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范例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学习生字,学会认十五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朗读儿歌,背诵儿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发展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录音带挂图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课:教师出示一封信,说:“小丁丁给大家写来了一封信,想读吗?”板书
二、初识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小朋友指读课文
3.同桌互读课文
4.画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5。熟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带拼音认读生字。
2.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3.开火车读、个人读、同座读,多种形式读。
4.再读生字、组词训练、说话训练。
5.游戏识记。
四、理解课文:师:大海边什么样子?生:(天蓝蓝,海蓝蓝)师:大海边有什么?生:(月亮湾、打鱼船、老爷爷)请小朋友动手画一画。
情景感知,扩展思维:看一看,有关大海的录相片。说一说,大海里有什么。引申联想语言训练:师:在我们祖国妈妈的怀抱里,不仅有大海、还有高山、森林、草原、城市、农村、工厂、学校你能说一说这些地方有什么吗?生:森林里有许多动物。城市里有许多楼房,学校里有许多小朋友。
扩展练习:你能给丁丁写一封信吗?说一说,我们广饶有什么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
生:略。
小结:大海有无限的资源和财富,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大海,绿化环境,让生活更美好。
第二课时学生写字(略)
教案评析:
本课在教学时,完全从兴趣入手,遵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原则,每个环节都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读信导课、游戏识字、动手画月亮湾、给丁丁写信等)使孩子在生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本课在进行语言训练时,不仅完成了编者意愿的“大海里有什么”而且还扩展到了“祖国的什么地方有什么?”如“森林里有——”“草原上有——”学生联想积极,发言踊跃。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开放性。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你愿意给丁丁写一封信吗?说说我们这儿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可爱的美丽的`。”学生马上来了兴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孩子们说出了句句非常精彩的话,可以说孩子们用天真的眼睛,纯洁的心灵,灵巧的小嘴唱出了一曲广饶赞歌:
我家住在广饶县,
广饶是个好地方。
广饶有蓝蓝的天,有绿绿的树。
广饶有孙子公园和百货商店。
广饶有高高的楼房,宽宽的马路。
……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就是节选于本书。从课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目标:
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作者简介、课文背景介绍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劳动的开端》,作者是吴运铎。你们对课文或作者有哪些了解?谈一谈。
(教师可以适时简介吴运铎爷爷及他小时候家中的生活困难情况,告诉学生本课节选自吴运铎爷爷所写的传记《把一切献给党》。)
出示课题,理解:“开端”,开头的意思。
二、认读字词。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注意本课几个多音字的读音:挑(tiāo)脚、得(dé)了吧、半夜就得(děi)动身、落(là)在后头。(认读本课的生字和少数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三、初读课文,分段。
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小组交流:说出各段的分法和各段的主要意思。
师生讨论,第9自然段应归第二段还是第三段,讲明理由。
3.讨论其他分段方式,合理的`,教师予以肯定。
四、精读、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理解“揭不开锅”的意思,体会“像油煎—样”是写“我”心里焦急的程度,说出这是用什么来比什么。
3、感情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边读边用笔划出本段两个最能反映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生命没有保障的句子,齐读。
2、师生讨论,联系其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连狗也不如的艰难生活。
3、分角色朗读“我找从小在一块玩的小赵商量……准备半夜就走路”这部分课文。
问:小赵说“我”像个”“瘦猴子”,说明“我”身体怎么样?这跟第一天挑煤有什么联系?(说明“我”又瘦又小,更能说明第—天挑煤的艰难,为表达中心服务)。
4.这部分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里穷,劳动条件差?(生默读本段的最后小节,按提问要求划出“没有灯笼”、“没有火把”、“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擦过机器油”等词句,抽答)。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大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用笔画出本段的中心句(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2.生默读,找出本段中反映“我”怎么受人欺、受人嫌的两段话(指“睡得正熟……称煤了”和矿上办事人所说的话这两处)。
出示“睡得正熟……”一段话,齐读。生理解“渊”字的意思和整个词语的意思。“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浑身疼痛”说明“我”摔得怎么样?(摔得重,摔得厉害)。整段活反映资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怎样对待穷人?(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动身挑煤,板书)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大段,生找出“挑煤赶路”和“跌倒山腰”分别属于哪几节,板书这两个词语。
2.指名读“我挑着煤赶路……”一节。生边听边思考,划出反映挑煤艰难动作的词,指答,深入体会,齐读本节。
3.自读“哪知挑东西走路……”一节。理解本节的一个比喻句,说出这是用什么比什么、说明什么。
4.生自由感情朗读“我鼓起勇气……我怎么办呢?”这部分课文,体会“我”跌倒山腰和孤身留在荒山的艰难情境。(结合看插图)
5.自由读“我”“空筐回家”这部分课文。提问:课文哪几处写出“我”人小,却很懂事?
(不肯下地洗脚和“我不饿”这两处).
五、熟读三、四两大段,准备按板书的提纲,抓重点,有顺序地复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经过。六、总结全文
问: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谈谈自己对劳动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把课文缩写成100字左右的短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玲玲心情情感的变化,以及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
懂得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教学难点:
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玲玲的画》这篇课文。
(一)、复习生字
1、 师:首先请同学们复习一遍我们上节课所学过的生字。
2、(1)CAI出示生字:
(指名读,每人读一排;齐读,每组词读两遍)
(二)、写生字
1、师: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么多的生字中,有谁发现了哪一组词非常特别,
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快?
(学生汇报)。
2、对了,看这两个字“脑筋”,就是我们今天要求会写的生字。
3、先请同学们认真的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然后跟大家一起交流。
a、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左窄右宽、上宽下窄)
b、两个“月”字不一样;
师评价:
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很能发现问题。
4、接下来,请同学们看到黑板,舒老师把这两个字示范一遍,也请同学们把手伸出来,跟着老师一起写。(写时一定要让学生说笔画顺序)
5、同学们,你们也想不想自己写一写,那好,请把你们的书轻轻地翻开到第118页,照老师刚才的样子,把“脑筋”漂漂亮亮地送到田字格里去。同时在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注意写字姿势哦!
6、展示与评价
a、谁愿意把自己刚才写的字与大家分享呀?
b、师生评价(2名学生)
7、小结:
看到大家刚才那么认真的写字,老师相信你们在写的时候也一定动了脑筋!
朗读感悟,学习课文
(一)、提问设疑
昨天同学们读了课文,谁能告诉大家,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学生汇报)
说得可真好,我们表扬他“顶呱呱”。
2、师小结:
玲玲在这篇课文里一共画了两次画,(CAI出示两张图片)请大家看一看,哪幅图是第一次画的,哪幅图师是第二次画的呢?
3、师:为什么同样的一张画,玲玲要画两次呢?接下来,我们继续走进这篇课文。
4、过渡: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并且找一找课文的哪一段是写了玲玲第一次画画。
(二)、学习第一幅图
1、师:课文的哪一段是写了玲玲第一次画画,你们找到了吗?
(指名读1,女孩子读1)CAI出示第一自然段
此时,玲玲的心情怎么样?
(满意)
玲玲为什么满意呢?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看看她的画?(CAI出示玲玲的画)
5、好吧,老师就奖励大家欣赏玲玲的画。(课件出示)玲玲画了什么?你觉得画得怎样?
6、是啊。这幅画画的是玲玲家里的一角,玲玲花了好长时间才完成呢!所以,玲玲自己看着觉得很——满意。
板书:满意
7、 从哪个词看出玲玲对自己的画很满意,小朋友赶快在这一段中找到这个词语,并用铅笔把它画出来。
A、CAI(端详)点红色 。
B、那“端详”是什么意思呢?
C、那怎样的看才是端详?
D、像老师这样看是不是端详呀?老师演示。生回答。
E、请你来演一演?(你们看,玲玲把画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看了个遍,这就是“端详”。)
F、现在我们全班同G、学都来当玲玲,H、也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画。
8、谁能读好这句话?
9、看他读得真好呀,我们也来学学他的样子,来读一读。(全班齐读)
10、过渡:
玲玲的画画得这么好,为什么还要画第二次呢?现在老师想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的4-8自然段。其他同学请想一想:为什么玲玲还要画第二次呢?
(三)、学习第二幅图
1、谢谢你们的精彩朗读。其他同学找到答案了吗?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呢?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师:是呀,真可惜,正当玲玲准备收拾东西睡觉的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板书:哇地哭了)
3、这时,如果你是玲玲,你会想些什么?
4、怎么办?(指名回答)
(哦,原来是爸爸提醒了玲玲,说了什么呢?“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
5、玲玲后来又画了些什么?
(1)、CAI出示图,看,这就是玲玲修改后的画,你觉得怎样?这只小花狗真是可爱呀!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2)、所以,有了这只懒洋洋的小花狗,玲玲满意地——笑了。
(板书:满意地笑了)
6、现在请全班同学也带着满意地心情,一起读读这一自然段吧。(CAI出示8自然段)
(四)、比较两种不同的心情
1、CAI出示第四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段,请学生自由读。
2、比较两个“满意”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3、我们来读读这两段,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
左边两组第一段,读出满意、开心。
右边两组读第二段,读的更满意、更开心。
(五)、感悟、体会爸爸的话
1、看到了玲玲满意地笑容,这时爸爸说了些什么呢?(指名读2)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同学们,坏事在课文里指的是什么事情?(板书:坏事)
好事又指什么事情呢?(板书:好事)
坏
事为什么能变成好事呢?是因为肯——动脑筋!(板书:肯动脑筋)
4、所以,当遇到不好的事情时,请你动动脑筋,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
5、齐读这句话。
拓展训练
1、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出现过能将坏事变成好事的情形呢?
2、老师这有几个例子,看看,你们能不能动动脑筋,将它们变成好事。
A、当你不小心把墨水搞到墙上去的时候,你会?
B、当你看到快要丢弃的废塑料瓶时,你会?
小结:
你们真会动脑筋,所以,同学们,老师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也像玲玲那样积极开动脑筋,有时候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知道这块流浪的形成过程以及想象的依据,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
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4.了解本课的叙述顺序与(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的条件。
教学准备
1.晓拍卖物或仿制品以及挂图。
2.收集有关琉璃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激起,揭示课题。
出示瑰油实物或者挂图。(板书课题。)谁能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说说什么是琥珀?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这块奇异的流浪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2.字词检查。
(l)读准字音:脂(zhi) 渗(shen) 拭(Shi)澎湃(peng pai)
(2)注意字形:辣 湃 拭 黏
(3)多音字:黏(nian)黏稠(zhan)黏贴
(4)理解:拂拭——掸掉或擦掉。
松脂一一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
三、结合预习,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
1.叙述顺序。
故事发生的时间(第1自然段)。
琥珀的形成过程(第2~12自然段)。
①松脂球的形成;②化石的形成。
琥珀的发现过程(第13~17自然段)。
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第18自然段)。
2.比较和《黄河象》一课的叙述顺序有何不同。
(1)回忆《黄河象》的叙述顺序。
《黄河象》先讲大象骨骼化石;再通过科学家的假想,讲化石形成的过程;最后讲化石的发现和挖掘。
(2)《琥珀》先通过科学家的设想,讲琥珀形成的过程,再讲发现。
(3)比较异同,从中感悟到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要清楚合理。
四、指导理解课文内容。
1. 默读第2~9自然段,思考: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2.演示多媒体课件,进行讨论。
(1)松树林。琉璃是松脂化石,要具有松脂这个条件,必须在松树林里。
(2)天气炎热。松树要渗出厚厚的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没有火辣辣的太阳是不行的。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有高温照射,才能流出松脂。
(3)赶巧蜘蛛准备吃掉苍蝇,这个珍奇的瑰油就在于它里面恰恰有两个小昆虫在一起。
(4)松脂不断往下滴,才能积成球。
3.练习有感情地读这一部分。
提示:
(1)天气环境,小苍蝇出现的语段要读得轻快些,心情是愉悦的。
(2)蜘蛛爬过去一节读的`语调要轻,请速放慢。渲染出紧张气氛。
(3)蜘蛛扑上去一节速度加快。注意读出重音。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这块玻确的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注意讲全四个条件。
松脂球形成后,怎样变成化石的呢?请学习下面的部分。
二、理解“化石形成过程”这部分。
1.默读课文。
2.思考: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总结出变成化石的条件:
1)时间长。
3)松树腐烂
2)陆沉水漫。
4)泥沙掩埋。
三、有感情地朗读化石形成的部分,了解发现过程。
提示:要读出孩子的高兴,父亲的惊喜。
为什么令人惊喜?可以让学生讲讲原因。
四、默读第四部分。
思考:这块瑰油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科学价值?
理解: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五、自由想象。
作者根据这块琉璃里面的两只小动物的特征,运用有关知识想象出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同学们也可以想,这块琅琅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呢?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课型:新授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力训练点:培养“研究探讨、深入领会”的阅读习惯。
美育渗透点:领会“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艺术原则。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课堂以学生讨论、释疑为主。
预习布置:
1. 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维纳斯的神话传说及“断臂维纳斯”雕像的特征。
通读全文,了解大意,掌握字词,并在文中划出疑难语句。
教学过程
一、由插图导入
关于维纳斯与维纳斯雕像。
罗浮宫的世界“三宝”:爱神“维纳斯”雕像、“胜利女神”雕像、《蒙娜丽莎》画像,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米洛斯的维纳斯》。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忒。传说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丽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宙斯在遭其拒绝后,遂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小爱神厄洛斯。后曾帮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引起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十年战争。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举世闻名的古希腊后期的雕塑杰作。它是1820年在爱琴海南部的'米洛岛上的一个山洞里发现的,长期以来它一直被认为是迄今被发现的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不论观者从何种角度看,都同样获得这种感受:庄重的妩媚。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女神的两臂虽已失去,却让人感到一种残缺的美。曾经有人探索她的原形,她断了的两只手臂原来是什么姿势?是拿着金苹果,是扶着战神的盾?还是拉裹在下身的破布?……近年来的考据则较肯定地认为,她的一只手正伸向站在面前的“爱的使者”丘比特。虽然不少人曾依照各自的推测补塑了她的双臂,但总觉不协调,还不如就让她缺两只胳臂,因而以“断臂美神”而闻名世界
二、检查预习(见人教社教案226页)
三、讲析课文
(一)中心论点
本单元学习的是文化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
(提问:本文属于那一种?第二类)那么本文作者提出来的观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作答)
答:维纳斯“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二)中心论点第一方面:为什么必须失去双臂?(请迅速在文中找出能证明这一观点的重要语句。)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旋律特色,掌握3、5、6三音。
3、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完整演唱小学课文《草原上》。
2、唱准3、5、6三音的音高,并进行创编。掌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
3、初步听唱《我是草原小牧民》,把握节奏、情绪,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点
完整演唱小学课文《草原上》
四、教学难点
以3、5、6为基础音的旋律创编
五、教学准备:
琴、光盘、打击乐器(碰铃、双响筒、三角铁、响板等)头巾等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情境想象,导入主题
1、教师以语言及身体语言导入
……——揭示“草原”图画,放小学课文《草原上》的音乐,教师表演蒙古舞的基本动作。
2、揭示课题,简单介绍蒙古民族的风俗
师:我们这是到了什么地方啊?——出示地图
(三)学习歌曲小学课文《草原上》
1、学习歌谱
(1)聆听歌曲,模唱曲调——放小学课文《草原上》的音乐
师……用“LA”来演唱歌谱。
(2)教学3、5、6的唱名,掌握音高
师:“听到同学们动听的歌声,草原上的牧羊人们也想一显身手,……。——(黑板上两个大圆圈)
……
——放小学课文《草原上》的音乐
2、有节奏地念歌曲词
(1)教师按照节奏念歌词边做动作,学生聆听
师……出示歌词
(2)学生跟着老师念歌词,老师注意把握节奏
师:“同学们愿意一起念念吗?”(教师带领学生边念,边做动作)
3、完整地演唱歌曲
(1)听音乐,按乐句填词入曲
师……
(2)完整地演唱全曲
4、艺术处理
(1)师:……生回答)
……钢琴伴奏
……——放小学课文《草原上》的歌曲
(2)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
……
B、实践练习
师:……
C、再唱歌曲
……放小学课文《草原上》的歌曲
(四)课外延伸,创作表现
1、听赏《我是草原小牧民》
……
2、分小组合作创编
师……(生回答)
2、请部分小组表演两段音乐
(五)课堂小结
师:……
在饱览了美丽的草原风光,和热情的牧民们一起唱歌一起舞蹈之后,我们的内蒙古之行也即将结束,老师也要和同学们告别了!今天是音乐把我们连在了一起,我想,以后我一唱起蒙古民歌、一跳起蒙古舞,就会想起可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呢?
谢谢,最后……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①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环节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都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②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运用平时的学习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②提醒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酵母的“酵”不读xiào。
③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①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果”。)
②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作者写了童年读“香烟人”小画片,读连环画,到小镇的'文化站读图书、文艺书籍。作文常常居全班之冠,作文《秋天来了》得了“甲优”,作文《一件不愉快的往事》老师夸我“嵌”字用得传神。)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
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11.14自然段。
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
③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我读了许多的书,使我的作文写得很好,书就像是我的营养品一样。)
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作者就是因为读了巴金的《家》这本书,并且里面的句子作者很喜欢,念念不忘,自己作文中不仅用了,而且用得非常恰当,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④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的呢?(书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看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①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②课外积累和读书有关的格言警句。
板书设计:
读书 作文
饱览“香烟人”画片
看图书:报偿《秋天来了》 甲优
阅读文艺书籍:馈赠《一件不愉快的往事》赞誉
读中外名著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ㄥ”和“刂”
2、会读课文。
3、体会人与小树之间的亲密和谐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一棵小树
学习:棵
2.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很温馨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爷爷和小树之间。板书课题。
3.学习“爷”。
二、初读课文
1.想来读读这个温馨的故事吗?请小朋友们翻开语文书,自己去读读这个故事吧!争取把故事读通顺,读流利。
2.请再次读课文,拿出铅笔,把课文中的生字圈一圈。
3.指名分节读课文
这篇课文一共有三个小节。开头空两格就表示一个小节。我们一起来标一标序号。
请三个小朋友来读课文。随机纠音。
三、学习课文,随机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课文第一小节。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棵小树吧!
(1)指名读。提示停顿。再指名读——齐读
(2)你觉得这是一棵怎么样的小树?
2.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转眼就到了冬天,(课件显示冬天图)板书冬天。学习“到”。
北方的冬天可冷了,天上下着大雪,小朋友都穿着厚厚的棉衣。课件演示寒风呼呼的.声音。
(2)在这么冷的冬天,小树会怎么样呢?
(3)爷爷在干什么呢?出示第二小节。
学习“给”“暖”。 你还会说暖和的什么?
暖和的衣裳指什么?让学生联系动画图片,理解暖和的衣裳就是稻草。
(4)穿上暖和的衣裳后,小树怎么样?(板书:不冷)
学习冷字。
(5)多么有爱心的爷爷啊!给小树带来了温暖。谁愿意来读读这段话?指导朗读。
(6)指导背诵。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出示“不开”
观察一下不,要想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两边要对称。开两本也好对称,最后一笔是竖。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上节课学的生字词。指名认读——齐读
2.上节课,我们知道在寒冷的冬天,爷爷给小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小树不冷了。
3.齐读第二小节。
二.学习第三小节。
1.过渡:冬天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树不冷了。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小树长出了嫩绿叶子。那么夏天小树又长得怎么样?它又是怎样对爷爷的呢?
2.自由读第三小节。
3.夏天到了,天气很热很热,你有怎样的感觉?
4.这时,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又是怎么做的?
(1)(板书:绿色的小伞)学习“伞”。
(2)指导读:撑开。
(3)绿色的小伞是什么?让学生看动画图片,理解绿色的小伞就是树冠,也就是树茂密的树叶。问:爷爷在树下怎样?(板书:不热)学习“热”
5.指导朗读。
多有爱心的小树啊!谁来读读?指名读——齐读
三.环保教育。
1.同学们,爷爷这么爱护小树,那我们应该怎样做?(也要爱护小树)2.你打算这么做呢?
小朋友都明白了要爱护小树,爱护花草,爱护大自然的一切。
四.书写指导
1.出示“四五”
2.观察一下四,要想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提示第四笔是竖弯,学习这个笔画
3.生写
4.评议
5.再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一、复习字词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祝寿》这首好听的小诗。(板书课题)
2、上节课学的词语,你还认识吗?
祝愿庆贺温暖儿孙祝寿
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3、看图,猜猜这是上节课学过的哪个成语?(三世同堂)
咱们班谁生活在三世同堂的家里?在三世同堂的家里,不仅有爸爸妈妈的关爱,还有爷爷奶奶的照顾,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感觉怎么样呢?
师:一定很温馨、很融洽。用一个成语形容就是其乐融融。
(学习词语:其乐融融)
二、学习新知
学习第一小节
1、师:小明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其乐融融的家里,看,他在干什么呢?(出示主题图)
2、师:看来他已经把爷爷的生日牢牢地记在了心里,爷爷的`生日到了,他为爷爷准备了什么特别的生日礼物呢?(出示主题图)
3、师:一副对联承载了孙儿对爷爷的一片深情,谁来读读这一小节。(指名读)
4、师:读诗不光要流利,更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斜线处稍停顿,带点的字重读,谁再来试试?。(指名读后齐读)
5: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读,大家体会到了孙儿为爷爷送上了一片什么情呢?带上对爷爷深深的祝福之情,我们男女生比赛读,看谁读的更有感情。(男女生比赛读)
学习第二小节:
1、师:此时,寿筵已经备齐、全家人正围坐桌前、生日蜡烛已经点好,让我们一起唱生日歌来祝福爷爷生日快乐吧。
2、师:唱完生日歌,爷爷许下了美好的愿望,小孙子为爷爷送上了最真情的祝福,他祝福爷爷---------?
3、师: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小孙子希望爷爷的福气就像东海的水一样长流不息,希望爷爷的寿命就像南山的青松一样永远不老永远健康长寿,多么美好的祝福呀!一起把这祝福送给爷爷。
(齐读: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4、师:不光送给爷爷,我们还要把这最真的祝福送给谁呢?让我们一起祝福他们---------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5、师:天下的老人都为子孙付出了太多的辛苦,让我们一起祝福全天下的老人------------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6、师:子孙们祝福的话语就像泉水一样涌了出来,句句都是那么温暖,情真意浓。谁能带着浓浓的深情读读这一小节。(指名读)
7、师:让我们一起用最认真的声音读齐读全文,读出这种浓浓的祝福,也读出子孙们对老人的一片孝心。(齐读)
指导书写:
1、师:大家读得很用心,所以很动听。相信大家不仅读得好,写得会更好。“孙”这个字很简单,下面大家按照“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自己试着写一写。回忆一下,“一看”是看什么?“二写”是什么意思?“三对照”是什么意思?
2、生独立写后教师针对性评价,重点评价写得好的和写得差的,提出改进意见。
3、师:第二个要写的字是涌,“涌”字是三点水旁,说明这个字与什么有关?看图猜猜“涌”字是什么意思?
4、师范写后生自由练写。
三、总结升华
1、师:同学们,“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孝老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具备的好品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他们年轻的时候那么爱我们,照顾我们,可他们一天天的老了,我们应该怎么回报他们,尽我们的孝道呢?
2、师:心动就要行动。说做就做,也许过一段就是长辈们的生日了,现在我们就为爷爷、或者奶奶、姥姥、姥爷做一张生日贺卡,写下真心的祝福,今年过生日的时候送给他们,好不好?
3、师:同学们,行孝要及时,不用惊天动地,但要持之以恒,希望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听话懂事,用实际行动回报长辈们的关爱!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身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春节的?(指名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描写欢度新春佳节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解释课题。(元日就是农历正月七年级)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3指名朗读,师生一起正音,注意强调“竹”“除”“苏”“曈”等平翘舌音和后鼻音。
4认记生字。告诉学生:假如认识了诗中的生字,就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听。
5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6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1根据自学提示展开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诗,结合书中注释或工具书、课外资料等理解诗句意思。
(2)把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
2合作小组交流。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汇报前两行诗的自学情况,说说前两行诗的意思。(借助“一岁除”和“屠苏”的注释,理解诗意)
4诵读诗句并展开想象,你从前两行诗中体会到什么?你此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读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自身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和你的感受。
6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点什么?
引导学生从“曈曈日”“新桃换旧符”处想象: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溢了新的.希望,寄托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7指导朗读。(配上欢快的古典乐曲)
谁能把你体会到的欢乐热闹的气氛通过朗读表示出来?(抽生读,男女生竞赛读,全班齐读)
8指导背诵。
(1)分组接背诗句。
(2)指定学生背诵。
(3)小组竞赛,哪组背得好。
(4)同桌互相背。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受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局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六、安排作业
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景象,试着写下来。
和: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热闹、欢快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8-2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灰雀教案 小学语文灰雀教案及反思01-06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02-24
小学语文将心比心教案07-21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03-21
小学语文简短教案10-27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