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29 08:46:21 晓怡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精选2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精选20篇)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 1

  教学目标

  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

  (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

  导入()分钟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

  (师生齐背《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新课教学()分钟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

  学习会写字

  “暮、吟”

  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诗文内容,扫除学习诗文中的障碍。】

  理解题意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生听课件中范读)

  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

  指导学习三、四两句。

  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板书:露水月亮)

  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

  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板书:景色美丽)

  【设计意图:有序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进入诗中,逐层深入地积累知识。】

  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四、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指导配乐朗读。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诗的意境,并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

  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

  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你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做一首新诗,或画一两幅简笔画吗?两样选择一个来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展示,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内容

  《暮江吟》

  白居易

  露水月亮景色美丽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后画“√”。

  日暮(mǔ mù)吟诵(yín rén)瑟瑟(sè bì)

  二、辨字组词。

  幕()吟()似()

  暮()拎()拟()

  三、理解诗句。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mù√ yín√ sè √

  二、屏幕、日暮、吟诵、拎水、似乎、拟人

  三、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 2

  【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寓言两则》中的一篇。本文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

  主要写扁鹊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这篇寓言故事耐人寻味,有着多元的寓意,从蔡桓公的身上,我们分析出:刚愎自用、太过固执就没有好的结果;还可以读出应该防微杜渐,把“毛病”扼杀在萌芽状态。否则,它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严重。

  一次次通读课文后,文章中的两条主线显现出来:一条是扁鹊劝蔡桓公的句子,一条是蔡桓公明知扁鹊是名医却不倾听别人建议的几次语言和神态的表现。教学中,两条主线并进,更能深入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对于文本,也做到了多元化解读。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基本达到要求,因此,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本文是古文翻译而来的这一特点,引入古文,让学生和古文来一次“亲密接触”,使学生体验到学古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肠、烫、汤、睬”等生字。

  2.能用题目拓展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读好人物的对话。抓住人物对话,揣摸人物心理。

  4.懂得防微杜渐,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5.引入古文《扁鹊见蔡桓公》第一段,体味文言之美,感受学古文的乐趣。

  【教学重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体会人物的心理;反复地读扁鹊的解释,

  明白寓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练习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交流以前读过的寓言故事,让学生明白寓言故事的特点----小故事,大道理。

  二、揭示课题,简介主角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2、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

  3、简介扁鹊。

  4、过渡:扁鹊是一位名医。创造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是中医的鼻祖,曾经治愈了大家认为已经死去的虢国太子,被誉为神医。可是有一位病人,居然让这位可以起死回生的神医束手无策,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大家一定会在《扁鹊治病》里找到答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认读生字。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在讲什么?

  四、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想法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你能不能了解扁鹊和蔡桓公的内心想法呢?

  生: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我觉得扁鹊是非常诚恳的想为蔡桓公治病。(带着感情读)

  扁鹊是名医,还应带着关心去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从扁鹊的语言中体会到了扁鹊的内心,从他的`动作又能体会到什么?

  找动词:“一会儿”体会到时间很短暂。

  师:是啊,扁鹊不愧是名医啊,只用了“望闻问切”中的“望”,而且是一会儿就看出蔡桓公有病,这可见扁鹊的医术高明。(板书:医术高明)

  2、再读读蔡桓公的语言,你能从蔡桓公的言行中体会到什么?

  生交流并指导朗读。

  3、确实是一位自以为是的蔡桓公啊。刚才我们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件出示学法:品读言行——体会内心——感悟性格)

  师:大家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二三次拜见的情形,你能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想法的变化了吗?

  五、自主学习后两次见面情形

  学生用以上方法自学,教师出示自学目标:

  1.扁鹊心情有什么变化?

  2.揣摸蔡桓公的心理?

  师:扁鹊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从语言体会到扁鹊越来越焦急。)

  (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引导朗读)扁鹊是一位有责任的名医,看到蔡桓公明明有病,却不肯医治,他急啊!

  看到大王的病越来越严重,他急啊!

  看到大王的病更加严重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啊,他心急如焚。

  师:我们把扁鹊的三次劝说放在一起,分男女生来读,要读出扁鹊的心情一次比一次焦急。

  (男女生对读)

  师:可是蔡桓公呢,对扁鹊的劝告有什么表现?(不高兴。不屑一顾。)

  师:蔡桓公面对扁鹊一次又一次的劝说,会怎么想?

  学生交流

  师:扁鹊一遍又一遍说他有病,蔡桓公却一次又一次否认,蔡桓公怎么样?

  “固执己见”。(板书)

  师:我们把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得更深入了,扁鹊一次又一次冒死进谏,你觉得扁鹊怎样?

  有责任心。很高尚。很爱国。

  师:(小结)是啊,这都体现了扁鹊的医德高尚。(板书:医德高尚)

  师:(再次总结学法)那么作文时我们可以通过(生: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就是高明的写作方法。

  师:扁鹊第四次见到蔡桓公时,他的病已经深入骨髓了。根据我们前面的学,完成一份蔡桓公的病历。(课件出示表格)

  (师引导读病历)

  师:蔡桓公是一个明君,他在位时到处招贤纳士,想有一番作为,可惜年仅44岁就病死了,蔡桓公死于什么呢?(不听别人的劝告,自以为是。)

  六、理解寓意,拓展延伸

  1.找到了死因,再看病历,刚开始只是微小的毛病我们用“微”来概括(板书),结果不治,不听劝告,病情渐渐加重,我们用“渐”来概括(板书),最后病死。这说明要活好,需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要“防”啊(板书),用一个词来概括“防微杜渐”这充分说明了小错不改会量成大错。

  2.初识古文:通过这个寓言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很多道理。这则寓言出自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韩非所著的《韩非子》。这样生动的一个寓言故事,课文用了436个字来写,而韩非仅仅用了198个字就讲清楚了。

  今天我们就来读读原文的第一段(课件出示):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jià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

  3、我来读原文中的句子,你能不能找到课文中相关的语句呢?

  七、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激趣: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许多寓言故事阐明的深刻的哲理警示着每一个人,其实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寓言故事都是从古文中翻译而来,如:郑人买履,亡羊补牢等等。

  2.推荐阅读:《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另外自己课下搜集一篇古文寓言故事,了解故事并熟读古文。

  【板书设计】:

  扁鹊、蔡桓公

  医术高明、自以为是

  医德高尚、固执己见

  防微杜渐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 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哪些是破坏环境的做法,同时学会在与他人意见分歧时,正确与人沟通,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2、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能充分意识到环保不是一句空话,每一个人都应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卫士。

  3、谈环保小建议。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克服劝说时的焦躁心理,以文明的举止、诚恳的态度打动对方。

  【教学难点】让他们在自设情境中自我检点、规劝别人,从而迁移到生活中。

  【教学课时】1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人类的一些破坏环境的做法,同时学会在与他人意见分歧时,正确与人沟通,锻炼口语表达能力。(重点)

  2、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能充分意识到环保不是一句空话,每一个人都应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卫士。(重点)

  3、学生克服劝说时的焦躁心理,以文明的举止、诚恳的态度打动对方。(重点)

  4、让他们在自设情境中自我检点、规劝别人,从而迁移到生活中。(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图片导入。

  教师口述:同学们,我们观山,看海,听雨,赏花……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让我们心旷神怡。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可是,只要大家稍稍留心,就不难发现人类的许多行为正破坏着我们的生活环境。

  我们从电视上或网上了解到,我们的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联系我们周围生活的环境,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触。前两天,老师在网上收集到许多资料,并在我们居住的地方拍摄了一些图片。下面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些图片资料。看完以后,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图片展示:同学们,能否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与环境密不可分;太可怕了,没想到我们的环境居然这样糟糕)(板书: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设计意图:通过影片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环保话题,并为下面的环节蓄势。】

  二、明确要求(板书:环境的重要性)

  1、读一读:理解口语交际内容及要求,学生自读教材,明确今天的口语交际内容。

  2、自读完成后小组内组长检查任务完成情况;明确具体话题,小组长要做好记录。

  3、小组内进行交流,谈谈你的理解。

  4、交流内容:在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这些问题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

  三、初设情境,共同探讨

  1、说一说。

  a情境一:你和同学吃饭时,他随手拿了几双一次性木筷,多的就扔在旁边,请你劝劝他。

  b情境二:学校门口的餐馆老板一直未停止使用一次性木筷,你打算怎样去劝阻他?

  (有些木筷并不卫生,因为每一双一次性筷子的制作加工都要经过树木的砍伐、切断、冲坯等十几道工序,而且为了让筷子看起来洁白干净,成型的筷子还要经过硫磺熏,熏不白的就用双氧水和硫酸钠再次浸泡漂白,然后用滑石粉抛光。)让我们少用一次性筷子,出外就餐时尽量自备筷子,或者重复使用自己用过的一次性筷子。

  2、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a、小组内交流。

  b、每组请代表在全班交流。

  (教师出示图片:工厂里生产过程排出的废水直接排到河里;人们乱砍乱伐破坏生态环境;工厂里排出的废气污染大气;人们的生活垃圾。)

  3、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板书:怎样保护环境)

  (如果堵车时间长,我们可以提醒爸爸妈妈将汽车熄灭。这样可以减少尾气排放,也可以节省燃料。最后离开教室的同学要注意关灯,大家一起努力,做到不开“无人灯”。)

  四、出示公约,激发情感

  1、出示《全球青少年环境公约》。

  教师口述:我们看得到众多生态保护区被破坏,野生动物日益灭绝;感受得到全球气候变暖,沙尘暴肆虐,却忘记了这一切可能就源于我们为满足生活需求对大自然的无度利用。大自然早已警钟长鸣。1998年《全球青少年环境公约》问世,它希望有志环保的青少年加盟其中。你们愿意加入吗?(板书:参与环保活动)

  (一)必须做到

  ①不要到处乱丢垃圾,要把它们丢进果皮箱里,如果附近没有果皮箱,也不要乱扔,你可以在身边带一个小垃圾袋,用它来盛放垃圾,再一起丢进果皮箱。

  ②如果你所在的地区或学校已进行了垃圾分类,你要积极参与对垃圾进行分类。

  ③不要浪费,你应拒绝过度包装的商品,双面使用纸张,并且买你必需的东西,因为在你买不必要的商品时,不仅浪费了钱,还浪费了资源。最重要的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米、一分钱。

  ④积极使用可再利用物品。如:你应把你读过的课本或健康的书籍送给穷苦的孩子们;把自己完好的衣服送给弟弟或妹妹穿。

  ⑤如果你发现身边有破坏环境的行为发生,你应提醒他(她),说服他(她)不要再这样做。

  ⑥爱护野生动植物。不要吃野生的动物或植物,并提醒他人也不要这样做。

  (二)尽力做到

  ①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你可以自带无毒害金属制造的餐具,来代替一次性餐具。

  ②你应让每滴水都变得有价值,也就是说,你应尽量多次地使用每一滴水。如:你可以用洗过手的水拖地板等。

  ③综合使用旧商品,变废为宝。

  ④阻止别人做破坏环境的事情。

  ⑤减少私车使用,尽量乘公交车。

  五、全班汇报,点评鼓励

  保护环境小建议

  1、根据生活中常见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写出保护环境的小建议;

  2、讨论: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

  3、分小组汇报十条小建议,师生共同评议;

  4、以小组为单位印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课下张贴在学校或社区的布告栏里。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指导思想就是全员参与。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开口的机会,同时又增加挑战意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六、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小事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这些一点一滴的小事,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可以结束地球的生命。地球是你的,也是我的,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拉起我们的手,张开我们的口,检点自己,劝诫他人,共同捍卫我们的家园。(教师板书:做环保小卫士献计献策)

  板书设计、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环境的重要性?怎样保护环境、参与环保活动、做环保小卫士。

  献计献策、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本堂课上,学生学会细心观察身边以及周围好行为和坏行为,首先我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使学生在心中确立目标;第二个环节中师生共同的评点归纳,在小组活动时,在学生展示后,包括最后我与学生间的对话,我一直力求保持清醒的头脑,随时肯定,随时总结。

  不足之处:本堂课上,对于劝说者应持有的态度、劝说的方法技巧,以及说话时的举止等知识点的讲授的不到位。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 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暑假、石级、铁链、发颤、犹豫、奋力、终于、居然、勇气、决心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运用多读多想的方法边读边想,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4、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使学生懂得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指导学生读好“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以及爸爸最后说的话,充分体会“我”与老爷爷是怎样相互鼓励,勇攀高峰的。

  教学过程:

  一、看黄山的风景录象,交流对黄山的印象。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爬过什么山?去过黄山的请举手。黄山有“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可见黄山极难攀登,然而,文中一老一少竟登上了天都峰。(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他们怎么能爬上天都峰?从文中给我们些什么启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新授

  (一)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二)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回答:课文讲了件什么事?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学生想: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画出描写天都峰“高”、“陡”的句子。

  (2)电脑出示天都峰图片,指名说天都峰什么样?

  (3)对照文中彩图自读第一自然段,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天都峰的高和陡的?从“啊”“云彩上面”“笔陡”“从天上挂下来”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么高陡的山我有信心爬吗?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4)指名说第一、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语气和图中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

  2、讲读课文三五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我遇上了谁?从哪些词句看出老爷爷年纪大?

  (2)我不再犹豫,为什么?

  (3)指名分角色读我和老爷爷的对话。

  (4)这部分告诉我们什么?

  3、讲读课文六、七自然段。

  (1)自读,用横线画出爬山动作的词语,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2)出示句子:“我(奋力)向峰顶爬去”“爬呀爬,我和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请学生说说用上括号的词语好在哪里?

  (3)再读课文,告诉老师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4、讲读课文八十自然段。

  (1)指名读我和老爷爷的对话,想: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2)齐读最后一段,想:“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从哪儿能看出来?理解“汲取”“爸爸的话”告诉我们什么?

  四、巩固练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一课,你受到什么启发?

  五、自我评价

  分别从语文知识做人及学习的习惯等方面展开自我评价。考虑成熟后在班内交流这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有过和小作者类似的经历吗?讲给同桌听听。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 5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学习的神话故事的特点进行回顾与整理。

  2.借助拼音识记与花卉有关的词语,进行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训练。

  3.指导学生积累表现人物特点的成语,激发学生积累、运用成语的兴趣。

  4.在读句子中体会想象的神奇,并与同学交流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情节。

  5.熟读、背诵古诗《嫦娥》。加强语言积累,激发孩子们学习、积累古诗的兴趣。

  6.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外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对本单元学习的神话故事的特点进行回顾与整理。

  2.借助拼音识记与花卉有关的词语,进行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训练。

  3.在读句子中体会想象的神奇,并与同学交流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情节。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积累表现人物特点的成语,激发学生积累、运用成语的兴趣。

  2.熟读、背诵古诗《嫦娥》。加强语言积累,激发孩子们学习、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神话故事,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四,有关这一单元的重要知识吧。(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1.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读了许多神话故事,认识了许多神话人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自己对神话的认识吧。请大家看着大屏幕,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三位同学的独特发现吧!

  2.课件出示:(出示课件3)

  神话充满神奇的想象,像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让我赞叹不已。

  神话中很多人物个性鲜明,如精卫性情刚烈、坚韧执着……

  古人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如普罗米修斯上天拿取火种,就是古希腊人对火种来源的一种解释。

  我们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3.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4.说一说自己是否有同样的体会,你还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5.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全班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4)

  神话想象丰富,题材广泛。神话是古代人民展现奇特想象和幻想所创作,具有神奇、丰富、多种多样的特色。表面看起来很荒诞,实质朴素、真实、生动。

  神话的故事性强,情节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后羿射日和打猎有关,女娲造人与制陶有关,神话把人民的生活情景渗入故事里,加以浪漫化。

  神话中的主人公性格鲜明,能力非凡。主人公大多是原始社会里的劳动英雄、战斗英雄和其它英雄人物的理想化身,也有的主人公是与人类作对的超自然力或敌对的人类集团加以艺术夸张而成,不论是正是反,都是鲜明生动超凡的。(板书:神话的特点)(出示课件5)

  7.鼓励学生多阅读神话故事,在阅读中感受神话的特点。

  三、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花圃、花卉、花蕊”。(出示课件6)

  2.教师领读词语。

  3.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4.学生再次认真拼读,说一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花”字组成的词语)

  5.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玫瑰、茉莉、牡丹、海棠”。(出示课件7)

  6.教师领读词语。

  7.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8.男女生对读,与同桌讨论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花的名称)

  9.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花儿的颜色、形状、香味等。

  10.课件出示9个生字:(板书:圃、卉、蕊、玫、茉、莉、牡、丹、棠)

  圃、卉、蕊、玫、茉、莉、牡、丹、棠

  11.集体读、开火车读、指名读9个生字。

  12.想一想:你发现这些生字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最容易记住这些字。

  13.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巡回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汉字的特点。(从结构、偏旁、识记方法方面引导。)

  14.把下面的植物分成两类。(出示课件8)

  松树、菊花、荷花、杨树、柳树、鸡冠花、杏树

  (1)()

  (2)()

  四、词句段运用

  1.导言: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认识了一些花卉,这节课我们—起走进“词句段王国”,一起去感受词语和句子的无穷魅力吧。

  2.课件出示词语:(出示课件9)

  腾云驾雾上天入地神机妙算各显神通

  三头六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刀枪不入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小组交流,读读词语,说一说,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特点的成语。(板书:人物特点)

  (3)师导言:你们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在小组内说一说吧!

  (4)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拨:(出示课件10-17)

  腾云驾雾: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上天入地:升上天空,钻入地下。形容神通广大。也比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四处奔走。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各显神通:比喻在各自工作中显身手。

  三头六臂:三个脑袋,六条胳臂。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后比喻神奇的本领。

  眼观六路:眼睛看到四面八方。形容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全面了解。

  耳听八方: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很机警。

  刀枪不入:刀砍不进,枪刺不死,原形容人铜皮铁骨或物体十分结实。现多比喻一个人僵化固执,冥顽不灵,很难被说服打动。

  (5)导言:大家现在已经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了,谁能说说你从这些词语想到了哪些人物或故事,大家能不能选一两个成语说一句话呢?

  (6)指导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选词说话,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18)

  孙悟空不仅会腾云驾雾,还能上天入地呢!

  诸葛亮真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

  难道她真的有刀枪不入的本事吗?

  (7)积累描写人物的`成语。(出示课件19)

  料事如神博古通今出类拔萃学贯中西宽容大度义正辞严赤胆忠心不屈不挠视死如归临危不惧铁面无私大义灭亲

  3.课件出示课本上的3个句子:(出示课件20)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这三个句子都是神话故事中的语句,是作者想象的,让我们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

  (4)想一想:你在其他神话故事中,读到过让你感到神奇的情节吗?

  (5)先在小组内练习说一说,再选小组代表上台交流。

  五、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古诗,学习自由读。(出示课件21)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作者:(出示课件22)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4.课件出示词语意思:(出示课件23)

  [注释]

  深:暗。

  长河:银河。

  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5.学生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教师适时指导。(板书:说说诗句的意思)

  [译文]

  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银河渐渐疏落,启明星要消失了。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6.熟读成诵。

  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神话的神奇,学习了一些描写人物特点的词语,还学习了一首古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神话的特点

  圃、卉、蕊、玫、茉、莉、牡、丹、棠

  人物特点

  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 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避、撼、喧”等8个生字(含有1个多音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蝴蝶的怜惜,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体会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积累好词佳句。

  4.激发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去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雨中蝴蝶的担忧与牵挂,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教学难点

  把握修辞在文中的应用,体会其表达效果;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蝴蝶的图片,播放蝴蝶飞舞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蝴蝶的美好想象。

  导语:同学们,看到这些美丽的图片和动画,你们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词语呢?

  示例:五彩斑斓……蝴蝶的翅膀五彩斑斓,就像美丽的花园。

  翩翩起舞……美丽的蝴蝶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2.教师简单总结,导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说得不错,从这两个词语中,老师能体会到你们对蝴蝶的喜爱。像你们一样,很多人都喜欢蝴蝶。有人说,蝴蝶是会飞的花朵,是美丽的精灵。阳光下,我们迷恋于它们轻盈的舞姿、迷人的风采。可是当风雨来了,这些大自然的舞蹈家,又去向何处呢?它们的家在哪里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燕志俊的散文《蝴蝶的家》,开始我们的探寻之旅。

  3.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蝴蝶的家)

  明确:这个标题很形象。蝴蝶怎么会有家呢?它们的家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这一连串问题吸引着学生阅读课文,一探究竟。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课文的相关知识。

  燕志俊(1907—1982)?又名燕遇明,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出身于书香门第。五四运动后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常在《小说月报》《新女性》《语丝》等杂志上发表新诗、散文等,得到沈尹默和郑振铎的赏识。从事写作50余年,著作有中篇小说《苦女翻身记》,长诗《枯树开花》,短诗《山乡女儿》《碧叶集》等。

  关于蝴蝶的诗词名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锦瑟》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唐]黄巢《题菊花》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南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2.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注意自己读不通的地方。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相机纠正,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会认的字:躲避(bì) ?震撼(hàn) ?喧(xuān) 嚷 ?素(sù)洁 ?沾污(wū) ?家 雀(qiǎo) 儿 ?炊烟(yān)屋 檐(yán)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圈画不懂的地方。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说说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直抒胸臆,写作者对蝴蝶的担忧和关心之情。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写“我”对蝴蝶的家一遍遍设问、猜想、找寻、否定,表现了“我”对蝴蝶命运的担忧和关爱。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一个女孩儿对蝴蝶的家的美好猜想。

  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以苦寻无果收束全文,给人留下无尽遐想的空间。

  3.指名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通过作者想象下雨时蝴蝶无处藏身而为蝴蝶担心的事,表现了作者对蝴蝶的关爱,告诉我们要关爱弱小,关心需要帮助的小动物。

  4.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阅读要求:

  (1)画出文中表现作者为蝴蝶担心的句子。

  (2)画出文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种种猜想。

  (4)与同学交流讨论,说说蝴蝶的家还可能在哪里。

  5.汇报展示,品析课文。

  (1)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如何理解“常想”一词的表达效果?读句子,拓展思维,说说作者还会想些什么。)

  明确:“常想”就是经常想,一次又一次地想,不止一次地想。可见作者对蝴蝶的着急、担忧、关爱。

  (2)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内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这是一处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预设:首先引导学生抓住句中的核心词语“天、云、雷、电、雨、风、树林”等,可以很快确定这属于自然环境描写;然后讲解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并结合语句具体分析。

  明确:这是一处自然环境描写,写出了暴风雨扫荡天地的情景,突出了环境的恶劣。这样的天气简直是有意为难蝴蝶,为下文写作者担心蝴蝶无家可归埋下了伏笔。

  (3)读第2自然段,说说蝴蝶有什么特点,这样的蝴蝶在暴风雨中可能会有怎样的后果。

  预设:找出第2自然段中描写蝴蝶的一组排比句,提炼出其中的关键性词语,概括蝴蝶的特点。蝴蝶在暴风雨中可能产生的后果则要借助学生的想象,作者并未直接写出,给了读者思考的空间。

  明确:蝴蝶的特点是轻盈、素洁、柔弱、无力。这样轻盈素洁、柔弱无力的蝴蝶在那样猛烈的暴风雨中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有①雨点会把蝴蝶的翅膀打落,使它不能飞翔;所以作者说——它们的身体是那样的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②泥点会把蝴蝶的彩粉弄脏,它不再圣洁美丽;所以作者说——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的素洁,一点儿水都不能玷污上的;③狂风暴雨会把蝴蝶吹落在泥泞中,直至死去,所以作者说——它们是那样的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④翅膀会被雨点打湿。⑤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⑥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⑦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

  (4)找出文中描写作者为蝴蝶着急的句子,认真体会作者的心情。

  明确:第2自然段末句——“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第3自然段末句——“我真为蝴蝶着急了。”第4自然段末句——“我真为蝴蝶着急了。”“着急”一词反复出现,可见作者心情之急切,充分表现出作者对蝴蝶的关爱之情。

  (5)第3、4自然段都描写了作者在寻找蝴蝶的家,两段中作者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吗?

  明确:第4自然段中作者的心情更加着急,对蝴蝶的担忧越来越深。原因有①找了那么多地方都找不到,就会越找越着急。②作者寻找得更细致了,似乎就要找到了,可是仍旧没有见到蝴蝶的家在哪里,所以更加着急了。

  (6)作者都为蝴蝶找了哪些家,哪些地方,勾画出来,体会一下作者每一次猜想,每一次探寻后的心情怎样。

  明确:

  6.深化理解课文,拓展思维。

  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你有新的想法告诉作者吗?

  预设: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拓展思维空间,想一想蝴蝶可能落脚的地方,如崖壁的山洞里、花瓣下等,合理即可。

  四、拓展阅读,赏析名段

  过渡:暴风雨要来了,作者为柔弱的蝴蝶担心,不知道它们栖息在哪里,会不会受到暴风雨的摧残。从作者动人的文字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他的那份担忧、焦急,他对小生命的爱让我们深受感动。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李汉荣的《对一只蝴蝶的关怀》,看看片段中的小朋友对蝴蝶抱着一种怎样的情感。

  1.出示课外阅读片段,指名学生朗读。

  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李汉荣《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2.教师出示要思考的问题,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推举代表汇报。

  (1)小男孩和小女孩是如何关怀一只蝴蝶的?(用柳条营救花蝴蝶,帮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搭建“遇难所”保护蝴蝶)

  (2)蝴蝶得救后,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心情怎样?(高兴、欢快)

  (3)从小男孩和小女孩关怀蝴蝶的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淡漠,多一点善良,少一点算计;等等)

  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动物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关爱它们,才能共创和谐家园。把这样的观念牢记在心,以悲悯的情怀去关注周围的小动物,不仅是一个人高尚道德的体现,也能塑造我们美的灵魂。

  小结:一节课时间虽短,但我们所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同以前一样,我们先从生字入手,了解了字音、字形,在此基础上,分析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尤其是文中的一些关键语句,描写生动,富有感染力。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老师惊喜地看到了你们独特的想法,非常不错。同学能,值得表扬;同学不仅,还,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

  (2)引导学生交流本节课学到的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课外搜集关于关爱动物的名言。

  关爱动物的名言

  爱护动物,让人类不孤单!

  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是动物信赖的伙伴。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请爱护动物。

  关于动物的歇后语

  猫捉老鼠狗看门——本分事?飞蛾扑火——自取灭亡?鳄鱼的眼泪——假慈悲

  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老鼠钻在风箱里——两头受气?小老鼠上秤盘——自称自

  (4)引导学生改写课文的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蝴蝶的家

  麻雀的家在屋檐下,

  青鸟的家在大树上,

  蝴蝶呀蝴蝶,

  下雨的时候,

  你去了哪儿?

  麦田、松林、老树干寻不见你的踪迹,

  花朵、石桥、屋宇下都不是你的家。

  你轻盈的身体怎么禁得住狂风的肆虐,

  你素洁的双翅怎么受得了雨水的冲刷!

  蝴蝶呀蝴蝶,柔弱的蝴蝶,

  你是那么让人担心,叫人牵挂……

  亲爱的蝴蝶,其实,我的家就是你的家!

  爱心为你编织成温馨的家,

  不管电闪雷鸣,任凭风吹雨打,

  不要害怕,快快回家!

  六、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 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2、让学生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培养学生运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3、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保护环境迫在眉睫,每个人都应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小卫士。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培养学生运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掌握从议到悟的学习方法。

  教学策略

  1、联系生活,打开思路

  搜集、了解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人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危害。先列举一些身边的环境问题,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如乱丢废弃的电池、乱丢塑料袋、一次性快餐盒使用过多、宠物随处大小便、河流中的水变脏变臭、雾霍问题、噪声污染。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身边有很多环境问题可以去发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不同的地方,如学校、社区、快餐店,了解环境问题;还可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如现场观察、读报、上网、看电视、昕广播、采访群众,了解环境问题。

  在搜集环境问题时,可让学生制作一些小卡片,方便课中交流。还可以拍一些照片或从报刊中剪一些图片,便于交流时让其他同学直观地感受到环境问题。

  2、细化交际话题,明确如何“围绕话题”展开交流

  本次口语交际要让学生能“围绕话题”展开交流,这个要求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可以通过一些教学设计,让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明确要求。如,交流“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这个话题时,可以对这个问题进行细化处理,可先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简单、大致的分类,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污染,并在黑板上画上一个个圈表示不同的分类。再从以上分类中选取一个类别,如垃圾污染,先让学生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污染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判断所反映的问题中,哪些与垃圾污染有关,并将反映垃圾污染的小卡片或图片贴到黑板上垃圾污染这一类里。这个过程既能引导学生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有关,也能让学生明白要围绕话题交流。如果有学生说到的问题与垃圾污染没有关系,可以引导学生归到相应的类别中去。经历这样的过程,学生对“围绕话题”交流会有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

  交流“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时,不要泛泛而谈,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如,塑料污染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围绕这个话题,提出一些简单易行的做法。如,“超市购物时用布袋,不用塑料袋”“外出就餐时,少用或不用塑料打包盒”“回收利用一些废旧的塑料制品”。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如,讨论解决塑料污染的办法时,学生可能说了塑料污染的危害,这样的发言就与话题的关系不大,遇到这样的发言教师就要及时纠正。

  3、归类汇总,选出保护环境的小建议。

  在汇总保护环境的做法时,教师应启发学生总结、提炼自己的发言,将发言归类汇总。如,可以根据问题的类型进行汇总,也可以根据具体的做法进行汇总。在评选保护环境的十条小建议时,可以先组织学生讨论人选的标准。如,能不能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是不是简单易行?有了评选的依据后,再组织学生将不同的做法(这些做法也可做成小卡片)集中到一起,或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筛选,可让学生说一说入选或不选的理由。最后,让学生把选出的十条建议誊写在一起,或汇编后打印出来。

  把小建议张贴在布告栏里,可能要与相关的管理员沟通协商,征得管理人员的同意,这也是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良好机会。在正式张贴之前,可引导学生根据建议对象,想一想把这些建议张贴在哪里的布告栏里比较合适。教师要帮助学生将交际成果落到实处,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口语交际的现实意义。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收集身边的环境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明确主题,激发兴趣

  1、收集学生眼中的`环境问题,可结合教材图片,从垃圾分类、水污染、大气污染、森林过度砍伐这几个角度去搜集相关资料。

  2、让学生对环境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3、观察图画,引发思考。

  (1)出示图片进行对比。

  ①出示美好环境的照片。

  ②出示环境遭到人为破坏的图片。

  4、引出教材的四幅图片,大致了解图中分别呈现了什么环境污染,让学生直观感受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板块二观察图片,引发思考

  1、让学生交流自己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2、指名学生说说图片中的内容。

  内容提示

  图1:地面上都是随处丢弃的饮料瓶

  图2:被污染的河流

  图3:工厂烟囱排放出滚滚浓烟污染了大气

  图4:一片森林里砍伐了很多树木,森林里树木越来越少。

  3、小组交流讨论以下的问题。

  提问引导

  (1)我们身边存在哪些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危害?

  (2)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4、请学生在全班进行发言,并出示讲述者与倾听者的要求。

  内容提示

  讲述者: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

  倾听者:判断讲述者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5、发言后,组织学生对发言者作出评价:她的发言是否属于环境问题,是否说清楚了为什么要关注这个问题?

  板块三课堂小结,激发情感

  1、过渡:大家的意见都不错,接下来请大家在小组内选出十项简单易行的措施,印成《保护环境的十条小建议》,张贴在班级、社区等地方。

  内容提示

  所列举的环境问题一定要与我们自身关系比较密切,最好是亲身经历或感受很深。

  2、注意借助“泡泡”提示语启发学生,如: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环境污染;没有及时关闭电源,复印纸使用泛滥等造成资源浪费。

  3、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改建议,使建议更加合理,方便施行。

  4、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环境从你我做起。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保护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学反思总结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们与环境”,是本单元课文主题的一个升华。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学生感受到祖国风景的美丽多姿,那么如何使美丽保持下去呢?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关注环境问题,保护环境。

  口语交际重在“说”,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尽情说,使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认识到在生活中的确存在着各种污染环境、破坏家园的不良行为,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要先让学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让学生有东西可说。再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在学生“说”时,教师也要认真听,并及时纠错。

  本次口语交际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能充分意识到保护环境不是一句空话,保护环境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基于这一认识,整堂课的情境设置均围绕环保问题展开,教师尝试让学生回顾生活中存在的破坏环境的行为,然后自设情境,力求激起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在自设情境中自我反思,从而迁移到生活中。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 8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第1自然段的段式,会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的一个场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品德。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读课题。

  2、谁知道"泉城"指什么地方?为什么人们称济南为"泉城"呢?

  二、听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

  2、认读生字词。

  3、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汇注 悬崖 昼夜 暄腾 晶莹剔透 秋雨潇潇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第1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告诉我们什么?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三句)

  指名读第一句。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默读第二句,看看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那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

  出示:这些泉水有的白浪翻 ,好像银华盛开,有的 晶莹剔透 ,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指名读这句话。(这句话有4个分句,前两句写泉的行,后两句写泉的声音。)

  作者为了把泉的不同形态和声音写出来,用什么词连接的?(有的……有的……)

  谁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第二句话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泉水的美丽。

  指导朗读第二句。(一、三两句声音高些,二、四句声音要低缓)

  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济南72泉,最著名是哪些?

  读第三句。"著名"是什么意思?(有名)

  六、练习

  1.朗读课文

  2.观察学校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些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第一自然段。

  2.问:济南72 泉,最著名的是哪些?

  二、继续讲读课文

  1.学习第2自然段。

  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

  读后回答。(第一句写珍珠泉的位置,第二句写珍珠泉池的大小,三四句写泉水的样子)

  把描写珍珠泉样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泉水从地下往上涌。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珠。

  这两个句子那个好,为什么?

  欣赏"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拧到水面上来。"

  "拧"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拧的动作。

  指导朗读。

  小结:这一自然段具体写了珍珠泉美丽、神奇的景象。

  2.自学第3,4自然段。

  ⑴出示学习要求。

  ①默读3,4自然段。

  ②数一数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③五龙潭、黑虎潭分别在什么地方?(用:"____"画出来)有什么的特点?

  ⑵学生自学。

  ⑶检查:

  ①看图

  ②填表

  ⑷学生练读。

  3.学习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趵突泉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趵突泉样子的句子。

  "七十二泉之首"是什么意思?

  "差不多占了大半公园"说明什么?(泉池大)

  那句话描写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

  欣赏"泉池正中有三股比水桶还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

  看图理解。

  指导朗读。

  小结: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景观尤为壮观。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1.总结。

  2.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分段指导背诵。回忆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什么。

  2.练习背诵全文。

  三、识记生字字行,知道书写

  1.指名读生字。

  2.记住字形。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3.指导书写。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抄写词语。

  3.组词。

  4.背诵全文。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 9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

  2、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弄清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3、利用科学家几次进行科学实验的例子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科学家的实验过程。(重点)

  2、弄清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难点)

  教学准备:

  小黑板和图片设计。

  教学过程:

  一、设悬念,激趣导入

  1、请两位同学做走路比赛的游戏,其中一位同学蒙上眼睛,赛后各自谈感受。

  2、(出示蝙蝠图片)认识它吗?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

  3、(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知道雷达有什么作用吗?

  过渡: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贴蝙蝠图片)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贴雷达图片)。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板书“和”)把它们连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二、读课文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2、交流后展示并齐读一遍。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3、小结并质疑。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你们对蝙蝠有什么认识?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夜间”“还能”“无论”“从来没见过”“即使……也……”“极细”等)。

  3、指导朗读。

  ①从我们刚才找到的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蝙蝠夜行的本领可真够大的!我们读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敬佩、佩服)

  ②提示:重点词语朗读时要加重语气。

  四、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1、快速阅读4、5、6三个自然段,看看需做几次试验(三次)

  2、4个人组成一小组,边讨论边完成实验表格。

  3、学生读书、讨论、填写报告。

  4、每组选一个代表介绍试验情况。

  5、理解“配合起来”。

  第二次试验证明蝙蝠靠耳朵探路,第三次试验证明蝙蝠靠嘴巴探路。到底是靠耳朵,还是靠嘴巴呢?

  小结:对!这就是我们三次试验所得出的结论。

  6、屏示、齐读。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质疑过渡:对这个结论你们满意了吗?产生“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探路的”疑问。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七自然段。

  2、读懂了吗?请同桌边讨论边画出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探路的

  3、能看着这个示意图讲述蝙蝠是怎样探路的吗?

  4、拓宽知识。

  蝙蝠的眼睛虽然不行,但是它的嘴巴和耳朵却特别的敏锐。我在一本书中看到:蝙蝠能在1秒钟内捕捉和分辨25组回声,而且它能把昆虫反射回来的信号与其他树木、房子等反射回来的信号准确地区分开来,分辨出是食物还是障碍物,多么神奇呀!

  5、让我们一起用佩服的语气再读第七自然段。

  过渡: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六、自学第八自然段

  1、自读第八自然段。

  2、仿照前面把四张卡片“天线、荧光屏、无线电波,障碍物”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3、学生自画自说。

  导语:同学们:根据以上的两幅示意图,我们又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

  4、出示小黑板。

  A、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

  B、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

  C、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

  七、总结

  其实,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你们还知道些什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生物界的不断认识,还有更多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明、去创造。希望同学们从小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将来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 10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在这次作文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课件,例如学生看图后,让学生自由谈感受,为什么感动?启发学生观察想象,谈感受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语言表达的创造性。

  2、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学生看到感人的画面后,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身边有哪些让自己感动的事。教师要带学生走入情境,启发思考和创新,同时针对学生发表的言论,要进行评价,促进他们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成功之处是:在进行“交流平台”的教学活动时,在整个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多样的评价,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评价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所以,我鼓励学生大胆评价,积极营建民主、宽容、和谐的交际氛围,学生才能真正获得身心的解放与自由。这样,他们在交流时才会毫无束缚,畅所欲言,并且不时迸发出智慧与创造的火花。

  三、不足之处

  “习作”教学时没有调动起部分学生说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不活跃,有部分学生没有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把作文说具体,用词不丰富,说出的内容不生动,语言表达不流畅。今后引导学生多积累习作素材,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我努力的方向。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把精力放在关注学生的思维上,尊重课堂生成,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精彩发言和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不断迸发出来,真正与学生形成心灵的.对话和交流,让课堂成为展示智慧火花的“剧场”。

  2、课堂预设的环节尽可能“情景化”一点,“实效”一点,尤其是面对七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要着力找“抓手”,指导学法,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观察、思考和交流。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参与和引导作用,要跟着学生的思路与学生对话,在对话中引导,在引导中生成,因为,只有生成的课堂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才能展现出课堂的真实和精彩。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 11

  教学目标

  1、观察课本插图,认识我们的环境问题。

  2、围绕话题发表看法,判断出他人的发言时否切题。

  3、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4、通过交流学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清楚、准确地表达出自己对环境问题的看法。

  2、了解环境对人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能针对环境问题提出确切的解决办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你们想生活在这样一个地方吗?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早上推开窗就能呼吸到新鲜空气,晚上抬头就能看到摇摇欲坠的星星。可是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图片,这是我们现在生存的真实环境,看完说说你的感受。(出示关于环境问题的图片)

  2、指名学生说说看完这些图片后的感受。

  3、师:同学们的认识都很准确,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下这些环境问题,为环境的改善一起来出谋划策。(板书课:我们与环境)

  二、明确要求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学生边看边思考问题:

  (1)图片上反映的是什么问题,准确地概述出来。

  (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它会导致什么样的环境问题?

  (4)如何才能防止这种情况恶化?

  (5)你身边发生过这些事情吗?

  三、交流看法

  1、互动交流

  (1)生看图片,自由交流,师巡视教室。

  (2)引导学生讲述画面内容。(图一: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图二:水污染;图三:空气污染;图四:固体废弃物污染。)

  (3)引导学生说说观图后的感受。

  (4)让学生试着说一说如何可以缓解这些环境问题。(垃圾分类、不乱扔垃圾、使用环保洗涤剂、……)

  (5)师小结:生活中垃圾随意堆放,废水随意排放等都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了解我们身边的环境问题,让我们重视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

  2、分组交流

  (1)自己身边还存在什么环境问题?具体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引导学生思考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需要做哪些工作?做了会有什么效果?

  (3)生思考他人的发言哪里不合理,哪里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4)生自由讨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发现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

  3、总结交流

  (1)生轮流上台发表看法,并选出说得最好的同学。

  (2)师适时给予点拨,并给予同学鼓励或指正。

  4、张贴展示

  师:通过交流,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刚才同学们的精彩发言大家也都听到了。现在,你们选出其中最可行的十条办法列举出来,我们将它印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张贴在学校、社区等地方的布告栏里,让大家一起来保护环境。

  设计意图考验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5、范例展示

  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

  1、纸张双面使用,不浪费纸张。

  2、坚持做好垃圾分类。

  3、离开房间随手关灯。

  4、绿色出行,充分利用交通工具。

  5、洗完手立即关掉水龙头。

  6、购物自备环保购物袋,减少使用塑料袋。

  7、不乱丢垃圾,保持市容市貌。

  8、不践踏花草树木。

  9、不随地吐痰。

  10、不在公共场所吸烟。

  四、课后作业

  回家向爸爸妈妈传达此次交流的内容,共同约定保护环境。

  板书设计

  有什么环境问题

  为什么会产生问题

  怎么解决问题

  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教学反思

  本次口语交际是离我们生活很近的一个话题,我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整堂课的课堂氛围非常好,学生积极主动,保护环境的意识有所提高,让他们知道环境保护不是一句口号,是每个人的责任。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 12

  教材分析:

  交流本单元学习的收获,了解如何将一件事写清楚。用一段话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明白。

  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明白写一件事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束写清楚,但在表达真情实感方面会有欠缺。

  教学准备:

  “交流平台”以学生自主交流为主,为让交流有实效,可指导学生把交流的内容用简单的提纲先写下来,交流时再围绕提纲发挥。“初试身手”要不限字数,鼓励学生把图片内容说清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如何把事情写清楚。

  2.初步了解写一件事,要把起因、经过和结束写清楚。

  3.能用几句话把一件事的过程写清楚,并和同学交流。

  【过程与方法】

  以小组合作,对着提纲发言的形式,培养学生勇于交流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一件事进行讲述,享受分享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将如何写一件事的收获和同学交流。

  难点

  文从字顺地把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准备:

  教师:本单元学习内容汇总的课件。

  学生:梳理本单元自己学习的收获。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回顾课文,说说学完课文后的发现。

  2.学生讲述自己的发现。

  3.学生围绕“如何写一件事”进行交流。教师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写一件事的`要点。

  (1)交流明白时间、地点、人物。

  (2)写清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束。

  (3)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4)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

  4.教师小结记事几个要素。

  二、初试身手

  (一)看图并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

  1.分组交流图片内容,并尝试把图片内容讲清楚。

  2.教师指导学生说内容。

  (1)先说图片上画的内容,再发挥想象把内容说清楚明白。

  (2)想象要在图片的内容上展开,要合理。

  3.学生上台发言,教师适时点评、指导。

  (二)观察家人烧菜、擦玻璃或做事其他家务的过程,用一段话把这个过程写下来,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1.刚才同学们学习展开学习把图片内容说清楚,现在我们来观察家人做家务的过程,动作写下来。

  2.回想家人做某个家务时顺序,用上恰当的表示细作的词语把这个过程写出来。

  3.学生动手写,教师适时指导、点评。

  4.教师小结用一段话写做某家务过程注意事项。

  (1)用上表先后顺序的连词。

  (2)用上恰当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3)写清做家务的过程。

  (4)写完后认真修改,看是否写清楚明白了。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 13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引入:

  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 14

  【教学目标】

  1、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

  教师板书课题:

  颐和园

  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

  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1、学习生字: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⑴ 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⑵ 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 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

  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 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读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ì)。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③ 用比较法记忆“栽、雕、赏”的字形:

  (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

  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

  ⑶ 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

  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这种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终生受益。

  2、解释下列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非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五、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六、学法指导

  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课后小结

  学生没有到过北京,对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阁榭,长廊石桥等景物没有感性认识。在做教学准备时,我搜集了颐和园许多相关资料,还要求学生回家搜集颐和园的资料,如图片、音像、古诗、对联、美文等。然后把师生共同搜集的资料制作了课件,创设了一个虚拟的网络环境,并引进课堂,进行了的尝试和探究,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教学时,让学生边游览边谈体会与感受,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学生如临其境,对颐和园的景色优美就有了具体、形象的主观感受,学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尤其是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学生利用课件,自主探究自己喜欢的景点,新鲜感也很强,个性化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充分的享受学习的自主,品味颐和园独特的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感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的课前教学准备,千万不可忽视与互动学生。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 15

  教材分析

  课文写了年轻的刘伯承,右眼严重受伤,坚持不用麻醉剂,忍受巨大的疼痛接受了72刀,手术治疗,被沃克医生成为“军神”,表现了刘伯承坚韧的钢铁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年龄、土匪、拒绝、麻醉剂、施行、勉强、过奖、诊所、惊疑、从容镇定、目光柔和、肃然起敬。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并组词。

  龄 匪 诊 患 审 职 晕 邮 垫 勉

  2、学生互相说说易错的字:

  容易少横的字:龄 醉

  容易多横的字:哼

  注意字的笔顺:匪

  二、谈话导入新课

  军神,好响亮、好威风的`称呼,为什么要称他为军神呢?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事情的?

  板书:

  手术前(1-10)

  手术经过(11—17)

  手术之后(18—26)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默读思考:

  (1)划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简单批注在书上。

  (2)有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学生互相质疑。

  3、小组讨论交流。

  4、在全班交流并质疑。

  (1)指名读划的相关的句子,简单说体会。

  (2)解词:

  审视—仔细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3、学习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

  1、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

  2、理解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进一步学习快速阅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课文中的“军神”是指(),这是()对他的敬称。

  2、指名朗读课文。

  二、抓中心句突破全文

  1、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你知道沃克医生当时是怎么想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

  三、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导学课文

  1、导学“求治”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沃克医生开始是怎样识别刘伯承是军人的?

  (3)刘伯承的“镇定”是从哪几个地方反映出来的?

  (4)分角色朗读第一自然段。

  2、导学“术前”部分。

  (1)读读、想想、画画、议议。刘伯承为什么不肯用麻药?

  (2)联系课前收集的关于刘伯承的资料猜想:刘伯承担心损坏脑神经只是从爱惜自己身体的角度考虑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3)不用麻药意味着什么?

  (4)刘伯承能忍受这种难以忍受的疼痛吗?课文是怎样反映出来的?

  (5)有感情地朗读,根据提示读出坚定的语气。

  3、导学“术中”部分。

  (1)自由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手术中刘伯承、沃克表现的词句。想想这些词句各起什么作用?

  (2)课堂交流

  (3)联系自己生病的经历,说说刘伯承忍受的是怎样的痛苦。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从中感悟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5)小结。

  4、导学“术后”部分。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刘伯承在手术中除了一声不吭紧紧抓住垫单外,还要求什么?沃克医生听了有什么反应?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做完手术……了不起的军神!”

  (3)震惊的沃克先生不敢相信地注视着眼前的这位年轻人,他心中会怎么想?

  (4)根据提示语自由朗读,注意根据提示揣摩语意、把握语气,突出“军神”形象。

  (5)指导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 16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背诵课文。

  2、情感目标: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今天是什么节日?(中秋节)你准备怎么过呢?老师送大家一首歌,听完后把你听得感受给大家说一说。请你带着这种感觉把课文读一遍。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品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2、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3、整体回顾。《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4、小结

  说到亲情,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小路上,妈妈伸展双臂迎接蹒跚学步的幼儿;风雨中,爸爸手持雨伞呵护着放学归来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小孙孙数天上的星星……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写在采蜜集上。

  教学反思:

  我们的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就有多么广阔;生活有怎样的色彩,语文就有怎样的色彩;生活有什么滋味,语文就有什么滋味。怎样“联系生活感受促进文本感悟”,我就这节课的几个片段进行自我反思。

  一、想象画面,激发感悟。

  《走月亮》这篇文章为读者勾画出了一幅如诗、如梦、如画的画卷,例如在教学“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时,我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调动生活体验,发挥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之中。我问:“你读这句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由文本拉向了他们的生活,学生的回答缤纷多彩:“老师,我看到柔和的月光洒在溪面上,溪面是一闪一闪的!”“老师,我看到了一条瘦长瘦长的小溪,溪面上银波荡漾;我听到了小溪欢乐的歌声;我闻到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山草和野花的清香!”……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美景,此时学生透过文字看到了一副动态的,有声音,有香气的画面,这时候学生再读文章,就是带着头脑中的画面,带着自己的感受美读了。

  二、创设情境,驱动感悟。

  《走月亮》一文不仅给我们展现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的是母女俩之间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爱。在感悟“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闻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时,我引导学生回忆和妈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感体验,学生立刻回想起自己和妈妈一起散步是那样的温暖、幸福、安全、快乐……学生仿佛回到了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感受到了妈妈浓浓的爱,学生此时是激动的,情感是高涨的,学生读得是那样动情,那样幸福。学生已经将自己的情感不知不觉的潜入到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中,这时的读就是用心读书,用真情实感读书。

  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生活,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 1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长城的雄伟壮丽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有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认识课后11个生字,会写“岭、旋”等1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课文。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地观察和在观察中展开联想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板书课题)同学们,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学生回答)都不太了解长城是吗?听老师说,长城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汉、明两代又大规模修筑。由于时代久远,早期各个时代的长城,大多残毁不全。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一般人们谈的万里长城,主要指的是明代长城,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2、师:大家再看,这就是长城。你能看出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吗?对,第一幅图是远看长城,第二幅图是走近长城。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也要有一定的方法(板书:远、近)。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长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

  师:打开书,轻轻地翻到90页。自由地朗读13课长城,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要告诉老师:你都知道了长城的什么?开始。(生自由读课文)

  2、解词。

  师:刚才教室里书声琅琅,分外醉人。这课有很多的生字词语。有一些还不太好读呢,都读准了吗?谁愿意接受挑战?

  (1)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形容词,像蛇一般弯来扭去。

  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气魄雄伟——气魄指魄力有气势,形容雄壮而伟大。

  (2)嘉峪关——又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是长城最西边的关口。

  八达岭——是北京西北方向的山峰名字。

  瞭望口 修筑 垛子 屯兵 堡垒 陡峭 凝结 智慧 供

  3、有了这些词语的理解,我们再去读课文,就容易多了。快略读一边课文,告诉老师,你都知道了长城的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三、精读课文

  (一)、远观长城

  1、师:这么短的时间就知道了这么多,真不简单。但同学们知道吗?学课文不深入到字里行间,就无法感受到长城的雄伟壮丽,不深入到字里行间,就无法理解到长城的内在精神。所以请你再默读一遍课文,有没有哪个句子读起来栩栩如生,就像眼前浮现出了长城的壮丽景象一样?开始——找到了举手告诉老师。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师:说的不错,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齐读)

  (2)、师:这句话中,把长城比作了什么?(长龙)咱们来找一找,长城跟长龙之间,都有哪些相似的地方?(长度、姿势、气度)你从长度方面找到了相似,你从姿势方面找到了相似......

  (3)师:刚刚你们说长城和长龙都很长。长城有多长?用书中的话告诉老师。

  生: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有六千多千米。

  师:你们看!这是一幅中国地图。这是长江,这是黄河,这——是长城。它东从山海关经辽宁、河北,西至宁夏、甘肃到嘉峪关,横跨11个省及直辖市。长不长?称之为万里长城,真是——名副其实。但是同学们请注意,在现实生活中真有长龙吗?长龙是人们想象的产物,这个世界里根本就不存在。而我们的长城呢?他确是真真切切巍然屹立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之上,他是那样的真实,那样的壮丽。所以当你体会到这一点,再读这个句子,是不是会有别样的感觉?

  生1:不错,听得出每个字你都在用心读。

  生2:好样的,巾帼不让须眉。

  生3:一条巨龙在你的朗读声中腾空而起,让我们一起——(齐读)

  3、师:透过这些文字,你最想用心中哪个词语来形容长城?拿起笔,写下来。

  (这长城看起来真——板书:长、壮观、雄伟)

  (二)、近看长城

  1、师:这就是壮观的长城,这就是雄伟的长城。你绝对不会甘于远远观望,让我们走近他,观察他,触摸它,体会他。细看长城,你又会有另一种感觉。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告诉老师,你都从文字当中,看到了长城的什么?(学生读文)

  2、师:谁能来说一说,你从文字当中,看到长城的什么?

  预设(1)

  生: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师:巨大的条石和城砖,这是修筑长城的材料。你愿意用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来形容脚下的长城?

  ——高大坚固。(板书)你还能从文字当中,看到长城的什么?(引入预设2)

  预设(2)

  生: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师:好!你从城墙顶上了解了长城。还有吗?(出示长城图片)

  生: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师:你看到了城墙外沿的构造,有垛子,能告诉老师,哪里是垛子吗?瞭望口和射口呢?还有?

  生: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师:好,你发现了长城的城台。(点击)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词语,你是否知道了,长城在古代是做什么用的呢?是啊,这是古代军事防御设施,用来防御外族侵略。所以他必须建造得——坚固。(哪句话说出了他的坚固?引入预设1)

  3、师:现在的长城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中国各个兄弟民族之间也早已化千年干戈为玉帛。而这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却历经千百年风雨,依然耸立。透过这些文字,你最想用心中的哪个词语来形容长城?拿起笔,写下来。

  (这长城建造得真——坚固、高大、精巧)

  (三)展开想象

  1、师: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的感叹是发自内心的。是的,面对这样雄伟坚固的万里长城,谁见了都会思绪万千,感慨万分。因为长城的背后有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走近这些古老而厚重的故事。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哪些文字深深的打动了你?让你惊讶、让你疑问、让你浮想联翩?

  (学生读文)

  2、师:谁能来说一说,那句话打动了你,让你惊讶,让你敬佩,让你浮想联翩?

  预设(1)

  生: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

  师:哪些文字写出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哪些又让你体会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呢?(引入预设3、4)

  预设(2)

  生: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师:因为这长城就是劳动人民一点一点修筑的!还有那句话让你惊讶,让你敬佩,让你浮想联翩?

  (引入预设3、4)

  预设(3)

  生: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一吨多重。

  师:多少块条石?有多重?

  a:那么重,用塔吊车应该会轻松不少吧?那他们是怎样把石头抬上去的?

  b:那得多少人啊!你看————(引读)

  预设(4)

  生: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师:为什么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年代久远)对啊!六百多年前,那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那是一个科技十分落后的年代,那还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更是一个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的年代!条件落后,这山更——险峻。任务却—重!(引入预设3)看————(引读)

  在烈日炎炎下,是这些平凡普通的人——

  在冰天雪地中,是这些衣衫褴褛的人——

  在饥肠辘辘中,是这些思乡心切的人——

  3、师:好沉好沉的血汗和生命啊!长城,与其说是由一块块城砖条石组成的,不如说是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铸成的。可他们做到了!所以我们才会感叹:

  生: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

  师:这里面有多少汗水,这里面有多少献血,这里面又充满着多少智慧,所以我们才会感叹:

  生: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

  师:带着你所有的联想所有的赞美,再读这句话,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齐——(齐读3段)。

  4、师: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文字透漏出的画面,是作者亲眼所见吗?对,这是联想。是踏着方砖,扶着条石不由自主地与历史重逢。所以现在,你还认为长城仅仅是雄伟壮丽、高大坚固吗?此时此刻,长城不再仅仅是一座冰冷的建筑,把你的想法写下来。长城它让你感觉————?

  (长城,我为你——骄傲、自豪)

  (四)赞美长城

  1、师:是谁最初设计了长城,是谁一步步建筑了长城,是谁一次次守护了长城,又是谁在千百年后赞美长城?此时此刻,你最想用书中的那句话来评价长城?

  生: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不仅你,连作者也这样说——

  生: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不仅作者,全世界去过长城的人都想说——

  师:是你们的朗读提醒了我,这句话不应该是读出来的,应该是喊出来的——

  生: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2、师:同学们,想再看看长城吗?(视频)同学们,这就是长城。这是雄伟壮丽的长城,这是高大坚固的长城,这是气魄雄伟的长城,这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长城。山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同学们,巨龙已经腾飞,必将在你们的欢呼声中飞得更高更远全体起立!(生起立)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的长城,为我们的民族——齐读——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 18

  教学目标:

  1、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的内容。

  2、掌握重点字句,积累文言词汇

  3、反复诵读,深入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和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分析:

  《观潮》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文章以精炼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和观潮人群,描写的重点又在水军和健儿的水上表演,江潮之盛和观潮者之众,都衬托了重点描写的场面。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士女骈阗,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结构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本文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写得十分生动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与讲读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同学们,看过钱塘江大潮吧,感受如何?(学生自由说)现在我们来学周密的《观潮》,看看宋代人眼中的钱塘江大潮是什么样子?

  [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二、疏通文意:(按自然段进行,小组讨论,一人读句子,一人翻译,教师补充,纠正)

  1、 翻译第一自然段:

  重点字词:A、既望:农历十六日 B、方:当时 C、仅:几乎,将近 D、既而:随着 E、际天: 连接着天F、震撼激射:震撼天地,激扬喷射 G、沃:用水淋洗 H、势极:来势极其

  2、 翻译第二自然段:

  重点字词:岁——年。尽——穷尽。标——树立,举。倏尔——忽然。略——一点点 逝——去,往

  3、 翻译第三自然段:

  重点字词:文——画着 溯迎——逆流迎着 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 鲸波——巨浪

  4、 翻译第四自然段:

  重点字词:溢——满 穹——高 僦赁——租用 容——许,使。

  三、 整体感知:

  提示:(教师补充)

  作者所处的时代是南宋,当时的都城在临安(杭州),观潮地在当时临安城南,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时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1、 小组讨论本文四段段意:

  a) 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b) 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

  c) 写弄潮健儿的英姿

  d) 写观潮人数之多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海潮)

  四、 研读赏析:

  1、 指明读第一自然段:(讨论)

  A、 作者对江潮从那几方面进行描写的?写出了它什么特点?

  [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的写出了海潮的雄奇景象]

  B、 杨万里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作用是表现钱塘潮水的雄伟,形象生动,呼应首句,为下文作铺垫]

  C、 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夸张)

  2、 齐读2、3、4段,回答:

  本文题目是“观潮”,这些内容是不是离题?为什么?

  [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总结:

  本文是一篇在艺术上很有特点的写景记事佳作,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语言简练。描写十分生动,既用了比喻、夸张等描写手法,而且也用了简洁的白描。

  五、 学生质疑,自由发问不懂得地方

  六、 布置作业:

  1、 生字、解词各2遍

  2、 翻译文章1遍

  3、 课后1、2

  4、 周记:课后三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 19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

  2、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长短、应取长补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长短、应取长补短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在冬天,同学们最希望的就是下一场雪了。谢老师带了一些图片让大家一饱眼福。(课件)人们把雪称为报春使者。

  2、在冬天,我们总要说到一种植物,它就是梅花。(课件)所以人们也把梅称为报春使者。

  3、那么雪和梅争着报春,谁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诗人卢梅坡的一首《雪梅》。

  二、学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名读诗。读古诗,讲究的是抑扬顿挫,谁能有节奏的读一读。

  2、作者在诗里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来理解诗意。注释是我们的好帮手。指名读注释。结合注释,和同桌交流,说说诗意。

  反馈。相机指导。

  学习古诗,注释是我们的好帮手。指名读注释。结合注释,说说诗意。不理解的做上记号,和同桌交流。

  反馈。你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相机指导。

  重点指导:“降”,认输“搁”,放下“逊”,逊色、差一点。

  一、二句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三、四句意思:梅花在颜色的洁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气味的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

  板书:雪白梅香(板书:各有长短)颜色洁白是雪的`长处,是梅花的短处;而怡人的清香是梅花的长处,却是雪的短处。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不服输的语气;诗人为难的语气;各有长短的语气)

  3、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怎样才能更完美呢?(板书:取长补短)

  4、让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看看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吧!(课件)引出主题:只有取长补短,既有晶莹洁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报春使者。

  5、这首诗写雪与梅的古诗不仅向我们展示了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还告诉我们应该取长补短的道理。这首诗的后两句就成了书中十二单元语文天地向我们推荐的经典名句。让我们来记住它吧!背诗。

  三、拓展

  这首诗的作者卢梅坡在写完诗后大发感慨,又写了一首《雪梅》,算是对前一首的补充与解释。一起来看看。(课件)

  四、作业:

  课后收集描写雪与梅的古诗。

  板书:雪梅

  白香

  各有长短取长补短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 20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2、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

  3、熟读并背诵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

  1、养成提问的习惯。

  2、积累古诗词。

  教学难点:

  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2、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这一单元的课文我们学完了,知道了阅读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问题。我们都有了许多的收获。现在,看看语文园地这个版块,给我们准备了哪些知识吧。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二)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板块一: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

  (1)阅读时要动脑筋,积极提出问题。

  (2)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3)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4)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①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②说一说自己是否有同样的体会,你还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③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④全班交流。

  ⑤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要开动脑筋,善于思考、勤于提问,做学习的主人。

  2、练一练,学运用。

  预设:

  我们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对文章中一个词语,一句话的理解,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还可以是对文章主题的概括。

  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

  3、我交流,我积累。

  平时你还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我们在读书时,要积极地提出问题,善于思考,才能深入挖掘书中知识。

  (板书设计:阅读的方法)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总结了这一单元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朗读。

  版块二:识字加油站

  1、读一读,找规律。

  课件出示驻扎蛀虫拄拐

  捐款娟秀手绢

  花苞冰雹鲍鱼

  (1)让学生大声朗读这些词语。

  (2)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

  每一组字都有相同的部件加上不同的偏旁,都是形声字,读音只是声调不同。(板书:形声字)

  同学们可以根据每个字的偏旁来区分这些字的意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是教给学生字的组成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练一练,学运用。

  读句子,选择正确的字填空。(只填序号)

  ①驻②蛀③拄

  (1)战士们日夜()守着祖国的边疆。

  (2)()着拐杖的老爷爷慢慢地向前走着。

  (3)这几天弟弟的牙好疼呀,原来是有()牙了。

  ①娟②捐③绢④涓

  (4)妈妈买了一个新手()。

  (5)一股()()清泉从山上流了下来。

  (6)同学得了重病,我们积极给他()钱。

  (7)老师的板书,字迹()秀,我很喜欢。

  3、我拓展,我积累。

  让学生举一些像这样的词语。

  (方仿访纺)

  板块三:词句段运用

  (一)比较下面成语的说法,选一两个说句子。

  1、读一读,找规律。

  (1)读成语,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

  一不做,二不休: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性做到底。

  一是一,二十二: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三下五除二: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落。

  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2)用“一不做,二不休”和“三下五除二”造句。

  到这地步,一不做,二不休,我是打算拼一拼拼了。

  他三下五除二地解决了问题。

  总结:这些词都是成语典故,都有一定的含义。

  (板书:成语典故)

  2、练一练,学运用。

  选择一两个说句子。

  (我不敢说是对他特别熟悉,不过讲猜测的话,我或者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妈妈三下五除二就把几间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了。)

  3、我拓展,我积累。

  这样含有数字的成语还有很多。

  三思而后行、一物降一物、一字值千金、三寸不烂之舌、五十步笑百步。

  一步一个脚印、三句话不离本行、一发不可收拾、三过家门而不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成语和用运成语的能力。

  (二)读下面的句子,注意问号的用法,再照样子写一写。

  1、读一读,找规律。

  课件出示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样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1)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2)思考并说一说这是什么句?

  设问句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板书:设问句自问自答)

  2、练一练,学运用。

  照样子写一写。

  (1)夏红学习成绩为什么非常优秀?因为她学习刻苦。

  (2)社会有这样大的进步,靠的是什么?靠科学技术的力量。

  3、我拓展,我积累。

  像这样的.设问句还有很多。

  难道地球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吗?当然不是。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交流平台知道了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识字以及词句段的运用,希望同学们多积累好词好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熟读并背诵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二,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名言警句。

  二、日积月累

  1、读一读,找规律。

  学习文言文里的语句。

  课件出示:

  a、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

  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c、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

  e、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宋陆九渊

  (1)朗读这写语句,说说你读了以后了解到里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读句子,我们发现这些句子都和“疑问”有关,说明提问题在学习、做事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大体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再进行积累。能用到我们的说话和习作中更好。

  (3)说意思。

  ①谦虚好问的人气度就宽宏,自以为是的人气量就狭小。

  ②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③不学习自能知道,不问别人自己就懂得了,从古到今做事情,还没有这样的人。

  ④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没有过失?

  ⑤读书做学问就怕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学习才能进步。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2、练一练,学运用。

  选择合适的句子填空。

  ①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因此,我们的好多疑问可以通过读书、请教他人、从生活中去感悟来解决。

  (2)凡事要想办好,就得向德高望重的老人请教。()

  (3)()因而,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3、我拓展,我积累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名言警句,明白了其中蕴含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多积累、运用这些名言警句,使我们的文章更精彩,指导我们为人处世更加合理规范。

  四、课后作业

  搜集名言警句,交流,背诵。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识字加油站”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举形声字的词语,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词句段运用”的授课中,由于学生对这成语很陌生,所以,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去感悟,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成语的意思,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多了,并让学生们运用,加以巩固。

  不足之处:

  在讲授“日积月累”时,讲得不够详细,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15

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01-17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案09-26

部编版上册语文教学计划03-24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5篇02-03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01-13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01-17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08

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