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29 09:11:4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品)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精品)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 、熟读课文,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

  2 、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 "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 的道理。

  4 、学习作者主次分明、借物喻理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1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 、初步学习分清文章主次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进入课堂

  1、猜谜语: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说一个谜语,让你们来猜猜,好不好?

  师: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

  2、生猜。引入课题:落花生。

  3、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叫“落花生”吗?

  (因为它是地上开花,花落以后在地下结果的作物,所以叫落花生。)

  二、生品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各种好处

  师引:同学们,那你们爱吃花生吗?今天啊,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花生,让你们尝尝。吃过花生,还要结合生活实际所得,谈谈花生的各种好处。(注意:保持教师的清洁卫生)

  生:1、分小组品尝后,小组讨论、小结。

  2、全班汇报交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引:同学们,你们谈得真不错,打开课本(91页),这里也有一家子在吃花生、议花生呢!看看他们说了些什么?

  1、复习生字词。

  师:昨天,我们熟悉了课文, 学习了生字词,那下面老师就考考你们,看还认不认识这些生字宝宝。

  (2)出示课件,学生认读、抽生认读、开火车读。

  四、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一)、再读感知

  1、下面我请同学们快速地朗读课文,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学生朗读思考汇报,教师适机点拨板书:

  ①种花生——②收花生——③吃花生——④议花生

  (二)、逐部分理解

  1、理解种花生、收花生(略写)

  ①、下面同学们找一找,课文哪一段在讲种花生?

  师:从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②、第一段中哪一句是在写种花生的过程?

  “买种”、“翻土”、“播种”、“浇水”这几词语能颠倒顺序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明白:这几个词是按种花生的过程排列的,不能颠倒)

  ③、姐弟几个通过辛勤的劳动,收获了花生,一起读读最后一句。

  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句中的“居然”表达了他们怎样的.心情呢?(这个词写出了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的高兴心情。)

  2、理解吃花生时议花生的重点部分

  引入:亲手种的花生有了个好收成,当然大家都很高兴,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还邀请父亲也参加。看到课文“那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师:父亲和孩子们一起吃饭本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作者告诉我们,父亲来了,是“难得”“实在难得”呢?

  (理解父亲不顾“天色不好”、“公务的繁忙”,前来过收获节,品尝劳动的果实,享受劳动的乐趣。)

  3、抓住重点,精读领悟

  师:父亲这样难得回来吃饭,就是为了品尝新花生吗?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疑虑学习课文最后部分。

  出示课件:课堂兴趣套餐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②讨论:三个孩子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谈到了哪些方面?

  ③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

  (1)分小组合作讨论;

  (2)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3)你能非常有感情地把父亲说的这段话读出来吗?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教师充分肯定学生(出示课件,演示介绍这几种植物的生长特点)

  (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是显露在外的,非常引人注目,而落花生没有漂亮的外表,也不善于把自己的作用展示给人们。)

  4、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父亲接下来说的一段话。

  学生齐读这一段落。

  理解:父亲希望我们像花生,不要做只讲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同学们,你们愿意做像落花生这样的人吗?也许有的同学在犯嘀咕了。

  5、课件出示:兴趣发言

  在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你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呢,还是想做花生那样的人?请同学们实话实说,各抒己见。

  ①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②老师:苹果、桃子、石榴,既好看又好吃,既善于展示自己,又把香甜的果汁贡献给人们。为什么非要做像花生这样的人呢?

  师:如果你这样想,当然不错。在这里父亲这样说,是为了感悟花生不哗众取宠、默默奉献的精神。

  6、师过渡:这次“收获节”,有了父亲,我们的收获真大,请看:

  出示课件: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这句话是作者的心声,其实也是同学们的感悟,那就把这句话送给大家,愿他伴随你健康成长。

  五、回忆文章的主次、深化文章中心

  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议花生”,目的是告诉人们,做人要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你们在写作文时,也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六、课文兴趣作业

  人们常常借助某种平凡事物的特点,讲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的道理吗?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书写“引”和“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内容,大致了解青蛙没有卖掉泥塘的原因。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泥塘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感悟到通过我们的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环境。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大致了解青蛙没有卖掉泥塘的原因,感受泥塘发生的变化,感悟到通过我们的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环境。

  教学难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青蛙不再卖掉泥塘的原因,感受泥塘发生的变化,从而感悟到通过我们的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环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青蛙 烂泥塘 老牛 挺舒服 采集草籽 绿草如茵 野鸭

  读词,指名复述20课的内容。

  2、青蛙听了野鸭的话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青蛙的泥塘到底卖出去没有呢?今天继续学习,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青蛙卖泥塘下中的故事就更有意思了,想读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难读的字读完课文后多读几遍。(课件出示生字)

  2、检查生字读音。

  (1)学习田字格中的字,请人读。

  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再请小老师带读组词。同桌之间组词读。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2)认读双横线中的字。先自由读,再请人读,交流能读准认会的方法,哪些字平时我们见到过或者已经认识了?重点读一读平时见得少的几个字。全班齐读。

  (3)有几个调皮的生字娃娃自由组合分成了小组做游戏,想请你们帮每个小组起个名字呢!

  引 尽

  应 愣 泳 通

  泉 灌 所

  3、记忆生字。

  我们知道有些生字不仅要会读,还得会写得记住它的样子。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检查读词:应该、道理、吆喝、缺点儿、栽了树、修了路、愣住了

  5、以“缺点儿”和“吆喝”为切入口练读文中两个比较难读的句子。

  小鸟飞来说,这里缺点儿树;蝴蝶飞来说,这里缺点儿花;小兔跑来说,这里还缺条路;小猴跑来说,这里应该盖所房子。

  “多好的地方!有树、有花、有草、有水塘。你可以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小鸟在树上歌唱。你可以在水里尽情游泳,躺在草地上晒太阳。这儿还有路通向城里……”

  要求:读通句子,不要添字掉字,读出节奏。

  6、整体读课文,做到通顺流畅。

  三、快速阅读,理清课文内容。

  在青蛙买泥塘的过程中又有哪些小动物给青蛙提出了建议?

  四、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我们先来看看野鸭告诉青蛙,泥塘里的水太少了,那么青蛙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分别画出想和做的句子。

  2、指名朗读,重点指导青蛙是怎样做的(引水),感悟青蛙引水的不容易。

  3、小青蛙种了草,引来水,泥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青蛙心里会想些什么?接下来青蛙又听取了其它小动物的建议,泥塘又有怎样的变化?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随文学写生字“引”、“泉”。

  1、观察生字,学生交流生字的特点及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2、师范写,生练写。

  3、评议,交流。

  板书设计:

  青蛙卖泥塘

  老牛 种草

  野鸭 引水

  小鸟

  蝴蝶

  小兔

  小猴

语文教案 篇3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第三、四、五自然段讲“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并约定一起爬天都峰。第六、七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还有爸爸,一起奋力向上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第八、九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登上天都峰以后,相互道谢。第十自然段,讲爸爸总结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文最后以爸爸的话结尾,发人深思。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这就是“真有意思”的“意思”。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1.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的问题。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所查找资料。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陡攀辫决勇

  (2)字形难点。

  颤:左右结构。第十三笔是“—”。

  (3)理解词语。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来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本课指什么事出乎意料?(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 佩。)

  汲取:吸取。

  三、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交待·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出声读一读。

  2.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

  (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学生练读,评读。

  4.小结。

  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3.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

  集体汇报、小结。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对话。

  四、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画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我( )向峰顶爬去。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 )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朗读课文。

  五、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

  (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2)小妹妹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日内瓦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采用的是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叙述方式。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瑞、筋、镶、嵌、僻、贱、赴、啄、屑;要求会写的字有:钢、筋、政、统、守、染、联、占、尊、叉;要求掌握的词语有:钢筋、市政、统一、守护、染绿、联合国、独占、尊严。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的2—6自然段,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让它们自由生息”的;抓住重点句,了解日内瓦人是怎样让“它们”自由生息的。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让它们自由生息”的,认识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叙述方式。]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准备】

  1、日内瓦的城市风光图片(录像)

  2、多媒体课件

  3、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学习生字,提出问题。

  二、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1、现在世界上现代化的大城市越来越多,建设得越来越先进,你知道哪些现代化的大城市?

  2、看,这是世界上著名的日内瓦。(图片或影像)这座城市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的地方?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介绍日内瓦的课文。]

  (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巩固字词,引发思考。学生书写题目时自然会想到:为什么是“它们”而不是“他们”?“它们”指谁?]

  3、齐读课题。

  4、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并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要求读准字音,看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名让学生朗读分段朗读,检查字音掌握朗情况。然后学生评议,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2。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认读生字看片同时,结合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或提出并解决相应注意问题。利

  (1)“筋”:指什么?结合图片理解“钢筋”。了解它是动物、人体中的一部份。

  (2)“剪、栽、啄、赴”:都是表示什么的词?动作与什么有关?所以字中带有什么偏旁?

  (3)容易写错的字是哪几个?在桌上写两遍。(啄、餐、)

  (4)“联、连”“溅、贱”如何区分?(组词)

  [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识字、写字能力,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放手,充分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运用所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掌握生字、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学、合作能力。同时,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与指导的强化,并注意渗透相关的汉字知识。]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思考:课文主要介绍的什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全面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思考文中的“它们”指的是谁?课文从哪两个方面写“让它们自由生息”的?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品味语言、理解词语、朗读课文,感受日内瓦城市中野草和小鸟自由生息的状况,激发学生保护、爱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下面我们复习一下:

  (二)复习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重点巩固易错字:啄、餐

  [3、课文从哪几方面写“让它们自由生息”的?(从野草和鸟儿的这两方面描述日内瓦人“让它们自由生息”。)]

  (三)理解感悟课文

  1、引入:

  (1)板书知道课文主要介绍的是日内瓦的什么在自由生息?

  (2)板书课题:回忆课题中“它们”指的是什么?

  (3)板书:野草 小鸟

  2、指名分别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哪些自然段让

  你感受到野草在自由生息的?哪些自然段让你感受到小鸟在自由生息的?[整体感知每一部分,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按不同部分练段成篇的方法。]

  3、日内瓦人怎样让野草“自由生息”的?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想到了什么?

  课件出现学生谈到的重点语句,朗读、理解:

  (1)日内日瓦的绿地虽然大多是地毯般美丽的人工草皮和花坛,但也时时可见花花绿绿的野草和野花。

  [引导感悟:

  A:一般的'现代化城市对野草会怎样?

  B:虽然……但是表明什么?由此看出什么?

  C:“时时可见”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可见”?结合]

  (2)在路边、树旁、楼房偏僻角落以及城乡结合处,凡无需特别美化的地方,都生长着野草和野花,它们得到园林工人的定期修剪养护。

  [引导换词理解:

  A:如果说前面的句子告诉了我们野草“时时可见”,那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同样用“……可见”来概括吗?]

  (3)日内瓦植物园的一面山坡,野草高高生长在里圈,人工栽种的草皮低低守护在外围,两者错落有致,只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

  引导感悟:

  [A:“只有……没有”看出什么?你看到城市的草坪。什么样?通常人们会怎样做?]

  B:提供资料:人工草皮的价格。野草需要用钱买吗?

  C:引入:野草不仅不需要钱来买,日内日瓦的人们

  还非常重视野草的价值,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4)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从第四自然段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A:学生默读后自由发言。

  B:教师启发引导:

  [对野草如何自由生息的理解主要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品读词语、资料运用、朗读评议等方式来使学生感悟。]

  4、日内瓦人怎样让小鸟“自由生息”的?

  (1)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划出来,读一读,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如果你是这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对别人介绍日内瓦如何是自己的乐园?

  [此部分教学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采取自悟、合作的方式,然后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变成小鸟来感受小鸟在这座城市中的自由。]

  (4)指名表演或介绍,大家评议。在评议中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景,理解日内瓦人民对小鸟的保护与喜爱。

  (5)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5、总结:课文重点讲的是几部分内容?如何连段成篇的?

  [理清文章脉络,读书写作结合,了解课文按不同方面叙述的写作方式。]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1、进一步了解课文的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式。

  2、学习生字

  3、拓展学习。

  二、教学步骤:

  (一)指名读课文,回忆:课文用什么方法连段成篇的?

  [重点出示:日内瓦的鸟也像野草般自由生息。

  (1)“也”说明什么?对什么而言?

  (2)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过渡句)]

  (二)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餐”的书写。引导学生观察笔画的穿插。

  (三)拓展交流。

  (1)日内瓦的资料展示。

  (2)关于环境保护的事例或建议。

  [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结合生活实际,收集有关资料,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并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四)语言训练:课后练习三的练习。

  [(1)出示句子,指名读。

  (2)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3)练习说话。

  (4)动笔写句。]

  (5)互相检查、评议、纠正。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以读为本”,给学生充分的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这种叙述方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语言活动当中学习语言。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到了日内瓦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文教案 篇5

  [评者按]摈弃了烦琐分析,阅读教学要走什么样的道路呢?我以为要走一条“强化诵读,注重感悟”的道路。

  众所周知,人们的语文能力是习得的,而语文能力的习得无一不是从感悟开始。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反复感悟,学生才会从中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并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形成了良好的语文素质。

  于永正老师所上《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摈弃了烦琐分析的套路,在“强化诵读,注重感悟”方面做了一些大胆探索。相信大家读了这个实录,一定能够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小稻秧脱险记》。请小朋友把手拿出来,跟于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稻”的笔顺,“秧”的右边起笔位置。

  [评:板书课题不忘写字训练,说明老师有很强的训练意识]

  师:学这篇课文,我们有四项任务。(出示投影片,教师读)

  教学目标

  1.读课文,读出生字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词语的意思。

  3.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后来是怎样脱险的?

  4.写生字,要求写得正确、规范。

  [评:于老师提出的这四项教学目标是在研究本课课后作业题的基础上制定的。课后作业题规定了教每课书的具体目标,只有每课的具体目标落实了,才能确保小学阶段教学总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教每课书,都要像于老师这样强化目标达成意识,围绕课后作业题来设计教学实施方案]

  师:现在,先来看第一个任务。(出示投影片)这一课的生字一共有16个[注:教材是原版本,现已有所调整]。

  杂拥拼棵

  剂喷器欺

  负喘纷雾

  吵汹蛮搬霉

  小朋友注意看,这些生字哪些不要老师教,也不要看书上的拼音,你就认识?

  生:我认识“棵”、“拼”。

  师:这个“拼”字你是什么时候认识的?

  生:我是一年级时认识的。那时有一个词是“拼音”。

  生:我还认识“剂”、“吵”、“雾”。

  师:对她来说,近一半的生字都认识了。你读书的时候,只把不认识的字的拼音画出来。还有哪些字你认识?

  生:我还认识“杂”、“器”。

  师:(老师指“纷”)这个字有认识的吗?

  生:认识,这个字读fēn。

  师: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我是在{清明>这首诗里学的:里面有一句是“清明时节雨纷纷”。

  生:我还认识“搬”。

  师:你是在哪儿认识的?

  生:在我们家门口墙壁上的“搬家公司”的广告上认识的。

  师:那是一些“野广告”。看来,“野广告”也有好处,可以帮助你认字。作为你,还要“感谢”“野广告”。这些字有没有一个都不认识的?(学生摇头)大家要实事求是:请大家拿好书,认真地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看一看课后的生字表。那上面有注音。

  [评:生字对学生来说并季都“生”,这是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廷相等”。在此基础上进行识字教学,这就叫实事求是]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师:我发现有同学已经读第二遍课文了。有的同学在读书时,把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写在生字的上面。这样很好。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写在上面。

  (学生默读,边读边写拼音)

  师:读完写完后,请同学们读一读生字的拼音,并记住它。

  (学生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书上生字能记住的请举手。(学生纷纷举手。出示投影片)请同学们看,哪些字记住了。

  (请一同学读,其余同学跟着读)

  师:注意“欺负”的“负”,单读时,读第四声。和“欺”连在一起时读轻声。请接着读。

  (学生读完,老师出示投影片)

  杂草一拥而上拼命一棵

  化学除草剂喷雾器欺负

  喘气纷纷争吵气势汹汹

  蛮不讲理搬到倒霉

  师:看一看,这些字组成的词你会不会读?(指一学生读完)还有问题吗?

  生:“蛮”我读不准。

  师:多虚心,有不懂的就问。谁来当她的老师?

  (一学生站起来教读)

  生:“气势汹汹”的“势”我读不准。

  (一学生站起来教读)

  师:还有问题吗?(学生摇头)看来需要老师帮助的很少很少,有些字平时就会的。第一个任务完成了。下面我们还有一个任务。请大家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学生读课文,画词语,教师巡视。发给部分学生小黑板。让他们把不懂的词语写在小黑板上)

  师:请写好的小朋友把小黑板送过来。(学生纷纷送来.老师把小黑板挂到大黑板上。这些词浯是: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警觉、收拾、有气无力、纷纷)请大家把这些词语读一读。

  (大家读词语)

  师:这些词,有的需要老师帮助,有的自己读课文就可以理解;请大家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词语的意思。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读课文理解这些词语。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读完两遍的请举手。(学生举手)好,读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词语的意思,还要做到正确、流利,如果能做到有感情就更好了。请大家再读。

  (学生继续读课文)

  师:有的`同学已经读到第四遍了。刚才有的同学问我(板书“蜡黄”)“蜡黄”的“蜡”的读音。请大家读字音。(师顺手在“蜡”上面加上拼音。学生读la)“蜡黄”是什么意思?就是指脸色像蜡一样黄。第二个任务基本上完成了。

  [评:感悟,感悟,“感”而后“悟”。怎么“感”?主要是诵读,读得多了,学生便能借助语言环境悟出语句的意思。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已有的认识结构对于当前的认知活动会起到决定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某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时,所联系的语言环境可视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思维组块。学生凭借这个词语或句子与上下文中的其他语句的逻辑联系,便能比较容易地推知这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于老师指导学生受复诵读课文,意在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语言。从而为领悟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创造良好条件]

  师:哪个小朋友有把握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学生举手)三分之二的同学举手。哪些同学虽然没把握读正确,但愿意试一试?(一个同学举手)好,请你站起来。于老师很喜欢这个小朋友,因为她勇敢、敢试。请你试着读一读。

  (学生读得较流利。但读到“小稻秧望着这群蛮不讲理的杂草,说……”时,“蛮”读错了,但自己意识到后,就改正了)

  师:请停下来。这个小朋友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生:“蛮”一开始读错了,后来又改正了。

  师:好,你听得真认真。于老师就喜欢这样的同学,自己错了自己改正。请你再读读那一句。

  (学生读完那句后,接着读下去,教师相机纠正错误)

  师:哪一位同学能不让老师教,就能读得正确、流利,还能有感情?

  (指一学生读。学生读得很好,老师相机表扬)

  师:读得多好呀!不要老师教,你就能读好了,真不简单!

  [评:感悟是指学习主体对语言材料的能动感受与领悟。感悟的效果取决于学习主体的内因,也就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于老师长于激励、善于调动,是其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下课)

  第二课时

  师:我们读了一节课的书,黑板上的词有些同学肯定都读懂了。如果还有不懂的,请听于老师读,听后再读两遍,我想大部分词语都可以读懂。

  (老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学生不时发出赞叹声:师读完后.同学们禁不住鼓起掌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2-22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5-11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5-3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精品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精品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