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教案

时间:2023-02-24 14:13:0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一语文教案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一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一语文教案15篇

初一语文教案1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重点词语。(重点)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难点)

  3.理解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关键)

  【学习重、难点】

  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阅读信息?

  2.了解作者。

  3.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本文有中心句吗?如果有,是什么?

  5.检查字词。

  (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须臾( )斜翘( )屏息( )绰号( )

  叛逆( )嘈杂( )铭记( )持之以恒( )

  (2)理解下列词语

  须臾:一会儿,片刻。

  得意忘形: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忘乎所以。

  洗耳恭听:指专心地听。

  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静。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王几何本来叫什么名字?“王几何”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

  2.文章共写了老师的几件事,同学们又有什么反应?

  三、默读课文,问题探究

  1.综合全文看,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

  2.文中除了写王老师外,还多处写了“我们”的反应,有何作用?(分析写作方法)

  3.王老师请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用意是什么?

  仅仅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教学功底深吗?文章的这段描写在结构和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分析段落作用)

  四、自读课文,明确写法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本文成功地塑造了王几何老师,给你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作者运用哪些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找出来加以品味。)

  五、情感体验,拓展延伸

  1.说一说

  从小到大,哪位老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他的外貌特征,或者他常说的一句话,或者模仿一下他最常做的一个动作,或者叙述一件你与他(她)之间难忘的事。

  (老师可以抛砖引玉,先讲一下自己难忘的老师,由此打开话题和思路,否则学生容易受束缚,不知怎么说。目的是为写作文做准备。)

  2.写一写

  搜寻你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抓住最精彩的一个片段,尝试着用刚学到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心中的良师》。

  提示:抓住老师的特点写出老师的与众不同。(说一说你心中的良师是什么样的?)

  3.讲一讲

  你学完本课的最大收获是什么?(从学到了哪些知识和受到哪些教育入手谈收获)

初一语文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剔透”“跻身”“遴选”“轩然大波”等词语的音形义。

  (2)了解贝聿铭建筑设计的主要成就。

  (3)学习详略,正面侧面描写人物,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感悟描述人物一生,精心选择,安排材料,突出中心,围绕主体的写作方法。

  (2)阅读文本,获得信息,能有点有面地介绍其建筑成就。

  (3)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感受评价人物的精神世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贝聿铭建筑设计的艺术性、爱国情及其坚韧不舍从事设计、研究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2)感受人物魅力,学习人物的爱国之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学习精心安排,选择材料描写人物的方法。

  2.难点 文章中重点语句的揣摩,以及贝聿铭在为中国设计的建筑中表现出来的一片爱国之心。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激趣:展示网上搜集贝聿铭在世界各地设计的优秀的建筑作品的图片。

  同学交流,老师总结。在世界建筑历史的长廊中,—个中国人的名字被抒写在了顶级大师的行列中,他就是美籍华人贝聿铭。1985年,他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和国家文学艺术学院联合膺选为研究院院士。曾获美国总统授予的“自由勋章”及美国“国家艺术奖”,法国总统授予的“光荣勋章”、美国总统颁发的“全美十佳公民奖”……这样一位集无数荣誉于一身的艺术大师,却有着一颗深深的爱国之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他的伟大成就。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简介贝聿铭

  贝聿铭,世界著名建筑大师,在国际学术界被认为现代派建筑代表人物。1917年出生于中国广东,1935年赴美留学,1955年在美国创办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1985年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和国家文学艺术学院联合膺选为研究院院士。曾获美国总统授予的“自由勋章”及美国“国家艺术奖”、法国总统授予的“光荣勋章”、美国总统颁发的“全美十佳公民奖”。设计作品曾获“普茨克奖”。

  2.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奠定(diàn) 颁发(bān) 新颖(yǐnɡ) 跻身(jī) 晶莹剔透(tī)

  贝聿铭(yù) 抉择(jué) 邀请(yāo) 聘用(pìn) 初生牛犊(dú)

  遴选(lín) 勘察(kān) 参天(cān) 魅力(mèi) 轩然大波(xuān)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学生速读课文并归纳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全文除开头语以外,用小标题分为三个部分:

  开头语:描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惊人气势和高贵气质,点明这篇人物通讯描写的对象。

  第一部分:在美国的建筑界初露头角。

  第二部分:在非议之中屡创建筑奇迹。

  第三部分:多变的设计,不变的中国心。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开头两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两段写了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惊人气势和高贵气质,引起读者思考:这样的建筑出自谁人之手?从而点出本文的写作对象。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2.文章的三个小标题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明确】不能。先讲在国外的建筑成就,后讲在国内的建筑成就;讲国外建筑成就时,先讲从事建筑初期的成就,再讲后来的突出成就。全文内容层层深入,按照初露头角——创建筑奇迹——不变的中国心来安排。

  3.人物成就展现

  (1)按时间顺序罗列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主要成就

  快速浏览,抓住语言标志,搜索有效信息。

  (2)老师展示“香港中银大厦”图片、“肯尼迪图书馆”图片、“玻璃金字塔”图片“香山饭店”图片,请你用导游的身份向我们介绍一下贝聿铭设计的四处特别有名的建筑。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快速准备。

  每组请一位同学给我们作导游介绍,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介绍,其他同学作评价。

  【提示】根据学生对贝聿铭的了解,首先明确这是他的哪一项建筑,然后具体介绍特点。

  【明确】①香港中银大厦,建筑高度是三百一十五点四米。到1993年为止,高度位于世界第五位,大厦的平面是边长五十二米的正方形,对角线分成四个三角形,各不相同,楼顶倾斜,整个建筑像富有变化的多面体。贝聿铭通过三角形母体的巧妙转换、节节升高造型简洁明快,又极富有标志性。形成了香港城市轮廓线的至高点。可以说香港中银大厦是中国的象征之一,也是中国的骄傲。②约翰肯尼迪图书馆成立于1979年,贝聿铭精心构思,创造性的把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柱交错相连,以期给人变幻莫测的感觉。阳光透过蜘蛛网似的天窗,从不同的角度射入,映照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4.课文详略安排

  (1)据粗略估计,半个世纪以来,贝聿铭设计的大型建筑在100项以上,获奖50次以上,本文选择了哪些材料?其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2)作者为什么这样选材和处理详略?

  【明确】作者精心安排材料,从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写起,以“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作结;主体部分用小标题分为三个部分:早期成就、突出成就、爱国之心。但在每一部分中贝聿铭的建筑设计可写的也非常多,作者从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叙写,如写早期10多年的成就时,作者只列举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大楼、纽约大学的教职员工住宅大厦和费城的3层社会公寓来表现;他设计的大型建筑有100多项,获奖50多次,但作者只选择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这三座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建筑物来写;写他的爱国之心,除了他的生活习惯以外,只选取了北京香山饭店和香港中国银行大厦来写。

  由于选材精当,虽然所写的建筑设计不多,但完全能使人们认识到贝聿铭这一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的伟大成就。

  (四)课内小结

  本课首先通过学生主体阅读,寻找相关材料,对贝聿铭这个人物先有一个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之上,体会文章选材和详略安排上的用意。结合课件展示,引导分析强调学生的主体感受,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贝聿铭的建筑成就、艺术美感、创新精神。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人物特点分析

  (1)质疑课题

  贝聿铭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建筑师,我们这篇文章的课题叫《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如果把它改为“杰出的建筑家贝聿铭”或者是“世界杰出的建筑大师贝聿铭”,是不是更适合?

  【明确】用“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做标题,是因为艺术属于文化的范畴,贝聿铭建筑设计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设计中融进了中国——华夏建筑艺术的精华,他向世界展示的是建筑的艺术,是华夏文化的魅力。

  这篇文章写出了贝聿铭在建筑方面的杰出成就,但更侧重于写他的一颗中国心,而且更侧重写他的建筑所体现出的华夏文化的魅力。就是说,贝聿铭有一颗赤诚的中国心。这就像课文第三个小标题所讲的那样,贝聿铭的设计是多变的.,但是他的中国心是不变的。

  (2)探究难点:多变的设计,不变的中国心。

  学生朗读第三部分1-6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之后作评价。

  【点拨】学生可以从读得是否流利有感情等方面评价

  【议一议】这些内容里有哪些方面体现出贝聿铭的一颗中国心?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进行圈点勾画。

  (3)假如你是一名资深记者,现在由你来采访建筑大师贝聿铭,你设计哪些问题?

  【点拨】学生可以从人物特点、人物精神感受、人物形象评价和贡献的角度发问。

  2.探究人物精神,体会人物内心世界

  本文哪些内容能体现出贝聿铭有一颗中国心?

  【学生活动】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从自己的阅读积累中举出一两例。

  【点拨】(1)他经常对人称自己是苏州人、广州人,并且他和他的妻子能说一口的流利的普通话、广州话、上海话、苏州话,而且他平时的着装打扮和家里的布局也都保持着中国的传统特色。这几点都代表他并没有接受外国的生活习惯,而且还是保持着他自己中国的传统,我认为他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2)在他的设计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苏州庭园的长廊曲径、假山水榭,尤其是建筑屋宇与周围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的格局,以及光影美学的运用,在他数十年的设计生涯中都有轨迹可寻,由此可以看出贝聿铭正祈盼着将中国的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相结合,将中国的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在他数十年的设计生涯中都能寻到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子,这也是他一颗中国心的体现。

  (3)他在海外曾深情的说过“我的根在中国”,他虽然在海外已经生活了六十多个年头了,但是他还不忘自己是个中国人,这说明他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

  (4)他“接受了香山饭店的设计任务后,不但多次到香山勘察地形、攀登峰顶,俯览周围环境,而且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地,考察当地的大建筑和园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贝聿铭在对香山饭店的设计上花了很多的心思,花了很多的工夫,可以体现出他对中国非常的热爱,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对祖国的建筑非常的上心。

  (5)对香港中国银行的设计,他说“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应该让它‘抬抬头’,要显示出点风格和气派,这也是中国的骄傲。”这说明了贝聿铭非常爱国,把这座建筑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说明贝聿铭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为民族争光,要为中国争气的爱国之心。

  (6)他说香山饭店在他的设计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他所下的工夫比在国外设计某些建筑高出十倍,这句话直接体现出了贝聿铭在设计香山饭店的过程中花的心思、花的精力是远远超出设计其他的建筑,由此可以明显看出他十分的爱国。

  (7)“1987年他谢绝了在故宫附近设计高楼的邀请,而选择了远离市区的香山饭店的设计”一句,他可以在故宫附近设计,但他没有,他是为了保持故宫周围环境景色与故宫的映衬,为了保持中国古建筑的传统。

  3.人物形象评价

  (1)激情朗诵颁奖词。

  屏幕上的内容是被评为“200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奥运冠军刘翔的颁奖词,刘翔,是很多同学心中的偶像,我们先来看一下这段颁奖词,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下。

  不断超越 永不言败 奥运冠军 12秒91,他就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跨越,100年来的记录成为了身后的历史,十重栏杆不再是东方人的障碍,因为中国有刘翔,亚洲有刘翔!这个风一样的青年人,他不断超越,永不言败,代表着一个正在加速的民族。

  (2)讨论并创作颁奖词。

  贝聿铭也是华夏民族的子孙,我们那么佩服他、欣赏他、更感动于他的一颗赤诚的中国心。现在如果让你为他写一份颁奖词,你准备怎样写?我们四人一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创作一份,等会儿,我们选择好的上台展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创作,老师到学生中巡查、指导。特别是能抓住贝聿铭某个方面的特点来写,然后请四个小组的四个同学上台把他们写的颁奖词展示给大家。

  (3)投影展示,学生上台朗读。

  ①设计新颖 造型大胆 成就卓著 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获得者——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和尺”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他更是一名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把古代传统建筑艺术和现代的最新艺术融为一炉,完美的将其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因此,建筑大师贝聿铭与法籍华人艺术家赵无极、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被人们称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贝聿铭,你真是我中华民族的骄傲!

  ②设计多变 爱国心不变 他,国际一流的建筑大师,他的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他设计了无数伟大的建筑,曾被美国建筑学院授予金质奖章,他把建筑技术和艺术结合得无与伦比,在他六十岁的时候仍然坚持回国做贡献,他曾深情的说:“我的根在中国。”他,就是华夏民族的杰出子孙——贝聿铭。

  (4)结合标题理解最后一节。

  【学生活动】朗读最后一节,对贝聿铭的人格和魅力进行高度的评价

  【议一议】自由讨论,从贝聿铭的身上你感悟到了什么可贵的东西?

  【明确】敢于创新、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热爱祖国、永不满足、开拓进取……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教后记:本节课主要研读第三小标题“多变的设计,不变的中国心”,以阅读感悟、讨论分析为主要方法,侧重于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本节课的创意体现在 “人物形象评价”的设计中,此环节是全课的重心和点睛之笔,利用学生对“2004感动中国”的兴趣,更是抓住学生对“十大人物”之一“刘翔”的崇拜之情,让其模仿“颁奖词”的形式来评价贝聿铭,此环节本身能有效激发学生浓厚的模仿欲,事实证明,学生的创作非常成功,取得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初一语文教案3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目标:进一步了解寓言的相关知识。

  口语交际训练的设计目标:揣摩人物心理,转换成语言表达。

  阅读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目标:怎么理解蚊子可以打败强大的狮子,却死在不值一提的蜘蛛手里?

  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用传神的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请学生散读课文,思考:这篇寓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请学生概述故事内容。

  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1、请学生再读课文,圈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请学生站起来说出喜欢哪句句子,为大家有感情地朗读后,解释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重点品味的内容:蚊子的语言、动作描写部分。

  *分析品味课文过程中涉及的需要深入讨论、理解的问题:

  1小小的蚊子为何能战胜强大的狮子?

  2挑战前、获胜后蚊子都吹响了他的小喇叭,这两次的心情分别如何?

  3和狮子比较,蜘蛛是多么的不值一提,可蚊子为何却命丧其手?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3、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适当地穿插口语交际设计

  “当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如果你就是那只“小小的蜘蛛”,你想要对这只“阴沟 里栽了船”的蚊子说什么?

  五、延伸体会寓意

  1、我们生活中有蚊子这样的人吗?你们在学习生活有过蚊子的表现吗?

  2、你能再讲一个寓言故事,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吗?

  六、质疑教材

  故事讲的是蚊子和狮子的故事,蚊子被蜘蛛吃了,故事也就结束了,为什么课文又加了第二段和故事情节“无关”的内容?

  简单介绍寓言的结构特点:大部分寓言第一段讲述一个故事,第二段则说明其中蕴含的道理。前面为记叙,后面是议论。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寓言可分为身 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但并不是所有的寓言都是这种结构。

  七、教学建议:教师可带领学生排演课本剧,引导学生通过表演来体会蚊子的心理,分析蚊子被蜘蛛消灭的原因,从而明确寓意。

  八、作业:必做:写一段有中心的话,其中用上“较量”、“凯旋”、“叹息”这三个词。

  选作:1、假设在蚊子将要送命的一刹那,一阵风吹破了蜘蛛网,蚊子幸运地逃生了。这之后,蚊 子会有怎样的想法和经历呢?请发挥想象续写这个寓言故事。

  2、写一段“用动作、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的小故事。

  二、电子课文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 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 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却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三、备课资料提供

  《伊索寓言》简介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 故事集。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 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通过简短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这些小故事言简意赅,平易近人。不但读者众 多,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大影响。作家,诗人、哲学家、平常百姓都从得到过启发和乐趣。许多故事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龟兔赛跑,牧童作剧,狼来了,狐狸吃不 着葡萄说葡萄酸。到几千年后的'今天,伊索寓言已成为西方寓言文学的范本。亦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后代影响很大。

  《伊索寓言》共收集了三四百个小故事,与抒情诗主要反映贵族奴隶主的思想感情不同,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与生活教训的总结。 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寓言作者谴责当时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凌的人团结 起来与恶人进行斗争。例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劝告人们不要对敌人仁慈;《狗和公鸡与狐狸》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敌人;在《狮子与鹿》、《捕鸟人 与冠雀》、《两个锅》等故事里,作者揭露出当政权掌握在贪婪残暴的统治者手中时,贫苦的人是不可能平安地生活下去的。

  世界著名寓言

  寓言既有故事情节又有比喻性质,常常借物喻人、借古喻今、借此喻彼、借远喻近。把不易理解的道理寄托在具体通俗形象的故事里,尤其适合少年儿 童。

  古希腊的《伊索寓言》、风趣《拉封丹寓言》、深刻的《莱辛寓言》、凝练的《克雷洛夫寓言》都是寓言中的精品。本书为“世界儿童文学名著插图本” 系列中的一本,精选了伊索、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四位世界级寓言大师的优秀作品,配以形象生动的插图,使少年儿童借助引人入胜的精彩插图的帮助,来理解 每一个小故事里的深刻寓意。以自然万物为主角,呈现人生百态,充满着人生智慧的寓言,让人回味无穷。愿每一个小小的寓言故事都能帮助小读者们理解一个寓意 深刻的道理……

  本书选收伊索、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四位世界级寓言大师的优秀作品260篇,这些寓言有的已经流传了甚至几百年,但我们今天读起来还是倍感亲 切。我们可以从这些不长的短文和短诗中体味伊索寓言的淳朴、智慧和机敏,拉封丹寓言的俏皮、风趣和生动,莱辛寓言的深刻、激越和时代感,克雷洛夫寓言的丰 富、凝练和绝妙讥讽,从而了解大师们所生活的时代,品味大师们特有的艺术风格,领悟深奥的人生道理。

  语言教学注意

  “ 寓言 ”就是以深刻的道理寄托小故事中,其主要目的在于说明道理,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加以譬喻,只所以简短。它最基本特征在于教训和 讽刺。

  感受形象,掌握语言。因为语言的寓意是包含在鲜明生动的形象之中的,这就要求对寓言的教学必须抓住生动形象的关键语句,找出重点词语,理解这些 语言所描写的形象,并使学生感受和想象这些画面,如:我在教寓言《矛与盾》中,首先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反复朗读,整体 感悟句子以至全文的意思。如:“吾盾之坚”“吾矛之利”中的“坚”和“利”分别作“坚固”和“锋利”的解释。让学生轻而易举的理解其意。寓言不是简单的比 喻,而是通过一个简短完整的故事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来表现的,所以要引导学生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来想象,使学生对寓言故事形成完整而清晰 的印象。

  四、课内精段练习设计及答案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 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 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 料却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个故事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释下列词语,并说说他们的表现作用。

  A.较量较量: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表现出蚊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B.凯歌: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表现出蚊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2.“要说不是这样”中的“这样”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概括蚊子战胜狮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在描写蚊子叫声时用了两个不同的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5.“你并不比我强”和“我比你强得多”分别是________句和________句,从句子的语气上来看,第________句比第 ________句强。

初一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缀 窘 苫蔽 弛 眈 瞑 隧 黠

  2.掌握下列词语(实词)的意思:

  止 从 缀 敌 顾 弛 径 黠

  3.掌握下列一词多义现象:

  止 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 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 意暇甚 想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 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 敌方 盖以诱敌

  前 前面 恐前后受其敌 向前 狼不敢前

  4.掌握下列词性活用现象: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其一犬坐于前。

  5.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 止有剩骨。

  能力目标

  1.能比较流利地熟练地朗读课文,并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的`意思。

  3.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目标

  认清狼的阴险狡诈的本性,对待像狼一样敌对者,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初一语文教案5

  一、教学要求

  1、要求能疏通文意,掌握本文得主要内容。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得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得基本情况及孔子得教育思想。

  二、学习要点

  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得基本文学常识。

  2、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得用法。词语如“而”、“之”等;句式如宾语前置句等。

  3、领悟《论语》十二章得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得“为学之道”。

  三、作者生平

  1、孔子图片(参见本课PPT)

  2、孔子资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得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得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其先世为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得学说。在世界观上,对殷周以来得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远之”得见解。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得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在维护贵族统治得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得正统,影响极大。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得主要资料。

  后世对孔子有非常崇高得赞誉,唐代得韩愈曾经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后代得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得需要,也一再得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对其祭祀。山东得曲阜得孔府是我国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得宫殿建筑,也是著名得旅游名胜。

  四、作品概述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得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得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得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得话,不写出说话得环境(包括说话得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得一般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得问题所作得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得原话,但没有写谈话得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得话为主。其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得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得弟子们得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得重要经典。旧注本有《论语注疏》(三国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和宋朱熹得《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等。

  五、创作背景

  《论语》基本上是一部语录体得散文著作,主要记载孔子得言行,只有一小部分记载孔门弟子(譬如曾子、子夏、有子等人)得言行。《汉书·艺文志》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汉初所传得《论语》,有古论、齐论、鲁论之分,古论出自孔子壁中,用古文字写成,孔安国曾为之作训解,但已失传。齐论为齐人所学,鲁论为鲁人所传。东汉郑玄就鲁论篇章,参考齐论,为之作注,今亦残佚。魏时得何晏集汉儒以来得各家之说,成《论语集解》,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得最早得《论语》注本。

  有得学者以为,“论说”之“论”其名“始于《论语》”;然而在《论语》当中,有观点、论据、论证过程得文字并不多见,大部分内容只不过有观点而已(出自孔子及其弟子之口)。因此,《论语》就自身而言主要还是记事文。但若从先秦诸子发展得整体背景上看,它无疑又是诸子论议之文得第一个阶段,为语录体。《论语》得最大价值,在于真实再现了孔子平凡、伟大得人格形象;“盖孔子人格之伟大,宜为含识之俦所公认;而《论语》则表现孔子人格唯一之良书也”。它所记载得孔子得言论,意趣深远,有不少篇章形象而精警。

  六、课文讲解

  1、课文朗读

  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自渎:学生自读课文。

  ③感知:本文得内容包括学习得哪些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得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

初一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章画面的优美和细节的动人。

  过程和方法:学生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祖孙三代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初始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祖孙三代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

  3.体会人物的形象美

  4.感受文章对称的语言美

  三、自学指导

  (1)请同学们用温和、亲切又含着庄重的语气,平稳的语调将课文自由地朗读一遍(6分钟完成)

  (2)轮读课文(一人读一节,共八人读),比谁读得准确、流利、有感情(如有读错字音的,则老师叫停,引导学生更正,并板书正确的字音)(6分钟完成)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后,思考以下问题,8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去散步的一家人有哪几个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散步?

  2.你可以感受到一家人去散步时是怎样的心情?说说你是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

  3.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么解决的?

  4.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通过散步这件事,你对这个家庭的四个成员都不陌生了,请你给这个家庭的四个成员分别加上一个修饰语。并说出这样加的理由。

  一个()的“我” 一个()的母亲

  一个()的儿子 一个()的妻子

  2.我们常常把鲜花送给最可敬的人,这里只有一束鲜花。如果是你,你会把这束鲜花送给这个家里的哪个成员呢?你送鲜花给他时,能否说出送花的理由呢?(5分钟完成)

  速读课文,采用画波浪线的方法将文章中那些两两相对称的句子找出来,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一下品味语言的精美,3分钟后比谁找的最多。示例: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你喜欢这个家吗?它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如果要使每个家庭都变得和睦、温馨、幸福,你觉得家庭成员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独立思考2分钟后,比谁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课内练笔

  你拥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吗?请用你的笔来记下发生在你家的亲情故事吧!(200字左右)

  五、课外作业

  1.真诚行动

  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抒写亲情

  用一段话或一首小诗写写你对亲情的感受。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小组讨论、揣摩鉴赏从中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

  在教学方法上,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运用圈点勾画法、品读法、讨论法,读与写(读与说)结合的方法抓住关键语句、反复咀嚼,从而领悟平易朴实的文字下深长的意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运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以外促内,以内促外深入理解文本体察生活,将自己的独特体验表达出来。

  范例四教学艺术是不完美的艺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是课堂的气氛还有些紧张,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有很多老师听课,导致了害怕的心理,还有我在布置预习时也出现了一个漏洞,就是没有具体地落实到问题。在这一课中有很多的内容可以作为重点来讲,我主要是选取亲情方面来延伸。在备课过程中,对《散步》这文本剖析得不够透彻,文中的有些语句还是可以挖掘得更为深入的,比如文中的“生命”一词的深刻含义。

  其次是学生的竞争机制没有有效的发挥,比如小组打分不及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这可能是我在实行课改上的一个缺失。

  再有,学生在谈感想时,很多同学语言苍白,不够深刻。鉴于此,我以后的工作有了方向。

初一语文教案7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特点。

  3、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特点。

  3、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教具准备:教学方法:

  使至塞上

  1、作者简介

  2、题解

  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居河西节度使幕中。这首诗是出塞途中所作。

  3、课文分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查访军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作者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代的边关,像振翅北飞的大雁一

  样进入少数民族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边疆的沙漠浩瀚无边,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显得那么孤独,那么劲拔坚毅。那横贯沙漠的黄河上,落日正圆。作者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写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做到了情景交融。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沙漠中荒寂无人行,直到萧关才遇到骑马的侦察兵。侦察兵告诉我,河西节度使还在前线的燕然山。

  小结:

  这首五律写作者奉命出塞赴边宣慰查访军情,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作者把自己的孤寂的情绪与大沙漠奇特壮丽的自然景象融合起来写,写得气势雄浑,充满诗情画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作者简介。

  2、题解:

  王昌龄是盛唐的诗人,他曾因不拘生活小节,两次被贬,天宝年间他被贬为龙标尉。李白听到他的不幸遭遇,写下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3、课文分析

  杨花落尽子归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深春时节漂泊无定的杨花已经落尽,叫着“不如归去”的'啼血杜鹃,声声凄切。景物描写渲染出凄苦哀愁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被贬的飘零之感、离愁别恨,切合当时情事,也融情入景。次句直叙其事,听说被表龙标尉,爬出涉水迁谪到荒远地区。悲痛愁苦之意不言而喻。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与共。我只有将自己悲痛愁苦的心情寄与明月,请明月传情给夜郎之西的朋友。这样写既表达了自己的愁心忧思,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劝慰:朋友,在贬谪途中,不要孤独忧伤,有我李白的愁心与天上的明月,伴你同行。这两句诗构思新巧,想象美妙,表达了真挚深长的友情。4、小结

  这首七绝表达了对朋友被贬的愁心忧郁。作者不写春天中的莺歌燕舞,而写漂泊不定的花和声音悲切的啼血杜鹃的描写,是融情入景,以景衬事出有。末两句发挥的奇特的想象把明月想象成能寄愁心的载体,能给劝慰伴君同行。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使物人格化,表现作者强列的感情。

  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诗。

初一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写景状物,表达真情实感。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准备:《紫藤萝瀑布》原文和作文格子纸打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周老师和大家一起研讨的写作内容,是站在你们语文老师的肩膀之上进行的,关于景物描写,我们从七年级就进行过专项训练(展示投影1)

  【投影展示】

  写作训练一: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七上第四单元)

  写作训练二:观察和描写事物的特点(七下第三单元)

  写作训练三: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八下第一单元)

  【那么如何运用多种方法来写景状物,让一枝一叶自然地融入自己的真情呢?(展示投影2)

  我们先来(展示投影3)【请常棋媛同学朗读自己写的这一段文字。】(展示投影4)

  【投影展示】

  那天,我骑着自行车,扛着相机,想拍几张美景作为素材留下来。

  于是,我来到了公园。

  风吹柳絮,枝叶摇曳,这儿真是一个令人心情舒畅的地方。看那片枝头,小鸟们成群结队的,热闹极了,似乎在开一场别开生面的森林演唱会呢!

  东台实验初中常棋媛

  (师)【听完后,同学们看看她笔下的公园之景有什么特点?(有生机)

  选了哪些景物来描写突出公园是个充满生机的地方呢?

  (柳絮、枝叶和小鸟)(投影红色字体柳和小鸟)

  【是的,在她的笔下,风吹柳絮,柳枝摇曳,小鸟欢闹,有活泼泼的生命扑入视野,充满活力。这就是我喜欢这段文字的原因。你也像我一样喜欢这段文字的请举手。

  可是,我再用研究的眼光看,发现有点不够味了。

  风吹柳絮的季节,应该不是“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早春,而是“烟花三月”,柳絮的色彩,被风吹起的状态,柳枝的形态,柳叶的质地甚至小鸟的如何欢闹的,都令人遐想。

  (师)【小结过渡:是的,我们写景状物就是要做到把身体的全部感官都调动起来,不仅能看到,听到,还要触到,嗅到,想到,这样,笔尖流淌出来的文字就会灵动得很,讨人喜欢得很。】

  【因此,这节课我们要再向前走一步,虽说我们有意识地运用景物描写了,但写好景物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有点难。今天周老师就带着大家回顾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这是状物抒情散文的经典篇章之一。我探寻写好景物的两个点,和同学们一起研读,争取在后面的写作中有启发,有提高。请同学们打开手中的材料,我们先看看宗璞是怎么描写紫藤萝的】(展示投影5)

  【学生读段落1—6】

  (师)【宗璞笔下的紫藤萝具有什么特点?】(师生交流、互评)

  (繁茂、充满活力)

  (师)【作者运用哪些写景手法来突出紫藤萝繁盛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点?】

  【师生交流、互动】

  【随机板书:抓住特征】

  【小结:宗璞抓住藤萝繁茂、充满活力的特点,调动感官,运用奇妙的想象,匠心独运的修辞,精心锤炼的词句来描写藤萝,藤萝仿佛就在我们眼前闪光,就在我们眼前流动。

  如果老师把个别句子变换了一下顺序,你看行吗?为什么?】(展示投影6)

  【投影展示】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

  那深深浅浅的紫

  仿佛在流动

  在欢笑

  在不停地生长

  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

  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紫色的大条幅上

  泛着点点银光

  就像迸溅的水花

  而那一片辉煌的淡紫色

  像一条瀑布

  从空中垂下

  不见其发端

  也不见其终极

  【投影展示】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

  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

  像一条瀑布

  从空中垂下

  不见其发端

  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

  仿佛在流动

  在欢笑

  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

  泛着点点银光

  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

  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

  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小结:从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然后写到这片辉煌的淡紫色中深深浅浅的紫,然后继续写这深深浅浅的紫当中的点点银光,这个叫什么?叫从整体到局部。像瀑布,像大条幅,像水花,也符合观赏景物的习惯,先欣赏整体美,然后才会走近,越看越细。写作表现的真实也就是这样体现的。

  过渡:我们再看一段文字,当走近紫藤萝了,我们会描写什么呢?请你给括号内填写上描写对象。

  2、添加描写对象读。

  【每一穗花】

  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

  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小结:从每一穗花到每一朵盛开的花,视线越来越集中,这就像我们拍照,采用的是聚焦法,对盛开的花做定点特写,再写它们的形态,甚至香味,这样可爱的充满喜悦的藤萝花如活泼泼呈现在我们眼前了。

  这样写景,从整体到局部,甚至再精细点,到花蕊,细致而有序。

  2—6节写紫藤萝,我们既回顾了写景的多种方法,又学到对静态物的描述方法,我们一般叫做状物。我们可以联想与想象,可以调动感官,可以妙用修辞,可以精心锤炼词语。可以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动静结合等。写景状物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今天哪怕就学会运用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写法也会让我们受益很多。这不仅是写景的方法,还可以是文章段落展开的方式。

初一语文教案9

  课 题本命年的回想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本命年的回想

  教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过年习俗中所蕴涵的乡土风情,进一步体会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重难点过年习俗中所蕴涵的乡土风情及斑斓多彩的民俗文化。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欢乐中国年》导入,哼唱,问:这是什么歌?(幻灯片:中国年)喜欢过年吗?

  那今天我们就随着作家刘绍棠到60多年前的京郊运河边,去看看那儿是如何过年的。

  (幻灯片:课题、作者)

  二、新授

  学习课文

  作者那时候的过年真有趣,从腊月初一就开始忙,我们来看看,他们在忙什么呢?

  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了解一下作者家乡是如何过年的。(幻灯片:过年喽)

  2.通过朗读,大家看到了哪些过年的场景?你能简洁的概括出来吗?(学生讨论回答)(幻灯片:十件事)

  3.你知道这些做法寄托了人们的哪些祈盼吗?

  4.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过年的喜庆气氛吧!(幻灯片:音乐图片)

  这些民俗活动中你最想参与哪一件呢? 说说你的理由。

  5.我们现在过年有哪些活动呢?(生自由回答后出示幻灯片:现在的.年)

  你觉得刘绍棠小时候过年有意思,还是我们现在过年有意思?

  6.师:很多人觉得现在过年喜庆热闹的气氛越来越淡,你能试着分析其中的原因吗?

  (变化总趋势:淡化。项目内容减少,某些事情推迟,购买而非自办者增多,年货量减少而质提高,人们重视程度降低,过年与平时差别减小。)

  三、巩固

  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我国的传统节日或是民俗习惯?(幻灯片:节日)

  四、总结:教师小结:

  众多的传统节日,体现了斑斓多彩的民俗文化,而这众多的民俗风情其本质也就在于人们辟邪、祈福的思想感情。

  当前,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民俗文化?(机动)

  四、作业:

  1、搜集过年时人们的祝福语或者春联

  2.回忆你过得最有趣的一个春节,用最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

初一语文教案10

  一、所在单元(第六单元)

  二、授课学时

  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

  《珍珠鸟》一文作者以独特的角度,新颖的立意,传神细腻的描写,准确生动的用词,记叙了珍珠鸟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提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道理。根据单元教学要求,结合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和能力:初步学会观察、描写动物的基本方法,注意运用描写动物的词语。(二)过程和方法:注重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

  (三)情感价值观:感受“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感受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深刻意义,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本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法”,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化,创设拟人化的童话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和创造性思维,来揣摩理解课文。在讨论中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在质疑时引发学生大胆探究的氛围。同时,引导学生在各种读书活动中重视对文本的挖掘,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质疑。

  五、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教师:制作多媒体,收集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以情入文

  (一)激趣赏图:

  师:为了上好今天这节课,老师跟你们带来了几位小伙伴,想认识它们吗?

  师:播放精美可爱的小动物图片(七八张),喜欢他们吗?

  说说你与这些小动物交往的经历,好吗?

  师:我们究竟该如何与动物相处呢?或许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做法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师:出示多媒体课题。邀请一名字写得好的学生上台板书课题和作者,给以鼓励。

  (二)作者介绍:

  师:想认识一下这位大作家吗?谁来介绍一下。(如有学生知道,先让他介绍)

  师:出示作者介绍,请一学生朗读介绍词。

  师:冰心老人说,“冯骥才的作品我读得多了,长短篇的小说和散文……但都不像这篇《珍珠鸟》这样的光彩照人。”让我们一块走进《珍珠鸟》吧!

  ▲披文入境,欣赏美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是你们自己朗读还是听课文录音?

  学生聆听课文录音或者自读,老师提出三个问题:(1)正音识字(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珍珠鸟是一种什么样的鸟?

  2、师:出示字音填空,几个学生回答,再全体朗读二遍。

  鸟巢(chá) 瞅(chǒu) 雏(chú)儿 呷(xiā) 垂蔓 (5

初一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会认“乖”等7个生字,会写“性”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抓痒、踩印、梅花”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真实,具体的表达方式,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词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导语:(拿出一本卡通书《多啦A梦》)这本书你们都喜欢看,谁能告诉我这本书的主角是谁?(生答:大雄和机器猫)。没错,除了大雄外就是那只可爱而且无所不能的机器猫,但是它不是真实的猫,现在我们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的猫(课件展示猫的图片)。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来看看他养的猫。

初一语文教案12

  学习目标:

  1、理解寓言艺术特色,学写寓言;

  2、迁移经验技能,把握文意;

  3、培养读、写、听、说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写作技:巧,进行寓言创作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新

  “龟兔赛跑”、“狼来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农夫和蛇”《龟兔赛跑》: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做事情要踏踏实实地,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狼来了》:要大家讲诚实和做人要以诚信为本。

  《农夫和蛇》:恩惠虽大,终究束缚不住忘恩负义的人。不要指望向恶人施善他会还你仁义; “善有善报”不一定适用于恶人。

  《狐狸和葡萄》: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遇到困难,我们要勇于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即使无法解决也不该去埋怨。

  二、寓言简介

  1、什么是寓言?具有什么特点?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篇幅一般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有的是人,更多的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的东西和现象。主题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讽今、借小喻大等寓意深刻的道理于故事中,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中常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关于《伊索寓言》是一本古希腊寓言集。伊索是公元前六世纪希腊的一个奴隶,善讲寓言故事,后人搜集了古希腊流传的寓言,几经加工、编辑成书,统归在伊索的名下,称《伊索寓言》。

  三、对比教学,学习寓言。

  [教学构想]结合学生已获得的认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取他们认为可行的方法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小组学习,教师参与;

  2、检验小组学习效果问题设计: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怎样以神喻人来刻画赫耳墨斯的形象表现出深刻哲理的?(提示:根据赫耳墨斯的两次心理活动分析)

  分析提要:

  (1)“想知道xxxxxx”

  自命不凡、爱慕虚荣三问价钱中的心理

  进一步表现他的小人之心和自高自大

  (2)赫尔墨斯在生活中各比喻哪一种人?赫尔墨斯是一个自命不凡、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盲目自高自大者。 (3)赫尔墨斯这种人给我们什么启示?做人要谦虚,不能自大。 (4)这则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 [总结语句]经过学习,我们知道,寓言故事里的人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神,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可以做为寓言故事里的人物,寓言故事大多情节简单,但虽然情节简单却内藏寓意,那我们应如何进行寓言创作呢?

  (一)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二)是对故事中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等进行描写,藏寓意于故事中。

  (三)拓展教学,创作寓言[教学构想]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尽情展现他们的想象力,获得成就感吧!

  1、

  出示“给题目写寓言、给开头写寓言、给寓意写寓言”等几种不同要求的写作练习,让学生自主构思:给题目写寓言:水滴与石头、新龟兔赛跑、口与鼻的对话等给开头写寓言:老虎回家之后xxxxxx树干对树叶说:“xxxxxx”等给寓意写寓言:告诫人们要保护环境、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等自主创意写寓言:自拟题目,自找寓意进行创作

  2、

  进行讲故事比赛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上台讲故事比赛,教师给予及时地表扬适时评价。

  3、

  总结师生互评:可结合讲故事情况展开互评,也可让学生交流心得体会。

  墨斯平时玩世不恭,不安心本职工作,故他的神像只能当作添头搭配给顾客,落得个近乎“白送”的身价.老板的回答不仅对赫耳墨斯的虚荣心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更重要的是,作者意在借此表现出普通民众对玩忽职守者的鄙弃和憎恶.

初一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反复朗诵本文,学生能够感知全文内容;在语法上掌握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诵读和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清思路,绘出五幅春景图,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掌握阅读和欣赏优美散文的方法,初步形成自学这类文章的能力。

  2、文章所描述的关于春的五个画面。

  教学难点

  文章中比喻修辞的运用。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3分钟)

  请学生背诵上一节课学习的《再别康桥》。

  二、导入新课(3分钟)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共同感受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体会到作者对康桥的柔情,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经典的散文。咱们知道,一年有四季夏有夏的热烈,冬有冬的`冷艳,秋则有秋的悲凉,而春天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争相回答,有可能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等等,但无论回答什么都无所谓,引导学生学习今天要学习的朱自清的《春》。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著名文人朱自清对于春的感悟。(板书题目和作者)

  三、作者朱自清简介(展示课件)(3分钟)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生原籍浙江绍兴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

  主要作品有《荷塘月色》《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等。

  四、整体感知全文(32分钟)

  (一)朗读全文,熟悉全文内容

  1、听录音示范朗读,解决生字词。(播放视频、音频资料)

  2、学生分组朗读。

  (二)设置问题,探究合作学习

  在进行这一教学环节时,将学生分成若干组,鼓励学生探究、讨论、合作,在相互讨论中解决问题。

  1、问题一:请问大家阅读完课文后,文章可以分成几大部分?

  在老师的鼓励下,各组代表踊跃回答该问题。

  生:该文可分三大部分,即第一段为第一部分;第二、三、四、五、六、七段为第二部分;第八段到最后是第三部分。

  2、问题二:请问同学们这样分的依据是什么?

  生:是根据内容的不同而分的,盼春、绘春、赞春。

  3、问题三:请说一下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总领全文

  4、问题四:在第二部分中作者一共勾勒了哪几幅春的画面?请描述出来。

  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

  5、问题四:在文章当中,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比喻、反复、拟人

  (教师重点讲解比喻的类型及作用)

  五、教师小结(2分钟)

  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作者的相关知识,从总体上感知了文章的内容,对文章勾勒的五幅春的画面(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有了感性的认识,同时也初步领悟到了作者对于春的热爱。

  六、作业布置(2分钟)

  1、请你说出五幅春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找出文章当中的比喻和拟人的句子,说说好处?

  七、板书设计(展示课件)

  盼春: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春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赞春:三个比喻“新”“美”“力”。

初一语文教案14

  本课重点:

  1、了解应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特征进行描写。

  2、了解在叙述、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写法。

  给下列斜体字注音

  荒谬白皙

  滑稽轮廓

  捋胡子头颅

  脚踝义愤填膺

  福楼拜

  (1821—1880)十九世纪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青年时代遵父命到巴黎学习法律,但他毫无兴趣,结识了雨果,决定从事文学创作。三十六岁时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出版,这使他名声大振。

  屠格涅夫

  (1818—1883)十九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1838年留学德国,研究历史、语文、哲学和古典文学,游历大部分欧洲。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短篇小说集《猎人笔记》。

  都德

  (1840—1897)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柏林之围》都是表现爱国主义思想的世界名篇。

  左拉

  (1840—1902)十九世纪法国著名自然主义作家。其作品多以自然主义手法揭露资产阶级的荒淫无耻。代表作《小酒店》。

  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他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创作成就以短篇小说最突出。他在创作上受福楼拜、左拉和屠格涅夫的'影响较大。莫泊桑与福楼拜交往甚密,因此写下了这篇出色的散文。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代表作《羊脂球》。

初一语文教案15

  【教学目的】

  诵读品味,体会写景的精妙和作者的感觉,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理解十多年前紫藤萝的遭遇。

  【教学程序】

  教学方法

  1。自读点拨法。

  2。诵读法。

  3。作卡片,摘抄优美语句。

  媒体设计

  配乐朗读磁带;幻灯片投影字词、作者简介、配文插图、语句揣摩练习。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生活中的花鸟虫鱼,你最喜欢哪一种呢?哪一种曾触发你的联想,牵动你的情思?(同学们发言。)的确,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像作家那样用"第三只眼睛"——发现美的眼睛细心观察,并认真体会,那么,山水花木、鸟兽虫鱼等平常之物都会带给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启迪。今天,让我们到一条紫色的瀑布边走走,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倾听生命的歌唱吧。

  二、解题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让人在绚丽的色彩、奔腾的激流中感悟生命意义的作品。作者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三、研习课文

  1。速读,整体感知

  ①自由散读,根据语境理解字词。

  ②紫藤萝瀑布有什么特点?从字面上看,作者把它与什么联系起来?

  明确: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抓住紫藤萝瀑布的特征,勾出紫藤萝联想到的“生命”、“精神的喜悦和生的宁静”、“生死谜”、“手足情”等字眼,为下文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作准备。

  (解说:旨在让学生根据语境识记字词,初步感受“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

  2。具体研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①前一部分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紫藤萝盛开的景象。紫藤萝成片成片地盛开时,居然能"像一条瀑布。。。。。。在流动,在欢笑",那"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的"点点银光",多像"迸溅的水花",那是阳光下跳动着的紫色的音符,正谱写着生命的欢歌啊!再看那每一条盛开的花,都是鼓满了帆的船,漾满了笑意的脸,何其蓬勃、何其"辉煌"!作者用贴切的比喻、拟人,绘声绘色地把紫藤萝开放的盛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解说:让学生通过诵读、讨论,体会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②怎样理解特定历史时期有关紫藤萝的故事?

  明确:萧杀的政治气候禁锢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花也有情,竟寂寥得"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后来连"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可花儿并没有枯死,那顽强的根,纵然饱经摧折也孕育着希望的种子,随时准备破土而出。看,"藤萝又开花了,开得那样盛,那样密",它汇成了奔腾的瀑布。立在瀑布边,掬一捧入口,便是滋润着干涸心田;抚摸鼓胀的花朵,便是起锚生命的航船。

  这一段故事,是作者极尽铺陈点染之能事,描写了紫藤萝开放的盛景后,笔锋陡然一转而写的。理解这一段故事,可略为交代背景,设"凋零了的紫藤萝后来怎么样?"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紫藤萝的一荣一枯,正昭示了生命的价值和希望的可贵。

  ③朗读第8段和第11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明确:如瀑布般的紫藤萝盛开着,散发着蓬勃的生命的气息,高奏着昂扬的希望的乐曲,解开了"生死谜",抚慰着"手足情"。不是吗?只要种子在,花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只要真情在,许多失去的还有再来的时候,人生在世,纵有艰难险阻,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暗礁、险滩又怎能阻碍"满装生命的酒酿"的"紫色的花舱"驶向彼岸呢?

  (解说:让学生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情感。)

  3。品读,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朗读写景段,让学生图画出景物描写中渗透了作者情感的语句。如"辉煌淡紫色"的"辉煌"抒发了作者对瀑布生命力的盛赞之情,"流动""欢笑"传达了生的喜悦。"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表达了作者失落怅惆的情绪。

  (解说:让学生通过诵读,体会景中之情,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四、迁移训练

  以《绿色的海洋》为题,抓住森林的特点,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

  五、布置作业

  本文还能给你什么联想和启示?课后写一篇练笔。

  (解说:训练联想能力,可类比联想,也可相反联想)

【初一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初一语文社戏教案06-12

初一语文《春》教案04-08

初一语文下册教案09-24

初一语文上册教案10-26

初一语文上册教案02-18

初一语文下册教案12-28

初一语文《社戏》教案11-23

初一语文教案08-18

初一语文《天目》教案02-16

初一语文教案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