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一教案

时间:2023-03-07 09:42:0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园地一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园地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一教案1

  教学目标:

  教养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尊严、逃难、款待、朴实、狼吞虎咽、例外、骨瘦如柴、喉结、赞赏、思量、疲惫不堪、面呈菜色、僵硬、许配等词语。

  2、能通过把哈默与其他难民进行比较,从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等描写中体会到人物自尊的品格。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不同人物的形象。

  教育

  通过对哈默、杰克逊这两个人物的认识,从中懂得人不仅要有自尊,还要懂得尊重别人。

  发展

  培养学生的阅读、想象、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懂得什么是尊严。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杰克逊对女儿说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解决办法:

  采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谈话法

  教学媒体:

  幻灯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课题入文,学习生字词,能读,会写,识记。

  2、初读课文,能读通、读顺。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

  请你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年轻人、杰克逊)

  设计意图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高年级的重点能力训练目标,学习内容的解读应该有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由初知到深化的逻辑过程,所以在进行深入的探究之前,我让学生回顾全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也锻炼学生用凝练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欣赏人物——品味表现人物品质的语句。

  (一)、找准切入点,表层解读年轻人。

  1、师:这一节课吴老师和大家再次走进这个故事。一个寒冷的冬天,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者(出示:逃难者)问:看到这三个字,在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那文中又是怎样描写这些逃难者的呢?

  出示:默读课文,用 线画出描写逃难者的句子。

  3、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句子(一)

  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1)请学生齐读这两个句子。

  (2)理解词语:“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3)问:那你能从这些描写逃难者的词语中感受到什么?

  (4)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句子(二)

  “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1)请学生自由朗读这两个句子,并思考:从描写逃难者的句子中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抓住“立刻、狼吞虎咽、连……也……就”等词语体会逃难者的极度饥饿。)

  (2)通过指导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使‘教师执行’的课程转化为‘学生经验’的课程。”“学习过程还必须以‘生活世界’作为背景和来源。”学生对逃难者的境遇的了解并不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抓住“逃难者”这一个词语,让学生去想象逃难者的可怜与悲苦,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形容“逃难者”的句子,变抽象为具体,一个简单的词语,使学生不仅理解了“逃难者”这一词语的意思,而且也为后面更好地理解“尊严”打下了铺垫。

  4、让学生想象:这些人在逃难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

  5、小结:吃的没有、喝的没有、长距离的奔波流亡,又天寒地冻,在这样饥寒交迫艰难的境况下,这些逃难的人此时此刻最需要的是--(指名说)食物来填饱肚子、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6、出示:这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他更需要的是 (指名说)

  过渡:然而一个如此迫切需要得到食物的年轻人,在面对杰克逊大叔送上的食物时,他并没有马上接受这眼前的食物,而是表现出与众不同,杰克逊是怎样评价这个年轻人的`?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说,目的让学生明白一个如此迫切需要得到食物的年轻人,在食物面前,却拒绝了。初步感知年轻人的与众不同,为深入了解人物形象作铺垫。

  (二)锁定重点,解读尊严,深度了解年轻人。

  1、让学生快速从文中找出杰克逊大叔对这个年轻的逃难者评价的句子。

  出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1)全班齐读。

  (2)出示:贫穷、尊严、富翁 三个词语。

  (3)然后引导学生口述这三个词语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简单的词序调换,不但是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而且是引导学生对“尊严”的诠释。

  过渡:同是逃难者,为什么杰克逊大叔对年轻人有如此的评价?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哈默的三句话,带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2、出示: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年轻人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并在书本旁边写批注。

  (1)学生自学,写体会。

  (2)汇报交流:出示年轻人的话

  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

  抓住年轻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引导学生去体会年轻人心中的那份尊严:不应该接受别人的施舍,而是坚决地认为:自己想要得到食物,就必须得靠自己的双手去劳动。

  (3)出示:对话 指导学生朗读,个人--自由练读—齐读—分角色,读出年轻人疲惫中带有坚定。

  (4)再次出示:两个描写逃难者吃食物时狼吞虎咽的句子。

  问:这个时候年轻人狼吞虎咽地吃所得到的食物与其他逃难的人得到的食物一样吗?(指名说)

  (5)发散说话:此时此刻,假如这个年轻人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洞察、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去感悟人物形象。学生在读中感悟,边读边想,并且抓住课文的空白处,去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想象中对哈默与众不同的做法有更深入地理解。

  三、感悟文章中心,升华人物形象。

  1、引读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2、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板书:赞赏)

  3、拓展介绍:幻灯片出示哈默照片,教师介绍哈默。

  4、同学们,年轻的哈默是可敬的,他也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一个赏识他的杰克逊大叔,那杰克逊大叔可敬吗?(善良、有智慧、懂得尊重别人)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读、自问中和文本、教师、同学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张扬。既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又攻破了难点。哈默心中那份高贵的尊严也不断耕植于学生的心中,杰克逊大叔的形象也植入了孩子们的脑海,学生的品格受到了陶冶。

  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出示名言请学生读:尊严,就是拒绝乞讨。尊严,就是以自尊赢得别人的尊敬。

  2、请你围绕“尊严”说或写一条格言来激励自己或自己的好朋友。

  小结:让我们大家都做一个像哈默有尊严的人,也要做一个像杰克逊大叔一样懂得尊重别人的人。

  设计意图拓展语文学习广阔天地,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五、作业

  (1)推荐一本书《勇敢的人—哈默》

  (2)搜集有关“尊严”的故事。

  板书设计:

  尊严

  年轻人 杰克逊

  赞赏

语文园地一教案2

  学习目标:

  1、认字,写字,积累词句;以秋天为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3、学习自主筹划秋游活动。

  4、乐于学习,乐于展示。

  课前准备:

  1、引时同学收集一些风景区的图片、资料。

  2、秋游计划表。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发现识字方法,激趣识字,

  同学反复自读每组词语,说一说从这几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然后小组互相区分一下每组的两个字有什么不同,然后小组采用不同行式进行熟读这些字词。

  2、出示生字同学认读。

  3、识字游戏“汉字妈妈找娃娃”六个同学手执“郊”等六个字,当汉字妈妈,六个同学手执“交”等六个字,当汉字娃娃,“妈妈”举字先说:“我是郊字的妈妈,我的娃娃在哪里?”“娃娃”举字说:“我是‘交’字娃娃,我找朋友立交桥去了”

  4、发现汉字特别写,带有相同偏旁的字。

  有四个汉字家庭请我们去做客,大家请看是哪四家,看完后你能根据每组汉字的特点给这四家分别起个名字吗?

  出示字,同学认读讨论,按偏旁规类。

  屋字太大,娃娃太少,你们能给他们家再添几个娃娃吗?看哪一组添得多。同学互教互学书写,汇报。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读词语,自已先读几遍,读给小伙伴听,互相正音,指名当小老师带读。

  2、朗读背诵儿歌。

  A、创设情境导入,现在已是秋天了,秋天是丰收和季节,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走进秋天的田野果园。

  B、引导同学看图想象秋天的果园和菜园,让同学说说感受。

  C、请带着美好的感觉读一读这首儿歌吧!

  D、小组竞赛读,单个扮演读,竞赛背诵读。

  二、口语交际

  1、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每天都与秋天在一起做朋友,我们积累了秋天优美的词语,朗读了秋天优美的诗文,还找了秋天,画了秋天,大家想不想有一次秋天的旅行呢?今天我们就成立几家旅行社,为我们的秋游各做一个计划,一个小组就是一个旅行社,哪家做的计划好,我们就采用哪家的,评一评哪家是最佳旅行社,先给自已的旅行社起个名字吧!

  2、挑选景区。

  A、分组商议:第一步应决定到哪去,干什么?

  各组把自已的资料拿出来,先分别说说自已的建议,然后大家再讨论大家到什么地方去,可以开展哪些活动,最后选一个代表发言,教师深入小组指导,关注同学的'语言表达和谈话态度。

  B、全班交流,各组代表上台说本组设想:商讨出游注意事项,

  3、从秋游的活动布置、地点、线路来看,各旅行社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过秋游动身前,你们还应提醒旅客们做好哪些准备?下面再比一比哪个旅行社替游客想的最周到,会写的可以写出来,

  同学讨论秋游准备,教师深入各组讨论并提示要点。

  采用游客提问,导游回答的方式,从衣、食、住、行、知等五个方面谈谈秋游准备。

  4、总结:

  各旅行社通过研究讨论,为我们秋游活动出谋划策,拿出了很好的方案,下一步,我们将选定一个方案,快快乐乐地去秋游。其它的方案我们决定送给一年级的小朋友,供他们布置秋游参考。

语文园地一教案3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三下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二_实录_案例_教学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景物,增强热爱自己家乡的美好感情,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习作:能写出景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写清楚,有丰富的想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我的发现:让学生发解词语的意思,体会汉语言的丰富并积累语言。

  4.日积月累:学习准确运用量词,积累词语。

  5.宽带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景物,扩展观察范围,学习作家敏锐细致地观察和描写方法,积累语句。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教学“口语交际。”

  第二、三课时:“习作”教学。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教学。

  教学过程

  一、教学“口语交际”

  1.师引入:本单元,我们一起去感受了大自然的美好,荷花、珍珠泉、燕子都融入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我们的家乡同样有迷人的风景,你能介绍给大家听听吗?

  2.小组介绍:每个人轮流说,互相启发感染,听听同学可补充或提问,发言同学回答。

  3.小组评议,互相评价:说说谁观察得细致,讲得清楚;谁讲得动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谁说得有特点。

  评出大家认为好的推荐到班上发言。

  4.全班交流、评比:评出进步大的同学。

  5.师总结:师根据学生表现情况,从说、听、纪律以及表达等方面进行总结。

  二、教学“习作”

  1.师引入:上节课,我们都相互介绍了家乡的景物,你一定受到了一些启发,有的同学观察仔细,能说出景物特点,有的能按一定顺序,说得很清楚,还有的说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这节课,我们说要把你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2.明确习作要求:

  (1)指名生说说写景物文应注意什么。

  (2)师补充,归纳:

  A、能写出景物的特点。

  B、按一定顺序写清楚。

  C、表达了热爱家乡的感情。

  D、有丰富的想象。

  3.写作方法指导:师以《珍珠泉》为例,讲写作时应注意的地方。

  A、写出了珍珠泉的特点:泉水中冒水泡,有大有小,在阳光照射下,像彩色的珍珠。

  B、条理清楚:先写清了珍珠泉的位置;再写泉周围的`景色,泉水的特点;接着写水泡似珍珠;最后表达了自己对珍珠泉的喜爱赞美。

  C、文章感情真挚。

  D、想象丰富:如,泉周围开着花,像编的花环;泉水美丽多姿,像珍珠;想象是许多孩子在吹泡泡玩。

  4.生写作,师巡视指导。

  5.交流:选出写得好的习作,说出好在哪里?全班交流。

  6.师选出有特点的习作讲评。

  7.生根据自己习作进行修改,可同桌互相提建议修改。

  8.办“我爱家乡”为主题的习作展。

  三、教学“我的发现”

  1.生自读词语。

  2.指名读,正音。

  3.结合,弄明白词语意思。

  4.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明确,每个词中两个字意思相反,合成一个词时表达出另外一个意思。

  5.指生举例说明自己的发现。

  如:呼吸、

  6.扩展:说说其它这类词语,积累词语。

  四、“日积月累”“我会填”教学

  1.生读题,试着填空。

  2.交流,用这些短语填句子,讨论填得不同之处。

  3.试着用其它量词填是否正确。如:一道(束)金光。

  4.填后读一读。

  “读读背背”

  1.师请生根据拼音读词。

  2.指名读,正音,再自读。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意。

  4.明确:这些词,分别为描写花草,日月、山峦的成语。

  5.扩展:说说自己积累的描写大自然景物的。

  6.读背词语。

  五、“宽带网”教学

  1.师引入:你注意过清晨荷叶上滚动的露珠吗?你看见过夏日野外的草地吗?还有山间流淌的溪水吗?

  2.生读“宽带网”内容。

  3.交流自己喜欢的描写。

  4.师引导学生积累,明确“宽带网”要求:课外阅读中有关大自然的描写就把它们记下来,做成卡片,放入“成长记录袋”中。

  5.作业:“读读背背”抄写、听写。积累精彩片段。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三下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二,三下语文园地一,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园地一教案4

  学习目标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来自己安排。

  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

  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的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作好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习作

  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的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经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学生完成习作

  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的听写词语。

  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的多,背的快。

语文园地一教案5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积累课文中优美生动的句子,并细细体会其中的写作技巧。

  2.识字加油站,归类识字,认识三种不同偏旁的生字及其词语,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功能。

  3.词句段运用,学会在语境中辨析近义词,学会仿写动物外形。

  4.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忆江南》,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古诗意思。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

  【教学难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生动的句子,需要我们细细体味。

  1.(课件出示2)

  “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板书:体味好句子)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读这句话我体会到小燕子飞行的轻盈。

  预设:读这句话,我感到语言很美,“小圆圈”“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感觉很有画面感,仿佛看到了那样的场景。

  2.(课件出示3)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从这句话你认为作者写得好在哪里?

  作者把含苞欲放的花骨朵给人的那种感觉写出来了。非常生动,传神。

  你认为作者有了什么方法把花骨朵写得那么传神、生动?

  (作者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很有代入感,逼真、很有画面感。)

  3.(课件出示4)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找出文中的动作动词,说说写得怎么样?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1)这些动词分别是“落下来、折好、收拢”,很有条理。

  (2)这些动作写得非常细致,尤其修辞语的运用“(款款)地落下来、(顺顺溜溜)地折好膜翅、(严丝合缝)地收拢硬翅”

  显得描写就非常细致,妥帖,很有画面感,眼前仿佛看到了这只飞落的瓢虫。

  4.教师小结:要想把语言写得优美生动要描写细致、多使用一些恰当的修饰语,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还要写得有画面感,写具体、生动。(板书:描写细致、修饰语、修辞手法、有画面感)

  (二)识字加油站

  板块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5)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注意读准平舌音“资”,翘舌音“掷”,边音“捞、缭、络”,前鼻音“援”,后鼻音“贡”。

  3.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4.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1)复习形声字:(课件出示6)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其中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

  本题展现的生字都是形声字,是强调了形旁表义的功能。如第一组的三个生字“援、掷、捞”形旁都是“扌”,表示与手有关,第二组的“缚、缭、络”偏旁都是“纟”,表示与丝线、绳索有关;第三组“资、贡、贷”偏旁都是“贝”,表示和钱财有关。(板书:形声字形旁表义)

  (2)本题形声字的分类。

  (课件出示7)

  ①左形右声:援、掷、捞、缚、缭、络

  ②下形上声:资、贡、贷

  5.小组交流,再找一些这样的汉字进行识字练习。

  6.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8)

  左形右声,如:清 河 淌 油

  上声下形,如:忘 想 感 态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1.辨别运用近义词

  (课件出示9)

  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所选的词语都是近义词,看看适合选择哪一个。(板书:近义词)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句子,看看选择什么词语填空。

  3.小组代表发言:

  每组词语都是近义词,要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填空:第一小题,形容细小的波纹的动态,应该选择“荡漾”;第二小题,形容歌曲,应该是“轻快的歌曲”较为恰当;第三小题,应选“灵敏”,因为是形容小狗的鼻子的。

  (二)句子积累。

  (课件出示10)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这些句子,都抓住了动物的什么特点写的?(板书:抓住动物特点)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第一句,描写小燕子的外形,抓住小燕子的“羽毛、尾巴、翅膀”的特点来写的,描写顺序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第二句描写独角仙的外形,抓住了“甲壳、头部的角”的特点写的,从颜色、形状、质感等方面来写。

  3.照样子,写写自己喜欢或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

  (课件出示11)

  示例: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玲珑 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象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四、日积月累

  板块三: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12)

  忆江南【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忆江南》是一首词,是唐代文人白居易所作。本诗描绘了江南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喜爱和怀念之情。(板书:《忆江南》词)

  4.(课件出示13)词语解释

  谙(音安):熟悉。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14)

  译文:春日,朝阳照耀下的江畔花朵,红得胜似烈火;江水碧绿的颜色,只有蓝草可以相比。这一切,怎能不撩起我对江南的回忆?

  (课件出示15)

  创作背景: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课件出示16)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7.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

  (课件出示17)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8.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体味好句子,学习了形旁表义功能的形声字,学会辨析运用形近词,练习抓住特点写动物的外形,学习了古诗《忆江南》。

  【设计意图:出示课文佳句,探究体味,例句的分析,使得交流的内容不再空洞,变得形象可感。】

  【设计意图:把相同偏旁的生字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并且在学习生字词的过程中,学习了形声字形旁表义的功能

  【设计意图:把近义词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辨析运用,效果会非常明显,增强学生对这些词语的修饰作用和使用场合的理解辨析能力。

  【设计意图:先理解和分析例句,了解描写动物的外形的方法,再训练写话,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词,理解和分析古诗,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理解古诗、诵读积累的能力。】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体味好句子: 描写细致 使用修饰语、修辞手法 有画面感

  形声字形旁表义 近义词辨析 抓住动物特点描写外形

  唐 白居易《忆江南》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本堂课的设计内容较为丰富,先体味好句子,接着学习了形旁表义功能的形声字,学会辨析运用形近词,练习抓住特点写动物的外形,学习了古诗《忆江南》。

  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生动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同时,关注了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范围,学生在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之后能够举一反三,获得更多的知识,增强主动学习语文的意识。

  不足之处:由于是练习,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今后还应该设计有趣的情境或游戏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学起来就轻松、自如了。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4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版块是通过读一些课文中出现的优美生动的句子;学会积累体味;识字加油站出示了三组字词,分别是三种不同偏旁的生字词,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词句段分别安排了几组形近词的辨析运用,以及仿写动物外形的片段;日积月累部分学习袁枚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词《忆江南》,表达作者对江南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描写江南的古诗词有哪些?

  1.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江南

  【汉.汉无名氏】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4.赠范晔

  【南北朝.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5.菩萨蛮

  【唐.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

  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语文园地一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2.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

  3.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4.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

  5.朗读、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

  2.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3.朗诵、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开门见山、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的策略。在学习交流平台时,教师引导点拨,将课堂时间充分让位给学生们的交流,让同学理解句子的新鲜感!在学习词句段运用时,分版块层层深入,让同学们在观察探究中获得知识。在学习日积月累时,结合三年级同学特点,以图讲文,便于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诗句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2.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并积累这样的词语。

  3.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教学过程】

  板块一交流平台

  1.对比句子,发现“新鲜感”。

  (1)对比句子。课件出示一组句子,让学生进行对比,说说哪一句写得更有意思。

  课件出示: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窗外十分安静,同学们在读课文。

  (2)学生发表看法,教师鼓励学生从修辞、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思考。

  (3)感受句子。课件出示教材中的第二个句子。

  课件出示: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①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课件相机补充资料:这个句子出自泰戈尔的《职业》,出示相关文本。)

  课件出示:

  清晨的钟敲了十下,我沿着我们的小巷到学校去。我每天都遇见那个小贩,他叫着:“手镯,亮晶晶的手镯!”他没有什么急事要做,没有哪条街道非去不可,也没有什么时间非要回家。我愿意我是一个小贩,整日在街上混日子,叫着:“手镯,亮晶晶的手镯!”

  下午四点,我放学回家。我从一家门口看见一个园丁在那里掘土。他用他的锄子,想怎么挖,便怎么挖,他的衣服落上了尘土,如果他被太阳晒黑了或是被雨淋湿了,没有人会骂他。我愿意我是一个园丁,在花园里掘土,没有人来阻止我。

  天一黑,妈妈就送我上床睡觉。我从敞开的窗口看见更夫走来走去。小巷漆黑冷清,路灯就像一个脸上长着一只红眼睛的巨人立在那里。更夫摇着他的灯笼,他的影子随之一起移动,他一生从没有上床歇息过。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②想一想:这样的表达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

  ③说一说: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有哪些?它们给你带来的感受是什么?

  (4)重温“新鲜感”:本单元要求我们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我们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也知道了有新鲜感的词句有哪些。谁能说一说自己记得的、有新鲜感的词句?

  2.整合课内外阅读,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1)课内阅读:浏览第一单元的课文,回顾:哪些词句给了你新鲜感?

  (2)课外阅读:分享课外阅读中摘抄的“新鲜”词句,说说大家找到有新鲜感的词句都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从“没见过的、熟悉的词语进行新的组合、表达方式的新鲜”等角度去梳理)

  (3)小结,表扬、鼓励学生养成摘抄有新鲜感词句的习惯。

  【设计意图】结合题目内容,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训练点,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思考,再次回顾了何为“新鲜感”。同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进行更加明确的指导,让学生养成在点滴阅读中积累词句的好习惯。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1.巧识成语。

  课件出示: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1)多种形式读成语。

  ①读一读:你能读准这些词语吗?(重点指导:披头散发、张牙舞爪)

  ②想一想:你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2)多种形式理解成语。

  ①说一说:你知道哪个成语的意思?

  ②演一演:谁来任选一个成语表演一下?

  ③猜一猜:一名学生表演,其他学生猜测成语。

  ④练一练。

  课件出示:

  ●看到他(摇头晃脑)读书的样子,我就想笑。

  ●妹妹一大早(披头散发),追着妈妈,不肯让妈妈上班。

  ●一条龙(张牙舞爪),向狮子猛扑过来。

  ●他(提心吊胆),生怕自己干的坏事被发现。

  ●同学们为了一道数学题争得(面红耳赤)。

  ●第一次下厨做蛋炒饭,我感觉自己从头到尾(手忙脚乱)。

  ●幸好他(眼疾手快),把花瓶接住了,不然花瓶准摔得粉碎。

  ●他说得(口干舌燥),可我还是一句都没听明白。

  (3)拓展积累。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含有身体部位名称的成语?

  相机补充:头重脚轻、七嘴八舌、焦头烂额、目瞪口呆、张口结舌、肝胆相照……

  2.趣读句子。

  (1)出示三组句子,比一比,读一读。

  课件出示:

  (2)自由读,思考:这些句子想表达什么?怎么朗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3)指名读,其他学生听后评议:这样朗读能表达出句子的意思吗?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4)找找句子中最关键的提示性的词语,再来读一读。

  (5)小结:提示语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所以想读好句子,必须关注句子中的提示语,要注意读好停顿和重音。

  (6)指名读,表演读,比赛读,带上表情齐读。

  【设计意图】朗读在语文学习中十分重要。无论是发现成语的特点,还是发现句子的重音及停顿,都需要通过朗读才能实现。所以教学中,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学生自然而然明白了词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去感悟词句、运用词句就很轻松了。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

  2.朗读、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

  1.交流:上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词语积累、句子积累)

  2.展示:你在课外积累的词句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新鲜感”,然后通过展示,让学生对课内外读本中有新鲜感的词句都能敏感起来,对富有新意的表达形成条件反射,记下来,最终达到从阅读中有效积累词句的目的。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1.微视频导入:回顾学校组织的多种有意义的活动。

  2.出示课文中出现的5个兴趣小组的名字,猜一猜这是什么兴趣小组,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提示:关注泡泡语)

  课件出示:

  篮球侠、巧手剪纸组、鲲鹏航模队、探索者小队、黑白棋社

  3.说一说:这些小组名字的哪一部分让你觉得很妙?如果你来给你所在的小组取名字,你会取什么名?

  4.评选优秀组名:学生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想好的组名,其他学生给自己喜欢的组名贴星星,星星最多者胜出。

  【设计意图】学语文,用语文。利用学生身边常见的语言环境,让学生通过辩证思考得出结论,这就是语文课堂上必要的、语文逻辑思维训练的过程。同时让学生发现:语文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板块三日积月累

  1.初读知大意。

  (1)出示书中插图,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能不能将你的发现用一段话说出来?

  (2)出示古诗,指导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课件出示: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①读准字音。(借助文中注音读准:牧、振、樾)

  ②读出节奏。

  ③指名读,赛读。

  (3)想一想: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你对作者有哪些了解?

  (4)诗文与图对照,说一说:你读懂了哪几句诗?

  (5)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6)小结。

  2.再读悟意境。

  (1)再读诗句,你发现哪些词句给你带来了很新鲜的感受?

  (2)引导学生找出有新鲜感的词语进行交流。

  (3)牧童的歌声有什么特点?后来呢?这是为什么?

  (4)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这首诗。

  3.熟背明情感。

  (1)谁能背诵这首诗?你的方法是什么?(看图记忆、理解记忆、对比记忆……)

  (2)交流:你喜欢这个牧童吗?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作者想借这首诗表达什么呢?

  (3)现在请把你自己当成本诗的作者,再读这首诗。

  4.拓展趣诵诗。

  (1)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孩子趣闻趣事的古诗?

  (2)交流,相机出示古诗:《村居》《宿新市徐公店》……

  (3)你喜欢这些古诗中的哪些词句?它们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呢?

  (4)自由诵读这些古诗。

  【设计意图】“日积月累”部分最重要的是能引起学生积累的兴趣。学生结合书中插图,通过读古诗、知大意、明意境、悟情感这些步骤,关注诗中有新鲜感的表达,把古诗学扎实了的同时,也能积累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积累同类型的其他古诗,开阔学生的视野。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一

  【教学反思】

  本次语文园地共安排了三块内容,这三块内容的训练着力点表面上看,各不相同,实际却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1.“交流平台”侧重梳理、巩固如何发现词句有新鲜感。

  本单元自始至终都在着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发现有新鲜感的词句,然后通过三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基本上能明白“新鲜感”指什么,但是还是缺乏一次系统的梳理回顾。因此,本次的“交流平台”的训练重心即为——通过梳理,再次明晰如何去发现文本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2.“词句段运用”侧重于引导学生关注将习得的方法运用到语文活动中。

  发现成语含有身体部位名称,都和人有关的特点,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这些成语的“新鲜感”;如何读好一句话的重音和停顿,则是建立在充分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之上的,需要学生对句子具有非常精准的理解,对新鲜的表达有充分的认知;给兴趣小组取名,就是学以致用的环节,让学生能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尝试更换固有的取名思路,创新式地取出自己的兴趣组名。

  3.“日积月累”侧重于引导学生发现古诗里词句的新鲜感。

  古诗中的很多表达一样有新鲜感。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牧童的前后变化,可以借助诗中的新鲜的表达(对比),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从而发现背后的原因。同时,拓展阅读其他古诗,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有新鲜感的表达,让学生明白,只要有优秀的文本,就会有值得学习的“新鲜”之处。

  【课后作业设计】

  一、词语综合运用。

  摇()晃()

  披()散()

  张()舞()

  提()吊()

  ()红()赤

  ()忙()乱

  ()疾()快

  ()干()燥

  1.将词语补充完整。

  2.我发现这些词语都是带有____________的词语。与第一行特点一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第二行特点一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本单元课文里常常有一些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选择你最喜欢的写在下列横线上。

  1.词语: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补全古诗。

  所见

  牧童骑________,________振林樾。

  ________捕鸣蝉,忽然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头

  脑

  头

  发

  牙

  爪

  心

  胆

  面

  耳

  手

  脚

  眼

  手

  口

  舌

  2.身体部位

  示例:七嘴八舌

  张口结舌

  头重脚轻

  唇亡齿寒

  二、略。

  三、黄牛

  歌声

  意欲

  闭口立

语文园地一教案7

  学习目标

  1、对比识字。2、指导书写。

  学习重难点

  强化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二次备课

  课前导学

  第二课时

  一、情境活动,对比差异

  1.引言:瞧,天晴了!汉字王国的居民们在欢迎我们呢!(课件出示6个居民,身上分别写着:人、天、口、田、日、目。)

  2.小组交流:看,每对双胞胎兄弟长得都很像,你能区分他们吗?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书空练习。

  预设:“人”和“天”——一个“人”伸直胳膊,头上顶着一块木板就是“天”。一“人”不变,二人为“天”。

  “口”和“田”——张开“口”,里面没有东西。“田”地中间有交叉的小路。

  “日”和“目”——太阳有一个中心,所以“日”里有一横。“目”是人的眼睛,眼睛里有两滴眼泪,所以“目”里面有两横。

  4.巩固应用:请同学们大声说出这六个居民的名字,并选择喜欢的一组居民,分别组词语或者说句子。

  二、书写提示,指导规则

  1.课件播放动画。汉字王国里的教书先生正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二、三”,学生认真观察教书先生的书写顺序。

  2.集体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上“先”“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来回答。

  3.教师小结:书写汉字的第一条笔顺规则就是“从上到下”。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十、禾”,学生观察后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5.教师小结:书写汉字的第二条笔顺规则就是“先横后竖”。

  6.互动活动:我们在写汉字的时候,除了要根据正确的笔顺规则认真书写外,还要注意书写姿势。什么样的书写姿势是标准的呢?请大家一边做动作,一边说。

  7.教师小结:要想把字写得美观,不仅笔顺要正确,同时要注意笔画的位置,书写的长短等,这样才能把字写得美观、大方。

  课后练习:

  1.学生自主练习,先书空,一边书空一边说笔顺规则,再描红,最后练写。注意坐姿端正,握好笔。

  2.利用投影仪展示作品,引导学生针对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笔画书写的长短进行点评。

语文园地一教案8

  教学目标

  1.积累本单元所学的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并正确地摘抄。

  2.学习描写人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成语,并学会正确地书写。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把握停顿节奏和重音。

  4.给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

  5.背诵古诗《所见》,感受古诗的美好。

  重点难点

  重点:

  1.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积累描写人的成语。

  3.背诵古诗《所见》,感受古诗的`美好,感受诗中的美景和情感。

  难点: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把握停顿节奏和重音。

  2.给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学习“交流平台”。

  过渡语:我们在学习一篇课文时,经常会遇到生字、生词,还有一些很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我们可以多读几遍,然后摘抄到笔记本上。

  1.学生自由朗读书上的两个句子。

  2.小组内互相读、正音,交流自己喜欢的其他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书上的句子。

  4.抄写词语、句子。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学词语。

  1.自由读这些成语。

  2.指名读,带读。

  3.谈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都是用来描写人的,有的形容人的动作,有的形容人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4.还能说说类似的成语吗?(如:怒目圆睁、弓腰驼背、心急如焚等)

  5.选取一个成语演一演或用成语说一句话。

  (分组合作,先是组内互相表演,然后在全班内表演,再指人点评)

  (二)读句子。

  1.按要求试着自由朗读书上的三个句子。

  2.小组内交流,互相朗读,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全班评议,教师相机指导。

  朗读句子,除了要将句子读正确、读流利之外,还要恰当地运用停顿和重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表示停顿)

  示例:

  (1)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2)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3)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4.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

  (三)给兴趣小组取名字。

  1.教师提出建议。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请你来给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吧!

  2.小组内交流讨论,写出兴趣小组的名字。

  3.请各小组派代表说出兴趣小组的名字,全班评议。

  教师相机指导:给兴趣小组取名字,注意名字要新颖、响亮,能体现出这个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特点,要加入一些个性化的词语,让人一看就能够记住。如:

  天籁合唱团小天鹅乐队快乐读书吧

  兰亭书法小组蓓蕾语文社圆梦足球队……

  4.自愿组建兴趣小组,推荐组长,商议如何开展活动。

  (四)课后活动。

  第2课时

  学习“日积月累”。

  1.观察左边的图片: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喜欢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完整的句子)

  2.指导朗读。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指名读,强调某些字音的正确读法。

  (3)老师示范读,要读出节奏美。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再指名读,要读出真情实感。

  3.体会诗意和诗境。

  (1)同桌交流:从这首古诗中你读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补充讲解诗歌描绘的画面及大意。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4.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古诗并背诵。

语文园地一教案9

  【教学目标】

  1、在学习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并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通过朗读词语、背儿歌,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积累。

  3、练习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学生看拼音读字、读词,在词语中认读生字。

  2、辩字形,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每组中两个字的异同。

  3、组词语,区别每组两个字的意思。

  4、书中的学习小伙伴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生字的呢?你能帮她告诉大家吗?

  (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或熟字减一减的方法。)

  二、我会认

  1、读准字音,重点指导:翘舌音“支”,后鼻韵“龙”。

  2、扩词练习,学生自己口头扩词,同桌扩词,全班开火车扩词。

  3、改变语境,在不同语境中巩固生字:

  出示下列词语,学生认读:

  交朋友 交通 支路 一支笔 九龙坡 龙头 巨龙

  要求 请求 凡人 凡是 平凡 利用 利益

  三、我会写

  1、认读其中的字。

  2、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的相同点。回忆一下部首木字旁、月字旁、草字头代表的意思。

  3、书中的'学习小伙伴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字,你也能吗?

  木字旁:树、林、枝、枫、样、杨、梅、柳。

  月字旁:明、肚、脸、胆、腿、脚、脑。

  草字头:草、花、蓝、苗、苹、苦、荷。

  宝盖头:宝、它、安、完、言、家、定。

  四、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词语,接力读,分小组读,竞赛读。

  2、学生自己选词造句。

  五、读读背背

  1、教师示范读。

  2、学生自己练习读,启发学生读出丰收时的喜悦。

  3、鼓励学生背诵短诗。

  4、朗读时需注意:

  轻声:庄稼、高粱、葡萄。

  一声:黄澄澄、红彤彤。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读要求,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自己找喜欢的小伙伴交谈,说说各自想到什么地方秋游,鼓励意见相同或相近的同学组成小组,小组讨论本次秋游计划。

  3、班长主持全班讨论,各组陈述本组的想法和理由:

  我们组建议到……,因为……。

  我们都愿意到……,因为……。

  因为……,所以我们建议到那里秋游。

  ……,……。

  4、同意意见后,具体商量秋游活动的计划。

  到那里去做什么?

  5、商量准备工作和秋游活动中的分工。

  要做哪些准备?

  6、向老师提出建议。

  秋游到哪里去?干什么?做哪些准备?

  二、展示台

  1、开展“我眼中的秋天”活动。

  布置一个展示角,展示孩子们制作的与秋天相关的书签、贺卡和图画。

  2、对积极参与活动的孩子予以表扬,评选优秀作品。

语文园地一教案10

  【学习目标】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交际能力。

  2、学会抓住人物特点来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完成习作。

  3、积累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的四字成语,并能恰当地运用。

  4、学会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品尝句子意思,积累好词好句。

  5、背诵古诗。

  【学习重难点】

  1、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2、习作:抓住人物特点来描写。

  3、积累并背诵古诗。

  【学前准备】

  1、收集暑假生活的事例、图片。(学生)

  2、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一、图片导入。

  1、课件出示文中的图片,学生观察,说一说图片内容。

  图片一:我和爷爷奶奶干农活。

  图片二:爸爸带我去游乐场。

  2、教师小结,引出口语交际内容。

  (1)以上是同学们放暑假后做的事情,很快乐,很新鲜的'暑假生活,今天口语交际的任务就是“我的暑假生活”(板书)。

  (2)同学们回忆:暑假你是怎样度过的?经历了哪些新鲜事呢?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二、学生交流。

  1、想好要讲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

  2、要把自己的经历讲清楚,讲的时候可以恰当地使用图片或实物等。

  3、小组推荐一名讲得好,暑假生活丰富多彩的学生上台交流。

  三、评价总结。

  第二课时

  (习作:猜猜他是谁)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朗读一段话,学生猜一猜他(她)是谁?

  他喜欢踢足球,也酷爱跑步,经常在操场上看到他奔跑的身影。他是谁?

  2、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猜一猜是我们班的哪个同学呢?

  3、教师小结:这个游戏是让同学们抓住人的某些特点来写,也是今天的习作内容。

  二、学生活动。

  1、一个同学说一个同学猜。

  2、收集写作素材,班上的同学你最熟悉谁?你知道他(她)的哪些特点?

  3、同桌相互交流,补充素材。

  三、引导写作。

  1、你选的是谁?他(她)有哪些特别的地方让你印象深刻?选择一两点写下来。

  2、写时注意格式,不可以写出他(她)的名字。

  四、学生习作。

  1、学生开始习作,教师巡视。

  2、写好后大声读给同学们听一听,看看他们能不能猜出你写的是谁。

  3、师生提出补充意见。

  第三课时

  (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

  1、回忆本单元的课文,你积累了哪些句子?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2、齐读题中两句话,说说这两句好在哪里。

  二、词句段运用。

  1、我的发现:

  (1)齐读下面成语,交流你的发现。

  (这八个成语中都含有人体的一部分)

  (2)学生列举同类的词语。

  七嘴八舌狼心狗肺心灵手巧耳聪目明昂首挺胸。

  (3)学生熟读成语。

  2、我会读。

  (1)学生自读课本上的三句话,想一想怎样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2)同桌交流。

  (3)教师点拨:朗读时,注意抓住重点词语,如:第一句中的“真的、上学”这几个词语要重读;第二句中的“笑了笑、就是、值得”这几个词语需要重读;第三句中的

  “一点儿”需要重读。

  (4)自读,指名读句子。

  3、展示台。

  (1)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各种兴趣,开学初,班级就划分了兴趣小组,你能给这些兴趣小组取个响亮又有个性的名字吗?

  (2)学生交流。

  (3)展示最响亮,最有个性的兴趣小组名字。

  三、日积月累。

  1、自读古诗《所见》,读通顺,读流利。

  2、简介古诗的作者及诗意。

  3、学生背诵。

语文园地一教案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问句的语气。

  2、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气候特点,知道随温度的变化冰可以变成水,水也可以变成冰。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问句的语气。

  2、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气候特点,知道随温度的变化冰可以变成水,水也可以变成冰。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小动物呀?

  师:以前我们学习了多篇和动物有关的课文,你能回忆一下吗?(出示狮子和企鹅的头饰)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两个头饰上的动物你们认识吗?

  生:企鹅和狮子。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对呀!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狮子和企鹅,看看它们之间发生了怎样一段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

  (2)圈出课文中遇到生字,划出课文中遇到的生词。

  (3)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生字

  师:现在,老师要把课文中的生字宝宝请出来,谁能带大家一起来跟他们打声招呼呀?(生跟读)

  3、交流识字方法

  师:大家读得这么准确,能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们的'识字方法吗?

  4、开火车读课文

  师: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啊,那现在老师要请小组同学看着生字宝宝的拼音小帽子,一人读一句来为大家讲讲这个有趣的小故事。咱们来开两组小火车,看看哪组的小火车开的最顺利。

  5、指导朗读

  (1)狮子大王不停地叫着:“热啊,热啊。”读出烦躁、酷热难耐的语气。

  (2)河马说:“听说在南极有一种很冷很冷的东西,叫做冰。”注意语气停顿,读出不确定的语气。

  (3)狮子大王听了,立刻给南极的企鹅写了一封信。抓住“立刻”换词理解,读出狮子大王迫不及待的语气。

  (4)“我请你寄块冰来,你为什么寄来一袋水?”读出狮子疑惑和生气的语气。

  (5)企鹅连忙把箱子打开:“这明明是冰嘛,怎么说是水呢?”读出企鹅疑惑不解的语气。

  三、细品课文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有趣啊,那接下来就一起和老师走近故事去看看吧!

  1、轻声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

  (1)企鹅给谁寄冰?为什么要给它寄冰?圈出来。

  (2)从哪儿寄到哪儿?用直线划出来。

  (3)寄到了吗?

  2、交流分享

  (板书:企鹅狮子南极北极)

  3、出示世界地图

  在地图上指出南极和非洲。

  4、出示南极、非洲的图片

  (1)了解南极和非洲的气候特点

  南极和非洲的气候怎么样?在文中用曲线划出来。 (板书:南极冰天雪地北极炎热)

  (2)讲解南极和非洲的气候特点

  5、同桌互读课文第4-9自然段思考:

  (1)冰寄到了吗?

  (2)到底是谁记错了?为什么?

  (3)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6、交流分享

  (1)企鹅给狮子大王寄冰,从南极寄到非洲,狮子大王没有收到冰,却收到了一袋水。

  (2)谁都没有记错。因为南极非常冷,水就结成了冰;而非洲非常热,冰就化成了水。

  (3)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随温度的变化冰可以变成水,水也可以变成冰。

  四、拓展升华

  演一演

  师:今天大家都学得很棒,现在老师要请两名同学加上动作来演一演这个有趣的故事。

语文园地一教案12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展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重难点、关键:1、进行口语交际。2、完成习作。3、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

  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

  三、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四、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解、梳理。

  五、评比。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2、评比谁讲得好。

  六、作业:回家讲给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习作。

  教具准备:带上各自与课余生活有关的器具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几个同学课余生活的用品:书、画画、乐器……

  2、让学生自由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引导写作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

  2、老师点评。

  三、写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多音字。

  2、背诵古诗。

  3、从生字中学生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区别、组词、掌握多音字

  二、古诗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体。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人靠近,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

  三、学习新生字。

  四、作业:背诵古诗

语文园地一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通过句子的对比,找出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何相似之处,掌握对比的修辞手法;了解什么是“一词多义”,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思并造出符合词义的句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把握七言绝句的朗读节奏;了解诗人李白;理解并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体会老朋友分别之际难舍难分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了解什么是“一词多义”,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思并造出符合词义的句子;

  3.理解并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体会老朋友分别之际难舍难分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一词多义”的词语;

  2.学生查找相关诗人李白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天,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一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一)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都是在写什么的?(写事物)仅仅是写事物吗?是有没有其他内涵?(蕴含作者浓浓的感情,引发作者深深的思考)

  二、交流平台

  1.既然同学们已经发现了我们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事物,并且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蕴含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作者深深的思考,那么现在,请同学们齐读一下【交流平台】中第2.3位同学说的话,并回顾《白鹭》和《珍珠鸟》两篇课文,想一想,这两篇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把你的发现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2.交流完毕,请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白鹭》一课通过描写白鹭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对白鹭平凡之美的赞美和对白鹭的喜爱之情;《珍珠鸟》通过描写珍珠鸟由怕人到亲人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及抒发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

  三、深入探究

  1.思考: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总会用到类似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手法,比如:妈妈包的饺子,饺子里蕴含着母亲对孩子的爱。还有没有同学能够举出其他的例子呢?(梅花——不畏寒冷,喜欢在冬天开放,常比喻那些品格高尚的人;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2.学习完【交流平台】这一板块的内容,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修辞手法。请同学们看【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齐读句子并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

  ①句子有什么相似之处?(用某种事物与其他事物作比较)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直接地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

  ③这种通过比较来描写事物的方法,在修辞手法中叫做什么?(板书:对比)

  ④请用对比的修辞手法造一个句子。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回顾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还掌握了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对比),在以后的写作中,同学们可以大胆运用这些方法技巧,来给我们的文章增加亮点。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妈妈包的饺子、梅花、蜡烛等)

  修辞手法对比(更直接地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和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对比),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个新的`知识点。请同学们到课文p14【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

  2.比较例题中的加点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

  (这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时意思是不同的。)

  3.①读第1、2句,说说这两个“开辟”的意思有何不同?

  (第一个开辟是开创的意思,第二个开辟是开发的意思)

  ②读第3、4句,说说这两个“姿态”的意思有何不同?

  (第一个姿态是指物体呈现的样子,第二个姿态是风格、气度的意思)

  4.像这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的词,我们叫做“一词多义”(板书:一词多义)

  二、结合理解,深入运用

  1.下面我们用课文中的温和来造两个句子,注意结合不同的词义。学生完成练习,自由发言分享。

  2.那么在我们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还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一词多义”的词语呢?思考一下,请同学们回答交流。

  (眉目:这个女孩眉目清秀。这件事情总算有了眉目。)

  (意识:我意识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他的意识渐渐模糊,最后晕了过去。)

  (算账、舒展、究竟等)

  三、循序渐进,日积月累

  1.通过上节课和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语言中蕴含的内涵真是博大精深,而在文学中,有一种文学体裁,正是语言高度凝练的体现,这种文学体裁,就叫做——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日积月累的这首古诗吧。(板书诗题)请同学们一起齐读这首古诗。

  2.(板书作者)请同学们分享所搜集的关于诗人李白的相关资料;

  3.初步了解什么是七言绝句,一般情况下七言绝句的朗读节奏是什么样的;(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

  4.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诗题:

  ①通过诗题,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因此,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

  ②理解诗题。黄鹤楼是地点,送是送别,孟浩然是李白的好友,之是动词,意思是去、到,广陵即扬州。诗题仅有10个字,就把地点、人物、事件全部表达出来,可见古诗语言的高度精炼。(再次齐读诗题)

  5.读中有感,从读中悟:

  ①齐读一、二句,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了什么?

  (作者和孟浩然是老朋友)从何得知?(故人)不错,还有呢?(孟浩然在三月要去扬州,所以在黄鹤楼与作者告别)

  讨论:三月前面的“烟花”一词,是什么意思?(引导理解:三月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的花有什么特点?)

  那么,这两句诗就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意思是说?(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从内容上看,这是描写(板书:送别时)的情景。

  ②齐读三、四句,这两句中写了哪些景物?(孤帆、远影、碧空、长江),从这些景物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诗人看着朋友远去,心里空荡荡的)不错,还有没有同学有更深一层的发现?(朋友乘船离开后,诗人还在那里望着,直到朋友的船消失在天际,诗人还没有离开)

  思考:从这一细节我们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师引导理解:诗人与老朋友的深情厚谊;诗人与老朋友分别时的依依不舍;诗人送别朋友后内心的孤独……)

  结合我们的理解,这两句诗应该怎么解释?(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从内容上看,这是描写(板书:送别后)的情景。

  ③再次齐读全诗。通过朗读和理解,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呢?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④学生汇报交流成果。(作者因老朋友孟浩然的离去而依依不舍,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及深深的眷恋,同时也体现出两人深厚的友情。)

  ⑤试着背诵全诗。

  四、小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语言艺术更是博大精深,一个词就有多文的过程中,同学们应注意体会和充分运用语言种不同的意义,短短几句诗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老友分别之际难舍难分的画面,所以,在以后学习语技巧。

  五、布置作业

  1.自己搜集两个“一词多义”的词语,并根据不同的语境造句;

  2.熟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背诵,体会作者与友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3.你是否也有感情深厚的朋友呢?请写一段话,表达你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吧。

语文园地一教案14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阅读文章,首先要读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词句段运用: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以及这样写的妙处;说说分号的用法;路牌的读音。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过故人庄》。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阅读要联系生活经验,从课文的内容往生活方向联想、想象,从而使理解深入。

  2难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借助画面,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古诗的意境与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准备排比句的课件。

  2.准备《过故人庄》的录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学习“交流平台”

  1.复习本单元学习的课文。

  2.本单元学习的方法。

  感受课文中丰富的想象,深入理解内容。

  3.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你明白这段话的要点是什么吗?

  (1)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重点语句。

  (2)可以围绕重点写写批注,或感受。

  4.交流。

  (1)阅读文章,首先要读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为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关键要想。

  5.怎样在阅读中想呢?请联系课文谈谈。

  (1)阅读的时候,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2)阅读的时候,可以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比如作者的其他作品,写同一景物或事物的作品,以及文章的写作方法,等等。

  6.阅读下面的一段话,谈谈你想到了什么?

  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看啊!蜥蜴好像忘记了旅途的劳倦,它背着几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生:由大街小巷我想到了草虫的村落肯定很美!一定有许多花儿,一定是弯弯曲曲的,给人以美的享受。

  生:我想到了蜥蜴与黑甲虫的对话,不然黑甲虫怎么会爬到蜥蜴的上面呢!

  生:由“驻足痴望”一词我知道了,虫子看的表情一定不一样!我觉得它们很可爱!

  举例子的'时候,要选择本单元中的内容,本单元五“蟋蟀的住宅”这一课了,可以换成“草原”那一课的例子。(不明白什么意思?)

  7.总结:

  阅读文章时,要由课文内容往外想,这样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够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哟!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1.出示排比句课件。

  A.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B.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C.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2.朗读,理解句子意思。

  3.认识排比修辞手法以及特点。

  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4.你喜欢哪个句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是排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5.学生选择,并思考,然后交流。

  6.总结排比句的特点,然后试着写一两个排比句。

  四、总结训练点,布置作业。

  1.本节课学习了阅读文章的方法和认识排比句。

  2.从学过的课文中找一找排比句,并整理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交流大家整理的排比句。

  2.朗读排比句,并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习“词句段”

  1.谈谈你认识的标点符号。

  2.老师书写分号“;”提问:在怎样的情况下运用分号呢?

  3.出示相关语句。

  A.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B.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4.学生交流讨论,认识分号的用法。

  分号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比如A句可以这样表示:

  第一组: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

  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第二组: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

  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像这样表示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就要用分号。如果句子之间不并列,就不必用分号了!

  5.学生谈谈B组句子为什么要用分号?

  6.写一个句子,要用上分号。

  三、继续学习“词句段”

  1.出示路牌,激发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路牌,同桌相互讨论。

  3.交流。

  (1)路牌中的路名的拼音全部大写。

  (2)地名的拼音全部大写。

  4.老师相机点拨。

  还有人姓名的拼音也全部大写。

  5.总结。

  这一题是关于路名、地名以及人名的拼音写法——全部要大写。

  6.巩固练习。

  写一写下面的路名与地名。

  中同路 鲁迅 巴金 鼓楼路

  四、学习“日积月累”。

  1.旧知导入。

  (1)古诗中有很多表现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你能不能背诵一句这样的诗句?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朋友之间真挚友情的古诗——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板书)

  2.教师范读,画出节奏。

  3.学生齐读。

  4. 教师吟读一句,学生译读一句。

  故人具鸡黍——老朋友准备好了鸡和饭。

  邀我至田家——邀请我到他家里做客。

  绿树村边合——村外绿树环绕。

  青山郭外斜——村外远处有青青的山崖。

  开轩面场圃——打开窗户面对场圃和莱园。

  把酒话桑麻——边喝酒边谈论着庄稼。

  待到重阳日——等到重阳节的那一天。

  还来就菊花——再来赏菊和喝酒吧。

  5.想象古诗中的画面,并说一说。

  诗人啊,一棵棵茂盛的绿树把村子围了一个圈,小鸟展开翅膀在蓝天中飞翔,亮着自己清脆的喉咙,欢快地歌唱着,一只大公鸡在悠闲地漫步,村外有青青的山峰斜立着。

  诗人啊,你轻轻地打开窗户,一缕暖和的阳光照.在窗子上,空旷的打谷场上,不时走过大公鸡,菜园里蝴蝶在飞翔,花儿把菜园子装扮得那么美丽,你手里拿着酒杯,在和朋友畅谈今年的好收成。

  6.“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

  7.背诵古诗。

  五、总结训练点,布置作业。

  1.认识了分号的用法,并正确运用分号。

  2.认识路名、地名、人名的拼音写法。

  3.理解、背诵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阅读文章——“想”

  排比句——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修辞手法

  分号——并列句子间的停顿

  路牌——路名、地名、人名中拼音的写法

  《过故人庄》——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反思:

  1.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一个动态过程,因而,教师的讲不是“灌”,而是“导”,通过“导”的有效性来实现“学”的有效性。精讲强调的是“精”字,要求语言精练,表述精准、文辞精美,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激活其潜能。

  2.认识排比与分号的用法要遵循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去进行,这样学习才会有情趣,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另外,还要注重学法的迁移,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便发挥出来了。

语文园地一教案15

  我的发现

  这是一项启发学生观察和想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语言中的比喻。题目中 共列出了八种事物的图案,虽然排列上没有什么规律,但都是在形状上有相似之处的事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特点,在自主探究中学习积累语言,进一步体验发现的乐趣。

  过程建议:

  1、观察图画,引导发现。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些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

  2、根据提示,创生想象。请你把伙伴泡泡里的话补充完整(我发现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还能换一种说法吗?(剪刀像燕子的尾巴)

  你还能用这样的方法说说其他的事物吗?组内互相交流观察所得。

  3、联系经验,拓展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事物之间非常相似?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如眉毛像弯弯的月牙儿,河水像一面镜子等)

  日积月累

  这次活动安排了“读读认认”“读读背背”“我会说”三项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读读认认”重点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自读自认生字新词;通过组词等练习分辨每组两个字在形、义方面的不同之处。“读读背背”是积累中华传统文化的春联。这四副春联用词凝练、生动,想象奇特优美,句式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品读吟诵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我会说”是通过练习描写景物特点的形容词与描写景物名词的搭配,让学生积累和练习运用语言。

  过程建议:

  读读认认

  1、读:读读下面的字词,看看你有什么发现?(都是用熟字加偏旁组成的新字)

  2、记: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学生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3、说:给每组的两个字分别组词,然后再用喜欢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

  读读背背

  1、读读。学生自己读对联,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教师示范对联的读法,学生感悟吟诵的语气。(注意读的节奏稍慢,上联和下联节奏要相同,以显示其对应关系。上联一般要吟得低缓一些,下联一般要诵得高而平。如,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学生模仿读、对读、齐读、想象读。

  2、背诵。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背诵对联。

  3、展示。学生互相交流课外搜集的描写春天的诗句。

  我会说

  1、说说。读读横线后面的词语,说说横线上应该填什么?

  2、评评。在组内说自己填的内容,其他同学评评。教师要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词语,只要搭配准确就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一些这样的短语,读读写写。

  3、练练。害羞的()()的眼睛()的笋芽儿()的嗓音()的世界嫩绿的()

  口语交际

  本次交际活动的话题是《春天里的发现》。虽然话题跟一年级下册第一组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相似,但本次交际的角度和表达的程度要求有很大不同。本次训练要求学生在过去感知春天的基础上细心观察,展开想象,突出对春天一些现象的“新发现”,而且还要在说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激发学生初次写话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思维的条理性,提高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本次口语交际练习可以和本组各课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也可以与下面的“展示台”和“宽带网”结合起来进行,把搜集的资料和将要展示的作品作为口语交际的凭借,也可以把口语交际和写话的成果作为展示的内容。具体形式教师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自由选择。

  交际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或整理以前有关春天的资料(文字、图片等)。

  2、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过程建议:

  1、播放歌曲《小鸟小鸟》,听后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

  2、在春天里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学生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在小组内说一说。

  要求:(1)可以从植物、动物、天气变化及人们的活动等方面入手。

  (2)发现要“新”,尽量与众不同。

  3、全班交流汇报“新发现”,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条理尽可能多的说出自己的`新发现,或者专注于某一种事物,把它说具体。如对小草的发现可以从开始探出头来说到长出嫩绿的小尖叶,从“草色遥看近却无”说到绿草如茵的景象。鼓励学生大胆把自己的联想结合自己的发现说出来。

  4、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议,评选“最具慧眼”奖。

  5、把自己的新发现整理一下写出来,教师适当提醒学生先想想写话的顺序再动笔。然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分享写话的快乐。

  展示台

  本次活动主要展示和交流本组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教师要根据教材中学习伙伴的提示,拓展交流和展示的形式,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平台,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1、结合本组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根据学习伙伴的提示,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搜集描写春天的词句,展示写有关春天内容的书法作品,还可以唱唱有关春天的歌曲,创编赞美春天的舞蹈,画一幅春天的图画……)

  2、小组内交流,大家互相分享学习的收获。

  3、班级交流展示,评选“最佳创意”奖和“最佳才艺”奖。

  宽带网

  这是本册语文园地新开辟的一个栏目,这个网名新颖有趣,富有时代气息,旨在拓展学生学习时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它也是本组学习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主要引导学生从各种途径(包括亲自观察、利用图书、电脑网络等)搜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过程建议:

  1、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市花”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除了教材所举的例子,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交流其他城市的“市花”资料)

  2、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交流某种“市花”的来历,或者交流“市树”的有关资料。

  3、根据学生交流的信息资料,师生共同评选最佳作品出一期墙报。

【语文园地一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一 教案09-26

《语文园地一》教案12-30

《语文园地一》的教案12-04

《语文园地一》教案10-04

语文园地一教案09-2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语文园地一优秀教案07-04

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02-22

语文园地一的优秀教案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