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2-09-28 11:01:3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语文教案集合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语文教案集合5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导入

  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有四颗璀璨的明珠,“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到了宋代,词进入繁盛时期,并且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艺术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就是柳永。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柳永和他的代表作《雨霖铃》。

  二、 通过朗诵,整体感知。

  词是极具音乐性的诗体,在古代是用来传唱的。现在虽然乐谱已失,但我们可以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来体会并且传达词的情感——朗诵。

  自由朗读。要求:读出你对词的感受。

  学生读——学生评价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感受;原因)——————和心上人离别的伤感。

  用词当中的一句话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三、 通过讨论,具体分析。

  词人是如何来写离别情的呢?(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

  (用语言表达你的看法。)

  (一) 典型环境

  写景。

  写了什么景,传达了什么情感。(请举例说明)——还有哪些景,投影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学生回答,并补充。

  提示:寒蝉——什么时候的蝉?为何不是夏天?叫声如何?

  初秋,生命将终时的寒蝉的凄凉叫声。

  长亭——是什么地方?

  分别的地方;“长亭外,古道边”;是分手处,伤心地。

  骤雨——词人希望这样吗?

  难受,雨天留人日,雨停得启程去远方,不得不分别。

  (想象画面)在一个清秋的傍晚,大雨刚刚停歇,耳畔是寒蝉凄凉的叫声,面对着长亭古道,一对相爱的人就要离别了。

  你体会到了什么情感?——用你低沉的声音为大家演绎一下。——评价,指导。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学生回答。

  提示:“念”——想象之景。虚实相生。

  景象——浩渺的江面,沉沉的暮霭,空阔的楚天。

  “阔”“舒”——对比《水调歌头游泳》“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里是空阔,使人感到惆怅忧伤。

  情——是和情人离别的久远,是前途的暗淡。

  你体会到了什么情感?——用你轻柔的声音为我们演绎一下。——评价,指导。凄切中有苍茫。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生回答。

  提示:杨柳——谐音“留”。古人折柳相送表示离别难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送元二使安西》(高考之后)

  晓风——什么时候的风?感受?秋日拂晓的风是微凉的。心境更凉。

  残月——

  酒醒——因愁而喝酒,酒醒却更添愁绪。“借酒消愁愁更愁”。

  你体会到了什么情感?——用你粗壮的声音为我们演绎一下——评价,指导。(似乎有体会)

  4、小结:柳永通过选取典型的景物——寒蝉、长亭……,无一不在烘托、渲染离别的伤感之情。没有一个字写情,却又无处不再写情。这种表现手法我们称——情景交融。

  5、拓展延伸——柳永《蝶恋花》(投影);杜甫《旅夜抒怀》

  问题:描绘了什么图画?表达了什么情感?

  (二) 典型细节

  提示:如果我要用一幅画来展现男女主人公的离别,你觉得给这幅画旁配上哪两句诗最好呢?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此句甚妙,妙在何处?(讨论)

  提示:执手——为什么不是拥抱?手连着心。爱情的美不是“我爱你”,而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泪眼——有泪,但又没有哭出来?

  竟——说明想不想哭?为什么想哭却没有哭出来?

  伤心到极处,没有办法哭出。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是离别悲痛心情的再现。是一种内敛的情感表达,是婉约。

  总结:作者选取了离别时典型的细节——执手、泪眼、饮酒……来展现离别的伤感。

  谁朗诵?要求:效果要好。

  (三) 齐读。

  我一直在思考,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判我们是否已经真正报我了一篇文学作品。我觉得大家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在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的心是不是和作者的心以同一个频率在跳动,我是否被感动了。你感动了没有?(感动了)

  一起朗诵,用声音来传达感受。

  理解后的朗诵真的不一样啊。

  四、比较不同。

  柳永和苏轼开辟了词的豪放和婉约两种不同的风格。

  如果我请你从他们的词中各选一句来表现他们各自的风格,选哪两句?

  “大江东去”

  “杨柳岸晓风残月”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要着手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学会望、庐、炉、疑四个生字,理解诗句内容,能想象诗文所描绘的情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电教手段,通过自主学生字,指导朗诵,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朗诵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

  【教学环境与资源】

  我校身在农村,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学生的认知有限,对于教学活动有很大的难度。就本课中出现的瀑布而言,学生很难联想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而我校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弥补了这一点的不足。这节课我利用远程教育模式二中的课件资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瀑布做了良好的铺垫。除此之外,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我还利用 flash 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相关教学资源选择】

  多媒体计算机及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五、一黄金假日的旅游热潮,引出庐山,(出示课件)欣赏庐山的美丽景色,了解庐山,(庐山在我国江西省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在最短的时间里拉近学生与庐山的距离,为揭示课题做准备。

  二、揭题,解题

  1、揭题:

  过渡引入: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⑴ 齐读诗题《望庐山瀑布》: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李白的生平知识呢?

  学生:自由谈。

  ⑵ 你们真行,谁想当小诗人,给大家背诵一首你所知道的李白的诗。

  学生:争当小诗人背诵自己知道的李白的诗篇。

  在最短的时间里拉近学生与李白及李白诗歌的距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吟诵诗歌、当小诗人的快乐 。

  2、解题:

  ⑴ 过渡引入:

  真不错!咱们班的小诗人越来越多了。唐代大诗人李白,他的诗风雄奇豪放 ,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李白的这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⑵ 谁来说说古诗题目的意思?

  学生:解释诗题。

  ⑶ 什么是瀑布?(师生交流)

  想看吗?那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

  看了瀑布你们有什么感受?(师生边看边交流)

  通过瀑布视频使学生初步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从而与我们古诗描写的对象走近一些 。

  三、扶放结合,自主学生字

  1、过渡引入:

  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那么大诗人李白,面对庐山的瀑布又是怎样用诗句来形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把诗句读通顺。

  生:初读全诗,自学生字。

  2、我们来认一认生字吧!(出示课件)

  ⑴ 读准字音。

  ⑵ 识记生字。

  ⑶ 自读和生字有关的词。

  ⑷ 开火车、巩固生字。

  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同时利用开火车的小游戏来巩固识字。

  四、读读诗,指导朗读

  1、字词,大家认读的都很棒,那古诗呢?谁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

  生:读。

  2、谁想当小老师,来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应该怎样读?

  师生合作,共同总结朗诵古诗的方法。

  3、(出示课件)欣赏范读,伴乐练读,指名读,师生共读。

  通过范读录音培养学生正确朗诵诗歌的习惯。范读之后利用配乐练读来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练读的效果更好 。

  五、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1、过渡引入:

  大家读的很棒,接下来我们分组合作学习自己喜欢的诗句好吗?哪个小组想学习第一句

  (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目的性)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先读读对应的合作要求,注意按要求完成任务,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可以请老师帮助。

  2、合作探究:

  ⑴ 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生)

  ⑵ 全班交流汇报(生)(出示课件)教师适时点拨。

  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

  3、大家的汇报太精彩了,整首诗连在一起,你能说的怎么样,下面同桌之间来练习说一说:

  学生:练说、指名说 。

  师:你们太棒了,把大家的成果交汇在一起,说出了整首诗的诗意。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

  师:学习了《望庐山瀑布》,你的感受又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说。(板书:)

  4、感情朗读 :

  师:庐山的瀑布雄壮而美丽,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齐读这首古诗,同时找出全诗中最能突出瀑布磅薄气势的诗句。

  ⑴ 指名读。

  ⑵ 比读。

  ⑶ 全班齐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本环节重在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及品读佳句,积累佳句的习惯 。

  六、小结

  师:古诗学懂了,你们想过没有,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呀?

  学生:自由说。

  七、背诵古诗

  师:这么美的诗篇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可以加上你自己的动作,看谁最棒。

  学生:自由练背。

  师:现在谁想当当背诵小标兵,为我们有感情地背一背这首诗?

  这样一来,学生能在反复训练中体会到吟诵诗歌,当小标兵的成就感,同时更好的内化语言。

  八、延伸拓展

  赞美瀑布的诗句很多,古代有李白,现代有叶圣陶,今天老师把叶圣陶先生的小诗《瀑布》也带来了,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赏读这首小诗,找一找两首小诗的哪些诗是相似的?(出示课件)

  目的是让学生都来做一个发现者,让他们体会到成功和喜悦,并且积淀了语言素材,让孩子们迷上诗歌,可谓一举多得。

  师:同样是描写瀑布的诗,我们的诗仙李白仅用短短28字就高度凝练地将瀑布那雄伟的气势描述了出来,真是功力不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背诵这首传世佳作吧!(生全体背诵。)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香炉 紫烟

  见 瀑布 前川 雄壮而美丽

  飞流 三千尺

  感 银河 落九天

  【学习效果评价】

  本学期我校新开通了远程教育资源,希望其能更好的服务一线教学活动,作为一线教师,我感受颇深。在以前的教学中,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但思维能力欠佳。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的、较难理解的内容,掌握起来很困难。所达到的预期效果有时不尽如人意。而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犹如春雷,为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效果看,在原有的课堂教学基础上都有了新的提高。我所执教的《望庐山瀑布》一课就能充分体现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瀑布视频,初步让学生感受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庐山瀑布做铺垫。除此之外,我还利用 flash 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在理解诗歌意境之后,使学生们能够更有力读出气势,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朗读。从学生的学习效果看,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较之以前容易多了,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很好。

语文教案 篇3

  《云南的歌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引导同学对字词的积累,和对文章品读、赏析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精彩语言。

  过程与方法:整体掌握文章的内容。体会、学习作者有所偏重的描写方法。

  情感与态度:感受作家笔下的美好生活。了解祖国各地的风俗。让同学更爱我们的祖国文化。

  教学思路:

  本文依照在反复的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悟──研读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学。

  教学的重点:欣赏文中人物的基础上学习有所偏重的描写方法。

  同学状况分析:同学对云南的风情并不了解。

  以同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致力打开同学思路、激活其思维。充沛激发同学的自主意识和探索精神,从而领悟课文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同学活动

  一、对歌欣赏,激趣引入

  播放视频片段“蝴蝶泉边”。

  在我们国家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身特有的民歌。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他们以歌唱来抒发自身的情感,有的用歌唱来传授知识。因此,在许多民族中,小孩还在呀呀学语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学唱歌了。许多有名的歌手在本民族得到特别的尊敬。今天,就让我们去参与“云南的歌会”,了解云南的民歌!

  轻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í)西

  譬(pì)喻

  糯(nuò)米

  蹲(dūn)踞

  忌讳(huì) 酬(chóu)和

  铁箍(gū) 熹(xī)微

  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如。忌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别具一格: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若无其事或漠不关心。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憨厚:老实朴素。

  教师请同学读课文。

  分为三种形式代表三个局面。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根据自身的理解,任选角度,用”云南的歌会是一个_____的歌会”这个句子说一句话。

  给同学鼓励。

  2.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云南的歌会,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有哪些不同?有什么特点?

  3.假如你作为一名游客来到了云南,根据课文的介绍,你喜欢参与哪一种歌会?为什么?

  教师教唱几句《刘三姐》对歌中的几句。

  三、赏析品读

  同是写唱歌,但偏重点、写法却各不相同,也正是因为这样,文章将云南歌会形式的多样、内容的丰富、个性的独特尽情展示了出来。我们不由叹服作者的构思是多么精巧!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歌会,去感受那一股扑鼻而来的浓郁的乡土气息。

  (一)云南的歌会憨厚自然,气势壮观,请同学们说一说,自身读后最喜欢文章的哪一段?为什么?

  教师点评。

  (二)刚才我们知道了对歌的形式下面我们

  精读“山路漫歌”

  1.我们再来看看那些赶马女孩,听听她们都唱些什么歌?她们的歌声充溢一种什么样的美?

  2.既然这样,但作者并不直接写赶马女孩唱歌,而是用许多笔墨去描写由呈贡进城一路的景色。

  3.现在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一读,同学们边勾画出好词好句,与大家分享。

  在这个歌唱局面中,作者移步换景、从视觉听觉比喻拟人描景,偏重写唱歌的环境,请想想,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关系?

  教师小结。

  云南确实有如此美丽的风光,所以作者要一笔一笔,慢慢描绘,为读者画出一幅充溢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图,然后再自然而然地写到“赶马女孩的歌唱”。为“赶马女孩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在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山鸟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交织成一支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

  4.假如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又是赶马女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唱出什么样的歌?

  (三)运用精读“山路漫歌”的阅读方法,阅读“山野对歌”和“村寨传歌”。

  四、借鉴运用,品味描写

  “彩云之南游赏罢,踏花归来马蹄香”。

  赏读《云南的歌会》这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们似乎与作者进行了一次云南之旅。民俗是生活,它无时无刻不在你的周围,滋养着你,为你的生命提供必需的养分。让我们也捡拾起那些本就存活于我们生命中的美好的东西,让我们的灵魂鲜活起来。我们身边有哪些类似云南歌会般美丽浓郁的民俗呢?你能说给大家听吗?(视频展示过年吃饺子,放鞭炮,迎财神,元宵赏花灯,端午赛龙舟等图片)

  (五)安排作业

  增强同学的感性认识,激发同学学习兴趣,为下面教学做铺垫。

  同学首尾接龙回答问题。

  以不同形式朗读课文三个歌唱局面。

  文章对三个歌唱局面的描绘在内容上各有偏重,而在写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首先我们让男同学读第一个局面(第2、3自然段)、女同学读第二个局面(第4段)、最后全班齐读第三个局面(第5段)。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同学们要边做勾画批注。

  同学通过抢答的形式。

  引导同学通过朗读、体验、交流等整体掌握文章内容,初步领略云南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

  说出自身的理由。

  同学合唱。

  同学各抒己见。

  (结合语段相关内容回答)

  同学互读课文。

  小组的形式。

  同学择其精要,研讨品味,分析这些语段的作用和写法。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朗读,感受那一种离尘世很远,离心灵却很近的美。

  [同学听录音“这条路……接着起飞”]

  例: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用了拟人修辞,显得活泼生动,它的蓝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联想,让人感受到花的灵性和花色的纯洁。又如,“最有意思的.是云雀……”中,“起飞”“扶摇”“盘旋”“唱歌”“钻”等动词把云雀轻捷的身姿、悦耳的鸣叫描绘得栩栩如生。

  同学说出自身感受表达的要清晰。

  同学说出你对这段内容学到了什么?

  找同学用对歌的形式唱出你想说的?你想问的。

  同学自主阅读,小组质疑。

  小组讨论并回答。

  例如:我们先来听听“对调子”都唱些什么?

  “多”字说明什么?能不能去掉?

  既然“对调子”多唱情歌,那么它采用什么方式唱歌呢?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调子”都是什么大比拼?

  “金满斗会”呢?这是一个以什么为主要内容的盛会?

  从哪里可以看出歌会盛大?

  如此壮观的局面,给人的感受如何?

  收集当地的民风民俗,学习本文的写法,以“家乡风情”为题,写一篇随笔。

  课后反思:

  在今天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我们周围充溢了诱惑,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同时包括我自身。感谢沈从文!是他,让我们停下脚步,去体味这些乡野间自在优美的生命;是他,让我们回望来路,去拣拾那些本就存活于我们生命中自然鲜活的基因。在民间感受着美好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利用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娇小玲珑”、“凶悍好斗”、“奋不顾身”、“遍体鳞伤”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蜂鸟的特点,初步感受打比方、列数据的方法。

  4.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查阅、搜集资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蜂鸟的特点,初步感受打比方、列数据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生字、词语卡片;蜂鸟、鹰、歼击机的图片、声像资料。

  学生:有条件的可以搜集蜂鸟的图片资料或相关信息;工具书。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观图引入,揭示课题

  请学生欣赏蜂鸟和鹰的图片或资料。蜂鸟和鹰将为我们上演一场精彩的空中大战,让我们一同走进《“空中霸王”的克星》,去目睹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吧!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交流汇报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提示“逮”、“歼”的读音。

  三、初读课文,理解体会

  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组内讨论读懂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在书上相应的词句上打“?”。

  2、梳理问题,交流解疑。

  (1)理解“飘然翱翔”、“兀立自若”、“娇小玲珑”等词语的意思,鼓励学生通过查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鹰为什么被称作“空中霸王”?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自主积累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拼读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解体会

  1、引导学生学习第1段。

  (1)蜂鸟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读第2~5段,勾出相关词句议一议,然后汇报:身材细小,羽色艳丽,凶悍好斗,嘴巴锋利,肌肉结实,双翼振速很快。

  (2)蜂鸟为什么能“克”老鹰?启发学生联系课后第3题思考:蜂鸟的某些特点与它“克”老鹰有什么关系?再次通过朗读在文中找出答案,交流汇报:由于体形细小,因而行动比鹰快速敏捷;嘴巴锋利,才能刺得又狠又准;因为肌肉结实,所以飞行自如;双翼快速拍动,才能轻易追上老鹰。

  2、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蜂鸟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3、交流最感兴趣的部分,细细品味打比方的句子,指导朗读。

  4、教给背书方法,指导背诵。

  三、拓展延伸,激发探究

  1、说一说:学了《“空中霸王”的克星》一课,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你还知道动物界有关“克星”的知识吗?如果知道,请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四、板书设计:

  9.空中霸王的克星

  娇小玲珑

  凶悍好动

  老鹰 克 嘴很锋利 蜂鸟

  肌肉结实

  飞行快速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反思:

  1.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

  3.感受童话的语言美、美、意境美。

  4.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这句话有所感悟;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难点:

  能读懂鸟儿心情的变化,通过相关句子,读懂它的内心世界。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引入。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

  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释疑。

  3.抽读、评议、正音。

  4.感知内容:学生畅谈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____________。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于是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对话朗读,培养语感。

  师引:这童话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

  (鸟儿、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他们还会说话呢!

  1.找出角色对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用“____”画出、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说的话。

  2.模仿朗读(学生自主尝试)选读喜欢的角色对话。

  3.出示对话,通过个别读、对读、组内演读、师生互读互议等方法来感悟角色,体验心情。

  大树与小鸟

  “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小鸟与树根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小鸟与门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树嘛,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运到那边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小鸟与小姑娘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4.想一想,说一说:

  伐木人来砍大树的时候,树对伐木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延伸拓展,自主发展。

  1.师:大树还在吗?鸟儿又怎么认为的?

  2.有感情地回读大树与小鸟的对话,再次体验大树与小鸟的情意。

  3.出示:“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出示:跳跃的灯火、抒情音乐。学生自读思考:

  鸟儿盯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鸟儿唱完歌儿,对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静悟,对着灯火说己的心里话。

  第二课时

  一、演一演

  1.小组分角色表演故事,进行,评出最佳演员。

  2.鸟儿明年还会来吗?续编故事。

  二、写一写

  1.你想对鸟儿说些什么呢?请想一想,再写下来。

  2.大家交流,。

  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树与鸟儿相约

  鸟儿寻找树

  信守诺言珍惜友情

  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是一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在这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确立了两个重要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初步体会到诚信的可贵。

  在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首先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感情.让学生重点抓住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地,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再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语言,学生从读中能有所感悟,懂得友情的珍贵。

《【精选】语文教案集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10-03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8-22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11-10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8-06

语文蜡烛教案06-13

语文《春笋》教案06-21

《语文乐园》教案06-20

语文《秋游》教案06-22

【精选】语文教案集合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语文教案集合5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导入

  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有四颗璀璨的明珠,“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到了宋代,词进入繁盛时期,并且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艺术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就是柳永。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柳永和他的代表作《雨霖铃》。

  二、 通过朗诵,整体感知。

  词是极具音乐性的诗体,在古代是用来传唱的。现在虽然乐谱已失,但我们可以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来体会并且传达词的情感——朗诵。

  自由朗读。要求:读出你对词的感受。

  学生读——学生评价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感受;原因)——————和心上人离别的伤感。

  用词当中的一句话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三、 通过讨论,具体分析。

  词人是如何来写离别情的呢?(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

  (用语言表达你的看法。)

  (一) 典型环境

  写景。

  写了什么景,传达了什么情感。(请举例说明)——还有哪些景,投影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学生回答,并补充。

  提示:寒蝉——什么时候的蝉?为何不是夏天?叫声如何?

  初秋,生命将终时的寒蝉的凄凉叫声。

  长亭——是什么地方?

  分别的地方;“长亭外,古道边”;是分手处,伤心地。

  骤雨——词人希望这样吗?

  难受,雨天留人日,雨停得启程去远方,不得不分别。

  (想象画面)在一个清秋的傍晚,大雨刚刚停歇,耳畔是寒蝉凄凉的叫声,面对着长亭古道,一对相爱的人就要离别了。

  你体会到了什么情感?——用你低沉的声音为大家演绎一下。——评价,指导。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学生回答。

  提示:“念”——想象之景。虚实相生。

  景象——浩渺的江面,沉沉的暮霭,空阔的楚天。

  “阔”“舒”——对比《水调歌头游泳》“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里是空阔,使人感到惆怅忧伤。

  情——是和情人离别的久远,是前途的暗淡。

  你体会到了什么情感?——用你轻柔的声音为我们演绎一下。——评价,指导。凄切中有苍茫。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生回答。

  提示:杨柳——谐音“留”。古人折柳相送表示离别难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送元二使安西》(高考之后)

  晓风——什么时候的风?感受?秋日拂晓的风是微凉的。心境更凉。

  残月——

  酒醒——因愁而喝酒,酒醒却更添愁绪。“借酒消愁愁更愁”。

  你体会到了什么情感?——用你粗壮的声音为我们演绎一下——评价,指导。(似乎有体会)

  4、小结:柳永通过选取典型的景物——寒蝉、长亭……,无一不在烘托、渲染离别的伤感之情。没有一个字写情,却又无处不再写情。这种表现手法我们称——情景交融。

  5、拓展延伸——柳永《蝶恋花》(投影);杜甫《旅夜抒怀》

  问题:描绘了什么图画?表达了什么情感?

  (二) 典型细节

  提示:如果我要用一幅画来展现男女主人公的离别,你觉得给这幅画旁配上哪两句诗最好呢?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此句甚妙,妙在何处?(讨论)

  提示:执手——为什么不是拥抱?手连着心。爱情的美不是“我爱你”,而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泪眼——有泪,但又没有哭出来?

  竟——说明想不想哭?为什么想哭却没有哭出来?

  伤心到极处,没有办法哭出。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是离别悲痛心情的再现。是一种内敛的情感表达,是婉约。

  总结:作者选取了离别时典型的细节——执手、泪眼、饮酒……来展现离别的伤感。

  谁朗诵?要求:效果要好。

  (三) 齐读。

  我一直在思考,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判我们是否已经真正报我了一篇文学作品。我觉得大家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在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的心是不是和作者的心以同一个频率在跳动,我是否被感动了。你感动了没有?(感动了)

  一起朗诵,用声音来传达感受。

  理解后的朗诵真的不一样啊。

  四、比较不同。

  柳永和苏轼开辟了词的豪放和婉约两种不同的风格。

  如果我请你从他们的词中各选一句来表现他们各自的风格,选哪两句?

  “大江东去”

  “杨柳岸晓风残月”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要着手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学会望、庐、炉、疑四个生字,理解诗句内容,能想象诗文所描绘的情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电教手段,通过自主学生字,指导朗诵,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朗诵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

  【教学环境与资源】

  我校身在农村,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学生的认知有限,对于教学活动有很大的难度。就本课中出现的瀑布而言,学生很难联想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而我校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弥补了这一点的不足。这节课我利用远程教育模式二中的课件资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瀑布做了良好的铺垫。除此之外,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我还利用 flash 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相关教学资源选择】

  多媒体计算机及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五、一黄金假日的旅游热潮,引出庐山,(出示课件)欣赏庐山的美丽景色,了解庐山,(庐山在我国江西省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在最短的时间里拉近学生与庐山的距离,为揭示课题做准备。

  二、揭题,解题

  1、揭题:

  过渡引入: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⑴ 齐读诗题《望庐山瀑布》: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李白的生平知识呢?

  学生:自由谈。

  ⑵ 你们真行,谁想当小诗人,给大家背诵一首你所知道的李白的诗。

  学生:争当小诗人背诵自己知道的李白的诗篇。

  在最短的时间里拉近学生与李白及李白诗歌的距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吟诵诗歌、当小诗人的快乐 。

  2、解题:

  ⑴ 过渡引入:

  真不错!咱们班的小诗人越来越多了。唐代大诗人李白,他的诗风雄奇豪放 ,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李白的这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⑵ 谁来说说古诗题目的意思?

  学生:解释诗题。

  ⑶ 什么是瀑布?(师生交流)

  想看吗?那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

  看了瀑布你们有什么感受?(师生边看边交流)

  通过瀑布视频使学生初步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从而与我们古诗描写的对象走近一些 。

  三、扶放结合,自主学生字

  1、过渡引入:

  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那么大诗人李白,面对庐山的瀑布又是怎样用诗句来形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把诗句读通顺。

  生:初读全诗,自学生字。

  2、我们来认一认生字吧!(出示课件)

  ⑴ 读准字音。

  ⑵ 识记生字。

  ⑶ 自读和生字有关的词。

  ⑷ 开火车、巩固生字。

  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同时利用开火车的小游戏来巩固识字。

  四、读读诗,指导朗读

  1、字词,大家认读的都很棒,那古诗呢?谁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

  生:读。

  2、谁想当小老师,来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应该怎样读?

  师生合作,共同总结朗诵古诗的方法。

  3、(出示课件)欣赏范读,伴乐练读,指名读,师生共读。

  通过范读录音培养学生正确朗诵诗歌的习惯。范读之后利用配乐练读来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练读的效果更好 。

  五、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1、过渡引入:

  大家读的很棒,接下来我们分组合作学习自己喜欢的诗句好吗?哪个小组想学习第一句

  (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目的性)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先读读对应的合作要求,注意按要求完成任务,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可以请老师帮助。

  2、合作探究:

  ⑴ 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生)

  ⑵ 全班交流汇报(生)(出示课件)教师适时点拨。

  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

  3、大家的汇报太精彩了,整首诗连在一起,你能说的怎么样,下面同桌之间来练习说一说:

  学生:练说、指名说 。

  师:你们太棒了,把大家的成果交汇在一起,说出了整首诗的诗意。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

  师:学习了《望庐山瀑布》,你的感受又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说。(板书:)

  4、感情朗读 :

  师:庐山的瀑布雄壮而美丽,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齐读这首古诗,同时找出全诗中最能突出瀑布磅薄气势的诗句。

  ⑴ 指名读。

  ⑵ 比读。

  ⑶ 全班齐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本环节重在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及品读佳句,积累佳句的习惯 。

  六、小结

  师:古诗学懂了,你们想过没有,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呀?

  学生:自由说。

  七、背诵古诗

  师:这么美的诗篇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可以加上你自己的动作,看谁最棒。

  学生:自由练背。

  师:现在谁想当当背诵小标兵,为我们有感情地背一背这首诗?

  这样一来,学生能在反复训练中体会到吟诵诗歌,当小标兵的成就感,同时更好的内化语言。

  八、延伸拓展

  赞美瀑布的诗句很多,古代有李白,现代有叶圣陶,今天老师把叶圣陶先生的小诗《瀑布》也带来了,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赏读这首小诗,找一找两首小诗的哪些诗是相似的?(出示课件)

  目的是让学生都来做一个发现者,让他们体会到成功和喜悦,并且积淀了语言素材,让孩子们迷上诗歌,可谓一举多得。

  师:同样是描写瀑布的诗,我们的诗仙李白仅用短短28字就高度凝练地将瀑布那雄伟的气势描述了出来,真是功力不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背诵这首传世佳作吧!(生全体背诵。)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香炉 紫烟

  见 瀑布 前川 雄壮而美丽

  飞流 三千尺

  感 银河 落九天

  【学习效果评价】

  本学期我校新开通了远程教育资源,希望其能更好的服务一线教学活动,作为一线教师,我感受颇深。在以前的教学中,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但思维能力欠佳。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的、较难理解的内容,掌握起来很困难。所达到的预期效果有时不尽如人意。而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犹如春雷,为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效果看,在原有的课堂教学基础上都有了新的提高。我所执教的《望庐山瀑布》一课就能充分体现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瀑布视频,初步让学生感受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庐山瀑布做铺垫。除此之外,我还利用 flash 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在理解诗歌意境之后,使学生们能够更有力读出气势,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朗读。从学生的学习效果看,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较之以前容易多了,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很好。

语文教案 篇3

  《云南的歌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引导同学对字词的积累,和对文章品读、赏析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精彩语言。

  过程与方法:整体掌握文章的内容。体会、学习作者有所偏重的描写方法。

  情感与态度:感受作家笔下的美好生活。了解祖国各地的风俗。让同学更爱我们的祖国文化。

  教学思路:

  本文依照在反复的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悟──研读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学。

  教学的重点:欣赏文中人物的基础上学习有所偏重的描写方法。

  同学状况分析:同学对云南的风情并不了解。

  以同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致力打开同学思路、激活其思维。充沛激发同学的自主意识和探索精神,从而领悟课文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同学活动

  一、对歌欣赏,激趣引入

  播放视频片段“蝴蝶泉边”。

  在我们国家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身特有的民歌。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他们以歌唱来抒发自身的情感,有的用歌唱来传授知识。因此,在许多民族中,小孩还在呀呀学语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学唱歌了。许多有名的歌手在本民族得到特别的尊敬。今天,就让我们去参与“云南的歌会”,了解云南的民歌!

  轻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í)西

  譬(pì)喻

  糯(nuò)米

  蹲(dūn)踞

  忌讳(huì) 酬(chóu)和

  铁箍(gū) 熹(xī)微

  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如。忌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别具一格: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若无其事或漠不关心。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憨厚:老实朴素。

  教师请同学读课文。

  分为三种形式代表三个局面。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根据自身的理解,任选角度,用”云南的歌会是一个_____的歌会”这个句子说一句话。

  给同学鼓励。

  2.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云南的歌会,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有哪些不同?有什么特点?

  3.假如你作为一名游客来到了云南,根据课文的介绍,你喜欢参与哪一种歌会?为什么?

  教师教唱几句《刘三姐》对歌中的几句。

  三、赏析品读

  同是写唱歌,但偏重点、写法却各不相同,也正是因为这样,文章将云南歌会形式的多样、内容的丰富、个性的独特尽情展示了出来。我们不由叹服作者的构思是多么精巧!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歌会,去感受那一股扑鼻而来的浓郁的乡土气息。

  (一)云南的歌会憨厚自然,气势壮观,请同学们说一说,自身读后最喜欢文章的哪一段?为什么?

  教师点评。

  (二)刚才我们知道了对歌的形式下面我们

  精读“山路漫歌”

  1.我们再来看看那些赶马女孩,听听她们都唱些什么歌?她们的歌声充溢一种什么样的美?

  2.既然这样,但作者并不直接写赶马女孩唱歌,而是用许多笔墨去描写由呈贡进城一路的景色。

  3.现在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一读,同学们边勾画出好词好句,与大家分享。

  在这个歌唱局面中,作者移步换景、从视觉听觉比喻拟人描景,偏重写唱歌的环境,请想想,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关系?

  教师小结。

  云南确实有如此美丽的风光,所以作者要一笔一笔,慢慢描绘,为读者画出一幅充溢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图,然后再自然而然地写到“赶马女孩的歌唱”。为“赶马女孩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在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山鸟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交织成一支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

  4.假如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又是赶马女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唱出什么样的歌?

  (三)运用精读“山路漫歌”的阅读方法,阅读“山野对歌”和“村寨传歌”。

  四、借鉴运用,品味描写

  “彩云之南游赏罢,踏花归来马蹄香”。

  赏读《云南的歌会》这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们似乎与作者进行了一次云南之旅。民俗是生活,它无时无刻不在你的周围,滋养着你,为你的生命提供必需的养分。让我们也捡拾起那些本就存活于我们生命中的美好的东西,让我们的灵魂鲜活起来。我们身边有哪些类似云南歌会般美丽浓郁的民俗呢?你能说给大家听吗?(视频展示过年吃饺子,放鞭炮,迎财神,元宵赏花灯,端午赛龙舟等图片)

  (五)安排作业

  增强同学的感性认识,激发同学学习兴趣,为下面教学做铺垫。

  同学首尾接龙回答问题。

  以不同形式朗读课文三个歌唱局面。

  文章对三个歌唱局面的描绘在内容上各有偏重,而在写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首先我们让男同学读第一个局面(第2、3自然段)、女同学读第二个局面(第4段)、最后全班齐读第三个局面(第5段)。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同学们要边做勾画批注。

  同学通过抢答的形式。

  引导同学通过朗读、体验、交流等整体掌握文章内容,初步领略云南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

  说出自身的理由。

  同学合唱。

  同学各抒己见。

  (结合语段相关内容回答)

  同学互读课文。

  小组的形式。

  同学择其精要,研讨品味,分析这些语段的作用和写法。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朗读,感受那一种离尘世很远,离心灵却很近的美。

  [同学听录音“这条路……接着起飞”]

  例: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用了拟人修辞,显得活泼生动,它的蓝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联想,让人感受到花的灵性和花色的纯洁。又如,“最有意思的.是云雀……”中,“起飞”“扶摇”“盘旋”“唱歌”“钻”等动词把云雀轻捷的身姿、悦耳的鸣叫描绘得栩栩如生。

  同学说出自身感受表达的要清晰。

  同学说出你对这段内容学到了什么?

  找同学用对歌的形式唱出你想说的?你想问的。

  同学自主阅读,小组质疑。

  小组讨论并回答。

  例如:我们先来听听“对调子”都唱些什么?

  “多”字说明什么?能不能去掉?

  既然“对调子”多唱情歌,那么它采用什么方式唱歌呢?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调子”都是什么大比拼?

  “金满斗会”呢?这是一个以什么为主要内容的盛会?

  从哪里可以看出歌会盛大?

  如此壮观的局面,给人的感受如何?

  收集当地的民风民俗,学习本文的写法,以“家乡风情”为题,写一篇随笔。

  课后反思:

  在今天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我们周围充溢了诱惑,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同时包括我自身。感谢沈从文!是他,让我们停下脚步,去体味这些乡野间自在优美的生命;是他,让我们回望来路,去拣拾那些本就存活于我们生命中自然鲜活的基因。在民间感受着美好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利用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娇小玲珑”、“凶悍好斗”、“奋不顾身”、“遍体鳞伤”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蜂鸟的特点,初步感受打比方、列数据的方法。

  4.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查阅、搜集资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蜂鸟的特点,初步感受打比方、列数据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生字、词语卡片;蜂鸟、鹰、歼击机的图片、声像资料。

  学生:有条件的可以搜集蜂鸟的图片资料或相关信息;工具书。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观图引入,揭示课题

  请学生欣赏蜂鸟和鹰的图片或资料。蜂鸟和鹰将为我们上演一场精彩的空中大战,让我们一同走进《“空中霸王”的克星》,去目睹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吧!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交流汇报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提示“逮”、“歼”的读音。

  三、初读课文,理解体会

  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组内讨论读懂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在书上相应的词句上打“?”。

  2、梳理问题,交流解疑。

  (1)理解“飘然翱翔”、“兀立自若”、“娇小玲珑”等词语的意思,鼓励学生通过查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鹰为什么被称作“空中霸王”?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自主积累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拼读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解体会

  1、引导学生学习第1段。

  (1)蜂鸟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读第2~5段,勾出相关词句议一议,然后汇报:身材细小,羽色艳丽,凶悍好斗,嘴巴锋利,肌肉结实,双翼振速很快。

  (2)蜂鸟为什么能“克”老鹰?启发学生联系课后第3题思考:蜂鸟的某些特点与它“克”老鹰有什么关系?再次通过朗读在文中找出答案,交流汇报:由于体形细小,因而行动比鹰快速敏捷;嘴巴锋利,才能刺得又狠又准;因为肌肉结实,所以飞行自如;双翼快速拍动,才能轻易追上老鹰。

  2、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蜂鸟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3、交流最感兴趣的部分,细细品味打比方的句子,指导朗读。

  4、教给背书方法,指导背诵。

  三、拓展延伸,激发探究

  1、说一说:学了《“空中霸王”的克星》一课,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你还知道动物界有关“克星”的知识吗?如果知道,请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四、板书设计:

  9.空中霸王的克星

  娇小玲珑

  凶悍好动

  老鹰 克 嘴很锋利 蜂鸟

  肌肉结实

  飞行快速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反思:

  1.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

  3.感受童话的语言美、美、意境美。

  4.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这句话有所感悟;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难点:

  能读懂鸟儿心情的变化,通过相关句子,读懂它的内心世界。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引入。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

  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释疑。

  3.抽读、评议、正音。

  4.感知内容:学生畅谈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____________。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于是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对话朗读,培养语感。

  师引:这童话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

  (鸟儿、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他们还会说话呢!

  1.找出角色对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用“____”画出、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说的话。

  2.模仿朗读(学生自主尝试)选读喜欢的角色对话。

  3.出示对话,通过个别读、对读、组内演读、师生互读互议等方法来感悟角色,体验心情。

  大树与小鸟

  “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小鸟与树根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小鸟与门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树嘛,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运到那边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小鸟与小姑娘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4.想一想,说一说:

  伐木人来砍大树的时候,树对伐木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延伸拓展,自主发展。

  1.师:大树还在吗?鸟儿又怎么认为的?

  2.有感情地回读大树与小鸟的对话,再次体验大树与小鸟的情意。

  3.出示:“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出示:跳跃的灯火、抒情音乐。学生自读思考:

  鸟儿盯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鸟儿唱完歌儿,对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静悟,对着灯火说己的心里话。

  第二课时

  一、演一演

  1.小组分角色表演故事,进行,评出最佳演员。

  2.鸟儿明年还会来吗?续编故事。

  二、写一写

  1.你想对鸟儿说些什么呢?请想一想,再写下来。

  2.大家交流,。

  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树与鸟儿相约

  鸟儿寻找树

  信守诺言珍惜友情

  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是一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在这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确立了两个重要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初步体会到诚信的可贵。

  在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首先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感情.让学生重点抓住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地,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再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语言,学生从读中能有所感悟,懂得友情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