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8篇(热)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理解、积累词语;培养学生迅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理解内容,能够借助文本说出人们所看到的美轮美奂的落日实际上是幻觉的科学依据。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欣赏重点语段,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启迪学生能够用明辨的双眸、思考的大脑,观察生活,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两张幻觉图片导入
二 欣赏落日谈谈感受
三 基础知识
1、小组代表竞读课文。
2、小组代表上黑板给词语注音,词语有: 吟咏 绮丽 绚丽 殷红
3、小组代表听写词语比赛。听写了:幻觉、吟咏、变化多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夕阳无限好
4、抢答:“夕阳无限好”出自哪首诗歌,请把全诗背诵出来。
四 我读 我画 我赏(1-3)
1、请一位同学朗诵第二自然段,另外三位同学上黑板一边听一边画出落日图。之后点评。
2、讨论这个自然段用的主要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3、第二自然段的“躺”和“缩身”两个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4、第二自然段的分号有何作用。
5、改第一段的双重否定句为陈述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6、改最后一段的反问句为陈述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7、用书中的原话回答“落日”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8、第三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五 重点研读合作探究
1、引导大家阅读4到7自然段,讨论了形成落日幻觉的原因有哪些?要求同学们找到相关的句子并且概括出关键信息。完成课后表格.
2、讨论这几段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六 课堂拓展延伸
1、结合《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进行对比阅读。
2、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段描写文字。
七人生的启迪?
比如:幻觉带来灵感,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山不是山,看水仍是水等。
语文教案 篇2
第二课时
课时要求:
理解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五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过渡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过第一自然段,知道天冷了,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保护了小树。几年以后,小树长得怎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理解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注意全段有几句话(两句)
2.理解第一个句子。
①指名读。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小树给爷爷撑开绿伞)撑是什么意思?(教师可用动作演示)。
②句子中的”绿伞“指的是什么?要引导学生读句子想,因为绿伞是小树撑开的,所以它应该是长在树上的密密层层的枝叶,即树冠。在这基础上让学生看插图加深印象。
③枝叶是”撑开“的吗?可课文为什么这么说,请联系句子想想,然后回答。
④指导读。读的.时候把小树为什么要给爷爷撑开伞,撑开什么样的伞读清楚。
(2)理解第二个句子。
小树给爷爷撑开了绿伞,爷爷怎么样?指名读,强调不热了。
3.指名正确流利地读第二自然段,把句字意思表达出来。
4.指导背诵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理解句子
“爷爷真好,小树真好”。是本段仅有的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要想知道,就要联系全篇课文去想,想想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理解句子的意思就是要放在课文中去想。请你用这个方法想句子的意思,然后说说。
3.指导读。要把夸爷爷,夸小树的语气读出来。
(四)读全文,从整体上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熟读并背诵。
1.指名读
2.引导加深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再看课题想一想:人和树有什么联系,读完课文你知道了吗?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作简单小结:人和树是有密切联系的,爷爷保护了小树,小树就能茁壮成长,为人们做许多的事情,如:可以乘凉,可以美化环境,可以净化空气等等。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爷爷那样保护小树,那多好啊!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中休息--
(五)继续学习五个生字的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热”。
(1)先告诉学生“热”字下边是个新偏旁,叫四点底,然后指名学生说说怎样记字形:重点提示右上的“丸”不要丢点。
(2)指导写。先引导观察范字,然后看范字写两个。热要写得上大下小,上边左右部分一样高,一样长。下边的四点底,一个点向左,三个点向右,两边点大,中间的两点小,四点要写得和上边部分一样宽。
2.出示生字“绿”。
(1)指名说怎样记字形。重点提示右上第三笔横要写得长些,右下是
(2)指导写。先引导观察范字,然后看范字写两个。“绿”要写得左窄右宽;左高右稍矮;左短右稍长;右边第三、七笔从横中线起笔。
3.出示生字“真”、“冷”、“好”。
先指名记字。提示“真”字的里边是三横,“冷”字最后一笔是点。然后让学生自己看范字,各写一个生字。
4.巩固学过的八个生字。
(1)认读,重点读“热、绿、裳、真”四个字,说明要注意的地方。
(2)试默八个生字词,不会的字可以看板书写,做出不会写的记号。
(3)教师巡视检查全班试默情况,同学们练习刚才不会写的字或错字。
(4)正式默写全课生字。
(六)总结
《爷爷和小树》这课书学完了,同学们学得很好,做到认真读书,一边读书,一边识字,理解词,能放在句子中想意思。理解句子,能放在课文中想意思,这样学语文才能学得又快又好,真正的读懂课文。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4、对一般说明方法的初步掌握,特别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对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初步了解和掌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两亿年前,地球广茂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群巨大的爬行类动物,他们主宰着当时的地球,那就是恐龙,(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同领略恐龙的世界。
二、读通全文,解决字词
1、读通全文,读准字音。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将课文通读一遍,遇到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用查字典的方法自己解决,如果还是无法解决,一会儿我们边讲边提(—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出示生字
yì màn diào jiàn xíng wèi měng chǐ bǐ mí
亿 漫 吊 剑 型 畏 猛 齿 匕 谜
指导:
“亿”字第二笔为“横折弯钩”,是整体认读音节
“漫”的部首为“三点水”,与水有关,字形辨析:慢(缓慢)漫(弥漫)
“三车并行”其声“隆隆”是为“轰”
“剑”为刀,同为立刀旁的字有“利”、“刻”、“划”、“削”与锋利的刀具有关
“畏”,错误可能多一撇
“型”,后鼻音
“猛”为“反犬旁”,与动物有关,后鼻音
“齿”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
“匕”,第三声
“谜”言字旁,谜语用口述
那么,你们对哪些词语不理解呢?或者说你已经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解决了,也可以和大家交流一下。(教师在学生不理解的情况下进行指导)
漫游:随意游玩,本课指恐龙到处随意走动。
轻型:(机器、武器)在重量、体积,功效或威力上比较小,本课形容翼龙飞行起来比较轻巧。
神秘:高深莫测。使琢磨不透的。本课是指恐龙的突然消失,使人弄不明白其中的奥秘是一个不解之迷。
锋利:本课形容霸王龙的牙齿非常尖锐,很容易刺入别的动物。
消失:逐渐地减少以至没有。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本课形容雷龙的形体很大。
望而生畏:畏,害怕。看到了就害怕。
展翅高飞:张开翅膀高高地飞翔。
齐读生字,并完成课后第2题
三、再读课文,理顺句意
1、指名读各个自然段,相机指导。
2、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四、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1自然段
1、我们知道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已经灭绝了,你们想知道恐龙出现在什么时候吗?当时它们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百闻不如一见,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讲读第2、3自然段
1、过渡:在两亿年以前这么多恐龙就在地球上自由自在地生活,你想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读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在这几种恐龙的名称下画一条横线。
2、学生交流
3、这些恐龙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找出来放声读,再说说这种恐龙的特点。
4、学生交流
雷龙:大象在我们同学的眼中是很大的动物,雷龙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真是个庞然大物,把雷龙和我们熟悉的大象相比较的`说明方法就叫——作比较。说雷龙走路发出的声音就象雷鸣的说明方法叫——打比方。指名读,让大家感受到雷龙又重又大。
梁龙:二十多米,两个教室连起来那么长,二十多米能不能换成很长,这种用数字来说明的方法就叫—列数据。齐读,让同学们都能感受到梁龙很长很大。
剑龙:指名上台介绍,你对他的介绍满意吗?
三角龙:想象它的样子,三角龙的脸我们看了都感到非常害怕,这就是——望而生畏。
鱼龙:和海豚相比较。
翼龙:刚才我们看到翼龙飞得很轻巧,就象一架轻型飞机,这里就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再让我们走近翼龙。
5、课文中用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这些说明方法,使我们对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鱼龙和翼龙的形态特点有了很清楚的了解。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你还知道哪些恐龙?
小结:同学们了解的可真多,难怪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就说: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课文的2、3自然段就是围绕这一句来写的。
三、那么这些恐龙它们吃些什么呢?在课文中找一找,哪一节能告诉你答案。
1、读读第四小节,看看哪些恐龙吃植物?哪些恐龙吃肉食?
2、学生交流
3、霸王龙真有这么凶猛吗?
指导读(男生读)让我们感受一下它的凶猛。
四、课文除了介绍恐龙的种类和吃食,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1、女生读这一小节。
2、看来这些老恐龙都是称职的爸爸妈妈,它们都能细心照料自己的小宝宝。
五、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可是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这些恐龙突然神秘在消失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你们所讲的原因都只是猜测,恐龙灭绝到底是什么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但是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说不定解开这个谜的,就是我们班的哪个小朋友。
五、还有许多同学要交流,那下次班会课我们就开展“恐龙知识知多少”的活动,到时候看哪个小朋友知道得最多。
六、作业
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语文教案 篇4
一、导入课题,激发情感。
1、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工工整整地写一个名字,一个曾经感动世界的名字。———海伦﹒凯勒。
2、我们来看一看海伦·凯勒,(课件出示三幅海伦不同时期的照片及海伦生平简介),了解海伦生平,海伦真的很了不起,再请大家轻轻地满怀尊敬地念这个名字——海伦·凯勒。
二、整体感知,走近人物。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海伦幼时的不幸,一场重病让小海伦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年仅一岁半的小海伦从此掉进了一个无声无色的世界。她的这种异样的身体使她的人生之路变得困难重重,可是尽管如此,海伦对自己的生命还是充满喜悦和热爱!她没有放弃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获得了成功!同学们还愿意读课文吗?其实读书就是走进课文,与文中的人物对话,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走进人物的内心,认识人物的品格。下面请同学们在读课文时,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听清要求:用一个词来形容海伦,并说出你的理由。学生交流。将学生说的有道理的词板书在黑板上。
2、同学们,你们都对海伦有了属于自己的感受。不过,在你们的回答中,我注意到这个词,大家请看(板书)——不屈不挠,这是课文结尾对海伦具有精神的概括,而且这个词本身也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3、请大家读读这个词(两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借助工具书搞明白。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词的句子。
三、细读课文,感动内心。
1、现在同学们的书本上留下了一道道充满你智慧的波浪线。谁来说,你找到的句子是什么?
2、出示。
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1)请齐读这段话。这段文字仅仅读一遍是不够的。大家再读读,你发现有哪些词语值得我们注意,用笔将它圈出来。
(2)你发现了什么词?(根据学生回答,相继红色强调)
①“不分昼夜”。
无论白天黑夜,是的,海伦的世界中只有黑暗,也许,妈妈嘱咐了多次“海伦,睡吧”,海伦哪顾得上休息啊!
②“像一块干燥的海绵”。
此时的海伦渴求知识,求知的欲望越来越强烈。每天的开始,海伦就是“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吮吸着,直至“这块海绵”装得满满的,饱饱的。
③“拼命摸读”。从哪儿可以看出是“拼命”?联系后面的“摸出了血”。
我们知道盲文是向外凸出来的,由点数和点位的不同来区分,只能靠着手指慢慢地、仔细地摸读,这样的学习远远比我们正常人来得困难。你能想象到那份艰难吗?
④“不停地书写”。
我们能想象海伦当时学习情景吗?边想象边读肯定可以读得更好。
⑤“如饥似渴”。什么意思?海伦渴求什么?课文用了一个恰当的比方来说明海伦的“如饥似渴”,能找到吗?
她是那样的如饥似渴:夏日的午后,……她是那样的如饥似渴:冬日的夜晚,……此时知识就是维持海伦生命的精神食粮,如果这时夺去她学习的知识,那就是夺去她的生命!
⑥“摸出了血”。
当时海伦年仅7岁,为了学习,她小小的手指头竟摸出了血,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即使摸出了血,海伦有没有喊一声疼,叫一声苦?倒是沙利文文老师心疼不已。
(3)你能读好这段话吗?请大家练习朗读,读出你的体会。指名读,评议。
(4)是的,在早晨、中午、傍晚、深夜,海伦她不分昼夜——(引生齐读上面一段话)面对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海伦——(生齐)这才是不屈不挠啊!请全班再读这段话。
3、这段话帮助我们理解了“不屈不挠”,文中还有哪段话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词?
4、出示。
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
(1)又有哪些词跳入你的眼帘?(根据学生回答,突出:夜以继日反复甚至每天坚持)
(2)学语文就要有这样的敏感,通过关键的词语来理解句子。这段话该怎么读好呢?生练读后齐读。
5、当假期到来时,海伦的功课也告一段落。她回到家中,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回来了!”谁来读读这句话?(3——4生读)可能海伦说得不如我们大家好,可那是一岁半就双耳失聪、双目失明的小海伦,完全靠触觉学习发音,现在,她说出的每一个字,难道不都是震撼人心的吗?
四、深入体悟,升华认识。
1、正是靠着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海伦获得了丰富的知识,知识打开了她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知识就像一道彩虹,照亮了她内心的五彩世界。于是,生活再也不是无边无际的黑暗,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在她的面前铺展开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心中的“看”到的世界吧!课件出示:“我常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成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齐读)
学习让海伦对生命充满了希望,在她眼中世界是美好的不过,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八自然段,看看你对海伦有没有新的认识了?
2、读书要学会透过文字,读出语言蕴含的意思。你又对海伦有什么认识?(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残疾人)通过这些,我们发现,海伦的内心充满了——(板书:爱)
正因内心有爱,她才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她才会将世界想象的那样美好,她才会将毕生的精力倾注在残疾人身上。也是爱,才给了海伦不屈不挠、战胜命运的力量。正是心中充满了“爱”,海伦才会写出那样多感动世界的文字。3、许多名人在了解了海伦后,都给了海伦很高的评价,让我们来一起看看。
课件出示,生读。
4、读了这么多,学了这么多,你就不想对海伦说点什么?如果海伦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她说什么?同桌间先说说看。(可以是小时候脾气暴躁的海伦,可以是学拼写的海伦,可以是学说话的海伦,也可以是获得成功的海伦……)
五、拓展作业,激情总结。
1、只读了关于海伦的一篇文章,大家就有这样深的感受,如果去读一读更多有关海伦的文章,或者去读一读海伦写的书,相信大家一定有更大的收获。老师为大家推荐几本,愿意看吗?
(1)课件出示书籍封面:《海伦凯勒自传》、《敞开的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简单介绍这些书籍。
(2)课后找机会读一读好吗?
2、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海伦又回到了有声有色的世界。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海伦考上了哈佛大学;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海伦决心像沙利文老师那样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残疾人上;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海伦一生写下了14部著作,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课的最后,我们再来看一看,记住这位感动我们,感动世界的人吧!(出示海伦图片,并引读)
(1)记住一种精神。
①不屈不挠。
②战胜命运的精神。
(2)记住一种品格。
①热爱生命。
②忘我付出的品格。
(3)请记住——海伦﹒凯勒。
①记住一个人。
②一个值得永远怀念的人。
③一个永远激励我们不断向前的人。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表达的意思和表达的效果,能将两种句式相互转换,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2、能以阅读日记的形式交流在阅读过本单元的课文后的收获,学习作者如何细致观察、如何细致描写和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的。
3、挑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在小组内介绍清楚这种动物的外貌体态、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4、阅读《螳螂的启示》,认识连续观察日记,知道这种日记在写法上的特点。
5、通过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连续观察,学写连续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
教学难点:学写连续观察日记。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出示预习提纲:
1、回读本单元课文,回想课文的表达方法。
2、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表达特点。
3、提前一周左右布置预习。提示学生认真阅读导语及活动建议、活动评价的内容。可以搜集查找相关的资料,将自己的发言列一个简要提纲。
二、“温故知新”中的句子训练:
1、通过第一组句子,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表达特点。
(1)轻声读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的意思是否相同呢?(意思完全相同)
(2)再默读句子,想想两个句子还有什么不同之处?根据学生的发现,老师适时总结:
①标点不同:一个用问号,一个用句号;
②部分词语不同;
③朗读时的语气不同;
④表达的效果不同,反问句所表达的感情要更强烈一些。
(3)师小结:第一句叫反问句,第二句是把第一句变换一种说法改为了陈述句。两句的意思完全相同,但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更强烈一些,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尝试着写一写。
2、通过第二组句子,尝试改写。
(1)审清题目。提示:我们在改写时要注意什么?(①不能改变原句意思;②标点要正确使用;③不丢字,不写错别字。)
(2)学生改写,教师巡视。
(3)指名汇报。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点拨订正。其中,变为反问句可以有多种答案,只要意思保持不变,通顺即可。反问词可用“怎么”、“怎么能”、“难道”等。
三、“温故知新”中的“拓展与交流”:
1、指名朗读导语。
2、默读丫丫的阅读日记,边读边想一想:丫丫的这则阅读日记中都记录了哪些内容?
3、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
(1)读了什么?(自己感兴趣,印象深的一篇课文、某个段落,或几篇课文进行对比阅读都可以)
(2)读后产生了哪些问题?
(3)思考后寻找到的答案是什么?即深入阅读后,揣摩到的写作手法。
4、想想丫丫这样做阅读日记,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有什么好处吗?
(1)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做及时记录,可以为今后的复习提供材料;
(2)能将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方法作更细致的揣摩,便于自己积累、掌握各种写作手法,今后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3)培养自己质疑问难的好习惯,并通过自己反复品读和思考寻求答案;
(4)坚持进行练笔,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5、想想你在学习过本单元后,哪些阅读的内容让你最有收获或最感兴趣,不妨也照着丫丫的样子,写一则阅读日记吧。
6、学生当堂写作,教师巡视。
7、指名朗读日记。师生共同评价,适时修改。
8、小结:希望大家能将阅读日记坚持写下去,一个学期后,我们做一次班级阅读日记展览交流会,那时大家一定会写得很多,写得更好!(如果班级中已经有学生曾写过阅读日记,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
四、布置作业,检测反馈:
1、陈述句、反问句互换的补充练习。如:
(1)妈妈批评得对,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2)时间如此宝贵,我们要珍惜它。
2、将自己课堂上所写的阅读日记进行修改完善。
板书设计
语文百花园二
陈述句、反问句互换。
说它贪玩儿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说它贪玩儿吧,的确是啊,要不不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第二课时
课前布置预习:
提前一周左右布置预习。提示学生认真阅读导语及活动建议、活动评价的内容。可以搜集查找相关的资料,将自己的发言列一个简要提纲。
一、导入口语交际的话题,回忆各自准备内容。
二、准备发言:
1、认真默读“活动建议”,明确此次发言的要求和具体内容有哪些。
2、检查自己必须介绍的三项内容是否都做了准备?想想自己还想补充哪些内容?进一步调整、完善自己在课前所列的发言提纲。心里面试着先说一说。
三、明确小组发言的要求后,进行小组内的介绍。
1、认真默读“活动评价”,对说者、听者提出的要求要分别明确。
2、小组内发言,之后本组按要求进行评价,选出本组发言最佳者。
3、每组选代表在班中发言,同学进行评价,选出本班发言最佳者。
四、小结:
1、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请大家想一想:写这样的应用文,对于我们有什么样的好处吗?
如:培养自己认真观察事物、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能将某种事物的变化及时记录下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3、大家都坚持记录了一段时间的观察记录,是不是希望自己也能写出几则不错的连续观察日记呢?我们只要前一段坚持认真观察,像作者那样细致描写、深入思考,一定能!
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痴想、隐秘、诱惑、喧腾”等词语。
2、初步了解诗歌常识。反复朗读,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3、领会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然后解释词义:凝成()___________________诱惑()___________________一瞬间()__________________隐秘()___________________喧腾()___________________痴想()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探究
2、听读课文录音,学生跟读,想像诗歌中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3请学生说出对诗歌意旨的理解。
三、合作释疑
4、学生研读诗歌,提出理解中的疑难诗句,小组合作探究:
⑴“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秘”?
⑵怎样理解“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⑶“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中“痴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⑷“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
⑸“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⑹“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5、再探
⑴“在山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山”字,“我”小时候理解的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⑵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诗中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⑶读第一部分,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⑷结尾表达的信念,如果用议论语言该怎样表达?“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⑸有人说,这首诗在艺术上波澜迭出,紧扣人心,结合阅读体验说说你的理解。
四、课内精读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_________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_______在远方为我_______──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在山的那边,_________?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_________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_________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_________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_________你的眼睛……
1、依据课文为上文空缺处填上适当的词语。2、解释画线词语的含义:⑴一座座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一次次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何理解?⑴诱惑着我的山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漫湿我枯干的心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文意思说一说要想实现理想应具备怎样的精神?
5、你心中的希望是什么?你是如何追求希望的?
五、拓展延伸
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练习:《乡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构成四节诗的核心,而这一切无不一层深似一层地揭示出了“乡愁”的底蕴,最难抑、最伤感的“乡愁”,莫过于这“一湾浅浅的海峡”。作者以_______、_______象征祖国,又充分运用了强烈的_______手法,含蓄、委婉地把_______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切自然。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三、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学习自己不懂的字词。
2、课前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医院、商场、银行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
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的耳朵都可以听到很多声音,飞机飞过的声音、下雨的声音、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像现在,同学们可以听到老师说话。那么老师想请问同学们,这样的听是倾听吗?(提问学生,总结学生答案)
师:倾听就是认真地听,仔细地听。但它还有什么更重要更深的含义吗?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倾听的力量多么神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倾听的故事,让我们更深入地去了解倾听的内涵,看看这次倾听又给谁带来了什么样的帮助?。
2、揭题解题
①出示课题:师在课件中出示课题,并在黑板上板书:12*
用心灵去倾听
②读题:
师:请齐读课题,再齐读,再读。(生读三次课题)同学们,在这个课题中,你们觉得关键词语是哪个?(总结学生答案,再叫学生齐读关键词语:心灵、倾听)
③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都预习过课文了吗?谁能告诉老师,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叫什么名字?(总结学生答案:苏珊和作者汤米。)
师:那谁来和大家说说,是什么让苏珊和作者汤米联系在一起,从而发生了一段美好的故事?(总结答案:电话)
师:这就和听有关了。那苏珊在哪里工作?(总结答案:问讯处。)
师:问讯处是什么地方?(总结学生答案,介绍有关问讯处的小知识)
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都在课前去了解过附近的问讯处,与里面的工作人员交流。现在老师就给大家讲讲有关问讯处的一些小知识。问讯处其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在我国,许多公众服务场所也都设有问讯处,比如,医院、车站、码头、商店、银行等。它们为人们就医、乘车乘船、购物,办理金融业务等这些活动带来很大的方便。可能大部分同学对问讯处还是比较陌生,希望大家可以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或医院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
师:回到我们的课文当中来,哪位同学能说说在问讯处工作的苏珊,她的听是什么样的听?心不在焉的?认真的?(总结答案:她的听是认真地听,倾听。)
师:苏珊的倾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总结答案:用心灵在倾听)
师:是的,倾听,不仅仅用耳朵,更用心灵。这就是倾听更深一层的内涵了。看来同学们都预习得很认真,并且很有效果。给自己掌声鼓励鼓励吧!
④再读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做个记号,再读一遍。读完以后请大家说说,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个动人故事?(指名叫学生说
“我”和苏珊交往的过程)
师:同学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这个故事,下面我们就要来深入学习感受它。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这个故事的发展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总结答案,出示课件,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按事情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只要拨“105”,就能得到她的帮助。
第二部分(3~6段)写“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情急之中拨通了电话,得到了苏珊的热情帮助,对她产生了好感。
第三部分(6~12段)写“我”与苏珊聊天,苏珊总是用心灵倾听“我”的声音,耐心地给“我”帮助与安慰,她成了“我”从未谋面的第二个母亲。
第四部分(13~结束)写长大后,“我”利用回故乡的机会与苏珊取得了联系。就在我们约定见面的前夕,苏珊不幸病逝了。“我”深切地怀念她。)
⑤深入分析:
师: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第一部分,请同学们齐读第1、2自然段。(学生齐读)
师:谁来说说着迷这个词什么意思?(总结答案:着迷:对人或事物产生难以舍弃的爱好。)
师:那小时候最令“我”着迷的是什么呢?为什么?(总结答案:那台老旧的电话机。因为这部奇妙的电话机,住着一个无所不知的小精灵。)
师:无所不知是什么意思?你是从哪里看出来小精灵无所不知的?(总结答案:无所不知:没有什么不知道,万事通。因为爸爸可以从她那里知道现在几点了,明天天气怎样,火车出发的时间以及爸爸朋友的电话号码。叫学生画一下这些句子。)
师:电话里真的住着一个这样的小精灵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感受“我”小时候美好纯洁的童心,由此使学生更深体会苏珊的用心倾听、热情帮助对保护“我”的这颗童心,使我健康快乐成长是多么重要)
师: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第三部分。大家快速默读第3~12自然段,读完以后,四人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出示课件)
(3)生活(关心)
①当“我”一人在家,手指被锤子砸伤时,急忙打通了问讯处的电话,发现什么?
(“小精灵果然在里面,她是个有着温柔嗓音的女子”这时,苏珊已经化身为作者心目中的小精灵)
②“我”的手指受伤,刚接通电话时“我”的反应是怎样的?(总结答案,出示句子: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③“我”为什么哭?(手指被锤子砸伤了,很痛,所以哭。)
④为什么“我”在打电话之前没有哭?直到电话接通了才放声大哭?(因为“我”知道哭也没人听见,所以忍着。这时候有人听“我”说话了,就像在孤独无助时找到了希望。所以除了因为手指受伤了,痛苦地哭,还因为在孤独无助时找到了希望的幸福地哭。)
⑤听着“我”在哭诉,苏珊怎么说的?请读一读。(“你够得着冰箱里的冰块吗?”引导学生读出关心、安慰的语气。叫几名学生读。)
⑥接下来,苏珊还说了什么?(“你把冰块倒进厨房的水槽里,再拿起一块放到
受伤的手指上。”用演示当时情景的办法,让学生学习苏珊,加深体会,学会怎么倾听安慰别人。如:师:可是我听了仍然疼,怎么办?生:汤米,别怕。你的手指很快就会好的,你把冰块倒进厨房的水槽里,再拿起一块放到受伤的手指上。还疼吗?师:嗯,不疼了。谢谢你,苏珊!谢谢你的关心和帮助。)
(板书:生活、关心、安抚)
(1)学习(耐心)
①我学习上遇上问题时,苏珊怎么帮助我?(耐心为我解释。)
②解释什么问题?请读。(怎么计算一个长方形物体的面积?西班牙的首都在哪里?“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
③师生演示打电话。师当小时候的作者,学生当苏珊。(师:你好,苏珊。生:你好,汤米。师:你能告诉我怎么计算一个长方形物体的面积吗?生:……师:可是我还是没听清楚,你能重复一遍吗?生:……师:我记不住,你能告诉我用什么方法记住吗?生:……师:哦,苏珊,我还想问你一个问题,西班牙的'首都在哪里?生:马德里。师:苏珊,我的语文作业还有个地方不会做。生:……师:“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生:……师:明天要秋游,我要怎么准备?生:……)
(适时提醒学生礼貌用语和说话语气,并特意反复问一个问题。多指几个学生演示,直到学生被训练得很有耐心。)
④同学们,从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苏珊很有耐心,工作有责任心。)
(板书:学习耐心,讲解)
⑤出示句子: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这句话该怎么读?该强调什么词?为什么?(引导学生读出感激的语气,强调“总是”、“一遍遍”,先齐读,再指名读。)
(2)心理(爱心)
①师指课题:还从哪里可以看出苏珊是在用心灵倾听?(当“我”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苏珊安慰我说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出示句子: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让学生齐读)
②是什么原因让苏珊说这番话的?(因为“我”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很伤心。苏珊想安慰我。)
③你怎么知道“我”很伤心?作者告诉苏珊自己很伤心了吗?(“我非常难过,心比被锤子砸了的手指还疼”,指名回答,再齐读,引导学生读出非常难过的语气。锤子砸了手指,作者说心比手指还要疼。看来作者确实伤心了。但没有告诉苏珊自己伤心。)
④那苏珊是怎么知道的?(是从“我”的话里听出来的:能告诉我为什么吗,苏珊?为什么这只整天唱歌的小鸟,突然一动不动了呢?叫学生齐读“我”说的话,引导学生读出伤心、难过、困惑的语气)
⑤师再读:“能告诉我为什么吗,苏珊?为什么这只整天唱歌的小鸟,突然一动不动了呢?”
大家用心听,看听出什么了?(指多名学生回答,总结答案:作者非常不愿意金丝雀死去,他希望金丝雀只是不动了,过一会儿还能活过来;作者对死充满了恐惧;作者伤心到了极点……)
⑥师:你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些苏珊听出来了吗?(听出来了。)
⑦苏珊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作者金丝雀死了呢?这说明了什么?(她很有爱心。她不想让“我”太伤心;她很乐观,把死看成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板书:心理爱心、乐观)
⑧让我们学着苏珊的语气来安慰作者。(再读苏珊的话,引导学生读出美好平和、乐观安慰的语气)
⑨听了苏珊的话,“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总结答案:从第11自然段中我们知道作者不伤心了。
⑩男女生比赛读读第11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信任平静、很有爱心的语气,强调用心灵去倾听。)
(3)回味(童心)
①师:小时候,苏珊用心倾听并帮助“我”。长大后,她还会用心倾听“我”说话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下面我们就要接着学习课文最后一部分,从中寻找答案。(总结答案:会用心倾听。从这些地方看出:作者回故乡小镇,与苏珊取得联系,问苏珊“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她回答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
②苏珊与作者回忆的是作者什么时候的事?(小时候)
③作者对苏珊是怎样的感情?(出示课件: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苏珊和作者一起回忆作者的童年,这说明苏珊依然保持着一颗?——童心。苏珊对“我”付出了母亲般的关爱,是我未谋面的母亲,成了我心灵的守护神。)
(板书:回味童心、守护)
④苏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间的交往的?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生活就是这样,当你用心付出的同时,不经意间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⑤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出示苏珊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先指名读、再齐读,要有感情地读。)
⑥苏珊为什么要留言?你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内容?(怕我伤心、难过,希望我乐观对待生活,过得幸福快乐……)
五、课外拓展
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小练笔)
2、如果你是汤米,你想对已年老的的苏珊说些什么?(小练笔)
3、细心的同学们,四川地震以后,留下了很多孤儿,让我们也用心灵去倾听,带给那些受伤的小朋友的幸福与快乐好吗?
(可在报刊或网络上查找有关信息,感受他们的苦难痛楚,根据自己的能力付诸关爱他们的实际行动。)
六、总结深化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完后叫学生画出觉得感动或喜欢的句子,小组讨论并和全班同学分享感受。)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阅读了一个有关倾听的美好故事。同学们知道吗,这其实是发生在西班牙的一个真实故事。希望同学们都能从两个主人公身上汲取到真情的力量,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懂得用心去倾听,真心去关爱,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与幸福。能懂得在遇到困难时要积极向别人寻求帮助,像汤米一样;在别人求助时要真诚地伸出援手,像苏珊一样。让我们一起体味人性的美丽之一:用心灵互相扶持。因为正是这人性之美才能帮助我们度过人生的一个又一个难关。
【板书】
用心灵去倾听
苏珊 倾听 抚慰 我
关心、安抚 生活
耐心、讲解 学习
爱心、乐观 心理
童心、守护 回味
语文教案 篇8
设计理念: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预设学习目标:
喜欢这篇童话故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懂得“做好事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愉快地认记“抽、续”等12 个生字,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收获一种或几种识字的好方法,随文理解“断断续续、无影无踪、纤夫”。会正确书写“表 示 伤”三个生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魔方、词语魔方
教学流程预设:
一、激趣导入
1.猜谜激趣:“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孩子们,猜猜看,它是谁?(风)
2.揭题: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就是来自风家族的一位小成员──“风娃娃”(师板书:风娃娃)风娃娃长着一张胖乎乎的小脸蛋,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真可爱!(师边叙述边板画风娃娃)
3.读题:想和风娃娃交朋友吗?那就和风娃娃打个招呼吧!
[伴随着老师生动、童趣的导语,一个活泼、可爱的“风娃娃”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把孩子们带入了情境,拉近了与风娃娃的距离。于是,孩子们就兴趣盎然地开始了与风娃娃的交流]
4.(过渡):这几天,风娃娃碰到了一件烦心事,这不,他写信向我们求助来了,想和老师一起看看这封信吗?
(课件出示风娃娃的求助信及童声配音)
求 助 信
亲爱的小朋友:
你们好!
我是风妈妈的孩子风娃娃,我长着一张胖乎乎的小脸,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大伙儿都夸我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前几天,风妈妈见我已经长大了,就让我去帮人们做点事。知道吗?我可喜欢帮人们做事了,可是我帮人们做事,为什么人们有时还要责怪我?呜……
你的朋友:风娃娃
20xx年9月12日
(1)质疑:咦,风娃娃都碰到什么烦心事呀?
(2)是呀,看到风娃娃这样伤心,你一定想帮帮它。可是,风娃娃到底是做了哪些事,求助信上可没告诉我们,怎么办?那就赶紧请出手中的小博士吧!(师晃动书本)让我们一同到书中看个明白吧!
[一封拟人化的风娃娃求助信,让孩子们耳目一新,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唤起了孩子们的责任心。有了这份情感的牵引,有了这样的期待视野,孩子们才会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示:第一遍读课文,你会给自己和小伙伴提个什么要求?(师相机进行初读课文学法指导)
[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初读课文的方法,让他们给自己或身边的伙伴提出初读要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明确初读要求,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相信有了大家的温馨提示,我们一定会把书读好,那就开始吧!(生自由读课文)
2.趣味识字
(1)摘智慧果
过渡:第一次读课文就知道那么多,小朋友们真会读书。瞧,风妈妈让风娃娃送来了许多智慧果请我们尝尝。
(课件:带本课生字的“智慧果”开心地跳入)
①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生字:自由读、齐读、小组比赛读、抽读。
②交流识记方法
(2)玩生字词语魔方
① 师转动带生字的魔方,学生认读生字。
② 四人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一人转动生字魔方,其他学生认读。
③ 师转动六面写着本课词语的魔方,组织学生玩一玩。
[将单一、枯燥的生字教学容入富有童趣的游戏之中,真正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
3.指名分段读课文,交流风娃娃都到了哪些地方?做了什么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田野 吹动大风车
河边 推动帆船
广场 吹跑风筝、衣服,吹断小树
三、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2段
让我们跟随着风娃娃一同到田野去看看吧!
1. 自由读第二段:人们是喜欢风娃娃还是在责怪风娃娃?说说你的`理由。
2. 结合重点句指导读中感悟
①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向风车吹去。”
②“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风娃娃也高兴极了!”
交流:
(1)品读句子①:风娃娃是怎样吹动大风车的?(课件演示,并相机理解“断断续续”,指导读句子①)
(2)品读句子②
读着,读着,我们仿佛都成了小秧苗。瞧,小秧苗正喝着风娃娃送来甜甜的水呢!
来,可爱的小秧苗,和风娃娃说句话吧!
[通过创设角色变化的情境,激发学生与风娃娃对话的欲望。]
(二)分组学习,品读课文第3段、6—8段
带着小秧苗的感谢,风娃娃又兴高采烈地来到河边和广场,请小朋友选择喜欢的一个地方做个小调查,人们是喜欢风娃娃还是在责怪风娃娃?并说出你的理由。
1.分组合作学习
2.小组汇报
第3段教学策略预设:
(1)自由读,交流人们是喜欢风娃娃还是责怪风娃娃,说说理由。
(2)理解“他们弯着腰,流着汗,喊着号子,船却走得很慢。”一句,体会纤夫十分辛苦。
(3)指导朗读
(4)填空:风娃娃想:帮助人们做好事,真( ),只要有( )就行。
第6—8段教学策略预设:
(1)自由读,交流人们是喜欢风娃娃还是责怪风娃娃,说说理由。
(2)理解“无影无踪”
(3)如果你就是那棵受伤的小树、那只断线的风筝、那件被吹跑的衣服,你想对风娃娃说些什么?
(4)指导朗读
四、明理小结
1.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时需要风大点,有时又希望风小点。什么时候你希望风大点儿?什么时候希望风小点儿?
2.听了你们的话,风娃娃明白了自己的错误,瞧,他又写了一封信向我们表示感谢来了。
(课件出示风娃娃的感谢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22
语文的教案11-16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影子教案08-25
语文园地教案03-16
语文树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