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图片、投影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③再读课文,话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习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拒虫香气)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4)、学生练读全文
5)、抽读卡片
6)读准字音
7)理解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 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1 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
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离”呢?
4 指导朗读
作业布置:抄写词语
版书设计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步骤及过程
1、继续细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自由练读
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导想象
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因为课文已说得很完整了。
细读5,6自然两段
想到这而,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
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可贵之处。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
2 、总结课文内容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掉歌头》的创作经过。
3、指导背颂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样句
示范: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造句可随课文教学,讲到有关自然段直接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练习造句。
5、作业
板书:
2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教学总结】
《但愿人长久》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教学本文,我注重扎实训练:
一、以词引意
本文的一个重点就是理解词的意思,而这个意思就是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内容。如何让学生更自然、更快地理解词意,从而加快背出呢?我采用了这样的方式:先在黑板上出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词意,接着再浏览全文,从文中找,引出第五自然段的内容。用小黑板出示内容,让学生比较,比较的过程就是学生快速动脑记忆的过程,学生发现其实意思很好记,多读几遍,多比较几遍,大部分孩子就能把词意记住了。再花点时间背诵一下,就熟练了。
二、想象说话
本文可供训练说话表达的地方颇多,比如用“一起……一起……”造句,比如想象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会说些什么?会想些什么?比如苏轼还会埋怨些什么?比如创编词,等等。有的采用填空式激发,有的采用语言情境激发,有的采用回忆讨论式激发。学生们在王菲的《水调歌头》的`音乐中,灵感得到激发,情感得到升华,表达也自然顺畅许多。
三、拓展延伸
在教学中,教学到第二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深切感受苏轼的心绪不宁,我和学生们一起回忆了中秋节的风俗习惯,讲了许多开心的往事,以此铺垫,用自己快乐的心境和苏轼的孤独情绪相比较,从而深切感受苏轼的惆怅。适当的拓展延伸,加快了学生的理解。
学完本文,我们一起吟诵了《水调歌头》全文,又一起吟唱了王菲的《水调歌头》,在音乐中,又一起吟诵了苏轼的其它诗词。那种氛围,我也似乎来到了苏轼的那个年代,来到了苏轼的心境,感觉飘渺但很愉快。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3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喻体与本体)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二、教学重点:
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三、教学难点:
学习写“隆中美景”的写法写一处景色。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字词卡片
五、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知道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吗?你能介绍介绍其中的主要人物吗?
看来,诸葛亮不愧是雄才大略,大家都知道!他是刘备的得力军事,那么,他怎么会成为刘备的军事的,他为什么会终于刘备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相关的新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顾:拜访;茅庐:草房子
过渡:谁去拜访?拜访的又是谁?我们学了课文就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读全文,补充课题,引导完整、准确地说说题意
2、再读课文“三顾茅庐”具体是怎样一件事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课文,同时完成几个任务。
(1)出示自读要求,指名读
(2)检查自读情况a、抽读生字词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茅庐诸葛亮茅塞顿开捆来尊重卧龙恭恭敬敬秀丽宜人吩咐讨论,群雄纷争分析半晌时辰辅助潺潺策略疏疏朗朗下榻
b、理解词义:谁来当小老师说说你已经懂得的.词!
半晌:半天尊重:尊敬看重
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形容忽然领会理解。
c、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以“不添字减字、不回读、不破词破句”为标准,集体评议)
3、回到课题,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为的是什么?三顾茅庐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细细地到课文中去看看!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要去拜访诸葛亮?
2、重点理解“两次”“拜访”“诚心诚意”
从几个词上你看出了什么?(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3、指导朗读:你能把刘备的急切与虔诚读好吗?
四、过渡:刘备为了能使诸葛亮出山助他一臂之力,已经去了两次了,当他第三次再去茅庐的时候,见到诸葛亮了吗?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上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2、齐读1节。
过渡:刘备两次拜访诸葛亮,都没见着,他没有就此罢休,这第三次,他们见到诸葛亮了吗?
二、细读第二到四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三个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具体经过)
其中每段各写了什么?(出发之前、见面之前、见面以后)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刘备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不请出诸葛亮誓不罢休,冬去春来,他又要朝隆中出发了!可这次关羽和张飞却不同意了,他们认为?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刘备的表现是这样的?从这里看出刘备怎么样?(尊重人才,求才心切)
谁能用生气的语气读刘备说的话?
齐读指导读好张飞与刘备的对话
3、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路走来一路看,转眼,隆中到了!
(1)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数数一共有几句话?哪几句写了刘备看到的景象?那几句写刘备的动作?划一划,找一找。
(2)交流:a、齐读
一、二句,想象所描写的画面
出示: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象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说说把什么比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联系诸葛亮)
b、过渡:这景正是诸葛亮刚毅高远,不同凡响的写照。刘备有没有顺利见到诸葛亮呢?我们接着看!
C、指名读3—8句,说说你觉得刘备是个怎么样的人?(尊重人才,求贤诚心)你是从哪些词句里看出来的?(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地走恭恭敬敬地站、等快步走)
指导读好这些句子。
(3)小结过渡:经过长长的等待,终于见面了!俗话说:“人杰地灵”,隆中这么美,人称“卧龙先生”的诸葛亮是不是一位人杰呢?学习第四节。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组读,说说诸葛亮才干如何。(分析形势,提出策略)
2、出示:刘备听了茅塞顿开,想拨开云雾见了青天。
联系上下文说说理解。
2、指导读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过渡:诸葛亮出山后,刘备和他相处怎样呢?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谁来当当小记者来向我们介绍一下他们的近况?
2、交流上述问题:(同桌同榻一起)(关系亲密)
3、出示: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说说理解!
四、总结:到此为止,我们已经知道刘备终于成功地请出了诸葛亮,也从中领略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刘备的求贤若渴,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回去,同学们可以把我们这个故事复述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4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整体感知课文,试着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
学习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重点。
二、布置预习任务
1、读第一遍课文,达到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看生字表,生字表上没有的'字查工具书,读完课文后,再读生字表。
2、读准下列字、词的音。
崇高 浸透 项目 辛劳 汹涌 塑造 朝霞
编织 茁壮 衷心 祝愿 波涛 创造 智慧
蕴含 春晖 闪耀 甘露 情不自禁
3、读第二遍课文,达到读通句子。
4、读第3、4遍课文,达到读正确,做到不添字、不掉字、不错字,不重复,停顿恰当。
5、从文中找出有关内容说一说,老师“好”在哪里?试着写一写。
6、从文中标出下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试着写一写你的理解,不明白的可以借助工具书。
崇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蕴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茁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衷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浸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塑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课本上描红,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把本课生字写3遍。
8、把本课生词、课后三题写2遍。
9、预习了这篇课文,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写在下面)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5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项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
1. 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随处都能学习语文。
2.继续学习把句子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3.练习写好钢笔字。
4.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5.口语训练,说漫画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词句训练、口语交际。
难点: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
卡片、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随处都能学习语文。
2. 继续学习把句子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练习4
二、教学第一题:
1.谁来把第一题的题目要求读一读?(指名读)
处处留心就能发现汉字的学问真不少
2.练习:
读短文思考:
(1)我和杨雨恬在预习过程课文时,对哪个汉字产生了疑惑?
(2)他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阅读短文思考: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
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师引导:酉是象形字,形如古代酒坛之类的器具,用以指代酒 。
用酉作偏旁的汉字,大多与酒有关,醒原指醉酒后醒过来,睡醒的.醒正是借用醒酒的醒,是其引申意义。
(4)说说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你都学会了哪些生字?
(5)遇到类似的疑问,大家研究一下,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学习
(通过查找工具书,也可小组互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练习写好钢笔字。
2. 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教学过程:
教学第二题:
1.读读背背
2.下面请大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由认读,
全对的请举手。错了的同学可要再接再厉啊。
3. 指名读、齐读、小组比赛读,自由练读这8个成语,读准每个音。
4.来把你会读的词语带着大家一起读一读?(指名读)
5.开火车读。齐读。
6.同桌商量这8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7.交流。
8.看谁背得最快。
指名背。齐背。同桌互背。
教学第三题:
1.写好钢笔字
2.教师范写提醒:口在不同的位置,大小形状也不同
3.笔笔谁的钢笔字写得最棒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看懂漫画,通过编故事和形式和同学交流,并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漫画的特点。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6
一、教材分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共有五页插图,分为两在部分。其中第
1、2、3页为第一部分,第4、5页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共有四幅插图,第二部分共有五幅插图。第一部分教育学生要坚持写日记,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第二部分教育学生要爱护图书, 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二、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2、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讨论:如何写好作文?勤于观察,勤于积累,把观察的东西及时积累下来。
二、讲明写日记的意义写日记有什么好处?分组讨论。交流。小结。写日记能够为自己提供写作机会,帮助提高写作水平。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者一些问题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三、交给写日记的方法日记的内容和注意点。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日记的主体部分可以写什么?该怎么写?怎样才能写好日记?1, 要持之以恒。2,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3, 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日记的书写及格式讨论交流。
四、总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坚持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五、作业: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
2、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说说“沙漠”、“绿洲”
1、教师:“沙漠”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绿洲”在你的想象中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可以用词语、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来描绘你脑海中的“沙漠”和“绿洲”,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
2、自己读全文。
3、交流“沙漠”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白茫茫一片地上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象……教师相机板书:恶劣、不毛之地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不毛之地……咸而板结环境十分恶劣。
(2)看图,进一步感受环境的恶劣。教师:阿联酋就是这样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3)指导读好句子
A、从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
B、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象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4、交流说说“绿洲”教师相机板书:绿树成阴鲜花遍地良好的生存环境出示图片,看图进一步感受美好。
(二)精读第三自然段。
1、教师: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恶劣的自然环境建设成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呢?是如何在沙漠中建设绿洲的呢?
2、自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线划出他们是怎么做的句子?
3、交流出示句子。
4、再好好地读读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体会?引导学生体会:困难是巨大的;建设绿洲的代价是巨大的,但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决心是坚定的。板书:花大代价培植
5、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精读4、5、6自然段。
1、自己读4、5、6自然段,谈谈你有什么感受?
2、交流出示: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引导学生理解“侍弄”?
3、再读课文,你从哪里体会到他们像爱护孩子一样爱护花草树木。圈圈画画词、句。
4、交流句子,指导读好句子。
(四)总结课文。
1、教师:阿联酋人民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那么,在阿联酋,仅仅只有迪拜这样一个城市绿洲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星罗棋布)
2、教师:阿联酋人民在沙漠中创造了奇迹!所以,后来,20xx年开始,联合国人居中心在全球组织评比改善人居环境范例奖,这个奖项就叫“迪拜奖”。
用来奖励在改善居住环境做出杰出贡献的范例。 (中国的广州、周庄也获得了此奖项)
三、教学结束: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反思:
《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关于环境改造与保护的课文。课文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沙漠中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建设绿洲,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上课开始,我考虑到学生对阿联酋这个国家比较陌生,我本来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有关课文的朗读和阿联酋的风光,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同时让学生的视觉受到强烈的冲击,继而设问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这样荒凉的沙漠变成美丽的绿洲的,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但由于学校停电,没有机会用上此课件,真是事与愿违。
好多有经验的教师们都反复强调:语文教学问题不能太碎、太多,要抓住核心问题展开教学。所以,本篇课文的教学我只围绕一个重点问题“阿联酋人民是怎样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的?他们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并以此为切入点,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本文的难点是课文第三自然段,我反复思量,先从本段的中心句“……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一个孩子”入手,告诉学生粗略计算一下,一个孩子从呱呱落地到大学毕业得花十万元左右,接着引导学生抓住“三个买来”以及一棵树苗需要多少钱,一瓶矿泉水需要多少钱,抓住关键词“挖去、填上、埋下”,“纵横交错”体会这样设计要费多少心血、财力、物力、人力,加深学生的理解,事实证明,学生对这一段文字的感受很深刻。继而,本段的中心句“……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一个孩子”也就迎刃而解,学生对阿联酋人民的壮举充满敬意。
在感受了阿联酋人民的壮举后,我想对学生渗透爱护环境的教育,设计了:我想对自己说、对阿联酋人民说、对破坏环境的人说,深化学生对爱护环境的认识,强化文本的育人功能。先让学生写一写,然后读写结合全班交流。
通过本课时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还不够深入,体现在教学第六自然段时可以抓住“更绿、更翠、更艳”这三个词进行细细品味,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以及水对绿化的巨大作用,但我未能抓住这一细节。在学生交流第二自然段时,谈到迪拜街头的美景说到:“迪拜这样美可能是国家有一些明文规定,也可能是人们的自觉行为”其实我国也有这样的规定,比如:不乱踏草坪等,但为什么仍然有乱踏草坪,乱砍树木的情况出现呢?我这里就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但我去没有抓住这一契机,让这个机会白白流走。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以“小云雀一路上的心情感受”为纽带,引导学生细读感悟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语体会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实现由书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乱砍滥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
1、云雀的心愿是什么。板书:沙漠绿洲
2、课件出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啦!是呀,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哪些段落写出了森林的作用。
二、新授:
1、仔细读第10自然段,标出概括森林作用的代名词:大水库或其他。
出示幻灯:请同学们读这段话,静下心来思考思考,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①谁来说说:森林是怎样蓄水的呢?
学生自由回答。读课文后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师板画师相机概括一个。
其他两个方面学生概括,板书也要三个字。
②原来,森林的树冠可以……,树干上的苔藓和树下的枯枝败叶也可以……,森林里的土壤又可以……。你们看,森林不就是……
③云雀妈妈短短的几句话,就让我们明白了,森林是一个大水库,还可以蓄水护土呢。
④云雀妈妈说话的本领可真高!高在哪里呢?大家再仔细读读这段话,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⑤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a说话的方法。先总的回答,然后具体说。b分述的时候,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c运用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
⑥小结:平时,我们在回答别人的问题时,也要抓住要点,表达清楚,做到有条有理。如果能用上一些修辞手法,语言就更形象,更生动了。
2、读第十二自然段指生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从这段中又了解到什么?谈收获。说一说森林是怎样调节气温的?调节气温
3、总结:森林不仅能够蓄水保土,还能够调节气温,森林的作用可真大啊!森林实在是太重要啦!
4、如果没有了森林,会是怎样的呢?读1-4自然段,读出小云雀及云雀妈妈的心情。指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
5、问:什么叫“乱砍滥伐”?(乱砍乱劈、毫无节制、随心所欲、想伐就伐,不管树的大小、多少)“云雀妈妈心疼地说。”说说云雀妈妈“心疼”什么呢?
6、教师总结激情:(一边擦掉黑板上的简笔画,一边感慨地说。)是啊,森林里的树木就这样被人们乱砍滥伐,树木越来越少,土地失去了森林的保护,漫漫变成了贫瘠的沙漠,狂风刮过,到处黄沙漫天。这怎能不让人心疼吗?
7、同学们,下面请看一段资料(出示:补充资料: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40公顷森林被砍伐,世界森林每年以1500公顷的速度消失,到20xx年发展中国家将会失去现有森林覆盖面积的40%。中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已达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先自由读读。谁来读读这段话。师:森林锐减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人类肆意砍伐树木简直到了为所欲为的地步。
8、过渡:人们乱砍滥伐的后果远不止这些,现在,让我们来跟着云雀和妈妈到大河的.上空去看一看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放录像)森林的消失不仅造成环境的破坏,还会造成更恐怖的景象!请放声朗读5-8自然段,看看小云雀接着又看到了什么?
9、指导感情朗读,读出洪水的无情与恐怖。激情:洪水淹没了村庄,村子里的房屋、老人、孩子、牲畜、庄稼……此时此刻,你心中是什么滋味?你又想说什么?
三、总结:
1、通过这次旅行,小云雀明白了森林能够……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2、填空: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它可以(),可以(),也可以()。
3、你还知道森林的其他作用吗?咱们加上一个还可以。
出示:……板书:……
四、回归全文,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重读第十三自然段,读出小云雀心里的呼唤与期盼!
五、作业:
过渡:小云雀还是个有心人,他决定在第二年春天到来之前,做两件事。不过呢,这需要大家的帮忙。
1、给乱砍滥伐、破坏森林的人写一封信。
2、写一份以《森林,地球的保护伞》为题的环保知识小短文,向大家宣传保护森林的重要意义。
请大家课后任选一题完成。
同学们,让我们任选一题写下来,帮帮小云雀完成心愿,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愿。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9
导学目标:
围绕提供的一个话题组织讨论,个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别人的看法,再有条理地把讨论的情况或查到的材料写下来。
导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把内容写具体。
突破措施:
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学习。
课前准备:
通过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等,了解社会新闻,关注社会热点,做好记录或剪贴。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检查预习学案
小组交流:
1.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你们有什么收获?你关注到了什么?
2.梳理出一、两个共同的话题。
一、讨论、积累资料
1.对于我们关注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2.各抒己见,补充。
二、学习习作内容,体会写法
1.读一读提供的话题,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2.读习作例文。
3.互相发言,把别人的看法做记录。
4.我们在习作时还可以写一些什么内容,怎样才能把大家讨论的经过记叙具体?
三、练习习作
1.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就把前面讨论的内容,再仿照习作例文写一写,做到有详有略,内容具体。
2.学生书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出示学生例文,小组交流:
1.一名同学读例文,其他同学认真听。
2.相互说说例文中的优、缺点。
二、评析一篇中下等的习作草稿,师生围绕是否有详有略,内容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几方面来评析。
三、小组内根据要求修改习作。
四、誊抄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 6话题讨论
有详有略 内容具体 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复品读对话,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理解课文。
2. 学习运用几个词语写一段描述雨景的话。
3.向萨沙一家人学习,有不甘为弱者,自觉保护弱小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识并识写课文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学会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概括段意。
【课前预学】
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指名读题,理解“弱小”(对比比较“弱小”)
检查预习:“我”指谁?
萨沙他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弱小、闷热、蔷薇、聊天、滂沱大雨、低垂、娇嫩、纤弱)
2.理解词语:
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大雨如注:注,灌人。形容雨下得很大
娇嫩纤弱:柔弱纤细,
3.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课文可分两部分,边读边想:课文可分为哪两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萨沙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游玩,说明萨沙是最弱小的。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写最小的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会了保护弱小者,表明萨沙不承认自己是最弱小的`。
4.造句。
附近……
芳香扑鼻……
三、检测评学
1、朗读课文。
2、读一读:大雨如注、滂沱大雨。写一写雨中的景象。
四、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摘录描写森林景色的句子。尝试写一写身边景物。
【板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
萨沙弱小
萨沙证明自己不弱小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11
一、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一次比一次详细,尤其是第三次拜访,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理解“顾”、“茅庐”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范读。(或听录音)
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渎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渎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 辅助 捆来 尊重 卧龙 疏疏朗朗 潺潺
吩咐 恭恭敬敬 半晌 时辰 策略 茅塞顿开 同塌 讨论
B.重点字音:
疏 潺 晌 辰 诸 尊 吩 塞 策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
刘备:尊重人才 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业:
1、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3、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吩(feng fen) 辅(fu fu) 晌(xiang shang )
辰(cheng chen ) 诸(zhu zu ) 卧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12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最佳路径》课文
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dí)斯尼乐园,经过三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怎样连接还没有确定最后的方案。
施工部打电话给正在法国参加庆典的格罗培斯,请他赶快定稿,以便按计划竣工和开放。
格罗培斯是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的院长。他从事建筑研究四十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七十多处精美的杰作。然而,建筑学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点儿——路径设计却常让他大伤脑筋。对迪斯尼乐园景点之间的道路方案,他已修改了五十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接到催促电报,他心里更加焦躁。巴黎的庆典一结束,他就让司机驾车带他去了地中海海滨(bīn)。他想清理一下思绪,争取在回国前把方案定下来。
汽车在法国南部的乡间公路上奔驰,这儿是法国著名的葡萄产区,到处是漫山遍野的葡萄园。一路上,他看到许多葡萄园主把葡萄摘下来提到路边,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叫卖,然而那些人和车很少有停下来的。
当他们的车子拐入一个小山谷时,却发现那儿停着许多车子。原来这儿是一个无人看管的葡萄园,你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五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据说这是一位老太太的葡萄园,她因年迈无力料理而想出这个办法,起初她还担心这种办法是否能卖出葡萄,谁知在这绵延上百里的葡萄产区,总是她的葡萄最先卖完。她这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大师深受启发。他下车摘了一篮葡萄,就让司机调转车头,立即返回了巴黎。
回到住地,他给施工部拍了封电报:撒上草种,提前开放。
施工部按格罗培斯的指示,在乐园的空地上撒满草种。没多久,小草出来了,整个乐园的空地被绿草所覆盖。在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道,这些踩出的小道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第二年,格罗培斯让人按这些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1971年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最佳路径》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格罗培斯设计路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做事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格罗培斯。
教学时间:1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路径》,这节课我们提前进行了预习,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检查学生读生词:格罗培斯 精美的杰作 焦躁 微不足道 任其选择 路径 覆盖 伦敦
2、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板书:精美的杰作,微不足道)
3、这篇课文我们提前布置了预习,谁能用书中的语言来介绍一下格罗培斯?迪斯尼乐园就是格罗培斯为我们留下的精美的杰作之一,下面同学们就随着老师的幻灯片一起去迪斯尼乐园来看看。(教师课件)
同学们是不是大饱眼福了,有什么感受?“精美的杰作”什么意思?“微不足道”什么意思?结合精美的杰作来解释一下微不足道。这些词语中还有不懂得吗?
二、精读课文
1、“路径”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学预设:路径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这条路为什么被评为路径?
等
2、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探究问题的答案。“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动笔是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同学们要边读边勾画,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3、学生读书动笔
4、全班交流
(一)路径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学习课文4、5段)
教师引导:如果你刚好经过这里,你愿意买哪边的葡萄?为什么?
格罗培斯和你们一样,他也摘了一篮子葡萄,但令他收获的是这种卖葡萄的方法还带给了他灵感,他可能怎样想?
同样是“给人自由,任其选择”葡萄园主和格罗培斯的出发点相同吗?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格罗培斯的什么精神?
让我们再读这一段,体会格罗培斯的创新思想。
(二)为什么被评为路径?
教师引导:“给人自由,任其选择”什么意思?
如果是你去参观提前开放的迪斯尼乐园,你会怎样选择?
游人地选择和你们的选择是一样的,从文中的哪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来?
“有宽有窄,优雅自然”说明什么?
从中你感受到格罗培斯这位大师大在何处?
在读这一部分,体会格罗培斯的人本思想。
(三)感受格罗培斯的创新精神
过渡:格罗培斯在葡萄园主的启发下,以“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思想设计出了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成就了有一处精美的杰作。但在此之前,在这微不足道的路径设计上,他却经历了50多次苦思冥想,之前他是怎样做的?读读!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你想用哪一个?
用上“精美的杰作”“微不足道”这两个词语来说一句话,来赞美一下格罗培斯这位建筑大师。
从这位大师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
三、 总结升华
过渡:格罗培斯不愧为世界建筑大师,他用他的创新思维方式,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对微不足道的地方精益求精的追求的精神,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处处精美的杰作。
如果你是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的评委,你会怎样为格罗培斯撰写颁奖词?
学生创作交流
教师总结:希望同学们和格罗培斯一样,培养创新思想,做事精益求精的追求,寻找到学习和生活的路径。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最佳路径》教学反思
《最佳路径》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而大伤脑筋,无意中从老太太打理葡萄园的方法中,受到“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启示,从而设计出了世界最佳路径。整篇课文叙事形象生动,语言简炼,人物丰满,言简意赅,韵味深长。
学习“遇到难题”这部分内容,我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抓住关键的字词句,感悟人物特点。“攻克过无数个难题”“微不足道的路径设计”的对比描写,“40多年的研究”“已修改了五十多次,没有一次是他满意的”的列举数字,让大家感受到格罗培斯的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人格魅力。也为后文终于茅塞顿开设计出最佳路径埋下伏笔。
“受到启发”中,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与格罗培斯路径设计方案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这部分内容,我直接放手,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引导他们采用读书做记号的方法来画出两种卖葡萄的方法,比较结果,思考哪种卖葡萄的方法好,探究好在哪里。充分尊重、信任学生,放权给学生,给他们独立阅读、思考、理解课文的机会,组织他们讨论、质疑、交流,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连平时课上经常沉默寡言的人也积极举手发言:许多园主把采摘下来的葡萄放在路边,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吆喝,结果却是很少有卖出的;而一个无人看管的葡萄园,只要你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结果却是在绵延上百里的葡萄产区,这里的葡萄最先卖完。在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感悟能力、创新思维得到了体现。他们惊讶地发现,卖葡萄的老太太就是那个“换一种思维方式”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她卖葡萄的方式与众不同,却体现着人文的温情与魅力:她尊重他人,信任他人,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在此基础上,再研读格罗培斯的设计,引导学生们发现总结他这样设计路径与老太太的异曲同工之处:采用与众不同、顺其自然的方式,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他人,让大家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东西······也就顺其自然了。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13
教材分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在本次习作中,学生进行片断练习,写写自己的长处和本领,
教学目的:
1、写自己长处和本领的片断,能通过记叙一两件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做到语言生动具体。
2、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长处,并能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3、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能通过记叙一两件具体的事例来介绍自己的.长处和本领。
教学准备:学生习作片断若干。学生自备照片,学生采访爸爸妈妈的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两个片断描写。
2.说说自己的长处和本领。选取其中的一、两个说具体。
教学过程:
一、读范文。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自己的本领。我们一起来读读两个写自己长处和本领的片断。
生读范文。思考:小作者有什么本领,是怎样来表现的?
总结写法:
1. 点明自己有什么本领和长处?
2. 记叙一两件具体的事来表现自己的本领。
3. 语言生动,尽量用上好词好句。
二、交流。
你有什么本领和长处?生小组交流。
指名学生说。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生进行片断习作练习
教学过程:
生写作,师巡视指导。
指出问题。批改后交流佳作,指出问题所在。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秋天
2、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3、老师也整理了一些跟秋天有关的词语,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读一读。(出示:秋高气爽、秋色宜人、一叶知秋、叶落知秋、秋风习习、秋风萧瑟、秋雨绵绵、果实累累、春华秋实、枫林尽染、秋菊傲霜、秋水长天……)这里面有你不理解的词吗?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4、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能用一两句话来描述一下吗?当然,你也可以选用上面的这些词语。
5、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眼里的秋天是一个迷人的、丰收的季节。有一位山东作家,他叫王宜振,他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秋天,于是呢,他就创作了一首诗来记录下他眼中的秋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他写的这首诗。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打开书到17页,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
(1)边读边标出小节数;
(2)读准字音,划出生字词;
(3)读通句子,注意长句子中间的停顿。(出示自读要求)放声地朗读这首诗吧。(生自由读书,圈点)
2、这么美的诗,我们要想读好,首先得和生字词去打打招呼。
(1)、学习生字词
(2)、读好二类词语
3、全诗共有几小节?想不想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注意听好,看看他们字音读准了没有,语句读通顺了没有,听上去是不是很美?(指名分节读课文)(指名读每一节,注意正音评析;重要的诗节,正音后全班齐读或男女生分读)
4、这首诗写得这么美,你最喜欢哪些部分呢?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互读→指名读→喜欢这部分的同学一起读)
5、我们读了自己最喜欢的诗节,跟着诗人走进秋天,看到了秋天,那么你能告诉大家这首诗主要写了秋天的哪些美丽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生自由读画,板书:美景)
6、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老师顺势引导归类、板书:秋阳、秋风、秋色、秋实、秋香)
7、风景如画的秋天,秋阳娇艳,秋风飒爽,秋实累累,秋色怡人,秋香飘溢(师指板书),让我们伴随《秋日私语》的优美乐曲,再次轻轻齐读这首诗。
三、提出质疑,适当小结。
读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呢?(生自由说)
下节课我们继续品读,继续欣赏。
四、指导书写,当堂练习。
1、现在我们来看这一课的生字,仔细观察字形,看看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2、生交流,重点指导“柔”、“肠”。→师范写,边写边讲注意点,生跟着书空
3、生完成书后2描红练习。
板书设计::
秋天
王宜
美景
秋阳秋风秋色秋实秋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字词
2、整体回忆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回想一下,这首诗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和丰收的景象?(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
二、品读课文。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
(1)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景色呢?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你喜欢秋天的什么景色?
(3)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品读重点语句:
A、秋风:
①出示描写秋风的两段话,指名读。
②你为什么喜欢秋风?(生畅谈交流,抓住“打滚”、“奔跑”“涂掉”等词感悟秋风的顽皮淘气,理解“秋风如同柔韧的梳子”“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等句子)
③“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省略号放在这儿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
④指导朗读:秋风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吹走了炎热的夏天,吹来了凉爽的秋天,也吹来了一个丰收的秋天,难怪作者这么喜欢秋风。你们喜欢秋风吗?把你对秋风的喜欢用朗读表达出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B、秋实:
①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玉米、高粱)
②成熟了的果实都是什么样子的?自己读读课文第三到五自然段,去感受一下那份丰收的喜悦。
③汇报朗读,相互评议指导。
④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C、秋色:
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2)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生自由谈,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四、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15
《第一次抱母亲》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3、联系生活,组织学生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4、自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老师已准备好的卡片上,作为贺卡送给妈妈。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
教学难点:通过练笔歌颂母亲,激发情感,训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投影片,带花边的卡片。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
一、导入
1、同学们,听着熟悉的歌曲,我们的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每一个人,无论走到那里都放不下自己的母亲。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我们以前就学过有关歌颂母亲的课文,还记的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次抱母亲》。请大家齐读课题。
(设计思路:通过歌曲激情,通过谈话让学生回顾学过的课文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为进入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母亲生病住院,护士要换床单,母亲不能下床,便有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可作者没想到母亲这么轻,差点摔倒。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二、合作探究,体悟情感
(一)体悟难过
1、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找画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2、学生交流。师投影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很难过。”(师板书“难过”)
3、激疑:儿子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竟然不了解母亲,是因为他的心中没有母亲?是这样的吗?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再次进入课文,深入了解母亲的形象)
4、学生交流。体会儿子的难过与母爱的伟大。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抓住住手拉,背背,肩挑,翻山越岭等词体会母亲的坚强与伟大。
指名学生朗读欣赏令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5、师总结指导说话:读到这里,我们已经被母亲的坚强而感动了,现在了解了儿子为什么会感到难受了吗?生自由交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思路:通过对学生的追问,感悟,进一步推动学生的深入思考,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文字,揣摩人物的言行,正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感恩母亲
1、激疑:母亲虽然瘦弱,但却表现的如此坚强,不能不让人感叹母爱的力量。这力量实在是太伟大了,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就不用说那亲生体验的儿子了。
(1)回顾课文,儿子开始抱母亲只是为了方便护士换床单,可是,等床单换好以后,为什么还要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入睡呢?
(2)齐读第二处抱母亲的句子。体会儿子难过、愧疚的心情。
(3)激疑: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它不仅感动了作者,也让护士感动了,引读:护士
也动情地说:————。但是,母亲呢?
(4)投影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生自由交谈。
2、激情:母亲是坚强的,母亲又是伟大的,她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我们苦着
累着。而我却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承受着那
么重的担子。如今,母亲病了,病得不轻,连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对此,我的
心中充满了深深地内疚。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想对她说——(师板书“愧疚))
师:望着母亲瘦小的脸,让我们深情地对母亲说一声……
(指名说两次)
3、师:所以我就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入睡。于是,在我们的眼前就出现了先前的那一幕……
(1)师投影出示最后一段的内容
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就像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护士不忍
离去,就在边上看着。我以为母亲睡着了,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
流下来。(教师配乐深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2)母亲的泪水是母亲因为病痛而流下的吗?这是怎样的泪水?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入情如境,发表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感情积淀,让学生从各自的理解所进行的角度进行论说,在分享中丰富自己的想法)
(3)师:小时候,母亲从无数次的抱过我,而这仅仅是我第一次抱母亲,却给了母亲无比的激动和幸福,这是幸福的泪水,这是激动的泪水,让我们再读一读,让我们这个画面留住,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里。生齐读。
4、自由表达,加深体验
(1)激疑:如果你是旁边的护士,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你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又会对母亲说什么?
(设计思路: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对于子女伟大而无私的爱心,感受儿子动人的孝顺之情,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
(2)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读本段。
三、联系生活,表达情感、总结课文
1、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无私博大的母爱。此时此刻,你们一定也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朝夕相处之中,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爱呀!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现在请同学们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或一句话写在卡片上,送给妈妈。(板书无私博大)
2、生练写展示结果
3、请大家把这份心意卡,轻轻地放在她的床头,她一定会非常感动的。请大家永远不要忘记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愿天下所有的妈妈幸福安康。
(设计思路:发挥语文学习的情感功能,让学生懂的孝顺的美德,学会做人)
四、作业
1、课外阅读:.古往今来多少文人贤士都用优美朴实的语言歌颂母爱,赞美母亲,课后大家可以找几篇相关的文章来读一读。
2、小练笔: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有关和母亲相处的文章。
《番茄太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四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地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4.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用乐观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做个开朗乐观、热爱生活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走近明明,知道她是一个漂亮、聪明和富有爱心的小女孩,感悟三个“番茄太阳”的含义。
预习作业:
1.将课文分成三段,归纳段意,并能说出分段的理由。
2.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3.课文种几次提到“番茄太阳”,它们各有怎样的意思?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激疑导入
1.出示课题:番茄太阳。
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有意思,能引起读者的强烈的好奇心。见了课题,你想问什么?
2.学生自由提问。
3.大家读了课题,一定会惊讶,大家见过番茄,也见过太阳,但番茄太阳是什么样子呢?这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怎么会联系在一起呢?课文为什么要用“番茄太阳”做题目呢?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大家一定会明白。
二、初读课文,理清线索
1.检查预习情况
(1)交流对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重点正音:亲戚(第一声);字形:盲(理解:无目就是盲人)、蔬与疏、慌区别;献
(2)抽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带些感情。
(3)再读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按时间顺序理清线索)
(1.生活的艰难,让“我”的心情很灰暗,但是每当我看到菜场上一位爱笑的盲童的被父亲拉着手,通过触摸认识各种蔬菜的情景,“我”便感到温暖起来。
2.明明问“我”太阳是怎样的,爸爸告诉她太阳像番茄一样,明明称太阳为番茄太阳。
3.明明要去做角膜移植,临别时她说要把她的脚给“我”,“我”被她善良的心感动了。)
2.练习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合作探究,初步理解“番茄太阳”
1.番茄,太阳这是一个怎样的奇妙组合呢?自由朗读课文,找找“番茄太阳”这个奇妙的组合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里?找出句子,用线画出。
2.组织交流。
(1)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句子。
①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
②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③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2)自读出示的三句话,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三个“番茄太阳”的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第一句话中的“番茄太阳”指明明心中的太阳,第二句话指明明的笑脸。第三句话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3.过渡:第三句话中的“番茄太阳”似乎不明白,下节课,让我们走近明明与作者,看看这一直挂在我心中的“番茄太阳”到底是什么?
四、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课文中三次出现过“番茄太阳”,前两次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二、精读感悟。
1.上堂课,我们对第三句话中的“番茄太阳”似乎不明白,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明明与作者,看看这一直挂在我心中的“番茄太阳”到底是什么?
2.让我们先去了解一下明明吧!相信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文中的主人公明明一定给你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说说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词句,感受到她的这些特点的。
3.学生自读,做批注。
4.学生交流
(1)虽然失明,却是个漂亮的女孩。
出示: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笑起来像个天使。
(2)活泼开朗:尽管小女孩的命运坎坷,生下来就没有看到过色彩斑斓的世界,但是她从不哀怨,依然那么爱笑。
出示:每次从菜场经过都能……特别爱笑。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太阳。明明咯咯的笑声……追着人走。看着她的笑脸……“番茄太阳”。那个正午我坐……天使般的笑脸。
重点理解并体会这句比喻句的好处: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明明爱笑,笑声特别感人。)
_读好每一句话,感悟明明乐观开朗,向往光明的生活态度。
(3)机灵聪明1.能通过触摸认识许多蔬菜;2.通过拐杖的声音认识了我;3.喜欢提各种问题。
出示:有一次,……走路的吗?明明好奇地问……她问我许多奇怪的问题
_读好每一句话,感悟明明热爱生活的态度。
(4)善良,有爱心的孩子:虽然她自己是个盲童,但是她还愿意帮助“我”,愿意把她的脚给我。
出示:我弯下腰……给你,好不好?
_读好这句话,感悟明明的关爱他人。
5.就是这样一位可爱的盲童,深深地影响着“我”,使“我”的心境发生了变化。再细读课文,看看作者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灰暗——自己是个残疾人,生活很困难。
温暖——尽管盲童一家生活并不富裕,而且家中还有一位残疾的孩童,但是他们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情景,让我感动温暖。
心疼——小女孩那么漂亮,那么可爱,可是命运对她却是那么不公,双眼什么也看不见,所以作者觉得心疼。
快乐——明明的开朗,对生活的乐观感染着我,让我也变得快乐起来。
_重点体会这句比喻句的好处:明明像小屋里的光线,带给了我许多快乐。(原先我的心房是灰暗无比的,是明明的笑声给我带来了快乐,使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喜欢——明明的聪明、明明的可爱,让我喜爱上了她。
感动——明明的善良深深打动了我,虽然她并不知道把腿给别人意味着什么,但她是诚心诚意的,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她将好心人的关爱毫不做作地传给了我,让我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让我觉得红红的“番茄太阳”挂在了我的心中。
_重点感悟细节描写: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拂过我的面颊,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
6.小练笔:读到这儿,你知道作者的心声吗?请你帮她尽情地倾吐吧!
补写: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拂过我的面颊,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
7.文章学到这儿,你觉得第三个“番茄太阳”是什么?
(是明明真诚的爱心,美好的心灵。)
这颗爱心中包含着什么?(热爱生活,关爱他人)
8.相机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明明虽然离开了我,但是她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她那美好的心灵,就像灿烂的太阳一样,温暖着我的心。
9.通读全文,说说课文为什么要以“番茄太阳”为题?
《我不是最弱小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二、检查读书(20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
2、各小组读书5分钟准备赛读。
师:各小组准备5分钟,看谁能像老师那样读书。等会各小组要进行读书比赛,看哪个小组读得好。
3、展示:小组之间比赛读书,力争人人正确、流利(一般让5、6号读)
4、认识字词:拿出学案,读学案上的字词。小组比赛读词语。
闷热旷地附近纤弱雷声大作大雨如注
5、再读书。
师:这次相信同学们会读得更好!
自己读。小组之间比赛读。互相挑战。学生要互相评价。
三、写字
1、仔细观察红字
2、教师范写2——3个。
老师要在田字格里写。要分析起笔、顿笔,间架结构。
既:要注意左右两遍等宽。
痛:要注意病字框的写法。
除了既要注意左右两遍等宽,“孙、挑、该、统”要注意左窄右宽,左边的偏旁不能超过字的三分之一宽度。
学生描红。注意要描的像,描完再在田字格里临写。
3、再临写两遍
4、教师检测
5、学生互改:1号改2、3、6号
2号改4、1、5号
老师给写错的纠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讲讲这个故事。
2、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3、写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课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齐读课题)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课文,感悟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
1、体会萨沙的美好品质。
(1)教师参与欣赏句子。(板书:萨沙说)
出示课文最后一句:“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说说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板书:我不是最弱小的)
(2)猜猜看:老师为什么欣赏这个句子?
A从这句话的意思看,萨沙人小志气高,不想当最弱小的,他能保护弱小者。
B抓句子中的“现在”引导学习第7自然段萨沙用自己的行动保护了比他更弱小的野蔷薇。抓“朝着……掀起……盖在……”引导体会、朗读。
萨沙的态度很坚决,毫不犹豫地掀起雨衣盖在正受风雨摧残的娇嫩纤弱的蔷薇花上,他用自己所做的证明——我不是最弱小的。(板书:做)
C我们能不能从萨沙所说的、做的来推想他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学生朗读第3、5自然段中萨沙的语言,从中体会萨沙根本没把自己看作是最弱小的。
D萨沙所想的、做的、说的都证明了他不是最弱小的,所以他说——“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抓“该……不是……吧”指导读好这个句子。
(3)假如你是妈妈的话你会怎么说?
师小结:细细读来,我们从这个句子中读出了一个要强、心地善良、懂得保护弱小者的好孩子。你们说,这是不是个值得欣赏的句子?当然欣赏也得有方法,抓住关键的词语联系前文细细欣赏,你的收获会更大。
2、体会萨沙家人的美好品质,表达内心感受。
(1)看图,听风雨声,说说图上情景。
(2)(插图上叠映人物)请认真观察,滂沱大雨中,爸爸、妈妈、托利亚他们的表情动作各是怎样,再读读想想书上有关语句,你是否感受到了些什么?
让学生分别说说爸爸妈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理解“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懂得这是每个公民应有的人道主义精神。
猜想假如妈妈把雨衣披在了托利亚身上,她会怎么做?
(3)此时此刻,你是否想对萨沙,对妈妈说些什么,或是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4)看来“我不是最弱小的”不仅仅是萨沙所说的做的,也是我们的心声,一起自信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三、小练笔
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们想对萨沙说些什么?你还想到了什么?写一写。
【四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案12-29
四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1-27
四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二》教案04-29
四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2-01
语文四年级教案01-18
《语文园地二》教案_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_语文教案07-28
《语文园地四》教案_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_语文教案07-29
《语文园地七》教案_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_语文教案08-25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08-14
四年级语文园地二的语文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