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24 09:08:1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范例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范例7篇)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2、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结构: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部分来写文章。

  3、重点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能读懂些什么。

  二、教学准备

  1、生字、词认读幻灯片。

  2、钱塘江潮的录像片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看课题《观潮》,你能想到什么问题。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观潮的地点、时间、简单概括当时的情形)

  (二)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2、重点交流的几个字:

  若为上下结构,下半部分是右,不是古;

  昂的左下不要多一撇;

  崩的形近字区别,嘣,蹦,繃,漰等;

  震注意下面部分是辰字。

  3、课文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提出来集体交流。

  4、用上课文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话。

  (三)了解文章结构

  再读课文,自由找伙伴分工朗读课文。集体评议哪种分工方法好。

  可能的几种情况:1、四人小组朗读,每一个自然段,对此种读法加以肯定。

  2、三个小组朗读,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分工,对此方法要表扬,是正真的读懂了课文。

  老师点拨,这篇文章就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时间顺序写的。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潮来前)

  1、明确钱塘江大潮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最佳的观潮地点是在海宁市盐官镇;这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2、潮来前的情形是怎样的,作者从两方面进行描写。

  一是周围的景物江面、古塔、中山亭、观潮台、远处的小山(特点非常平静);

  二是当时的人们(人山人海、昂首、等着、盼着)

  3、指导朗读该段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课本以外有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3、复习学过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第二、三自然段,体会钱塘江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够背诵该部分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一读课文,初步感知

  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对钱塘江大潮的`描述后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由发挥,一个词、一句话等等都可以)

  (二)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1、听到的:(研读句子,同时落实感情朗读)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分析:这是一个比喻句,把潮水来时的声音比作闷雷。请学生体会闷雷一词,播放闷雷的声音与潮水来时的声音,之后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说明潮水越来越近)

  (3)人们的反应:人声鼎沸、沸腾起来(反衬出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4)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夸张的用法,的把潮水的声音与山崩地裂时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说明声音之响,气势之大,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说明潮水给人们的一种冲击力。)

  2、看到的:(研读句子,同时落实感情朗读)

  (1)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重点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以及与潮水来时的关系。明白白线指的就是潮水。)

  (2)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潮水越来越近,越来越急,越来越高)

  (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比喻,把翻滚的潮水比作白色城墙)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比喻,给浪潮以特写镜头,比作白色战马,这就是文章开头所写到的天下奇观)

  (三)三读,看谁读得好

  感情朗读,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抓住表示时间的词给课文分段。

  2、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片段,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并与课文比一比,看谁写得更好。

  二、教学过程

  (一)指导分段

  1、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早上,午后一点左右,霎时)

  2、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各段的大概意思。

  (二)观看录像,进一步了解钱塘江大潮

  1、观看录像,结合课文想想,作者哪些地方写得好。

  2、试着用自己的话给录像配上解说词

  3、集体交流,看谁的描述最准确,最能吸引人。

  (三)作业:

  1、检查课文背诵情况

  2、听写词语

  3、完成作业本相关作业

语文教案 篇2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61个生字,会写42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背诵《秋天的图画》、《植物妈妈有办法》、《古诗两首》和《黄山奇石》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激发学生收集词语、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喜欢背诵古诗的兴趣。

  5.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识字一

  教学目标:

  1、学认11个生字,会写“宜、实”等10个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培养生动积累的良好习惯。

  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词。

  2、感受词语描绘的景象,感悟秋天的美。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放大的教学挂图,或幻灯、投影片、CAI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秋天来了,秋天的景色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画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秋天吧!

  二、看图识字。

  1.出示课件,课本插图。

  认真看图,图上画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把“秋天来了,”这句话说具体。

  (根据学生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2.交流学生收集的画面。

  (l)把你收集到的秋天的画面介绍给大家。

  (2)指名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相机出示词语。

  3.看图读词。

  三、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宜、层??

  这些生字你都会认吗?自由试读。

  2、出示带拼音的字,自由试读。

  3、去掉拼音小帽子,你们还认识吗?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

  4、小组合作识字。(互相交流识字的方法。)

  5、组词练习:我会读。

  6、袖卡片,认读词语。

  四、朗读词语。

  1、范读词语,读出词的韵味。

  2、自由练读词语,指名读。

  3、想象词语描绘的景象。

  4、生自由选择词语想象说话。

  (引导学生这样说:我读到“瓜果飘香”时好像看到果园里梨子黄澄澄的,苹果红通通的,一串串水灵灵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

  5、齐读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认读生宇和词语。

  2.改动词语顺序,指名认读。课件出示:

  金秋时节景色宜人

  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天高云淡大雁南飞

  秋高气爽山河壮美

  五谷丰登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秋收冬藏

  二、指导写字。

  1、抽卡片认读“宜、实、色、华、谷、金、尽、层、丰、壮”。

  2、观察字的结构,说一说。

  3、师示范写,生观察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生练习书写,评议选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

  5、练习写字。

  三、积累词语。

  1、读一读,背一背本课所学的词语。

  2、小组对抗赛。比比哪一组说出的有关秋天的词语多。

  四、扩展活动。

  秋天的景色美吗?把你看到的美丽景色画下来。

  板书设计:

  识字一

  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金秋天高云淡大雁南飞

  五谷丰登瓜果飘香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复习生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词语的意思。

  这是我给这个班上的'第一堂课,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很多的词语还是一知半解,上课不认真听,字迹比较潦草,没有人积极回答问题。但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能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读书习惯和兴趣。

  1、秋天的图画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字卡、词卡、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1、演示课件:演示课件或出示相关内容的风光图片:看图说说这是什么季节?你看到了什么?教师板书:秋天的图画。

  2、启发谈话。秋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找到她了吗?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就让我们在这迷人的景象中走进《秋天的图画》吧!(板书课题)

  自读

  1、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共有几句话?

  2、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3、小组合作读,要求读正确。

  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自由认读。

  2、借助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读。

  3、小老师领读。愿意当教师的同学到前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同学认读。

  4、交流识字经验。把自己好的识字记字方法讲给同学听。

  5、多方式检查读。

  朗读

  1、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2、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3、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丽、灯、波、浪。学生认读。

  2、观察生字特点,交流写时注意的地方。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同桌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选择喜欢的生字组词并造句。

  精读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4、挑战读,向你认为读得好的同学挑战,看看谁读得更好。诵读

  5、课件出示秋天的画面,启发学生谈感受。

  6、师引读课文:(随即指导朗读)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梨树??苹果??稻海??高粱??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3、同桌互相提示背诵。

  4、背诵展示。比一比谁背得有感情。

  练习

  1、出示课后“我会读”,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练习读。

  2、说说句子描写的画面。

  拓展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也搞一个“颂秋天”作品展,可以像学习伙伴那样画秋天,用落叶做书签,还可以写句子、儿歌、小诗赞美秋天,等等。在班会上我们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作、字、劳、苹。学生认读。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3、学生练习,同桌评价。

  板书设计: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1秋天的图画勤劳的人们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着力突出了以下三个要点:

  1.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上课伊始,通过帖画的出示,引出给画面配音朗读的任务,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积极性。

  2.强化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理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由读、想像读、评价读、加动作读、齐读、为画面配音等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在读中学会读,同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3.积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

  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注意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形成的设计。另外,在引导学生进行学法探究方面,突出了读文想像的方法指导。

  4、通过让学生想象的说、练,让学生学会语言、运用语言。

  2、黄山奇石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造力。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弄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们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练习有感情读文。

  教学难点: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作者从几方面介绍黄山奇石的,在了解的基础上发挥想像创造性地练习说话。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激趣导人

  1、出示黄山风景图片: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小作者去欣赏黄山的奇石吧。

  2、师范读,小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板书: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谈琴。

  二、采取自主、合作的方法探究黄山奇石的神奇

  1、先自主学习,要求:a.选择一块自己最喜欢的奇石,找一找课文哪一段写了这块奇石,并读一读.b,图文对照,说说这块奇石的“神奇”之处,并用“——”划出描写巨石样子的句子。

  2、再合作学习,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随机学习课文。

  图展示猴子观海的样子:

  (1)这块奇石叫什么名字?谁研究这块奇石?指名汇报

  (2)演一演,评议。

  (3)还有什么补充吗?如:“陡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在陡峭的山峰上?为什么是翻滚的云海?

  (4)想象说话:几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呢?它仿佛在想什么?

  (5)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你们喜欢吗?齐读

  图展示仙人指路:

  (1)谁研究这块奇石?指名汇报,板书:站伸指

  (2)想象说话:这位仙人仿佛会说什么?

  (3)课文并列地写了“猴子观海”和“仙人指路”两个内容。我们说一段话里,有时并列地写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容,这样的段式叫()。那么文中用什么句子把这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呢?请用“~~~”划出连接句。

  (4)指名说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

  这两篇介绍古代建筑、园林的短文,初一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文中一些句子学生也较难理解。这篇设计以扶读为主,着重让学生读懂。

  教学步骤:

  1、导入,学生背诵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者简介江南三大名楼及成名的原因。

  2、学生对照注释阅读课文,同桌质疑讨论。教者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下列语句:

  A.遂以名楼。

  B.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C.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3、诵读小结。

  ①以“仙”字贯穿全文。

  ②短篇幅中包含丰富的内容。

  ③句式多变,多用对偶。

  ④总体特征:巍峨高大。

  4、转入《于园》,介绍瓜州古渡。

  ①古交通要冲,商贾云集,富人居所。

  ②相关传说故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5、学生对照注释阅读课文,同桌质疑讨论。教者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下列语句:

  A、富人于五所园也。

  B、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C、主人处处款之。

  D、以幽阴深邃奇。

  E、坐其中,颓然碧窈。

  F、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

  6、诵读小结:

  ①按空间顺序介绍于园。

  ②雅语、俗语兼用。

  ③总体特征:奇在磊石。

  7、检查阅读效果,讨论探究题。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进行口语、写作训练。

  教学步骤:

  1、导入,解说和黄鹤楼相关的故事传说:

  ①黄鹤楼的得名。

  ②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2、指导学生阅读《黄鹤楼》,疏通句子,对不易理解的句子,教者重点解说。

  3、讨论:

  ①这篇短文和崔颢《黄鹤楼》诗在内容上有哪些异同?(同:都写到和黄鹤楼相关的传说,都写到登楼所见、所感。异:本篇重在介绍说明,崔诗重在抒情;本篇表达热爱山川和仰慕仙人的思想,崔诗抒发思乡之情。)

  ②短文用哪些修辞手法突出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对偶、夸张)

  ③你有没有登高的经历?描述你登高的所见所感。

  4、阅读《于园》,讨论:

  ①于园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以磊石奇)

  ②文章按什么顺序介绍于园?(空间顺序,由前而后)

  ③举例说明文中用比喻说明的好处。(如“一壑旋下如螺蛳缠”,形象地写出磊石而成的沟壑盘旋而下的形状。)

  ④你到过的园林有什么特点?说给同学听听。

  5、写作交流。写一篇短文,介绍你游览的园林景点,要写出它的特点和游览时的感受。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

  以学生自学为主,指导学生结合过去所学,归纳文言词汇,在反复诵读中鉴赏。

  教学步骤:

  课前准备,学生上网查阅黄鹤楼的`资料。

  1、导入,学生交流所查资料。

  2、短文诵读:范读、集体读、指名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对照注释,两人一组合作解释句子。

  4、练习一:解释下列句中的“于、以、其”,归纳用法。

  ①于:于土墙凹凸处。尝驾黄鹤反憩于此。娠于磊石之手。

  ②以:遂以名楼。以实奇。不以疾也。可以为师矣。跪而拾之以归。

  ③其:观其耸构巍峨。坐其中。常蹲其身。其虫旧曾有之。

  5、练习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归纳语言现象。遂以名楼。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主人处处款之。缘坡植牡丹、芍药。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

  6、鉴赏。《黄鹤楼》:首先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命名的由来,接着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最后从侧面写黄鹤楼的地位和价值。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巍峨高大,神游的感受是如临仙境。《于园》:首先介绍于园所在地及主人,交代自己得以游园的缘由,接着重点写游于园的所见所感。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以磊石奇,神游的感受是使人有置身大自然的岩壑林泉之感。

  7、诵读、比较:两篇短文写法上的特点。

  【资料整合平台】

  《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见苏教版《语文读本》七年级下册)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描写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学重点:

  培养独立理解课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中,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杰克逊大叔对女儿的谈话中,认识到这种自尊的可贵。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自学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你们想成为富翁吗?(想)

  谁能给老师说出几位世界首富的名字?(比尔.盖茨......)

  他们是怎样成为世界首富的?

  老师通过讲故事,最后点出"尊严"一词。

  二、点上探究,体验"尊严"的内涵。

  通过故事,学生知道了成为富翁必须具备的条件--也就是尊严的内涵。

  聚焦点一:一个信念——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1.老师开始讲故事,并把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随机板书,学生反复读并理解。讲述内容:"从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停下来设置问题开始辩论)

  板书:沃尔逊、逃难、面呈茶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

  2.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观点一: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观点二:不吃,坚信劳动得来的才是自己的。

  (一)支持第一个观点的同学,一起讨论。.

  讨论结果可能是:

  1.不吃白不吃。

  2.死要面子活受罪。

  3.这个时候是选一张脸,还是选一条命。

  4.吃完有了力气再干活。

  (二)支持第二个观点的同学,一起讨论。

  学生讨论结果可能是:

  1.人活脸,树活皮,人的面子重要。

  2.劳动得到来才是自己的,不劳而获虽然活下来却像个乞丐。

  3.宁愿饿死不吃白食。

  4.吃完不让干活呢?]

  (三)两组开始辩论。

  学生辩论时,教师首先应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同时捕捉有代表性的信息进行价值取向的引导,如"劳动得来的才是自己的"这种说法十分符合孩子的认识水平,会有很多同学表示赞同。可以组织讨论:人该不该有这种信念,让学生联系实际(自己父母的劳动)充分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一个信念。"

  聚焦点二:一种品格——坚强的毅力

  1.老师接着讲故事,并把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随机板书,学生反复读(目的是让学生和文中情感进行碰撞)

  故事内容:"只有一个人例外……我再给您派活儿"

  (停下来设置问题辩论)

  板书: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目光灰暗(理解完反复读)

  2.问题: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

  观点一:吃完再干

  观点二:干完再吃

  (1)支持第一个观点的同学,讨论自己的理由。

  (老师设想:通过上一步的引导,大部分学生不会选这组)

  [估计理由:吃完再干有力气.......]

  (2)支持第二个观点的同学,讨论自己的理由。

  [估计理由:

  1.吃完不让干呢?

  2.自己既然有坚定的信念,就应该干完再吃。]

  (3)两组开始辩论,辩论时教师捕捉双方有价值的信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人都这么饿了,先干活会很累的也干不好,这就需要人有坚强的毅力——一种品格。

  随机引出第三个话题:这活该不该认真干?

  聚焦点三:一种态度——做事认真

  1.老师接着讲故事,边讲边板书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

  (根据上面辩论,让学生和课文主人公对照的过程)

  故事内容:"不,我现在就做……完"

  板书:赞赏、惬意、羡慕、尊严(理解完反复读)

  2.问题:什么是尊严?

  聚焦点四:富翁=尊严

  1.翻书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并互相检查。

  2.互相交流、互相研读,画出重点词、句。

  3.讨论什么是尊严?

  (通过讨论问题,让学生基本达成这样一个共识:这里的富翁,并不是指那些拥有豪华的物质享受或百万金钱的人,而是拥有着尊贵的人格魅力、相信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的人。这样的人的贫穷只是一时的,他会靠自己的尊严,凭自己的双手一点一滴的把财富创造出来,成为既有物质财富,又有精神财富的富翁。)

  三、课文内化,使"尊严"成为学生的行为。

  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形成一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劳动更能推动历史的进步。我们应该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四、作业。

  运用本班图书、电脑,小组共同完成小论文《谈"富翁"》。

  五、学生进行信息收集。

  1.世界首富的故事

  2.石油大王哈默的资料

  六、板书设计。

  一个信念——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一种品格——坚强的毅力

  一种态度——做事认真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记叙文,文章的前半部分是夏老师的一个亲历的故事。这个故事除了表现母爱是人间最伟大的爱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引起读者对盲人群体乃至所有残疾人的关注,呼吁健康人应意识到自己身上的社会责任。从这个角度,本文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体察到他们内心的情感变化。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是小学阶段的过渡时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但能够学到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也能受到情感、道德方面的教育。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2、创设一个充满爱的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创设一个充满个性色彩的自由化的课堂情境,设计谈话导入,诱发兴趣,品读课文,感悟体验等环节。

  3、设计读的训练,以读贯穿始终,并重视读的过程和落实语言实践的过程。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自由读、同桌互读、默读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快速理解文章大意,认识文后8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自主的阅读活动中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主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盲道上的爱”,加强奉献爱心、关爱残疾人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

  难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关爱残疾人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准备: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提问:你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孩子吗?

  2、师:因为我们有着健康的身体,有着父母、家人的关爱,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快乐、健康的成长,所以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啊!可是,在我们的周围却有着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看不到万物的美丽,与我们相比他们是不幸的,但他们却在一条普通的盲道上,寻找到了爱的足迹。现在就请跟随老师共同走进快乐读书屋,我们一同感受一下盲道上的爱。

  3、出示盲道图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按着默读要求,再读课文,并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出序号。

  3、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4、指名读文,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三、理解课文,感悟真情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会脸红?

  出示图片,理解重点词语“有碍观瞻”。

  2、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①指导朗读:夏老师所说的'话。

  ②说一说:你觉得夏老师她是一个怎样的妈妈?

  (板书:母爱,无私而伟大)

  ③为了适应捐出双目后的黑暗生活,夏老师都做了哪些准备?

  ④当夏老师为女儿和丈夫表演走盲道时,她的女儿和丈夫为什么都哭成了泪人?

  如果你是文中的那个女儿,看到你的母亲为你做了这么多,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文中那个伟大的妈妈听到女儿对你说的话后,你想对你的女儿又说些什么呢?

  ⑤理解“要是这条道连最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3、学习3——5自然段

  ①听过夏老师的故事后,我有哪些变化呢?

  ②理解“一种思念”、“痛与爱”的含义。

  ③板书:奉献爱心,关爱他人

  ④齐读最后一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他的理解。

  四、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说一说在自己平时的生活中是否见过残疾人,心中有什么感受,当他们需要帮助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五、总结

  这个世界是由爱维系而成的,爱无处不在,让我们在感受母爱无私而伟大的同时,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人,让我们手牵手,心连心,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把爱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板书设计:

  盲道上的爱

  夏老师:清理盲道 叙述亲历

  我:不好意思 深情关注

语文教案 篇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表演。

  2、能感受原奉承话常驻骗上当,不能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想得到的东西。

  3、会给简单的句子加上逗号。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朗读课文,正确运用句式和标点符号;

  2、难点:能读出狐狸的不同语气;感悟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关键:抓关键词句体会,朗读。

  教学准备:课件、头饰等

  一、复习检查:

  1、看拼音写词语。(3号生写在小黑板上,其余学生做在练习纸上。)

  (完成后各小组的1号与3号互查,2号与4号互查。)

  2、选择其中的词语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可根据各自的能力选择词语的多少)

  二、读议课文2-3自然段

  是呀,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是围绕着一片肉而展开的。

  1、出示图片:谁能看图说说乌鸦和狐狸对这片肉各有什么表现?(让生自由说)

  2、文中哪几自然段就在写这幅图意?(2-3)自由读2-3自然段,想想分别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3、练习朗读。

  此时此刻,乌鸦会怎么想?狐狸心里又在想些什么?(让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表意见)

  三、精读4-7自然段

  乌鸦想保住肉,而狐狸却想骗取这片肉,它们各有什么表现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家最想读的部分4-7自然段。

  1、四人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学习提纲学习讨论。

  小组学习提纲

  (1)读读4-7自然段,用“--”划出狐狸说的话,用“~~”划出乌鸦的反应。

  (2)议一议,你对这只狐狸有什么看法,并说明理由。你对这只乌鸦又有什么看法呢?

  (3)想想狐狸说的话和乌鸦的话应该怎么读,并试着读一读。

  2、集体反馈。

  (1)面对乌鸦口中的肉,狐狸说了些什么?

  (出示狐狸说的三次语言)

  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从哪里看出来?

  (学生各抒已见)

  适时:狐狸这种使人听高兴,讨好别人的话又叫--花言巧语或甜言蜜语。

  这三次语言该怎么读呢?

  (指名读--评议--自由读--指名读--小组比赛读)

  (2)对狐狸的`讨好,乌鸦各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出示乌鸦反应的三句话)谈谈对乌鸦的看法。

  提示:乌鸦前两次不叫,到了第三次怎么叫了呢?(爱听好话)

  练习读好这三句话。

  3、引出结果。正因为乌鸦爱听好话,所以它嘴里的肉就“掉”了下来,反被狐狸“叼”走了。(掉、叼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板书:掉叼

  4、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完成练习:

  5、分角色朗读。

  四、表演课本剧。

  1、学生自由组合,每组三人,进行试演。

  2、指名三人上台表演,其余当观众评议。

  五、练习

  A:1、加标点:

  “您好()亲爱的乌鸦()”

  “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唱几句吧()”

  2、自己再编三句狐狸讨好乌鸦的话。

  B:只做第(1)题。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3. 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存疑导入。

  1、 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观察小能手的称号)(板书:花)

  2、 教师播放课件:欣赏一些美丽的花。问:你知道这些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

  放的呢?(学生可以猜测。)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熟读课文,初步释疑。

  1、 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遇到意思不明确的词,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 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 请学生读1、2两段。

  4、 评议。

  5、 余下一段同桌读。(帮助伙伴纠正错误)

  6、 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补充课题:钟)

  7、 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讨论、交流)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

  (自由读课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表扬。

  8、 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

  出示填空:我知道

  9、 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三、探究课文,感情朗读。

  (根据学生的兴趣读懂课文。)

  如:学生选择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请学生朗读)

  师:你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老师都被你感动了。你为什么会如此钟情于这一段呢?

  (说体会,谈感想)

  3、 用课件出示两段话,学生朗读进行比较。(一段是原文;一段是教师改编,描写花儿开放的句式单调、干巴。)为什么你喜欢原文?(说理由)

  4、 师生合作朗读本段课文。

  5、 交流自己的收获。

  6、 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

  7、背诵喜欢部分,与同学交流。

  8、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

  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下节课再见。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

  (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五、课堂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2)抄写19个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 认知目标: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 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1)学生听写词语。

  (2)同桌相互检查。

  二、展开想象,推测原因。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学生自由推测。

  三、研读课文,探究解惑。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5、小组交流,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

  7、 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2、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形式多样: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

  板书设计:

  13 花钟

  湿度

  温度 花钟 光照

  昆虫活动

《语文教案(范例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的教案02-2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5-30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5-11

语文《师说》教案02-05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语文教案(范例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范例7篇)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2、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结构: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部分来写文章。

  3、重点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能读懂些什么。

  二、教学准备

  1、生字、词认读幻灯片。

  2、钱塘江潮的录像片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看课题《观潮》,你能想到什么问题。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观潮的地点、时间、简单概括当时的情形)

  (二)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2、重点交流的几个字:

  若为上下结构,下半部分是右,不是古;

  昂的左下不要多一撇;

  崩的形近字区别,嘣,蹦,繃,漰等;

  震注意下面部分是辰字。

  3、课文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提出来集体交流。

  4、用上课文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话。

  (三)了解文章结构

  再读课文,自由找伙伴分工朗读课文。集体评议哪种分工方法好。

  可能的几种情况:1、四人小组朗读,每一个自然段,对此种读法加以肯定。

  2、三个小组朗读,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分工,对此方法要表扬,是正真的读懂了课文。

  老师点拨,这篇文章就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时间顺序写的。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潮来前)

  1、明确钱塘江大潮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最佳的观潮地点是在海宁市盐官镇;这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2、潮来前的情形是怎样的,作者从两方面进行描写。

  一是周围的景物江面、古塔、中山亭、观潮台、远处的小山(特点非常平静);

  二是当时的人们(人山人海、昂首、等着、盼着)

  3、指导朗读该段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课本以外有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3、复习学过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第二、三自然段,体会钱塘江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够背诵该部分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一读课文,初步感知

  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对钱塘江大潮的`描述后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由发挥,一个词、一句话等等都可以)

  (二)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1、听到的:(研读句子,同时落实感情朗读)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分析:这是一个比喻句,把潮水来时的声音比作闷雷。请学生体会闷雷一词,播放闷雷的声音与潮水来时的声音,之后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说明潮水越来越近)

  (3)人们的反应:人声鼎沸、沸腾起来(反衬出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4)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夸张的用法,的把潮水的声音与山崩地裂时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说明声音之响,气势之大,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说明潮水给人们的一种冲击力。)

  2、看到的:(研读句子,同时落实感情朗读)

  (1)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重点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以及与潮水来时的关系。明白白线指的就是潮水。)

  (2)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潮水越来越近,越来越急,越来越高)

  (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比喻,把翻滚的潮水比作白色城墙)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比喻,给浪潮以特写镜头,比作白色战马,这就是文章开头所写到的天下奇观)

  (三)三读,看谁读得好

  感情朗读,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抓住表示时间的词给课文分段。

  2、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片段,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并与课文比一比,看谁写得更好。

  二、教学过程

  (一)指导分段

  1、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早上,午后一点左右,霎时)

  2、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各段的大概意思。

  (二)观看录像,进一步了解钱塘江大潮

  1、观看录像,结合课文想想,作者哪些地方写得好。

  2、试着用自己的话给录像配上解说词

  3、集体交流,看谁的描述最准确,最能吸引人。

  (三)作业:

  1、检查课文背诵情况

  2、听写词语

  3、完成作业本相关作业

语文教案 篇2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61个生字,会写42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背诵《秋天的图画》、《植物妈妈有办法》、《古诗两首》和《黄山奇石》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激发学生收集词语、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喜欢背诵古诗的兴趣。

  5.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识字一

  教学目标:

  1、学认11个生字,会写“宜、实”等10个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培养生动积累的良好习惯。

  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词。

  2、感受词语描绘的景象,感悟秋天的美。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放大的教学挂图,或幻灯、投影片、CAI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秋天来了,秋天的景色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画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秋天吧!

  二、看图识字。

  1.出示课件,课本插图。

  认真看图,图上画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把“秋天来了,”这句话说具体。

  (根据学生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2.交流学生收集的画面。

  (l)把你收集到的秋天的画面介绍给大家。

  (2)指名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相机出示词语。

  3.看图读词。

  三、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宜、层??

  这些生字你都会认吗?自由试读。

  2、出示带拼音的字,自由试读。

  3、去掉拼音小帽子,你们还认识吗?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

  4、小组合作识字。(互相交流识字的方法。)

  5、组词练习:我会读。

  6、袖卡片,认读词语。

  四、朗读词语。

  1、范读词语,读出词的韵味。

  2、自由练读词语,指名读。

  3、想象词语描绘的景象。

  4、生自由选择词语想象说话。

  (引导学生这样说:我读到“瓜果飘香”时好像看到果园里梨子黄澄澄的,苹果红通通的,一串串水灵灵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

  5、齐读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认读生宇和词语。

  2.改动词语顺序,指名认读。课件出示:

  金秋时节景色宜人

  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天高云淡大雁南飞

  秋高气爽山河壮美

  五谷丰登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秋收冬藏

  二、指导写字。

  1、抽卡片认读“宜、实、色、华、谷、金、尽、层、丰、壮”。

  2、观察字的结构,说一说。

  3、师示范写,生观察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生练习书写,评议选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

  5、练习写字。

  三、积累词语。

  1、读一读,背一背本课所学的词语。

  2、小组对抗赛。比比哪一组说出的有关秋天的词语多。

  四、扩展活动。

  秋天的景色美吗?把你看到的美丽景色画下来。

  板书设计:

  识字一

  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金秋天高云淡大雁南飞

  五谷丰登瓜果飘香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复习生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词语的意思。

  这是我给这个班上的'第一堂课,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很多的词语还是一知半解,上课不认真听,字迹比较潦草,没有人积极回答问题。但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能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读书习惯和兴趣。

  1、秋天的图画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字卡、词卡、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1、演示课件:演示课件或出示相关内容的风光图片:看图说说这是什么季节?你看到了什么?教师板书:秋天的图画。

  2、启发谈话。秋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找到她了吗?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就让我们在这迷人的景象中走进《秋天的图画》吧!(板书课题)

  自读

  1、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共有几句话?

  2、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3、小组合作读,要求读正确。

  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自由认读。

  2、借助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读。

  3、小老师领读。愿意当教师的同学到前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同学认读。

  4、交流识字经验。把自己好的识字记字方法讲给同学听。

  5、多方式检查读。

  朗读

  1、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2、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3、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丽、灯、波、浪。学生认读。

  2、观察生字特点,交流写时注意的地方。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同桌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选择喜欢的生字组词并造句。

  精读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4、挑战读,向你认为读得好的同学挑战,看看谁读得更好。诵读

  5、课件出示秋天的画面,启发学生谈感受。

  6、师引读课文:(随即指导朗读)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梨树??苹果??稻海??高粱??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3、同桌互相提示背诵。

  4、背诵展示。比一比谁背得有感情。

  练习

  1、出示课后“我会读”,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练习读。

  2、说说句子描写的画面。

  拓展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也搞一个“颂秋天”作品展,可以像学习伙伴那样画秋天,用落叶做书签,还可以写句子、儿歌、小诗赞美秋天,等等。在班会上我们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作、字、劳、苹。学生认读。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3、学生练习,同桌评价。

  板书设计: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1秋天的图画勤劳的人们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着力突出了以下三个要点:

  1.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上课伊始,通过帖画的出示,引出给画面配音朗读的任务,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积极性。

  2.强化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理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由读、想像读、评价读、加动作读、齐读、为画面配音等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在读中学会读,同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3.积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

  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注意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形成的设计。另外,在引导学生进行学法探究方面,突出了读文想像的方法指导。

  4、通过让学生想象的说、练,让学生学会语言、运用语言。

  2、黄山奇石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造力。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弄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们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练习有感情读文。

  教学难点: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作者从几方面介绍黄山奇石的,在了解的基础上发挥想像创造性地练习说话。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激趣导人

  1、出示黄山风景图片: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小作者去欣赏黄山的奇石吧。

  2、师范读,小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板书: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谈琴。

  二、采取自主、合作的方法探究黄山奇石的神奇

  1、先自主学习,要求:a.选择一块自己最喜欢的奇石,找一找课文哪一段写了这块奇石,并读一读.b,图文对照,说说这块奇石的“神奇”之处,并用“——”划出描写巨石样子的句子。

  2、再合作学习,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随机学习课文。

  图展示猴子观海的样子:

  (1)这块奇石叫什么名字?谁研究这块奇石?指名汇报

  (2)演一演,评议。

  (3)还有什么补充吗?如:“陡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在陡峭的山峰上?为什么是翻滚的云海?

  (4)想象说话:几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呢?它仿佛在想什么?

  (5)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你们喜欢吗?齐读

  图展示仙人指路:

  (1)谁研究这块奇石?指名汇报,板书:站伸指

  (2)想象说话:这位仙人仿佛会说什么?

  (3)课文并列地写了“猴子观海”和“仙人指路”两个内容。我们说一段话里,有时并列地写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容,这样的段式叫()。那么文中用什么句子把这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呢?请用“~~~”划出连接句。

  (4)指名说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

  这两篇介绍古代建筑、园林的短文,初一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文中一些句子学生也较难理解。这篇设计以扶读为主,着重让学生读懂。

  教学步骤:

  1、导入,学生背诵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者简介江南三大名楼及成名的原因。

  2、学生对照注释阅读课文,同桌质疑讨论。教者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下列语句:

  A.遂以名楼。

  B.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C.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3、诵读小结。

  ①以“仙”字贯穿全文。

  ②短篇幅中包含丰富的内容。

  ③句式多变,多用对偶。

  ④总体特征:巍峨高大。

  4、转入《于园》,介绍瓜州古渡。

  ①古交通要冲,商贾云集,富人居所。

  ②相关传说故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5、学生对照注释阅读课文,同桌质疑讨论。教者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下列语句:

  A、富人于五所园也。

  B、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C、主人处处款之。

  D、以幽阴深邃奇。

  E、坐其中,颓然碧窈。

  F、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

  6、诵读小结:

  ①按空间顺序介绍于园。

  ②雅语、俗语兼用。

  ③总体特征:奇在磊石。

  7、检查阅读效果,讨论探究题。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进行口语、写作训练。

  教学步骤:

  1、导入,解说和黄鹤楼相关的故事传说:

  ①黄鹤楼的得名。

  ②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2、指导学生阅读《黄鹤楼》,疏通句子,对不易理解的句子,教者重点解说。

  3、讨论:

  ①这篇短文和崔颢《黄鹤楼》诗在内容上有哪些异同?(同:都写到和黄鹤楼相关的传说,都写到登楼所见、所感。异:本篇重在介绍说明,崔诗重在抒情;本篇表达热爱山川和仰慕仙人的思想,崔诗抒发思乡之情。)

  ②短文用哪些修辞手法突出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对偶、夸张)

  ③你有没有登高的经历?描述你登高的所见所感。

  4、阅读《于园》,讨论:

  ①于园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以磊石奇)

  ②文章按什么顺序介绍于园?(空间顺序,由前而后)

  ③举例说明文中用比喻说明的好处。(如“一壑旋下如螺蛳缠”,形象地写出磊石而成的沟壑盘旋而下的形状。)

  ④你到过的园林有什么特点?说给同学听听。

  5、写作交流。写一篇短文,介绍你游览的园林景点,要写出它的特点和游览时的感受。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

  以学生自学为主,指导学生结合过去所学,归纳文言词汇,在反复诵读中鉴赏。

  教学步骤:

  课前准备,学生上网查阅黄鹤楼的`资料。

  1、导入,学生交流所查资料。

  2、短文诵读:范读、集体读、指名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对照注释,两人一组合作解释句子。

  4、练习一:解释下列句中的“于、以、其”,归纳用法。

  ①于:于土墙凹凸处。尝驾黄鹤反憩于此。娠于磊石之手。

  ②以:遂以名楼。以实奇。不以疾也。可以为师矣。跪而拾之以归。

  ③其:观其耸构巍峨。坐其中。常蹲其身。其虫旧曾有之。

  5、练习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归纳语言现象。遂以名楼。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主人处处款之。缘坡植牡丹、芍药。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

  6、鉴赏。《黄鹤楼》:首先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命名的由来,接着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最后从侧面写黄鹤楼的地位和价值。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巍峨高大,神游的感受是如临仙境。《于园》:首先介绍于园所在地及主人,交代自己得以游园的缘由,接着重点写游于园的所见所感。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以磊石奇,神游的感受是使人有置身大自然的岩壑林泉之感。

  7、诵读、比较:两篇短文写法上的特点。

  【资料整合平台】

  《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见苏教版《语文读本》七年级下册)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描写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学重点:

  培养独立理解课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中,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杰克逊大叔对女儿的谈话中,认识到这种自尊的可贵。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自学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你们想成为富翁吗?(想)

  谁能给老师说出几位世界首富的名字?(比尔.盖茨......)

  他们是怎样成为世界首富的?

  老师通过讲故事,最后点出"尊严"一词。

  二、点上探究,体验"尊严"的内涵。

  通过故事,学生知道了成为富翁必须具备的条件--也就是尊严的内涵。

  聚焦点一:一个信念——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1.老师开始讲故事,并把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随机板书,学生反复读并理解。讲述内容:"从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停下来设置问题开始辩论)

  板书:沃尔逊、逃难、面呈茶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

  2.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观点一: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观点二:不吃,坚信劳动得来的才是自己的。

  (一)支持第一个观点的同学,一起讨论。.

  讨论结果可能是:

  1.不吃白不吃。

  2.死要面子活受罪。

  3.这个时候是选一张脸,还是选一条命。

  4.吃完有了力气再干活。

  (二)支持第二个观点的同学,一起讨论。

  学生讨论结果可能是:

  1.人活脸,树活皮,人的面子重要。

  2.劳动得到来才是自己的,不劳而获虽然活下来却像个乞丐。

  3.宁愿饿死不吃白食。

  4.吃完不让干活呢?]

  (三)两组开始辩论。

  学生辩论时,教师首先应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同时捕捉有代表性的信息进行价值取向的引导,如"劳动得来的才是自己的"这种说法十分符合孩子的认识水平,会有很多同学表示赞同。可以组织讨论:人该不该有这种信念,让学生联系实际(自己父母的劳动)充分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一个信念。"

  聚焦点二:一种品格——坚强的毅力

  1.老师接着讲故事,并把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随机板书,学生反复读(目的是让学生和文中情感进行碰撞)

  故事内容:"只有一个人例外……我再给您派活儿"

  (停下来设置问题辩论)

  板书: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目光灰暗(理解完反复读)

  2.问题: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

  观点一:吃完再干

  观点二:干完再吃

  (1)支持第一个观点的同学,讨论自己的理由。

  (老师设想:通过上一步的引导,大部分学生不会选这组)

  [估计理由:吃完再干有力气.......]

  (2)支持第二个观点的同学,讨论自己的理由。

  [估计理由:

  1.吃完不让干呢?

  2.自己既然有坚定的信念,就应该干完再吃。]

  (3)两组开始辩论,辩论时教师捕捉双方有价值的信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人都这么饿了,先干活会很累的也干不好,这就需要人有坚强的毅力——一种品格。

  随机引出第三个话题:这活该不该认真干?

  聚焦点三:一种态度——做事认真

  1.老师接着讲故事,边讲边板书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

  (根据上面辩论,让学生和课文主人公对照的过程)

  故事内容:"不,我现在就做……完"

  板书:赞赏、惬意、羡慕、尊严(理解完反复读)

  2.问题:什么是尊严?

  聚焦点四:富翁=尊严

  1.翻书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并互相检查。

  2.互相交流、互相研读,画出重点词、句。

  3.讨论什么是尊严?

  (通过讨论问题,让学生基本达成这样一个共识:这里的富翁,并不是指那些拥有豪华的物质享受或百万金钱的人,而是拥有着尊贵的人格魅力、相信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的人。这样的人的贫穷只是一时的,他会靠自己的尊严,凭自己的双手一点一滴的把财富创造出来,成为既有物质财富,又有精神财富的富翁。)

  三、课文内化,使"尊严"成为学生的行为。

  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形成一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劳动更能推动历史的进步。我们应该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四、作业。

  运用本班图书、电脑,小组共同完成小论文《谈"富翁"》。

  五、学生进行信息收集。

  1.世界首富的故事

  2.石油大王哈默的资料

  六、板书设计。

  一个信念——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一种品格——坚强的毅力

  一种态度——做事认真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记叙文,文章的前半部分是夏老师的一个亲历的故事。这个故事除了表现母爱是人间最伟大的爱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引起读者对盲人群体乃至所有残疾人的关注,呼吁健康人应意识到自己身上的社会责任。从这个角度,本文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体察到他们内心的情感变化。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是小学阶段的过渡时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但能够学到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也能受到情感、道德方面的教育。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2、创设一个充满爱的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创设一个充满个性色彩的自由化的课堂情境,设计谈话导入,诱发兴趣,品读课文,感悟体验等环节。

  3、设计读的训练,以读贯穿始终,并重视读的过程和落实语言实践的过程。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自由读、同桌互读、默读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快速理解文章大意,认识文后8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自主的阅读活动中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主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盲道上的爱”,加强奉献爱心、关爱残疾人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

  难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关爱残疾人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准备: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提问:你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孩子吗?

  2、师:因为我们有着健康的身体,有着父母、家人的关爱,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快乐、健康的成长,所以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啊!可是,在我们的周围却有着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看不到万物的美丽,与我们相比他们是不幸的,但他们却在一条普通的盲道上,寻找到了爱的足迹。现在就请跟随老师共同走进快乐读书屋,我们一同感受一下盲道上的爱。

  3、出示盲道图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按着默读要求,再读课文,并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出序号。

  3、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4、指名读文,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三、理解课文,感悟真情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会脸红?

  出示图片,理解重点词语“有碍观瞻”。

  2、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①指导朗读:夏老师所说的'话。

  ②说一说:你觉得夏老师她是一个怎样的妈妈?

  (板书:母爱,无私而伟大)

  ③为了适应捐出双目后的黑暗生活,夏老师都做了哪些准备?

  ④当夏老师为女儿和丈夫表演走盲道时,她的女儿和丈夫为什么都哭成了泪人?

  如果你是文中的那个女儿,看到你的母亲为你做了这么多,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文中那个伟大的妈妈听到女儿对你说的话后,你想对你的女儿又说些什么呢?

  ⑤理解“要是这条道连最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3、学习3——5自然段

  ①听过夏老师的故事后,我有哪些变化呢?

  ②理解“一种思念”、“痛与爱”的含义。

  ③板书:奉献爱心,关爱他人

  ④齐读最后一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他的理解。

  四、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说一说在自己平时的生活中是否见过残疾人,心中有什么感受,当他们需要帮助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五、总结

  这个世界是由爱维系而成的,爱无处不在,让我们在感受母爱无私而伟大的同时,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人,让我们手牵手,心连心,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把爱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板书设计:

  盲道上的爱

  夏老师:清理盲道 叙述亲历

  我:不好意思 深情关注

语文教案 篇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表演。

  2、能感受原奉承话常驻骗上当,不能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想得到的东西。

  3、会给简单的句子加上逗号。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朗读课文,正确运用句式和标点符号;

  2、难点:能读出狐狸的不同语气;感悟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关键:抓关键词句体会,朗读。

  教学准备:课件、头饰等

  一、复习检查:

  1、看拼音写词语。(3号生写在小黑板上,其余学生做在练习纸上。)

  (完成后各小组的1号与3号互查,2号与4号互查。)

  2、选择其中的词语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可根据各自的能力选择词语的多少)

  二、读议课文2-3自然段

  是呀,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是围绕着一片肉而展开的。

  1、出示图片:谁能看图说说乌鸦和狐狸对这片肉各有什么表现?(让生自由说)

  2、文中哪几自然段就在写这幅图意?(2-3)自由读2-3自然段,想想分别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3、练习朗读。

  此时此刻,乌鸦会怎么想?狐狸心里又在想些什么?(让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表意见)

  三、精读4-7自然段

  乌鸦想保住肉,而狐狸却想骗取这片肉,它们各有什么表现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家最想读的部分4-7自然段。

  1、四人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学习提纲学习讨论。

  小组学习提纲

  (1)读读4-7自然段,用“--”划出狐狸说的话,用“~~”划出乌鸦的反应。

  (2)议一议,你对这只狐狸有什么看法,并说明理由。你对这只乌鸦又有什么看法呢?

  (3)想想狐狸说的话和乌鸦的话应该怎么读,并试着读一读。

  2、集体反馈。

  (1)面对乌鸦口中的肉,狐狸说了些什么?

  (出示狐狸说的三次语言)

  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从哪里看出来?

  (学生各抒已见)

  适时:狐狸这种使人听高兴,讨好别人的话又叫--花言巧语或甜言蜜语。

  这三次语言该怎么读呢?

  (指名读--评议--自由读--指名读--小组比赛读)

  (2)对狐狸的`讨好,乌鸦各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出示乌鸦反应的三句话)谈谈对乌鸦的看法。

  提示:乌鸦前两次不叫,到了第三次怎么叫了呢?(爱听好话)

  练习读好这三句话。

  3、引出结果。正因为乌鸦爱听好话,所以它嘴里的肉就“掉”了下来,反被狐狸“叼”走了。(掉、叼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板书:掉叼

  4、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完成练习:

  5、分角色朗读。

  四、表演课本剧。

  1、学生自由组合,每组三人,进行试演。

  2、指名三人上台表演,其余当观众评议。

  五、练习

  A:1、加标点:

  “您好()亲爱的乌鸦()”

  “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唱几句吧()”

  2、自己再编三句狐狸讨好乌鸦的话。

  B:只做第(1)题。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3. 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存疑导入。

  1、 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观察小能手的称号)(板书:花)

  2、 教师播放课件:欣赏一些美丽的花。问:你知道这些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

  放的呢?(学生可以猜测。)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熟读课文,初步释疑。

  1、 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遇到意思不明确的词,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 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 请学生读1、2两段。

  4、 评议。

  5、 余下一段同桌读。(帮助伙伴纠正错误)

  6、 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补充课题:钟)

  7、 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讨论、交流)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

  (自由读课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表扬。

  8、 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

  出示填空:我知道

  9、 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三、探究课文,感情朗读。

  (根据学生的兴趣读懂课文。)

  如:学生选择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请学生朗读)

  师:你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老师都被你感动了。你为什么会如此钟情于这一段呢?

  (说体会,谈感想)

  3、 用课件出示两段话,学生朗读进行比较。(一段是原文;一段是教师改编,描写花儿开放的句式单调、干巴。)为什么你喜欢原文?(说理由)

  4、 师生合作朗读本段课文。

  5、 交流自己的收获。

  6、 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

  7、背诵喜欢部分,与同学交流。

  8、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

  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下节课再见。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

  (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五、课堂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2)抄写19个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 认知目标: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 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1)学生听写词语。

  (2)同桌相互检查。

  二、展开想象,推测原因。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学生自由推测。

  三、研读课文,探究解惑。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5、小组交流,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

  7、 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2、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形式多样: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

  板书设计:

  13 花钟

  湿度

  温度 花钟 光照

  昆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