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集合6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习默读课文,并能有条理的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会讲述“黑板”跑了这个故事。
学会默读课文(动嘴,不动声)。
教学难点:
课题上,黑板两字,为什么要加引号,黑板指什么;
通过读课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有关安培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学会默读(动嘴不动声);书写生字:数搞 考 始 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 14 “黑板”跑了
学生齐读课题
2黑板没有脚,怎么会自己跑了呢?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1自读
要求:准字音,通句子,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2检查
安培 物理学家 搞科学研究 聚精会神
思考 计算 演算 竖着 粉笔
移动 掏出 开始 结果 车厢
热闹 准备 继续 车辆 只顾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学生默读课文
做到:动眼(拼音和字一目双行)、动脑、不动声。(教师检查)
4分段指名读全课文
5齐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6讨论交流
三学习生字:数 搞 考 始 计
1齐读生字,分析字形。
2教师范写。 3学生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围绕“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这个中心学习课文,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讲了谁的故事?
板书:安培
二讨论理解课文
课文用一句话来介绍安培。请找出来读一读。
1学第一段
(1) 学生自由读
(2) 指名读
(3) 怎样读好这句话?
(4) 相机圈出: 法国 著名 物理学家
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
课文就举了一件事,来说明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什么事?
讨论;
对,安培把马车车厢的后壁误认为是黑板。所以,课题黑板跑了,其实是------------跑了。所以课题上加了引号。用来表示不是真的黑板,而是马车车厢的后壁。可想而知,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
课文的哪些句子能说明安培搞科学研究的的确确非常专心。
2学习二--五段
分小组讨论,找出句子读一读。(在课文的`第二--五段中)
全班交流讨论,并随机指导朗读。
安培这样专心,用课文中的一个成语来说,叫---------聚精会神
陆老师还送给大家一个成语:全神贯注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学习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生字:备 粉 移 精;练习讲故事;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
一指导讲故事
1齐读
2出示题纲:
介绍安培
讲清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怎样把马车车厢的后壁误认为黑板。
3同桌互讲
4指名讲(评议)
二补充练习
1做口算时题时,我们常常需要( )。[心算 计算 演算]
2爱迪生是世界上( )的科学家。[著名 独一无二]
3上课时,我们应该( )听老师讲课。[仔细 专心]
4我下定( )把字练好。[小心 决心]
三学生书写生字:备 粉 移 精
语文教案 篇2
课文:《丝绸之路》
一、理解课题
1、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
2、教师指点:
(1)出示丝绸之路所经路线。(课件出示)
( 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当时汉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们的首都北京。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组成商队,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之后分南北两路,北路从玉门关出发(春风不度玉门关),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南路从阳关出发(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样经过西域、中亚,到达罗马和阿拉伯国家,再到欧洲;南路的另一路则是到达印度。《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走的就是南道中的这条道路。)
(2)介绍丝绸之路。(书本第9页资料袋)
二、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交流。阅读提示中共有3个要求。(课件出示)
(1)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2)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三、检查字词预习情况(字词见资料汇总1“识字教学”)
1、抽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无拼音时)
2、抽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有拼音时)
3、难写字指导(根据预习时抄写情况)
3、抽读词语盘点中词语
5、抽读补充词语
6、出示文中多音字词语及句子。
7、理解部分词语意思(大部分放到段落学习中理解)
四、理清思路,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检查预习中分段情况)
1、初步说说文章大意(围绕课题选择了哪些材料)(完成阅读提示1问题)
(1)大致说。
(看见石雕引起遐想 故事 历史意义 回到群雕)
(2)教师指点(课件出示)
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古朴典雅),引起人们(遐想):公元前(115)年,(中国使者)和(安息国将军)在安息边境(互赠礼品);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贸往来)、(文化繁荣)。两千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还会引起(遐想)。
2、交流预习中的分段。(理清思路,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课件出示)
教师指点(段意是初步的,可用小标题,完整段意放到具体学习中再概括)
第一段(1):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古朴典雅,引起人们遐想
第二段(2—12):中国使者和安息国将军在安息边境互赠礼品。
第三段(13):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贸往来、文化繁荣。
第四段(14):两千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还会引起遐想。
五、完成阅读提示2问题。(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默读课文,思考:读了本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说。
3、引导学生讨论:读了本文,你觉得“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找到全文的中心句。
4、教师在学生讨论基础上概括。
(1)中心句: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2)“伟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件出示)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六、深入读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谊之路”。(学习第2段)
(1)抽读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思考: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
(2)交流。
(3)教师指点:
①按事情发展顺序列出提纲,
迎候——出现——列队、奏乐——问候——互赠物品——表演魔术
②读一读,说说感受到什么(隆重、热情)(感受彼此间友谊。)
③小结:有感情地读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④理解“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条路将远隔千里的中国与安息国联系在了一起,使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所以中国使者才由衷地感叹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学习13段)
(1)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2)读课文第13自然段。
(3)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4)交流。
(5)有感情地朗读。
3、感受文化之路。
(1)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
(2)齐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3)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
(4)小结:再次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七、学习首尾段
1、有感情朗读首尾段,再次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
2、学习写作方法
(首尾呼应)
八、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
1、作者写这篇文章目的是什么?
(说明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2、领会现代意义
(丝绸之路对现代西部人的一种感召力──西部大开发。)
九、布置作业
1、结合课文上所讲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
2、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3、练习纸部分作业。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地球只有一个!若人类只知索取不知爱护和回报,那么最终将失去家园地球。注重环保,是每个地球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篇童话正是以一只可爱的小松鼠的行为告诉孩子们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通过小松鼠的心理活动:困惑担忧想出好主意,渗透了植树造林回报自然的观念。行文细腻真切,语气天真可爱,贴近童心,适合朗读感悟,情中悟理。
结尾部分的两句话描述了美好的愿望:小松林长成了茂密的松林。在此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之翼,感受松树林的美丽,以及小动物们的快乐。
学习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初步感受回报自然、植树造林的重要,愿意参加植树、认养树木等活动。
教学重点:
本课除将识字、写字作为教学重点外,还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复述故事。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朋友和大家一起上课,你们看它是谁呀?(出示松鼠图)来和它打声招呼吧!
2、你们了解小松鼠吗?谁来说一说?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松鼠和松果的故事。出示课题:松鼠和松果 (谁想读读课题?你读得真开心,看来你已经被它吸引了,大家一齐高兴地读读课题。)
4、松鼠和松果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大森林去看看吧!(课件播放动画朗读)
二、初读课文
1、喜欢这个童话故事吗?想不想把故事讲给大家听?那么自己就认真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做个记号。(不动笔墨不读书)
2、反馈:同学们读书的时候可投入了,好多同学还一边读一边做记号呢,通过刚才的读你已经读懂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新词。
1、看来大家都挺喜欢这只小松鼠的,想跟它交朋友吗?余老师昨天跟它说我们班孩子个个聪明活泼,可是小松鼠说我吹牛,所以它想考考大家,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
2、那我们就请小松鼠出题吧!(出示词语)
聪明 活泼 忽然 眨眼睛
如果 总有 以后 主意
自己赶快读一读、认一认。
3、小松鼠想招聘几名小老师,谁愿意来试试?(恭喜你成为小老师,你带领大家读一读吧;你很快就可以成为小老师了,再加把油啊。)
4、现在小松鼠把拼音去掉了,你还会读吗?(开火车或齐读)
5、淘气的生字宝宝换了衣服离开伙伴到外面玩耍去了,你还能喊喊它们的名字吗?(齐读生字)
6、这些生字中哪些是你以前认识的.?你是怎么认识的?
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生字,你发现了什么?(活-泼、忽-总-意、聪-总)
7、现在小松鼠又把这些生字藏到了句子里面,你能认出它们并把它和它的伙伴读出来吗?(出示句子,喜欢读哪句就读哪句,正音。齐读)
四、读课文
1、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小松鼠带来的考题一道一道地被我们攻破了,我们又学会了这么多生字词语。下面我们来读读《松鼠和松果》的故事,大家有没有信心?
2、这篇课文应请几位小朋友读?为什么?
3、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松鼠?(如初读时学生已经反馈就无须重复)
4、反馈。
五、学习第一段。
1、如果你是小松鼠,在这么美丽的森林里,摘吃松果,心里会怎么想?
2、谁来读第一段,读出小松鼠的高兴劲儿?其他小朋友仔细听,你从哪儿体会到了小松鼠的高兴了?或者哪里需要改进的?
2、评议、朗读:课文什么地方让你感受到松鼠的高兴?
(学会了:最近你学会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那你一定了解小松鼠现在的心情,你来读读吧;
高高兴兴:你现在就是这只小松鼠,请你高高兴兴地走进大森林。还有谁也来到大森林了?
一个又一个:你为什么把一个又一个读得这么重?小松鼠,你摘到这么多松果一定很兴奋,你来读读这句;还有哪只小松鼠也这么高兴的?
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怎么读才能让人觉得:啊,真香,真可口,真高兴!自己试试吧!
指名朗读:谁把最香,最可口的松果送给大家?(恩,我已经闻到香味了,谁能让我尝到呢? 你的松果可真是可口啊! 我们一起把这么香,这么可口的松果送给在座的老师吧!)
3、小松鼠又给大家出了一道题,是什么呢?(用那么 那么说话)
4、小松鼠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聪明活泼,它更高兴了,我们和它一起分享一下吧,齐读第一段。
五、复习生字
小松鼠要吃松果才会快快长大,小朋友们要吃智慧果才会越来越聪明,下面我们轻松一下,去智慧果园摘智慧果吧!(学儿歌,摘果子)
六、指导写字:主、意。
吃到这么多智慧果,我们浑身又充满了活力,下面我们来写两个生字吧!
1、给生字找朋友
2、观察字型:你要提醒大家什么。
3、描红,临摹。写完一个字,把这个字与范字比较,找到要注意的地方,再写下一个。
4、练习写字,教师巡视。
5、展示评议
语文教案 篇4
一、简要说明
《表哥驾到》情真意切,情真在反映出家庭教育中父母苛求孩子的现象,意切在语言和结构的宛然一体。那夸张幽默的语调,那形神兼备悠然享受的情节,道出的人生教诲却是“含泪的微笑”。另外,这篇文章可读性强,理解上难度不大,一节课很难解决微型小说的所有问题。因此,本人尝试着以“篇幅”入手:为什么能写这么长的篇幅?为什么要写那么长的篇幅?以此与学生一起探求文字背后涌动的激情,以及这些文字对于写作的启示。在教学中力求体现这样的教学理念:语文是审美的,语文是个性的,语文是人文的。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文意。
2、了解本文的艺术手法,感受鲜明的语言特点,并学会应用到写作。
3、了解作者秦文君,以及她在儿童文学上的特殊性,倡导阅读,培养起思考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高超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课前,我们首先看一张图片,这是我去年去陕西西安时拍下来的,大家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呢?
生:皇帝驾到的场面
师:确实,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这是在模拟古代皇帝驾到的一个场面,只是这位皇上不是男的,是一位老婆婆了,但是从中我们也知道,驾到这两个字一般用在达官贵人,特别是皇帝身上的.,但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文章却是《表哥驾到》,我们来一起看看,这是怎么一回事?
二、理顺情节,感受艺术魅力
师:首先,问大家,刚拿到这篇文章的时候,第一感觉是什么?
生:篇幅很长,题目很有意思
师:老师跟大家一样,在第一次接触这篇文章的时候,就觉得这文章题目很有意思,而且也特别的长,那么今天我们就在第一印象上做文章,围绕篇幅探讨两个问题:一、为什么能写这么长的篇幅?二是为什么要写这么长的篇幅?
先请大家用几分钟时间默读下课文,默读的要求是不能读出声音、不要回读,语速要快。在读的时候,把表示时间的词语或者句子划出来。
师:哪位同学自告奋勇的站起来,把你找到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或者句子与大家分享呢?我喜欢能举手的同学,因为举手不仅仅代表你的勇气,更是你自信的象征。
生:下午五点、一会、吃晚饭前
师:很好,其实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几个词语其实是这个文章故事情节的过度,下午五点之前写的什么事情?
生:我与表哥未见面之前,妈妈在迎接表哥
师:从下午五点表哥驾到到晚饭前呢?
生:与表哥见面、一起投篮
师:这个时候,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生:成为密友
师:那吃晚饭后,下面又发生了什么
生:发现大姨在数落表哥,才知道两人是难兄难弟。
师:好,大家看到幻灯片,我请一位同学按照上面提供的几个方面的线索复述下课文。
生:
师:这位同学复述的很好,基本情节都有了,而且驾驭语言的能力很强。我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曾经改编了这个故事,大家看看幻灯片,比较分析下,我改变的和秦文君的原文相比,哪个更好?
生:秦文君的好
师:那她的好,又好在哪里呢?大家看着我用黄颜色强调的几处:妈妈在忙着迎接,就这么一句,在秦文君的文中是怎样写的?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生:激动地、催我、仿佛我也是一道大菜
师:用了什么修辞?
生:有比喻,有夸张。个性化的语言
师:我们再看下面一处:投篮这一段,先一起读一读。我先请一位同学把这个动作做一边。
师:这些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在改变的文章中没有。再看下一处。
生:表哥彬彬有礼的细节有:文静又迅速。
师:而妈妈看着表哥这样,她的细节是由衷的赞叹:多有教养啊。大家再看文章的开头以及结尾,跟改变的有什么不同?
生:作者的心理描写,
师:这些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当时不希望表哥过来做客,就像大家每天盼望着下雨,就不用出操,刮个台风就不用上学一样的心情。这种不是直接写愿望,而是从心理或者其他方面去间接描写的就是侧面烘托。好,我们一起看看幻灯片。好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能写这么长的问题就这样一起解决了,所以,大家是很聪明的。那,三班的才子、才女们,我们再一起把下面的问题也解决掉。
三、深入探讨文章中心
师:前几天啊,有位仁兄在QQ上跟我说:梁兄,我觉得秦文君的〈表哥驾到〉写的太哆嗦了,简直有多赚稿费的嫌疑,你觉得呢?他还做了一个胜利的姿势。那么,大家来替我回答这位仁兄的问题:为什么要写这么长?我们刚才知道作者能写这么长是因为用来很多的写作技巧,问题就可以转化为这么多的写作技巧,作者想表达什么?我们可以选取一种,请大家在文章中找出比较夸张的词语或者句子。
生:驾到、隆重、高档次、伟大的表哥、相见恨晚......
师:很好,我告诉大家这些夸张的词语属于大词小用。大词小用说得直白一点那就是杀鸡用宰牛刀。那么,杀鸡用宰牛刀的歇后语后面跟的是四个字:小题大作。
生:起强调作用,突出表哥在妈妈心目中的优秀,从侧面说明妈妈对我过多的要求,这些要求让我觉得烦恼!
师:那么在文中用夸张属不属于罗嗦的部分?
生:不是。
师:那我们看其他方面,无论是细节描写,还是比喻的修辞,或者是心理环境的侧面烘托,为了什么啊?
生:文章用了各种艺术手法刻画表哥在我家做客时的场景越生动形象,就越能反映出家长苛求孩子达到完美,使孩子在无形之中承受了更大的压力,丧失自我的教育现象,从而使作者对于这种现象的批评也就越深刻。
师:好,现在我们明白了这位跟我耶的仁兄认为秦文君故意多写几个字在赚稿费,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同时,我们也明白了,这片文章作者写了这么长的篇幅,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反映父母过于苛求孩子,给孩子带来了压力和烦恼的现象。那么,大家生活中有没有碰见过这种现象呢?我相信很多同学有过,你们是能够理解作者在最后说得我只叫道表哥驾到,就涌起一种男儿掉泪的悲怆,这种悲怆中的千言万语。下面我们就拟一条短信:把作者想说的或者你们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说出来。我给你们配上音乐
师:大家写得都非常的好,让我感动,我相信如果现场有你们的父母的话,那将是更加令人感动的场面。当我们面对感动时候,不要忘记了给予我们这份久违的感动的人——那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秦文君。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资料。
结语:有一位马来西亚诗人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歌:有一个人/当你凝望着他/悲痛化为力量/懦弱变得坚强。我希望大家在生活中碰见忧伤和痛苦的时候,凝望下秦文君,去翻翻她的作品,让我们能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最后在音乐声中,让我们一起感谢秦文君。
语文教案 篇5
课题:《在家里》
●●预设教学目标:
1、在反复认读中,识记8个字,认识偏旁扌、氵、火。
2、在识字过程中学会正确朗读本课的词语及课文。
3、在看图说话、朗读课文中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学会尊敬父母。
●●预设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8个生字。
难点:认识8个生字,掌握加一加的识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语卡片(师一套,四人小组各一套词卡)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你在家里做些什么事?
2、活动:摘苹果
秋天到了,果子熟了,农民伯伯请你帮他们摘果子,愿意吗?
(做摘果子游戏,复习熟字:服、书、话、爸、妈、我、他、水、了)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3课《在家里》,要求学习更多的生字宝宝,有信心学好吗?
一、看图说话,认读生字。
1、(出示客厅的课件)引导学生看图说话,随机贴出八组词语,认读词语。
①你觉得这儿可能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在相应位置展示八组词语,并适当介绍,如:沙发是用什么做的?你见过哪些沙发?
②自由读词,圈出生字(会读的读给同桌听,不会的可以拼拼拼音)
③学生充分读后反馈:
a、指名读一读,集体正音。(其余小朋友认真听,你能听出读得不正确的地方请你当小老师帮他指出来)
b、你最有把握读好哪个词,请你站起来读一读。(以开火车形式)
c、这么多词语都在小组长的信封里,赶快拿出来,小组里比赛读一读,看谁又快又正确。
小组比赛读词,教师巡视。
d、小组推荐代表比赛读词。
2、识记生字。
①指名认读生字。
②认识偏旁:氵、扌、火、日
这几个偏旁在我们今天所要认识的生字宝宝中,你能找出来吗?
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沙、报、灯、晚。
③想一想,你认识的字里有没有带这些偏旁的字?
小组交流,汇报。
④你有更好的办法记住其它字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识记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或找朋友识记。
3、巩固识字
小朋友真了不起,这么快又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宝宝,圆圆见大家学得这么认真,这么棒,就想邀请大家去她家玩。你们想去吗?不过路上可不太好走,有很多生字宝宝拦住了路,得叫出它们的名字才准过去,我们一起加油吧!谁愿意第一个走?
指名认读集体认读
二、学习短文
1、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到了圆圆家。(课件:课文插图)你看到什么样的一幅情景呢?
a、指名说图意。
b、他们一家三口是多么开心快乐啊!让我们听听圆圆自己是怎么自我介绍的?
C、听录音。
2、圆圆说得多好!让我们翻开课文,赶快也来学着她的样儿读一读吧!
①学生自由借助拼音读文(或请教同学、老师等)
②谁想来试一试,读一读?(教师应充分肯定,多鼓励)
③师范读。(小朋友刚读得那么认真,我也起来试一试,听听我读得怎么样,行吗?)
④齐读。(如果你觉得自己读得好,可以照自己的方式读;如果觉得老师读得好,或是圆圆说得好,就学学他们的样儿。)
三、拓展
1、学了一节课,小朋友也休息一下了,我们来猜谜语吧!
出示:老大天天演戏
报纸
老二每日作文
电灯
老三千里传声
电视
老四送来光明
电话
2、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好多家里的物品,那你家里还有哪些物品是书上所没有的?请你在父母或哥哥姐姐的帮助下写成词卡,自己注上拼音,在班会课我们举办一次家庭用品识字展览,评出识字大王。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骚扰、偏僻、魅力、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宏伟壮观、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借助字典扫清读书障碍。将字音读准,语句读通顺,有困难的地方要反复地读。
本课你所认识的新字是:
2、再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词典理解词义。
(1)你认识的'生字和词语:
(2)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3、三读课文,简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客家民居、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4、默读课文,标出你喜欢或者是触动你的地方,并在旁边写出你的理由或感受和体会,有疑惑的地方用问号标明。
5、背诵积累。你积累的好词语和句子是:
6、搜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资料。
你搜集到的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是: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
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
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
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出示词语认读:
闽西南粤东北 奇葩 骚扰 夯筑 竹篾 布局均匀 风雨侵蚀 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勤俭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蜂拥而来 家道兴旺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树满寨,花满园
2、检查读课文情况。(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要读的段落。)
3、与同桌交流自己弄懂的词句。
4、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三、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梳理。
1.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研读要求如下:
①研究内容: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
②研读方法:
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划主要词句、标感受、列提纲等方法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2-22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5-11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5-30
精品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精品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