习作】
先引导学生回忆回忆,再同桌说一说自己都会哪些本领。学生说的有可能是日常生活中学到的本领,如,煮面条、洗碗、干农活;也可能是在学校学到的本领,如画画、速算,弹钢琴,做手工。教师巡视,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当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积极好学的精神,开拓学生的习作思路。
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习作提示,并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自己学会的本领清楚地告诉别人。提醒学生注意这次习作的要点:要说明白自己学的是什么本领,要写清楚自己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题目可以用我学会了,也可以自拟。
学生构思后进行自主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并巡视,以便做到对全班的习作情况心中有数,然后选择带有普遍性问题的习作(如,过程写不清楚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批阅习作之后,先选出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具有特色的习作,请习作作者读给大家欣赏,师生简要地进行评析;再请这次习作有较大进步的学生读他们的习作,教师加以点评、鼓励。评析主要含以下几个方面:是否把学本领的过程写清楚了,有没有真情实感,用词是否准确。结合大家的评议结果,引导学生对各自的习作进行修改、誊抄。
【我的发现】
这个栏目中,有10组词语,每个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的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词语里带点的字都是右边词语里带点的字的声旁。这是很多形声字的共同规律。学生在读词的时候,很容易发现这个规律,并在发现规律的同时积累词语。如果有条件,可以引导学生用带点的字扩词,以加深理解,巩固运用;或者让学生再写出一两组有相同规律的词,如,羊群海洋,弯曲海湾,青山清晨。
我会填,有三行词语。每一行分别带有结构助词的地得,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练习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在教学时,不要教给学生语法知识,如定状结构、补语等,而更多地可以通过补充词语的形式,让学生在感知大量的语言现象中发现规律,获得感性认识。补充的词语可以有:
光彩夺目的(焰火)(宝石)
清澈见底的(小溪)(池塘)(湖水)
弯弯曲曲地(流淌)(伸展)(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讲)(批评)(点点头)(看着我)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太快了)(真慢)(像闪电一样)
其中,弯弯曲曲地()学生容易填错,很有可能填成类似弯弯曲曲地小河之类的短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给出一两个正确的答案,让学生从正确的短语中了解地的用法。
如果学生感到补充词语有困难,或答案比较集中、打不开思路的话,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如,给出一幅相关的画面,或创设相关的语言情境。
除了教材中给出的六个词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其他带的地得的补充词语的题目,以帮助学生更多地感知语言现象,丰富语言积累。
读读背背中所选的12个成语,都是有关读书、治学的,每行的四个成语,都有相同的韵脚,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背诵。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并积累下来。不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每一个成语的意思。可以把这些成语放在语言环境中,让学生通过读句子体会成语的含义;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大致了解成语的意思。如,哪个同学的神态可以用聚精会神这个词语来形容?哪个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有勤学好问的特点?你曾经有过废寝忘食的经历吗?可以让学生在运用中感悟这些成语的意思和用法,并积累下来。
【趣味语文】
这个栏目安排的内容是看图说成语,这是图画谜语的一种形式。阅读图画,也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的六个画面清晰易懂,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再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或编制此类谜语,并开展大型猜谜活动。如,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画蛇添足,掩耳盗铃,狐假虎威都可以由学生做成简单的画谜互问互猜。另外,这次猜出的谜底大多是带数字的或带大小的成语,所以,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带数字的或带大小的成语。如,五彩缤纷,三头六臂,九牛一毛,千钧一发,万紫千红;大同小异,小巫见大巫,小心翼翼,大快人心,大风大浪,大吃一惊,大吹大擂,大摇大摆,大失所望。
语文教案 篇7
内容预览:
23.游恒山记
教学目标:
1、积累翳策跻等实词的含义。
2、理清作者的记游顺序,体会其条理分明的记游特点。
3、学习作者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教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做到读准音,读顺句。
2、借助资料,了解徐霞客及其《徐霞客游记》。
3、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有这样一部著作,这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代游记,也是一部我国地理学名著。它凝聚了作者三十多年的旅游勘察汗水。这部著作就是《徐霞客游记》这部著作被誉为千古奇人的千古奇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这部著作的文章------《游恒山记 》。多媒体展示作者及文字图片资料。
2作者简介
徐霞客,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名弘祖,字振之。明南直隶江阴马镇南阳岐人。生于万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587年1月5日),卒于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1641年3月8日)。他博览群书,鄙弃权贵,摒绝仕途,矢志考察山川地貌奥秘,徐霞客在旅途中,三十年如一日,每天晚上休息之前,把当天见到的听到的都详细记录,即使在荒山野林里露宿的日子,也总是在篝火旁,伏在包袱上坚持写日记。公元1641年徐霞客去世后,留下了大量日记,这实际上是他的地理考察记录。经过他的实地考察,纠正了过去地理书上记载的错误,发现了过去没人记载过的地理现象。像古代地理书上说岷江是长江的上游,徐霞客经过考察,弄清楚长江上游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又像他在云南腾冲打鹰山考察的时候,发现了那里曾经发生火山爆发的遗迹,他在游历中考察最多的是岩溶现象,在桂林七星岩,他对那里千姿百态的石钟乳、石笋、石乳等地形,进行了详细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岩溶现象的记录。后来,人们把他的日记编成一本《徐霞客游记》。这部书是我们著名的古代游记,也是我国古代地理学上的宝贵文献。这是他在三十年的科学实践中,以惊人的.毅力,敏锐的观察力和朴实的文字,记下行履所至,观察所得。徐霞客注重实践、不畏艰险、献身科学的精神得到后人的崇敬。
二、检查字的读音
风翳(yì)净尽无攀跻(jī)劳虬(qiú)松萦(yíng)回
杰坊(fāng)官廨(xiè)拾(shè)级庑(wǔ)门
穹(qióng)碑攀蹑(niè)仰眺(tiào)槎(chá)枒(yā)
辄(zhé)断折若堕(duò)洪涛汩汩(gǔ)不能出 久之棘(jí)尽
俯瞰(kàn)山麓(lù)龙山西亘(gèn)比肩连袂(mèi)
下扼(è)沙漠不啻(chì)崖隙(xì)
三、疏通文意
1、 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文意的疏通这一学习任务。
2、 交流在疏通文意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难问题。由组长汇报,组员补充。
3、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略写出发的时间和天气情况。
第二段:详写上山登顶的经过,体现了作者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全文的重点。
第三段:写登顶后远眺所见周围的景物。
第四段:写从西峰下山至飞石窟的情况
四、 合作探究
1、 速读课文,划出作者登山所经过的地方,并绘制作者登山示意图。
明确:作者上山经过了望仙亭、虎风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寢宫、飞石窟、北岳殿、会仙台等地方。示意图略
2、 划出文中标明里程的句子,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明确:一里,又一里,又三里,三里------
作者这样写,显出文章记游顺序清晰,条理分明的特点。
3、 细读文章第三段,说出作者的观察角度,写景顺序。
明确:观察角度为俯视,由文中俯瞰山北北瞰可以得出。
写景顺序为:按照北-南-西--东的空间顺序来写景,并且是由远及近的。
多媒体展示恒山图片,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
4、 划出课文中写徐霞客登顶经过的文字,体会其所拥有的精神。
明确:课文第二段余时欲跻危崖、登绝顶------久之棘尽,始登其顶。这是写作者登顶经过的文字。
从登顶经过充分表现了徐霞客不畏艰险,不怕辛劳,勇于实践求实的精神。
5、 小结:
这篇文章清晰地介绍了作者的游踪,描写了作者游恒山登顶的经过,表现了他不畏险,不怕辛劳,勇于踏勘实践的精祌。
五、写作特色
1.文章思路清晰。
此游记涉及的景点、地理位置较为复杂,但全文贯穿着一条线索,那就是游踪,亦即作者足迹、目力所及的次序。依次经过了望仙亭、虎风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寝宫、飞石窟、北岳殿、会仙台等景观,逐一描写。再写登顶的艰难。然后是登顶后远眺四周的景色,把整个山系都清晰地展现出来。最后写下山情形。
2.详略得当。
全文有详有略,处理得恰到好处。略写出发时间和天气情况,详写上山登顶的经过,其中景物、地名、景物之间的情形都写得极为详尽,又以登顶的经过写得最详,把过程中游者的感受都写了出来。下山的过程详写了寻找下山之路一节,其余的下山过程就一笔带过了。
3.观察细致。
作为一个以勘察地貌为目的的旅行家,所到之处对一些细节观察得比一般人都要细致。如地里露出的煤炭、土石的颜色等,写到每个景点,也尤其注意地形地势、周围环境等。
4.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
记叙中注重实际,如实记录所见之景,而且观察细致,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材料,有科学的严谨性。同时,景物描写也各有特色,生动形象,如松影筛阴、上负绝壁,下临官廨,殿下云级插天,庑门上下,穹碑森立都将景物的形象活现于笔下,读后历历在目,颇具文学的形象性。
六、迁移拓展
1、 查阅资料,探究是山土山无树,石山则有。北向俱石,故树皆在北。这种现象的成因。
2、 利用图书馆,阅读整本的《徐霞客游记》,写好读书笔记。
七、小结文言词
1通假字
还通环,转,绕。
例句:还过岳殿东。
2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
峭:陡峭,这里是峭壁的意思。
例句:循崖乘峭而上。
2.名词用作动词
室:屋子,这里是改成一间屋子的意思。
例句:倚而室之,曰会仙台。
像:雕像,这里是塑造的意思。
例句:台中像群仙。
3、古今异义
但 古义:只;今义:但是,表转折。
例句:但能钩衣刺领。
于是 古义:从此;今义:连词,表示转承。
例句:于是石路萦回。
4、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例句:即飞石窟也。
也,是判断句式的标志,加上即,加强语气。
译文:就是飞石窟。
2.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例句:虎风口之松柏,不啻百倍之也。 宾语虎风口之松柏前置。
译文:比虎风口的松柏大不止百倍啊。
②状语后置
例句:有一人飘摇于上。 状语于上后置。
译文:有一个人在上面飘摇。
③定语后置
例句:北瞰隔山一重。 山的定语一重后置。
译文:向北远看,隔着一重山。
八.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推荐阅读《徐霞客游记》。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能熟练掌握这两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熟练背诵和默写要求掌握的课文。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感知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优美语言。
3、掌握练习中的基本知识,能正确地完成类似的练习。
教学课时:
总共四教时。
第一二课时教学(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能熟练掌握这两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熟练背诵和默写要求掌握的课文。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感知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
熟练地背诵和默写所要求会背的课文。
教学过程:
一、感知课文内容
1、《小镇的早晨》
①、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小镇的早晨的?
②、激发学生有感情地背诵。
2、《鼎湖山听泉》
①、自由读,找出描写泉声的语句和描写泉水的语句。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特别注意背好描写那四种泉声的部分。
3、《莫高窟》
①、小声读,想一想,这课介绍了莫高窟哪些方面?
②、文中有一句是承上启下的,你能找出来吗?
(这个题目用来补差。)
③、强化背诵,注意分形式去引导,注重乐趣。
④、注意寻找文中的中心句。
4、《快手刘》
①、你知道快手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②、他是怎样变戏的呢?
(简要地说一下。)
③、复述快手刘变戏的部分。
5、《滴水穿石的启示》
①、自由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水滴是怎样把顽石滴穿的呢?
滴水穿石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你能用简要的语言说一说文中举到的这三个人物吗?
②、举出一个事例来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6、《装满昆虫的衣袋》
①、用简要的语言说说法布尔是一位怎样的人物。
②、文章为什么要用以上题目作为课题呢?
二、修改病句
1、出示例题
新沂的春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他正在织着毛衣和美妙的音乐。
2、分析典型
要让学生首先找出毛病所在,理解这类型,然后再进行修改。要避免学生找不出病因,而进行修改。同时还要注意进行最简单的修改。
三、积累词语
1、按以下方式进行积累:
①、AABB
②、ABCC
③、ABB
④、AABC
2、以上的题目要重点积累“④”,另外防止学生把字给写错了。
四、积累这两单元的古诗。
(不仅会背还要理解古诗所写内容。)
五、默写本单元的词语。
(对掌握不牢的还要再进行补课。)
第三四课时教学(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两单元的基本习题,并较好地形成技能。
2、及时发现不足,及时给予补救。
3、通过练习让学生能掌握这一类的习题,能正确地做出。
教学重点:
修改病句部分。
教学过程:
一、词语搭配
猛烈的战斗
热烈的疼痛
激烈的光线
剧烈的掌声
强烈的攻击
改变技术
改善错误
改进态度
改革方法
改正生活
●做完后要认真去审题,再试一试连其它的是不是也还可以,否则会两个两个错。
二、照样子完成作业
1、急匆匆
孜孜不倦
波光粼粼
整整齐齐
●、注意字不要写错了。
2、例:老师说:“你行,一定能做成这件事。”
老师摸着我的头,坚定地说:“你行,一定能做成这件事。”
小华告诉小刚:“明天我们去春游。”
老师对小明说:“只要你努力,这件事你准能完成任务。”
●、注意这里面既要有动作,也要有人物说话时的神态等等。
三、修改病句
1、出示习题
①、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
②、南京城的风景建设得越来越美了。
●一定让学生找出病因,然后再修改,不要多修改。
四、背诵积累
1、走在大街上,仿佛置身在。路,
人,沿街摆满了。
2、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穿镇而过的小河。
河水,河面。
3、那像小提琴一样;
那像,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
4、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有的,;有的,;
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
;有的,翩翩起舞……
●、这一题要强调学生的写字,不要把字给写错了。对不能正确完成的同学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及时补救。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10-03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8-22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8-06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11-10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教案:《社戏》教案07-14
语文《春笋》教案10-16
《语文乐园》教案10-11
语文《秋游》教案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