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9 08:01:0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仿写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认识生活中不遵守规则的现象,懂得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讨论,了解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难点:仿照课文,续写诗歌。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明白了无论遇到再大的,也应该遵守规则。可是在生活中却有一些人不能遵守规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规则”这个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大家齐读课题,这句是个什么?再读课题,这句什么意思?带着理解再读。这些人在规则面前怎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大家先看学习目标。

  出示目标

  二、检测。

  1、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生词:

  喂养翻越界栏横穿快捷搁下顺序抢座

  满不在乎瞪起眼睛

  (强调喂、横、序、搁、抢的写法,听写生字)

  3、指名读文。

  (四名同学,每人一节,其他学生注意听,他们有什么优点值得学习,有什么建议需要给他们提出来。)

  三、交流释疑

  课文大家读的准确、流利了,相信课文的内容大家一定会理解的更好。

  自学提示

  1、自己默读诗歌,用“~~~~”画出课文中都讲了那些规则?用“——”画出文中的孩子是怎样做的,为什么那样做?想想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

  2、组内交流,准备在班级展示。

  小组在班级交流,教师板书。

  3、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把课文读一遍,想一想规则写得“明明白白”,为什么有人不遵守?

  (在规则面前只为自己着想,不自觉,缺乏公德意识。)

  4、想想你从文中都明白了什么?

  5、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不遵守规则的现象,和同桌说一说。

  6、补充资料,

  (1)、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20xx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起,造成98738人死亡、469911人受伤。

  (2)、由于游人不遵守动物园管理规则乱投喂食物,致使部分动物死亡。

  (3)、由于有些工厂不遵守环境保护规则随意向江河投放有毒污水,致使部分鱼类无法生存… …

  看完这些资料,你最想说什么,(遵守规则很重要,我们一定要遵守规则。)

  四、快乐习作,

  结合生活,仿写诗歌:

  谁说没有规则?

  明明白白写着:

  —————————————————————————————。

  问他为什么?

  ————————————————————————————。

  全班交流,评议作品。

  五、积累规则名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园。 ——(孟子)

  2、只有按照正当的法规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动物。

  ——()列夫。托尔斯泰

  同学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与我们密不可分,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做一个遵守规则的好学生。我相信,只要人人都遵守规则,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好。

  六、老师寄语。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制定规则是为大家,

  遵守规则才是美德。

  我们人人遵守规则,

  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七、阅读

  《让规则看世界》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句子是什么?

  八、作业:

  必做:积累课文中重点词语和语句,写摘录笔记上。

  选做:阅读课外拓展书上《让规则看守世界》。

  》教学反思

  《谁说没有规则》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创设了富有生活气息、司空见惯的四个场景,告诉读者生活中不是没有规则,但有的人就是不能自觉遵守。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从遵守身边的小规则做起,树立人人遵守社会规则、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意识。诗歌共四小节,结构相同,语言和内容通俗易懂,每一小节的第三句都告诉读者应遵守什么规则,最后一句讲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人会不遵守。这样的诗歌,贴近学生的生活,在结构、语言上很好把握,便于学生模仿和创作。

  对于本课的设计我采用“整体切入,重点理解,举一反三,扶放结合”的办法,同时关注了课后两题:其中第一题“规则明明白白,为什么有人不遵守?”重在阅读,我让学生在开头的学习中通过读诗歌,明诗意,懂得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生活中总有不遵守规则的人的表现。第二题“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仿照课文,续写一节”重在写作。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在生活中收集有关规则的资料,让学生对身边的规则有个大概的了解。同时在备课中我也搜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用以补充写作资源。课上我先给学生出示了“写作宝典”,让学生有规律可循。同时我采用了给出材料,全班合作,小组合作,个人仿写的三步法,让学生有话可说,会说,爱说。学生创作的诗歌,内容丰富,情感高昂,他们对违反规则的事愤愤不平。

  但这节课也有遗憾之处,前半部分学习诗歌感觉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还应该对课堂做更有效的调控,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后半部分仿写时给学生出示的“写作宝典”在顺序上还该调整:把第一步格式和第二部材料做调换,让学生先感知了丰富的材料学会了选材后再思考格式和语言的问题就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了。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

  2.(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边听边思考:文中描绘了什么?]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此处为重难点:引导学生在初步读懂课文基础上说说课文写什么?]

  1.学生自读全诗,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蝉、韧、柔、梳是翘舌音。

  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明丽酿造烦恼羊肠小道照耀珍藏柔韧井井有条

  4.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三、作业:

  1.描红课后生字,小组给出评价。[指导写字,注意把字写端正。]

  2.熟读诗歌。

  第二课时(9月19日总14课时)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小组轮读课文。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秋天与其它季节有什么不同?]

  (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

  重点品读:[此处为重难点:通过图文结合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句。]

  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朗读全诗,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浓厚的感情。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四、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反思

  《秋天》是一篇自读课文。当代诗人何其芳在诗中描绘了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风景图。诗的意境优美,语言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学习此文既可得到文学艺术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秋天》一课的教学,我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带学生走进课文的优美意境中。朗读对语文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各项语文活动都要由阅读文体开始,对于诗歌则尤为重要,只有反复朗读才能走进诗歌走进作者的心里。所谓多样化首先是指程序上的循序渐进,由识记生字到读顺诗歌到读出韵律以至读出感情,步步走来,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其次是指多种方式朗读,可以自读、同桌读、齐读、师生共读,形式多样化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课后看来,总觉读出韵律一节处理的不妥当。我本意是想通过四步读教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方法,但由于诗歌节奏的划分本无定法,它和语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教给学生划分节奏时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学生作一个范例,并不能真正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方法,这不能不说是这一环节上的遗憾。

  在品秋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从三幅画面中选择一幅自己最喜欢的画面展开想象,将诗中画面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实际上是一个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过程,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这个问题的设置应该说有一定的难度,考虑到这一点,我同时在设计课时,准备了第二套方案来降低难度,也就是在学生回答有困难的时候,出示多媒体课件,根据极简单的景物,描述出一幅动人的画面,在这个过程中重在教给学生描写的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降低难度的方法确实为学生打开了思路,也迸发了许多灵动的火花,出现了许多精彩的片断。但就总体而言,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年龄尚小,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可能更易于接受图片这种直观的形式,而对于诗歌凝炼的语言,似乎还嫌抽象。此外,提到的渔家、原野的秋天,这些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直接经验不足,间接经验又不够,理解起来自然困难。

  在品析美词这一环节中,我着重请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只做必要的指导。应该说,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品析的相对到位。但场面显得平静,过于有条不紊,没有适时激起学生之间的问题矛盾,没有形成激烈探讨的场面,这也限制了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每一堂课我都认为应该给学生一个质疑问难的机会,因为“学贵有疑”,正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真正对课堂提出问题的学生才是真正走进文本,有着独立思考意识的。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很遗憾,我在这一节课上却缺少了这一环节。

  总之,由于各种原因,总觉得这课的教学没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堂没有真正活起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石城是指哪座城市吗?为什么南京又被称作石城?

  师:石城的石一针见血的点出了南京以石而闻名。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课题是泉城(板书泉城),你们说这座城市以什么闻名天下?大声读课题!

   师: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解决初级疑问。

  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有些问题很快就能明白了。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师:你们的问题在文中找到答案了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引入研究课题,生成高层次阅读期待。

  师:有些问题同学们明白了,有些问题同学还未彻底的了解。济南素有泉城、泉都之称。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这甲天下的济南的泉,到底有什么绝妙之处,能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

  师:这个问题不忙解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书多读几遍,不光老师的问题能解决,你们心中的小问号也能解开。

  3.多种形式练读。

  出示自读要求:

  (1)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大声慢速朗读课文,读通句子。

  (2)小组检查:

  由每组的2号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拿出铅笔,在二号同学读错的词句后做上记号。课文读完后,指出他的错误读音,并帮助他纠正。

  4.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词和词组:

  晶莹剔透秋雨潇潇虎啸狮吼趵突泉拎到悬崖洞穴水声喧腾昼夜不息水藻清清楚楚

  济南大约一亩见方忽()忽()组成占()比吊桶还粗三堆白雪

  师:咱们的2号看看上面有没有你刚才读错的生词。现在,请你领着同学再读一读你刚才读错的那个词。

  (重点指导读准:剔趵拎穴昼藻济)

  师:现在,让我们大声的读读这些生词一遍。

  5.联系生词,品析济南泉水。

  师:联系课文,你能不能从上面某个词中发现济南泉水的一些特点?也许从这里我们能找到济南泉水甲天下的原因。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不理解的词,。

  指名回答。

  6.齐读课文,试着把这些特点读出来。

  7.同学们,我们读几遍了,背一背!背不出?不要紧,看书,记得几句背几句。

  第二课时

  一.小组学习,讨论研究课题。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师:济南有泉城的美誉。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比如,大明湖就是由众多泉水会聚而成。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那么,济南的泉到底有何绝妙之处,让他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

  2.学习策略提示

  (1)古人说:开卷有益。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没过于读书了。请你边读边画下你认为重要的语句。

  (2)再读读你画下的语句,想想从中可以发现济南泉水的那些绝妙之处。

  (3)想到了?不会说?没关系,按老师的提示慢慢说:济南泉水的绝妙之处在于:第一第二

  (4)想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吗?到小组中去,听听别人的观点,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

  想一想,再你们刚才讨论的过程中,那一条最能突显济南泉水的绝妙之处。

  二.浅处掘深,提升阅读水平

  1.关于七十二泉,要告诉学生,(怎么下达?)(或者在学生汇报时渗透下去)

  2.师:同学们刚才都谈了自己的想法,老师也来谈谈自己的观点。当然我们的观点实在没有谁好谁坏。

  师:我认为,济南泉水最绝妙的地方可以归结为八个字:数量众多、各具特色。因为济南有七十二泉,济南泉水实际数远不只这些,历代济南七十二泉,和七十二行,七十二变一样,是泛指数量多的意思。事实上,据说济南的泉至少超过一百一十个,济南泉水多如繁星,然而却各具风采。珍珠泉,平地涌泉,形如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古人曾以百尺珠帘水面铺的诗句赞美珍珠泉。趵突泉,泉水清澈,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水花四溅,喷射数尺,壮如白雪三堆。真是平地喷出三尺雪。最能反映这个特点的还得看第一小节。

  (1)精讲第一自然节,体会的特点

  指名读。找找那一句能反映济南的泉各具特色。

  出示:这些泉有的秋雨潇潇

  指导朗读,练习用有的有的说话。

  三.总结。

  四.名篇指径,课内向课外延伸。

  出示老舍名作:《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

  每小组发一份材料,由组长读,其他同学仔细听。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教学设想: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本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读书活动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安徒生写的童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件出示课题:《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自由表达。)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同学们都很善于提出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课件出示作者资料)

  1.咱们再一起来学习一下本课的生字。(课件出示生字)

  2.下面请同学们自读一下课文。

  3.课件展示要求:

  (1)那粒最小的豌豆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拿出课文标上段号。

  (2)学生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豌豆是怎样长大的小姑娘又是怎样长好的小组合作完成填空。 小豌豆刚到长满青苔的窗台上住下时,小姑娘(病得可厉害了)。 小豌豆长出了小叶子,小姑娘(心里真高兴)。 小豌豆沿着线猛劲儿长,小姑娘(脸色好多了,还能自己坐上一个钟头呢)。 小豌豆开出一朵嫩红色的小花,小姑娘(脸上放出健康的`光彩,眼睛发着亮光)。

  三、细读童话,理解内容

  (一)边读边思体会情感根据板书提出问题。 学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提问并通过重点研读课文段联系上下文阅读解决问题。随机朗读。 (让学生体会到: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姑娘的愿望,使她鼓励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

  (二)想象说话:小姑娘看见了绿色心里真高兴。小豌豆爬上了窗台看见了小姑娘。小姑娘看见小豌豆开出一朵嫩红色的小花心里真是高兴极了。小姑娘对小豌豆有着怎样的感情,小豌豆又是怎样说的呢。 独立说话练习:小姑娘对着小豌豆微笑。学习、段理解作者对五粒豌豆的两种态度小结。当小豌豆开出嫩红色的小花时小姑娘的生命之花也随之绽放了。

  四、总结全文

  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了爱的幸福,爱的神奇,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只要我们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处处充满爱!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孔子和学生》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理解本课的重点词语。

  3、学会写摘录笔记。

  发展性目标

  1、知道虽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2、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大家还记不记得在上一篇课文中,作者开头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答:叩拜至圣先师孔夫子像。

  2、为什么要拜孔子呢?(请同学回答,并顺势引出对孔子的介绍)

  3、这么伟大的一位万世之师,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答:想。

  二、整体感知

  1、好,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与学生》(用多媒体出示课题)

  2、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圈点问题,有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可以在旁边写上字;自学生字。

  3、请学生提问,老师将问题整理归类。

  4、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再请同学起来朗读一下这篇课文。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台下同学当评委,看他们读的对不对。

  5、评论一下,引出生字的学习,用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请同学们读几遍,纠正发音。

  三、分析课文,解决问题

  1、什么是有教无类?请同学们根据字面意思试着解释一下。老师评价后给予正确解释。从文中哪几句话可以看出孔子的有教无类?答:2、3句。

  2、什么是因材施教?请同学解释一下,老师指正。文中哪几段体现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答:2、3段。(从而引出对2、3段的`研究)

  3、请大家看一下,在孔子和子夏对话中出现了几个人物?答:4个。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啊?答:颜回、子贡、子路、子张。(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

  4、在第二段中,孔子分别对他们做了什么评价?答:信用好,聪明,勇敢,严谨庄重。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

  5、孔子的学生们各有各的优点,孔子跟他们相比,感觉自己怎么样啊?答:不及他们。

  6、听到孔子这么说,子夏很迷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疑问呢?那就让我们跟子夏一起去问问孔老先生,看看能不能解除我们的疑惑。问明白的同学请举手告诉老师,孔子和你们说了些什么?答:……(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缺点部分)

  7、就2、3段的内容,再进一步启发学生,使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孔子的因材施教。

  8、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三人一组,讨论交流,分别说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大家一定要根据平时的观察,实事求是的说出同学的优缺点。(讨论后,老师请3-4组同学来回答)

  9、大家都敞开了心扉,说出了心里话,真好!那么知道了彼此的优点缺点,你们将会怎么做呢?答:……

  10、大家的想法非常好,孔老夫子也有一些看法和你们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出示大屏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齐读、分组读、个人读。请同学说说对本句的理解,老师点拨,使学生了解句意。再读。各自背,同位互相检查。

  11、“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这”指什么?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答:……

  12、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是什么,请大家用两个词概括。答: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13、孔子不但受到学生的敬重,也受到后人的尊敬,被称为“万事先师”,他为什么享有这么高的盛名呢?请大家齐读第四段,找出原因。答:一……(第一句),二……(第二句)

  14、孔子桃李满天下,第一点不难理解。那么为什么说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呢?四人一组,讨论一下,看看我们今天的教育哪些方面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老师可以先举例说明,例如不同年龄的人上不同的年级,学不同的东西,体现了因材施教等)

  15、可见,孔子是一个多么有远见的人!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答:……

  16、整体回顾四、学写摘录笔记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本子来,我们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找出你们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写到本子上,如果你对有关孔子的知识感兴趣,也可以抄下来,另外,老师课上讲过的有关名句,也可以记下来。

  五、作业

  1、生字一个四遍,组两个词。

  2、背过“三人行……”

  3、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教学总结】

  《孔子和学生》记叙的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的教学策略: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孔子因而受到学生的'尊重。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了每个人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这节课我非常满意的地方就是引导学生如何去从课文中理解“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及这篇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

  在具体操作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一些语言的精妙之处,层层深入,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训练和指导。我还采用师生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再现孔子和学生颜回的对话部分,然后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理解孔子的品质。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让学生,互相说说好友的优点和缺点,然后让学生明白自己也要不断向别人学习。然后及时进行思想教育。

  不足之处就是学生课前收集的材料不够充分,还欠缺一定的主动性。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七、八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

  教学重点:理解盘古怎样开天辟地和化生出世间万物,体会盘古伟大的献身。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开天辟地》

  1、出示混沌不分昏天黑地大刀阔斧开天辟地

  与日俱增顶天立地变化万端改天换地

  2、谁能用以上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昨天的朗读,我们知道盘古开辟了天地,那么未开辟之前,天地是怎样的?(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板书盘古)谁能通过朗读向大家传达这样一个世界。(指名读)

  二、学习2-5自然段。

  过渡:就在这个浑沌一团的大鸡蛋中,昏睡了一万八千年的盘古醒来了,看到周围黑乎乎一片,他会感到怎么样?(彷徨、茫然),它多么渴望见到光明啊!于是开始了他的开天辟地。

  请你大声读第2自然段,看看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画出有关句子,想想:从中你看出盘古是一个怎样的神?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说。

  (1)出示“他一使劲……破碎了。”齐读。

  盘古一使劲,一翻身就能让宇宙裂开一条缝,说明了什么?(高大力大)你们有这个力量吗?老师也没有,只有盘古才有这个神力。(板书:神力)请男同学读第一句,把盘古的神力读出来。

  你们读得太好了,特别是“咔嚓”太生动了,仿佛就在我的耳边响起。

  (2)哪个词最能体现盘古的神力?(“猛劈猛凿”是什么意思?谁能把“猛劈猛凿”的状态读出来,能加上动作来读就更好了。

  (3)盘古是个昏睡了一万八千年的大神,一万八千年,他该积蓄了多大的力量啊!这一刻,他要爆发了,他要凿出一片新天地来。来,我们一起读。

  于是,宇宙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4)出示“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个别读,指导朗读。这句话在描绘天地的变化时用词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对反义词形象地描绘了天地分离的情景。)(字数相等/琅琅上口)

  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类似的句子,在下面的学习中自己要留意。以后在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运用对仗这种方法,那会让文章增色不少。

  (二)学习3-5自然段

  1、过渡:盘古用他的神力开辟了天地,为了不让天和地合拢,他又是怎样做的呢?默读3—5自然段。

  指名做动作说。看插图,一顶就是一万八千年!累不累?

  这时候的天、地、盘古有哪些变化?个别说

  这时的盘古也变成了一个……(巍峨的`巨人)

  (屏幕出示: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2、“巍峨”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山峰,可在这儿却是用来形容盘古,说明什么?齐读。

  3、作者在这3段话里用了哪些对仗?

  出示:头顶天天每天升高一丈天升得高极了天不再升高

  脚踏地地每天加厚一丈地变得极厚了地不再加厚

  齐读,感受它们的对称美。

  三、学习6-7自然段

  (一)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什么叫筋疲力竭?为什么倒下了还要微笑?(因为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宇宙再也不会黑暗,一个崭新的光明世界降临了。盘古具有一颗多么伟大的心灵啊!面对死亡,他是那么坦然,那么无畏,请大家齐读第6段,读出盘古的无怨无悔

  2、过渡:盘古为开天辟地耗尽了心血,流尽了汗水,在临死前他还把自己的身躯化成了世间万物。板书:身躯化生万物

  (二)学习第7自然段

  1、读第7自然段,让我们看看他的身躯都变成了什么。齐读。

  出示第7段(变化方式)(打字不同颜色)

  师引读。

  多么整齐的句式,多么神奇的画面啊!让我们合作朗读,共同分享这段美妙的文字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2、下面请大家放飞你丰富的想象,想想盘古的牙齿、鼻子、耳朵、头发、眉毛、手指头等等会变成什么?

  你从中体会到盘古的什么?(板书:无私、伟大的奉献)

  (三)学习第8自然段。

  1、齐读。

  :同学们,今天这样美好的世界是盘古用自己的神力和身躯换来的。所以当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的时候,不要忘了我们的大神———盘古。

  四、拓展延伸,升华认识

  如果大家有什么话要对盘古说,请你把它写在小练笔上。

  板书设计:

  12.开天辟地

  神力开天辟地

  盘古无私、伟大的献身

  身躯化生出万物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3.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再续编一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丽画卷,这节课我们来读一首徐志摩笔下描写花牛的诗。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

  1.自读感知。

  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可以从诗中的关键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诗的思想上去感受)

  2.点拨感悟:

  (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认识生字。

  (2)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压扁”“霸占”“甩”“偷渡”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感悟)

  (3)有感情地朗读。

  这首简短的小诗,我们要边读边想象,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领悟写法:

  (1)默读诗歌,说说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

  (3)师小结:

  A.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结构一致)

  B.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压”“霸占”“甩”“偷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

  板书设计:

  花牛歌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应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为此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品读两首诗歌,把握诗歌主旨。

  二、加强诗歌朗读训练,在读中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多读才能更好地领悟诗歌。教师要利用自读、分组读、男女生轮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诗,进而感悟理解诗歌。四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诗歌的方法,在教学中应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以读促思,以读带悟,以读传情,为学生今后学习诗歌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通过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从中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上节课我们陪着李白在江边送走了孟浩然,这节课我们又将与诗人王维一起送走另外一个人。这又是怎样的一副送别的情景呢?板书课题

  学生认真听并思考老师的问题,齐读课题

  用学过的知识引入课题,使学生更容易弄清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1、看到课题,谁能告诉我这诗题的意思?重点解释“使”的意思,说说和上一首的不同之处。

  2、根据学生说的总结二人的关系。

  3、在上一首诗中有两句成了千古佳句,谁知道?在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首诗中,也有千古绝句,他是不是也是作者目送友人离开时发出的感慨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理解:“使”是皇帝之命出使,奉命出使不得不去。不同:一个是戴着使命的任务,一个是前往广陵的游玩。

  2、通过课下搜集的资料介绍二人之间的关系

  3、积极大胆的发言用比较的方式来学习,较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及时巩固所学的内容。了解诗的背景对理解古诗有着很好的作用。

  1.展示。(解诗题,知作者。)(1)我知道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送:送别元二:王维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护府

  (2)我能强调题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

  (3)我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王维(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

  1、这首诗老师打算让你们自己来学习。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古诗的方法,就按照这个方法来走进王维送别的.画面吧

  2、检查朗读情况,纠正错误。

  3、分成学习小组,了解诗意。

  1、将诗句先读通顺,再结合文中注释来初步了解诗意。

  2、指名认读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习的习惯,放手让孩子自主自由的学习,获得学习经验,同时体现教学过程中的详略得当,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题地位。小组合作学习能发挥小组内成员集体的力量,共同解决问题

  2、提出学习目标:(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4)、能够仔细倾听他人的发言,能与其他同学交流,体验协作学习古诗的过程和方法。(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质疑。

  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相机板书:整走让背……过……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1.一行人“走”石图。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读通句子,正音。

  (2)引导学生用查字典、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小结学法。

  (3)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石图”的美。

  (4)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5)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6)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7)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背老人“过”石图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指名读。正音:伏。

  (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

  (3)指导朗读,运用字理、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4)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1.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写话交流。

  3.升华情感,又一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六、总结并预告下节课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教学中我主要以两个方面展开教学:

  1、发现感受文中的美

  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勤劳美

  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美、自然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美是永恒的主题,教学时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教学思路。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2、发现感受身边的美

  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你现在认为什么是美?在我们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

  在教学中,尽管我课前精心备课,努力挖掘教材。但是,整堂课上了下来后,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1、课堂驾驭能力十分欠缺。课堂教学中总是被自己备好的课所牵制,按照自己已有的思路一步步开展教学,对于课上突发的意外情况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引导。

  2、虽然教学中注重了感情朗读的指导,但是学生的朗读效果、朗读的层次感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在朗读指导方法上自己还缺少一些有效地方法。

  3、通过教学,我感到自己设计的一些提问过于细碎,总感觉自己在课堂中一个劲地在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一节课下来,自己没少忙乎,可学生的情感总是处于一种很平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情感方面是我这节课很薄弱的一个环节。

  4、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中,我总是一味地牵着学生学习,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习方面做得很不够。

  5、板书设计也有所欠缺。设计板书时只注重了简洁,对看不见的美“谦让美、奉献美、敬老美”等没有在板书中凸显出来。如果能将这一点表现出来,会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6、本课教学中忽视了写作方法的指导,没有为“学生写生活中的美”做好铺垫。

  其实,教学中暴露出得问题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充分说明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技巧、教学机智、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组织教学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总结与反思,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都带来了吧!谁来说一说?(学生相互交流已搜集的文字、图片。)

  3.教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游览一下吧。(板书课题: 雅鲁藏布大峡谷)

  4.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感知发现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减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河床、切割、堪称”等词语的意思。

  2.再读课文,要读正确、流畅,同伴互相抽读课文,检查初读情况。

  3.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文中有没有合适的'词?

  4.完成填空练习 1: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观不仅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

  三、研读课文,品味欣赏

  1.合作学习,研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互相说一说。

  (1)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从“不容置疑”这个词中你发现了什么?

  (2)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的“奇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边读边画出你认为能体现“奇异”的语句。

  2.全班交流,品味欣赏。

  (1)读第一、二自然段。

  ①说说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课文是用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它的?(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是采用列举具体、准确数字的方法来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的。)

  ②边读边想,当你读到这些具体数字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出这些具体准确的数字(雄辩)有利地证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③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能不能找个词替换“不容置疑”这个词,为什么?“一争高下”是什么意思?读着这段文字,你的心中涌起了怎样的感受?(自豪,骄傲。)让我们带着这份自豪,带着这份骄傲齐读第二自然段。

  (2)交流品读三、四自然段。

  ①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的“奇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读一读你所画出的认为能体现“奇异”的语句。

  ②学生边交流边读出有关语句,进一步体会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壮美。

  (引导学生运用“从……到……”的句式围绕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水、山和生物的多样性等几个方面来品味、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文字。)

  ③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你的同伴听,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它。(进一步在自主学习中提高学生对语言品读欣赏的能力。)

  ④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3.品读结尾,升华情感。

  (1)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对于人类而言具有怎样的意义?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2)完成填空练习 2。

  雅鲁藏布大峡谷必将会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热点,是因为那里有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壮美奇异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我们中国人的__________。

  四、课后作业

  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

  五、板书设计

  2.雅鲁藏布大峡谷

  世界第一

  壮丽 奇异

  山水 生物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学习目标

  1、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语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课前准备

  1、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2、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放映《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师: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拍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它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八面来风

  1、师: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全班交流

  3、师: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外童话名著、中外童话名家)

  我的发现

  1、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

  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2、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3、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4、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5、全班交流。

  教师可随机播放CAI,对童话编写三要素:幻想、夸张、拟人等特点作简要介绍。

  日积月累

  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它飞扬。正如在诗中漫步一般!你听——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地练读。(自由练读)

  4、指名朗诵一点评一再读

  5、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是滚动的

  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

  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地朗诵这首小诗,让多彩、新奇的童话永驻心间。

  6、感情朗读。(自由朗读、表演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

  7、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

  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展示台

  1、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一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课后作业

  《童话天地》即将组稿,希望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童话、演童话、讲童话、办童话墙报、读童话、合作编写童话——精心准备,走进下节课的“大看台”。

  口语交际?习作

  学习目标

  1、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

  2、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好自编故事、合作表演的童话及所写的童话故事。

  2、表演所需的道具、音乐。

  第一课时

  引言

  浓浓的童话情让我们经历了一段段美好的时光,重新拾起它,你会觉得它是那么美好。

  这节课让我们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的过程中,再一次尽情体验童话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走进“大看台”

  1、过渡: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编童话、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走进今天的“大看台”,同学们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想一试身手。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开始吧!

  2、学生准备。(排练、讲童话、读自编童话等)

  3、一进“大看台”

  a、读自编故事,忠实的听众发表建议。要求: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b。讲童话,悉心的听众晶评哪个。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听众要认真听,评价要说出理由。

  c。演童话,热情的观众谈谈观后感。要求:有合作意识,表演大方,抓住童话的主要情节。

  d、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教师指导。

  二进大看台

  a、创设情境:同学们,“童话大看台”现在开始了,请用你最热烈的掌声请出第一位表演者。

  b。有感情地读自编故事。

  c、用情地讲童话故事。

  d、出色地演童话故事。

  交流收获

  第二课时

  学生写童话故事,教师巡视。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2

  【学习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

  2、积累诗中优美语句,为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4、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激发创作童话的兴趣,训练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童话故事的'插图与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播画面,猜名称

  1、猜一猜:

  投影童话故事插图,让同学看插图,说出童话故事名称,如《白雪公主》、《小红帽》、《青蛙王子》等。

  2、赛一赛:

  你还能说出哪些童话故事的名称?看谁说得多。

  3、赞一赞:

  是啊,正是这许许多多美妙的童话故事随同着我们的生长,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去感受它的美妙与神奇吧。

  二、议一议,找特点

  1、读了那么多的童话故事,你们有没有注意到童话故事在编写上有些什么特点吗?

  2、同学自由畅谈。

  3、有两位细心的同学也有他们的发现:

  引导学习“我的发现”:先快速默读,再男女生分角色读小林和小冬的对话。

  4、归纳童话故事编写的特点,教师投影:

  《童话故事编写歌》

  编写童话请记住,

  主人公呀不简单,

  要有言行和思想,

  结合生活想情节,

  (拟人、夸张)

  故事当中蕴道理

  无拘无束去创作。

  5、只要我们善于想像,大自然中的许多事物就会美妙无比。学习“日积月累”中的诗歌《雨中的树林》:

  自由读──齐读──师生合作读。

  6、结语:

  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像为船,夸张为浆,拟人为帆,驶进迷人的童话海洋吧。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与习作

  一、谈话激趣

  以前我们在他人编写的童话故事里感受到了快乐,这节课,让我们来尝试自身去编写童话故事,相信我们能用我们的手我们的口,营造一个美丽的童话王国。

  二、想一想,编一编

  1、齐练《童话故事编写歌》,再次明确编写要求。

  2、自身创编一个故事:

  内容提示:

  ⑴可选择几种动物。

  ⑵可选择几件物品。

  ⑶也可续编小木偶的故事。

  三、讲一讲,评一评

  1、把你的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2、把你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讲故事者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主要内容。

  听众要求:认真听,给评价。

  3、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

  四、演一演,练一练

  1、自由组合小组,从本组同学所编的童话故事中选大家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自导自演。

  2、在班上扮演,评出剧组和演员。

  五、写一写

  1、教师动员:

  同学们大胆的创编,动听的讲述,出色的扮演,让我们在童话王国里快乐的漫游。下面,让我们拿起笔,把这些有趣的童话故事写下来,我们把它组稿为《童话天地》,让更多的人一起来分享我们的快乐吧。

  2、同学动笔作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3

  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童话的特点,

  2、练习创变编童话,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采用对话和拟人的方式构思作文情节。

  3、激发学生创编童话的积极性,体验童话的魅力,感受童话带来的快乐。

  学习重点: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童话的特点,练习创变编童话。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采用对话和拟人的方式构思作文情节。

  学情分析:孩子们通过第三组几篇课文的学习,已经对童话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次习作,就是要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通过编童话,讲童话,写童话的环节,科学地依照思维特定安排教学流程,分层训练,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童话能力这一目标,让他们体验童话创作的喜悦和乐趣,激发学生进行童话创作的积极性。

  学习流程:

  一、知识链接:

  在我们学过的第三组课文中,你最喜欢哪篇童话?为什么?

  出示童话特点,加深学生对童话的认识。

  二、指导写作方法:

  1、出示幻灯片《去年的树》这篇童话,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

  第一次是鸟与树的对话。

  第二次是鸟与树根的对话。

  第三次是鸟与门先生的对话。

  第四次是鸟与小姑娘的对话。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

  师:这篇童话中鸟会说话,树会说话,称门为门先生,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增添了童话故事神奇的色彩,增强了童话故事的趣味性。(引导学生以对话和拟人方法写童话。)

  2、生回忆《小木偶的故事》这篇课文,在小木偶身上都发生了哪些事?

  三、生创编童话:

  (一)出示自学提示:

  之前在小木偶的身上都发生了什么事?

  在小木偶的身上又会发生哪些事呢?

  主人公可以是原来课文里的,你也可以加入新的主人公。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大胆的想象,无拘无束的想象。

  1、生续编《小木偶的故事》。

  2、指名汇报。

  (二)出示钢笔和墨水的图片。

  1、生创编童话。

  2、指名汇报。

  四、写童话:

  可以续写《小木偶的故事》,可以写钢笔和墨水的故事,还可以想写什么写什么,写出心中最美的童话。

  五、学生互评

  六、小结。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课 题

  5、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背诵课文。默写《菊花》和《枫桥夜泊》两首诗。

  3、学习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和想像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悟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教具准备

  幻灯片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读熟三首古诗,试理解诗句含义。

  2、了解诗人。搜集有关材料。

  第三课时

  一、质疑导入。

  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古诗,把古诗读流利。

  三、了解古诗大意。

  1、解释题目。

  2、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四、感受画面。

  祖国古诗历来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刚才的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五、品读赏析。

  1、本诗包括题目仅32个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2、面对这良辰美景,诗人是怎样一种心情?从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诗人愁到什么程度了?又从哪个字可以看得出来?眠是什么意思?那诗人不是睡着了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3、诗人可能在忧愁什么呢?

  苏州是中的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月亮缓缓下坠——更加激起了诗人的愁绪;

  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

  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

  河边孤单的枫树——

  渔船上的点点灯火——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

  总之,全诗这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了浓浓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

  4、你愁过吗?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更愁了呢?看,诗人写得多真实呀!带着诗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过的愁,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六、带入情境,帮助学生深入了解

  这船家可是个热心人,一大早就来叫张继了:张公子,张公子,起床了吗?哟,看你眼睛通红通红的,怎么?昨晚没睡好?你没睡好,那你在做什么?诗人经历过了无数个夜晚,但是这个夜晚却与众不同,在诗人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七、自由背诵本诗。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能借助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字词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野荷塘的特点,感受野荷塘的美,体会作者对野荷塘景色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借助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字词的意思。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新词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塘)你们知道“塘”是什么意思吗?

  2.(板书:荷)加上一个字,是什么意思?

  3.(板书:野)一个“野”字又传递给你什么信息?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野荷塘》,看看作者描写的和饿你想象的是否相同。

  二、初读感知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检查预习情况。

  3.学习生字、词。

  4.区别形近字,指导书写。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出示三段的段意,找一找哪个自然段可以放在一起。

  参观野荷塘之前的所见所闻。

  白天见到的野荷塘的美丽景色。

  野荷塘夜晚的美丽景色。

  2.小组交流,划分段落。

  3.自由练读。注意标点的使用。

  4.指名读文。

  四、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野荷塘

  塞北 心驰神往 晶莹剔透 心血来潮

  嬉戏 气喘吁吁 沁人心脾 拍手称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体会野荷塘的美,体会文章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散文的.景和情。

  3.了解野荷塘的特点,感受野荷塘的美,体会作者对野荷塘景色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新词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齐读课题

  二、分角色朗读,再现参观前的对话

  1.指名读,回忆课文内容。

  2.默读1—6自然段,看看写了什么?

  3.分角色朗读。

  三、抓住重点句子,了解野荷塘的美

  1.作者几次去荷塘?两次看到的景物一样吗?为什么?

  2.默读找一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出了白天荷塘的美丽景色。

  3.自渎第七自然段,把你认为写的最美好的句子画出来,结合重点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指导朗读,再现荷塘的美

  1.边谈理解,边指导朗读。

  2.根据提示试背。

  3.读最后一段,体会,说说自己的理解。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作业

  1.写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野荷塘

  水珠 荷叶 野荷花

  晶莹剔透 大大小小 粉红色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一、揭题

  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留下很多神话故事,你都知道哪些?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神话故事——

  二、初读

  三、学习词语,概括主要意思

  1、出示九个词语,指名读。

  混沌、抡起、猛劈、蹬地、逐渐、累倒、变化、祖宗、创造

  2、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简短的话,要求与课文内容相关。

  3、连起来说一说。

  总结: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不知不觉中,你们已经把这么长的一篇课文读成了一段话,这就是概括。你能不能再把这一段话读成一句话?(出示句子: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四、讲读课文

  盘古到底是怎样创造这美丽的宇宙的呢?

  学习2-.4自然段

  1、反复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好像看到了盘古在干什么?

  学习第2段

  (1)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讲读。

  (抡)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抡?(力量大)还有那里看出力量大?(出事句子)读出来。出示图,你看到了这样的盘古,你能再看仔细些吗,你似乎还看到了什么?再读句子。这仅仅是普通的`一抡吗?这仅仅是普通的一劈吗?他这是在——?用一个成语说(开天辟地)

  天地分开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出示句字)齐读。也就是说,当宇宙混沌一片的时候,在这混沌之中既有轻的东西,也有——既有清的东西,也有——既有厚的东西,也有——既有软的东西,也有——既有粗糙的东西,也有——是呀,这一辟,劈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括号处为学生接说部分)

  3、你还看到了盘古在干什么?

  生说,出示图(用一个成语说:顶天立地)

  这是怎样的顶天,怎样的蹬地呢?(自读)

  (使劲、使劲?还从哪儿看出使劲?)读前两句。

  仅仅使劲就够了么?(时间长。多长多少年究竟是几年?)

  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一年过去了,他还是——

  十年过去了,他依然——

  一百年过去了,他仍然——

  一万年过去了,他坚持着——,最后累的到了下去。

  4、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引读4段)

  那他的眼泪呢?他的牙齿呢?出示句式说。总之他把自己的整个身体都化为了宇宙万物。

  同学们,好好读读这段话吧!去感受盘古带给我们的美丽世界吧!(齐读)

  我知道,那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那是盘古呼出的气息。你知道吗?

  (生说)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段神奇吧。(播放动画,师生配乐齐读)

  盘古让整个宇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板:翻天覆地)

  五、总结提升。

  读到这儿,你心中对盘古充满了怎样的感情,(带着感情读句子)

  今天我们把一篇文章读成了一段话,一个句子、你还能不能再把这个句子读成一个词,哪一个词。——创造(板)偏旁让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写字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第六课爬山虎的脚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爬山虎的脚》 【课程标准描述】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2.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5.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6.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7.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学习内容分析】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课文第2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从刚长出来到长大,叶子的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长大后的叶子引人注目,并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课文的重点部分是第3至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它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它的形状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颜色如新叶。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通过“触、变、巴、拉、紧贴”等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与墙的关系:它的脚要是没触着墙就会枯萎。通过读文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细致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学习目标】

  1.通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引人注意、均匀、重叠、触角、痕迹、逐渐”,等词语,积累词汇。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背诵全文。3.通过理解文章,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4.通过学习课文,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学习重点】

  通过理解文章,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评价活动方案】

  1.创设基础运用环节,通过完成评价单第一大题“基础”,关注学生学习基础,以评价目标1。

  2.创设阅读理解环节,通过完成评价单第二大题“理解填空”,关注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以评价目标2、3。

  3.创设拓展应用环节,通过完成评价单第三大题“领悟表达”,关注学生表达运用能力。以评价目标4。【学习过程】

  一、课前游戏,激疑激趣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猜两条谜语,看谁猜得又对又快。第一条: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打一种植物,是什么?(葡萄)第二条,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也打一种植物。(丝瓜)2.如果种葡萄和丝瓜啊,还要做一项特殊的工作,什么工作?(要给他们搭架子。)不搭架子行不行?(不行,不搭架子,他们就没法儿往上爬了)

  二、揭示课题,感知文题

  过渡:刚才我们都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而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板书课题)谁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脚”这个字写得这么大吗?那按照他这个意思,这题目该怎么读呢?指名读。

  老师把脚这个字写这么大,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相信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会有新的理解。

  三、交流预习,理清脉络(一)交流对爬山虎脚的初步了解

  1.学生交流:课前,通过预习,你们对爬山虎的脚有了哪些了解?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介绍)2.教师参与:课前,老师也了解了爬山虎的脚,我还从这本书(出示《十万个为什么》)中了解到,爬山虎的脚其实是它的另一种根,因为它生长在空气中,所以叫气生根。你看,老师这是怎么了解的?观察、读课外书、查找资料都是预习的.一些好的方法啊。我们运用这些方法都对爬山虎的脚有了一些了解。那么,叶圣陶爷爷他是怎样写爬山虎的脚的呢?请同学们看第6课。

  (二)初读感知,读准词语

  1.检查字词。出示课后生字,指名读。(落实目标1)2.出示:嫩茎一顺儿漾起波纹触着墙痕迹蛟龙强调多音字及儿化音的读法。

  3.快速读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爬山虎的脚呢?(1)谁知道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爬山虎的脚?()(2)课文除了讲爬山虎的脚,还讲了什么?(叶子)

  三、以读代讲第二自然段(落实目标2)

  1.自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注意:在这一段中有一句话非常重要,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知道这一段重点讲的是什么?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把这句话画下来。

  2.出示:“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1)你能从这句话里读出这一段重点讲的什么吗?(长大了的叶子)(2)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引人注意)3.再读读这段话,看哪几句话具体讲的是长大了的叶子?(句)4.那谁能通过朗读把这些引人注意的地方表现出来呢?(学生练读)(1)指名读。(学生评议)(2)欣赏爬山虎叶子画面,听老师读。

  (3)指名读。老师给你配上一段优美的音乐。让你来美美地读一读,其他同学一起来美美的感受一下那些引人注意的长大了叶子。

  (这位同学读的时候,声音和感情都非常丰富,这可以用一个四字的词来形容。哪个词?声情并茂。读书就应该这样去读。)过渡: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那么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呢?

  四、读文画图,自主学习“爬山虎的脚”(一)读文画句

  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脚的有关句子。学生读句子后,课件出示: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二)读文画“脚” 1.教师板画,提出要求。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一根茎和两三片嫩叶。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认真默读写“脚”的句子,注意要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读完之后,请同学们根据这一部分内容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脚”。2.学生读书思考。3.指名到黑板上画“脚”。

  ①选颜色:老师这儿有红、黄、绿三支粉笔,请一位同学选择一种颜色来画。方案一:学生选择的是红色

  说明这位学生认真读书了,而且读懂了书上写颜色的句子。教师可请学生说说为什么选择红色。(说课文依据)方案二:学生选的不是红色

  教师不能简单地否定,而是把学生出现的这一偏差点作为有利的训练点在学生评议时进行强化训练,从中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和阅读习惯。②画“脚”。学生在老师画的茎、叶上画出爬山虎的脚。

  ③全班评议。学生再读书,以课文为依据,对照同学画的“脚”进行评议,纠正错误。重点理解以下几点: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

  形状: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颜色: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方案一:学生画得不对

  请学生评议,主动发现问题并在黑板上改正画错的部分,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方案二:脚的位置画错了

  脚的“位置”是理解的难点,学生如果发现把脚的“位置”画错了,但又不知道画哪儿更准确,教师可引导学生再读一读写“脚的位置的句子”,对照图文评议、理解、感悟。小结:是啊!只有认真读书,才能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4.组合朗读。咱们这样来读:第一组读黄色部分,这部分写的是——第二组读蓝色部分,这一部分是——第三组读红色部分,这部分写的是——最后一句大家一齐读。

  过渡:你们看,叶圣陶爷爷写得多清楚啊!这一段,通过同学们认真读书,自己就读懂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那第四自然段呢?也请同学们这样认真去读,看看这一段,你们能知道什么?

  五、品词析句,探究体验,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落实目标3)(一)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1.读第四自然段,看你知道了什么?(爬山虎是怎样爬的)2.爬山虎是怎样爬的,读有关句子。

  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3.爬山虎究竟是怎样爬的呢?老师通过读“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这一部分,抓住了关于爬山虎爬的一个重点词“触”。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再读读后面的句子,想一想,还应画出哪些重点词,就能看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了。课件出示:(触)()()()()()4.学生评议。方案一:说得不对请学生再读文并调整词序。变弯触巴拉贴

  方案二:学生漏掉“变”和“弯”

  教师引导学生分别讨论去掉“变”、“弯”行不行,为什么? 小结:这些动作前后之间的联系都是非常紧密的,而且是有序的。

  5.体会朗读。注意:只要读好这些词,就能突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了?教师指导重点词的读法。

  (二)看画面配解说

  那爬山虎是不是这样爬的呢?(1)放动画。你们注意了吗?这个画面和电视上的画面比起来,是不是少点什么?(2)给画面配解说词。不过,解说要讲究方法的,就是屏幕上演什么,我们就说什么。解说一定要与画面同步进行。(试说后指名说)(三)质疑问难

  学到这儿,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学生质疑:①为什么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 ②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四)解决问题(落实目标4)

  1.为什么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 方案一:可以用“一步一步”

  学生认为:可以用“一步一步”,“一脚一脚”就是“一步一步”的意思。此时教师不动声色,请其他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方案二:理解“一脚一脚”和“一步一步”

  学生认为:“一步一步”是用脚交替着爬。而“一脚一脚”的爬是指长一只脚就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新脚再巴住墙。教师请学生动作演示,进一步理解爬山虎“一脚一脚”是怎样爬的。

  2.教师板画描述启发: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爬山虎要想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3.在这儿,叶圣陶老爷爷不用“一步一步”而用“一脚一脚”,你能体会出什么?(叶圣陶老爷爷连续观察、细致观察、用词非常恰当。)小结:体会叶圣陶老爷爷作了连续观察,观察细致,用词准确。

  六、交流爬山虎脚的变化

  (一)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的什么?(板书:萎了牢固)(二)教师小结:第五自然段主要讲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变化。

  七、回归整体,领悟方法

  这篇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又讲了爬山虎是怎样爬的;最后讲了爬山虎的脚没触着墙就“萎了”和触着墙的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1.回归课题。学到这里,我们再来看看课题,老师为什么把脚这个字写得这么大,现在你有没有新的理解和认识?(这脚在爬山虎身上可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脚爬山虎就没法往上爬了!)2.如果我们也像叶圣陶爷爷一样去了解爬山虎的脚,观察一次行吗?观察一天行吗? 3.小结:是啊!叶圣陶老爷爷对爬山虎的脚不光进行了细致观察,而且经过了长期的观察,否则不可能写得这么清楚。这正是我们所要努力学习的。【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样子:像细丝颜色:嫩红色(灰色)爬:触、巴、拉、贴(牢固)

  【学习目标检测】

  一、看拼音,写汉字。(落实目标1)dié

  nèn

  yànɡ

  xì wō

  fú

  重()()绿()起

  空()()牛()过

  二、按照要求进行填空。

  1.“隙”应查()部首()画。字义是“空”;“空隙”是由近义字组成的词。再写三个结构相同的词语:()、()、()。2.“拂”应查()部首()画。字义:①轻轻地擦过;②甩掉;③掸去;④违背,不顺从。那么“一阵风拂过”的“拂”表示()意思。

  3.“萎”是()结构的字,字义是()。用它可以组成()、()、()。

  三、理解填空。(落实目标2、3)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着重介绍了爬山虎的脚。围绕爬山虎的脚,作者先介绍(),再讲述(),最后讲的()。这样介绍,读者不仅了解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以及怎样用脚来爬墙,还受到留心、细致观察周围事物启发。

  四、领悟表达。(落实目标4)

  请你选择一种身边常见的事物,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自己写一写。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上册教案03-05

语文上册教案02-19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案12-29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30

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案12-04

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案09-26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18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11-16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2-06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