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30 09:05:2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热]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热]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在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我对课文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因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从课文中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语言材料,并进行有价值的语言文字训练。

  从课题入手,直奔点明中心思想且含义深刻的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结合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在感悟理解过程中感受绮丽景象,积累优美语句。在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类似的实例,加深对这句话以及课题的理解。最后小结归纳学习方法,完成相关课堂练习。

  课后思考与练习中要求理解的含义深刻的句子,不能就句论句,要采用结合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进行,要引导自己的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括号中提出的问题重在引发思考与提示思路。不要空洞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在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思想启迪,情操的陶冶。

  教学本文要注意朗读,默读,浏览相结合。通过默读,浏览,可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有利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感情的朗读要以正确,流利朗读为前提,以感悟理解为基础,语调平缓之中有起伏,语气平淡之中有激昂。第一自然段中要适当突出“花”“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而第二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的语气;第三自然段要图文结合,读想结合,读议结合,再现美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充分表达出作者对这绮丽风景的欣赏和赞美,进而达到熟读能诵的目的;第四自然段要读出作者由衷的赞叹之情。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时间简史》是许多孩子听说却不曾读过的书,霍金是孩子们听说却并不了解的人。那张“龇牙咧嘴”的照片是孩子们对于霍金的全部认识。《轮椅上的霍金》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本课讲的是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地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

  品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从大处说,有:命运残酷与生命顽强的对比;身体禁锢与思维飞翔的对比;命运无情与成就杰出的对比;生活不幸与乐观感恩的对比。从小处讲,有顶礼膜拜与静静思考的.对比;成绩卓越与做人低调的对比;女记者的唐突尖锐与霍金的坦然、平静的对比等。

  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第8自然段展开教学。合作探究两个主要问题:1.霍金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2.霍金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这一思考,打破了我原来的以“非凡”入手的教学思路。我觉得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应是层层深入、心领神会、水到渠成的。所以,在课堂建构方面,我充分挖掘了第8自然段过渡段的独特作用展开教学,并及时的回扣这一自然段,不断升华对霍金精神与人格的感悟。

  语文教学的写话训练,不能仅仅关注情意目标,更要关注学生的言语表达形式。本课的写话设计,我力求凸显言意互转,既能让学生从精神层面对霍金产生深深的景仰,更能从写作层面进行有效的写法指导。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写18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顺文章脉络,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揣摩人物的内心,体会晏子语言的妙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初识晏子。

  导入:上节课,我们结识了杨氏之子这位小朋友,感受了一个九岁孩子的聪慧。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历史上的大朋友。他生活在距今两千多年群雄纷争的春秋时期,此人曾做过齐国的宰相,他有个特点――身材矮小(据古书记载,此人身高五尺,相当于一米四左右。举例),但是此人有一大特点——非常聪明,能言善辩,口才极好,经常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

  (板书:晏子)

  (说起晏子,他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都收录在一本书里了,同学们可以去看《晏子春秋》)

  晏婴被称“晏子”呢?他肯定也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板书:使楚)

  好,请大家一起齐读课题:晏子使楚。(“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晏子出使楚国)。

  是啊,今天啊,晏子受齐王的派遣只身出使楚国,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来,现在我们就出发吧!把课本翻到50页,跟随晏子出使楚国!

  二、初读感知,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一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按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新词

  晏子 春秋 乘机 敝国 大夫 大臣 囚犯 盗贼 侮辱 规矩 淮南 柑橘 枳 笑嘻嘻 面不改色 安居乐业(板书在小白板上)

  读准字音;质疑问难,强调“敝国 大夫”的意思,并指导“臣”和“敝”的写法。

  解疑后,请同学们再齐读一遍。

  (2)整理脉络

  起因(1、2):楚王想侮辱晏子。(指名读“起因”,强调“乘机”的读音。浓缩成一个词表达(侮辱))

  经过(3、4、5): 三次斗智

  结果(6):楚王尊重晏子 指名读“结果”,也浓缩成一个词表达(尊重)

  (3)概括主要内容

  (同学们刚才读课文,我们不仅把字音读准了,而且还读出了这篇课文的大意,还理出了这篇课文的思路和脉络,那么,你们能不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顺序来概括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醒:板书的脉络图是最好的提示)

  总结:(主要内容:春秋战国时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回击,最终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晏子最终维护了国家的尊严。)根据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当然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办法有很多:还可以从课题入手,把它拓展成一句话;还可以把段意叠加起来;还可以抓住故事的.主要要素,比如说人物、时间、地点等;那么这些方法,我们在今的教学中还进一步学习)。

  你看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理清了课文的脉络,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请大家注意看文章的起因和结果。楚王想侮辱晏子是这个故事的因,不得不尊重晏子是这个故事的果。我们说:有什么样的因,结什么样的果,可是我们来看,有了这样的因,却没有这样的果,而且侮辱和尊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为什么短短的时间内楚王的态度有这么大的变化?在事情经过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在晏子的语言中又隐藏着怎么样的智慧,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一起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我们想想,晏子出使楚国就是使节,到别的国家去访问,理应受到尊重,但是这楚王第一次就让晏子受到难堪,什么难堪啊?--钻狗洞),一起来读一读第3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走近晏子

  1 . 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第3自然段)

  (1)找出能体现晏子智慧的句子,并在旁边作上批注(师巡视:有的同学并没有急于动手,而是把课文读了一遍又一遍,有些同学,思考已经成熟了,便开始奋笔疾书了,每一种读书的方式都是一种智慧的体现。谁愿意和同学们分享你的读书成果?)。

  提示:从语言和神态两方面来找。

  神态:看了看(说明晏子反应敏捷)

  语言:自由朗读晏晏子说的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有杀伤力。(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言下之意就是: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如果要我从狗洞进去,那么(楚国是狗国)(让学生明白:晏子这种巧妙的回答是借力打力,将计就计)

  (2)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当时晏子为什么不把话说透呢?如果晏子不采用这种说话的方法,而采用最直接的回答方式,该怎么说? 想想这两种反驳的方式哪一种好?为什么?(讨论、悟理)

  (一个人说的话要和身份相称,晏子是外交官啊,作为大使说话既显得彬彬有礼,又让楚王不得不打开城门迎接,绵里藏针)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气冲冲地 心平气和地 不卑不亢的 冷静地)。

  总结:是啊,面对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静的反驳,不卑不亢地把侮辱还给楚王,才能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又不伤了两国的和气,让我们一起冷静地、不卑不亢的读读晏子的反驳。

  一起用不卑不亢的的语言来朗读。

  (4)接待的人把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听了只好??(指导引读)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哪一个词语集中体现了楚王毫无办法(只好)。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让我们再次读读第3自然段,领略晏子的智慧和勇气!)

  结语: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对第一次斗智的讨论,知道了晏子的语言特别巧妙,它是一种借力打力、将计就计。正是因为楚王想侮辱晏子,被晏子的智慧搞得反受其辱,而晏子不辱使命,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那么在接下来的两次斗智中,他有更加精彩的对白。让我们下节课继续期待!

  课文拓展:

  有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正巧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碰上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那位傲慢无礼的批评家对歌德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是从来不给傻瓜让路的,”机智敏捷的歌德回答说:“而我却恰恰相反。”说完闪身让路。

  你理解他说话的妙处了吗?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搬起大舌头—砸自己脚。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设计理念

  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人小情多(李吉林语)。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都是有情之物。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教材——学生”之间的情感的桥梁就是我们老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二、设计思路

  1、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这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新课启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各种美丽的荷花图,配上优美的音乐。)有个小朋友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荷花》。而后请学生初读课文。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儿童只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因而,教师在引导儿童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也听到,整个心灵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小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着,蜻蜓在荷花上快乐地舞蹈。这是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课文第二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与插图最为照应,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以“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的学习。

  3、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个心灵。因此在精读读出语感神韵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然而,这虽是儿童情感的一种不自禁的情感流向,但还是需要外力作用的。这就是:①借助比较区别;②借助想象展开;③借助语言媒介。通过这些,学生的情感会向深层发展,并产生移情活动。

  课文第三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有的____,还有的_____。小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

  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的?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4、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活起来了,他们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因为要求表情朗读,这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语气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是热爱的或者是憎恨的,喜悦的`或是悲伤的,同情的或是厌恶的,留恋的或者是憧憬的情感。因此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

  因此,在课文第二、三段的教学中,我都设计了美读环节。特别是第二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教学设计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谜语激趣,课件激情,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2、学生畅谈感受。

  3、小作者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呢?课件展示,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

  (三)、细读第二段

  1、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想想这段有几句话,你最喜欢读哪几句,为什么?

  (2)反馈,估计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

  ①后三句:为什么喜欢?让学生在课件上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将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②第二句:为什么喜欢?并进一步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感情朗读写荷叶的句子。

  2、男、女生分读写荷花荷叶的句子。

  3、指导背诵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

  1、过渡: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

  2、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具体内容见设计思路)

  3、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讨论。

  4、白荷花的美姿的确是太有魅力了,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让我们也用陶醉的语气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

  (五)、略读第一段

  (六)、配乐朗读一至三段,再次感受荷花的美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知“钟、零”等8个字,会正确书写“欠、元”等8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读、议、演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在读中体悟到时间的重要,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要做遵守纪律的小朋友。

  教学准备:

  闹钟一只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揭示课题

  1.师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闹钟显示朗诵时间为1分钟。)

  2.这首诗好听吗?有谁知道,老师用了多长时间朗诵完这首小诗?

  板书课题:一分钟

  3.设疑:俺们都知道,一分钟等于60秒,可今天,俺们的'元元同学却让一分钟等于了20分钟,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将生字词多读几遍。

  2.指名读生字词-开火车读(结合书33页,“找找说说”来认记生字)

  3.再自由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将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

  4.指名分段读-评议-齐读。

  三、读第一自然段,指导书写“元、哈、欠、迟”等4个生字

  1.课件出示这一段内容,指名读。

  2.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些什么?

  板书:闹钟响-元元打哈欠-再睡一分钟-不会迟到。

  3. 俺的发现,在这一段中,有哪些字是俺们这课要书写的生字。

  4.元元又睡了,让俺们把这其中的4个生字各写一写吧!

  指导书写4个生字、重点指导““欠”、的写法。

  过渡:事情真的正如元元所想的那样吗?他有没有迟到呢?

  四、自学课文2~3自然段

  1.自由读:教师个别指导。

  2.汇报:自身读后知道些什么?

  板书:迟到20分钟

  3.观察书上32页的图,用书上的一句话来说一说元元此时的心清。

  4.投影显示句子:“元元非常后悔。”

  (1)理解“后悔”的意思。

  (2)元元因为什么而后悔。

  (3)元元是不是迟到了以后进教室才后悔的?找出能表示元元后悔的句子,读一读。

  (4)朗读下面三句话,读出相应的语气:

  A:元元打了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B:他叹了口气,说:“俺要是早一分钟就就好了。”

  C: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五、拓展课文,实践体悟(完成目标4)

  1.你们有没有和元元类似的经历?

  (也许也是起床耽误了一分钟,还可能是什么情况耽误了?)

  2.你想对元元说些什么呢?

  3.大家愿意演一演编故事吗?题目“第二天的元元”。

  故事发生时间段为:闹钟响了……到学校上课。

  同学自由编、演。

  4.汇报演出(在演中议一议)。

  六、总结课文,安排作业

  1.齐读课文。

  2.作业:

  (1)誊写生字词。

  (2)课外调查: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提示:思维要发散一些,不要仅限于同学,还可以是其他职业的人,甚至可以是动物,交通工具……)

  (3)通过调查这些数据你认为自身有哪些收获?有什么建议?

  附板书设计:

  7 一分钟

  多睡一分钟→迟到20分钟→时间珍贵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四册第四单元“能说会写”中口语交际的训练项目,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告诉学生身边的科学知识很多,我们了解和运用这些科学知识,会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帮助。本次口语交际要求学生以科学常识为题,通过说一说,比一比,增强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学生体会到知识就在生活中。从生活中来,还要回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力求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懂得生活中有许多知识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科学,遵循科学办事。

  2.举办科学常识小竞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在口语交际中的应对能力。

  3.倡导学生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观点。

  教学重点:

  通过小竞赛,使学生更多的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的原理,使资源共享。

  教学难点:

  能清楚,明白地把自己知道的科学道理表达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生活中的科学小知识。

  2、准备小红花若干朵。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身边到处都有学问,到处都有科学小知识,你们都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看谁最留心生活,懂得的`最多。

  二、自学导读,明确要求。

  学生读书,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目的要求。

  三、组内交流合作,收集管理。

  把学生分成甲乙两组,组内同学在一起合作学习,组长把同学提的问题收集整理,做好分工和发言(教师到同学中去,师生共同合作学习)

  四、竞赛开始:

  教师做评委

  1.公布竞赛要求:

  (1)要求学生把自己收集和整理的科学小知识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要求对方回答出科学原理,说对得一朵小红花,说不对提问方说出道理并得一朵小红花,以此交换进行,哪组得花多,即获胜。

  (2)评出个人单项奖,即“小博士奖”“表现突出奖”和“语言最具魅力奖”。

  2.竞赛开始(同学回答问题时,教师做适当补充)

  五、总结活动

  1.宣布获胜小组。

  2.评出个人单项奖。

  3.学生谈收获。

  4.教师小结: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与老师都学到了许多我们生活中的学问,锻炼了同学的表达能力,也展示了我们小组合作的精神,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关注我们的生活,从中会有很多收获。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熟读课文了解小马驮麦子去磨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理解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字:匹 蹦 半 麦 如 周 伯 昨 伴 甩 啦。

  词:伯伯 伙伴 麦子 难为情 昨天 四周 如果 连蹦带跳。

  句中体会词意

  (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

  (2)小马听了松鼠的话,连忙收住脚步。

  (二)能力训练点:

  用学过的偏旁部首分析记忆字形。用“如果”“四周”造句,比较“立刻”“连忙”两词的意思并会运用,通过观察图再读课文,训练学生读书说话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生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进行独立思考,并勇于实践,从实践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二、重点、难点

  理解老马对小马说的话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生字及词语。

  解决方法:通过熟读讨论,查字典。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利用字典识字,掌握字的音、形、义。

  2.通过多种读书形式,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老马说的话的意思。

  3.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上一课学的是什么?(《狐狸和乌鸦》)同学们喜欢吗?今天我们再学一篇童话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音,了解故事内容: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准字音、正音,理解字义。

  2.自由读课文2遍,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按段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想一想老马和小马住在什么地方?

  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帮妈妈做事。)(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

  3.分角色朗读。

  4.换词理解“连蹦带跳”换“一蹦一跳”“蹦蹦跳跳”等。

  第二课时

  学习三至六段

  (一)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

  思考: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并勾画出有关词句。

  1.小声读第三段想一想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呢?它想什么?

  理解“去路”(往前走的路)“挡住了去路”就是没法再往前走。

  2.指导朗读小马说的话。

  3.自由读四—六自然段想:小马过了河它是怎么做的?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得对不对?为什么?

  4.自由读第四段想:小马问老牛,老牛怎么说?

  5.指名读第五段,从“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说明什么?(小马没有动脑筋。辅助句: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立刻。)

  为什么老牛和松鼠说的不同?

  看投影中小河、老牛、松鼠形象的比较(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老牛整体高大,而松鼠个子小,用上“因为……所以……”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6.指名读第六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句话的意思。

  比较:下列两句话

  (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

  (2)小马听了松鼠的话,连忙收住脚步。

  体会“立刻”“连忙”的.意思,都含有快的意思说明什么?(小马没有动脑筋)

  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后表现得怎样?

  7.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四—六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小马问老牛的话用疑问的语气读,老牛的回答用平静的语气。

  (2)松鼠的话后边是感叹号,读得急促,声音高、速度快些。第二个“别过河”语气加重。

  (3)“小马吃惊地问”,表示害怕紧张。

  (4)小马叹了口气是拿不定主意、无可奈何,要读轻缓。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第七段想:

  1.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2.自由读,画出小马妈妈说的话。

  3.齐读这句话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不要听了别人一说就相信是真的,一定要自己动脑去想,再亲自试一试。因为别人是根据他自己的情况判断的,别人说的对不对要想一想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自由读第八自然段想:

  小马是怎么过河的?(结合看插图)它感觉怎样?

  1.边读边画出小马感受的话。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来的?(读句子)

  (三)指导朗读七、八段。

  妈妈的话读得亲切小马的话用难为情的语气。

  (四)指名读全文。

  1.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事?

  2.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用“四周”“如果”造句。

  3.比较“立刻”“连忙”相同的意思。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19 小马过河

  1.匹 蹦 半 麦 如 周 伯 昨 伴 甩 啦

  19 小马过河

  2.老马 老牛 松鼠 小马

  能帮妈妈做事吗很愿意

  为难 水很浅

  连忙 水很深 动脑试试

  难为情: 既不像…… 也不像…… (正确答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语文天地安排了写字、形近字的比较、疑问代词的正确使用、“把”字句的学习、阅读、词语分类等练习。

  “描一描,写一写”,学习“找”的笔顺,描红、临写“找”这个字。

  “比一比,再组词”启发学生想办法区别字形。

  “选词填空”

  “照样子,说一说”通过例句,

  阅读练习提供的是<做太阳钟>。这篇小短文写了丁丁做太阳钟这件事,赞扬了是一个爱动脑又爱动手的孩子。同时告诉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太阳钟。太阳钟做法较简单较适宜孩子动手实践操作。

  词语分类就是把动物与植物分开,内容简单。

  图片搜集培养的是学生的检索能力,检索能力是重要的`学习能力。

  “金钥匙”让学生明白搜集图片不但有趣,还能增长许多课外知识呢!

  教学建议:

  1、“语文天地”地练习内容可以集中进行,也可以穿插于课文的学习之中进行。

  2、写字练习可以安排在<乌鸦喝水>的写字环节中完成。

  3、比较形近字应启发学生想办法区别字形。例:口渴了,缺水,所以“渴”是三点水旁;喝水必须用口,所以是口旁。

  4、 “怎么”、“什么”的正确使用如果从语法规则上让学生去区别很难,应先让学生自已做,做完后,反复读,培养语感,然后再用这两个词语口头造句,强化这两个词语。

  5、“把”字句的学习可以先把例句搞清楚,再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最后全班交流,挑出好句子反复读,加强语感。

  6、阅读短文可以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提醒学生注意尽可能地读汉字,不认识的字再看注音。最大限度地把文章读通顺。

  为了激发学生自己亲手做一做的愿望,教师可问,丁丁靠什么做成了太阳钟?――爱动脑又爱动手。学生有了做的愿望,教师可提以下三个问题,辅导学生自己做太阳钟。

  师:丁丁用什么材料做太阳钟?

  师:丁丁怎么“做”太阳钟?

  师:丁丁怎么看太阳钟知道时间?

  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可放在家庭中完成,提醒学生要自己大胆实践,不可让父母包办代替。

  做完太阳钟后,应予以适当的评价,这个活动注重孩子的参与,不可以做得如何好为标准。

  7、给词语分类

  先读词语,给词语分类,再填在括弧。注意与认字相结合,复习学过的字,还可以认一认词中表示颜色的字。

  8、收集图片资料

  先看收集的图片,学习金钥匙的内容,再发动有条件的学生自己收集,收集时,要爱护公共财物,不要随便撕书。让学生在自己找的图片正面写上如“万里长城”等字样。及时对收集的图片予以展示。展示后,要教学生学会保存图片。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重点理解“最不中用”、“水土不同”的含义。

  技能目标: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感悟晏子成功反驳楚王的辩论技巧和思维方式。

  情感目标: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关键: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理解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再明脉络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晏子使楚》。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晏子出使越国,和楚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前一节课的内容,再次明确课文的脉络,对进一步感知晏子的出众才华起了很好的的铺垫作用。

  2.填补证书,仔细品味

  (1)创设机会,自由研读

  同学们,晏子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呢!正因为他成功地出使楚国,所以齐国外交部授予他一张荣誉证书。可惜00多年过去了,证书几乎面目全非。历史博物馆的张叔叔想请大家动动脑子,把证书补充完整。出示荣誉证书:

  请大家任选其中的一件事,仔细品读晏子反驳楚王的话,琢磨证书该怎么补充比较妥当。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荣誉证书,对于学生来说既是非常熟悉的,又是非常神圣的。创设这样的机会,学生会感到亲切,兴奋,加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所以学习的欲望猛增,“要我学”则补变成“我要学”。

  (2)多种练习,仔细品味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随机出示以下几段话及相关训练:

  a.“这是个狗洞,不是城市。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训练:如果让我钻洞进去,那么楚国就是__________________,楚王就是________________。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狗国

  b.“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训练:举()成()挥()如()摩()接()

  C.“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训练:“最不中用”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最下等国

  注:学生做b练习时,可让其找自己最信任的伙伴来演一演。演完后,对其进行采访。

  d.“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滩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果,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训练:第一次的“水土不同”指

  第二次的“水土不同”指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强盗国

  小结:楚王自恃国事强盛,几次三番侮辱齐国和晏子。最后还是晏子技高一筹,获得了胜利。晏子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板书:聪明善辩心中有国

  [设计意图]

  1.这一环节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比如在理解句子的含义后,先指名个别读,接着同桌互读,然后安排比赛读。通过这样的反复诵读,使学生真正感悟到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讨论第二件事时,引导学生用读一读、演一演的形式来感悟晏子的超人才干。学生在准备演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感官,进行了丰富的想象。演完后,对“晏子”和“楚王”进行采访,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以更真切地感受晏子那高尚的人格和绝顶的聪明才智。

  3.教学这三件事,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高涨的学习情绪。

  3.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请大家看板书,楚王侮辱晏子的企图越来越大,越是这样,他的下场就越惨:楚国成了狗国、最下等国、强盗国,楚王也就成了狗王、最下等王、强盗王。这都是晏子聪明善辩,心中有国的结果。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板书来总结课文,使课文内容简洁易记,也使学生对人物品质的认识更为深刻。

  (2)同学们补充的荣誉称号,晏子真是当之无愧呀!

  下课后,我把你们用智慧换来的这些学习成果送给历史博物馆的张叔叔。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充满智慧的名字──晏子!

  【设计意图】结课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板书设计(同上)

  【设计意图】

  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不成,所以用虚线表示。楚王最后对晏子的态度用红粉笔书写,突出楚王前后的思想转变。“钻狗洞──笑无才──押齐盗”呈上升趋势,明显地揭示出了楚王侮辱晏子的企图是越来越大,那么,他应得的下场也是越来越惨(往下的箭头越来越长),“狗国──最下等国──强盗国”用蓝粉笔书写,“聪明善变、心中有国”用红粉笔书写,是为了强调这是晏子三次战胜楚王的“法宝”。

  四、设计说明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课堂教学的开放。本课教学打破了常规的教学内容,引进了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荣誉证书来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学得轻松有趣,真正体现了语文来自生活,用于生活的原则。

  2.主体学习的体现。整堂课都体现了学生自己探究,自己欣赏,自己评价的自主性。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能感悟多少就感悟到多少,教师并不强调“十个指头一样长”。

  3.创新意识的培养。主体学习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本节课学生在主体学习的氛围中,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演,思维异常活跃,无形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4.合作精神的培养。为学生创设伙伴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在互相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合作。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8-2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02-24

小学语文灰雀教案 小学语文灰雀教案及反思01-06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10-28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12-25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03-21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