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11 09:08:4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合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集合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五彩池美丽奇异的景象,了解产生奇异景象的

  原因,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感情。

  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体会五彩池的特点。

  3、认识9个生字。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体会五彩池的特点。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五彩池美丽奇异的景象,了解产生奇异景象的原因,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图片: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出示课题,这就是——齐读。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

  2、检查字词

  3、全班论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创设情境,(出示图片、音乐)

  读读课文2、3、4自然段说说五彩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五彩池神奇在哪里呢?自读2、3、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讨论板书水池池水原因

  四、深入理解,读中赏析

  1、哪一自然段写了水池的样子?

  2、轻声读第2自然段,哪些句子使你感受到水池的神奇,用“——”画出,

  多读几遍,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根据学生各自体验,随机进行教学。以下两句估计学生理解上有难度,加以重点指导。

  电脑出示“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

  毯上的宝石。”

  ①电脑屏幕出示“无数……宝石”

  把什么形容成“宝石”?又把什么说成“巨幅地毯”?读一读这一句,你感受到什么?

  师述:藏龙山上共有水池693个,这么多水池像宝石一样遍布山野,熠熠生

  辉,该怎么读?指名读。

  电脑出示“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

  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月牙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②出示“池边……莲花的……”

  你感受到什么?

  师生连读两遍,在第二遍句子结束时以“还有像……”结语。还有像什么?

  有没有,你是怎么知道的?

  4、播放录像,激发情感

  多媒体配乐播放五彩池自然风光片,把我们看到的美景,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5、默读第三自然段,对照屏幕,哪地方不一样?

  联系上文想想,没有“更”字行不行?

  6、这时,你最想知道什么?

  (1)默读第4自然段,找找看有哪几个原因,标上序号,再四人小组讨论。

  (2)讨论板书石笋石粉阳光倒影

  五、课文

  今天,我们感受了五彩池的神奇,请同学们把你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你的家人朋友

  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这是一首描写雨后儿童嬉戏玩耍的诗歌。先总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然后集中写兄妹俩在雨后玩耍时的快乐。

  教学要求:

  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能读、会读和读好的过程。掌握要认的生字和课文中的部分其他生字,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心情。鼓励同学们读而优则背,试着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要认的生字是重点。

  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认字,读出愉悦的心情是难点。

  教学构想:

  不必细细思量,就是以读为本。设三关,要求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识字、理解与想象穿插其中。层层递进,引人入胜达到能读、会读和读好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 引子

  出示录像[夏天景色]

  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

  屏幕出现几个词语:雨后 广场 糟糕……糟糕!

  学生活动:根据提示的词语,想象一段夏天里发生的故事。

  [设计意图]先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大门,引起学习兴趣,如果有的学生读过这首诗歌,按照本诗的内容去讲故事,那也很好,顺势引导。

  二、 课题。

  中国著名的作家冰心奶奶写了一首有趣的诗歌《雨后》。

  三、朗读第一关:正确朗读

  1、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儿歌,自学不认识的字。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特别强,特别是已经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非常高,因此,完全不必老师扶持,该放手时就放手。

  师巡视参与,表扬查字典的学生、小组合作识字的学生和其他采取新颖有效的学习方式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启示,使学习方式更加多样,更适合自己。

  2、通过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字?给大家讲讲吧!

  [操作方式]找同学当小老师,把自己学会的字讲给大家听,教师相机点拨,有重点地指导几个比较难认的字。

  3、勇闯朗读第一关,朗读要求:正确

  学生活动:自由参赛朗读,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读的特别好的同学往往会独立朗读,不太自信的同学可能以小组为单位参赛朗读,自由的'朗读形式可调动每个学生的朗读兴趣。

  [操作方式]学生互评时的标准围绕“准确”展开:读音是否准确,有无丢字落字。

  四、朗读第二关:流利朗读

  1、喜欢读这首儿歌吗?为什么喜欢呀?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把诗歌读熟了,读流利了,就更喜欢了。

  再闯第二关,朗读要求:流利

  屏幕出示儿歌,学生跟着读,老师也跟着读。

  [操作方式]一节一节的出现,如果一遍读的不熟练,就再读一遍,第二遍要求大声朗读。

  五、朗读第三关:有感情朗读

  1、老师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一段儿歌。

  其他同学评价老师的朗读。

  2、闯入第三关,朗读要求:有感情朗读。

  学生活动:每小组选取其中的一段儿歌,合作表演小品,要求:生动有趣。小组表演哪一段,其他同学就朗读哪一段。

  [设计意图]学生的表演把课文的情景再现出来,更重要的是把雨后哥哥妹妹痛快的心情调动起来,再来朗读,更加有感染力。

  六、附加关:背诵

  刚才那么精彩的朗读,让许多同学都手舞足蹈,如果能背诵儿歌,相信你们一定表现的更棒!试试看吧!

  学生活动:背诵儿歌,老师和学生一起试着背诵儿歌,互相鼓励。

  七、实践作业:

  如果在水中滑倒的是你,你的爸爸妈妈会怎样做呢?

  回家后有声有色的把这首儿歌背给爸爸妈妈听,或许他们会有一些让你们意想不到的变化……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让三个同学扮演句号、感叹号、问号,介绍三种标点符号的形状特点,再各说一句话,表示自己扮演的标点应表达的语气。

  感叹号:同学们,我是感叹号。(手指头饰)这就是我的形状,小棒槌下加个点儿。我的感情最强烈,文章里谁也没有我重要!

  问号:(一副沉思状)我的形状像只小耳朵,大家叫我小问号。当你写了一个小小的问题,我马上跟在句子的尾巴上。要是没有我来发问,怎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句号:我是小圆圈--句号。当你写完一句话,就得把我放在句子末尾的右下角。只有我才是文章的主角。没有了我,话就是说个没完没了。

  2。自读句子,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

  3。组内读句子,比比谁读得好。

  4。说出发现。说说每组两个句子的意思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5。游戏强化。每组派两个人参加比赛,俩人背对背,师指句子,一人读,另一个人写出标点,大家用掌声鼓励获胜小组。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是利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字。要求认识的十个生字"财、栏、抖、喉、咙、拌、搅、榜、馒、租",除"咙、搅"外,都和已学过的汉字有相同的声旁,其中六组字音完全相同。它们作为形声字。形旁有表义作用,声旁有表音作用。所以对于已有一定独立识字能力、会用换偏旁识字法识字的二年级学生来讲,认识这些生字不算困难。

  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独立识字,使其尝到独立识字取得成功的快乐。可引导学生一组一组地多读几遍,边读边新旧对比,体会构字规律,认识生字。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讲自己是怎么认记这些生字的。这样可以使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机会,提高识字效果。最后可设计游戏巩固认字,增加趣味性,检查认字效果。比如,"找朋友"(用偏旁和部件拼字)、"送信"(给部件加偏旁成新字)。2、"我会连"是词语搭配的练习。

  所列词语学生都学过。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连一连。再指名读,纠正错误。之后根据学生的情况可安排以下练习。

  1)。展示本单元学习中搜集积累的这两种类型的短语。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积累运用。

  2)。扩展练习。打开( ) 茂密的( ) ( )的乌云辨别( ) 满天的( ) ( )的空气寻找( ) 清新的( ) ( )的枝叶

  3、"读读背背"中给出一首《节气歌》,四行诗歌包含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

  节气对于学生来讲很生疏,教学应重在激发学生了解节气等自然知识的兴趣,通过读使学生对节气的初步的认识就可以了,不要强求记住具体有哪些节气、各在什么时间等。可先熟读《节气歌》,说说自己已经知道的节气,再读读后面的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让学生对比起来探究,看看每一行中都讲了哪些节气。还可在课外翻看挂历,具体了解二十四节气分别在哪一月的哪一天。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目标: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根据本单元"热爱自然,了解自然"的专题而安排的。通过此次口语交际活动,既可以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机会在交际的过程当中还能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动物趣事,从而激发学生了解动物的兴趣和亲近动物、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动物的奇妙

  1。教师引用书中的第一段话导入。

  2。播放"动物世界"的光碟,让学生随录像去感受动物世界的奥秘。

  3。交流看后的体会。

  二、师生交际。

  1、交流互动我们身边有哪些动物?(空中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

  2、你了解哪种动物的习性?和哪些动物之间发生过有趣的事?讲给小朋友听好吗?

  三、组内交际。

  1、生生互动选定自己比较了解的动物,在小组内谈谈动物的生活习性。

  2、同学讲时要用心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讲的同学要给予说明,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

  四、全班交流。

  大家补充组内推选代表讲给全班同学听,大家提问和补充。五、由说到写,实现迁移。

  小朋友都想来讲讲,可是时间有限,把要说的内容写下来,大家互相传阅。既可以写动物可爱的样子,有趣的生活习性,也可以写你与这个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如果这几方面你都想写,更好。

  五、写后再说,互相促进

  传阅写话内容,相互交流,听同学的意见,再修改。六、展示台

  引导学生展示学习、了解到的自然知识。在本组学习的过程当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搜集、准备展示的内容。为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展示,要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各组再推选代表在全班展示。还可以把展示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分类贴于"展示台"专栏上,供小朋友在课上、课下互相学习、交流、这个活动可定期组织开展,既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可以展示过程当中锻炼交际能力;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又有利于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了解自然的习惯。

语文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设计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虚拟网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花钟》这篇课文所引发的植物学家利用花开放时间的不同,制成“时钟”,可是“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呢?因为由此入手,带领学生就这专题进行研究型学习。环境下的问题探究学习使本课有了丰富的外延,主要学科是语文,还涉及到历史、地理、美术、环保、社会、自然等方面的学科知识。在教学中推崇创造性学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快快乐乐地获取新知,从而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设计特色]

  开放整合创新

  [学生特征分析]

  1、小学三年级学生,年龄在10-11岁之间。作为四结合”的实验班,学生已经懂得电脑的基本常识及基本操作。

  2、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识记、理解、运用能力属同年级段学生中上水平。

  3、学生对花感兴趣,但缺乏有关花儿开放原因的常识。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

  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使用时间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媒体使用方式

  知识与技能了解网络不同的花2提供资源观察朗读

  掌握网络有关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常识3’提供资源扩容知识浏览观察

  过程与方法理解多媒体花钟的形成10’创设情景观察、理解

  运用多媒体出现花开放的条件的场面15’创设情景提供资源观察、仿说

  运用BBS发表贴子学习句子的多种方式5’扩容实践动手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多媒体夏天画面、儿歌内容5’创设情景观察、朗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在网络上查找资料,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以及“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等知识。

  2、体会作者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句意。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鲜花吗?喜欢鲜花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媒体出示,配上轻音乐,学生在观看的时候可以小声议论。)

  2、你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绘你刚才看到的景象。(学生自由谈感想,感受花的美)

  〈学生踊跃介绍从多媒体、书中、课外等获悉的材料〉

  3、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我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出示)愿意读读这句话吗?

  4、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知道么,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于花的文章(出示课题 齐读)

  5、读了课题以后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二、自主朗读,感悟文意(利用电子课本进行阅读)

  那就让我们先在课文找找答案吧。

  1、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在电脑上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有喜欢的句子吗?读给大家听听吧!(学生边读,边正音)

  3、刚才有些同学提出了问题,通过读课文有哪些同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4、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太不可思议了。你们瞧!(出示日内瓦大花钟)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日内瓦大花钟,它座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瑞士又称钟表之乡,瑞士的'能工巧匠绝妙地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制造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花钟。

  三、入境入情、自悟自得

  1、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花。

  2、交流:

  A、边回答边出示带图片的花: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B、你认识它们么?来叫一叫他们的名字吧。

  3、这么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一说(生边回答边或展示网站中的资料)

  A、读这句描写花开放的句子。

  B、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C、带着独特的体验朗读本句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在比较中体验到课文用词的准确性,训练学生对好词的积累〉

  4、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想不想知道还有哪些花也会在整点开放呀?就让我们上网看看,找到后,也用小作者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一下花。

  A、上网浏览

  B、句式说话。_____点,______花________。

  〈拓展性处理教材,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功能〉

  5、真能干,一个个都简直成了小诗人了。各位小诗人,刚才我们通过认花、了解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以及用诗人般的言语描绘网上的花,现在,你们对花的感受不一样了吧!带上你独特的体验齐读第一段。

  6、读了这段课文,小朋友们又会很自然地发出哪些问题?(主要是“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四、小组合作,自主解疑

  1、利用网络,自主探究

  这么多的问题,如果一个一个回答,这节课肯定解决不了,怎么办呢?

  (小组合作,由同学解答一部分)这样吧,现在大家以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展开学习。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利用网络查寻相关资料,共同讨论。

  电脑出示学习步骤:

  (A)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B)利用网络浏览相关资料。

  (C)共同讨论,每一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介绍你们组的学习成果。

  2、组内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巡视,随机指导。

  五、演示汇报,交流反馈

  1、分小组汇报,从中理解“原来植物的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发挥小组学习的合作力量,从理解、模仿到迁移、创造〉

  2、知识拓展“虫煤花”“风煤花”“鸟煤花”“水媒花”等。

  六、激趣引申、课外拓展

  今天,我们漫游了花之语,通过认真的阅读,积极的探索,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学会了思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老师相信,大自然里还有许多许多的奥秘等着你们去发现。

  1、利用本校校园网的BBS发表贴子“当当小诗人”

  2、师生互评。

  3、总结本课

  〈这部分设计为学生提供语言学习实践应用的机会,采用选择性教学,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勇于创造。〉

  定量评价结果:

  价指标统计指标统计结果占总时间或人数百分比

  学生参与的时间学生学习时间30分钟75%

  学生参与的广度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时间20分钟50%

  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次数8次

  回答问题与示范的人次60人次150%

  学生参与的认知水平开放性问题4个

  学生提供多种答案35次

  教师提供多种答案0

  学生得出结论15人次

  教师提供结论1

  学生回答有创意8人次

  学生参与的形式上网浏览、分组讨论、朗读、阅读、回答问题、说话训练

  学生参与的效果回答问题正确率98%

  纪律问题1次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使用时间25分钟42%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启发谈话

  同学们,谁愿意把自己做过的好事说给大家听听,做了好事你的心情怎样?在遥远的德国,有姐弟俩也做了一件好事情(板书:一件好事)。想不想知道这是一件怎样的好事?那就让我们赶快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来。

  2.小组学习“开火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以读为本,精读细品

  l.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从课文中你都读懂了些什么?

  2.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懂的?

  3.谁能把同学了解的内容联系起来说说这是件怎样的.好事。

  4.通过读课文,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自己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一边默读一边把问题在书上画下来。

  (1)可能会问:

  ①为什么这是一件好事?

  ②爸爸为什么摇头?为什么又笑了?

  (2)小组讨论交流以上两个问题,教师巡视参与讨论,指导讨论。

  例:解决问题:为什么这是一件好事?

  ①教师点拨:你从哪些话中可以看出帮助人是件好事?

  课件出示:

  然后我们想,得到我们衣服的孩子一定很快乐,可是他们还有贫穷的父母呢。

  师:我们来读读这句话,想一想,得到救助的是一些怎样的孩子?得到衣服后,孩子们会有怎样的表现。

  ②课件2:

  “当然,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别人快乐,我们也快乐。”克拉拉说。

  师:克拉拉说这些话时心情怎样?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再来读读这些话。

  解决问题:爸爸为什么摇头?为什么又笑了?

  学生讨论后指1-2名学生回答爸爸先摇头后笑的原因。

  [问题是思维火花的闪现,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才能自觉自主地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激活思维,感悟文章内容,受到良好的教育]

  四、游戏巩固识字

  1.“跑火车”活动来认读田字格中生字并进行组词。

  2.“提个醒”生字书写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比较“姐”与“组”,扩展带“父”的字,如:爸、爷、斧。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学完本课,我们该向克拉拉姐弟俩学习什么呢?你打算今后怎样做?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读“差异、比较、处于、特殊、用武之地、美味佳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并体会设问句的作用。

  3、学习文章中的说明方法,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讲太空蔬菜的变化或作用。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理解题意

  1、板书:飞船你们了解哪些飞船呢?它有什么特点?能介绍给大家吗?

  2、课文中的飞船上有哪些乘客?它们是谁?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3、补充课题: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二、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学习课文中生疏的词语。

  2、教师出示提纲:

  (1)先说明自己的`身份,如“我是太空黄瓜的种子”。

  (2)说明自己在太空游历的经过。

  (3)说明自己遨游太空后长成的果实与众不同之处。

  三、自读感悟,理解课文

  1、以“我是太空中的……”为题,先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选出“最佳太空种子”,要求语言准确,叙述条理清楚。

  3、思考、讨论:这些太空植物的优点从何而来?

  4、师生共同小结

  A、是因为受宇宙射线的辐射,由于处于微重力,高真空的特殊环境,使一部分种子内部的遗传物质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B、是经过科学家对太空植物种子的优选和优育。

  (1)在讨论的过程中借助工具书理解一些专业术语的意思:辐射、微重力、高真空、遗传物质、变异植株、性状……

  (2)这些蔬菜除了外形美观,味道鲜美以外还有什么优点?默读课文,在书上找一找。

  (3)通过课外学习查找资料,你还知道哪些太空植物有神奇的用途?

  (4)阅读第六自然段,理解“其实真正的魔法师是聪明勤奋的科学家。是他们的知识和工作创造出了一个一个奇迹!”的含义。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写

  能力目标: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在文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整体感知诵读欣赏探究情感品味语言我爱质疑语言运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高尔基借勇敢无畏的海燕象征当时敢于直面沙皇暴行奋勇斗争的革命者,矛盾借倔强挺立的白杨树象征抗日根据地的广大军民,这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借物抒怀的写作方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郭沫若先生借石榴来抒怀的散文。

  二、整体感知(听读课文)

  1、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2、作者描绘了石榴的哪些方面?

  生:喜欢石榴、描绘石榴、赞美石榴

  生:描绘了它的是枝、叶、花、果

  三、诵读欣赏

  1、你喜欢石榴的哪部分,读给大家听

  2、它有什么特征?

  生读

  生答:枝奇崛不枯瘠叶清新不柔媚花单瓣陆离双瓣华贵果透明光嫩

  点评:你们的朗读让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对石榴浓浓的喜爱之情,老师也被你们感染了,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

  四、探究情感

  找出作者对石榴情感的句子

  生:作者喜欢石榴,赞美石榴

  生:石榴数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生: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

  生:那可不就是夏天的心脏吗?

  生: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生:最可爱的是它的花。

  生: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

  提示:作者描写的石榴美观可爱,作者赞美的不仅仅是它的外形,还有什么?

  生:还有它的精神美。

  生:它不怕骄阳,敢于同炎炎烈日抗争。

  生:它的勇敢,无畏。

  点评:同学们分析得很到位。本文写于1942年10月,当时正值抗日战争如火如荼之时,作者正是借石榴的外形美和精神美来颂扬我们民族敢于斗争的美好情操。

  五、品味语言

  这篇散文形神兼备,语言凝练优美,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极富表现力。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画下来,说说理由。

  讨论归纳

  “花瓶儿”比喻石榴花,写出了花的灵秀、精巧

  “它会笑你呢”“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对偶修辞使句式整齐,石榴个性鲜明

  “琢”字写出了花的精致

  “劈”字写出了四瓣花瓣分裂的整齐匀称

  六、我爱质疑

  学生提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1、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2、红玛瑙琢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成中国式的金,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

  3、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

  4、文章开头写一般树木起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

  1、这是石榴花后期的形状。

  2、这是花的成长过程,先是希腊式的'安普剌,后是中国殷周时的金。

  3、夏天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季节,热情奔放,一切都生机勃勃,作者爱夏天,他把石榴比做夏天的心脏,如果没有石榴,夏天将暗淡无光,所以他更爱石榴。

  4、开头将少数树木和一般树木进行对比,是为了引出石榴。

  七、语言运用

  1、仿照第二段“…而不…,…而不…”写话

  2、写一段咏物寓理的话(如粉笔、橡皮、鸽子等)

  3、教师示范大方而不张扬清香而不浓郁钉子:压力愈大钻劲愈大

  4、学生展示

  八、总结

  自然万物,孕育了我们的生命,他们虽不言语,却给了我们许多人生启示。让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慧眼和心灵去发现,去探索那些无声胜有声的哲理。

  教学反思

  《石榴》是一篇状物抒怀的散文。文章虽然短小,但是内容丰富,情感饱满。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课堂上大多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只是起到一个点拨引导的作用。文章的难点是:作者通过对石榴毫不避易炎阳的直射的描写抒发他爱石榴的勇敢、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此文写于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高潮的时候,作者笔下的石榴体现了当时抗日军民的精神状态,所以这方面是老师介绍的。质疑部分是经常设计的一个环节,希望通过这个环节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怀疑精神。语言是本文一大亮点,通过品味语言和语言运用两个环节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也掌握了借物抒怀的写法。自我展示环节让学生很有成就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语文教案 篇8

  【内容简析】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一名小学生跟随南极考察队在南极大陆企鹅岛上的见闻,文章主要介绍了南极大陆企鹅的大小、种类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字里行间洋溢着小作者对企鹅的喜爱之情。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力求运用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并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般、厘”等生字,会写“企、鹅”等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悟课文内容,了解企鹅岛上三种企鹅的特征,了解企鹅的生长规律和生活习性。

  3.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了解南极大陆企鹅的可爱,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具准备】

  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企鹅挂图、投影仪。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

  名字叫鹅不是鹅,爱在冰天雪地走,

  身上穿着黑大褂,胸前系着白围兜。

  2.投影企鹅图,谁能说说你对企鹅的印象?

  3.在南极大陆,有一个生活着成千上万只企鹅的岛,叫企鹅岛。你们愿意去看看吗?现在我们一起跟着小作者登上企鹅岛,相信大家会有新的收获、新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在课文中勾画出自己不熟悉的生字新词。

  2.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有困难的请同学或老师帮忙。

  3.与同学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企鹅哪些方面的情况。在有关的句子旁边作个记号。

  2.小组合作,读懂课文。

  提示方法:(1)说一说:企鹅的外形、种类等。

  (2)演一演:企鹅走路的样子。

  (3)画一画:画几只自己喜欢的企鹅,然后再作介绍。

  3.“多么有趣的企鹅呀!”你体会到了吗?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的?把你的感受和大家交流交流。

  4.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画下来,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登上企鹅岛》教案》,

  多读几遍,并和大家交流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怎样读才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5.质疑。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认真写好生字。

  2.企鹅是海鸟中种类多、数量庞大的家族。企鹅分布的地区很广,生活适应能力很强,不仅在白雪皑皑的南极有企鹅,温暖的亚热带地区也生活着企鹅。除了课文介绍的三种企鹅,企鹅还有哪些种类?它们的名字为什么叫“企鹅”?这些有趣的问题,或者你们想了解更多的知识,请大家课后想办法找资料,并带回来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1.抽读生字词。

  2.回忆上节课你了解到了哪些关于企鹅的知识,和大家说一说。

  3.交流搜集到的图画或文字资料,大家共享。

  二、细读课文,加深感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本段有几句话?(一句)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体会语言的简练准确。)

  在地图仪上找到南极大陆的位置。

  2.自荐读第二自然段。

  (1)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

  (2)读懂例句,照样子续写。

  例:尽管南半球正是夏天,可是南极大陆上仍然覆盖着厚厚的白雪。

  ①读一读例句,说说句子的意思,感知“尽管……可是……”的句子形式。

  ②照样子续写。

  尽管天气很冷,可是……

  ③有能力的同学再写一句。

  尽管……,可是……

  (3)读句子,体会感情。

  ①啊,原来是企鹅!

  ②我真想早点儿到企鹅岛上去看看。

  结合上下文,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再带着你体会到的惊喜、迫切的感情,把句子读好。

  4.四人小组合作,阅读第三至五自然段,填好表格。

  5.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你还知道哪些企鹅,填好下面的表格,再与同学交流。

  三、总结全文,课后延伸

  1.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把有趣的企鹅介绍给邻居小朋友。

  2.在学习委员的组织下,在班中学习园地上设个“企鹅岛”,把你们画的有趣的企鹅贴上去,大家一起欣赏。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登上企鹅岛》教案》,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

  2、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淘气可爱。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主线:猫的性格特点

  训练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猫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整体感知。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猫》这一课。

  板书:大猫古怪、

  小猫淘气

  二、深入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讲读第1自然段

  (1)“古怪”是什么意思?(指跟一般情况不同,让人难以琢磨。)

  (2)都哪几自然段写的是大猫的性格古怪?

  (3)现在先请你有感情的朗读一下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大猫的古怪具体表现在哪儿?(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4)为什么它老实、贪玩、尽职就说它的`性格古怪?

  (5)那课文是怎样抓住重点词句,把猫老实、贪玩、尽职的特点写具体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猫老实的,读一读,想一想,从哪可以看出猫老实?

  (从成天睡大觉、什么事也不过问可以看出猫老实)

  a.为什么从那里就能体现猫很老实呢?

  b.请你读一下这句话,边读边想像猫老实的样子。

  c.我们都来读一读,读出你刚才的感受。

  用上刚才的方法,现在再请你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猫的贪玩与尽职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抓住“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让学生边想象边体会猫的贪玩)

  a.问:都有谁呼唤?他们是怎么呼唤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b.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告诉我们。

  c.同学们也来读一读,边读边想像猫贪玩时的样子。

  猫的“尽职”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哪位同学愿意读一读?

  (抓住“闭息凝视”,体会猫的尽职。)

  a.问:什么叫“尽职”?(指尽到责任。)

  b.“屏息凝视”什么意思?(指控制住呼吸并专注地看。)

  c.为什么猫“屏息凝视”就体现了它的尽职?

  d.想像猫“屏息凝视”的样子再来读读这句话。

  e.带着你的感受请你再来朗读一下这句话。

  小结:猫的性格就是这么古怪,带着你的感受,想象着猫的样子请你再来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出猫性格的古怪。

  下面,请你自己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一想:文中是通过哪些词句写出猫的温柔可亲与勇猛的,然后用曲线把那些词句标在文中

  你们读懂了哪句话或哪个词语?请举手。

  (抓住“蹭”,抓住“丰富多腔”,体会猫的温柔可亲;抓住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与上蛇也敢斗一斗,体会猫的勇猛)

  读出你的感受。

  猫时而温柔可亲,时而一声不出,既胆小又勇猛,它的性格是多么古怪呀,但是老舍还是那么的喜爱它,先在请你再来重读一下这两段,看看哪里体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作者把猫的脚印比作“小梅花”,把猫的叫声说成“丰富多腔”、“变化多端”,可见作者是多么喜爱猫。)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大猫的性格古怪,而我们的小猫又是多么可爱呀,现在请你挑选第四自然段中最能说明小猫可爱的句子读一读

  2.为什么你觉得这句最能体现小猫可爱

  3.这么淘气的小猫,老舍先生是怎样评价它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4.你们现在对小猫有一种怎样的感情?(喜爱)读一读,注意读出自己的感情。

  三、课堂练习,巩固知识点。

  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吧,但是它又();说它()吧,但是它又();真是让人捉摸不定。

  2.它要是高兴,比谁都(),它要是不高兴,就();它(),但是它又()。

  四、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一篇简洁的文字,一段充满感情的描写,给我们展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猫儿,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对猫深深的喜爱。这正说明了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这需要你长期细致的观察,带着一颗充满爱的心,热爱生活,用心去感受,我们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而且能创造美。

  板书设计:

  猫

  老实贪玩尽职

  古怪温柔可亲一声不出

  胆小勇猛

  可爱、淘气喜爱之情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锻炼学生提取课文关键信息的能力、总结归纳分析的能力;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4.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

  1、分析课文,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总结归纳;

  难点:

  1、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中的同类现象。

  教学方式 朗读法、探究法、分析与归纳等方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你们说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做一个简要的分析。(意在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轻松的回顾,让学生先进入语言的美感情境。)

  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他们似乎参透了深奥的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

  “诗歌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

  同学们,就让我把这几句话作为本堂课的“题记”献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带着的激情和想象,走进诗歌的殿堂吧。

  二、感悟“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比较“木叶”“落叶”及“黄叶”,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

  问1:从概念上讲,“木叶”就是什么?

  讨论,明确:就是“树叶”。

  问2: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为什么会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结合作者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

  边显示文中所引诗句边引导学生思考:

  引1:

  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思考:这所有的诗句,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明确:枝繁叶茂,浓阴匝地

  引2:

  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落木: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思考,讨论:体会这几句诗给你的感觉。并注意由“木叶”到“落木”的发展及其关键之处。(为帮助学生体会,播放杜甫《登高》的朗诵。)

  明确:萧瑟、凄凉。关键之处在于“木”字。

  显示:木 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比较:“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与“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讨论后明确:“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予人以一种饱满感,感觉到了层层树叶的波动。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则是一种落木千山的画面,感觉到的是“空阔”。

  小结:这就是“木”字在古诗中的艺术特征。

  提问:为什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木”暗示了“落叶”呢?

  明确:因为“木”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叶”排斥到 “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

  思考:“木叶”暗示的究竟是怎样的“落叶”呢?

  体会:“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木叶”、“落叶”、“黄叶”带给我们的感觉是否一样?

  明确:“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木叶”飘零中透些微黄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落叶”则饱含水份,繁密,而“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的“黄叶”微黄但不干燥,无飘零之意。

  结论:“木叶”暗示的是“落叶的微黄与干燥”,带给我们的是“整个秋天的疏朗的气息”。这就是“木叶”的艺术特征。请同学们再结合“洞庭波兮木叶下”的画面体会一下。

  三、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把握诗歌语言的特点;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思考: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明确: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提问:作者又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的呢?

  明确: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启示性。

  讨论: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

  明确: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 “说‘木叶’” ,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22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精品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精品教案10-10

有关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简单05-18

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优秀教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