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其性格的联系。
3、学习本文质朴、真诚、富有哲理的语言。
二、重点、难点
重点:
① 了解、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美。
② 品味本文质朴、真诚、富有哲理的语言。
难点:
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其性格的联系。
三、设计思路
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其性格特点的联系,是本文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时应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语言的质朴,理解词语的含义。可以课后练习为纲,组织讨论,教师适当点拨。教师在预习时,要求学生查找收集有关居里夫人的材料,或将教参后的有关资料印发给学生。
教学手段上,如条件允许,宜采用多媒体教学。
四、课前准备
1、 预习课文、疏通文意
2、 收集居里夫人的相关资料,如:《居里夫人传》
3、 收集居里夫人的画像或相关的影带。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如有条件,可适当播放一小段居里夫人的短片,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同学们、说起居里夫人,可能很多同学都熟悉她的故事,居里夫人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诱惑的品格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构成了她的人格美:爱因斯坦曾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那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夫人晚年所作的《我的信念》,就是阅读居里夫人的灵魂,可以了解她那伟大的人格来自怎样伟大的心灵。
二、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范读、齐读)
2、 疏通文意、识字记词
问心无愧( ) 渲染( ) 闲暇( ) 奢望( )
呵责( ) 蹂躏( ) 猝然( ) 眺望( )
3、梳理归纳
a、概括要点
让学生独立默读、思考,让学生用简单的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概括要点抓住关键词即可)
坚忍不拔信心 勤奋 目标 探讨真理 献身科学 安静 不谋利 自由 克制 科学之美
b、分析整理
在概括要点的基础上,全本分析、归纳、整理信息,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美,及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①、宗旨:探讨真理、不图财富
沉醉于科学之美
②、环境:自由、安静、时间
9我的信念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③、工作:目标、信心、坚忍不拔、勤奋努力
4、 问题探究
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探究问题,先让学生默读质疑,提出问题,四人小组
互动研讨,自主合作探究,教师作适当的点拨引导。
问题参考:
①“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某种力量指什么力量?
居里夫人在文中未明确指明这是怎样的一种力量,这或许是难以直叙的,这种力量是一种复合的因素。对事业的追求、对真理的渴求、科学对作者巨大的吸引,还有崇高的使命感等等种种因素,糅合成一股巨大的力量,鞭策着作者不断前行,“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
②如何理解“少年时期我再巴黎大学,孤独过着求学的岁月”,为什么“孤独”也是一种美好快乐的记忆?
明确:这里的孤独非一般意义上的孤独,而是指她潜心学业,远离喧嚣,一个人精心读书,在这期间作者读了许多书,大有收获,回忆起来,觉得没有虚度年华,所以这样的回忆也是一种美好快乐的记忆。
③“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一句,“讲究现实的人”是什么人?“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上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明确:所谓讲究现实的人是指为自身的利益而工作,为享受生活而工作的人。梦想家的最基本的特点是,献身事业,全身心投入事业,事业就是一切,根本不考虑物质利益。从居里夫人放弃专利,可以看出她就是这样的“梦想家”(感想可以自己谈)
④怎样理解:我们唯—的希望,是在一个自由的国家中,以—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明确:因为她曾经生活在被占领的波兰.缺少自由,缺少宁静的科研环境的氛围;而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研究需要和平的巧境。自由的精神。
9我的信念
⑤“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个小孩儿,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就常人看来,科学研究应该是艰深的、枯燥的,作者却不这样看。想想这是为什么。
明确:因为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魅力无穷,这种美,这种魅力,有如神话一般,科学家就如沉醉于神话故事的小孩一样,也因为有了小孩子般的沉迷和好奇,才能对科学产生兴趣,才能沉醉于当中,有探求的欲望,才有可能产生新的科研成果。
⑥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联系?
明确:她那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坚强的信心,她那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她那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由学术研究的渴望,她对科学研究的极度兴趣和极大热情,构成了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也正是她取得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关键之所在。
问题可视具体情况选择
5、 品味语言
①学生自由朗读,品味本文语言的质朴、真诚
②找出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语句,试进行赏析
如: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
6、 资料补充
补充居里夫人的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理解和对居里夫人的了解,让学生交流课前所收集、整理的资料,教师可作相应的补充。
7、师小结
读了本人,我们与一位高尚的人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居里夫人的的人格魅力为我们树立一块丰碑,指引我们前行,给予我们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8作业布置
①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②任选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3个以上词语,组成一段话
③课外阅读《居里夫人传》
六、教学后记
附:板书
居里夫人传
①、宗旨:探讨真理、不图财富
沉醉于科学之美
②、环境:自由、安静、时间
③、工作:目标、信心、坚忍不拔、勤奋努力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小说的基本要素
2.通过情节的分析理解最后的长春藤叶的意义,理解文章的深刻的主题思想
3.通过分析文中对贝尔曼的描写,找出人物内在和外在的鲜明对比,体现贝尔曼作为低层的小人物却有着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心灵
4.体会并学习文章的语言艺术及精巧的结构安排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怎样理解长春藤叶的意义及文章的主题的.把握
2.贝尔曼人物形象的理解
3.最后结尾情节的出人意料体现了作者巧妙的构思
三.教学设想
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情节、人物、环境等,从而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及结尾的巧妙构思
四.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法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欧 · 亨利 ,美国短篇小说家。他一生穷困潦倒,接触了多种多样的人物,掌握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十余年创作生涯中,写下300多篇小说,著名的作品有《白菜与皇帝》、《四百万》、《西部人心》、《市声》、《滚石》等。
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他也因此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同情普通的小市民,憎恨压迫者,他创作的艺术特色是常以使人发笑的幽默,启发人们深思。他的佳作常能在鞭挞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之余,引出人们“含泪的微笑”,抚慰受创伤的小人物的心灵,所以受到读者的欢迎。
二.字词整理
烘锅 矮墩墩 砖砌 蹑手蹑脚 一筹莫展 唠唠叨叨 绷着 窗槛 瞥着 怒号 冥冥中
三 理清文章脉络(由学生归纳,教师补充)
1.(1—11)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纽约的格林尼治村,一个社会下层艺术家聚居的小区
开端 琼珊不幸感染肺炎,生命垂危,只有十分之一的希望
2 (12—36)苏艾 鼓励琼珊要有信心战胜病魔,但是琼珊已放弃主观上的努力,只等着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自己也该离开人世了。
3 (37—50)最后一片叶子始终贴在墙上,这使琼珊觉悟到自己的错误,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4 (51—55)结局 琼珊病愈 贝尔曼去世
线索 明线:琼珊病重——琼珊病危——琼珊转好——琼珊脱离危险
暗线:贝尔曼画长春藤叶——贝尔曼生病——贝尔曼病危送进医院——贝尔曼去世
四 思考下列问题
1.最后一片叶子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
2.最后的长春藤叶为什么能挽救琼珊的生命?
第二课时
一.文本研习
1.怎样理解贝尔曼的杰作?
明确:他的杰作就是他用画出来的那一片最后的长春藤叶,这副杰作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反映了普通人之间无私情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2.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情节是哪一个情节?作者是怎样写的,这样写会有遗憾么?
明确:是贝尔曼冒雨画常春藤叶的那个情节,可是这个情节作者并没有写出来,这就形成了情节的空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体现了作者的巧妙的构思技巧。
二.人物分析
1.文中对贝尔曼的描写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
明确特点:艺术界失意、酗酒、唠叨、暴躁、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平凡的甚至有点让人感到讨厌。
善良具有同情心、自我牺牲精神
内在和外在形成对比
三.环境描写
第18自然段,第44自然段
阴沉灰暗的色调,悲凉的情调,烘托出作者悲凉、孤独、绝望的心情。
四.主题
文章通过写贝尔曼画最后的常春藤叶而挽救了把生命寄托在落叶上的琼珊这样一个故事,歌颂了穷苦朋友之间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美好心灵。同时,也告诉我们,在生与死、抗争和屈服之间,需要自己树立信心,作出努力,才能得胜,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柱。
五.作业
请你想象一下贝尔曼画长春藤叶的情形,写一篇500字的片断作文
板书设计
线索 明线:琼珊病重——琼珊病危——琼珊转好——琼珊脱离危险
暗线:贝尔曼画长春藤叶——贝尔曼生病——贝尔曼病危送进医院 ——贝尔曼去世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对地下森林的精彩描写,感受地下森林顽强的生命力。
2.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顽强忍耐、坚守信念的意义。
3. 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本文优美的语言可以作为朗读的好材料,在朗读中品味、理解、感悟。
2.讨论点拨法。对于一些比较难理解的语句,以及含蓄表达作者情感的内容,可让学生深入探讨,再理解掌握。
一、导语设计
去过黄龙洞吗?那是武陵源王牌景区的核心。深藏地下上亿年,八十年代初由于张家界对外开放而得以蛮声海内外。洞中有洞,楼上有楼,各种洞穴奇观玲琅满目、美不胜收。洞内的迷宫、天仙水、龙宫等,令人叹为观止,你看到这样的自然景象,你不能不被大自然的威力所折服。
今天我们见识另一种神奇的自然景观──地下森林。在我国镜泊湖西北约50公里的张广才岭东南坡的深山中,就有一座火山原始森林。这节课,我们将随张抗抗女士去那里看看。
二、作者简介
张抗抗,女作家,浙江杭州人,1950年生。1969年中学毕业后到黑龙江国营农场劳动八年。1977年到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一年,1979年调到黑龙江作协从事专业创作。作品《夏》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淡淡的晨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8年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将其收入“世界名人录”。
三、感知文本
释题:老师一开始没注意题目,把它看成了“狂想”。你们觉得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如果改成“狂想”是否适合?让学生看完课文后再思考这个问题。
──看后讨论,断想即片断感想。狂想,是不着边际的想法吧。本文主要是围绕森林而展开的很多联想,用狂想更不适合吧。但是“狂想”,有一种更开放的境界,什么奇思妙想都可以!
2.作者由地下森林而产生怎样的断想?文中哪些部分是描写地下森林的奇异景色,哪些部分是作者的断想?
(1)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一部分(1~2段):(描写森林部分)文章总起,点明地下森林奇特的特点,表达作者惊讶的感受。
第二部分(3~20段):(断想部分)描写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突出其“艰辛”。
第三部分(21~27段):(描写森林部分)亲眼所见蔚为壮观的地下森林的状貌,还揭示了作者悟出的深刻哲理。
(2)理解相关的问题
A.文中有很多个问句,各有什么意味?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如“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你从哪里飞来?……熬过那漫长的岁月?”一方面改变陈述句带来的阅读的沉闷,提醒读者的阅读注意,另一方面也提示了地下森林的形成历史。
其它问句也多有提示下文的作用。
B.为什么行文结束才正式对地下森林作正面描写?
作者有意暂且不表,先写地下森林的黑暗、艰辛、险恶的经历,在极写这种经历之后再顺势展现地下森林的壮观景象,从而突出地下森林顽强的生命力,顽强忍耐、坚守信念最终获得的劫后余生,庆幸之至。这样写来更痛快淋漓,读者读来更觉新奇。
四、品读课文
1.学习本文丰富的想象力
作者由地下森林想到了什么呢?朗读课文3~20段,按顺序说说作者想到的。
──想到在遥远的年代这里也许是一片芬芳的草地,也许是一个肥美的湖沼。
想到了亿万年前这里火山爆发,然后这里就成了没有生命没有颜色的地方。
想到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泥土,又捎来了种子。
想到灰黑的火山石变绿,悬崖上、山岭间又是一片郁郁葱葱。
想到幽暗的峡谷因为阳光的不公和无情,依旧死气沉寂。
想到长风、清泉终于理解了峡谷,伸出援助的手。
想到山顶的鱼鳞松、白桦、青杨、黄菠萝们仗义行侠,送来了成千上百粒的种子。
想到了在经过了几万年的努力与考验后,峡谷里终于成了现在的情形:柞木苍郁,松树成林。
想到了这峡谷及地下的森林不抱怨阳光,不艳羡赞美之声,而是历尽磨难百折不挠地存活。
……
2.体会作者热烈的情感
朗读《地下森林断想》,可以受到作者情感的巨大冲击力,作者是如何来表达她的景仰之情的呢?
再次朗读课文,说说“我从……之中,读出了作者的……之情”。
如我从“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这句话当中,读出了作者对具有顽强忍耐力意志力的森林的欣赏赞美之情。
3.品味本文优美而规范的语言
本文的语句非常优美,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典范。说说你最喜欢本文的哪些语句,它好在哪里,请你找出来,把你的感悟和大家共欣赏。
如“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准确形容词的应用,构成排比的句式,丰富描写的内容,读起来琅琅上口。再如“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等,如诗一般的语言,工整对偶,又有很深的意蕴。
五、问题探讨
1.“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你从哪里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
作者为什么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地下森林?倾注了什么感情?
──用“你”来称呼地下森林,表达情感更加强烈,更充分表达对地下森林的敬仰和热爱,对读者更具有感染力。
2.“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
这句话如何理解?表现出地下森林怎样的性格?
──“几万年的代价”指的是在漫长的岁月里,生命陷于困顿以至窒息,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3.“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
作者受到了怎样的“启迪”?找出一两个事例来印证。
──置之死而后生;只要忍耐和努力,终究会获成功;一颗优秀的种子,在任何贫瘠的土地里都能生长……至于让学生举一两事例,可以是自然界的,也可以是人类社会的。
六、总结
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奇迹,作者展开丰富的想像,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地下森林的顽强不屈的生命力,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之情。
七、作业
1.摘抄并背诵文中你所欣赏的抒情语句。
2.向伙伴们描述你所见到的一次奇特的景观及你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8~9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井冈翠竹吗?它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饭,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
二、检查预习:
“贞、稠”是翘舌音。“蓬、腥”是后鼻音。“殷”是整体认读音节,它的左边第二笔是“撇”,不要写成了“竖”。“韧”字右边的“刃”不要少写“点”。
三、集体感知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反馈交流。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3、全文共分为几部分?
四、再读课文,感受翠竹精神。
1、读1—4自然段,井冈山的'翠竹“郁郁苍苍,重重叠叠。
2、竹之外形,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写。
五、静心默读,说说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二、学生阅读课文。要求思考:
1、结合读中提示,理清全文结构,写作顺序,并思考提示中有关问题。
2、具体写竹子时,作者分别联想到些什么?
3、划出使用精彩的动词,思考其好处。
三、教师将汇总好的问题依次交给学生讨论,并允许学生结合课上实际提问:
1、全文结构及顺序:由竹子外形写到功绩,先总后分,结尾总结点题。写竹之外形,按远近顺序,写竹之功绩,按过去到现在的时间顺序写。找出线索:竹之功绩。
2、借助读中提示导读全文,具体领会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及如何托物抒情。
①为什么“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找出中心句:“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因为井冈山的竹子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②课文是不是单纯写竹?(不是,是为写人而写竹)写什么人?怎么写?(借竹子对革命的贡献赞写井冈山人民乃至全中国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杰出贡献)为什么要借井冈翠竹而不借别的事物写人?(井冈山是革命的发源圣地,井冈山人民象竹子那样在革命各个时期有着重要功绩,最具典型性彻底性)
③井冈竹子具有怎样的风采?(见2节)由“修直挺拔”“密密麻麻”联想到什么?(岗哨、伏兵,比喻井冈山人民为革命所作的贡献)这样写属于何种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写作顺序如何?
④井冈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方面?革命战争年代三写竹子分别联想到什么?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哪三个方面来写?如何表现?
一写竹,用“搭、做、盛、蒸、做、摆”等动词,排比、反问、设问、引用等修辞手法,具体写出竹子对井冈山斗争的贡献;
二写竹,用反问手法,写出井冈山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不懈的无私的贡献及其精神对中国革命深远的影响;
三写竹,一语双关,用了排比、顶真、拟人、比喻等手法从叶、枝、鞭,根角度展开联想,赞扬了竹子尤其井冈人民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斗争精神?追问三写竹子,作者怎样运用双关手法的?明写竹是“用具”“武器”,暗写什么?明写竹子不低头,不弯腰,暗写什么?
⑤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写开发竹林,二写修竹滑道,三写走上征签字,分别用哪些词句体现“继承”、“艰苦”、“贡献”?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分析朗丹夫妇形象,体会作品的讽刺意味。
2.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通过情节分析来透视人物的思想及品质。
3.体会心理分析的手法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重点】
1.通过情节分析来透视人物的思想及品质。
2.理解作品构思的精巧。
3.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心理分析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珠宝(第1课时)
【教学建议】
1.导入示例。前几天我们刚刚学了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今天我们要学莫泊桑的另外一个短篇《珠宝》,几乎是一样的题目,能否写出不一样的故事呢?现在就让我们看一下这个世界短篇小说巨匠是如何编写这个故事的。
2.请同学复述这个故事。
3.讨论主人公性格特点。提问(1)你觉得朗丹夫人是一个怎样的女人?画出文中描写评价朗丹夫人的句子。
(2)在学生对朗丹夫人进行评价后,教师再提问:这些珠宝为什么会变成真的?这背后有一个怎样的故事? 那么,她的丈夫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学情预测:这个问题学生一时难以分析清楚。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之后,让学生详细研读朗丹先生确定珠宝是真的之后的心理变化过程。画出能够表现他心理变化的关键词语、句子。通过分析心理变化来分析人物形象。)
(3)作者对朗丹夫妇是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4)这篇文章中,哪个人物是作者主要的批判对象?
(5)朗丹夫人的不忠在前文也隐约透露出,文章中可以找得到吗?
4.讨论。《珠宝》的背后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写出来好还是不写出来好,为什么?
珠宝(第2课时)
【教学建议】
1.请同学简述《项链》和《珠宝》的情节。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复述感受到两篇小说在情节设计上的异同点。)
2.比较探究。
(1)莫泊桑的这两篇小说,哪一篇的情节构思你更喜欢?哪一篇的人物心理刻画你更欣赏?
(2)看完这两篇文章,你对这两篇文章的主人公看法一样吗?相对来说,你更喜欢哪一篇文章中的主人公?说说理由。
(3)在这两个故事中,一个是失去了钱财,一个是得到了钱财,你觉得谁内心更幸福?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设计这一题,引导学生对两篇文章的主题有更深入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课文中涉及的图片:比如朗丹夫妇的图像、珠宝的图片等。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故事的内容,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2.播放有关的'音频、视频。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进入小说情景,从中生发出自己的感受。
3.展示本节课应完成的探究及训练任务。
课件使用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资料要求
1.有关的音频、视频。
2.评析资料
客观真实的描写,意味深长的讽刺(阮航)
一
笔者对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理解,是从著名的《项链》开始的。一般的读者大概亦然。一个贪慕虚荣的少妇为了参加一个豪华宴会,从其朋友贵妇人处借得一条钻石项链赴会,结果却于宴会后丢失,为了赔偿,夫妇两人到处借贷筹款,买回一串酷似原来的项链归还友人,然后节衣缩食,吃尽千辛万苦还债务。十年后,债务居然还清。一天,少妇快乐地走在公园里,碰到当年借首饰的友人,才得知原来她借的项链是假造的人造金钻!如此的结局实在令人难以忘怀,而亦有一定可信度,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然而,笔者认为,《项链》并非作者的最上乘之作,而《珠宝》(或译《首饰》)当置于莫泊桑“最好的短篇”之列。这篇和《项链》甚为酷似的故事也与首饰有关。
中产阶级贤淑的朗丹太太有两种嗜好为丈夫所不满,一是爱看戏,二是爱假珠宝。一个冬天的晚上她看戏回来受了冻,害了肺炎,一个星期后便去世了。拙于理财的朗丹先生“捉襟见肘,陷于窘困之中,情急之余,打定主意变卖东西,换点法郎来过日子。他首先想的是妻子的那些叫他生气的假首饰,决定卖掉她似乎特别喜欢的那串大项链,因为那假东西做工还考究,估计可以值七八个法郎。怎知假首饰拿到珠宝店估价,竟发现是真首饰,朗丹惊得愣住了。当他把首饰拿到另一家店时,店主认出这首饰是他们店里卖出去的。经过询问,查账簿,这是件真首饰确凿无疑。朗丹先生惊讶得简真要发疯,以至于回家时几次走错路,最后竟昏倒在地。幸有过路人把他抬进药房里,醒后送他回家,伤心、疲乏似一击击重锤,使他昏睡至第二天。他无法再工作,权衡再三,再度走入首饰店,卖了那串大项链,并将妻子留下的珠宝(几乎全都是这店卖出的)全部卖给这家店;辞了职并告诉科长。说他继承了一笔五十万法郎的遗产,同时向同事宣布他未来的计划,晚上和几个妓女混了一夜。半年后他再婚,继室是个淑德女人,但臭脾气让他苦不堪言。
表面看来,这是一篇乏味而平铺直叙的小说(除了假首饰变成真珠宝的惊奇之外,其他便见惯不怪)。但是,如果有足够的耐心,细细阅读的话,读者可以发现所谓简单的事件不尽如此单纯。
正如左拉在莫泊桑墓前所说的:“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在作品中,莫泊桑为主人公的生活和行为,留下了最多的空隙与空白,可以让读者用联想来补充,用思索来完成创作,并使读者仔细地玩味其中的丰富底蕴,去思索复杂的人生。
【教学总结】
《珠宝》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它在内容上属于“人生况味”的主题,但在形式上是属于莫泊桑的小说艺术,是本单元第二篇莫泊桑小说,在一册书中一个单元中这么密集的选编莫泊桑小说,主编的意图是不难揣摩,《珠宝》所承载教学价值是用来与《项链》作比较,从而进一步理解《项链》所表演“人生况味”的主题,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一主题内容,形式,具体说就是《珠宝》的艺术手法,所以,我通过反复思考,把目标有传统意义上解读小说情节,任务,环境而改为解读小说的艺术手法。这篇小说的情节极为简单.人物形象学生也会读而自明,而作者借以表现人物形象艺术手法都是值得咀嚼品位的,那就是莫泊桑小说讽刺,批评的艺术.再者,如果本篇小说仅反停留在对故事本身的理解上.那就失去了语文课所承载的任务了,我所理解的语文学习,是学习经典文本承载或表现内容形式或者说是技巧.然后用以学生自己表达,课堂上带领学生去探究形式远远比局限于对内容理解更有意义,这样才具有“语文味”.
教学目标可以单纯些、再单纯些。文本教学价值肯定不是单一的,及即使们选择好了“教什么”,它的意义也并不是单一的,面对“丰富”“选择”的价值式意义,我们拿什么奉献给学生或者说更拿什么重点奉献给学生,这是我们面对文本首先要回答的问题.语文教育家张庆先生有一段话说的好:“语文教育时间是个常数,语文教育精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头绪越复杂,教师的精力分配便越分散.”课上得单纯一些.其实就是头绪简化,目标单纯。越单纯越容易走的深入,解得深刻,所以,我把教学《珠宝》的目标单纯的定位:“探讨《珠宝》中讽刺与批评的艺术,”就是想内容集中一些。重点突出一些,而不是你花了半天说来说去,我其实早懂了,我真正需要你帮助的,反而得不到。
教学设计要深入浅出,别吓着学生。教学设计可以以活动或问题,形式出现,但是学生可以轻松走进文本,通过对文本揣摩,师生交流达到深刻解读,用《珠宝》的文图设计是简单的,比如,在探讨讽刺艺术的时候,我仅仅问学生:“朗丹为什么娶了朗丹夫人.你是朗丹。你会说什么?”“你们婚后生活幸福么?”这样的问题,是简单,拿到问题的第一反应是走进文本寻找答案,而且可以轻松找到,在他们取得成功而沾沾自喜时,一定是自然养成了,这样就不会有学生面对问题时愁眉苦脸的思考或者不知所以的茫然或者害怕被提起表达思考的恐惧了,这样,课堂上也许就不会有绷紧神经了吧?久而久之,语文的学习也不再那么难了吧?
经典文本,语言朗读,应该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体现语文味,重要合作,这就告诉我们,内容和形式有时是不分家的,也是分不开的,但因为备课还欠充足,课堂应变能力还不太差,所以对语言品位尚且不够,留下了许多以遗憾。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诗歌。
2、通过朗读,领略江南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
1、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请同学们一起来背一背第一单元我们学过的三首描写春日不同风格的的'诗歌。
2、学生有感情背诵诗歌秦观《春日》、晁补之的《春日》、朱熹的《春日》。
3、春天的美景到处都是,我们一起到江南去看看吧。(出示课件:江南图片)
二、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说说你对江南的印象。
2、生描述。
3、师:是呀,在同学们眼中的江南是美好的,今天我们要一起去看看在古代诗人眼中的江南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古诗词《忆江南》(其一到其三)。
4、齐读课题。
三、简介词牌。
1、课件出示资料。
2、师简介。
四、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生自由读诗,借助课文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个别读。
3、全班齐读。
4、说说这三首词分别回忆江南的什么地方,说说你是从哪一句中了解到的?
5、生描述。
五、品读古诗,读出感情。
1、播放视频录音朗读(践离范读),生倾听。
2、师:听完践离老师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你觉得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这三首词?
3、生说听后感受。
4、师:是呀,我们应该带着诗人对江南的无限赞叹和无限怀念之情把这三首词有感情的读出来。
5、再看视频录音,生模仿录音练习朗读。
6、集体读。
7、指名读,小组读。
7、看画面,生生接读,师生接读。
六、细读古诗,熟读成诵。
1、播放音乐,生练习配乐读,
2、配乐,师生背诵(接读)。
3、配乐,男女生合作背诵。
4、配乐,个别背诵。
5、分组背诵。
七、小结。
1、师:听了同学们深情的朗读,老师仿佛听到诗人在诉说,诉说着他对对江南美景无限眷念之情和对往事的追忆,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让我们再一次和着抒情优美的乐曲深情的朗读,再一次感受江南美景和诗人的情怀。
2、生齐读。
八、拓展诵读。
1、老师还带来了《笠翁对韵》(八)三肴 四豪供大家诵读。
2、生借助课文拼音自主读诗。
3、个别读。
4、生齐读。
5、生尝试背诵。
九、总结。
1、师:今天我们在吟诵白居易的《忆江南》时感受到了江南的美景,在诵读《笠翁对韵》(八)三肴 四豪时,感受到古诗词的语言美、音韵美、韵律美。这就是我们古典诗词的魅力,希望你们传承下去。
2、配乐,生集体吟诵《忆江南》(其一到其三),集体击掌打拍吟诵《笠翁对韵》(八)三肴 四豪。
十、作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22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5-11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5-30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荷花》教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