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08 08:23:4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优选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优选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 了解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2、 欣赏传神生动的语言描写

  教学重点:

  1、探究人物性格

  2、掌握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第95回梗概:马谡立下军令状,自告奋勇去守街亭。司马懿指挥大军把马谡的军营围困在一座土山上,蜀军不战自乱,街亭失守,魏延、王平等各路人也频频失利。司马懿兵到西城,诸葛亮临危不惧,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

  第96回梗概:马谡自缚后前来请罪,为了严明军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然后又上表刘禅,自贬三级。曹休准备进攻吴国,鄱阳太守周鲂到曹营诈降,以自刎、断发之举骗取了曹休的信任,结果曹休中计大败。

  二、介绍作家作品。见《点津》167页。

  三、请用《三国演义》的章回体形式,给课文的四部分命一个小标题。

  四、分析人物形象。

  1、作者写马谡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法?

  2、作者写诸葛亮采用了哪些手法?

  五、作业。点津上习题。

  美文赏析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兵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使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生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后人有诗赞曰: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遂下令,教西城百姓,随军入汉中:司马懿必将复来。于是孔明离西城望汉中而走。

  赏析:有人说,一味小心的人不能做大事,也只有小心的人才能做大事。这句话看似矛盾,而实际上却讲出了事情的本质所在,这一点从诸葛亮的.空城计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孔明一生谨慎,这次忽然用了极冒险的计策,似乎不合乎常理,而他就是用的这种不合常理迷惑了司马懿的推理。

  孔明分兵拒司马,马谡奉命守街亭

  司马设伏取蜀兵,马谡大意失街亭

  亡羊补牢时已晚,发号施令别打算

  赵云神勇保军资,孔明挥泪斩马谡

  作者写马谡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法?

  (提示:直接描写主要是语言情态描写:主要是马谡的三“笑”

  “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

  “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一“笑”

  “汝真女子之见!……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二“笑”

  “汝莫乱道!……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

  “彼若有命,不来围山!”——三“笑”

  ……此一些语言充分展现出一个自视甚高、轻敌麻痹、夸夸其谈、目中无人的谋士形象。

  再就是间接描写:

  一是通过写王平的谨慎谦恭反衬马谡的自骄蛮横;二是通过写诸葛亮的自责沉着侧面衬托马谡的无知幼稚;三是通过写司马氏父子的机谨善谋和笑反衬马谡的无能。)

  作者写诸葛亮采用了哪些手段?

  1、衬托手法:

  ①以司马懿的态度反衬:

  懿叹曰:“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②以王平的正确建议来衬托:

  “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

  2、直接描写:

  ①知人善任,小心谨慎:马谡熟读兵法,派他守街亭;王平做事谨慎,派王平协助马谡

  ②知彼知己,机智多谋:料到司马懿必取街亭,早作防备;查看布兵图样,知马谡无知;街亭失守,稳妥撤兵汉中。

  ③勇于自责:街亭失守后说:“大事去矣,此吾之过也!”

  ④有情有义,赏罚分明,不徇私情:自己喜欢马谡,尽管马谡自缚来见,还是挥泪斩马谡,但答应替他抚养子女。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 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意。

  3.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 朗读背课文言课文

  (2)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意。

  2.难点

  (1) 翻译文言文

  (2)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课时划分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咏雪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 朗读课文3遍,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

  2. 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3. 课外查找作家作品资料。

  二、导语

  我国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今天习的课文,就有三位这样的儿童。

  三、正课

  1. 作家作品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末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弥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底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2、朗读《咏雪》。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

  3、指导学生翻译课文,一人一句。

  4、质疑: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讨论并归纳:家庭气氛融洽、欢快、轻松、文雅……

  5、质疑:文中的“儿女”指子侄辈,指家庭中年轻一代,现在的“儿女”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指子女,这就是古今词义的变化。

  6、质疑:文中的“拟”指什么,现在的“拟”又指什么?这是文言中什么现象?

  讨论并归纳:古义指相比,今义指打算、仿照,这是古今词义的变化。

  7、质疑:“公大笑乐”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有不同的解释

  (1) 对子侄辈的答案都很满意。

  (2) 笑前一喻,乐后一喻。

  (3) 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古人称谢道韫为才女,曰:“咏絮才”就是从这里来的。

  8、探究质疑:你认为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讨论并归纳:有两种相反的'意见。

  (1)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花纷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说,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2)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好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9、质疑: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喻雪的名句?或者你给雪来一个恰当的比喻。

  讨论并归纳:可自由发言。

  示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像鹅毛漫天飞舞,

  像蒲公英种子

  四.小结

  文章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泳雪”一事的始末,以描写人物语言为主,全篇语言简练,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的时间,地点,缘以及经过和结果。虽未作一字议论,但从文末补充交代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带;无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

  本课彩用连环画的编排形式,把图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并渗透观察、想象能力的培养。

  设计意图:

  本课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在识字、读书的同时,吸引学生关注科学,爱科学,学科学,引发孩子们研究、探索的欲望,既动口,又动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扩展自己的视野。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在感情朗读中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向长辈了解农业的变化;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发兴趣

  1、师板书课题后生读题。(板书“农”时,边板书边说笔顺,要求学生认真看,仔细听。)

  2、谈谈课前了解到的农业的变化。

  3、师述: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农业的变化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学生给大家提个醒,明确读课文时要注意做到:

  (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或老师;

  (2)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3)读课文,结合图,想想课文的意思。

  2、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学生试读,指名读,及时正音。(重点知道读好“产”的前鼻音,“棚”的后鼻音)开火车认读生字。

  (2)学生说说自己已认识或刚认识的.生字,怎么认识的?提出比较难识记的字共同讨论。

  (3)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4)选出自己认为最难读的句子,请大家读读。(随机指导读好2个长句子的停顿)

  a、我们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一以上的/人口,袁爷爷立了大功。

  b、这种棉花/在吐絮时/就有红、黄、绿等不同颜色,棉纺厂/可以直接用它/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布。

  (4)分节抽读课文,及时正音。

  (5)谈谈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农业的变化。(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三、写字指导

  1、师范写生字:厂、产、介。

  2、生仿写,师要求第2个字比第1个写得好。

  3、组织评议。

  四、课后实践

  搜集农业的新科技成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教师逐一出示生字,学生读并组词,看谁反应最快。(对于难识记的字要多出现几次)

  2、看教师嘴形,从自己的生字卡片中寻找并读出来。

  二、图文对照,精读课文

  师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文具体介绍了(杂交水稻良种、大棚种植、彩色棉花、无土栽培)。看到农业的这些变化,“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高兴、兴奋、激动、好奇)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1、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变化,对照图,练习朗读。

  2、交流朗读

  (1)第2自然段结合朗读,理解”引人注目”。

  (2)第3自然段让学生闭目想象,朗读好”百花盛开瓜果飘香”。

  (3)第4自然段重点读好好奇感。

  (4)第5自然段看图理解”十分茁壮”。

  (5)出示后三个自然段,你发现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体会过渡句,并仿照改一改文中的句子。)

  3、师述:了解了这么多,你最想说什么?(随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句子: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农业的变化真大!

  4、小结: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无土的水中,栽培着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其实,农业的变化远不只这些。。

  三、争当”小讲解员”活动

  1、把自己课前搜集的农业科技成果拿出来,试着在小组内当讲解员介绍。

  2、推荐优秀者上台介绍(教师把学生搜集的资料贴在黑板上)。

  3、小结。

  四、积累词语

  1、请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读给大家听。

  2、出示读读记记中四字词,选其中的词语说话,并说说类似的词语。

  五、写字指导“科、技、纺、织”

  1、教师逐字范写,边写边讲解注意要点。

  2、学生仿写,师要求学生第2个超过第1个。

  3、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板书设计:

  杂交水稻良种

  农业的变化真大大棚种植

  (先进的科学技术)彩色棉花

  无土栽培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过程:

  一、范例激趣,明确要求

  1、小朋友,今天有一位大学问家想和你们见个面,想认识他吗?

  (媒体映示钱钟书照片)我们让他自己介绍一下,(屏幕显示:自我介绍)听清楚噢,他介绍了自己的哪些情况?(播放配音)小朋友,你们好!不认识我吧?其实,我是你们的老乡啊!我叫钱钟书,1910年出生在无锡,算算看我有几岁了?说起我的名字,那可是挺有意思的。我一周岁的时候,父母在我面前摆了许多东西,看我喜欢哪一样。这些东西有玩的、吃的、还有书。我别的都不要,伸手就拿了一本书。爸爸妈妈非常高兴,就给我取了一个名字,叫“钟书”,“钟”就是喜爱的意思。还真巧,我一生爱书,还写了好多书。记住我了吗?我也想认识大家呀,你们叫什么?几岁了?谁帮着起的名?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呢?能说说吗?

  交流并显示说话要求:自己叫什么名字?

  今年几岁?

  自己的名字谁给起的?

  为什么给起这个名字?

  [以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口语交际课,在饶有趣味的与大学问家见面的.过程中,自然地明白交际的内容。]

  2、老师先向钱爷爷作个自我介绍好吗?(媒体配音评价:很高兴认识你!)

  [老师的垂范,让学生感到交际是轻松的、愉快的,这样,他们才会消除畏难情绪,充满自信地主动参与到交际活动中来。]

  3、想让别人认识你吗?那介绍自己的时候可一定要大大方方、声音响亮有礼貌;说话要完整通顺,可以跟别的小朋友说得不一样;听的时候更要虚心认真。这样你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将评出自我介绍的大大方方奖、声音响亮奖、完整通顺奖、与众不同奖和善于倾听奖,(奖励标志分别为□△○☆◇)看谁得到的奖最多。

  [初次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该规范的就应规范,该明确的就应明确,这是交际成功的前提。]

  二、合作交流,尝试交际

  1、为了把自己的情况介绍清楚,吸引人,小朋友可以先和自己的好朋友说说,互相提问,进行补充。(生同桌互说,师巡回帮助说话有困难的学生)

  2、能向好朋友介绍自己了,那你能向小组里的同学介绍自己吗?6人小组内挨着顺序交流一下,取长补短。

  3、各组推选一名介绍得比较好的小朋友上台向全班作自我介绍,师生评议。

  [从好朋友互说、小组内讨论到大堂交流,学生由易到难地尝试着进行交际,在提意见、取长补短、师生评议的过程中,学生一次次地规范自己的语言,在此基础上养成有礼貌、尊重他人、懂得合作等良好的习惯。]

  三、创设情境,活化交际

  1、按8人一组自由组合,根据给定的不同场合,学生分组轮换角色练习交际。

  (1)向钱钟书爷爷作自我介绍 (2)向实习老师介绍自己

  (3)在父母同事面前介绍自己 (4)和转来的小朋友作自我介绍

  [这一环节,注重让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张扬。学生愿说、爱说、敢说比会说、说好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应营造一种宽松的、充满鼓励与赏识的氛围,让他们说得痛快、听得专心。]

  四、评奖激励,养成习惯

  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评出各奖项,把奖励标志贴胸前,五项全得的贴额头。

  [小小奖励是一剂兴奋良药,不仅体现为对成功的欢悦,更对以后的交往能力、习惯养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想想,还可以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哪些情况?

  2、动手做张小名片或建个小档案

  [这一设计,让学生动脑想想、动手做做,在以后的交际中灵活用用,更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拓展了他们的思维,体现口语交际“生活化”、“实用化”的特点。]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在齐读、分角色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散文诗的优美、闲适、自然的语言,并尝试背诵课文。

  2、让学生在品读重点语句中,深刻体会作家在散文诗中蕴含的情感,感受孩子的天真、纯洁的天性,和母子之间和谐、温馨的爱。

  3、联系史铁生《我与地坛》中母亲寻找儿子的那一段文字,提升学生对母爱情感的进一步体悟。

  二、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用各种形式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精美的语言和蕴含其中的浓浓母爱深情。

  2、在比较阅读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品味散文诗中的蕴含的情感,并联系生活情感经验,感悟无所不在的母爱深情。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步骤:

  1、导入:

  故事导入法:讲述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麻雀》,一只老麻雀不顾自己的安危,从猎狗的嘴巴中勇夺下自己的孩子。(故事略)。作者说,“我崇敬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我崇敬它那爱的冲动。”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呀?(母爱)是啊,一只小小的麻雀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人呢。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赞颂过崇高的母爱,大家印象中有没有关于母爱的“古诗”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很好,其实在我们东方,除了我们国家以外,还有许多古国在他们的文明中都歌颂过母爱的光辉,我们今天就来学一首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瞧一瞧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如何来歌颂母爱的。

  (板书:金色花,泰戈尔)

  2、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在听的过程中思考,“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培养学生圈点勾画的习惯,让他们边听边想,用笔圈出重点的字词、语句)

  明确:我是一个天真、可爱、调皮、活泼的孩子。

  如:“假如我变成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体现了孩子的调皮,好动。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体现孩子天真、俏皮、撒娇,与妈妈捉迷藏,又懂得体谅妈妈的可爱形象。(注意“匿”的读音与字义。)

  3、分析研讨

  (1)为什么“我”要变成金色花,又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分角色朗读:请男生读文中关于“我”的句子,女生读妈妈说的话。要求读出孩子的天真、调皮,妈妈的关心与担忧。并进行简要的点评。

  A、明确前半个问题:金色花是圣树上所开的'一种花,在印度非常受尊敬。“我”在这里变成一朵金色花,不仅仅是因为“好玩”,也不是为了和妈妈捉迷藏,而是也希望为妈妈做点什么事情。在妈妈时祷告嗅到香气,在午后看书时不伤眼睛。

  B、明确后半个问题,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是为了做好事不留名?还是为了回报母爱?……(让学生自由讨论得到各种丰富多彩的答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这篇散文诗讲述的是孩子变成金色花为母亲所做的几件事和表达的心情,有没有偏离母爱的主题呢?

  (重在探讨孩子的行为与母爱的关系,从孩子的角度来表达母子之爱,孩子的快乐、天真、活泼,正是因为他沐浴在母爱之中,感受着浓浓的母爱关怀。)

  A、请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母亲的两句话,“孩子,你在哪里呀?”和“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重点朗读,请学生个别读,特别是“你这坏孩子”应该用怎样的口吻来读。教师指导读。

  明确: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谈谈当孩子不见时母亲的心情和再见时的情感变化。

  其实是母亲在一天见不到孩子的焦急心情,自然要嗔怪孩子,又惊又喜。(在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中自然容易理解)。

  B、“我不告诉你,妈妈” 是孩子的得意又善意的谎言,要读出童真的孩子可爱撒娇的口吻。

  (3)有感情地全班齐读,注意读出孩子天真、活泼、嬉戏又略带撒娇的口吻和母亲的焦急与关心,细细体会纯洁的母爱。

  4、拓展阅读

  请学生欣赏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第二部分“我与母亲”中的一个片段,感受母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侮,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全班阅读材料,简要介绍史铁生,了解写作的背景。

  对比阅读,思考“我”为什么要躲着母亲?与《金色花》中我躲起来有什么不同点?感受两个孩子对母亲的不同体悟,一种是童真的交流,另一种是懊悔的表达。学会珍惜母爱,学会善于表达对母亲的爱。

  5、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一谈,如果我是这个孩子,我会为母亲做些什么?

  小结:这是一首散文诗,不同与我们所学过的诗歌和散文,它既有诗歌简洁含蓄的特点,同时又不囿于诗歌格式的限制,具有散文闲散优美的特点。让我们珍惜点滴的母爱,她就在我们的身边,请记得好好珍惜,细细体悟,千万不要到失去了再后悔莫及。

语文教案 篇6

  一、导入

  板书“生命”两字。问:同学们,看到生命两字,你们立即会联想到哪些词语、景物、或者句子。

  那有没有看到过关于生命的一些感人画面呢?(讲解电影《可可西里》藏羚羊的被猎杀画面,营造有关生命的沉重氛围)

  师:所以说,生命自古就是一个深刻的话题。历代文人墨客都会谈到生命,认为它是一种伟大而又神秘,丰富而又奇妙的东西。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阐释它的内涵。那么,生命的奥秘到底是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世纪老人冰心先生的散文《谈生命》(说话时故意把重音放在“先生”两字上,引起学生质疑)

  二、教学过程

  1、朗读课文,感受冰心散文的优美。(齐读)

  2、圈划几个重点字词,强调读写并解释意思:

  巉岩 骄奢 挟卷 休憩 枭鸟 荫庇 芳馨 怡悦 清吟 云翳

  (分析后请学生把每个词语齐读两遍)

  3、明确目标:分四个步骤学习文章

  4、首先,初读,感受文章的美感

  师问:文章美不美?你能说一说美在哪里吗?用这样的句式,比如。。。。。。美,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让学生自由回答)

  5、思路引导:找出作者在文中把生命比成了什么?可见有生动的比喻。那除了有比喻这一修辞以外,还有其他修辞吗?并找出相关例句。可见全文运用到了多种修辞,多处修辞,最大的作用使语言达到什么效果?(语言生动形象,具有美感)

  6、思路引导:作者具体描写生命像一江春水的时候整个流动的过程就是一副完美的图画,写像一颗小树的时候,树的成长历程又经历了不同的景色,情景交融,又是一副画面。这种画面的效果在文学上叫作什么?(意境美)

  7、最后,比完江水,比完树,冰心又怎么样了呢?谈论了自己对生命的看法和感悟,这是讲道理,讲自己的人生观。而这种深刻的道理叫什么?(哲理美)

  8、归纳全文的三大美:语言美、意境美、哲理美。第一步教学完成

  9、按以上三大美得特色把全文划分三个层次。然后重点品味“生命像一江春水”。(学生齐读)

  10、提问:感受“一江春水”的生命历程,喻示着人生命历程的哪些阶段?(逆境、逆境中的奋斗、顺境、以及困难过大或环境过于安逸时想放弃但仍坚持前进,永不止步等阶段)

  引导学生挖掘语句进行品味。品中读,读中品

  11、最后,“一江春水”由“一滴水”汇成奔流入海,完成了整个人生的旅程,那么它归入大海后的这几句话有说明了什么?

  12、这就是人生的过程,曲曲折折,生生死死。那么这一江春水的生命历程你可以看出作者对生命本质有着怎样的认识?

  (生命是由无到有,由小到大,最后消亡。其中有顺利与挫折,有幸福与痛苦。生命就是一个不断进取、勇于斗争、永不停息的过程)

  13、第二步教学完成,引导学生按以上的方法和思路自读品味“生命像小树”,感受这又是一个怎样的生命历程?(从出生、少年、中年、老年到最后落叶归根的过程,表明生命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

  14、思考:那么,小树在最后死亡的时候,作者也用到了一个句子:“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为什么同样的句子要重复两遍呢?(强调丰富多彩的生命过后,面对死亡的冷静与坦然)

  15、较阅读:让学生思考“一江春水的生命历程”与“一棵小树的生命历程”之间有什么异同?

  16、适时表扬,巩固赏析。第三步教学任务:既然冰心老,比喻句来诠释一下,你对生命的理解。

  17、齐读文章结尾部分冰心对生命的感悟,体会几个富有哲理的句子。像“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愿你生命中有过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18、以上冰心对生命感悟的'语句,体现了冰心对人生的一种怎样的态度?(坚强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延伸积累

  让学生任选其一,完成练习:

  19、请学生谈谈,学完课文后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些收获。

  20、如此优美的散文,你能否从中找一找自己喜欢的词语或者句子。可以从多方面加以点评,也可以不点评,背下来,做语句的积累。

  四、总结

  师:学完这篇课文,其实我们得到的是一种至美的艺术享受。生命是珍贵而又短暂的。在我们的人生中,快乐与痛苦相辅相成。但需要我们奋斗不息,才能成就美好的人生。就像现在的你们,十几岁的生命如此年轻,还有大半的生命要走。为了让以后的生命灿烂。请珍惜和把握好现在吧。好好奋斗,同学们。最后,八个字送给你们“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有收获!”

  《谈生命》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树立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观念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

  3、熟读、背诵精美的篇段。

  教学重点:

  树立珍爱生命的观念

  教学难点:

  品味、探究精妙语言的内涵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22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5-30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5-11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语文园地教案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