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学语文教案锦集八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利用色彩及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和形,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情景。
能力性目标:锻炼学生以动作、线、形再现情景的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提高表现力。
情感性目标:通过回忆下雨的情景,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以及自然界的美妙变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雨中的情景,感受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美好关系。
教学难点:不同的雨景以及多样的人物表现。
教学过程:
导入:听声音,辨天气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听老师讲的话:今天天气晴朗,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小鸟在枝头歌唱,你和好朋友相伴来到一片大草坪上,大家有说有笑的做起了游戏,真开心啊!突然间听到了这样的声音(播放打雷下雨声)……
请大家睁开眼睛,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大声告诉老师。
生:
师:打雷、下雨了(板贴课题——下雨了)
图片欣赏:雨中景
师:刚才的打雷声可真大,有些小朋友吓得把耳朵都捂上了。雨就这么突然得、毫无征兆得下起来了。可是,这时我们正在外面玩着游戏,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傻傻的站在那淋雨吗?
生:
师:赶紧跑去躲雨。是的,那你会怎么跑?有没有什么动作?
生:(学生边示范,边讲)
师:看看,我这就有和你们想法一样的。有捂着头拼命跑的。也有把衣服兜在头上跑的。总之,赶快跑去避雨就对了。(PPT播放图片)
可是,也有和我们想法不一样的,她们慢悠悠的在路上走着,看看……(PPT播放图片)
他们用什么挡雨的啊?
师:不一样的雨具,真好玩!不过,也太不美观了,走在路上还不被人笑死啊。那我们要用什么来挡雨更好些啊?大点声告诉我吧。
生:
师:对了,雨衣和雨伞。看看,雨中装点上雨衣、雨伞后感觉怎么样啊?(PPT播放图片)
生:
师:漂亮在什么地方啊?
生:
师:是的,五颜六色的雨伞和雨衣,就像是绽放在雨中的朵朵鲜花一样。让我们赏心悦目!
情景表演:学生上台表演,并回忆雨中的不同情景。
师:老师也一把漂亮的雨伞。如果你要来打,能只顾自己吗?
生:
师:那让我来考验考验你们吧(出示雨伞)
我这只有一把伞,照顾一下你旁边的小朋友(下台把伞给一个学生)
来,我看你愿意照顾谁啊。好,那就跟他一起来吧(找2名学生上台演示)
你看他俩多亲密啊,请你们俩到前面来,让大家看一下你们友爱的样子,看他们俩多亲密啊!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记住他们亲密友爱的样子,没准一会画下雨的时候还用得到呢。
现在,又下雨啦,雨中还带着风呢。(用水壶朝雨伞喷水)好了。你现在要带着你的好朋友,顶风冒雨回去了,大家看,他们拿伞的姿势跟刚才有什么不同?
生:
师:真不错!伞放到前面去了。放到头前面去了。这个伞会怎么样?大家告诉我。
生:
师:遮住雨了,你看这伞是不是斜了呀?当人们顶风冒雨的时候,伞就会朝向不同的方向。一把小伞把风雨挡在了外面,留下的都是温暖!不光有同学的友情、还有爸爸妈妈的亲情!(PPT播放图片)
雨中趣事:学生回忆表述、图片欣赏
师:可是总有一些调皮的小孩,不听爸爸妈妈的话,喜欢偷偷跑到雨里玩,你看这里就有一个。他叫小淘气,只要天下雨,他就会往雨里冲。今天,他又跑出来了。你看他,歪着头,在亲小雨呢;伸伸手,接小雨呢;抬抬退,还能趟水呢!玩得不亦乐乎。(板贴道具图片)
好玩吗?同学们,你们下雨天有没有像小淘气一样跑到雨里玩过啊?
生:
师:那你们在雨里还做过或者看过什么有趣的事情吗?想一想,举手告诉老师。
生:
师:真好玩,老师都有点羡慕你了。
其实,雨中每个人都有印象特别深的、有趣的事情(PPT 展示图片)
小时候,要是没有爸妈的叫唤,我也会在水塘边玩上一天,一会儿趟水、一会儿踩水,玩的不亦乐乎。要是雨稍微下大些,我们还会转转雨伞,愉快得看着雨水从各个伞角飞溅而出,要是哪个倒霉的同学在你旁边经过,一准溅得他满身是水;刮风的时候,伞还会被吹得翻过来,风要是更大一点,还能把它吹跑了呢!
学生作业欣赏:
师:生活中这一幅幅生动而有趣的雨景,要是都能记录下来该有多好啊!说干就干,今天我们把它们画下来,怎么样?
生:
师:别着急,我们先来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来表现的。(PPT播放图片)
这么多表现雨景的画,赶紧挑一挑你喜欢哪幅画。可以和旁边的同学先说一说。(学生讨论)
师:同学们,都挑好了吗?谁愿意第一个来说,说一说你喜欢的画?
生:
师:这些雨中的人物、景物多难画啊,小画家们却能用简单的形、颜色就给概括了。
艺术实践:教师示范、学生讨论并作业。
师:他们画的真好,老师都有点忍不住想来画一画了。
老师先画一把漂亮的雨伞,半圆形的,上面一楞一楞的。雨伞下面画什么呢?2个圆圆的小脑袋,男孩在左边,先画耳朵,再添画头发,然后涂黑,这样我们画的线就看不见了,女孩在右边,还是先画耳朵,再添画头发,然后涂黑。添上眼睛、鼻子、嘴巴。现在我要给他们画上衣服、裤子,这边的是个女孩,我给她穿上裙子。送给他们一双鞋;男孩很很有风度,打着伞,这只手伸到的伞外,注意,手要从肩膀上长出来,不要画到腰上面去了。他在接雨玩呢!女孩一边的膀子被挡住了,所以不用画,另一边的手我给她放在口袋里。然后画上颜色。(板贴范画)
这两个小朋友的表情和老师刚刚画的不一样,他们怎么了?接着看,左边有个穿雨衣的小朋友,两个园,一大一小叠在一起,添上眼睛、鼻子、嘴就是头了,再添个大三角,底下露出2只脚。右边还有个打伞的,背朝着我们,还是先画伞,圆形的,靠上一些画上伞头,因为被伞挡住了,我们只看到他一点点身体和腿。后面还有一些人,他们都在干吗呢?这时左边来了一辆公交车,原来这是个站台,都在焦急的等车呢!车开过来,还溅起了水花呢!
好了,雨中的人物都有了,天上还缺点什么呢?大点声告诉我。
生:
师:要是让你们画雨,你们会画什么呢?
生:
师:我听到有人说狂风暴雨,就是大雨对不对,那大家告诉我大雨的样子是多还是少啊?
生:
师:好,那我来画大雨,(教师黑板示范)画大雨线的时候别着急,要有点耐心,雨溅在小朋友的伞上,噼啪劈啪直响,溅在地上是一个个圈圈。你还会画什么雨呢?
生:小雨
师:小雨,小雨是少还是多啊,大家告诉我。(教师黑板示范)看。滴答滴答下小雨啦。要是我呀,我就画风雨,风雨是直的还是斜的啊?
生:
师:真聪明。有风的雨是斜的(教师黑板示范)
雨中这么多的人物,怎么安排啊。别着急,你们看。(教师黑板示范)你可以竖着用纸,把你要画的人物画在画面中间、主要的位置,也可以横着用纸,大胆表现你心中所想,现在我想问同学们,要是你来画。你想怎样表现一幅有趣的雨景图呢?
生:
师:真不错!最后啊,我想提个作业要求就让你们画。请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与回忆表现一幅生动有趣的雨景,下笔之前请可以身边的同学商量一下。
(放音乐,学生开始作业)
展示评价:学生互评。
(作业展示)
师:(播放雷雨声)听雷声又想起来了,雨又下起来了,看看我们的雨里又有什么故事发生了。来看一看,哪个故事你喜欢?
生:
师:同学们我觉得你们今天的画都很好,告诉你们有两个人都羡慕你们了。一个是风婆婆,一个是雪孩子。其实生活中每一种天气都能变成一幅好的图画呢!老师希望你们今后做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表现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好不好?
生:
师: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预设目标
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感受到雪小朋友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身变成了云朵的品质。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不同方式的学习,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二、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三、课前准备:雪与云相互变化的录像带或课件。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初步感知课文
1、出示前4幅图片,要求:仔细看图,想想,说说每幅图上画了什么?
2、指名说说
3、小白兔睡着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同学自由想象
4、带着问题,边看图边听老师讲故事
5、你能给这个故事加个题目吗?再看看编书的叔叔阿姨给这个故事取了个什么名字。
6、板书"雪小朋友",学习"孩"字,
(二)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看着图再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自身不认识的字。
(三)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
(1)注意读准生字词尤其是:让、往、烧、知
(2)会读:"累、息、柴、救、却"以和多音字"着(zhao)"
(四)读读议议
1、雪小朋友救出了小白兔,自身到哪里去了呢?
(1)指名读读文中的句子
(2)指导朗读第八段(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3)说说小白兔望着白云会说些什么。
2、雪小朋友是怎样飞到天上的?(利用课件让同学了解雪化成水,水蒸发后形成云这一常识。适当扩展:衣服晒后干了,地面上水不见了都是水分蒸发的结果。)
3、读读课文想一想:雪小朋友还会回来吗?什么时候才干回来?(继续看课件: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
(五)朗读指导:
1、你喜欢雪小朋友吗?你想对雪小朋友说什么?
2、把你的这种感情用朗读表示出来
(六)续编故事:想象小白兔与雪小朋友再见了面会做什么,说什么。
(七)字词练习
1、认记生字:把所有的生字词写到卡片上分发给同学。教师读一个词语,同学从卡片中找到该词语读一读。
2、完成课后"读读说说":(1)填写课后的词语(2)你能说几个这样形式的词语吗?
(八)指导写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公开课教案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规范》中指出同学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同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是同学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是他们自身的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同学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同学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每个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点燃小朋友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感受胜利的快乐。使同学在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充沛锻炼自身,展示自身,提高自身,为同学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一片广阔的天空。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同学的想象能力,扮演能力。
2、通过同学的朗读、扮演等形式协助同学深入感悟。
3、懂得做事不要轻信他人的话,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三)、对课程的开发
本课中有四个小动物,他们身上都有着各自的优点,有着他们的可爱之处,同学会根据自身的理解,选择自身喜欢的小动物重点朗读,那么,教学时,便以同学的兴趣为基点,以他们喜欢的小动物为切入口,变序进行朗读指导。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自编课本剧的扮演,发明性地使用教材。
(四)、教学流程的构想
1、回顾课文,激趣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俺们继续学习《酸的和甜的》。
(点击课件,播放动画故事)
2、质疑想象,朗读感悟
请你们读一读你喜欢的局部,再读给同桌听。
你喜欢哪个小动物呢?(相机贴图)
根据同学的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A、小狐狸
演示动画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指导读第一自然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启发想象:小狐狸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小狐狸说的话。
质疑:读到这儿,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B、小猴子
重点品读句子,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
(课件出示句子)
(1)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2)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相机指导小兔子阻止小猴子说的话。
小组合作分角色读读这局部。
C、小松鼠和小兔子
小松鼠和小兔子的想法跟小猴子的一样吗?
小松鼠和小兔子真不明白葡萄明明是甜的,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你们明白了吗?
3、拓展延伸,深化明理
这些小动物多可爱啊,那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吗?
4、扮演童话,师生评价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加进你们的想象,把这个故事演出来吧!
哪组想来为大家扮演?
你觉得谁扮演得最好,能评为今天的“扮演大王”?为什么?
5、总结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勤于考虑,大胆尝试,那你们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鼓励同学做一个勤于考虑,敢于尝试的人。
(五)、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军爱民的一个感人故事。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以菩萨似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赖与欢迎。
全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双线并进。一条线正面写朱德领导的红军部队,一条线侧面写藏胞。写红军部队,着重写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从而体现红军的菩萨心肠,略写红军怎么找藏胞,怎么搞春耕,详略得当。
学情分析:
估计学生能通过课前预习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朱德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品质,课上要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反复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并学会在习作中通过语言表达心声。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18个生字,理解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读讲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出示:
菩萨糟蹋藏族一段同胞反动朱德翻译糊涂
不饶人哪怨不得春耕挨饿播种干干净净
2、检查词语及课文朗读情况。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读讲课文,理解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悟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讲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课文讲了什么?
2、讨论、交流(讲朱总司令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
3、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4、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5、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深知藏民疾苦的感情和对藏胞的一片爱心。
6、分角色朗读。
三、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交流所画词语。
4、出示“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引导理解含义:表面讲春耕,实质是要让红军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们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5、说说这两段讲了什么。
四、读讲第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
2、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3、感情朗读。
五、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们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信任和感激的事。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六、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写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
板书:
10、菩萨兵
朱德 急坏了 怎么受得了 尽心尽力
藏民 躲跑 返回 流泪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
【教学难点】
1、写字。
2、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教学准备】
字卡,插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板书课题,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2、出示课后“我会认”中的生字,让学生认读。
(小组合作认读生字。不会的向“苹果”里的拼音或向别人请教。)
3、给生字找朋友。
二、感知课文内容
1、读课文,要求:
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读书情况,指导读正确。
3、让学生自读、齐读课文,要求:
读得正确、流利。
4、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写字指导
1、认读生字。
2、生字组词。
3、观察字形,数笔画:
⑴ “宁”和“切”是多音字。
⑵ “楞、掌、补”三个字的偏旁和字义有内在的联系。
4、重点示范:
青、教、切、室。
【板书设计】
委 补 室 宁 楞 切 集 掌
【教学反思】
指导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识字,自主理解课文。在交流过程中指导朗读、感悟,并安排情景对话及实践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
2、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自己或别人?
自由读课文,说说“我”指的是谁?王宁选自己做什么?为什么要选自己?
二、初读课文
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读读想想,说说读懂了什么?
(从王宁、全班同学和老师的不同角度谈谈看法。)
三、出示重点词句,体验性朗读
1、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
(大家都在想什么?带着你的想法读这句话。)
2、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
(想想王宁会用怎样的语气,读出相应的语气。)
3、大家都楞住了。
(读出吃惊的语气。)
4、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想起一片掌声。
(从“一片掌声”你体会到什么?)
四、分角色读课文
小组为单位或自由组合。
五、朗读写理由的那段话
就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一事,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句子训练
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
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李小青。
刘爽是我的好朋友。
( )是( )。
七、实践活动
假如参加班干部竞选,你准备讲些什么?
【教学反思】
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在读读悟悟中,自己解决疑问。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读懂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借助多读,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对话,知道公鸡、麻雀、大白鹅、大黄狗这四种动物爪子的作用各不相同。懂得看问题、做事情要从自身特点出发,不能盲目学样。
教学难点:
读懂猫妈妈所说的话,知道小猫咪再也不想穿鞋子的原因。
教学用具:
头饰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猫钓鱼》的故事吗?
2、能不能说说小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今天小猫咪又闹出了一个笑话,它竟然穿上了人的鞋子。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啊?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小猫咪穿鞋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猫穿鞋子,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读时不加字,不丢字。
2、同桌互相读课文,要读通顺,读连贯,并画出自然段。
3、指名读课文。要求其他同学注意听,听读得是否正确、流利,读后交流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品味,入情入境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后小组交流“小猫咪为什么要穿鞋子?”引导学生理解“羡慕”和“好奇”两个词语,并试着用羡慕和好奇的语气读文。
2、继续读文,看一看小猫咪穿上鞋子以后都遇到了谁?练习朗读他们的对话。
3、分角色朗读,集体评价。
4、说说公鸡、麻雀、大白鹅、大黄狗为什么不能穿鞋子?引导学生归纳出它们爪子的用处。
5、听了其他小动物的话,小猫咪心情怎样?
谁能读一读小猫咪的这段对话?读成什么样的语气好呢?(教师指导朗读)
6、分析小猫咪听了妈妈的话
①小猫咪穿上鞋子很高兴,为什么又不想穿鞋子了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最后两自然段,再在小组内交流,看那一组能找到答案。
②分组汇报。教师课件演示“听诊器”介绍“听诊器”的功能。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个小实验:学生一手敲打桌面,一手掌心向下贴住桌面感觉动静。体会小猫咪爪子的作用。
妈妈的话应该怎样读?(学生感悟)
7、带头饰分角色表演
四、自主归纳,总结升华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了本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并汇报。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古典音乐。
2、搜集诗人林杰的资料。
3、了解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教师讲述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2、刚才老师讲的故事与我国一个传统节日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知道是什么节日吗?(乞巧)
3、板书:乞巧,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认记“乞”字。
对于“乞”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区分“乞”与“气”)再读课题。
2、理解“乞巧”
你知道“乞巧”是什么意思吗?快打开书看看注释吧。
3、除了题目,你还能在哪儿找到“乞巧”这个词呢?(在诗句的第三行)第二个“乞巧”与题目的“乞巧”意思一样吗?我们先打上问号,等一下再来理解。
4、认识诗人
有谁知道诗人林杰是怎样一位诗人呢?介绍一些大家想知道的内容。教师针对学生的介绍,相机补充。
5、初读古诗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朗读要求: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学习古诗中的生字,并把古诗读通顺。
6、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正音:(宵————霄)(“宵”是宝盖头,“霄”是雨字头)(宵————晚上,霄————天空)
7、书写“霄”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看后练习。
8、再读古诗
再读古诗,边读边思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读不懂的地方请作好标记。读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一)学习第一、二行诗
1、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碧霄)(板书:看碧霄)
师: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样子吗?(学生说)
出示课件:夜空图。学生欣赏并朗读诗句。
师:七夕这天看到这样的“碧霄”你想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回答:牛郎织女在这天晚上渡河桥相聚。)(板书:渡河桥)
2、牛郎和织女见面了以后,你仿佛听到他们在说什么呀?
师:多么幸福的场面啊!(板书:幸福)
3、师:我觉得他们一年才相聚一次实在是太少了,如果你是王母,你会怎样做呢?(指名回答)
当时的人们也想让他们幸福地过日子,所以,在七夕的晚上,人们看着天空就会想起(读诗句:“牵牛织女渡河桥”)
(二)学习第三、四行诗
过渡:织女心灵手巧,人们是怎样向她学习的呢?读读第三、四行诗,结合课后的资料袋来理解?
1、生自由读三、四行诗。
2、汇报
师:人们是怎样向织女学习的呢?在第三行诗中有个词告诉了我们。(乞巧)
师:这“乞巧”又是什么意思呢?(结合课后资料袋回答)原来这就是乞取智巧的意思,那^少.女们是怎样乞巧的呀?(穿红丝)来,读读诗句吧。(生读第四行诗)
A、读了诗句,你有什么想问的呢?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尽”以及人们对“巧手”的追求。
B、同学们,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巧,她们有的在……有的在……有的在……(引导学生说出可能出现的地方)
C、有这么多地方呀,那当时的场面就……(热闹了),这两句诗该用什么语气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教师小结:就因为这样,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四、体验升华,熟读成诵
1、诗人林杰写下《乞巧》,来表达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大家能读好古诗吗?(指名读、齐读、合作读)
2、有的同学在这么多次的读书中,已经能把古诗背诵了,能一起背吗?(学生齐背)
五、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乞巧节有关的古诗。其实,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这天,都留下了许多诗篇,老师也搜集了和七夕有关的古诗,请你自由读读吧。(古诗《秋夕》)
2、可以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读后区分两首诗的异同,老师对诗作介绍)
3、积累
学习古诗,光会读会背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学习的古诗积累下来,希望同学们课后把古诗抄在积累本上。
六、总结
通过古诗的学习,我们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其实,不光在课内,在课外我们也可以去朗读更多的古诗,了解更多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
板书设计:
看碧霄渡河桥追求幸福
乞巧
穿红丝乞巧学习巧手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 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 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
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难点:
1 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 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做风车的故事
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最后练习朗读。
二、范读课文,听读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牛顿说不出风车会
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
(1)第一段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自由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 根据下列问题批画:
(1) 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
(2) 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3 投影:
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话说明什么?他每天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4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围绕“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件事的方法。
五、学习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同学牛顿的风车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讨论回答。
2、找出牛顿神态变化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态变化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3、看书中插图,图上有几个人物?哪个是牛顿?哪个是卡特?说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5、小风车被摔坏以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注滴眼泪?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顿是怎样发奋学习的?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分组讨论:你喜欢牛顿吗?为什么?
八、齐读全文。
习题:
一、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 ) mo( ) shan( )
几乎 石磨 扇子
ji ( ) mo( ) shan(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有一天,牛顿放学回家,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的风车。他停下来( )地看,( )忘了回家,以后( )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2、做风车的故事发生后,牛顿从此( ),渐渐地养成了( )的习惯.
3、牛顿( )值得我们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6-1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8-25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6-23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10-28
小学语文称赞的教案05-28
小学语文荔枝教案06-04
小学语文匆匆教案06-04
小学语文《山雨》的教案06-04
小学语文《山雨》教案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