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04 13:03:4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8篇(精选)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8篇(精选)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复品读对话,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理解课文。

  2. 学习运用几个词语写一段描述雨景的话。

  3.向萨沙一家人学习,有不甘为弱者,自觉保护弱小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识并识写课文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学会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概括段意。

  【课前预学】

  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指名读题,理解“弱小”(对比比较“弱小”)

  检查预习:“我”指谁?

  萨沙他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弱小、闷热、蔷薇、聊天、滂沱大雨、低垂、娇嫩、纤弱)

  2.理解词语:

  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大雨如注:注,灌人。形容雨下得很大

  娇嫩纤弱:柔弱纤细,

  3.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课文可分两部分,边读边想:课文可分为哪两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萨沙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游玩,说明萨沙是最弱小的。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写最小的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会了保护弱小者,表明萨沙不承认自己是最弱小的。

  4.造句。

  附近……

  芳香扑鼻……

  三、检测评学

  1、朗读课文。

  2、读一读:大雨如注、滂沱大雨。写一写雨中的景象。

  四、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摘录描写森林景色的句子。尝试写一写身边景物。

  【板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

  萨沙弱小

  萨沙证明自己不弱小

语文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本设计力求体现抓住重点,辐射全文的教学历年,教学中教师最大限度地把教学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质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倾泻,一望无际、勃勃生机、储备、暴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诺亚遇事善于动脑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3.能转述诺亚方舟的故事。

  4.学习写打比方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认字,转述诺亚方舟的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一次特大洪灾,把高原和山脉都淹没了,有一位非常聪明的年轻人建造了一条巨大的方方正正的船人们躲到船上在茫茫的、一望无际的水面上漂流,暴雨一连下了四十天,雨停后,这个年轻人放出鸽子,很快鸽子叼着一条橄榄嫩枝飞回,人们知道水已经退了,平安已经到来,后来人们以鸽子和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想知道这个人是叫什么名字吗?

  二、揭示课题,

  1.板书:

  诺亚:传说中的一个年轻人的.名字,

  方舟:方方正正的船。

  2.诺亚和方舟有着怎样的关系?

  3.为什么以此为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诺亚制造了一条船。

  生:以此为题突出诺亚是一位聪明而有奉献精神的年轻人。

  三、认识会认字

  出示会认字:瀑,倾,泻,淹,势,储,际,橄,榄,勃

  1.学生尝试读。

  2.教师正音。

  3.找出这些字的同音字或者形近字并且组词。

  瀑()

  爆()

  暴()

  倾()

  顷()

  泻()

  写()

  淹()

  掩()

  势()

  努()

  勃()

  勃()

  储()

  诸()

  际()

  标()

  橄()

  敢()

  榄()

  览()

  4.教师读文。

  (1)质疑:这些生字都躲在文章的句子里,你否是可以从句子里找出来?在文章里,它们和哪些字组成词?

  (2)学生边听边标出会认字新词。

  (3)标出全文的自然段。

  瀑布倾泻淹没地势储备一望无际橄榄树勃勃生机

  5.归纳学习方法:读中标生字、组词、形近字组词。讨论,朗读,发现。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观察课文插图:你发现了什么?

  1.认读会写字:

  2.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诺亚造了一艘方方正正的船救了被洪水困住的人们。

  3.诺亚方舟的作用是什么?

  二、出示预习提纲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参与学习活动,扶助“弱势”群体

  1.认读会写字,在文中标出生字

  2.正确书写生字,组词,找出它们的形近字并组词。

  3.找多音字组词。

  4.找出相应的近义词,反义词。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A组:

  生:我会板演并领读词语。很久很久、越长越高、又大又粗、一望无际、勃勃生机

  生:我能把躲在在课文的句子中的会写字找出来,并写在田字格里。

  舟充陆洪鸽灾备暴退

  生:我能用适合我的方法识字:加部件识字。舟十几十口=船舟+叟=艘,加一加的办法记:充、鸽、洪

  生:我能用猜谜语的方法识字。

  B组:

  生:我能用……像……似的……和各说一个句子。

  生:我能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知道鸽子和橄榄树是和平与希望的象征。

  生:我能用多音字“转、发、没、着、露”组词。

  C组:我们组找到了相应的近义词。

  D组:我们组会写反义词。

  E组:用生字的形近字或同音字组词。

  F组:读词语花篮的词。

  G组:我们组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H组: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七、师生评价。

  八、总结。

  九、反馈测评。

  【板书设计】

  诺亚方舟

  水淹没了村庄和农田→诺亚造方舟

  放动物植物种子→鸽子带来了水退的消息

  储备食品(象征和平与希望)

语文教案 篇3

  【内容简析】

  课文记述的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说”的故事,表现了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自读中提出问题,在充分读书后,小组合作交流个人阅读时的理解,大家一起分享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认识“魏、廓”等生字,会写“吻、锯、拼”等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成了著名的地质学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主人公魏格纳又在地图上发现了什么?请响亮地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把字音读准。

  2.同桌互相认读生字词,纠正对方的错音。

  3.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生字词。

  4.识记生字,交流记字的好方法。

  5.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6.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7.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2)汇报:用“__”画出魏格纳在地图上的发现,用“~~~”画出“大陆漂移说”的内容。

  (3)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南美洲和非洲的位置,看看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跟非洲西海岸线的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很吻合。

  (4)指导读好画出来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2.学习第三至第八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至第八自然段,边读边想:科学家是怎样证明“大陆漂移说”这一假说的?

  (2)四人小组内交流。

  (3)检查汇报。

  (科学工作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考察,在南极洲找到了显示植物生长痕迹的煤块,找到了大量的动植物化石,还发现了有冰川移动时留下的擦痕的冰碛岩。这些新的发现,使“大陆漂移说”获得了新生。)

  (4)师生合作读书。(老师读第三自然段,女同学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男同学读第七、第八自然段,理解作者是如何进行推理、证明“大陆漂移说”的。)

  四、总结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再读感悟

  1.默读课文,想一想: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

  2.讨论交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3.把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次。

  三、质疑问难

  你还有哪些问题要提出来让大家讨论?

  四、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组词说句。

  2.观察各个要求会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的发现。

  3.指导书写。

  要点:“适、存”是半包围结构,“适”的笔顺是先内后外,“存”的笔顺是先外后内;“吻、锯、拼、煤”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吻”字的右边“勿”不要写成“匆”;“置、悬、崖”是上下结构,其中“置、崖”上小下大,“悬”上大下小,“置”字下面的“直”中间是三横,“崖”字下面是两个“土”,不要写成四横一竖,书写上下结构的字,上下要对齐。

  4.学生在写字本上独立书写。

  5.评价,互相欣赏与指正。

  五、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查阅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和同学交流交流。

  习题精选

  一、组词。

  锯( ) 置( ) 痕( )

  据( ) 值( ) 恨( )

  适 存 参

  二、改病句。

  1.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远不会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工作者进行了长期困苦的考察行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造句。

  逐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回答问题。

  这些发现都证明:现在地球上的几大洲,在三亿年前是连在一起的,那时大部分地区都被冰雪覆盖着。后来,古老的大陆向北漂移,漂向赤道,天气也渐渐转暖,生长出茂密的森林,还出现了恐龙等动物。两亿年前,这块大陆分裂了,碎块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上,成了南极洲、亚洲、美洲、大洋洲……

  这些新的发现,使得大陆漂移说获得新生,并被视为板块构造学发展的基础。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

  1.在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证实( ) 发觉( ) 漂动( )

  反义词:聚合( ) 炎热( )

  2.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接龙。

  参差不齐→( )→( )→( )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学习劝说别人不要做有损于公共利益的事情说话有礼貌。

  2、关心身边的事情,勇于表明自己的态度。

  课前准备

  与课文配套的教学挂图,损坏公共利益的图片。

  一、以题激趣

  1、揭示话题:“这样做不好”。读题。

  2、质疑:说说你想知道什么?(如:究竟做了什么?为什么不好?不好在哪里?)

  二、了解图意

  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三、讨论、交流、评议

  这样做为什么不好?你怎样劝说她们不要这样做?

  a、自己练说。

  b、师生角色交流。

  老师承担阿姨的角色,学生承担劝说者的角色。

  生:阿姨,不要让水龙头的水不停地流。

  师:水多了,菜洗得干净。

  生:这样做不好。

  师:没关系,水多得很,用不完。

  过渡:阿姨不听你的,怎么办呢?再想想办法,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

  c、评议:为什么阿姨不听劝说?要怎么说阿姨才会接受我们的意见?

  d、相机引导,明确怎样劝说最有效:劝说肘要讲出道理,讲话时态度大方,有礼貌,采用温和的语气。

  过渡:同学们再想想,这样做为什么不好?怎样劝说他们不要这样做?把你的好办牲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每组准备推选两位代表汇报,一人说—幅图。

  e、分组讨论。

  f、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使学生认识到:在草地上蹋足球会伤害小草,破坏环境,影响别人休息。开着水龙头洗菜太浪费水,而水资源是有限的`。(可以联系我国某些地方的缺水状况举例说明)

  g、评一评。学生互评,教师提醒学生多发现同学的优点,给予肯定。对说得好或说话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

  四、表演

  1、每组选一幅图演一演。联系实际,注意劝说的语言、方法、态度、语气等,可以加上被劝说人的语言和动作。

  2、汇报表演,评评哪组演得好。

  五、联系实际,扩展延伸

  同学们,平时,你们是否看到过像这样不好的事?

  1、学生举例。如:用小刀在树上刻字,把衣服晾晒在树上等等。

  2、学生分组交流:遇到这种事,你们应该怎么做?

  3、各组选送代表在班上交流。

  4、设置情境,演一演。攀折树枝,往稻田里扔石头

  5、评议、总结。鼓励学生在学校、家里发现不该做的事大胆劝说。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贝多芬和致爱丽丝》是第7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全文用一个充满“爱”的故事讲述了贝多芬如何创作《致爱丽丝》这首曲子的。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行文的照应与衔接自然流畅,采用叙述、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十分感人,读了它,让人更加敬重贝多芬,也让人更为《致爱丽丝》而陶醉。

  设计理念:

  根据本单元教学重点,教学时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自读自悟,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用情感拨动儿童的心弦;长适度扩展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体会人间真善美的情感。

  2、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

  教学准备:

  钢琴曲《致爱丽丝》、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言:先请大家欣赏一段钢琴曲《致爱丽丝》。你们知道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吗?(板书:贝多芬)

  2、出示贝多芬图片,师生互相补充,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补充完整课题:贝多芬和《致爱丽丝》。

  《致爱丽丝》这首曲子,节奏富于变化,时而舒缓,时而急促,旋律十分优美。传说贝多芬在创作这首曲子时还有一段十分动人的传说呢,你们想不想听一听啊?那就让我们快快走进《快乐读书屋》吧!

  二、自读自悟。

  1、自由读课文,拼音汉字对照读,读准字音。

  2、看着汉字读课文,读连贯,读通顺。

  3、同桌互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确、通顺、连贯。

  4、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一评他是否做到了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5、初读后感知,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可以提出一些需要理解的词语,如:“匆匆、唯一”等。也可以说说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贝多芬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遇到了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他是怎样创作的?“贝多芬被这一切感动了”指的是什么?等等。

  6、合作读文,质疑解惑。

  (1)小组学习,理解雷德尔老爹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愿望的。

  (2)播放《致爱丽丝》乐曲的高潮部分,让学生听音乐展开想象,并说说脑海中出现的画面,从而理解雷德尔老爹是在美妙的音乐中实现自己的愿望的。学生可能会想象出山川、河流、森林、大海等景物。

  (3)思考:如果你就是雷德尔老爹或爱丽丝,此时此刻你会想到什么?

  (4)说说你最喜欢课文中出现的哪个人物?画出课文中表现他品质的.话读一读,从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引导学生选择不同人物来说,从而体会文中3个人物各自的美好心灵。

  学生通过互读、互议的方法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在全班展开讨论,教师给予适当地点拨和指导。

  (5)有感情地朗读。

  人物这样善良,乐曲如此优美,相信每一个人都已被这充满爱心的故事深深打动。怎样才能把你此时此刻的感情表达出来呢?

  ①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指名读。

  (6)在今天的《快乐读书屋》中你感到快乐吗?说说你有哪些收获。

  可以说说通过学习课文明白了什么道理,可以背背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也可以谈谈自己对贝多芬及他的作品的认识。

  (7)认识汉字。

  出示本课要认的字,看学生是否能准确的认读。对记得不准的字,通过多种形式地坊来强化记忆。

  三、扩展阅读。

  请学生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注意版)》中的第20课《大禹治水》。

  1、先看清文后问题,带着问题读书。

  2、学生自由读文,读后回答问题,教育学生学习大禹身上的那些美好的品质。

  四、总结。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古今中外,有那么多让我们敬佩的充满爱心的人。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做一个乐于助人、心中有爱的人!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我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最后一篇《语文园地七》,包括“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两个部分。

  在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的标准导读》之后,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认为:“我的发现”编排的是AABC式的词语;“日积月累”第一项让学生通过“熟字+偏旁”认识新字。第二项“读读背背”要求背诵表现友谊的五句诗。这两大部分内容编排有规律且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学习的兴趣,既体现了新课标“重发现、重合作探究、重积累、重情趣”的理念,又突出了本组“友谊和理解”的主题思想,是单元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二、学生情况分析

  只有从学生情况出发设计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教为学”服务。我分析了学生的情况:

  1、三年级的学生处于9—10岁之间,活泼好动,求知欲旺盛,喜欢新鲜事物,又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知识积累,加上各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度不一,所以,教学中宜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学习兴趣。

  2、而在成语学习方面,经过之前的持续学习,有一定的成语储备量,学生已经知道成语有多种形式,例如AABB、ABAC等,也初步具备了发现成语规律的能力,喜欢积累,因此学习的兴致比较高。亦喜爱诵记古诗,但分类积累习惯尚未形成。

  4、学生经过两年半的字词学习,已经掌握了较好的认字方法,可顺利地拓展形近字,以增强系统识字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发现成语、诗句的规律,积累好词好句。

  (2)巩固识字方法,掌握生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说、读、写、背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训练。

  3、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学习的兴趣。

  四、重点难点

  1、考虑到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点:

  (1)发现生字、成语、诗句的规律。

  (2)掌握生字,积累词句。

  2、又根据本学段学生的情况,确定了以下教学难点:

  能将生字、成语、诗句学以致用,并学到一些积累好词好句的方法。

  五、教学策略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这两部分内容是相互独立,没有密切的联系的,为了把他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学,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创设有趣的语文园地,积极引导学生以自主发现,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采取以诵读为主,多种形式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积累、拓展。

  本课的设计由五个环节组成:一创设有趣的语文园地,二游百花园学习“我的发现”,三游生字娃娃园学习“读读认认”,四游古诗园学习“读读背背”,五回到收获园,总结收获。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 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主动性

  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是这样阐述的:“针对儿童蕴藏着学习的

  主动性,又有可能消失的可变心理特点,把儿童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又在连续的情境中,不断强化学习动机。”我采用这一理论,利用多媒体画面和音乐,创设了有趣的语文园地,分别为“成语百花园”(我的发现),那里鲜花盛开,成语在花朵里摇摆;“生字娃娃园”(读读认认)的生字则会使变身术;古诗园(读读背背)里有情境交融的图画,令人流连忘返。我又利用“小火车开动”的歌谣加动作,引领因学生在不同园地之间学习。因为这些情境新颖,符合三年级孩子活泼好奇的心理,可以使孩子们学习的兴趣盈然,不知不觉地进入游戏中主动学习。

  (二)自主发现,多种形式积累,突出教学重点

  新课标中说:“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要实现有效学习,自主学习是基础。”据此,我在每项内容教学时都给予了充足的时间,让孩子去发现、探究知识的规律,背诵积累知识,让孩子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成语、生字和古诗三个园地中,都设计了类似的流程:

  1、 读一读,同桌互帮互学。让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帮助学困

  生读准字音,认识生字等减轻学习困难。

  2、 自主发现规律,组内交流,再到全班交流。我分别设计了以下

  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A、在学习AABC式词语时,提问“你能发现成语的秘密吗?”B、在学习生字时提问“每组的生字与熟字有什么特点?”C、在读古诗时要求“体会这几句古诗都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但老师不做过多的引导,而是通过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小组讨论来解决。

  3、 比一比,比赛积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又十分强调“丰富语言

  的积累”,其中加强背诵是积累的好办法。为了让孩子熟读成诵,我安排了1分钟背成语比赛,在情境中背古诗,同桌、男女生比赛等多种游戏方式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评出背诵大王,使课堂效率提高。

  (三)趣味拓展,学以致用,突破难点

  语文学习应该得法于课内,走向广阔的课外,我在每部分的教学都进行了拓展,如“成语百花园”(我的发现)的教学,我发给每位学生一张花朵卡片写AABC的词语,并选其中的词语说话;在生字娃娃“超级变变变”的教学中则使用“一个部件+不同的偏旁”来拓展字,渗透形声字认字规律;读读背背则用友情古诗送贺卡给远方的亲人、朋友等,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逐步形成自觉运用、积累知识的习惯。同时配合布置课后作业:收集各种形式的成语,收集表示友情的诗句,并定期检查评价积累情况,展示优秀作业。

  附板书设计: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百花园:AABC式词语 花朵贴图(拓展词语)

  生字娃娃园:新字=熟字+部首 一字开花贴图

  古诗园:“友情”诗句 贺卡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烘”等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丑小鸭的坚强和决不放弃的精神,并懂得从小要和善待人,互相尊重。

  教学重难点: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使学生懂得从小要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学准备: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简介安徒生。你知道他吗?他是安徒生 。出示句子: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爷爷为我们写了很多大家喜爱的童话故事。《丑小鸭》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新的童话朋友。

  2、引入课题,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丑小鸭图片)看看它是谁?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它的名字:丑小鸭。指导写好“鸭”字。重点提醒:鸭。左边写个“甲”,要小一点;右边的鸟要写的瘦长一点,并且要紧紧挨着左边的“甲”。

  3、读课题。让我们一起叫叫它的名字。

  4、丑小鸭的故事十分感人。要了解他的故事,让我们打开书本126页去读读课文。

  二、感知课文,了解课文

  1、初读课文。要求:请认真读准每一个生字词语,用心读好每一句话。遇到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多读几次。

  2、检查字词

  (1)出示难读的生字

  欺负 篱笆 讨厌 暖烘烘 剩下 冻僵 芦苇 卧在 孤单

  重点指导读好轻声和后鼻音:烘 剩 僵

  自由读——指名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3、再读课文。难读的词语难不倒你们,你们真了不起。那我把这些词要送回到课文里,请你再读读课文,读完了想想丑小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三、感受丑小鸭的“丑”和天鹅的美

  (一)认识小鸭的“丑”

  同学们,读了课文,你知道“丑小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

  1、快速读一读课文,在文中用“~~~~~”划出最关键句子。

  2、出示句子:(丑小鸭)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想,你有什么发现?

  3、发现积累

  问:读了之后,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引号)这里的丑小鸭为什么要用引号?(丑小鸭这个称呼是别人叫他的,这里是引用了别人的称呼,所以用引号)。

  发现一:(怎样的) 积累AAB词语:厚厚的 薄薄的 甜甜的 酸酸的 长长的 ……

  发现二:(什么怎么样。)

  毛(灰灰的)

  嘴巴( 大大的 )

  身子( 瘦瘦的 )

  你能照着样子来说一说吗? (如: 小草绿绿的。书本厚厚的'。西瓜甜甜的。……)

  4、师小结:啊,原来,丑小鸭的名字是这样来的呀。它长大后会变成什么?——它长大后变成了一只漂亮的天鹅。板书:天鹅。指导书写:鹅的左边是“我”,要写得小。让我们来看看它长大后的样子。

  (二)欣赏天鹅的“美”

  1、出示天鹅图,欣赏。

  过渡:多美的天鹅呀!课文哪个地方写它变成了一只洁白美丽的天鹅。赶快去读一读并用横线划出来。

  2、出示句子: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

  3、朗读指导。 指名读,问:天鹅美吗?美在哪里?

  雪白的羽毛 长长的脖子

  4、小结过渡:看着湖面上自己漂亮的影子。丑小鸭十分高兴,但是丑小鸭没有忘记在变成美丽的天鹅之前,他所遇到的种种磨难。课文3-6小节就为我们讲述了它的遭遇。让我们去读读他的不幸遭遇。自由读——边读边注意,这里面可躲着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很多生字朋友,请注意生字读音。指名分段读。

  四、生字指导书写。

  (1)生字指导。

  欺负、篱笆(读轻声)。 篱笆 , 提醒都是竹字头 。

  芦苇(图片)芦苇是一种植物,它是长在水中的草。所以这两个字都是草字头

  读“僵”。能给“僵”再组词吗?(新疆 缰绳 )

  幸亏

  (2)书写。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跟随安徒生爷爷认识了丑小鸭。瞧,丑小鸭和他的兄弟姐妹都来了,他们带着词语卡片想考考你们,看谁和词语交上了朋友?点课件,出示词语

  1、指名读生词。“讥笑、讨厌、蛋壳、欺负、翅膀、僵硬”等。

  2、同学们真棒,和词语交上朋友了,接着我们再次走进丑小鸭的故事,齐读课题。师范读。问:你知道了什么?(丑小鸭的成长过程很艰辛等。)

  二、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过渡:丑小鸭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不幸,让我们拿起书,细细去品读课文的3-6小节。自由读文。

  (一)学习课文第3——4小节

  1、指名读。你读懂了什么?

  2、(课件出示以下句子)

  (1)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

  齐读句子,想想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丑小鸭的可怜?

  他们是这样不礼貌的对待丑小鸭。这时候,丑小鸭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他会怎么想?

  过渡:没有了亲人朋友的关爱,丑小鸭只好离开家,来到树林里。然而,树林也不是他的避难所。他又遇到了什么不幸?

  (2)“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它,猎狗追赶它。”

  想象小鸟可能讥笑他什么?

  你们能把丑小鸭的可怜样读出来吗?让大家感受。生练读,全班读。

  师引读:“它只好.......”问:离家出走的日子好过吗?

  过渡:秋天来了,丑小鸭来到湖边怎样过日子呢?

  (二)学习课文第5、6小节:

  1、指名读,你听懂了什么?

  (1)课件示:丑小鸭仰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从天上飞过,又惊奇,又羡慕。

  (2)指导理解体会“惊奇”、“羡慕”。(丑小鸭惊奇的是发现世界上竟有这么美丽的鸟;它羡慕的是希望自己也能像天鹅那么漂亮,也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

  (3)如果你就是丑小鸭,你这时候会说什么呢?说给同桌听(天鹅真美啊!要是我也能变成白天鹅那该多好啊!要是我也有那么多好朋友该多好啊!)

  (4)正因为天鹅有的丑小鸭没有,但他又希望自己也要有,这就叫“羡慕”。

  (5)想一想,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羡慕别人呢?

  (6)请同学们怀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一段。(自由读,男女赛读)

  2、过渡:天气一天天变冷,冬天来了。(课件示)丑小鸭趴在冰上冻僵了。幸亏一位农夫救了它。

  (1)师引读。

  (2)理解“幸亏”。从这个词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品味美好心灵。

  过渡:丑小鸭历经许多生活的苦难,但是他没有放弃生活的勇气,在他心中总是有着美好的向往。苦尽甘来,丑小鸭终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1、师生对读。师: ?

  生: !

  2、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他会想些什么?

  3、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4、读完这篇课文,你从丑小鸭的故事中感悟到什么?

  四、板书设计。

  丑小鸭 ------------ 白天鹅

  要有一颗好的心:善良、宽厚、有理想、

  勇敢地追求美与幸福

  六、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

语文教案 篇8

  自读要求

  1.通过默读训练,提高自己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

  2.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利用表格等形式来梳理文章内容。

  3.用“标注法”及“评注法”阅读文章。

  (解说:对于一篇自读课文,只有让学生亲自阅读,亲自感悟,并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络,才能真正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

  学习侧重点

  1.结合课内外知识,了解小行星的发现史和命名办法。

  2根据说明文的体裁特点,理解作者组织文章的思路,即说明的顺序。

  3通过本文与学术作品的比较,体会科普作品的写作特色。

  (解说:对于本文的学习,首先应达到基本要求——读懂,即在解决字词问题的基础上,把握文章所蕴涵的文字内容;其次应深入探究的是,作者为了高效展示这些内容,采用了忑样的形式与技巧。前者是学习的基础,后者则是深化。

  因此,结合说明文体裁的特点,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设置了上述三项学习侧重.长。)自读程序 1.默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

  (l)划出读不准音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自查工具书解决。

  (2)第一层次的思考题。

  ①围绕小行星,作者分别“漫话”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②用表格或其他形式总结小行星的发现史。

  2.自学成果展示。

  除语言交流外,可用实物投影仪等方式展示学生的自学成果。

  3.第H层次的'思考题。

  根据本文依次说明的主要内容,应如何划分文章结构?从中又可分析出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来组织文章?

  4分小组讨论学习。

  5.汇报各小组学习成果。

  6.自由朗读全文,并就语言的准确性及科普文章的特点做评点批注。

  (解说:安排上述“自读程序”的原因有:其一,强化学生在阅读中的自我感悟,提高自学品质,形成适宜的学习策略。在课堂中,教师的作用应是:使用一切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用语言暗示、趣事导入或设置富有逻辑关系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在学生阅读遇到困难时,适时予以点拨。其二,突出学习过程的意义。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感受语言的过程,而感受语言是达到领悟语言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拥有了许许多多这样的阅读经历,才会形成对语言敏感性、联想性、想像性的认识,才会积累属于自己的阅读经验,也正因为如此,才可能会在其中蕴藏着可贵的独立性、独创性,才会克服消极被动学习等弊端。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应真正从思想上转变教育观念,诚心作学生探究问题的伙伴,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敢于挑战书本与权威,敢于发表一己之见。)

  自读点拨

  1.知识性与可读性并举。

  《漫话小行星》一千余字的篇幅,清晰地说明了小行星的发现史、命名方法等有关知识,内容丰富,具有极强的知识性,即科学性。同时,作为科普读物,作者采取了多种形式,把单调的天体知识变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趣味盎然。第一,文章列举了大量事实,介绍了小行星被发现及命名的生动事例,引人入胜。第二,作者既讲克得饔镅缘淖既沸裕又突出了语言的生动性?

  2顺序合理,思路清晰。

  小行星的发现是为其命名的基础,而命名后准确的观察又是产生新的探索的基础。本文就是根据说明对象本身的规律性,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顺序来安排说明层次,因此,从全文整体考虑,当属逻辑顺序。然后,在说明小行星发现史这一局部问题时,作者则又采用了时间顺序,将两百年间的发现依次有选择地进行介绍,虽内容繁杂,却杂而不乱,条理分明,脉络清晰。

  附:小行星发现史简表 时间

  发现人 星名

  1801.1.1 皮亚齐 谷神星

  1802 奥伯斯 智神星(2号小行星〕

  1804 3号小行星

  1807 4号小行星

  1845 业余天文爱好者 5号小行星

  到1891 年.共发现了322颗

  目前,编号的小行星超过8000颗

  (解说:在进行说明文教学时,应围绕其文体特征来学习,如紧扣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方法及语言等。《漫话小行星》就以其流畅、准确的说明,顺序合理、脉络清晰地给读者上了一节生动的科普课,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而形象丰富的语言,灵活的说明顺序又引发了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因此,将上表定为点技重点。)自读思考 1.清在摘抄本上写下学习本文积累的词语或句子。

  2.选取文章中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与生动性的两个例子,分别点评,每处字数5O字以上。

  3介绍你上学以来更换书包(或其他一种学习用具)的历史。注意:①按照时间顺序来写;②要求1OO字以上;③应略写更换原因,而对书包(或其他用具)的形状、颜色等作具体说明。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22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丰碑》教案02-06

语文《师说》教案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