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19 09:21:0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合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集合6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谈话激趣

  小朋友,看谁来了?一向聪明的一休今天可碰到难题了,我们一起来帮帮他。版书课题。

  二、初读谜语

  1,初读全文,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不足。

  3,指名逐节度,同时正音。

  4,学习谜语

  (1)同学们,和你的同桌一起想一想,那么是什么呢?

  (2)看----多媒体出示人------从------众------和老师想的一样吗?

  (3)读好第一行,二行句子。

  (4)读读下面两句,大家猜的谜语正确吗?仔细推敲一下。

  (5)读读“团结,力量”,学习“团,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两个字并组词,在小小组内交流。

  (6)指导朗读。男女赛读,同桌赛读,及时作好评价

  5.学习谜语

  (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替一休解决了第一困难。我们不但猜出了谜底,还学会了一种学习的'方法:

  读——把这小节认真读会。

  想——展开想象,体会句子表达的内容,想办法猜出谜底。

  认——认识生字朋友。

  (2)用刚才我们共同的学习方法,分小组选择一首你喜欢的谜语来学一学。

  (3)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和作出色的小组。

  (4)全班交流、讨论。

  交流谜语2小时,请学习谜语3的小组质疑。

  学习谜语3的小组负责释疑,师做适当的补充。

  (5)同样的方法交流谜语3。

  三、指导朗读

  四、巩固识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选卡片填空

  五、练习写字

  1、描一描,观察要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练写

  3、交流

  六、扩展

  1、三个谜语出给别人猜

  2、收集一些谜语,准备搞一次猜谜活动.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简析

  《一粒种子》是一篇常识性的童话,叙述了种子发芽出土的条件和过程。全文共9个自然段,用4个“挺一挺”,分4个层次来写。

  二、教学目标

  1.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种子、泥土、暖和、舒服、蚯蚓、招呼、松土、泉水、热闹、突然、光明、世界等12个词语的意思。

  3.能用“热闹、也”各写一个句子。

  4.会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

  三、教学过程

  ㈠课前准备

  幻灯、录音机、挂图,自制小黑板。

  ㈡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大意及种子发芽需要温度、水分、空气这些条件,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学习文中“泥、舒、蚯蚓、招、钻、挺”7个生字及“泥土、挺一挺,舒服、招呼”等词的意思。

  ㈢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提示课题。

  出示两个试管,观察异同,导入 课文:一粒种子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⑴听录音读课文,圈生字,划新词。

  ⑵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并标上小节号。

  ⑶检查:a.生字读音,b.文章节次,c.指名读课文。

  3.结合课文,学习生字。

  ⑴尝试学习“挺”。

  ①找出文中形象写出种子发芽动作的词?(挺一挺)并说出重要意思。

  ②学生字“挺”,认识字形。

  A.边看幻灯边提示学法:a.仔细观察,b.分析结构,c.找重要笔画,d.写一写。

  B.根据学习方法,尝试学习“挺”。

  ③文中写了几个“挺一挺,分别在哪几节?(用“|”划开)

  ⑵尝试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

  ②种子种下去时是怎么样的?(板画)运用学法学习“泥”字。

  ③尝试练习填空:种子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 ).(板书:暖和)从暖和看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板书:暖和)从暖和看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板书:温度)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先尝试练读,教师再点评批导,后齐读)

  ⑤小结。

  ⑶尝试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

  ②尝试练习因果名式:种子又反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 )。(板书:舒服)

  ③尝试学习“舒”字,比较字形。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板书:水分)

  ④有感情地读第二段。

  ⑷尝试自学3-7自然段。

  ①尝试自学。

  A.读后想想,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 )。

  B.用四步法尝度自学生字:蚯蚓、钻、招。

  ②检查。

  A.你学会了哪些生字,重点教字“钻”。理解: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蚯蚓在帮它松土。懂得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板书:空气)

  B.分角色读。

  ⑸种子最后怎样了?——发芽了。(板画)

  4.课堂总结,巩固练习。

  ①本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生字?

  ②“挺”( )结构,左边是( ),右边笔顺是( )。“舒”( )结构,右边笔顺是( )。

  ③种子发芽过程中需要( )( )和( )这些好朋友。

  ④你学会了用哪种方法把字写规范写漂亮?

  5.作业 :抄写出本节课学的.生字。

  总评:

  这是一个比较优秀的教案。本教案能根据学生和课文特点进行设计,富有童趣。首先教师成功地抓住了四个“挺一挺”,用“种子身体挺一挺,那是因为(XX)”的因果句式统贯整堂课的尝试学习,教学主线明,脉络清,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收效大。其次是教师在识字教学上,运用了“仔细观察——分析结构——找重要笔画——写一写”的识字四步法进行识字教学,尤其强调了字形教学。第三是语言文字训练扎实。字词教学、句式训练、朗读练习较为到位,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第四是针对常识性寓言的特点,教学中种子发芽需要的温度、水分、空气等自然条件的常识教学目标 在语文训练中也得到了落实。值得改进的是低年级语文教学识字是重点,课堂上对“舒、挺”等重点字的教学,尤其是书写教学还需加强,指导需细致。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童话的思想内涵,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育。

  2.了解童话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

  3.尝试学习创作富有生活哲理和思想内涵的童话故事。

  4.掌握续写的写作要领,学会续写作文。

  重点

  1.深入理解童话的思想内涵,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育。

  2.了解童话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

  难点

  1.学习运用丰富的想像、夸张和拟人的手法。

  2.理解童话是幻想和现实巧妙结合的儿童文学样式。

  3.童话中形象的塑造。

  一、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查词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

  ②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

  ③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的朗读对骆驼描写的部分。

  二、正音听读

  1.

  携()手嫉()妒对峙()

  踽踽()独行温馨()淙淙()

  潺潺()花团锦簇()

  2.老师范读1-3段,要求同学听难读音,体会感情(动物们急于去寻宝的'迫切心情),领悟意趣(童话作品中夸张式语言的表达效果)。

  〖范读旨在于音、情、意等方面对同学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学会边诵读边感受品味的欣赏方法。

  三、朗读设疑

  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吐字清晰准确、朗读声情并茂。

  2.设疑激趣:课文题目是《骆驼寻宝记》,但文章除了写“骆驼”还写了其他许多动物,清边读课文,边将这些动物圈点出来,并思考: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的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讨论交流

  1.除了骆驼外,还有哪些动物加入了寻宝行列?它们都寻到宝了吗?

  (明确:有大象。金丝猴、乌鸦、老公鸡和老母鸡、牛、马。羊、大白鹅、鸭子、狮子、老虎、金钱豹、大灰狼、独角犀、河马。麻雀、斑鸠、小毛驴等30多种动物都“火烧火燎”地加入了寻宝的行列。最终众多动物又毫无例外地退出了寻宝的队伍。)

  2.作者用一半的篇幅来写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作用是什么?

  (明确:都是为下文突出刻画骆驼作铺垫,从反面衬托骆驼。)

  3.构思特点

  引导:在构思上,作者下了一番苦功,对前后的内容作了精心安排。全文写了30余种动物,多而不乱,杂而有序,各具特色,详略有别。先分别写30多种动物如何上路又无功而返,再集中笔墨,详写骆驼如何战胜重重困难获得成功。在写骆驼时还穿插了鹦鹉和燕子,来和骆驼作比较,以突出骆驼的形象。

  基于上述构思,课文可切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10段),写各种动物纷纷踏上寻宝的道路又全都半途而废的经过。

  第二部分(11--19段),写骆驼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寻到了宝贝。

  4.默读,感受第一部分“多而不乱、杂而有序”的写作特色和形象逼真、富于感染力的描写。

  五、质疑活动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组织好学生的讨论活动。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炼研读专题

  1.(板书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大胆地推测一下“游”字的含义。使学生体会到是对作者的赞叹,赞叹其画技高超,把鱼画得栩栩如生。

  2.那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画家又是谁呢?这句话是谁说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自由读课文,并尽量读正确,读流利。

  二、自主读书

  1.给学生不少于15分钟的时间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充分自读自识,在读中批注,并做到读而有疑,然后再找伙伴交流与互助。

  2.有针对性地指导读词、写字。注意笔画较多的“港、澈、壶、缸、徽、聋、哑”。

  3.尝试朗读。面向全体,由学生自主选择段落朗读。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价和助读。特别注意生字生词和长句子的朗读。

  4.粗说印象。

  一是:课文主要写了聋哑青年看鱼和画鱼;

  二是:体会作者细致观察和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由疑入手,提炼研读专题

  1.将看书读书后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议论后将无法解决的最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如,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说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先游到我的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3.在各组充分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研读专题为“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二、研读“鱼游到了纸上”

  1.找到相关段落,默读后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称赞)

  2.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ɑ.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

  b.细致的动作描写,写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一样耐心细致,把每个部位画得形似;有时挥笔速写,捕捉金鱼的动态,画得神似。

  c.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

  3.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ɑ.观察方法:认真看,仔细听。

  b.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

  4.出示插图:作者略写了围观人们的赞叹和议论,如果让你具体描写,来表现青年画技的高超,你想怎样写?(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后,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说一说)

  三、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默读相关段落,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要对金鱼非常熟悉,掌握特点,做到胸有成“鱼”)

  2.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自己心里去的。(结合“爱鱼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入四、迷地观察,持之以恒地刻苦练习,进而体会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与执著)

  3.再次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

  ɑ.长期仔细观察,并进行笔谈。

  b.举止和神态描写。

  4.有感情朗读你认为描写精彩的段落。

  研讨“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因果关系)

  四、延伸课外

  1.自己选择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2.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啊,虽然我们不能同他交谈,却可以同他进行笔谈。你想对他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语文教案 篇5

  一、导入

  板书“生命”两字。问:同学们,看到生命两字,你们立即会联想到哪些词语、景物、或者句子。

  那有没有看到过关于生命的一些感人画面呢?(讲解电影《可可西里》藏羚羊的被猎杀画面,营造有关生命的沉重氛围)

  师:所以说,生命自古就是一个深刻的话题。历代文人墨客都会谈到生命,认为它是一种伟大而又神秘,丰富而又奇妙的东西。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阐释它的内涵。那么,生命的奥秘到底是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世纪老人冰心先生的散文《谈生命》(说话时故意把重音放在“先生”两字上,引起学生质疑)

  二、教学过程

  1、朗读课文,感受冰心散文的优美。(齐读)

  2、圈划几个重点字词,强调读写并解释意思:

  巉岩 骄奢 挟卷 休憩 枭鸟 荫庇 芳馨 怡悦 清吟 云翳

  (分析后请学生把每个词语齐读两遍)

  3、明确目标:分四个步骤学习文章

  4、首先,初读,感受文章的美感

  师问:文章美不美?你能说一说美在哪里吗?用这样的句式,比如。。。。。。美,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让学生自由回答)

  5、思路引导:找出作者在文中把生命比成了什么?可见有生动的比喻。那除了有比喻这一修辞以外,还有其他修辞吗?并找出相关例句。可见全文运用到了多种修辞,多处修辞,最大的作用使语言达到什么效果?(语言生动形象,具有美感)

  6、思路引导:作者具体描写生命像一江春水的时候整个流动的过程就是一副完美的'图画,写像一颗小树的时候,树的成长历程又经历了不同的景色,情景交融,又是一副画面。这种画面的效果在文学上叫作什么?(意境美)

  7、最后,比完江水,比完树,冰心又怎么样了呢?谈论了自己对生命的看法和感悟,这是讲道理,讲自己的人生观。而这种深刻的道理叫什么?(哲理美)

  8、归纳全文的三大美:语言美、意境美、哲理美。第一步教学完成

  9、按以上三大美得特色把全文划分三个层次。然后重点品味“生命像一江春水”。(学生齐读)

  10、提问:感受“一江春水”的生命历程,喻示着人生命历程的哪些阶段?(逆境、逆境中的奋斗、顺境、以及困难过大或环境过于安逸时想放弃但仍坚持前进,永不止步等阶段)

  引导学生挖掘语句进行品味。品中读,读中品

  11、最后,“一江春水”由“一滴水”汇成奔流入海,完成了整个人生的旅程,那么它归入大海后的这几句话有说明了什么?

  12、这就是人生的过程,曲曲折折,生生死死。那么这一江春水的生命历程你可以看出作者对生命本质有着怎样的认识?

  (生命是由无到有,由小到大,最后消亡。其中有顺利与挫折,有幸福与痛苦。生命就是一个不断进取、勇于斗争、永不停息的过程)

  13、第二步教学完成,引导学生按以上的方法和思路自读品味“生命像小树”,感受这又是一个怎样的生命历程?(从出生、少年、中年、老年到最后落叶归根的过程,表明生命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

  14、思考:那么,小树在最后死亡的时候,作者也用到了一个句子:“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为什么同样的句子要重复两遍呢?(强调丰富多彩的生命过后,面对死亡的冷静与坦然)

  15、较阅读:让学生思考“一江春水的生命历程”与“一棵小树的生命历程”之间有什么异同?

  16、适时表扬,巩固赏析。第三步教学任务:既然冰心老,比喻句来诠释一下,你对生命的理解。

  17、齐读文章结尾部分冰心对生命的感悟,体会几个富有哲理的句子。像“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愿你生命中有过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18、以上冰心对生命感悟的语句,体现了冰心对人生的一种怎样的态度?(坚强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延伸积累

  让学生任选其一,完成练习:

  19、请学生谈谈,学完课文后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些收获。

  20、如此优美的散文,你能否从中找一找自己喜欢的词语或者句子。可以从多方面加以点评,也可以不点评,背下来,做语句的积累。

  四、总结

  师:学完这篇课文,其实我们得到的是一种至美的艺术享受。生命是珍贵而又短暂的。在我们的人生中,快乐与痛苦相辅相成。但需要我们奋斗不息,才能成就美好的人生。就像现在的你们,十几岁的生命如此年轻,还有大半的生命要走。为了让以后的生命灿烂。请珍惜和把握好现在吧。好好奋斗,同学们。最后,八个字送给你们“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有收获!”

  《谈生命》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树立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观念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

  3、熟读、背诵精美的篇段。

  教学重点:

  树立珍爱生命的观念

  教学难点:

  品味、探究精妙语言的内涵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想象课文所描写的雨前、雨中、雨后景象,体会大自然景物的美。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摘抄形象生动的语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所描写的雨前、雨中、雨后景象。 教学难点 体会雨水流进人们的心窝里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入手,激发兴趣 (一)板书课题,齐读题目。 (二)据题质疑,激发兴趣。 学生可能提出: 1、此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时的一场雨? 2、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的?主要说的是什么? 3、下雨时自然景物有哪些变化? (三)教师导入: 同学们都见过下雨,但雨在不同的季节是不一样的,雨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本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一起学文来解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学生自己小声阅读全文,边读边想象下雨时的样子,雨后的.景象有什么变化。在小组中把自己的感受讲给同学听。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找三位同学分别按段读书。其他同学思考:这场雨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季节下的?下雨前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这场雨是夏季的暴雨。如果学生答不出,引导学生读读第1自然段中的第二句,雨前的特点是:天暗、风狂、闷热。要是在春季和秋季绝不会如此。) 2、学生提出问题。 我仿佛看到雨水流进地里,流进果园里,流进人们的心窝里 (1)提问:这句话是什么句?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这句是作者的想象和推断,因为人们一直盼下雨,久旱逢雨,人们打心里高兴,这场雨给农作物带来了好处,给人们带来了喜悦,作者由大田里的玉米联想到整个庄稼地,果园和人们快乐的心窝。说明作者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2)用赞叹、舒畅轻缓的语气练习读第3自然段。 3、齐读最后一段。思考:雨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抓了哪些景物?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视觉和嗅觉并用,从天上的太阳,观察到地上的树木,突出太阳的亮,树叶的绿和泥土的清香,更加烘托出了这场雨的及时和适度,抒发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四、总结全文,朗读体会

  (一)总结: (这篇课文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按照雨前、雨中和雨后的顺序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表现出了夏季降雨那特有的美,抒发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本文继续练习了抓住句与句之间联系的方法进行学文。)

  (二)找出全文中你最喜爱的语句读读

  (三)朗读全文,体会情感。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22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5-30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5-11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语文配套教案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