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10-23 20:19:0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七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2.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文的蕴意,培养学生严谨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思索、反思历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语,深入分析诗歌的意蕴。

  教学难点:

  诗歌意象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秋晚的江上

  一、新课导入:

  用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

  1.教师范读 (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强调字音---一瞬(shùn)

  2.学生齐诵读

  第一遍,读准字音。

  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

  归鸟、夕阳、芦苇

  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

  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三、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等职。二十年代,他曾莅校考察并讲学。代表作品:《旧梦》《卖布谣》等。1931年开始,刘大白闭门进行写作。1932年2月13日,刘大白静静地躺在钱塘路九号里的床上,与世长逝,享年五十三岁。

  四、赏析诗歌

  1.鸟儿要干什么怎没样的状态

  鸟儿归巢,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3.“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4.“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5.体会诗文的意蕴,找出情景相容的词句

  倦鸟、驮着、翻翅、掉落、妆成。

  6.从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无比欣悦。

  五、深入探究

  1.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怎样的社会

  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

  2.在这样的情境下,作者是怎样的心情

  流连景物、忘情山水,诗人瞬间高兴之感流露出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想象的奇妙。

  教材分析

  一棵小草,一朵鲜花,一朵浪花,一缕阳光,在孩子的眼睛里却是博大的世界,因为孩子在用心灵拥抱这个世界。诗歌内容浅显,意境悠远。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本课篇幅短小,首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理解。

  形声字记忆:

  “棵、园、浪、蓝、很、拥、抱、朗”都是形声字,形旁与这个字的意思有关,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要让学生了解,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字的读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认字不能只读半边,如“棵”。

  形近字比较记忆:

  颗——棵国——园蓝——篮

  还可以通过去掉拼音读课文,认读生字卡片上的词语等形式进行学习巩固。

  二、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结合朗读理解课文,体会诗歌的意境,是学习这篇课文较好的方法。

  朗读第一小节,让学生说一说:“小草”长在哪里?鲜花开在哪里?从而理解这种联想的合理性。

  朗读第二小节,说一说:浪花和大海是什么关系?阳光和蓝天是什么关系?从而了解作者思维的广阔。

  第一、二小节的朗读语气要舒缓,边读边想象作者描绘的意境。

  第三小节是全篇的总结,也是全篇的“诗眼”所在。前两句“看到眼前这小小的世界,我想得很远很远”总括前两小节所写内容,后两句“我要去拥抱草原、大海、果园,还有那晴朗的蓝天”既结束全篇,也是感情的飞扬与升华。指导学生理解“拥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既是张开双臂去拥抱大自然、投身大自然,也是张开心灵去拥抱世界、感受世界。

  第三节前两句的朗读要突出联想的悠远,后两句感情要激昂、饱满。

  三、展开想象,改写或续编课文

  让学生发挥想象,自己说一说:看到一棵小草、一朵鲜花,你会想到些什么?可以改编书上的词语,也可以改变诗句的意思。

  如:

  看到一棵小草,

  我想到了原野。

  看到一朵鲜花,

  我想到了春天。

  看到一颗星星,

  我想到了宇宙。

  教师要做好记录整理工作,将学生想像的句子整理下来,请他们自己配上插图,张贴在教室里,办一期“我们心中的世界”的壁报。

  四、生字书写

  本课要认的四个生字均是上下结构的字,但写法上不尽相同。“看”的第四笔“撇”要写得稍长,基本包围下面的“目”。“草”字要写得上小下大。“朵”字和“果”字上下两部分要写得匀称些。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十三个生字,认识五个生字。

  2、能够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关心弱小,做个有爱心的孩子。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要做一个关爱弱小者、有同情心的孩子。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出现的生字及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关心弱小、做个有爱心的孩子。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懂得关心弱小、做个有爱心的孩子。、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词卡片、五星[奖品]

  教学方法: 赏识、谈话、质疑

  学习方法: 以读为主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

  1、范读。生标出自然段。

  2、生自由读课文,将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小组内互相检查,订正错音。

  4、小组中选出读的好的同学读给全班听。

  5、再读课文,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三、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同学读并联想课文中的句子(以五星为鼓励)。

  2、出示小黑板,指名读生字。(注:其中用红色笔标出的笔顺让生说明。)

  四、读悟结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家里养过小鸡吗?你亲手喂过它吗?

  2、出示小黄鸡图。

  课文中的小朋友也养了一只小鸡,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鸡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3、齐读课题:8小黄鸡的故事(板书)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读课文,生标出自然段。(同学们都认真听着,看老师有没有错)

  2、自由读课文,将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3、小组内互相检查,订正错字音。后选出读的好的同学读给全班听(以小五星为奖励)。

  4、刚才,同学们读得都不错!(读的最好的同学奖励两颗小五星,其余同学奖一颗)现在,咱们不大声读了——默读。(一边读一边画生字)

  三、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并说明与课文相关的那一部分内容。

  2、咱们看小黑板上的生字:为什么有红色的笔顺呢?

  3、指名读生字(中等生、后进生。读不好的请同学帮助)

  四、读悟结合。

  1、指导朗读,认真体会人物心情,并说出不同的语气。

  2、谁能回答老师的问题: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鸡呢?(这是一只瞎了眼的小鸡,妈妈说它长不大)

  那它死了吗?(没有)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黄鸡不仅没有死,还长成了大母鸡,这是怎么回事?谁能告诉老师?”……“所以说这是谁的功劳?”(梅梅)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读第八段(分角色读、男女生互相读)。

  4、梅梅细心地照顾了小黄鸡,小黄鸡喜欢梅梅吗?(喜欢。小黄鸡还高兴地向梅梅报喜呢!)那你呢?

  喜欢她什么?……

  5、用自己的话夸夸梅梅。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课堂小结:

  学了这一课,我们是不是

  得向梅梅学习呀?那学习她什么呢?…………

  板书设计:

  8 小黄鸡的故事

  故事 伤心 下班 举着 做梦 怀里

  鸡蛋 心疼 吃饭 多亏 香甜 抢着吃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我喜欢小动物》是著名作家秦牧的文章。课文先介绍了作者在儿童时代很喜欢小动物,并列举了养过的小动物;接着总述在逗弄小动物时有过趣事,也有蠢事。然后,分别用逗“过山鲫”和“鳖”来表现作者对小动物的喜欢之情,也表现了儿时的我那种天真、调皮、可爱的特性。同时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愚蠢是要受报复的,小愚蠢受小报复,大愚蠢受大报复。

  本文条理清晰,先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然后总述、举例分述,最后总结教训。

  二、学情分析

  进入三年级,学生基本具备了自学字词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运用他们喜欢的方法,如:查字典、找近反义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等来理解词句。但教师并不能因而放弃字词教学,因为他们各种理解词句的方法掌握上还不够熟练。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一如既往地重视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的比较、辨析和运用,加强词句的理解训练,让学习形式更加丰富。

  三年级的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很少有顿读、唱读、一字一顿等现象。在老师的引导下,初步能通过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品词析句等方法理解课文的中心,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堂上,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阅读,并逐步学会阅读,可以在多种形式的读的过程中感悟、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目标设计

  1、在阅读中学习生字10个“鳄、蠢、鲫、旱、缸、鳖、哼、鳖、颈、悬”,指导书写“鳖”。

  3、继续学习运用适当的方法理解词语,能说出“恳求、不胜其烦”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10个“鳄鱼、逗弄、干涸、水缸、不胜其烦、鞭子、平安无事、血淋淋、愚蠢、报复”。

  2、学习课文,读懂句子与句子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喜欢动物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学会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难点:体会作者亲近动物、喜欢动物的感情。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激趣

  1、谈话激趣,出示课题。

  2、读注释,了解作者。

  3、学习第一节,了解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式。

  二、整体感知。

  1、过渡:作者很喜欢小动物,不但养了种种小动物,而且常常逗弄小动物。

  2、理解“逗弄”。板:逗弄

  3、找出作者具体写的逗弄的小动物。板:过山鲫鳖

  4、指导书写“鳖”的笔顺。板:鳖

  5、了解哪几节写过山鲫,哪几节写鳖。

  完成: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7、小结:作者先用在逗弄小动物时,我做过有趣的事,也做过蠢事总起,再分别用逗弄“过山鲫”和逗弄“鳖”来写具体。

  三、细读课文。

  1、学逗“过山鲫”

  1)抽读第三节——用自己的话介绍过山鲫。

  2)默读第四节——我是怎么逗弄过山鲫的?圈出表示我动作的词。

  自由读,读出作者对“过山鲫”的喜欢之情。

  抽读。指导朗读(我的语言)。

  (要读出“!”的语气。要读出“,”的停顿。)

  3)齐读句子,读好我的话,读出喜欢之情。

  2、学逗“鳖”

  过渡:逗“过山鲫”真是有劲,玩起来真开心。可是在逗“鳖”的时候,我就不敢这么放开地玩了。这是为什么呢?

  (1)读第五节

  理解词语:“恳求”(辨析法),不胜其烦”(关键词)。

  (2)抽读第六节——我是怎么逗弄鳖的呢?边听朗读边划逗弄的句子。

  说说“蓝色的.句子”在这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承上启下)

  体会多次逗弄和作者情感的变化。

  理解平安无事。(联系上下文)

  想象说话:经过多次逗弄,我都平安无事,此时,我会想些什么呢?

  图片了解吻端。

  (3)齐读被咬后的句子,体会作者的被咬痛苦。

  (4)齐读最后一节——了解“愚蠢”带来的后果。

  3、总结:课文写了两件逗弄小动物的事例,一件是趣事,一件是蠢事。这两件事都很好地体现了儿童时代的我对小动物的喜欢。也只有这个时期的孩子,才会对小动物喜欢到这种程度,甚至忘了危险。

  四、拓展说话。

  我喜欢_,

  我这样逗弄它的,_

  五、作业超市。

  1、完成本课作业本,抄写课后词语。

  2、完成课后写话练习。

  3、回想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件蠢事,并说一遍这件事。

  六、板书设计。

  我喜欢小动物

  逗弄

  过山鲫(趣事)鳖(蠢事)

  (动词)(动词)

  五、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逗弄过什么小动物。

  3、ppt课件

  六、评价设计

  七、专家点评:

  本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集中。小郭老师努力改变以静止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动态的语言实践模式,指导学生运用具体的听、说、读、写,语文学习的方式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内心变化,但还有一点内容分析的痕迹。本课教学重点突出,凸显学段要求,如结合文本学习用举例法把句子意思写具体,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学习过渡句等。学以致用,课堂教学和课内练习、作业一致性程度较高。

  八、自我反思: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初步能通过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品词析句等方法理解课文的中心,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堂上,继续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阅读,并逐步学会阅读,所以在这堂课上我用了多种形式的读的过程中感悟、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从这堂课中不难发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还不够规范,但是如何使语言更加规范,使语言更具有感染力还有待我给他们一些方法上的指导。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认识“耀、庄、稼、射”这4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使学生初步了解初冬季节自然界的一些景物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 指导学生学会难字:初、茫、塔、厚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请学生听歌曲《四季歌》,边听边记忆:歌中介绍了哪几个季节?

  2.教师出示画面:春夏秋冬,让学生进行初步观察,说说季节的特点?

  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共同欣赏初冬的景色,板书课题《初冬》。全班齐读课题。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 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最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3)看投影,读词语:

  初冬

  田野

  庄稼

  耀眼

  光芒

  柿子

  模糊

  白茫茫

  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4)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厚:先写“厂”字头,再写里面的两部分,里面是“日”不是“白”字,最下面是“子”。要写紧凑。

  塔:左右结构,部首是“土”字旁,右边是“草字头”与一个“合”,注意与“答”的区分。

  茫、芒:这两字的相同点是:两字都是上下结构的字,读音相同;不同点:“茫”比“芒”多一个三点水旁。注意“亡”字的笔顺:点,横,竖折。

  初:左右结构,左边是衣字旁,右边是个“刀”。

  淡: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两个“火”字在一起,“淡”的反义词是“浓”。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提醒其他同学注意)

  5)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 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 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 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 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大家自由地谈一谈

  四、练习:

  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读一读生字能把生字和音节用线连起来。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22 初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初冬季节的自然界的一些景物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指导学生学习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3.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教学难点:

  知道初冬季节的一些景物特点,理解课文中太阳、田野和树林在雾中、雾后有什么不同。

  教具准备:电脑,录像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一年有几个季节?

  师: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走来,万物发生了变化,欢笑留在了每个人的脸上。现在正是深秋时节,过些日子冬天即将来临,那冬天刚刚开始的这段时间叫什么呢?巧妙的引出课题。

  2.教师板书课题 《初冬》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路。

  1.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读生字词:

  初冬

  田野

  庄稼

  耀眼

  光芒

  柿子

  模糊

  白茫茫

  3.配上音乐,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做到: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评价老师朗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

  (一)第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茫茫。

  1)这样大的雾,课文中用什么词语形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茫茫)

  2)读白茫茫,要求:慢一些

  3)看电脑演示,进行品读。

  (二)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数一数有几句话,想一想有什么没读懂的地方?

  2.根据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理解词句。

  1)隔着我们和田野、树林间的这层纱,指的是什么?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模模糊糊

  3.思考:这两句话中为什么前一句用“望”,后一句用“看”?

  4.指导朗读,看电脑演示,试着把模模糊糊的感觉读出来。

  (三)第三自然段:

  1.师生分别读一遍,然后比较读的情况。

  2.指名谈体会,理解文章内容,帮助学生体会词语。

  3.看电脑演示,体会:发出淡淡的光,然后在感悟的基础上练习读。

  (四)小结:

  1.课中练习:让学生口头练习

  1)下雾时,远处的塔、小山都( )了。

  2)下雾时,近处的田野、树林都( )了。

  3)下雾时,太阳像个红球,( )淡淡

  的光。

  进行评价:

  1)下雾时,远处的塔、小山都( 望不见 )了。

  2)下雾时,近处的田野、树林都( 看不清 )了。

  3)下雾时,太阳像个红球,( 发出 )淡淡的光。

  2.总结学法:刚才我们在理解词句时,运用了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在读书读报时遇到读不懂得词句,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平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或者做这些事情的情况,这样就可以读懂了。

  (五)第四、第五自然段:

  1.观察下雾时和雾散后的两幅图。说说自己的感受。

  2.自己读四、五自然段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雾散后,太阳( )光芒来。

  2)雾散后,远处的塔、小山都( )了。

  3)雾散后,近处的田野、树林也( )了。

  3:电脑演示下雾时和雾散后景色的对比,体会后练习朗读。

  (六)第六到第八自然段:

  1.小组自学。要求:

  1)一个同学朗读。

  2)其他人结合一段内容谈体会。

  3)同学间相互补充。

  2.汇报学习成果

  3.看录像体会初冬景色的特点。

  四、再读课文,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师生共同介绍有关初冬景色的资料

  3.总结 :在学习这一课的过程中,我们运用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了词句;在学习

  的同时,同学们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领略了初冬的景色,收获真不少!

  五、布置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自己配乐朗读全文。

  2.从课外书中找一找,读一读描写各个季节的景色的文章。

  板书设计:

  22 初冬

  下雾时 雾散后

  望不见 望得见

  看不清 看得清

  发出 射出

  探究活动

  观察下雾前和雾后的景象和其变化。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借助插图、想像等方法了解关键生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骑手技艺的高超;内化课文语言,并能“跳”出教材,看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骑手精湛的技艺;感悟人物品质,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像骑手一样善于积累经验,具有顽强、超人的勇气和胆量,以及坚持不懈的。

  3、学习根据课题、抓住关键词来质疑,并运用读、想、找、议、问等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品味课文语言,感悟骑手形象。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骑牛比赛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框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基于以上思考,本课时的设计主要分成四大版块: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课始,教师由学生熟悉的“比赛”入手,通过谈话、交流和教师的介绍,让学生一下子进入课文情境,努力做到“课伊始,趣已生”。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在读中整体感知骑牛比赛的精彩与激烈。三、潜心品读,积淀语感。紧扣描写骑手技艺精湛的语句,借助图片、文字资料,丰富学生的表象。运用想像、比较等方法反复品味词句,从而感悟骑手形象,并将一些规范、精彩的词语、句段积淀在自己的语言系统中。四、抒情表达,丰富语感。看图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述骑手高超的技艺。

  教学流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1、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比赛吗?(板书比赛)参加过什么比赛?结果怎么样?

  *赢第一名赢了以后心情怎么样?

  第二……名想得第一名吗?你准备怎么做?

  *输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你不断努力,刻苦练习,相信你一定能获得成功!

  2、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一场别出心裁的比赛,是什么比赛呢?(板书骑牛)

  (1)读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的心中产生了哪些疑问?

  *在哪里?

  *这场比赛怎么样?(你能抓住关键词“比赛”来提出问题,很好!)

  *结果怎么样?

  *为什么比骑牛而不是骑马?(你的观察力很强,能发现与众不同的问题!真棒!)

  (3)小朋友们真会提问题,那么骑牛比赛在哪里举行的?通过预习,你了解了吗?

  (4)出示“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

  *简介南美洲

  *你能把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5)那么,这是一场怎样的骑牛比赛?结果又如何?这两个问题我们怎么解决?是老师告诉你们,还是……(板书读找想)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1、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大声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这是一场怎样的骑牛比赛?(精彩)的骑牛比赛

  激烈

  引人入胜

  3、的确,这场骑牛比赛太精彩了。所以,这一天,出示“赛场周围挤满了人……”

  (1)指名读

  (2)这句话告诉我们……

  (3)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观看比赛的人非常多?

  A挤满

  *还有哪些词也用来形容人很多?

  *赛场周围挤满了人,真是“人山人海”“观者如堵”。

  B兴致勃勃

  *“兴致勃勃”是说……

  *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你也是兴致勃勃的?读好这个词。

  *赛场周围,人们正……

  *谁来说一说人们兴致勃勃观看比赛的样子和动作?

  (人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4)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自由练读男女生对抗赛)

  (5)那么,比赛的结果怎么样?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二小节,边读边划出有关句子。

  三、潜心品读,积淀语感

  1、随机出示“好几个骑手……骑在牛背上。”

  (1)分句读

  (2)比赛结果怎么样?

  (3)大家看到其中一个骑手……(出示“技艺高超”“技艺过人”)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个骑手技艺高超?再细细地读读这两句话。

  A别的骑手只两三秒钟就从牛背上摔了下来

  *数“滴嗒滴嗒滴嗒”的钟声。

  *说明他们……(出示“技艺一般”“技艺平平”)

  *而这个骑手……

  *这样一比较,就更加显示出这个骑手的技艺高超。

  B公牛“野性大发”

  *看图,从哪些地方看出这头公牛野性大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公牛的眼睛、鼻子、蹄子。

  *交流

  *猜一猜这头野性大发的公牛会怎么做?(出示“疯狂地上下蹦跳”)

  *谁来描述一下公牛野性大发的样子和动作?

  C尽管公牛……,可这位骑手还是牢牢地骑在公牛背上

  *再仔细地观察图画,说说这位骑手是怎样牢牢地骑在牛背上的?(注意观察他的手、腿和身体。)

  *交流

  *想看看比赛当时的情景吗?(出示画面)师描述:看,这头公牛野性大发,猛地抬起后蹄,把骑手甩了出去;这头公牛一个倒立,把骑手掀翻在地;再看,这头公牛疯狂地上蹦下跳,左摇右晃,但这位骑手一只手死死地抓住缰绳,另一只手高高举起,保持身体平衡,两腿紧紧地夹住牛的肚子,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谁能看着书上的插图像老师一样具体地描述一下?

  *出示瞧,公牛野性大发,()。可是,这位骑手(),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4)他的技艺多么高超!我们来一个小组赛读,来夸一夸这位骑手!(小组赛读齐读)

  1、看到这位骑手出色的技艺,全场……

  2、读到这儿,你的心中又产生了什么疑问?(没摔下来的原因,成功的原因)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先自己认真地读读,想想,找找。如果自己无法解决,我们也可以和伙伴讨论讨论,还可以问问老师。(板书议问)

  (1)自读,思考

  (2)找伙伴讨论(或问问老师)

  *注意:不管是讨论或向别人请教,先要说说自己的想法,再询问一下别人的意见。

  (3)交流

  *通过“读想找议问”,你们找到答案了吗?

  (点评:a善于积累经验

  b顽强(超人的勇气、胆量)

  c坚持不懈)

  3、现场有一位小姑娘也怀着和我们同样的疑问向这位骑手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让我们来读读这一段对话。(出示对话)

  (1)怎样读好这一段对话?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忘了自己是谁,把自己当成这位小姑娘,当成这位技艺高超的骑手。(分角色练读指名读男女生合作对读)

  (2)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4、这一节课,我们小朋友自己发现了问题,运用“读、想、找、议、问”等方法自己解决了问题。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经常运用。

  四、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片断练习

  瞧,公牛野性大发,()。可是,这位骑手(),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演示图片:出示相关内容的风光图片:看图说说这是什么季节?你看到了什么?教师板书:秋天的图画。

  (展示图片,将学生带入美丽的秋天,激发学生更多了解秋天的欲望,进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 启发谈话。秋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找到她了吗?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就让我们在这迷人的景象中走进《秋天的图画》吧!(板书课题)

  师生对话

  自读

  1、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共有几句话?

  2、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2、 小组合作读,要求读正确。

  (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读书,学习与人合作地读,提高读书的实效性。)

  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自由认读。

  2、借助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读。

  3、小老师领读。愿意当教师的同学到前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同学认读。

  4、交流识字经验。把自己好的识字记字方法讲给同学听。(用自编的儿歌记字形的是:梨树是木,灯笼有竹;波浪是水,高粱为米;燃烧要火,勤劳靠力。)

  5、 多方式检查读。

  (在识字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合作识字,激发识字的兴趣,学习好的识字方法,进而全面提高识字的能力。)

  朗读

  1、 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2、 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3、 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多种方式地朗读,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在轻松的氛围中,相互促进。)

  写字

  1、 出示要写的字:丽、灯、波、浪。学生认读。

  2、 观察生字特点,交流写时注意的地方。

  3、 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 学生练习,同桌互相评价。

  (要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第二课时

  对话

  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选择喜欢的生字组词并造句。

  精读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4、挑战读,向你认为读得好的同学挑战,看看谁读得更好。

  (教师的范读为学生提供例子,不能让学生机械的模仿,应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逐步获得富有个性的朗读感悟。)

  诵读

  1、出示秋天的图片,启发学生谈感受。

  2、师引读课文: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梨树……苹果……稻海……高粱……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3、同桌互相提示背诵。

  4、背诵展示。比一比谁背得有感情。

  练习

  1、 出示课后“我会读”,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练习读。

  2、说说句子描写的画面。

  (引导学生读后说感受,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拓展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也搞一个“颂秋天”作品展,可以像学习伙伴那样画秋天,用落叶做书签,还可以写句子、儿歌、小诗赞美秋天,等等。在班会上我们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学生用实践来体会秋天的美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写字

  1、 出示要写的字:作、字、劳、苹。学生认读。

  2、 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波、浪都有三点水,都是左窄右宽的字;灯、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灯”字的火字旁“捺”变为“点”;“作”字右边注意上面的一横长,下面的两横梢短;“劳”要与“旁”字区分字形。可这样记:用“力”背起一捆“草”,不在“旁”边看热闹。

  3、 学生练习,同桌评价。

  (加强学生之间写字互评,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6-15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6-2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8-25

趣味语文小学教案08-25

小学语文《家》教案06-19

小学语文《天窗》教案06-20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06-20

小学语文《春潮》教案06-23

小学语文《比尾巴》教案06-18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七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2.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文的蕴意,培养学生严谨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思索、反思历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语,深入分析诗歌的意蕴。

  教学难点:

  诗歌意象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秋晚的江上

  一、新课导入:

  用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

  1.教师范读 (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强调字音---一瞬(shùn)

  2.学生齐诵读

  第一遍,读准字音。

  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

  归鸟、夕阳、芦苇

  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

  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三、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等职。二十年代,他曾莅校考察并讲学。代表作品:《旧梦》《卖布谣》等。1931年开始,刘大白闭门进行写作。1932年2月13日,刘大白静静地躺在钱塘路九号里的床上,与世长逝,享年五十三岁。

  四、赏析诗歌

  1.鸟儿要干什么怎没样的状态

  鸟儿归巢,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3.“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4.“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5.体会诗文的意蕴,找出情景相容的词句

  倦鸟、驮着、翻翅、掉落、妆成。

  6.从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无比欣悦。

  五、深入探究

  1.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怎样的社会

  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

  2.在这样的情境下,作者是怎样的心情

  流连景物、忘情山水,诗人瞬间高兴之感流露出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想象的奇妙。

  教材分析

  一棵小草,一朵鲜花,一朵浪花,一缕阳光,在孩子的眼睛里却是博大的世界,因为孩子在用心灵拥抱这个世界。诗歌内容浅显,意境悠远。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本课篇幅短小,首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理解。

  形声字记忆:

  “棵、园、浪、蓝、很、拥、抱、朗”都是形声字,形旁与这个字的意思有关,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要让学生了解,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字的读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认字不能只读半边,如“棵”。

  形近字比较记忆:

  颗——棵国——园蓝——篮

  还可以通过去掉拼音读课文,认读生字卡片上的词语等形式进行学习巩固。

  二、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结合朗读理解课文,体会诗歌的意境,是学习这篇课文较好的方法。

  朗读第一小节,让学生说一说:“小草”长在哪里?鲜花开在哪里?从而理解这种联想的合理性。

  朗读第二小节,说一说:浪花和大海是什么关系?阳光和蓝天是什么关系?从而了解作者思维的广阔。

  第一、二小节的朗读语气要舒缓,边读边想象作者描绘的意境。

  第三小节是全篇的总结,也是全篇的“诗眼”所在。前两句“看到眼前这小小的世界,我想得很远很远”总括前两小节所写内容,后两句“我要去拥抱草原、大海、果园,还有那晴朗的蓝天”既结束全篇,也是感情的飞扬与升华。指导学生理解“拥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既是张开双臂去拥抱大自然、投身大自然,也是张开心灵去拥抱世界、感受世界。

  第三节前两句的朗读要突出联想的悠远,后两句感情要激昂、饱满。

  三、展开想象,改写或续编课文

  让学生发挥想象,自己说一说:看到一棵小草、一朵鲜花,你会想到些什么?可以改编书上的词语,也可以改变诗句的意思。

  如:

  看到一棵小草,

  我想到了原野。

  看到一朵鲜花,

  我想到了春天。

  看到一颗星星,

  我想到了宇宙。

  教师要做好记录整理工作,将学生想像的句子整理下来,请他们自己配上插图,张贴在教室里,办一期“我们心中的世界”的壁报。

  四、生字书写

  本课要认的四个生字均是上下结构的字,但写法上不尽相同。“看”的第四笔“撇”要写得稍长,基本包围下面的“目”。“草”字要写得上小下大。“朵”字和“果”字上下两部分要写得匀称些。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十三个生字,认识五个生字。

  2、能够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关心弱小,做个有爱心的孩子。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要做一个关爱弱小者、有同情心的孩子。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出现的生字及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关心弱小、做个有爱心的孩子。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懂得关心弱小、做个有爱心的孩子。、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词卡片、五星[奖品]

  教学方法: 赏识、谈话、质疑

  学习方法: 以读为主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

  1、范读。生标出自然段。

  2、生自由读课文,将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小组内互相检查,订正错音。

  4、小组中选出读的好的同学读给全班听。

  5、再读课文,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三、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同学读并联想课文中的句子(以五星为鼓励)。

  2、出示小黑板,指名读生字。(注:其中用红色笔标出的笔顺让生说明。)

  四、读悟结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家里养过小鸡吗?你亲手喂过它吗?

  2、出示小黄鸡图。

  课文中的小朋友也养了一只小鸡,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鸡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3、齐读课题:8小黄鸡的故事(板书)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读课文,生标出自然段。(同学们都认真听着,看老师有没有错)

  2、自由读课文,将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3、小组内互相检查,订正错字音。后选出读的好的同学读给全班听(以小五星为奖励)。

  4、刚才,同学们读得都不错!(读的最好的同学奖励两颗小五星,其余同学奖一颗)现在,咱们不大声读了——默读。(一边读一边画生字)

  三、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并说明与课文相关的那一部分内容。

  2、咱们看小黑板上的生字:为什么有红色的笔顺呢?

  3、指名读生字(中等生、后进生。读不好的请同学帮助)

  四、读悟结合。

  1、指导朗读,认真体会人物心情,并说出不同的语气。

  2、谁能回答老师的问题: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鸡呢?(这是一只瞎了眼的小鸡,妈妈说它长不大)

  那它死了吗?(没有)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黄鸡不仅没有死,还长成了大母鸡,这是怎么回事?谁能告诉老师?”……“所以说这是谁的功劳?”(梅梅)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读第八段(分角色读、男女生互相读)。

  4、梅梅细心地照顾了小黄鸡,小黄鸡喜欢梅梅吗?(喜欢。小黄鸡还高兴地向梅梅报喜呢!)那你呢?

  喜欢她什么?……

  5、用自己的话夸夸梅梅。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课堂小结:

  学了这一课,我们是不是

  得向梅梅学习呀?那学习她什么呢?…………

  板书设计:

  8 小黄鸡的故事

  故事 伤心 下班 举着 做梦 怀里

  鸡蛋 心疼 吃饭 多亏 香甜 抢着吃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我喜欢小动物》是著名作家秦牧的文章。课文先介绍了作者在儿童时代很喜欢小动物,并列举了养过的小动物;接着总述在逗弄小动物时有过趣事,也有蠢事。然后,分别用逗“过山鲫”和“鳖”来表现作者对小动物的喜欢之情,也表现了儿时的我那种天真、调皮、可爱的特性。同时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愚蠢是要受报复的,小愚蠢受小报复,大愚蠢受大报复。

  本文条理清晰,先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然后总述、举例分述,最后总结教训。

  二、学情分析

  进入三年级,学生基本具备了自学字词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运用他们喜欢的方法,如:查字典、找近反义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等来理解词句。但教师并不能因而放弃字词教学,因为他们各种理解词句的方法掌握上还不够熟练。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一如既往地重视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的比较、辨析和运用,加强词句的理解训练,让学习形式更加丰富。

  三年级的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很少有顿读、唱读、一字一顿等现象。在老师的引导下,初步能通过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品词析句等方法理解课文的中心,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堂上,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阅读,并逐步学会阅读,可以在多种形式的读的过程中感悟、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目标设计

  1、在阅读中学习生字10个“鳄、蠢、鲫、旱、缸、鳖、哼、鳖、颈、悬”,指导书写“鳖”。

  3、继续学习运用适当的方法理解词语,能说出“恳求、不胜其烦”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10个“鳄鱼、逗弄、干涸、水缸、不胜其烦、鞭子、平安无事、血淋淋、愚蠢、报复”。

  2、学习课文,读懂句子与句子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喜欢动物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学会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难点:体会作者亲近动物、喜欢动物的感情。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激趣

  1、谈话激趣,出示课题。

  2、读注释,了解作者。

  3、学习第一节,了解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式。

  二、整体感知。

  1、过渡:作者很喜欢小动物,不但养了种种小动物,而且常常逗弄小动物。

  2、理解“逗弄”。板:逗弄

  3、找出作者具体写的逗弄的小动物。板:过山鲫鳖

  4、指导书写“鳖”的笔顺。板:鳖

  5、了解哪几节写过山鲫,哪几节写鳖。

  完成: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7、小结:作者先用在逗弄小动物时,我做过有趣的事,也做过蠢事总起,再分别用逗弄“过山鲫”和逗弄“鳖”来写具体。

  三、细读课文。

  1、学逗“过山鲫”

  1)抽读第三节——用自己的话介绍过山鲫。

  2)默读第四节——我是怎么逗弄过山鲫的?圈出表示我动作的词。

  自由读,读出作者对“过山鲫”的喜欢之情。

  抽读。指导朗读(我的语言)。

  (要读出“!”的语气。要读出“,”的停顿。)

  3)齐读句子,读好我的话,读出喜欢之情。

  2、学逗“鳖”

  过渡:逗“过山鲫”真是有劲,玩起来真开心。可是在逗“鳖”的时候,我就不敢这么放开地玩了。这是为什么呢?

  (1)读第五节

  理解词语:“恳求”(辨析法),不胜其烦”(关键词)。

  (2)抽读第六节——我是怎么逗弄鳖的呢?边听朗读边划逗弄的句子。

  说说“蓝色的.句子”在这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承上启下)

  体会多次逗弄和作者情感的变化。

  理解平安无事。(联系上下文)

  想象说话:经过多次逗弄,我都平安无事,此时,我会想些什么呢?

  图片了解吻端。

  (3)齐读被咬后的句子,体会作者的被咬痛苦。

  (4)齐读最后一节——了解“愚蠢”带来的后果。

  3、总结:课文写了两件逗弄小动物的事例,一件是趣事,一件是蠢事。这两件事都很好地体现了儿童时代的我对小动物的喜欢。也只有这个时期的孩子,才会对小动物喜欢到这种程度,甚至忘了危险。

  四、拓展说话。

  我喜欢_,

  我这样逗弄它的,_

  五、作业超市。

  1、完成本课作业本,抄写课后词语。

  2、完成课后写话练习。

  3、回想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件蠢事,并说一遍这件事。

  六、板书设计。

  我喜欢小动物

  逗弄

  过山鲫(趣事)鳖(蠢事)

  (动词)(动词)

  五、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逗弄过什么小动物。

  3、ppt课件

  六、评价设计

  七、专家点评:

  本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集中。小郭老师努力改变以静止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动态的语言实践模式,指导学生运用具体的听、说、读、写,语文学习的方式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内心变化,但还有一点内容分析的痕迹。本课教学重点突出,凸显学段要求,如结合文本学习用举例法把句子意思写具体,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学习过渡句等。学以致用,课堂教学和课内练习、作业一致性程度较高。

  八、自我反思: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初步能通过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品词析句等方法理解课文的中心,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堂上,继续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阅读,并逐步学会阅读,所以在这堂课上我用了多种形式的读的过程中感悟、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从这堂课中不难发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还不够规范,但是如何使语言更加规范,使语言更具有感染力还有待我给他们一些方法上的指导。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认识“耀、庄、稼、射”这4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使学生初步了解初冬季节自然界的一些景物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 指导学生学会难字:初、茫、塔、厚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请学生听歌曲《四季歌》,边听边记忆:歌中介绍了哪几个季节?

  2.教师出示画面:春夏秋冬,让学生进行初步观察,说说季节的特点?

  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共同欣赏初冬的景色,板书课题《初冬》。全班齐读课题。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 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最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3)看投影,读词语:

  初冬

  田野

  庄稼

  耀眼

  光芒

  柿子

  模糊

  白茫茫

  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4)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厚:先写“厂”字头,再写里面的两部分,里面是“日”不是“白”字,最下面是“子”。要写紧凑。

  塔:左右结构,部首是“土”字旁,右边是“草字头”与一个“合”,注意与“答”的区分。

  茫、芒:这两字的相同点是:两字都是上下结构的字,读音相同;不同点:“茫”比“芒”多一个三点水旁。注意“亡”字的笔顺:点,横,竖折。

  初:左右结构,左边是衣字旁,右边是个“刀”。

  淡: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两个“火”字在一起,“淡”的反义词是“浓”。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提醒其他同学注意)

  5)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 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 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 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 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大家自由地谈一谈

  四、练习:

  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读一读生字能把生字和音节用线连起来。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22 初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初冬季节的自然界的一些景物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指导学生学习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3.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教学难点:

  知道初冬季节的一些景物特点,理解课文中太阳、田野和树林在雾中、雾后有什么不同。

  教具准备:电脑,录像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一年有几个季节?

  师: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走来,万物发生了变化,欢笑留在了每个人的脸上。现在正是深秋时节,过些日子冬天即将来临,那冬天刚刚开始的这段时间叫什么呢?巧妙的引出课题。

  2.教师板书课题 《初冬》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路。

  1.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读生字词:

  初冬

  田野

  庄稼

  耀眼

  光芒

  柿子

  模糊

  白茫茫

  3.配上音乐,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做到: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评价老师朗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

  (一)第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茫茫。

  1)这样大的雾,课文中用什么词语形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茫茫)

  2)读白茫茫,要求:慢一些

  3)看电脑演示,进行品读。

  (二)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数一数有几句话,想一想有什么没读懂的地方?

  2.根据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理解词句。

  1)隔着我们和田野、树林间的这层纱,指的是什么?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模模糊糊

  3.思考:这两句话中为什么前一句用“望”,后一句用“看”?

  4.指导朗读,看电脑演示,试着把模模糊糊的感觉读出来。

  (三)第三自然段:

  1.师生分别读一遍,然后比较读的情况。

  2.指名谈体会,理解文章内容,帮助学生体会词语。

  3.看电脑演示,体会:发出淡淡的光,然后在感悟的基础上练习读。

  (四)小结:

  1.课中练习:让学生口头练习

  1)下雾时,远处的塔、小山都( )了。

  2)下雾时,近处的田野、树林都( )了。

  3)下雾时,太阳像个红球,( )淡淡

  的光。

  进行评价:

  1)下雾时,远处的塔、小山都( 望不见 )了。

  2)下雾时,近处的田野、树林都( 看不清 )了。

  3)下雾时,太阳像个红球,( 发出 )淡淡的光。

  2.总结学法:刚才我们在理解词句时,运用了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在读书读报时遇到读不懂得词句,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平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或者做这些事情的情况,这样就可以读懂了。

  (五)第四、第五自然段:

  1.观察下雾时和雾散后的两幅图。说说自己的感受。

  2.自己读四、五自然段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雾散后,太阳( )光芒来。

  2)雾散后,远处的塔、小山都( )了。

  3)雾散后,近处的田野、树林也( )了。

  3:电脑演示下雾时和雾散后景色的对比,体会后练习朗读。

  (六)第六到第八自然段:

  1.小组自学。要求:

  1)一个同学朗读。

  2)其他人结合一段内容谈体会。

  3)同学间相互补充。

  2.汇报学习成果

  3.看录像体会初冬景色的特点。

  四、再读课文,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师生共同介绍有关初冬景色的资料

  3.总结 :在学习这一课的过程中,我们运用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了词句;在学习

  的同时,同学们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领略了初冬的景色,收获真不少!

  五、布置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自己配乐朗读全文。

  2.从课外书中找一找,读一读描写各个季节的景色的文章。

  板书设计:

  22 初冬

  下雾时 雾散后

  望不见 望得见

  看不清 看得清

  发出 射出

  探究活动

  观察下雾前和雾后的景象和其变化。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借助插图、想像等方法了解关键生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骑手技艺的高超;内化课文语言,并能“跳”出教材,看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骑手精湛的技艺;感悟人物品质,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像骑手一样善于积累经验,具有顽强、超人的勇气和胆量,以及坚持不懈的。

  3、学习根据课题、抓住关键词来质疑,并运用读、想、找、议、问等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品味课文语言,感悟骑手形象。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骑牛比赛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框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基于以上思考,本课时的设计主要分成四大版块: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课始,教师由学生熟悉的“比赛”入手,通过谈话、交流和教师的介绍,让学生一下子进入课文情境,努力做到“课伊始,趣已生”。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在读中整体感知骑牛比赛的精彩与激烈。三、潜心品读,积淀语感。紧扣描写骑手技艺精湛的语句,借助图片、文字资料,丰富学生的表象。运用想像、比较等方法反复品味词句,从而感悟骑手形象,并将一些规范、精彩的词语、句段积淀在自己的语言系统中。四、抒情表达,丰富语感。看图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述骑手高超的技艺。

  教学流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1、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比赛吗?(板书比赛)参加过什么比赛?结果怎么样?

  *赢第一名赢了以后心情怎么样?

  第二……名想得第一名吗?你准备怎么做?

  *输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你不断努力,刻苦练习,相信你一定能获得成功!

  2、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一场别出心裁的比赛,是什么比赛呢?(板书骑牛)

  (1)读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的心中产生了哪些疑问?

  *在哪里?

  *这场比赛怎么样?(你能抓住关键词“比赛”来提出问题,很好!)

  *结果怎么样?

  *为什么比骑牛而不是骑马?(你的观察力很强,能发现与众不同的问题!真棒!)

  (3)小朋友们真会提问题,那么骑牛比赛在哪里举行的?通过预习,你了解了吗?

  (4)出示“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

  *简介南美洲

  *你能把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5)那么,这是一场怎样的骑牛比赛?结果又如何?这两个问题我们怎么解决?是老师告诉你们,还是……(板书读找想)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1、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大声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这是一场怎样的骑牛比赛?(精彩)的骑牛比赛

  激烈

  引人入胜

  3、的确,这场骑牛比赛太精彩了。所以,这一天,出示“赛场周围挤满了人……”

  (1)指名读

  (2)这句话告诉我们……

  (3)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观看比赛的人非常多?

  A挤满

  *还有哪些词也用来形容人很多?

  *赛场周围挤满了人,真是“人山人海”“观者如堵”。

  B兴致勃勃

  *“兴致勃勃”是说……

  *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你也是兴致勃勃的?读好这个词。

  *赛场周围,人们正……

  *谁来说一说人们兴致勃勃观看比赛的样子和动作?

  (人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4)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自由练读男女生对抗赛)

  (5)那么,比赛的结果怎么样?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二小节,边读边划出有关句子。

  三、潜心品读,积淀语感

  1、随机出示“好几个骑手……骑在牛背上。”

  (1)分句读

  (2)比赛结果怎么样?

  (3)大家看到其中一个骑手……(出示“技艺高超”“技艺过人”)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个骑手技艺高超?再细细地读读这两句话。

  A别的骑手只两三秒钟就从牛背上摔了下来

  *数“滴嗒滴嗒滴嗒”的钟声。

  *说明他们……(出示“技艺一般”“技艺平平”)

  *而这个骑手……

  *这样一比较,就更加显示出这个骑手的技艺高超。

  B公牛“野性大发”

  *看图,从哪些地方看出这头公牛野性大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公牛的眼睛、鼻子、蹄子。

  *交流

  *猜一猜这头野性大发的公牛会怎么做?(出示“疯狂地上下蹦跳”)

  *谁来描述一下公牛野性大发的样子和动作?

  C尽管公牛……,可这位骑手还是牢牢地骑在公牛背上

  *再仔细地观察图画,说说这位骑手是怎样牢牢地骑在牛背上的?(注意观察他的手、腿和身体。)

  *交流

  *想看看比赛当时的情景吗?(出示画面)师描述:看,这头公牛野性大发,猛地抬起后蹄,把骑手甩了出去;这头公牛一个倒立,把骑手掀翻在地;再看,这头公牛疯狂地上蹦下跳,左摇右晃,但这位骑手一只手死死地抓住缰绳,另一只手高高举起,保持身体平衡,两腿紧紧地夹住牛的肚子,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谁能看着书上的插图像老师一样具体地描述一下?

  *出示瞧,公牛野性大发,()。可是,这位骑手(),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4)他的技艺多么高超!我们来一个小组赛读,来夸一夸这位骑手!(小组赛读齐读)

  1、看到这位骑手出色的技艺,全场……

  2、读到这儿,你的心中又产生了什么疑问?(没摔下来的原因,成功的原因)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先自己认真地读读,想想,找找。如果自己无法解决,我们也可以和伙伴讨论讨论,还可以问问老师。(板书议问)

  (1)自读,思考

  (2)找伙伴讨论(或问问老师)

  *注意:不管是讨论或向别人请教,先要说说自己的想法,再询问一下别人的意见。

  (3)交流

  *通过“读想找议问”,你们找到答案了吗?

  (点评:a善于积累经验

  b顽强(超人的勇气、胆量)

  c坚持不懈)

  3、现场有一位小姑娘也怀着和我们同样的疑问向这位骑手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让我们来读读这一段对话。(出示对话)

  (1)怎样读好这一段对话?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忘了自己是谁,把自己当成这位小姑娘,当成这位技艺高超的骑手。(分角色练读指名读男女生合作对读)

  (2)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4、这一节课,我们小朋友自己发现了问题,运用“读、想、找、议、问”等方法自己解决了问题。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经常运用。

  四、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片断练习

  瞧,公牛野性大发,()。可是,这位骑手(),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演示图片:出示相关内容的风光图片:看图说说这是什么季节?你看到了什么?教师板书:秋天的图画。

  (展示图片,将学生带入美丽的秋天,激发学生更多了解秋天的欲望,进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 启发谈话。秋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找到她了吗?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就让我们在这迷人的景象中走进《秋天的图画》吧!(板书课题)

  师生对话

  自读

  1、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共有几句话?

  2、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2、 小组合作读,要求读正确。

  (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读书,学习与人合作地读,提高读书的实效性。)

  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自由认读。

  2、借助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读。

  3、小老师领读。愿意当教师的同学到前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同学认读。

  4、交流识字经验。把自己好的识字记字方法讲给同学听。(用自编的儿歌记字形的是:梨树是木,灯笼有竹;波浪是水,高粱为米;燃烧要火,勤劳靠力。)

  5、 多方式检查读。

  (在识字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合作识字,激发识字的兴趣,学习好的识字方法,进而全面提高识字的能力。)

  朗读

  1、 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2、 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3、 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多种方式地朗读,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在轻松的氛围中,相互促进。)

  写字

  1、 出示要写的字:丽、灯、波、浪。学生认读。

  2、 观察生字特点,交流写时注意的地方。

  3、 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 学生练习,同桌互相评价。

  (要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第二课时

  对话

  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选择喜欢的生字组词并造句。

  精读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4、挑战读,向你认为读得好的同学挑战,看看谁读得更好。

  (教师的范读为学生提供例子,不能让学生机械的模仿,应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逐步获得富有个性的朗读感悟。)

  诵读

  1、出示秋天的图片,启发学生谈感受。

  2、师引读课文: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梨树……苹果……稻海……高粱……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3、同桌互相提示背诵。

  4、背诵展示。比一比谁背得有感情。

  练习

  1、 出示课后“我会读”,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练习读。

  2、说说句子描写的画面。

  (引导学生读后说感受,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拓展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也搞一个“颂秋天”作品展,可以像学习伙伴那样画秋天,用落叶做书签,还可以写句子、儿歌、小诗赞美秋天,等等。在班会上我们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学生用实践来体会秋天的美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写字

  1、 出示要写的字:作、字、劳、苹。学生认读。

  2、 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波、浪都有三点水,都是左窄右宽的字;灯、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灯”字的火字旁“捺”变为“点”;“作”字右边注意上面的一横长,下面的两横梢短;“劳”要与“旁”字区分字形。可这样记:用“力”背起一捆“草”,不在“旁”边看热闹。

  3、 学生练习,同桌评价。

  (加强学生之间写字互评,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