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集合(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 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2、学习课文运用数字和比较的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会用“虽然……但是……”,“如果……就……也……”造句。
4、朗读课文,默写最后一小段。
知识点
梳 理
说明方法、背诵、关联词
教 学
过 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三、导学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把握太阳的特点。
1、指名分节读1-3节,说说太阳有哪些特点。
2、交流
3、自由朗读,找出有关描写的语句体会文章如何把太阳的这些特点写具体、写生动的,同桌讨论。
4、交流,读句。远:传说引入,数据,比较,假设,反问。
大:比较,数据,比喻
热:数据
5、小结:第一段运用了传说、数据、假设和比较的方法,分三个小节具体形地、把太阳“远、大、热”的特点阐述得清清楚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齐读第一段,概括段意。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搞清太阳与地球的关系。
1、指名一位同学读第4节第1句与第8节,其余4节由4小组分别读。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这么读?2、第二段的第一句话是第二段的总起句,在全文中又起到了过渡作用,指名读句,请你把这句话中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弄清楚。
3、请你用“抓过渡句”的方法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4、默读分述部分,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结合插图回答。
5、分小组自学:要求:⑴熟读课文,体会太阳与地球的`关系。⑵看图说说“有了(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会怎样?”小组分派角色,担任讲解员。
6、大组交流。
四、总结朗读全文
1、太阳是我们人类取之不尽,用之无穷的五大能源,希望同学们从小学好科学知识,长大能更充分地 利用好太阳,为人类造福。
2、朗读全文。
五、完成交流课后习题
六、布置作业
抄词,家默,读文
课 后
反 思
课中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大胆质疑,培养主动质疑的兴趣能力,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大胆探索,激发学生课外研究探索的兴趣热情。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17、石头书》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理解课文,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书”里有什么学问,应该怎样读这本“书”。
一 导入新课
(1)(指着石头)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这些石头,你们还想不想继续探索这些石头的奥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石头书》。
(3)检查朗读:指名分节读课文。
过渡:课文中有这样一个词“刨根问底”,谁知道是什么意思?
做学问就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这节课,我就要看一看哪位同学能做到“刨根问底”。
(4)我的十分钟
师:“什么”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意思一样不一样?
生讨论
师总结:同样的词,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思不一定一样。
想一想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生思考 交流
生:《蒲公英》一课中“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第一个“有什么意思”的意思是情趣。
第二个“有什么意思”的意思是意义。
“如果我们光读书,却不用心思考,提不出问题,这可是个问题”
“提不出问题”的“问题”是想回答的题目。
“这可是个问题”的“问题”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师:例子举得不错,两个“意思”“问题”的意思的确不一样,通过刚才的讨论,你
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有些词语,用在不同的地方,他们所表达的意思不一定一样,我们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二 质疑激趣,精读课文。
1书上有这样一句话。出示:
“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
(1)指名读这句话。
(2)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根据学生回答相继出示:石头怎么做成书呢?
“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呢?
该怎么读这本“石头书”呢?
2 这三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答案就在课文里,现在请你自己读读课文,读完后再与同座同学交流交流。(给予充分的时间)
3全班交流。
(1)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在第几小节?谁把这一小节读一读,再回答第一个问题。板书:石头 像 书
a听同学们这样说,老师倒有个问题了:石头怎么能像书呢?你看我们平常用的书,语文书啦,思品书啦,它们都有什么特点?(板书:一页一页,字、画,获得知识)。 b 而这石头光秃秃的,怎么看也看不出它哪儿像书呀?你能帮老师解答吗?怎 么才能找到答案?
老师教你一种读书方法。拿出笔,一边默读一边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石头像书?用笔在这些自然段前做一个记号。
C交流:你找的是哪一自然段?把这一段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石头哪儿像书?(一页一页)
指导朗读这一段。
练习说话。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说石头像书?
d 按以上步骤完成第七、九自然段。
(2)我们读书能获得知识,那石头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a 自由读十一、十三自然段。
b指名回答。
C练习说话:(出示)
化石告诉我们:这里曾是( )。后来,这里变成了(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 ),这里又变成了( )。石头书会告诉我们( )
(3)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话后高兴地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这里的“读”是我们平常读书的读吗?那这个“读”字该怎么理解?
(读:钻研、探索)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 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理解练习
1)、填空:
(1)石头就是书,不仅因为它 的,就像 ,而且因为石头书上也有字和画。“字”指 、 和 ,“画”指 。(2)“它能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中“它”指 。从 ,我知道这里曾是一片密林;从 ,我知道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
2)、课外阅读:《奇怪的大石头》
3、小结:今天,我们跟随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石头里竟蕴含了这么多的学问。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研究。我们现在应该努力学习,掌握知识,长大了去揭示那些奥秘。
四 布置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自主练习
1、“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它和哪个歇后语的意思相近?
2、川川和磊磊从石头书中“刨”到了哪些学问?
板书设计
石头→书
一层一层 一页一页
雨痕、波痕…… 字
树叶、贝壳、小鱼…… 画
告诉…… 获得知识
智慧瞬间
拓展阅读
化石小资料:
简单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人物小故事:
奇怪的大石头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每次他都受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哪儿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语文教案 篇3
一、谈话导入。
走进秋天,我们尽情享受到了秋天给我们带来的无数乐趣和无尽的遐想。让我们在秋天里快乐地学习,认真地思考,我想你会从学习中体会到更多的快乐。
二、我的发现。
1、让我们进入“我的发现”这一题,你认真读读里面的内容,说说你的发现吧!
2、出示课件,学生读
3、学生汇报
(每组都是以一个表示颜色的`单音节词打头,接着在这四个词的后面,扩展出表示前面这种颜色不同程度的新的词语。)
4、祖国语言多奇妙呀!除了书上出现的一些词语外,你还能说出一些吗?(生说师随机板书)
5、老师这里还收集了许多表示这些颜色的词语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哪些你已经说过,哪些你还是不知道的。
出示课件:
黄 橘黄 枯黄 浅黄 柠檬黄 土黄 鸭黄 米黄 焦黄 蜡黄
红 通红 淡红 暗红 玫瑰红 绯红 肉红 鲜红 猩红 杏红 血红
绿 青绿 葱绿 草绿 橄榄绿 苍绿 油绿 品绿 石绿 水绿 军绿
蓝 天蓝 石蓝 靛蓝 瓦蓝 品蓝 毛蓝 藏蓝
6、颜色千变万化,只要我们多观察多思考你还会发现更多的奥妙呢。
三、日积月累。
1、读读背背
⑴小朋友,接着我们要走进“对对子”中去,让我们先来读读“对对子”吧。/soft/
⑵学生自由读
⑶指名学生读,纠正错音。
⑷同桌互读,想想这首“对对子”里讲的内容跟什么有关?(所讲的事物都和秋天有关。)
⑸师生对读
⑹男、女分角色读
⑺齐读
⑻背诵对对子
2、我会填
⑴小朋友,我们在读、背“对对子”中也体会到了快乐,让我们进入“词语搭配”这一题吧www.jiaoanba.com
⑵(出示课件)自由读词,想想“地”后应该填什么?
(动词)
⑶学生做题,教师巡回指导。
⑷汇报。
四、趣味语文
1、我们刚才通过词语搭配的活动,积累了不少的词语呢,让我们进入“趣味语文中的绕口令”吧。
2、出示课件:绕口令
3、学生练读。
⑴自由读。
⑵指名读。
⑶同桌互读。
⑷比赛读。
4、课件,出示《颠倒歌》、《兜装豆》、《狗与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绕口令读。
5、交流读
附绕口令:
颠倒歌
咬牛奶,喝面包,
夹着火车上皮包。
东西街,南北走,
出门看见人咬狗。
拿起狗来打砖头,
又怕砖头咬我手。
兜装豆
兜里装豆,
豆装满兜,
兜破漏豆。
倒出豆,补破兜,
补好兜,又装豆,
装满兜,不漏豆。
狗与猴
树上卧只猴,
树下蹲条狗。
猴跳下来撞了狗,
狗翻起来咬住猴,
不知是猴咬狗,
还是狗咬猴。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单元文化主题是“感悟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本次阅读链接以“妙语连珠”为题,围绕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熟语”分别编排了“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三个板块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三种熟语都是固定词语,是汉语中的精华,是汉语中特殊的.一种语言现象,在对话和写作中恰到好处地使用熟语,可以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风趣,意蕴丰厚。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春天到了什么时候播种什么作物,老百姓有他们自己的节令安排,听一听:“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芒种芒种,不可强种。”“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种荞麦。”老师祝福大家学习进步,“芝麻开花——节节高。”讽刺有些人愚笨“十窍开了九窍。”形容某些人的文章繁琐冗长,像“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
听了刚才这些话语,你有怎样的感受?
(这些语言,简洁生动,形象风趣。)
今天,我们就走进“阅读链接”:妙语连珠
二、解题
1、谁知道“妙语连珠”的意思?(连珠:像珠子那样连在一起,多而丰富。)
2、课文中的“妙语”指哪些内容?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呢?
三、学生通读全文,完成上面的思考题。
四、学习文本。
(一)学习第一板块。
1、默读“谚语”部分,了解什么是谚语,谚语有什么特点?教材中编排的几句谚语,对你有什么启示?
2、交流。
3、展示自己积累的谚语,丰富拓展自己对谚语的了解。
(二)学习第二板块。
1、你知道哪些歇后语?做积累。
2、总结歇后语有怎样的特点
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外甥点灯笼——照旧(舅)。”
3、同桌练习说相声,加深对歇后语的认识。
(三)学习第三板块。
1、这节课我们不上课,大家一起侃大山,你可别跟我绕弯子、耍滑头,让我抓住你的小辫子,我可不会放过你。如果我不好好当老师,你们也可以把我炒鱿鱼。
刚才这些话中“侃大山”“绕弯子”“耍滑头”“小辫子”“炒鱿鱼”等都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口头创造出来的,表义精练准确的习惯用语,简明生动,通俗有趣,口语色彩浓。
2、交流:下面这些词语,你都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五、联系生活,注重积累,完成积累。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能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如: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孩子们刚才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评:不仅引导学生弄清了“战象”的意思,还针对课题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评: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在教学时注意把握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因为是预习过,教师要教方法,不要逐字逐句地读,要快速把握段落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作业设计: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 思想教育要求:以自问自答的方式突出水乡的四个特点:水多、桥多、船多、歌多。
2. 知识要求:识字、写字是本单元重点
3. 能力要求: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和看图能力以及收集资料的能力。
重点:
1. 识字和写字是本单元重点
2. 利用插图理解课文
难点:
体会南方迷人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具:
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在拼音帮助下,把课文读通,字音读准
2. 指导学生看插图,借助插图理解课文
3.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具:
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引题:
1. 同学们,还记得小山村写的是哪里的.风光吗?
2. 今天,我们一起到祖国南方去看一看
3. 齐读课题,读后有什么感受
4. 除了水多还有什么多
二、 初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1.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2. 画出生字
3. 指名读,其他同学听一听字音是否读准
4. 学生集体读课文
5. (出示挂图)边看图,边读课文想一想南方的水乡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读出感受
6. 水乡还有什么多指图读一读,说一说
7. 水乡变了!变美了,变富了,谁能读出感受?多种形式练习朗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练习朗读。评选最佳语气奖。
8. 同学们知道什么地方水乡多吗?
三、 扩展练习
说一说自己的家乡在哪里,什么地方美丽?
四、 小结
我们不仅了解自己的家乡,还看过北方和南方两种不同风光的美,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创造美,带着这种感情读课文《小山村》《水乡歌》
五、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雨林对于维护世界森态环境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掌握作者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去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简析:
重点:
学习本文的使用的说明方法及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难点:
学习本文说明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讨论公益广告: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但人类不能没有地球
明确:从生态平衡的角度看,没有人类的地球仍可以生计盎然,但人类不重视环境保护,就可能失去我们唯一的安居之所。
在地球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里,有个世界上生命力最强的地方,也是生物学家的摇篮―――热带雨林。
二、授新课
1、 播放投影,谈谈我对雨林知多少?
(世界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物种将濒临灭绝,全世界每年约有1130万顷的森林遭到毁灭性破坏,联合环境规划署文件指出,全世界1/4的陆地面积受到荒漠化的威胁,每24小时有150-200种生物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由于环境进一步的恶化,森林耕地面积锐减,淡水匮乏,生态系统大量破坏,导致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栖息地丧失,物种大量灭绝,最终危及人类的生存)
(雨林拥有地球上最复杂的生物系统,可以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调节器。可是今天它却以惊人的速度被毁灭,雨林的毁灭就是世界性的灾难。
2、 五分钟内读完全文,说说雨林的毁灭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并用树形图来表示。抽学生板演。(这是一张画不完的图)(投影:课题)
珍贵植物物种濒临灭绝:水果品种,蔬菜品种,植物药源。
动物物种濒临灭绝: 猩猩类 昆虫 植物药源 雨林毁灭
破坏大气:冰川融解 气候变化 。
水土流失:全球气温升高 一轮雨林毁灭 洪水泛滥。
3、 再读课文,看投影,分小组讨论,雨林毁灭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是世界性的灾难?你怎么看待环保与发展?
摧毁珍贵的“雨林”滥伐木材,生产一次性筷子,兴建农场是短视行为。
盲目砍伐,生态破坏严重,造成负面生态效应和无休止的恶性循环。
提高生活质量,必须发展经济。
启示: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要提高生活质量,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做后盾,而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生物的多样性,人类的衣食住行健康要得到保障,没有一项能脱离生物的多样性,目前。人类正面临着人口、粮食、环境。资源及能源等五大危机,这五大危机的解决无一不与生物的多样性密切关系,所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具有前瞻性的行为,也是目前必须首先解决并纳入实施的长远决策。
4、 你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有什么新的认识?
(开展环境的综合治理,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提高国土环境质量,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要过有节制,有远见的生活,不可滥砍滥伐,不可过度放牧,一时的快意带来的将是难以吞咽的哭果)
5、 根据说明文的特点三读课文,掌握有关说明文的知识。(讨论回答)
说明方法:列数据(可以使说明事理更严密,更科学。)作比较。举例子。
议论的表达方式:使读者增加一种理性的思考,增加环境的忧患意识,进而逐步树立起正确的环境观。
6、读附文(投影:长江三峡的画面及音乐)
说说如何改善长江三峡流域的生态环境
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湖,以工代赈,移民见镇,家固干堤,疏浚河道。
7、结合课文和你所了解的地理知识,拟一条公益广告并把它做成海报。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掌握书下生字词。
(2)培养学生自读课文自己质疑的能力,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对文字的概括、加工能力。
(3)培养学生欣赏建筑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贝聿铭大师在建筑设计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教学难点:
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和他的一片爱国之心。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在世界建筑历史的长廊中,一个人的名字被书写在了顶级大师的行列,他就是美籍华人贝聿铭.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建筑大师.(展示多媒体课件---贝聿铭简介)
二、解题
华夏顾名思义指,谁展示了文化的魅力?展示了什么文化的魅力?
三、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并解释词语:
剔透轩然大波 · ·
遴选萦系 ··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出:
(1)在美国的'建筑界,贝聿铭
(1)是怎样一步一步初露头角的?
(2)在人们的非议中,贝聿铭设计的哪些建筑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3)你对贝聿铭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四、研读课文
〈一〉感悟贝聿铭的杰出艺术成就。
1、(1)出示快速阅读方法,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快速阅读方法:即不出声,不四视,眼光沿中轴线左右移动,视幅要宽……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能体现贝聿铭杰出建筑艺术成就的句子。
(3)学生交流所找到的句子,教师及时评析。
2、(1)教师展示所收集到的图片,学生直观地感受贝聿铭的杰出成就。
(2)学生讨论:作为一名导游,如何带领游客游览贝聿铭所设计的著名建筑。
(3)学生上台表演。
〈二〉感受贝聿铭的一片爱国之心。
1、学生找出文中能表现贝聿铭的爱国之心的句子。
2、交流体会。
3、情景感悟。
放歌曲《我的心》,学生在歌曲中再次感悟贝聿铭的一片爱国之心。
五、迁移:
1、学生谈本节课的体会。
2、学生谈还可以通过哪些形式展示自己的爱国之心。
六、:
从刚才同学们的谈话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的爱国之情,我们只要立足现实,打好基础,在学习上精益求精必能像贝聿铭那样拥有高超的技艺,定会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走进贝聿铭、了解贝聿铭,请看本节课的作业。
七、作业:
围绕“爱国”这一主题,请你写一文章、画一副画、或者用其它的形式来表达你的爱国之情。
八、板书设计: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杰出的艺术成就赤诚的爱国之心
语文教案 篇9
一、--整体回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喜欢)前几天老师看了一部电影,电影里有一句台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这样说的:“音乐它无处不在,它时刻充满着你的心灵,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音乐。”
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扬科,他就是这样一个爱音乐的孩子。谁能用上下面的词简要地介绍一下扬科。(不同句式)
扬科
8岁
波兰
贫困
牧童
音乐
二、研读3—5小节
师:是啊,扬科是个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他在大自然中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乐声。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3—5自然段,并划出写扬科听到哪些乐声的句子。
1、你们找到了哪些句子:
⑴“妈妈,树林里在奏乐呢,‘噢咦’!‘噢咦’!……
⑵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
⑶堆草料的时候,他听到风吹得他的木杈呜呜作响。
⑷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干,甲虫“嗡嗡”地飞着。扬科躺在河边静静地听着。
Δ2、自由读读这些句子,用上:扬科来到(),听到(象声词),他觉得(拟人)。
3、大自然的声音可是丰富多彩的,你们听——(放大自然的各种音效),用上面的句式说说。
4、这些是真的乐声吗?为什么扬科觉得都是“乐声”?(板书:(爱)大自然的响声)
5、练读:可小扬科是如此地喜爱,那怎么才能读出喜爱的感觉呢?我们试着读读,特别注意象声词。等会儿把你读得最棒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轻快活泼)
Δ6、指名读,读中评议、点拔、指导。
7、我们一起来把这些大自然美妙的音乐读一读,齐读4句。
8、这些声音在爱好音乐的扬科听来是多么令人陶醉的旋律啊!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3、4、5、小节。(音乐声音小—大—渐小)
9、小结,过渡
小扬科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大自然的响声在扬科听来都是音乐,那么当扬科听到真正的音乐时,又是怎样的一番感受呢?
四、研读第三段
1、自由读6-8小节,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扬科爱音乐?
2、划出来后,不急着说,你先反复读读,想想怎样把扬科爱音乐的这种感情读出来。
3、学生汇报交流,相机理解有关句子,在朗读中理解。
a、“窗户里灯光闪耀,扬科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①--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幻觉)
②--指导朗读这一句。(兴奋、激动)
这句子朗读时的语气和第二段扬科爱大自然的响声时的语气一样吗?(不一样,爱的程度应更深些,要读出扬科被歌声和琴声陶醉的那种感觉。
(板书:(更爱)旅店里的音乐)
b、用同样的方法理解第7节的三句话:“小提琴的声音是多么美妙呀!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够满足的了”
①--读一读上下文,想一想这几句话的含义。(扬科渴望有一把小提琴)
(板书:(最爱)小提琴的声音)
②--“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一切”可能是什么?
③--“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够满足的了”,你是怎么理解的?(愿望非常的强烈)
④--指导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
4、扬科最爱小提琴的声音,还可从哪里看出来?(做了一把小提琴,尽管不好,还一天到晚地拉着)
读读这部分。
5、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扬科还把音乐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什么都无法改变扬科对音乐,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小扬科是可怜的,更是可敬的。让我们怀着对小扬科深深的同情和敬意,再来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6、总结:扬科,一个对音乐充满无比热爱的孩子,一个有着极高音乐天赋的孩子——他的命运之路又会是怎样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板书设计:
(最爱)小提琴的声音
(更爱)旅店里的音乐
(爱)大自然的响声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22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5-30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5-11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语文园地教案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