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锦集七篇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一批、糟蹋、放肆、吐痰、肺结核、呻吟、研究、规律。
2、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
一、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学生读一读。
一批、糟蹋、放肆、吐痰、肺结核、呻吟、研究、规律。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1)正音:呻吟 吐痰
(2)写法:肆(左半部);肺(最后一笔是竖);吟(不要多一点)
3、解词。
二、谈话导入 课文
大自然充满了神奇与奥妙,探索和了解大自然,充满了无穷无尽的乐趣。作者从自然界一些事物的联系中发现了一些道理。快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事物的联系,这些事物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读后说说课课文讲了哪些事物的联系,这些事物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蛇与庄稼,猫与苜蓿,下雨与地面,太阳与地面上的东西,火与水,吐痰与肺结核)
边说边板书:蛇——田鼠——庄稼
猫——苜蓿
吐痰——肺结核
3、默读课文,找出文章的重点段落,画出文中不懂的地方。
(1)把找出的重点段指名读一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读后试着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2)质疑(简单问题随机解决,重点问题进行梳理,下节课解决)
三、听写本课的词语
附:板书设计
27 蛇与庄稼
蛇——田鼠——庄稼
猫——苜蓿
吐痰——肺结核
27 蛇与庄稼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感悟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2、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内容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
查找萧红的资料,以及《呼兰河传》的原文。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引出“花园”。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的女作家?今天,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一位女作家,她叫萧红。通过预习,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呢?为了上好这堂课,老师读了些资料,想告诉你:萧红是个苦孩子,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因她是女孩不喜欢;后妈也不爱她;祖母特别爱清洁不喜欢小孩子闹腾;唯有祖父,年迈的祖父疼爱她。每当萧红挨了打,祖父就用粗糙的手抚摩着,说:“长大了就好了!”祖父的爱温暖了萧红的童年。尤其是祖父的那座花园,更是令作者魂牵梦绕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祖父的这座花园!(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花园”。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看准字形,读准字音,尽量做到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花园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花园?”
3、是呀,这一老一小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如果老师要在“花园”的前面加上一个形容词,它是一座怎样的花园呢?你从哪感受到的?请同学们找出有关段落去找一找、读一读。
三、研读课文,品味“花园”。
祖父的花园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它给萧红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这是一座充满了“欢声笑语”的花园;一座“美丽神奇”的花园;一座“自由自在”的花园。
体会花园的“美丽神奇”。
1、出示:第3自然段。大家一起读: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读了这段,你们脑海里蹦出了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园子?为什么想到这个词?——美丽神奇。(花园很大,可以种花草,种树木,种蔬菜,甚至种粮食,很开阔,活动空间很大。动物、植物样样都有,花香菜香,引来了这些飞舞的小精灵,使得园子充满生机,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2、我们边读边想象,仿佛走进园子,看到了蜂飞蝶舞。这真是一个好大、好多、好看、好玩的花园,充满了美丽神奇的花园。
3、再读读,把自己读进园子里去。进园子了吗?没进的同学再读,一定要自己读进园子里去。
体会花园的“欢声笑语”。
1、自由读读课文4—14自然段,看看我在花园里做了哪些充满了欢声笑语的事?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呢?划出有关词句,用心读一读,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讨论。老师发现,好多同学读着读着,脸上就笑微微的了。你看到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重点抓住以下几件趣事
(1)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你体会到什么?淘气、调皮。特别从哪个词体会到?有时不但菜种被我踢飞了,甚至连鞋子也跟着一起踢飞了。通过男女生分读体会我和祖父的亲密。
(2)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是不是特有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体会天真,傻的可爱)
(3)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一片狗尾草时,他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子。”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我说:“是的。”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祖父虽然教我,可我并不仔细看。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边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联系“小猫钓鱼”“小猴子下山”体会有趣,你讨厌她吗?)
(4)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指导朗读,“下雨了!下雨了!”体会快乐。你又看到怎样的情景?可她还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体会花园的“自由自在”。
1、出示:15自然段“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一切都活了,”花活了吗?怎么活?鸟活了吗?怎么活?虫子活了吗?怎么活?这个“活”怎么理解?(有生命力,充满生机)
2、倭瓜怎么活?黄瓜怎么活?玉米怎么活?植物在祖父的伺弄下长得多好啊!这个“活”还有长势旺盛的意思。
3、这个“活”还有什么意思?蝴蝶(引读)自由啊!随性啊,只有天空蓝悠悠的(悠闲惬意)
4、谁来读读,读出那个活劲!
(1)生自由练读,读出自由自在的活劲儿来。
(2)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一评。
(3)四个小组分别赛读“倭瓜”、“黄瓜”、“玉米”、“蝴蝶”四个部分。
5、是呀,这的的确确是一座“自由自在”的花园,除此之外,你还能用其他的词语来形容这样一座花园吗?就在课题旁,写几个词。比比谁写得快写得多。(样样都有,充满生机,色彩斑斓,蜂飞蝶舞,虫鸣鸟叫,蚂蚱蹦跳,植物疯长,悠闲惬意)
四、情真意切,难忘“花园”。
1、读到这里,你们的心是否也痒痒的,有什么话想说吗?多么渴望这样的园子里的生活呀,这哪里是一座花园,分明就是作者童年的乐园。
2、那么是什么给了我这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呢?请找找文中描写祖父的句子,想一想这是一位怎样的爷爷?(勤劳——培育庄稼,慈爱宽容——从不责备,)
3、文章中有好几处写到了祖父的笑,请看课文插图你从祖父的笑中读到了----。(笑中的慈爱、包容、呵护)
4、是呀,有了祖父的爱,这座园子才会充满生机,充满乐趣,所以在我眼里这不仅是一座花园,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萧红怀念的是好大、好多、好看、好玩的花园,是一座美丽神奇、充满欢声笑语、自由自在的花园。萧红怀念的是年迈的慈爱的祖父,是那段拥有真性情的岁月。她在《呼兰河传》这本书里写道“呼兰河这小城住着我的祖父,也埋着我的祖父”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下用心读一读,深入的了解女作家萧红。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情感目标: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能独立地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弄懂课文基本意思。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知道“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含义。
教学难点:明白“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的含义,学会理解尊重他人。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纸折的五星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出示有关钻石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钻石)“漂亮吗?”“根据你们收集的资料来谈谈对钻石的了解。”(金刚石,硬度很高,很值钱)“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查字典、问家长等)“这样的方法真不错,使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2、播放一组采矿的活动场面及钻石改变人们生活的画面。师:“钻石虽然漂亮,但它们的得到也是非常不易的,因此也显得特别昂贵。可以说一颗钻石往往会改变人一生的命运。今天我们就学习关于钻石的一个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师:“钻”是一个什么字?(多音字)它的另外一个读音是什么?(zuān)组什么词?真不错。
二、阅读课文、讨论释疑。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要求:借助拼音、字典,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读通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从刚才的朗读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如果有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把它写在记录本上,与老师一同讨论。
3、抽生分段读并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用“”勾出来,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0课《钻石》》。学生进行反馈,引导找出“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这句话,并同桌互相朗读。
(二)、明确要求,落实目标。
1、课件出示“阅读提示”,生自由朗读。
2、师:“阅读提示”要求我们做几件事?
3、生小组讨论后回答:(1)钻石到哪里去了(2)文中哪些地方给你印象最深(3)练读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4)理解“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这句话。
(三)、抓住重点,品析感悟。
1、钻石到哪里去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2、勾出两人谈话的句子,练读。
(1)、抽读。(纠正字音)
(2)、同桌分角色读。调动情感体会思想感情。抓住“急忙”“焦燥不安”“不自然”“友善”等词语进行体会。
(3)、引读:四个引读问题:
钻石不见了,我来之不易的工作可能会失去,因此非常着急地喊到……?失业者见自己被发现的,很不自然地说……?因为我想起妈妈常对我说,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相信他一定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于是真诚地说……?失业者也正如母亲说的那样,心地的确是善良的,他用实际行动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同时也赢得了我的尊重,他说……?
(4)、同桌按照对话内容进行表演,体会“我”与失业者的思想情感。语言与动作应协调,师作指导。
(5)、齐读。
三、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1、理解“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朗读和表演,现在请你们来谈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生自由说,师引导归纳:人的心地大都是好的,如果偶尔犯错,只要相信他本质不坏,能够改正,也能得到大家的尊重。
2、联系实际举出事例。
(1)、在生活中,你遇到或看到过类似的事吗?请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2)、你遇到了这种事情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说出学会宽容、学会尊重的处世方法。板书:学会宽容
(3)、评选班里的“宽容星”并把这颗星挂在教室醒目位置。让全班同学针对刚才的标准进行评比,使每一位学生都受到教育。
四、总结谈话,拓展练习。
师: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如果大家都能像这位姑娘一样理解、宽容别人,相信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那么事情的结局会让人满意的。有一句叫“好人一生平安”“好人有好报”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五、课后拓展。
任意选择一个题目进行练习: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问问他们的看法。
2、如果别人弄坏了你心爱的玩具,说说自己是如何对待的,把心理话记在日记本上。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确定自己的写作内容,要求在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意义,(习作训练)《这件事____》。
2、指导把事情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重点:初步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难点:学会 在生活中发现小事的意义,并回忆起有意义的细节。
教学过程:
1、读“参考片断”,自悟习作选材要求。
(1)交流自司的本次人习作选材要求。
(2)教师总结:事情并不轰轰烈烈,但是体现了李洁为同学服务的好思想。
2、学生交流想琯的材料,结合“习作提示”进行一一判别。
(1)交流想写的生活小事,教师板书罗列。
(2)结合“习作提示”,进一步明确习作选材要求是选择能引起读者思考的生活小事,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习作训练)《这件事____》》。
(3)根据对选材的认识,自己判断材料是否合适。
(4)交流选定材料,教师随机在板书上增删,并让改过的同学说说思考过程。
3、再读“参考片断”,悟写具体的方法。
(1)“参考片断”主要抓住的是人物的`行为来写具体的。
(2)指导发现自己选定材料写具体的方法。
写具体的方法不上把人物的行为,动作写具体。事例不同写具体的角度就不同。比如“习作提示”上提到 的‘有个同学晚上只顾看电视,不做作业,教师查问时他还撒谎“这个事例,就可以人物的神态和语言上做文章。
(3)学生回忆可以刻画具体的细节,并交流。
4、学生试写。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评价典型的习作,指导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2、拼凑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学过程:
1、学生继续作文,教师巡回,发现典型习作供集体评议用。
2、集体评议。
标准:①选择的材料是否有一定意义,能否引起读者的思考。
②写具体的角度是否选择正确,有否写具体。
评议是否流畅、优美。
3、学生评议,教师随机按标准点拨,鼓励学生的的闪光点引导修改。
4、学生各自修改草稿。
5、将作文抄入作文本。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意思。
2、自学生字,积累有关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儿童情致,体会生活乐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病人(指名读题)
2、质疑:病人指生病的人,为什么加上双引号?(通过预习知道:不是真正的病人,而是装病。)
二、初步感知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病人是怎么“病”的?为什么要装病?
2、指导字形:嚏
3、理解词语:眼睁睁 巴不得(找出课文句子读一读,练习课文理解意思)
三、学习课文
1、交流回答问题:课文中的病人是怎么“病”的?为什么要装病?
2、课文的第1、2两小节为我们做了详细介绍,指名读——评价、指导——集体读。
3、我果然成功的“病倒”了,病人有什么特殊待遇呢?(第三小节)
4、交流并板书:各种美味 温暖的感觉 留在家里 抱玩具看小人书
5、引读第三小节。
6、虽然“病人”可享受特殊待遇,“可是不久,我就发现病人其实是件苦差事。”( 板书:苦差事)这是怎么回事啊?请小组一起读读4——5小节,完成练习:
生了病,不能 ,不能和弟弟妹妹到屋外活蹦乱跳地玩,不能 也不能看电影和到公园游乐场去玩,还要吃一大堆 。交流:从哪里看出是件“苦差事”?
板书:不能看电视 不能玩 不能大笑 不能吃冷饮、喝汽水 不能看电影、到游乐场玩 还得吃一大堆药
(个别读——男女生读。)
7、看来当“病人”确实是件苦差事,所以,“医生走了,我不等——”(引读6——7小节)
四、拓展练习
1、总结课文
2、说说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悟?你有没有做过“装病”之类让你觉得哭笑不得的傻事?
【板书】
14 “病人”
装病
特殊待遇 苦差事
各种美味 不能看电视
温暖的感觉 不能玩 不能大笑 ————→自讨苦吃
留在家里 不能吃冷饮、喝汽水
抱玩具看小人书 不能看电影、到游乐场玩 还得吃一大堆药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简洁、清楚。
2.习作练习:写一篇看图作文,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认真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要丰富合理。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我的发现:能发现这些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4.日积月累:读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试着运用。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战争带来的危害,同时,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形式了解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物。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练习。
第一课时 小小新闻发布会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新闻?(看电视、看报、听广播、上网等)
2.你最喜欢看什么新闻?指名说。
3.看新闻有什么好处呢?举例说一说。
4.既然新闻有这么多的好处,假如让你来讲新闻,你们认为应该讲清楚什么呢?
5.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
规则:
1.先在四人小组内讲新闻,讲后每人评议另外三人,讲得怎样,最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到班上讲新闻。
2.各组代表在班上讲新闻,讲完后班上同学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最后举手表决评选出三名"最佳新闻发言人"。
6.小结延伸: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那你们打算以后该怎么做呢?
第二课时
一、课前搜集资料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收集了1937年左右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背景,谁来说一说。
二、结合图形读习作要求。
1.习作有几个要求?哪几个?
2.你认为这次习作的重难点是什么?(观察和想象)
三、根据观察,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1.这个小孩为什么要哭?
2.他的妈妈在哪里?
3.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4.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可能会怎样?
四、根据问题自编故事。
五、方法指导
1.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图画内容介绍历史背景。
2.根据观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写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练习习作,指名交流,全班提出修改意见。
七、小组交流,评议谁讲得最精彩。
八、推选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全班评议。
九、同学之间互评互改作文。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
2.同桌交流。
3.全班指名交流。
4、小结:两组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不同。
二、教学"日积月累"
1.指名读成语。全班齐读。
2.四人小组交流词语意思。
3.全班指名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说明。
4.读读记记成语。
5.读一读,注意观察每一横排有什么规律。
6.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
三、教学
1.举办故事交流会,评选故事大王比赛。
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英雄人物的故事?
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的2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大意。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3、通过实践活动,领略中华文化的不朽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九龙壁的图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出示九龙壁的图片
同学们,我们看到的这幅图片,上面有不同姿态飞舞着的九条龙,这就是我国北京北海公园著名的九龙壁,它用琉璃瓦砌成,精美的造型,吸引了无数参观的人,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自主识字,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快快拼一拼,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动动脑筋,再和小组同学合作来解决困难。
2、、教师出示要求认的字词,谁有勇气把自己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认一认字,互相考一考,看谁是识字大王?
4、我们来做识字游戏,谁来试试?
开火车读词语。也可以自己组词。
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还可以把词语的意思讲给同学听。
5、检查识字,读文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
2、师读文
二、诵读课文,感悟大意
如果让你在“九龙壁”前加一个词来形容它,你会用什么词?
(精美的,闻名中外的,)那你是从哪感受到的?在文中找一找,读一读。
1、读课文,深入理解:
(1)“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赞叹不已”呢?为什么参观的人们对九龙壁赞叹不已?(精美的造型)
(2)“形态各异”是什么意思?你从哪里可以看到就条巨龙是形态各异的?
(3)自己一边读第三自然段,一边想想一下九龙壁的的样子。
同桌一人读,一人想象。
老师也想给大家读一读,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想象。
3、你想面对这九龙壁说点什么?想象一下,人们是怎样“赞叹不已”的?
三、与综合学习相结合
这篇课文中的第三段,把九龙壁上的龙写得多美啊,喜欢的话,就把它收集在我的采蜜集里面吧!把你搜集的图片也放在里面,同学之间互相看看,看谁找的名胜古迹的图片有多,又漂亮。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6-15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6-2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8-25
小学语文《草原》教案12-20
小学语文《瀑布》教案06-25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03-16
小学语文教案05-29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02-28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