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必备3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自学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黄山松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
4、感悟课文的深刻内涵。
重点难点:
1、了解黄山松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
2、感悟课文的深刻内涵。
教具准备:
黄山美景及黄山松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观感知,读题解意。
1、介绍黄山美景,引出“黄山松”。
2、读课题,看看黄山松的图片,谈谈自己对黄山松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全文,了解课文讲了什么。
2、说说黄山松有哪三个特点?
特点之一:坚韧顽强
特点之二:一心向着阳光
特点之三: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3、给课文的第2、3、4三个自然段分别加上小标题。
三、细读课文,体会想象。
1、导读课文第2自然段。
(1)自由读本段,边读边想:黄山松生长在怎样的环境里?它生长的.得怎样?
(2)学生自由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归纳。
2、自学课文第2、3、4自然段,体会作者又是怎样表现黄山松的另外两个特点的。
3、教师点拨、指导。
4、交流读后的感受,美读课文。
四、回顾全文,反思文本。
黄山松不仅有挺拔秀美的姿态,还有一心向阳的枝条,更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然而读完课文后,你是不是觉得是在写黄山松,而是还想说点其他的什么?
(松树是坚韧顽强的,是团结的,人有何尝不是呢?)
板书设计:
25 * 黄山松
生命力顽强
黄山松 { 一心向阳光
强大的团结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请学生自我复习生字词。
2、学生听写生字词。
3、请学生回答问题
(文中讲了黄山松的哪几个特点?)
二、作业练习
1、写一首课外描写(赞美)黄山松的诗歌(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近体诗。
2、黄山十大名松是指哪些?
迎客松 望客松 送客松
连理松 竖琴松
3、给加粗字注音
描摹( ) 日暮( )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声母“y、w”,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3、学习“y、w”和单韵母拼成的音节。
教学难点:
能正确区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学过的声母读一读,背一背。
二、学习声母“y、w”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1、出示声母“y、w”的图。
2、请学生自己借助图学习字母的音形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3、分小组学习,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4、请同学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一讲怎样记住字母的音形。
5、教师强调“y、w”是声母要读得轻短些,“yi、wu”是整体认读音节,要读得稍长响些,应整体记忆。
6、指名读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教师及时纠正。
7、开火车读一读,横排读,采取多种形式读。
三、看图拼读音节
1、先出示电脑课件:没有音节、没有动物的图。(26页中间图)
2、师问:图上都画了什么?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幅图吗?(学生可以从湖水、大树、小草这几方面说一说)
3、点击鼠标出示小动物。再让学生说一说小动物在干什么?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4、最后电脑出示音节。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读得不准时请别的`同学帮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自由读。
四、写声母“y、w”
1、引导学生看书上的范字,看看是几笔写成的?占什么格?
2、教师范写
(1)“y”是两笔写成的,第一笔是右斜,第二笔是左斜,占中下格。
(2)“W”是两个斜上斜下写成的,不要写得太宽。教师要重点指导。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巩固前一课所学的色彩三原色知识,通过学生探究折纸、染纸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巩固所学的色彩三原色的知识。
难点:
染纸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将教师的四周布置上美丽的染纸,创设出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发现染纸的特点。
教师展示两张染纸,一张是前一节课制作的滴染作品,颜色分布不规律且较随意;第二张是图案、颜色重复且对称的染纸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两张染纸的不同之处。总结:染纸作品的图形和颜色是对称的,形成重复的.美感。教师质疑:图形和色彩的重复效果是怎样出现的呢?
2、探究折法。以组为单位从教室里悬挂的染纸中选一张,分析其折法。每组选派代表到实物投影前演示折法。学生感受不同折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3、欣赏扎染、蜡染作品,教师介绍其悠久的历史,并引导学生受水与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特点。
4、看书,自学染纸的方法。提问:书上是怎样染纸的?生:将颜色倒入调色盘中,将纸浸在颜色中染纸。总结:这种方法叫做浸染。
5、学生试做。
6、解决在试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问:你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了,需要帮助?生:色彩染不透。中间部分不知道怎样染?引导学生出主意、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7、第二次制作。
8、学生展示染纸作品。
9、教师展示用染纸制作的各种工艺品,拓展学生的思路。
10、总结。提问:你在制作后还有生么遗憾?有什么收获?课后小结巩固前一课所学的色彩三原色知识,通过学生探究折纸、染纸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自主探究发现一些新的好的方法,如运用浸染法时,用废旧报纸吸一下水分,这样能够使色彩过渡的更柔和,也比较容易揭开。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22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精品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精品教案10-10
有关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简单05-18
语文《夹竹桃》教案09-26
语文荷花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