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10 11:22:5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经典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经典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哑口无言”的含义。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4.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教学重、难点: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发现,了解什么叫“寓言”,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读文,进行反馈。

  4.学习生字词。

  (1) 读词:矛、盾、锐利、坚固、拿、卖、哑口无言

  ① 演示象形字“盾”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让学生感到学汉字非常有趣,并指导书写这个字。

  ② 让学生把“矛、盾”两个字和“锐利、坚固”连起来说说,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鼓励学生求异表达。

  ③ 用上“矛、盾、锐利、坚固、拿、卖”这些生字词,围绕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进行连词成句的句子训练。

  ④ 通过选择,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哑口无言”的含义。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请一个人读故事,其他同学说说他是用什么语气来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分角色读故事,然后说说自己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读课文,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看这个人。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1.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通过文本对话,揭示寓意。

  一个人拿矛和盾的图

  自相矛盾

  我的矛 我的盾

  锐利 坚固

  什么盾 什么矛

  戳得穿 戳不穿

  五、通过表演,深化对寓意的理解。

  1.创设情景,指导学生分角色全员参与表演。

  2.有层次的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寓意,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受到教育。

  六、延伸练习。

  1.鼓励学生根据本课内容提出问题,用“寓言百宝箱”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寓言的兴趣。

  2.根据学生的兴趣,老师做重点知识的讲解。同时,把知识卡送给学生鼓励学生课后自学。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利用听读识字把字读准确。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指导朗读,感受诗歌。

  教学重点:正确拼读及熟记生字

  教学难点: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得真好,所以老师给同学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大家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呢?”,出示贴纸“月亮”

  生:月亮。

  师:那么,你能说说月亮的样子吗?两头怎么样?就像什么?

  生:弯弯的,尖尖的,小小的船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 小小的船” 板书:13 小小的船

  生齐读课题。

  贴“月亮”,“晴朗的夜空里除了有月亮,还有什么呢?”

  生:星星。

  师: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夜空啊,有月亮,有星星,今天我们就一起坐上这艘小小的船到美丽的太空上翱翔,谁想去?想去的同学赶快打开书本98页,快速地把课文拼读一遍

  二、新授

  (一)初次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师:自由拼读一遍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

  生打开书,自由拼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

  (二)认读字词

  师:课文里有一些认读字宝宝想和同学们交朋友,老师把它们请来了,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三)学习生字

  师:在这些生字和词语当中,有几个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你能找出它们,并读一读吗?

  1、出示生字:看

  指名领读。音节、书空、组词

  师:除了“看见”,你还能想到哪些词语?

  生自由组词。

  师:除了刚才的认字方法,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师引导生从整体上观察“看”字。

  师:在这一个字,你最熟悉那部分,按上下结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一个“目”你这种方法也很好,奖励你一颗观察之星

  师: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个字在田字格里应该怎样写好?师板书指导,生观察师写并书空比划。提醒写字姿势。

  生描一个练一个。

  2、出示生字:见

  师:第二个生字朋友迫不及待地要出来跟大家见面了,大家一起来和它交朋友吧

  生齐读,音节,书空,组词(看见)

  师:除了“看见”,你还能想到生活中哪些跟“见”有关的词语?

  生自由组词。

  师:除了刚才的.认字方法,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师引导生从整体上观察“见”字。

  师:“见”的结构,书写的时候从上到下,上面是一个未封口的“口”,下面像“儿”但不是“儿”,因为这两笔是靠在一起的

  师: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个字在田字格里应该怎样写好?

  师板书指导,生观察师写并书空比划。提醒写字姿势。

  生描一个,练一个。

  3、出示生字:星

  师:最后一位生字朋友已经等了好久了,大家快来跟它交个朋友吧。

  生齐读,音节,书空,组词(星星)

  师:除了“星星”,你还能想到生活中哪些跟“星”有关的词语?

  生自由组词

  师:除了刚才的认字方法,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师引导生从整体上观察“星”字。

  师:“星”字上下结构,上面是一个“日”,下面是“生”上面小,下面大。

  师: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个字在田字格里应该怎样写好?

  师板书指导,生观察师写并书空比划。提醒写字姿势。

  (四)课中休息。

  师:今天同学们写字非常认真,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首好听的歌《小小的船》,让我们放松一下吧,在歌声享受翱翔太空的快乐。

  播放音乐。

  (五)进入课文,讲解词句

  1、走进课文

  师:这首歌的歌词就是我们正在学习的这首儿歌,听完这首歌,你的心情怎么样呢?

  生:欢快的心情

  师:谁能带着这样轻快的心情来读一读课文?

  指名读。一两个。

  2、指导读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来读一读,我读一句,你读一句

  师:同学们读得很有节奏。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对读游戏,看看同学们对课文有多熟悉?

  3、理解课文

  师:游戏规则是:齐读“弯弯的月儿”,女同学读“弯弯的”,男同学来答( )。

  出示:弯弯的月儿 弯弯的( )

  生齐读。

  师:弯弯的月儿就像什么?

  生:小小的船

  出示:小小的船

  生齐读,对读“小小的( )”

  出示:闪闪的星星

  生齐读,对读“闪闪的( )”

  出示:蓝蓝的天

  生齐读,对读“蓝蓝的( )”

  (六)背诵课文

  师:看来同学们对课文非常熟悉了。有谁能背下来了呢?

  师:大部分同学都能背下来了。那么一起来背一次吧

  生齐背课文。

  (七)拓展说句子

  师:在今天我们学习的三个生字朋友里,有两位朋友还能组合成一个词语。现在我们来试一试用这个词来说一句话,比比谁最会说?获得今天的说话之星

  出示:用“看见”说一句话

  我看见星星。

  我看见闪闪的星星。

  我在小小的船里看见闪闪的星星

  师:第一句老师说清楚了谁看见了什么,“我看见星星。”

  第二句老师说清楚了我看见怎样的星星,“我看见闪闪的星星。”

  第三句老师说清楚我在哪里看见闪闪的星星,“我在小小的船里看见闪闪的星星。”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看见”来说一句话,比一比谁最会说,谁能获得今天的说话之星。

  评价:看来同学们学会了用“看见”说话。真棒!

  (八) 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在太空里玩得开心吗?仔细回想一下学到了什么?再想一想我们在太空里看到了什么?

  生:学了三个生字“看、见和星”,星星和月亮

  师:你还想看到什么?

  生自由想象。

  师:看来同学们真是奇思妙想。那么就把你想到的画在图画纸上,这个就是今天的作业。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3.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思想品格;培养学生先国后私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严于律己,有错就改。

  【教学重难点】

  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归纳法。

  3.对比阅读法。

  4.“引导—探究”学习法。

  媒体设计

  1.课文录音。

  2.投影:用于展示课文结构、词义辨析、语法现象归纳等。

  3.powerpoint:用于本文和《荆轲刺秦王》的对比阅读。

  4.影片:用于播放根据课文改编的故事片。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

  方案一

  第一课时

  一、导语

  设计

  他是一位史学巨子,又是一位文学奇才。只因仗义直言,却身受酷刑。在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巨创之下,他发愤著书,写出了千古不朽的史家绝唱——他就是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他呕心沥血的创作结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上一节课学习了他颇具文采的书信《报任安书》之后,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更能体现他史家风范的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说:从介绍司马迁及其著作切入,旨在加深学生对这一重要文学常识的印象。)

  二、解题

  1.文体简介:传记,是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史记》中的12本纪、30世家、70列传都属于传记文。

  2.时代背景:廉颇、蔺相如生活在战国后期的赵国,在当时“七雄”并峙的形势下,各诸侯国都想以武力统一中国。因此,各国之间经常发生军事斗争和外交斗争。赵惠文王时代,秦强而赵弱,两国时战时和,本文就反映了这个时期秦赵争斗的一个侧面。

  (解说:了解文体,便于掌握文体特点;了解时代背景,有助于加深对廉颇、蔺相如性格品质的认识。)

  三、熟悉课文,归纳知识点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找出生字难字和难断之句,并自己动手解决。

  (2)播放录音,正音正字。

  (3)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和思想情感,并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解说:此步骤反复诵读,旨在让学生自己发现难点、找出问题,为自主性学习打下基础。)

  2.查阅讨论,归纳重难点。

  (1)学生自己动手查阅工具书,并互相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2)教师出示投影,归纳重难点。

  A.通假字

  ①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③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④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⑤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⑧请奉盆缶。“奉”通“捧”,托、举。

  B.一词多义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使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C.古今异义(在此只列出古义)

  ①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②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近亲及姻亲)

  ⑤请指示王(指给……看)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进献)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

  ⑧布衣之交(平民)

  D.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穿)

  b.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

  c.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使……回去)

  d.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

  e.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待)

  E.特殊句式

  a.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

  b.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

  (解说: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纠正错误,强调重点,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语文教案 篇4

  课标及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读会写“髻、镶、藻、贮”等生字。

  ②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③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境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2.能力目标

  ①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②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③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4.让学生查找作者的一些经历、创作,加强对作者和作品的理解。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学

  1、情景(问题)导入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2、目标导学

  ⑴、积累“狭窄、贮蓄、发髻、水藻、地毯、宽敞、镶、肌肤”等词语。

  ⑵、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感受济南冬天的特点。

  ⑶、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晴”特征,并体味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自学

  1.填空题《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现代著名作家。1951年北京人民政府授予他______________称号。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戏剧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zhù____立水zǎo____chéng____清宽chǎng____zhù____蓄

  3.解释加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②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②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三、助学

  (一)读:1、朗读音频播放:(1)播放音频朗读文件,让学生注意其中的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2)让学生边听课文,边动笔在书上圈点勾画,标出生字、难词,重点词语、优美语句及自己的疑问。

  2、师生同读: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多音字、形似字。教师出示整理好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

  3、生生自读讨论:作者如何概括赞誉济南的,济南冬天的总特征是什么?

  (二)学生朗读全文,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写景的文章可按“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阅读课文。请你运用这种方法自读课文,找出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述。(温晴)

  2、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分别突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山景、水色)

  3、围绕着总特点是如何安排文章结构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文章结构脉络。

  第一部分(1段)总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2~6段)具体描绘济南冬天的美景。

  【设计意图】营造情境和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好的诗文当以朗读为主,尤其是写景、抒情散文的朗读,师生读,生生读,在朗读中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读文本中理解、解决问题。

  济南的冬天

  (1)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响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温晴)

  (2)景物: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山景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的远山——淡雅;

  水色绿、清、亮

  3、课堂小结:

  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

  四、用学

  1、、给下列加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济南()A.jìB.jǐ②.贮藏()A.chǔB.zhù

  ③.水藻()A.B.④.镶边()A.B.ráng

  ⑤.澄清()A.dèngB.chéng⑥.着落()A.zhuóB.zháo

  2、依照课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狭小),城外又那么(宽广、宽敞),山坡上(建着、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冒着、卧着)点雪,对,这是张水墨画(也许、大概)是唐代名手画的吧。

  3、找出与其它三句修辞手法不的一项()

  A.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B.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C.……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详地睡着,只等着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D.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五、评学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济南()伦()敦()晾晒()暖和()唤()醒

  着()落()发ji()看()护妇镶()上xiang()晴

  露()出狭窄()水藻()zhu()蓄cheng()清

  2、解释下列词语

  设若:__________温晴:___________着落:__________慈善:___________

  空灵:__________响晴:___________秀气:__________贮蓄: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___________(体裁),本文作者:___________,名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人。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剧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中作者把济南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依次描绘了冬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济南冬天______________的特点。文中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⑵、本文紧扣了济南冬天的“______”这一特点,赞美的是___________(A、济南的冬天B、冬天的济南C、济南冬天的美景)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__________之情。

  3、作业布置:

  (1)认真,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

  (2)复习这篇课文的生字词,下一堂课准备听写。

  (3)每人回去搜集描写冬天的语句至少一则,古诗词至少三句以上。

  第二课时

  一、导学

  1、情境(问题)导入

  作者说济南的冬天足以和夏天的瑞士,春天的西湖想媲美,究竟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魅力让作者如此不遗余力的赞美它,热爱它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体味作者笔下如诗如画的美景。

  2、目标导学

  ⑴、学习本文抓住济南冬天的景物特征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二、自学

  1、划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提示:我认为-------最美,美在------。

  (1、运用的修辞手法2、抓住事物的特征3、情景交融)

  2、分小组交流

  3、小组推选一名组员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三、助学

  (一)、质疑探究:

  1、欣赏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其中美妙的语言,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明确】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2、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明确】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3、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

  【明确】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了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4、文中是用哪些修辞手法来雪后的山景的?

  【明确】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来比喻雪色。

  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写出了雪动人的雪态。

  5、第五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水的绿:作者通过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的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明确】水的绿:作者通过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的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明确】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二)、讨论归纳:

  1、作者怎样写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明确】①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用一连串的动词,烘托出舒适温暖的环境。

  ②“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安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③从人们有感受写:“面上含笑”“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还写了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了人们的笑容,更突出了人们舒适温馨的感受。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明确】①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②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愧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三)、再读课文,提高升华

  《济南的冬天》无处不美。那么,老舍先生是如何运用艺术的笔法,来描写景物之美的呢?下面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然后大家一起来寻找以下的美,在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这些美的句子,并画出来:

  【明确】1、修辞运用之美;2、俯瞰仰视之美;3、动静结合之美;4、景物映衬之美

  1、修辞运用之美:

  ⑴第2节“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一句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济南的冬天的舒适和暖和。

  ⑵第3节“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害了羞”写出了小山的可爱。

  ⑶第4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这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写远山的美。第5节“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还有“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水的美。

  ⑷第5节“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济南比作蓝水晶。

  2、俯瞰仰视之美:

  ⑴第2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这是俯瞰之美。

  ⑵第5节“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写出了济南的美。这是仰视。由河水看到天上,视野阔大,整个济南都美。

  3、动静结合之美:

  第3节,“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是动静之美。

  4、景物映衬之美:(几种景物相互衬托,我们常说的“绿叶扶红花”就是映衬之美。绿叶衬得花儿更红,红花衬得绿叶更绿。)

  【明确】“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矮松与白雪相互映衬,在白雪的映衬下,矮松越发的青黑。这是色彩上的映衬。“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白雪与蓝天相互映衬,是色彩美。“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草的绿色和暗黄色相映衬,很美。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四、用学

  1.给加粗的字注音。

  济()南伦敦()镶()边

  宽敞()水藻()贮()蓄

  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①.用最简练的话概括本段的内容。(不超过8个字)

  ②.“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好不好?为什么?

  ③.“响亮”一般指声音宏大,从上下文来判断是不对的,那么“响亮”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④、填空。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与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没有______、没有______、没有______,以突出它的______。

  ⑤.作者说“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根据你自己的亲身感受写一段北中国冬天的天气。

  (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①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②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③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①.指出画线句子的修辞方法。

  ②.本段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这句话照应了文章第二段的哪句话?

  五、评学

  1、选出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济南的冬天》一文,全文处处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暖和晴。

  B.《济南的冬天》一文,写北平的多风和伦敦的多雾,反衬济南冬天的无风和响晴。

  C.《济南的冬天》一文,重点写了人们的活动。

  D.《济南的冬天》一文,重点写了各种景物——阳光、小山、白雪、绿水等。

  3、本文紧扣了济南冬天的“______”这一特点,赞美的是___________(A、济南的冬天B、冬天的济南C、济南冬天的美景)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__________之情。

  4、文章标题“济南的冬天”,结尾却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可理解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结尾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冬天无风声,温晴,山秀又水清。你印象中的冬天是怎样的,用一两句话把它描述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一)①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②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着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④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⑤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⑥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边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⑦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⑨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①、这一段主要写的是()

  A、济南有山有水的地理特点B、济南冬天的温暖C、济南冬天的景色

  ②、开头以一个假设句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头第一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转到对济南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

  ③、文中“暖和的睡着”,其中“睡着”的是指___________

  ④、“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句话交代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文中的“整”和“缺”字面上好象是矛盾的,实际上并不矛盾,因为:___________

  (二)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

  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教师解读: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从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认识两种笔画“ㄅ”和“?”认识两个偏旁“犭”和“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4、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教学准备】

  课前领学生玩踩影子游戏。带有小动图案的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玩了踩影子游戏,大家高兴吗?大家现在看一看我们现在还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吗?这是为什么?(没有太阳)你说一说影子是怎样形成的?除了在太阳底下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们还能在什么时候也能看见自己的影子呢?那《影子》一课又是怎样写影子的呢?快打开书,来读一读这一课吧。

  二、学生自主预习

  1、同学们读一遍课文,圈出本课生字。每个生字读3遍。

  2、同学们这次读课文争取不再看拼音,只看汉字,看一看谁能做到。

  3、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看一看哪句话你读完之后不知道什么意思。

  4、同桌互相读文。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文,订正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本课的生字。

  3、给本课生字进行扩词练习。

  4、学生提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四、整体感知

  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五、指导写“飞”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子》一课,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而且认识了许多生字。老师想考考你们,谁能认识老师字卡上的字。老师就把这个字卡送给他,每张字卡上都有一张美丽的画呢!大家想认吗?他认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

  1、出示字卡认字

  2、认字组词

  3、晃一下认字

  师:同学们,字认得这样好,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课文读得特别棒!你们能做到吗?让我们举起大母指说一声“我能行,我最棒!”

  二、学习课文

  1、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哪句话你读完后不知道什么意思?学生提不懂的问题,让同学到前面做演示,并填空。太阳在我的()面,影子在我的()面。我怎样走,影子会在我前面?影子不是天天跟着我们吗?课文为什么说“常常”跟着我们呢?影子有时在我们身前,影子有时在我们身后,我们有时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有时看不到自己的影子,所以课文才说影子常常跟着我,而不是天天跟着我。谁也能用“常常”说一句话。同学们,说得这样好,一定也会读得特别好,谁来读一读“影子常常陪着我”。生读,生评。(引导把常常读成重音)

  影子常常跟着我,为什么说像一条小黑狗呢?而不是一只小黑猪呢?(影子是黑的.)哪位同学家有小狗?你跑小狗跟你跑还是小猪跟你跑?当你跟小狗玩时,你走,小狗会怎样?小狗总是跟着我们。影子就像小狗一样你走它也走,你跑它也跑,总是跟着我们。所以才说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当小狗围着你跑前跑后,不愿意离开你,你心里是怎么想的?(高兴)。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第

  4句,生读,生评。同学们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

  男同学读1、3句,女同学读2、4句

  女同学读1、3句,男同学读2、4句

  边做动作边读。

  (过渡)影子还会出现在我们的哪一面?

  2、生读第二段。汇报,看图,小朋友怎样走,影子就会出现在我们的左右?

  出示:太阳在我的()面,影子在我的()面。谁来说一说,课文中的小朋友这会又把影子当成什么?生汇报。这个班有你的好朋友吗?为什么他是你的好朋友?你们上课一起听课,下课一起做游戏,总也不分开。当你见到你的好朋友时,你是怎样想的?(高兴,又相见了)带着这种感受读“它是我的好朋友”生读、生评。引导学生读出重音。

  下面同桌对读(你读一句,我读一句)集体做动作读。把课文连起来做动作读。

  3、我们已经把课文读许多遍了,下面大家把书扣过去我们试着背一背。学生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4、做课后“我会说”。

  5、指导写“马”和“鸟”。

  6、写话练习:

  _______像_________。

语文教案 篇6

  一.导入

  在夜空的正北方,有七颗象钻石一样熠熠闪光的星星,它们排列成斗形,我们叫它北斗七星。又叫他什么星座?(大熊星座)。要知道大熊星座的来历,还得从一个神奇的故事说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七颗钻石》。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作者和童话。(出示.课件)

  我们通过三个活动来学习课文:第一步:来到朗读角感受童话的魅力;第二步:开启智慧泉探究童话的寓意;第三步:走进创作室施展你们的才华。

  二. 来到朗读角

  1. 指导读出儿童的语气。(出示.课件:读出儿童语气)

  2. 指导读出童话的味道。(出示.课件:读出童话味道)

  3. 指导读出人物的心情。(出示.课件:读出人物心情)

  4. 指导读出梦幻的色彩。(出示.课件:读出梦幻色彩。)

  5. 配音乐按照上面的要求齐读全文,要读出童话的魅力。

  三. 开启智慧泉

  我们用话题的方式来探究童话的寓意。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从下面的话题中任选一个探究。

  话题一:你觉得是什么魔力让水罐变得如此神奇?

  (爱心:小姑娘对妈妈的爱使水罐装满了水,并且绊倒时水一点儿也没有洒;小姑娘对小狗的爱心,使水罐由木的变成了银的;母亲病得快要死了,却把水让给小姑娘喝,母亲对女儿的爱心,使水罐由银的变成了金的';小姑娘对过路人(也许是上帝)的爱心,使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和一股巨大的水流,那七颗大钻石又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变成了大熊星座。或上帝,是上帝被人间的爱心所感动,就来拯救人类……)

  话题二:你觉得用“神奇的水罐”做题目好吗?

  (人与人之间的爱心象钻石一样宝贵,一样熠熠生辉,一样纯洁,一样美丽……)

  话题三:你觉得七颗钻石变成大熊星座好吗?

  (大熊星座是由七颗星组成;北斗七星是光明的象征,是爱的化身,给人温暖,给人力量;表达了作者希望爱心象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

  小结:大熊星座是永恒的、闪亮的……他创作这篇童话,就是要告诉我们:爱心要广博,要象大熊星座一样,普照四方。

  (出示.课件)话题四:你还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四. 走进创作室

  下面有几个创作题,请同学们任选一个创作。(准备时间3分钟)

  1. 想一想,神秘的描述小姑娘倒在草地上睡着时的梦。

  2. 编一编,生动的描述过路人找小姑娘讨水喝的情节。

  (出示.课件:噢!你想对小姑娘说句什么话?)

  师小结:同学们和小姑娘真是一见如故啊!一下子说了这么多知心话。看来这个有着阳光般心灵的女孩,作为爱的化身已经深深地留在了你们心底。她有一句悄悄话想让我来告诉你们,想听吗?

  爱心是大海里的一艘船,带你到达理想的彼岸;爱心是春日里含苞的花蕾,让你看到无穷的希望;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愿爱心这颗种子,在你们心底慢慢发芽、长大。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顺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星罗棋布”、“合壁”等词语。

  4、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感受南沙群岛迷人的景色和丰富的特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海疆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朗读感悟南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前置性学习纲要

  一、读一读

  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查一查

  要求查出不明白词语的意思并抄在书上。

  三、说一说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四、画一画

  1、画出打动自己心灵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2、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打上“?”

  五、主题探究

  南沙群岛美丽在哪里?

  六、拓展

  查找有关南沙群岛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复述课文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谁能复述一下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出示问题:南沙群岛美丽在哪里?

  三、小组汇报

  我们合作学习的能力越来越强了,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各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成果。都准备好了么?

  思考

  1、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 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讨论自学方法和所学内容。 结合句子理解"蕴藏"和"用之

  不竭"的意思。)

  2、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宝库? 请你通过朗读告诉我们。

  3、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蓝色宝库?

  4、你知道南沙群岛有哪些珍贵的海洋生物、矿产资源和海洋动力?

  5、结合课外搜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学生以总分的句式说说。

  南沙群岛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有( ),有( ),有( )。

  南沙群岛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有( ),有( ),有( )。

  南沙群岛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有( ),有( ),有( )。

  四、拓展

  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搜集到的有关南沙群岛的.图片或文字。

  五、总结

  南沙群岛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水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真不愧是一座巨大的蓝色宝库。

  六、布置作业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习第2、3自然的写法以“公园真是鲜花的海洋”或“菜市场真是营养的宝库”为中心句写几句话。

  3、摘抄课文中的妙词佳句。

  板书设计:

  美丽的南沙群岛

  地理位置

  物产丰富

  景色优美

语文教案 篇8

  知识目标:在反复默读的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言词句,背诵,翻译全文,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

  能力目标: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情感目标:感悟“物外之趣”,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背诵,翻译全文,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难点: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方式:精讲、研讨、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想: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默读以疏通其文,朗读以领悟其妙。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引导。要求学生当堂熟读成诵,流畅地复述课文内容,从而深刻地理解“物外之趣”。

  第1课时: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句读。合作研讨第1—2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 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这种想象和作法很有意思吧。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字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二、学法指导

  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2、学习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3、传统的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默读的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感悟课文内容,然后进一步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三、作品,作者简介

  课文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趣事》。作者沈复,字三白,长洲人,清代文学家。

  四、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1、 教师范读。请同学注意读音和句读。

  试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作/青云白鹤/观。

  (6)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7)蹲其身,使/与台齐。

  (8)见/二虫斗草间。

  2、学生自读,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以下内容应出示投影

  童稚(zhì) 藐(miǎo)小 项为之强(jiāng) 鹤唳(lì)云端 怡(yí)然称快

  凹(āo)凸(tū) 土砾(lì) 壑(hè) 庞(páng)然大物 虾(há)蟆(ma)

  3、反复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方式:齐读、小组读、男女生读。

  五、合作研讨第1—2段。

  1、 小组合作研讨第1--2段。

  要求:直译,字句落实。

  小组讨论后,交流。略

  2、 词语积累:

  余 张目对日 明察秋毫 藐小 之 其 故 时 物外

  成 私 拟 于 之 则 或 项 强 素帐 徐 以 作 观 如 唳 为 怡然

  3、 再读课文1—2段,熟读成诵。

  六、布置作业:1、背诵1—2段

  2、注音10个,每个5遍。

  第2课时熟读课文,合作研讨第3—4段,理解课文中表现的“物外之趣”,感悟“物外之趣”这一精神体验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背诵1—2段。

  2、抽查词语掌握情况: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2)故时有物外之趣。(故,所以)

  (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暗自、暗暗地。 于,在。)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5)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6)果如鹤唳云端。(唳,鸟鸣。)

  (7)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8)徐喷以烟。(以,用。)

  3、翻译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心里想像到的,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

  (2)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我]为此高兴得[不断地]叫好。)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赏识和激励性评价。

  二、合作研讨第3—4段

  1、齐背1—2段,试背3—4段。

  2、小组合作研讨第3--4段。

  要求:直译,字句落实。

  小组讨论后,交流。略

  3、词语积累:

  其 为 怡然自得

  斗草间 兴 盖 方 尽 鞭 驱

  4、“之”的用法: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之,指蚊子。)

  (3)使之冲烟而飞鸣。(之,蚊子。)

  (4)驱之别院。(之,它。指癞蛤蟆。)

  5、反复读3—4段,背诵。

  三、合作、探究、质疑:

  1、背诵全文,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背诵后,引导同学回答,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2、小组合作研讨:

  课文中所说的“物外之趣”指的什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 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

  “物外之趣”: (1)把“夏蚊成雷”比作“群鹤舞于空中”。

  (2)把草丛、虫蚊、土砾比作森林、野兽、丘壑。

  (3)观“二虫斗草间”,惩治癞蛤蜞。

  教师点拨:

  “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投影显示:

  自然景物 思维方式 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群鹤舞空 怡然称快

  草丛、虫

  蚊、土砾

  联想和想像森林、野

  兽、丘壑 怡然自得

  癞始蟆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 大快人心

  (鞭打、驱赶)

  同学自己畅谈启发。

  教师小结: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3、多角度思考:

  “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始蟆处死?

  答案不求一致:珍惜生命;处置有度;不忍心。

  四、体验反思

  1、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试展示一下自己的创造力。

  鼓励同学们敞开述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中心畅谈体会。做好评价。

  2、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富于联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回答,教师要给予鼓励。

  五、练习巩固:

  试解释下列词。

  1、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丘,山丘。壑,山沟。)

  2、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抽打。)

  3、蹲其身,使与台齐。(其,自己。)

  4、以草为林。(以,把。)

  5、神游其中。(其中,这里面。指想像中的境界。)

  6、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被。)

  翻译句子

  1、蹲其身,使与台齐。

  (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齐平。)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我]便在这种境界中亲历游览。)

  3、见二虫斗草间。

  ([我]看到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

  4、捉始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捉住癞始蟆,用鞭子抽打了几十下,把它赶到了别的院子。)

  六、布置作业

  1、 背诵默写全文。

  2、 “体验反思2”写成300字的短文。

  七、板书设计:

  五、童趣

  沈复

  自然景物 思维方式 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群鹤舞空 怡然称快

  草丛、虫

  蚊、土砾

  联想和想像森林、野

  兽、丘壑 怡然自得

  癞始蟆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 大快人心

  (鞭打、驱赶)

  八、教学反思:

  本文是学生入校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有必要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强调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的重要性。把传统的朗读和背诵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根据教材内容,确定以学生自学为主。同时,在文言文教学方面,强调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让学生认识自然之美和创造之美,突出了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案 篇9

  内容预览:

  16.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教学目的

  1.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3.掌握本文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散文特点、结构。

  以读讲、探讨方式围绕课文内容和结构展开。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i2)西 譬(pi4)喻 糯(nuo4)米 蹲(dun1)踞

  忌讳(hui4) 酬(chou2)和 铁箍(gu1) 熹(xi1)微

  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忌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

  二、导人 ’

  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作者浓厚的兴趣与由衷的赞赏。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文中描绘的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

  学生自评、互评。

  四、学习课文

  1.指定学生甲诵读1~3段。

  指定学生乙诵读1~3段。

  评议优劣。

  2.归纳第一段:引出歌会地方。

  3.讨论并归纳第二段的中心内容。

  分析:“这是种别开生面的场所……却互不见面”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随口而出。”

  “在场的既多内行……解口渴去了”

  争论后归纳:写歌会的场所、方式、胜负的情况。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小结

  了解文章描写的别开生面的云南歌会,表现了云南人民无限趣味的生活,给读者崭新的视野。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1日课

  听写词语,并用其中的三个词语口头造句。

  蹲踞 酬和 熹微 譬喻 淳朴

  即物起兴 引经据典 悠游自在 龙吟凤哕

  二、继续学习课文

  (一)诵读三~五段

  师生点评诵读情况。

  (二)讨论第三段内容

  归纳:写女歌手的情况(性情、外貌、穿着、本领。)

  (三)讨论第四段内容

  1.本段属于什么描写?

  (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2.本段侧重写什么?

  明确:歌声不断。

  (1)山鸟呼朋唤侣(戴胜鸟、云雀)。

  (2)赶马女孩子唱山歌。

  环境:树林、山坡、花。

  侧重“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

  (四)讨论第五段。

  1.段落主要内容:

  写“金满斗会”。

  2.发起、处所、人数、曲名、唱法(声响)、时间、参加者(妇女饰扮,熟人身份)、作用和歌师傅。

  三、讨论问题

  (一)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1.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

  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边城>》

  (明确:两段人物描写不同点是个别与群体,一重精神,一重具体的衣服。第二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的修饰方法,把人物描写得惟妙惟肖。)

  (二)课文第四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明确:用环境作背景,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

  四、拓展训练

  课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分小组进行交流,看看哪些属于“见景生情,即物起兴”,哪些属于“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哪些属于“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的。有兴趣的同学,不妨选择一两首唱一唱。

  学生可以收集民歌,互相交流,比较。

  例如:陕北民歌《信无防字》福州民歌(真鸟仔,啄波波,三岁孩子会唱歌……一条竹子插下土,皇帝落难去放牛)……

  五、小结

  《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本文虽然是描写音乐的佳作,但首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品析词语、句子,感受语言文字创设的美妙情境。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训练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4、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

  课前准备:

  收集关于礼貌待人的名言和事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漫谈礼貌。

  1、板书“礼貌”,谈谈你对“礼貌”的认识。

  (板书过程中相机指导“貌”的书写)

  2、大家谈了对礼貌的看法,我们课本上也“谈”了,(板书:谈)让我们一起来看谈了什么,怎么谈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读读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它读流利。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的通顺、流利。

  3、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为我们讲了哪几个故事,读完后,再想想,关于“礼貌”你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4、读课文新词、难句。

  咳嗽纠纷态度粗暴出言不逊彬彬有礼

  安慰师傅减少矛盾思想情操文化修养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5、点名检查自读情况,师生评点,随机纠正读错的`字音,指导读通重点句子,读好人物对话。

  三、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范写重点生字,边写边讲述注意点。

  3、学生描红、临写。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句,温习巩固。

  1、听写词语。

  彬彬有礼岳飞暖人心“冒失鬼”讨人嫌

  避免纠纷减少矛盾安慰师傅

  2、师巡回了解学生听写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点字词的点拨、反馈。

  (如:慰、嫌的书写指导以及“师傅”和“师父”的书写区别)

  二、自读课文,整体入手。

  (看看课文围绕着“礼貌”讲了哪几个故事?)

  三、精读故事,领悟礼貌。

  (一)精读感悟故事一。

  1、整体读。

  (课文用三个小故事来进一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我们先来读读《说岳全传》中的一个故事。)

  2、知故事:指导对话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1)抓“吼”指导朗读牛皋的话。

  (2)评价:眼前看见了怎样的牛皋?这时候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

  (3)引读:所以老人—

  (4)同法读评岳飞的言行。

  3、明道理。

  (1)通过岳飞和牛皋的不同表现,联系我校校本课程《弟子规》进

  行诵读。(这正如《弟子规》所说的:)

  (2)古人有训,大家也感受到了。这正如俗语所说:“礼到人心暖,

  无礼讨人嫌”(相机理解“俗语”)

  4、小结课文用事例来说理的表达方式。

  (先讲故事,后说道理。)

  (二)举一反三,读悟故事二、故事三。

  (我们继续往下读,看看下面的两个故事讲了怎样的故事?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1、精读感悟故事二。

  (1)整体读。

  (2)知故事:

  重点指导朗读、评价小朋友道歉的话“对不起,把您的裙子弄脏了。”(象不象小朋友的道歉?)

  (3)明道理:

  小朋友用他的行动和语言取得了女青年的原谅,这是因为小朋

  友做到了—(礼貌待人)。引读:因为礼貌待人所以、、、、、、;所以说礼貌待人可以、、、、、、。

  2、精读感悟故事三。

  (1)整体读。

  (2)知故事:重点指导朗读、评价总理安慰朱师傅的话。感受总理

  语言的文雅、和气、宽容。

  (3)明道理。

  (4)质疑解疑。结合生活例子理解“思想情操、文化修养”。

  3、总结感受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式。

  (先讲故事,后说道理。)

  四、回归中心,明白道理。

  (三个小故事,我们都学完了。它们都是讲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三个小故事综合起来说明了什么道理?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1、齐读第一、五自然段。

  2、交流中心句: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板书:礼貌待人优良传统)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齐读)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训的意思。

  4、理解礼貌待人的作用。(板书:和谐美好)

  5、依据板书,背诵第一、五自然段,把道理记在脑子里。

  五、师生互动,交流“礼貌”。

  (古今中外流传着许多关于礼貌的名言、古训、俗语、格言,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大家收集到的名言、古训、俗语、格言。还可以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对礼貌的感受。)

  1、学生生交流古今中外关于礼貌的古训、名言、俗语、格言或自己的感受。

  2、教师出示自己收集到的古训、名言等。

  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作者:松苏内吉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作者:约翰洛克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作者:孟德斯鸠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作者:冈察尔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歌德)

  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赫尔岑)

  六、读写结合,活学活用。

  写一个与课文礼貌故事结构相似,关于礼貌待人一个礼貌小故事,一个礼貌小道理的小练笔。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22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精品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精品教案10-10

有关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简单05-18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园地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