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巩固写事方法,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与学生对话交流,恰当选材,突出文章特点。
3.指导学生如何谋篇布局、将事情记叙具体。
教学重点、难点:
1.恰当的选择写作材料。
2.文章条理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交流写作素材,激发写作情感,初拟作文。
教学过程:
一、指导课前预习。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人发现了长着脸谱的南瓜。有一户人家的大花猫和小老鼠竟成了好朋友……像这样有趣的事儿不胜枚举。请大家通过各种途径找一些新奇有趣的事情,然后我们一起交流,好吗?
二、指导课堂作文。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发生着许多新奇有趣的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些有趣的事。
1.认真交流,共享素材。
⑴小组同学交流搜集到的趣事。
同桌练说(要介绍得知趣事的来源;要突出这件事的有趣;要详细的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⑵全班同学交流趣事。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上述方法练说。在交流的基础上选择写作的素材。
2.明确写作要求,初步完成作文。
⑴同学们,请你选择在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写一篇作文。
⑵练习写趣事,要明确中心,指导学生在书写行文时要条理清晰,要层次分明,语言要准确、生动,真正写出趣事的“趣”以及自己对趣事的真实感受。
⑶学生练习起草,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修改草稿,誊写作文。
教学过程:
一、学生完成作文之后,互相阅读,交流。
引导学生明确重点,该交待哪些方面内容?(或:你认为哪些内容应特别介绍清楚?)
二、学生自读草稿,各自朗读修改。
三、小组互读草稿,互相修改。
四、誊写作文。
五、教师批改后讲评,生再改,订正错误,并最终誊写在定稿本上。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讲评学生作文。
教学过程:
一、点评本次习作情况,给予表扬,肯定成绩,指出问题。
二、复习习作要求。
三、优作欣赏。
四、各自修改,订正。
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案2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风筝 蝴蝶 拔几根 幸福 托着 ?垂头丧气 半圈
树梢 歇一歇 ?千呼万唤 ?踪影 ?磨坊
(课件出示6)教师集体订正。
2.回忆作者放风筝时的情景,简略说一说过程。这节课让我们细细体会其中的快乐。(板书:风筝)
二、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圈出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课件出示7) “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课件出示8)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板书:幸福鸟)
指导朗读: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课件出示9)
(5)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课件出示10)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板书:兴奋、激动、自豪)
(5)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课件出示11)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课件出示12)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4.学习第4自然段
(1)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2)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3)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课件出示13)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板书:找风筝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4)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5.学习5、6、7、8自然段
(1)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板书:垂头丧气)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板书:继续)
(4)想象写话
ɑ找到了吗?作者没有给我们答案,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
b全班交流
c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请同学们把你刚刚说的内容写在纸上。(提醒写字姿势)
d全班交流。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四、课堂练习,小组交流(课件出示14)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16.风筝
教学反思:
1.在理解“憧憬”一词时,采用查字典的方法,了解憧憬就是向往的意思。也注重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通过读,表现文中小朋友心情的不断变化:“想一想孩子们做风筝时会是怎样的心情?”“激动的、高兴的、兴奋的”“那就请你读出小伙伴做风筝时的激动。”
2.不足之处是千呼万唤:千和万是虚数,不是真正了呼喊了一千遍和一万遍,这一点应该渗透给学生。
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案3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以及被葬送的原因。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生态平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及被葬送的原因;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生态平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质疑课题
1、板书:“葬”你会读吗?猜猜它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死”来猜)
查查字典,看看怎么解释。
2、“葬礼”是什么意思?
3、补充课题“特殊的”换词语理解“特殊”
4、根据课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帮助我们了解课文内容?(学生自主提问)
(1)为谁举行葬礼?(2)为什么叫“特殊的葬礼”……
过渡:带着问题,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设计意图:层层深入地揭示课题,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在知识的逐层建构过程中使学生自然“生疑”,促使学生能带着明确的目的与强烈的求知欲首次接触文本。并且所提的问题对于学生很快地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并能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好方法上的铺垫,减小概括的难度,可谓一举多得。第二,“葬”这个字的认识记忆过程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让其放胆猜测,学生必然猜得有“兴致”有“道理”,加上查字典的过程,达到了意义识记生字词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范读,学生仔细听,要求听清字音,初步解决疑问。
2、指名读,要求正确,流利,继续思考疑问。
3、交流自己已经解决的问题。板书: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4、小结读了课文我们知道1986年9月,在塞特凯达斯瀑布脚下,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与大家一起为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葬礼。
5、请你根据问题的答案组织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老师的范读,不仅能帮助学生很快地掌握生字词的读音,更能用自己的朗读创设一个情感氛围,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学生能带着问题读课文,能高效率地把握住课文的主干,为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打下铺垫,不失为概括主要内容的一个方法。此处渗透了一个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理清脉络,了解特色
1、轻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自然段直接写了“葬礼”的情况?(第1、7、8自然段)
2、2、3、4、5、6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瀑布以前和现在的样子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3、给课文分段。
4、小结:课文一开始用倒叙的方式展开,然后追忆昔日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与现在瀑布逐渐枯竭的情况,揭示了原因,最后篇末点题,照应开头,点明中心,这种写作方式叫“插叙”。
(设计意图:通过理清课文脉络,学生不仅清晰地了解到课文所写的各部分的内容,也能初步感觉到这种初次见到的独特的写作结构——插叙。这种写作特色不必掌握,只要初步了解,因此,老师在将清楚的同时应该点到即止。)
四、整体入手,辐射全文
1、指名读课文的第1、7、8自然段,说说“葬礼”“特殊”表现在几处地方?
2、交流:要求根据找到的句子来回答(1)为瀑布举行葬礼(2)参加“葬礼”的是总统和生态学、环境学专家,还有热爱大自然的人(3)葬礼的目的是号召大家保护自然生态、爱护地球。
3、“葬礼”上,人们的心情一般都很沉重,在这个特殊的葬礼上,你们的心情除了沉重,还有什么?(深深的自责与强烈的责任感)带着这种感情,朗读第1、7、8自然段。
4、引读:在葬礼上,菲格雷特总统用饱含深情的语调,回忆了……号召……,菲格雷特总统的演讲辞中中回忆了什么?号召了什么?
5、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欢乐和骄傲悲剧
过渡: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给巴西人民带来哪些欢乐和骄傲?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尊重课题《特殊的葬礼》,因此从课题入手,思考“葬礼”究竟“特殊”在哪里,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理解课题。而且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论述阅读教学时有这么一句话:“讲读课文要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的说,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课后有个练习,要求试着写写菲格雷特总统的演说辞。因此,这部分的教学从整体上关照了总统的演说内容,接下去是掌握演说的具体内容,为最后的书写演说辞作好铺垫,以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五、前后对比,探明原因
过渡: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给巴西人民带来哪些欢乐和骄傲?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要求抓住课文中的词语来说说这是一条怎样的瀑布?
2、交流。例:从“世界上流量的瀑布”知道这条瀑布很大,很有名,很壮观。从”知道瀑布水量很大,发出了巨大的声响。相机理解“咆哮”从“从天而降”看出瀑布很高从“流连忘返”知道瀑布很美……
3、这么高、这么大、这么美的瀑布,作者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雄伟壮观”,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气势非凡气势磅礴美不胜收……
想一睹庐山真面目吗?请看录象。你还能用什么语言来形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有感情朗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5、可是几年过去了,如今的瀑布变成什么样了?读读第五自然段,展开想象,说说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可针对前文的大、美来说如今瀑布的枯竭)
6、出示:“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低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等待着最后的消亡。”读到这里,你一定会为瀑布的消亡而难过吧。你怎么来读这句话?朗读并说理由。(预设:我仿佛看到瀑布像一个只剩下一口气的老人,他不是安然地死去,而是悲哀地叹着气,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7、引读:昔日,塞特凯达斯瀑布是那么气势非凡,她曾经是……人们在这从天而降的瀑布面前……可几年过去了,塞特凯达斯瀑布逐渐枯竭,她……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真是天壤之别呀!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悲剧?
8、自读第四自然段,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
9、小结:造成种种悲剧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人类自己呀!
(设计意图:课文的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学习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加强大瀑布前后的对比教学。首先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文本、媒体、训练手段多样整合,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魄力,体会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雄伟壮观的气势。教学第五自然段即将枯竭、等待消亡的塞特凯达斯瀑布人格化的样子及游人的感受时,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从内心深处自然生发出强烈感情,并且在第四自然段讲读原因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人们缺少的正是环保的意识,而举行特殊的葬礼的目的,就是要唤起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科学家们预测,过不了多久,瀑布将完全消失。消息传开,令人震惊,同时也唤起了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心。1986年8月下旬,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名生态学、环境学的专家教授,以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汇集在大瀑布脚下。他们模仿当地印第安人为他们的酋长举行葬礼的仪式,一起哀悼即将消失的大瀑布。这个行动立即引起了更大的震动。
9月下旬,巴西当时的总统菲格雷特也亲自投身到这一行动中。那天,他特意穿上了葬礼专用的黑色礼服,主持了这个为瀑布举行的特别的葬礼。
菲格雷特总统用饱含深情的语调,回忆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给巴西和其他国家人民带来的骄傲与欢乐,号召人何立即行动起来,注意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
假如你使菲格雷特总统,你准备怎样来写你的演讲稿,号召大家让悲剧不再重演?
2、讨论,明确要求:符合人物身份,感情丰富,语言富有感染力。
3、书写。
4、交流。
(设计意图:教师的导语阐述了总统举行葬礼的过程与目的,创设出一个总统即将演讲的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需要。而写作要求的明确,学生就能把握好写作的语言的分寸。学生在文章中畅所欲言,号召大家保护自然生态,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这种环保的意识已深深扎根在学生的心灵。)
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运用所学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写一处地方的景色,写出景物的特点,表现出那里的美。
2、恰当使用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练习修改习作。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
恰当的运用所学的方法来描写景物。
教学难点
描写景物时要写出景物的特点、景物的美。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自主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的家乡山清水秀,我们的祖国美丽的风光无处不在,森林覆盖的连绵群山、微波荡漾的'清澈湖水、碧绿无垠的广阔草原、湛蓝悠远的神秘大海……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感受美的心灵。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些曾给我们留下美好印象的地方,再来感受那美丽的景色吧!
二、交流、品评、指导
1、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在放学路上,在公园里,在你曾经去过的地方……奇特的花草树木,夜晚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观,下雨时的天象……哪些景物让你感受到了美,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愿意把你看到的景色讲听吗?(学生可以借助图片、照片等回忆、讲述。)
2、请一名学生上台交流。
3、听了同学的介绍,你感受到那里景色的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还有哪些内容需要补充得更具体?
教师:介绍一处美景,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的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到景色之美。
4、学生在做调整,重新进行交流。
5、你们还有什么建议吗?
6、学生进行组间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学习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它可以是著名的风景区,也可以是身边的公园一角,可以是海边日出,也可以是城市夜景。
这节课就让我们把这美景用语言文字表现出来。
二、习作
1、作前提示
请你想一想:你准备写什么景物?它到底美在哪里?
2、方法指导
(1)你打算分几方面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考虑好习作的内容和顺序。
(2)想想我们学过的课文是怎样描写景色的?把学到的方法和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到你的中来。
3、要求:
(1)把笔墨多花在描写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2)写时,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学到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作中指导
学生,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对部分学生帮他们开拓一下思路,发现共性问题随机点拨。
板书:
这里景色美
你打算分几方面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想想我们学过的课文是怎样描写景色的?
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
教师板书课题:
颐和园
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
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1、学习生字: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⑴ 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⑵ 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 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
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 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读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ì)。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③ 用比较法记忆“栽、雕、赏”的字形:
(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
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
⑶ 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
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这种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终生受益。
2、解释下列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五、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六、学法指导
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课后小结
学生没有到过北京,对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阁榭,长廊石桥等景物没有感性认识。在做教学准备时,我搜集了颐和园许多相关资料,还要求学生回家搜集颐和园的资料,如图片、音像、古诗、对联、美文等。然后把师生共同搜集的资料制作了课件,创设了一个虚拟的网络环境,并引进课堂,进行了的尝试和探究,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教学时,让学生边游览边谈体会与感受,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学生如临其境,对颐和园的景色优美就有了具体、形象的主观感受,学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尤其是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学生利用课件,自主探究自己喜欢的景点,新鲜感也很强,个性化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充分的享受学习的自主,品味颐和园独特的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感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的课前教学准备,千万不可忽视与互动学生。
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案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第1自然段的段式,会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的一个场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品德。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读课题。
2、谁知道"泉城"指什么地方?为什么人们称济南为"泉城"呢?
二、听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
2、认读生字词。
3、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汇注 悬崖 昼夜 暄腾 晶莹剔透 秋雨潇潇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第1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告诉我们什么?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三句)
指名读第一句。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默读第二句,看看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那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
出示:这些泉水有的白浪翻 ,好像银华盛开,有的 晶莹剔透 ,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指名读这句话。(这句话有4个分句,前两句写泉的行,后两句写泉的声音。)
作者为了把泉的不同形态和声音写出来,用什么词连接的?(有的……有的……)
谁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第二句话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泉水的美丽。
指导朗读第二句。(一、三两句声音高些,二、四句声音要低缓)
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济南72泉,最著名是哪些?
读第三句。"著名"是什么意思?(有名)
六、练习
1.朗读课文
2.观察学校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些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第一自然段。
2.问:济南72 泉,最著名的是哪些?
二、继续讲读课文
1.学习第2自然段。
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
读后回答。(第一句写珍珠泉的位置,第二句写珍珠泉池的大小,三四句写泉水的样子)
把描写珍珠泉样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泉水从地下往上涌。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珠。
这两个句子那个好,为什么?
欣赏"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拧到水面上来。"
"拧"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拧的动作。
指导朗读。
小结:这一自然段具体写了珍珠泉美丽、神奇的景象。
2.自学第3,4自然段。
⑴出示学习要求。
①默读3,4自然段。
②数一数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③五龙潭、黑虎潭分别在什么地方?(用:"____"画出来)有什么的特点?
⑵学生自学。
⑶检查:
①看图
②填表
⑷学生练读。
3.学习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趵突泉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趵突泉样子的句子。
"七十二泉之首"是什么意思?
"差不多占了大半公园"说明什么?(泉池大)
那句话描写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
欣赏"泉池正中有三股比水桶还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
看图理解。
指导朗读。
小结: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景观尤为壮观。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1.总结。
2.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分段指导背诵。回忆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什么。
2.练习背诵全文。
三、识记生字字行,知道书写
1.指名读生字。
2.记住字形。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3.指导书写。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抄写词语。
3.组词。
4.背诵全文。
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到眼睛的重要作用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2.在口语交际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采用“创设特定情境体现双向互动”和“角色模拟体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保护眼睛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说说怎样保护眼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难点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学生想说、乐说、会说、敢说的氛围。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保护眼睛的资料,调查本班学生视力的情况。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非常美丽的,灿烂的太阳,皎洁的月亮,蓝蓝的.天空,广阔的大地,无边的海洋,万紫千红的花草树木,各种各样的动物,你们喜欢吗?这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是用眼睛看到的,你们想想,如果眼睛不好,还能看得清楚吗?所以,保护眼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口语交际。(板书课题)
二、情境体验,引出主题
视频引出主题:灰太狼的眼睛怎么了?他都犯了什么错误呢?
(一)想一想。
1.提问题:
(1)保护眼睛重要吗?
(2)怎样保护眼睛呢?
通过问题指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作用,以及保护眼睛的方法。
2.总结:学习、生活、工作都需要有一双好眼睛,如果眼睛不好,看不清楚远处物体,就会影响学习、影响工作、给生活带来不方便。所以,我们从小就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吧!
(二)说一说。
通过图片指出几种不良的用眼习惯,从而让同学认识该怎样保护眼睛。
(1)图中画的是谁?
(2)他在做什么?
(3)这样做的后果怎样?
(三)议一议。
(1)用眼卫生的目的是什么?
(2)保护视力要做到什么?
(3)不应该怎么样?
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三不要”:
①不要躺着看书;
②不要走路乘车时看书;
③不要在昏暗的灯光下或强光下看书。
“三注意”:
①看书、写字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市尺。
②看书一小时,要休息几分钟;
③字要写大些,要清楚整齐。
三、练一练
1.用眼卫生的目的是( )。
2.看书看电视( )分钟休息片刻。
四、交际范例
赵东莱:针对视力下降这一现象,我们应采取一些保护视力措施:
1.避免在强烈的光线或昏暗地光线下看书或者写字;
2.不要长时间地观看电视节目、玩电子游戏;
3.不要在床上躺着看书,也不要边走路边看书,更不能歪着身在趴在桌子上读书写字。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少年儿童在读书期间,正是眼球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形成一些不良的用眼习惯,就会使眼睛受到伤害,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要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就必须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做到“三注意,两不看”。小学生要特别注意预防近视,看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身体要坐直,距离桌子一拳,眼要距离书本一尺);看书写字时间不要太长;要认真做好眼睛保健操;不要在光线太强或太暗的地方看书;不要在行走时看书;不要躺着看书;看电视(或玩游戏机)的时间不能过长;距离电视不要太近。此外,还要注意眼的卫生,不要用脏手揉眼睛,要用自己的毛巾洗脸。
六、布置作业
预防近视,保护视力,同学之间互相监督、提醒、纠正不正确的坐姿、写姿。
板书设计: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三不要”“三注意”
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案8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见过什么样的船?用简介的语言描述一下。
生描述各式各样的船
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出示预习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再在组内交流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准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
a 汇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生字:横、竖、蜘、蛛、窄、喇、叭、航、浩、荡、桅
词语:风帆、保险、手艺、晴朗、浩浩荡荡、远航、
强调字形:竖(坚) 航(船) 喇、窄
b 说说本文写了什么?
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三. 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
四. 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 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 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的品读课文。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三. 朗读训练,加深体验
1.最后一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四. 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3.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
五. 拓展延伸
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六. 作业
1.理解句子。
2.课外阅读《芦苇》和《风筝》。
板书设计:
飘向 竖河——长江——东海
2. 芦叶船
带来 惊喜——希望——向往教学反思:教学没有花俏的设计,甚至由于电脑坏了,连课件也没有用到,可是,就在最朴实的读读说说中,给了孩子们最大的参与空间,师生同台诉说自己的感悟,激辩不同的观点,看似热闹中收获了思维的训练与能力的提升——这样的课堂该是本色的回归吧。
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案9
教学要求:1。本文语言流畅,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讨论交流,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儿童们的的美好心愿。
2。在朗读、讨论、感悟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并鼓励学生能为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学习本课生学词。
教学重点难点:
在朗读、讨论、感悟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并鼓励学生能为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刘玲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课前查阅了《儿童和平条约》了吗?知道的请举手。
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情况。
教师简要介绍和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
2。个别学生读课文
3。学生齐读课文
三、讨论学习课文内容
1。读了课文,你觉得宣告是什么意思?
2。全世界儿童向世界宣告了什么?(未来的世界应该和平,没有战争、破坏、仇恨,人类应共享大自然的恩惠,共创美好的生活。)
3。你从这个条约,想到了什么?
可结合语文天地中的“畅所欲言”进行,让学生说说从电视和报纸上看到、听到的存在战争、饥饿的地方,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希望,使学生们感受到世界和平是靠大家共同维护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四、布置作业:写一篇读后感
第二课时
一、学生交流读后感
可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和平的理解,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学生读课文,互读,指名读,齐读,自读。
三、学生生字词
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不同的方法识记。学习中,重点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多加指导。需要注意字形的字:予(四笔写成),惧(右边是八笔)。
四、布置作业:书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儿童和平条约
没有战争、破坏、仇恨
共享大自然的恩惠
共创美好的生活
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和能力。
2.了解表示本课中词语构成方式,注意词语的积累。
教学重点在比较词语构成方式的过程中学习汉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教学难点在比较词语构成方式的过程中学习汉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自主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在汉字的家园里,有许多有趣的词语,他们长得很像,但是含义却有很大区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几组词语。
二、学习生词,理解词语的不同
第一组:
1、出示第一个词语,齐读。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2、将这两个词语的调换顺序,再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出新词的含义,并出两个字的顺序一旦调换,含义就会发生变化。
3、:这就是相同的字不同的顺序而产生的不同含义的词。
4、读一读其他的同类词语,说说这些字因为调序它们的含义发生了什么变化?
5、你还知道哪些同类词语吗?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组:
1、师出“baochou”这个音节,请大家拼读,并写出词。
2、对于出现的两个不同的词语,老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说说这两个词语意思的差别。
3、用这两个词分别造句。
4、:这就是音同意思不同的词语。
5、再读一读下面的词语,体会写法和意思的不同,并想一想怎么区别这音同字不同的词语的用法。
二、指导写字
1、课后田字格里的生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指导“套、稚、默、封”四个字。
2、教师在田字格里边板书边讲解笔画、笔顺、结构特点,领写字头,学生仿照板书在田字格上书写。
1、作业
写生字
把自己找到的音同意不同或者字的顺序不同意思不同的词语写在一张卡片上,比赛谁找得多。
板书设计:汉字家园2-2
词语卡片
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案11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字,会认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3。让学生了解革命战争年代英烈们英勇的战斗精神和热爱和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内容。
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收集红军长征的有关资料。
2。组织学生收看电影《飞夺卢定桥》。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如。
1。出示图片或CAI课件,从不同角度展示铁索桥的风貌。
2。请学生谈一谈对铁索桥的了解。
3。师描述激情:大渡河河谷宽阔,河水浩荡,气势磅礴,欲争脱群山的束缚,以气吞山河之势,奔流而去。铁索桥高临江水之上,桥下江水湍急,莫说从铁索桥上走过去,就是看一眼也不寒而栗。可是红军是英雄好汉,他们冒者对岸射来的弹雨,攀桥栏,踏铁索,边前进,边铺板,冲进了对岸漫天大火的桥头堡。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终于在敌人增援部队到达之前,占领了卢定城。毛主席的诗句“大渡桥铁索寒”已给人惊心动魄之感。诗人站在这座桥上又会写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读音。
重点指导:楼梨
3。齐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读课文,思考:本诗有几小节?每节写什么?
2。学生回答。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
2。思考:人在铁索桥上看到什么?说明什么?(高又险)
3。指导感情朗读
五、学写生字
重点指导:滚
六、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
2。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什么?说明什么?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1。浏览课文,快速找出反映作者此时心情的词语。(心潮汹涌激荡)
2。作者站在铁桥上,心潮汹涌激荡,思接古今,找出有关的诗句,同桌互相读一读。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可以多读几遍,有疑问的`地方可作记号。
3。学生汇报
(1)重点学习第二节。
A圈出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的词语。
B补充《飞夺卢定桥》中有关资料,丰富学生认识。
(2)指导朗读第二节
4。采用多种方式朗读。
三、作业
1。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
我体会到:
2。“在这英雄的土地上,我要高声歌唱!”
假如你就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壮观的景象,想到英勇的红军,你会高声歌唱:
板书设计:
我站在铁索桥上
红旗火光
铁索弹雨英勇无畏
火网
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词语“轰隆隆,塌下,燃烧,熊熊大火,挣扎,冶炼,金光四射,五彩云霞。”
2. 过程与方法:了解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过程。能够复述故事并积累优美生动的词句,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神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神奇。
教具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瞧,大家多精神,老师相信,这节课大家一定会表现的很出色,一定会给在座的的各位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家有信心吗?
生:有。
师:好,上课。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最近看电视了吗?你们知道最近哪个地方发生灾难了吗?谁愿意给大家讲讲?
生:讲述自己了解的信息。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这些连老师都不知道。不过老师也看到了一个悲惨的状况,那是在2006年5月27日那天,印尼发生了强烈的地震,有近5800人在地震中丧生,34万人无家可归,地震还使33000人受伤,3倒塌不计其数,灾区的状况真是惨不忍睹啊!各国人民纷纷伸出了援助这手,给灾区人民送来温暖,并全力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远古时候也曾发生过这样另人震撼的灾难!那又是谁伸出了援助之手呢?
生:女娲。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31.《女娲补天》(板书课题)。
三、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故事的神奇。
1、师:请大家把书翻到130页,老师非常想把这个故事再一次读给大家,你们欢迎吗?
生:欢迎。
师:在老师读的时候,大家要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认为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教师配乐朗读)
师:课文读完了,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生:这篇课文讲的是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师:那你觉得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板书:女娲)
生:女娲是一个善良的人,勇敢的人,女娲是一个甘于奉献的人,女娲很神奇,女娲很了不起。
师:说的真好,女娲的确很神奇,也很了不起。(板书:真了不起)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最能体现女娲的神奇和了不起?
生:3、4自然段最能体现女娲的神奇和了不起。
2、学习3、4自然段,体会女娲补天过程的艰难、危险能及女娲的神奇力量。
师:那好,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来写女娲的神奇和了不起的。请大家自读课文3、4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再找一找哪些词或句子能看出女娲的神奇和了不起。拿出笔来画一画,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给大家。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女娲神奇和了不起?
生:我读懂了女娲找五彩石很艰难。
师:从哪能看出找五彩石很艰难呢?
生:A、我从“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这一句看出的,冒着生命危险一定很艰难。B、我从“零零星星”这个词体会到寻找五彩石很艰难。C、我从“她忙了几天几夜”看出找五彩石很艰难。
师:“几天几夜”这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
生:是从时间的角度凸显女娲的神力。
生:我从“找啊找啊“这个词看出寻找五彩石很艰难。
师:那怎样才能把寻找五彩石这一过程的艰难与危险读出来呢?自己练练,谁愿意给大家读读,(指名读)
师:女娲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齐了五彩石,大家看图,看图上描绘的是怎样的情景。
生:看图后回答,女娲找齐了五彩石非常高兴,喜悦。
师:你能带着这各喜悦的心情把描写找齐五彩石的句子读读吗?
生:(个人读,齐读)
师:女娲终于找齐了五彩石,那她又是怎样补天的呢?
生:女娲找齐了五彩石后在地上挖了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天就补好了。
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解题
1、同学们,听过“呼风唤雨”这个成语吗?你从这个成语最先想到谁?
(神仙)
2、呼风唤雨原是指神仙利用法力能使天刮风下雨,现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的一种巨大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
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读题。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把语句读正确,读流利。在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次。
2、读完的同学请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简单归纳2~5自然段意)?
3、学生交流。
(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明和发现,和古代人类生活对比,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来说明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
三、细读理解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⑴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⑵是谁在呼风唤雨呢?怎样呼风唤雨的呢?请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句子体会一下。
⑶板书:
发明、发现
理解“发明”和“发现”。
发现:原本就存在但没有被人们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发明:原本不存在的事物,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⑷用“发现,发明”练习说话。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那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以前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读第三自然段。
⑵学生回答。
⑶说说“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今天指什么?说明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望远镜、程控电话,手机、录音机、高速火车、飞机、载人航天飞船的图片。
⑷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变化速度之快,范围之大,内容之多书上用了哪句话来形容?
(出示诗句)
⑸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指导朗读这句话。并把这句诗背下来,体会语言,积累语言。
3、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科学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除了刚才的发明,你还知道哪些现代科技新成就?请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⑵出示收集的相关现代科技新成就的图片
⑶人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我们的生活怎样呢?读句子: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⑷与同桌说说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哪些变化?
⑸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科学创造神话科学创造奇迹
第二课时
一、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1、现代科学技术无处不在,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改善,联系实际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与小组同学讨论。
2、交流。
二、畅谈收获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现在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假如你是一名小小设计师,请你展开想象,描绘一下美好的未来是怎样的。
三、学习生字,积累词句
1、自学生字,点拨读准“赖、耕、潜、舶、哲”的字音。
2、写字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3、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案14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掌握并列式词语的结构特点。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李时珍的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精神。
3、精读课文的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2、“李时珍夜宿古寺”,读了课题,你有收获吗?知道了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呀?
关于李时珍,你能试着用一句话来介绍介绍吗?
《本草纲目》是一部药学宝典,在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前医生诊断病情、救治病人并没有一套科学系统的方法,用错药、诊错病的情况时有发生,老百姓深受其害。特别是对一些药物的正确使用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造福老百姓,不畏艰辛,登高山,探陷谷,遍寻百草,甚至亲自试验。
3、课文写的就是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中的事情。读了课题,你能说说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呢?(学生理解课题)
看,你们的眼睛多么雪亮!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像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有的文章题目,如《九寨沟》,就直接告诉我们他要写的对象……
4、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了解,李时珍为什么会夜宿古寺的?他会在这里度过怎样的一个夜晚?
二、初读课文:
1、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老师要来看看,谁预习的收获最大!学生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你从课文体会到了李时珍怎样的精神!
真是不错,课文读得很流利了!文中有一些词语,你能读正确了吗?理解这些词语,有利于我们理解课文内容。
2、出示词语:
察访 行囊 呃逆 涎滑 无涎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枯枝杂草 长年累月 解暑消热
(1)请一位同学准确读一遍。
(2)能不能结合课文或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教师指导从并列式结构的词语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此语意思)
(3)有没有发现,下面的这些词语都有什么样的特点。
(4)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能再说几个吗?
(开天辟地、桃红柳绿、山崩地裂、山清水秀、风平浪静、山穷水尽、波峰浪谷、欢天喜地、天昏地暗、顶天立地)
(5)这些词语简洁凝练,富有表现力,在读课文的时候,我们要抓住这样的词语仔细领会。
(6)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
1、谁来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李时珍的什么精神让你敬佩?(学生交流)
板书: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民
2、那么,大家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这点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笔圈圈画画,找到反映李时珍精神的句子。
3、学生自由朗读、圈画。
四、研读课文:
1、能不能根据课文的先后顺序来交流呢?课文的第一小节中你感受到了他什么精神?
地方多:安徽、河南、湖北、等
路途长:好几个月
条件差: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工作细:查、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实地调查
访:走访许许多多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
3、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地方一定还有很多,下一街课我们继续交流!
五、作业:
写《习字册》
读《补充阅读》
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日内瓦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采用的是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叙述方式。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瑞、筋、镶、嵌、僻、贱、赴、啄、屑;要求会写的字有:钢、筋、政、统、守、染、联、占、尊、叉;要求掌握的词语有:钢筋、市政、统一、守护、染绿、联合国、独占、尊严。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的2—6自然段,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让它们自由生息”的;抓住重点句,了解日内瓦人是怎样让“它们”自由生息的。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让它们自由生息”的,认识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叙述方式。]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准备】
1、日内瓦的城市风光图片(录像)
2、多媒体课件
3、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学习生字,提出问题。
二、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1、现在世界上现代化的大城市越来越多,建设得越来越先进,你知道哪些现代化的大城市?
2、看,这是世界上著名的日内瓦。(图片或影像)这座城市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的地方?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介绍日内瓦的课文。]
(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巩固字词,引发思考。学生书写题目时自然会想到:为什么是“它们”而不是“他们”?“它们”指谁?]
3、齐读课题。
4、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并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要求读准字音,看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名让学生朗读分段朗读,检查字音掌握朗情况。然后学生评议,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2。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认读生字看片同时,结合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或提出并解决相应注意问题。利
(1)“筋”:指什么?结合图片理解“钢筋”。了解它是动物、人体中的一部份。
(2)“剪、栽、啄、赴”:都是表示什么的词?动作与什么有关?所以字中带有什么偏旁?
(3)容易写错的字是哪几个?在桌上写两遍。(啄、餐、)
(4)“联、连”“溅、贱”如何区分?(组词)
[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识字、写字能力,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放手,充分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运用所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掌握生字、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学、合作能力。同时,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与指导的强化,并注意渗透相关的汉字知识。]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思考:课文主要介绍的什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全面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思考文中的“它们”指的是谁?课文从哪两个方面写“让它们自由生息”的?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品味语言、理解词语、朗读课文,感受日内瓦城市中野草和小鸟自由生息的状况,激发学生保护、爱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下面我们复习一下:
(二)复习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重点巩固易错字:啄、餐
[3、课文从哪几方面写“让它们自由生息”的?(从野草和鸟儿的这两方面描述日内瓦人“让它们自由生息”。)]
(三)理解感悟课文
1、引入:
(1)板书知道课文主要介绍的是日内瓦的什么在自由生息?
(2)板书课题:回忆课题中“它们”指的是什么?
(3)板书:野草 小鸟
2、指名分别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哪些自然段让
你感受到野草在自由生息的?哪些自然段让你感受到小鸟在自由生息的?[整体感知每一部分,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按不同部分练段成篇的方法。]
3、日内瓦人怎样让野草“自由生息”的?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想到了什么?
课件出现学生谈到的重点语句,朗读、理解:
(1)日内日瓦的绿地虽然大多是地毯般美丽的人工草皮和花坛,但也时时可见花花绿绿的野草和野花。
[引导感悟:
A:一般的现代化城市对野草会怎样?
B:虽然……但是表明什么?由此看出什么?
C:“时时可见”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可见”?结合]
(2)在路边、树旁、楼房偏僻角落以及城乡结合处,凡无需特别美化的地方,都生长着野草和野花,它们得到园林工人的定期修剪养护。
[引导换词理解:
A:如果说前面的句子告诉了我们野草“时时可见”,那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同样用“……可见”来概括吗?]
(3)日内瓦植物园的一面山坡,野草高高生长在里圈,人工栽种的草皮低低守护在外围,两者错落有致,只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
引导感悟:
[A:“只有……没有”看出什么?你看到城市的草坪。什么样?通常人们会怎样做?]
B:提供资料:人工草皮的价格。野草需要用钱买吗?
C:引入:野草不仅不需要钱来买,日内日瓦的人们
还非常重视野草的价值,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4)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从第四自然段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A:学生默读后自由发言。
B:教师启发引导:
[对野草如何自由生息的理解主要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品读词语、资料运用、朗读评议等方式来使学生感悟。]
4、日内瓦人怎样让小鸟“自由生息”的?
(1)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划出来,读一读,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如果你是这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对别人介绍日内瓦如何是自己的乐园?
[此部分教学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采取自悟、合作的方式,然后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变成小鸟来感受小鸟在这座城市中的自由。]
(4)指名表演或介绍,大家评议。在评议中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景,理解日内瓦人民对小鸟的保护与喜爱。
(5)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5、总结:课文重点讲的是几部分内容?如何连段成篇的?
[理清文章脉络,读书写作结合,了解课文按不同方面叙述的写作方式。]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1、进一步了解课文的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式。
2、学习生字
3、拓展学习。
二、教学步骤:
(一)指名读课文,回忆:课文用什么方法连段成篇的?
[重点出示:日内瓦的鸟也像野草般自由生息。
(1)“也”说明什么?对什么而言?
(2)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过渡句)]
(二)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餐”的书写。引导学生观察笔画的穿插。
(三)拓展交流。
(1)日内瓦的资料展示。
(2)关于环境保护的事例或建议。
[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结合生活实际,收集有关资料,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并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四)语言训练:课后练习三的练习。
[(1)出示句子,指名读。
(2)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3)练习说话。
(4)动笔写句。]
(5)互相检查、评议、纠正。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以读为本”,给学生充分的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这种叙述方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语言活动当中学习语言。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到了日内瓦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案12-29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30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18
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案09-26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11-16
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案12-04
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案02-17
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06-16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08-14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