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教案锦集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口技》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 口技》 授课人 学校名称 教学对象 七年级 科 目 语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教材分析本篇文章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24课,本文以教读说明文为主,而这篇文章既可以作为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而初中学习文言文,有两个方面的任务,除了像阅读现代文那样要理解文章内容和写法外,还要学习与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的古代语言,特别是字词句的翻译与理解,所以提高学生学习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较好的基础是本课主要的目的。二、教学目标及难重点(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掌握“乳”“善”“名”“宴”等文言词的活用,一些通假字和表示时间的词语等古汉语知识。
方法和过程:了解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体会作者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技艺,培养对祖国热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区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辩析等古汉语知识。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教学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的主要任务是了解作家作品,结合已有知识和注解疏通文意。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能够复述课文大意,并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第二层次的主要任务是概括三个场面,把握文章主旨,学习前后照应、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1、情境法:用表演视频引入新课,这种形式喜闻乐见,益于激发学习兴趣。在本课结束前,通过闭目欣赏口技表演,让学生再次感受口技这种传统技艺的高妙,学生兴趣很浓。2、诵读法:
以“读”贯穿,一文多读,每个人都参与,读准字音,读出感情,层层推进。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能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3、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分组合作,集体交流,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质疑问难,发挥其学习的主体地位,有益于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环境及设备、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学生准备:课本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资源: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析
一、导入新课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
三、听课文朗读,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四、疏通文意
五、字词归类
六、整体感知
七、小结
八、巩固练习
播放口技表演《哨所的一夜》片段。趁学生情绪高涨之时,教师引导:普通的嘴,竟能将如此众多的乐器模拟的惟妙惟肖,可真是令人叹为“听”止。我们把这种艺术叫做口技,它是中国传统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环也描绘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笔下那位艺人和现代艺术家相比,又是如何呢?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 怎样的声音世界呢?
《口技》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顺治年间进士。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一部笔记小说集,由清代人张潮所编,共20卷,所收集的大多是明末清初时人的文言短篇。
?呓语yì狺狺yínchì
伸颈jǐng ?嘿叹mò
齁hōu中间jiàn
意少舒shū
曳屋许许声yèhǔ?hǔ?
几欲先走jī
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并了解课文大意,之后教师重点讲解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句子。
重点讲解词性活用:
(1)妇抚儿乳 :“乳”是动词,作“喂奶”讲。
(2)善口技者:“善”是动词(原为名词), “擅长”
(3)不能名其一处:“名”是动词(原为名词), “说出”
(4)会宾客大宴:“宴”是动词(原为名词),“举行宴会”
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通“座” ,座位
时间词: 少顷、既而、当是时、一时 未几、忽、俄而、忽然
提出问题:
1、这篇文章叙述了哪几个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2、全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进行记叙的 ?
语文教案 篇2
预设学习目标:
1、认识霜雾等13个生字,2、积累山清水秀等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4、热爱自然、有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帮助理解词语的相关图片
录音磁带
对联若干副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初步感知对。1、游戏:2、谈话: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大家都爱它。3、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识字3就是描写这美丽的家园的。它是一首非常特别的儿歌,呆会儿你会发现,课文的每句话中都有一个对字。所以这首儿歌也叫对子歌。(板书:对子歌)对子歌还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呢。
(二)初读感知,读通课文。1、自由读课文。让我们赶紧自由读读课文吧,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读读拼音,问问老师。(学生自由读课文。)2、再读课文。我发现小朋友个个读得津津有味,刚才是自己读,现在我们来合作。把课文读给同桌听一听。听的小朋友要认真听,读对了表扬他,读错了帮助他。3、检查自学效果这篇对子歌有几小节?(3小节)指名学生逐节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要仔细听,他的读音正确吗?读后评议,正音。
(三)再读感悟,读懂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用笔划出不懂的地方。再把课文读一读,要读得比刚才有进步。在不懂的字词下面划上横线,打上一个小问号。(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2、说说有什么不懂的。相机教学:雾、霜:你见过雾和霜吗?谁来说说雾和霜是怎样的?朝霞、碧野、夕阳(用相关图片帮助理解)万紫千红:利用图片来感受,指导朗读。再在文中找找类似的词语。(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和风细雨)
(四)升华感情,读好课文。创设情景,以境激情现在,让我们闭上眼,静静地听一段音乐。(播放乐曲《苗岭的早晨》)听了这段美妙的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出示主题图。(学生欣赏图片)3、以情激情:大自然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是一首悠扬的乐曲,是一首迷人的小诗。我们的课文就是描写了这样的景观,让我们好好地读一读课文吧。5、感情朗读课文。·自由练读·齐读。6、再度感知对。这首对子歌写得多么美妙啊,雪对霜,桃对李,它们都是有关系的呢。读了课文你还发现了什么?
(五)复习巩固生字词。1、自由读读生字。2、归类识字。观察一下,哪些字有相同的偏旁。雨:雾、霜、霞虫:蝶、蜂木:李、杨3、齐读生字、词语。4、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六)拓展延伸1、出示个对子让学生读读。对子在我们生活中也是经常见到的,就是我们过年过节时贴在大门口的对联。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两副对子,请小朋友读读。学生读对子。说说什么对什么。
(七)实践活动。收集生活中的对子,和同学们交流。
语文教案 篇3
一、我的发现
这一项安排了两组汉字,每组的前一个字都是学过的熟字,后一个字都是要学习的生字,而后一个字都是前一个字表示读音的部分。教学时应引导同学们辨一辨,从中发现规律——利用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在“我会读”中应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巩固,记住生字。在“我会写”中引导同学们写出带有“木、月、艹、宀”偏旁的字,从中加以巩固和运用识字方法。
过程建议:
我会认
1、同学们看拼音读字、读词,在词语中认读生字。
2、辩字形,让同学们自己去找出每组中两个字的异同。
3、组词语,区别每组两个字的意思。
4、书中的学习小伙伴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生字的呢?你能帮她告诉大家吗?(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或熟字减一减的方法。)
5、出示“我会认”中生字,读准字音。重点指导:翘舌音“支”,后鼻韵“龙”。
6、扩词练习。引导同学们采取多种方式扩词。
7、改变语境,在不同语境中巩固生字。
出示下列词语,同学们认读。
交朋友交通支招一支笔九龙坡龙头巨龙龙舟
要求请求凡人凡是平凡利用利益有利
我会写:
1、出示四组字引导同学们认读。
2、引导同学们发现每组字的相同点。回忆一下部首木字旁、月字旁、草字头代表的意思。
3、书中的学习小伙伴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字,你也能吗?
木字旁:树、林、枝、枫、样、杨、梅、柳
月字旁:明、肚、脸、胆、腿、脚、脑
草字头:草、花、蓝、苗、苹、苦、荷
宝盖头:宝、它、安、完、家、定
二、日积月累
这部分是由“我会读”和“读读背背”组成。“我会读”是本组教材中所同学们字的复现,帮助同学们加以巩固。“读读背背”是一首表现秋天丰收景象的儿歌,与“我会读”共同起到促进同学们对语言积累的作用。
过程建议
我会读:
1、同学们分小组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后全班进行读词训练。
2、引导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3、交流词语的记忆方法,引导同学们自己找出记住词语的好方法,全班交流,互相促进。
读读背背:
1、教师示范读。
2、轻声读儿歌,不认识的字,看看音节多读几遍。
3、引导同学们品读,比一比谁读得有味道。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儿歌。
2、拓展
将收集的秋天的儿歌读给同学听或自己写一写儿歌展示给同学。
(朗读时需注意:轻声:庄稼高粱葡萄一声:黄澄澄红彤彤)
三、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是进行秋游的前期准备,主要是讨论去哪,要做些什么,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目的在于引导同学们做事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培养同学们创造力。激发同学们想说的热情,能说清自己的计划和理由,并能用商量的口吻与别人交流。在交际中培养同学们合作意识、取长补短的好品质。
交际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同学们搜集的有关景点或秋游路线的资料。
组织过程:
1、创设情境、走进秋天。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秋天的美丽景色。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秋妈妈已来到了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美景,带来丰收,带来乐趣。我们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去秋游那有多好呀!可不去什么地方,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2、小组汇报,组内讨论。
引导同学们出示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景点或秋游的路线资料,结合资料向小组的伙伴说说自己的打算,其他人要进行评价。
小组讨论谁的计划好,达成共识,进行补充完善本组的秋游计划。
3、全班交流,统一计划。
各组陈述本组的计划和理由,进行评价,引导同学们用商量的语气进行讨论,集中大家的意见,确定秋天计划。
4、讨论具体事宜。
引导同学们讨论秋天的前期准备工作和秋游的分工。
5、总结评议,提出建议。
教师总结秋天的计划研究情况,引导同学们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展示台
这次展示台是在本组教学开始就引导同学们平时进行动手、动脑,创作关于秋天的作品,积累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的内容是同学们自制的书签、贺卡、图画、诗歌等都是有关秋天的,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成果的平台,可让同学们尽情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学时教师引导同学们开展“我眼中的秋天”活动:布置一个展示角或课上展出并交流。培养同学们的参与意识和自我表现的意识。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随课文情境认识11个生字和提手旁、八字头2个偏旁。
2、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对动物的尾巴产生一定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读问句
难点:读好问句
三、课前准备
课件 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认读生字。
1、徐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想听吗?(想)那同学们坐端正。今天呀,森林王国中的动物正在进行一场非常特别的比赛,需要我们班的小朋友给它们当裁判,可是它们不比跑步,也不比唱歌,它们到底在比什么呢?谁来猜一猜?(出示课题)赶快拼拼。
2、指导学生观察拼音。发现“巴”没有声调,读轻声。师补充:要读得又轻又短。除了尾巴,谁还会用“巴”说词语?(嘴巴、下巴)我们的身体上的“嘴巴”、“下巴”,这时“巴”都要读轻声。但是它单个字的时候又读作“巴bā”。仔细看看这个巴字,你在哪个字里见过它。出示“爸”,那谁的数学学得最好,能用减法来记住巴字。
3、导学:同学们仔细看“比”:这个“比”字可有趣啦,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老师小结:比字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就是说一个人是不能比赛的,两个人才算有对手,这个“比”字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你能给它组词吗?(比较 相比 比赛 比美 比一比)
4.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小手指 和我一起来书写比尾巴这三个字。
二、创设情境,认读生字。
1、这样特别的一场比赛,你们想去观看吗?好,那就请同学们坐好了!我们乘着小火车一起向森林出发了。森林里都哪些小动物来参加比赛了?同学们猜一猜,出示谜语。
2、小动物们已经排好了队, 瞧,有两位小动物已经迫不及待了,它们是谁呢?(认读“兔”和“公”。)
他们两个是什么结构,偏旁是什么?(认识新偏旁八字头)
3、还有一些生字宝宝也想出来和大家打一下招呼,咱们给它们打个招呼吧 。
①出示生字。总结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
指导’把”字:咦,看着这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出示“巴—爸、把”,看,巴可喜欢交朋友了,它和不同的偏旁组合就变成了不同的字,而且听听,他们的读音还差不多呢。
②出示词语。有些生字宝宝还藏在词语里呢,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③出示句子。老师把这些生字放在了句子里,你们还会读吗?(注意问句的读法,师指导。)
同学们看,谁字总是和小问号在一起,表示问别人问题,很想知道答案,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声调要上扬。(同桌互相读,指名读,教师范读、评读)
课间休息: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老师要奖励你们一首歌听听。
好听吧,要想把这首歌学会,就得先把课文读好了。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82页。
三、初读课文,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1、谁来试着把这一篇课文读一下,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它们的尾巴都有什么特点。
(出示读书要求。) 及时纠正读音。
2、师范读。
3 谁想和老师比一比读课文。(找四名同学,每个人读一小结。)
你们几个是最勇敢的,老师要奖励你们。
4通过读课文,你们知道了这些动物的尾巴都有什么特点吗?
5、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长、短、伞,弯、扁。
6、比赛中谁得到了冠军?(孔雀)
为什么说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你最喜欢他们当中的.谁?为什么?(用“最”练习说话)
四、小结:
动物的尾巴真漂亮,其实每个动物的尾巴都各有特点,想知道它们都有哪些神奇的作用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到森林里去寻找、去发现。
语文教案 篇5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
1. 学生读课题,然后说说读后的发现或想法。
2. 请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概括大意
1. 学生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 请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体验心情,展开辩论
1. 老师用抒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回到作者的童年。
2. 指名读课文第1~14段,然后集体评议,并在评议的过程中指导朗读和渗透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请学生用两个词分别概括当巴德听了父母截然相反的评价之后的心情,并说明理由。老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并相机指导朗读。
4. 讨论:如果你是巴德的父母,你会选择哪种方式来评价自己的孩子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讨论中引导学生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对巴德的父母为什么要这样评价孩子有所体会。
四、抓关键词,品读明理
1. 老师描述第15段的内容,过渡到第16~17段的学习。
2. 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来写成年后的巴德回顾当年父母截然相反的评价时的心情,请速读课文第16和17段,找出这个词。老师板书“庆幸”。
3. 看到这个词,爱动脑筋的你会提出哪些问题来深入理解课文呢?
学生可能会提出:庆幸是什么意思?巴德庆幸什么?为什么会感到庆幸?
4. 学生各自默读第16~17段,思考所提出的问题,并在书上作旁批。学完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5. 老师组织全班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老师在组织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进行深入理解;对重点语句进行反复品读。
五、联系生活,交流体会
1. 学了课文之后,你对赞扬和批评是否有了新的理解?对赞扬和批评你的人是否有了新的认识?请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2. 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可以模仿书上的句子写,也可以自己写。
六、自学生字,正确书写
1. 师:课文中的生字,你准备怎样记住它们而不读错写错?
2. 学生练习书写。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式,了解记游性散文的写法。
2、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不畏艰险的意识。
3、体会作者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引导读者游览百丈山时采用的方法。
2、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式,了解记游性散文的写法。
【教学难点】
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授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简介作者。
朱熹绍兴十七年秋中举人,次年春登进士,先后被授予左迪功郎、武学博士、朝奉郎、朝散郎,历任泉州同安主簿、秘书省秘书郎、知南康军、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直秘阁、薄提刑、江东提刑、秘阁修撰、江东转运使、漳州知府、湖南转运副使、潭州知府、湖南安抚、焕章阁待制兼侍讲等职。一生著作甚多,收入《四库全书》的有四十部。其哲学思想发展了“二程” (程濒、程颐)理学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后人把他列于汉唐诸儒之上。清康熙五十一年诏升“先贤朱子于十哲之次”,定文庙春秋祭祀。
二、学生自读、诵读,整体感知,正音;完成《名家指路》练习。
三、阅读第1段。
1、作者写登山经过,从哪里写起?这样写有何好处?
从“登百丈山三里许”直接切入,前面的上山经过,所见所闻,一概略而不提,笔锋直逼描述中心,笔力集中。
2、一“俯”一“控”,写出地势险要,得叠石为台阶才能通过。而作者认为“山之胜盖自此始”,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审美情趣?(对险奇美的欣赏。)
3、概述本段的主要内容:简述登山过程。
四、阅读第2段。
1、本段主要写了哪里的景点?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
山门前后的诸景点。幽静。“苍藤古木”的掩映,伴和着“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盛夏亭午无暑气”,“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无不写出了清幽的氛围和清冽的感受。
2、本段采用了什么方式来呈现景物?有哪些语句表明了作者的审美情趣?
移步换景。“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表达了作者的欣赏态度,最后归结为“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的描述,显霹了其审美情趣。
3、概述本段的主要内容:描述循水游览,详写涧水美的形貌和作者由此萌生的审美情趣。
五、阅读第3段。
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瀑布和山峰。)采用了什么方式来呈现景物?(定点换景。)
2、本段中作者是怎样表现瀑布的壮美的?
先以“下临峭岸,深昧险绝”的险奇美作映衬,再写出“于林薄间东南望”的瀑布景象。“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凌空而泻,气势非凡。“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壮丽异常。
3、为什么作者笔下的山能写得极具层次感?
先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缺口中遥望远山。然后作者又以一峰挺拔高出和群山逶迤而去相组合,形成了一幅层次感极强的图画。接着作者以固定的景点,用傍晚和清晨两个不同时间的景观,构思两幅图画,进一步渲染了壮美的特征。前者突出的是色彩绚烂美;后者凸现的则是云海的变幻美。这样,在作者详尽描述的百丈山景中就兼具了险奇、幽静、五彩、飞动、变幻等诸种美的形态。
六、阅读第4段。
1、本段写了什么?(点明了写作此文的目的:导游,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
2、第2句有何作用?(是作者游后的结论,也是对全文内容的总括。)
七、探讨写景特点:重点突出,详略得宜,方式灵活,富有层次感,读者易于把握。
八、板书设计:
百丈山记
登山三里 险奇
山门前后 幽静 移步换景 不畏艰险
瀑布峰峦 雄壮 定点换景 热爱自然
记游目的 导游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要着力让学生把握好景物的呈现方式,能根据写作的实际需要,合理选用景物的呈现方式。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这是一次状物的习作训练。教材的第1部分是本次习作的训练要求:“从几个方面”、“有条理”、“比较具体”地介绍一件小物品。第2部分是习作指导:提出选材范围,说明什么是小物品;指出可以从哪些方面写;怎样一部分一部分有顺序地写。第3部分是一篇习作举例。
【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喜爱小物品的情趣。
2、能从几个方面有条理地介绍一件小物品。
3、学会对反映事物特点的材料要写得具体些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第一课时
1、课前准备
录音机1台,磁带1盒,投影机1台,“小花鹿”投影片1张。每位学生准备自己喜爱的小物品1件。
2、教学过程
⑴听说揭题。
①听课文录音《我的“小花鹿”》说一说“小花鹿”指的是什么?
②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写写自己喜爱的一件小物品。板书课题。
⑵让学生将各自准备的一件小物品摆放在课桌上。
①抽问学生,你准备的小物品是什么?为什么你喜欢这个小物品?
②指导学生给所带的小物品分类。
学习用品有哪些?全班一共带来了几件?(让学生举起小物品。)
生活用品有哪些?全班一共带来了几件?(让学生举起小物品。)
玩具有哪些?全班一共带来了几件?让学生举起小物品。
还有别的小物品吗?指导学生说出属于别的哪一类的。
⑶进一步认识自己所带的小物品。
拿几个学生所带的小物品放在讲台上,教师取其中一只。
这一只小物品是什么形状的?有哪几个部分?是什么颜色的?这个小物品有什么用途?
⑷学习习作举例《我的“小花鹿”》。
①出示“小花鹿”投影。
说一说“小花鹿”各部分的名称、颜色以及其它特点。
②学习课文第二段。
读课文第二段。
A、圆圆的脑袋上长着什么?请用铅笔划出来。(有小耳朵、眼睛、小嘴)
小耳朵是什么颜色的?
为什么说仿佛在倾听周围的动静?
出示讲台桌上的一件小物品,说一说某一部位特点,结合这一特点用“仿佛”一词说一句话。
读写脑袋的三个句子。
B、这一段还写了“小花鹿”身上的什么特点?身上的颜色和耳朵的颜色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说又小又短的尾巴显出一副调皮的样子?
C、小结全段主要内容。
这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真的很讨人喜欢吗?
还可以从哪些方面看出作者很喜欢“小花鹿”?体会最后两句话的意思?
D、小结全段写作方法。
③这篇习作举例除了写“小花鹿”的这些特征外,还写了什么?
第1段写了“我”有一个储蓄罐“小花鹿”。
第3段介绍了这个储蓄罐的用途。
④指导列出写作提纲。
第二课时
1、教学内容
学生习作
2、教学过程
⑴习作前谈话,提高写作兴趣。
⑵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⑶对部分学生习作进行初评。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10-03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8-22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8-06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11-10
《语文乐园》教案06-20
语文《秋游》教案06-22
语文《春笋》教案06-21
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