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3-01-03 19:06:54 语文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5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

  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或交流活动。

  一、说教材

  《盘古开天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是围绕传统文化这个中心来编排的。《盘古开天地》一课就以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个主题来写的。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积累好词佳句,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盘古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一)设计理念

  《盘古开天地》一课思路清晰、脉络分明,语言生动具有传奇色彩,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以感情朗读,情景感悟为主,在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中感知“神奇”,抓住重点词句段,在师生对话中领悟故事内容,感情诵读,在师、生、文本对话中迸发情感。

  (二)教法、学法指导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教法上就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多元对话中,培养他们感受、理解、想象、说话和运用的能力。在学法上,指导学生多采用集体力量和智慧来学习新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的作用。学生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励。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愿望。这一环节,我以神话故事人物图片,故事录像导入,用教师的语言魅力把学生带进传统文化的神奇氛围中,从而激发学生想读故事的强烈愿望,并引导学生去读。

  (二)以读贯穿始终,感悟课文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始终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我采用了自由读、默读、指名读、师生对读、男女生读、重点语句齐读等方式,指导学生把书读流利,并理解其中一些难懂的词语,感悟故事内容及盘古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在本课的教学中,除了多种形式的读以外,我还注重了情境教学。课前导入时,出示图片,动画录像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课文的探知欲。在学习盘古开天地的自然段时,以表演体会情境,通过动作表演,学生就更容易体会出盘古的艰辛与伟大。当学到盘古身体变化的这个自然段时,以音乐渲染情境,师生情感朗读,学生感受到世间万物的美好,从而体会盘古的无私奉献精神。

  (四)从文本拓展到生活

  在最后一个环节,我由天地成形的不易引入拓展,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如何保护地球?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是课堂教学的需要。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就达到了。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盘古开天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神话传说”。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形式,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神话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其热爱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情感。《盘古开天地》想象丰富,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围绕“创造”这个中心,讲述了一个叫盘古的巨人,用斧头开天辟地,用身体顶天蹬地,最后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神奇故事。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了解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美丽宇宙的过程。有感情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故事内容,培养想象力。

  2、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四、说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在朗读中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操。”因此,本课我主要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同时辅以“点拨法”等。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我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究、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读读、划划、想想、说说、写写”的方法学习课文。

  五、说教学过程:

  (一)动画激趣,走进神话

  上课前播放动画(幻灯出示),盘古开天地的过程,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上动听的音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时,再由学生感兴趣的神话故事的主人翁盘古为话题引入课题,使学生一开始就处在一种轻松和主动的学习氛围中。

  (二)初读感知,提炼中心

  《新课标》一再强调:“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基于这一理念,当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课文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划出生字,然后多媒体第一页显示带拼音的生字,小老师带读。第二页显示去拼音生字,开火车读。第三页将生字带入词语再次开火车朗读。重点解释月字盘的字和什么有关。最后词语掌握了,进入课文。请学生默读课文,并提出阅读要求(幻灯出示):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不懂读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和同学。③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让学生在朗读中提炼中心,这是一种读书方法的渗透,使学生懂得把厚书读薄,同时也把握了故事的梗概——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三)围绕中心,自读自悟

  “深入学习课文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带着问题来读书。”当学生找出中心句后,我让学生围绕中心句提问题,接着梳理问题,板书:创造前、怎么样创造、创造后。分布讨论:盘古开天地之前宇宙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阅读第一自然段,重点理解“混沌”一词,在学生回答不明确时,借助字典里的解释让学生选择,学生一目了然。板书:混沌一片。上完第一自然段之后我导读引入问题:在这混沌之中,盘古一睡就是十万八千年。有一天,他忽然醒了。盘古是怎样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第二自然段,划出相关句子,指名来读。重点指导“抡起”和“猛劈”的语境,板书:抡起和猛劈。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个性阅读,体验阅读,从字词读到内容读再到感情读,层层递进,环环紧扣,使学生在品读中明白宇宙成形时天与地的不同,体会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和决心。

  结束后我再次引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展开多媒体,学生读下半段“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这一环节是本段的重点,我打算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请学生来发现句子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第二步理解两个清的区别;第三步指导朗读,朗读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师生配合,男女生合作、带动做朗读等等。在这天地分开之前,轻而清,重而浊的东西是一片混沌,再次理解“混沌”一词。告诉学生今后遇到不懂的词语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这一段上完之后再全班齐读一遍。

  最后指导生字,重点指导“创造”,我在黑板上范写,指导个别笔画,留五分钟给学生写字。

  (四)细读品味,感悟精神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打算分三步来完成。

  第一步:体会“开天辟地”的艰难。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正确的读书方法不是盲目地读,要读得有层次,读得有目的。”遵循这个指导思想,这里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朗读,抓住“抡斧猛劈”、“缓缓”、“慢慢”等词,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个性阅读,体验阅读,从字词读到内容读再到感情读,层层递进,环环紧扣,使学生在品读中明白宇宙成形时天与地的不同,体会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和决心。

  第二步:体会“顶天蹬地”的顽强。

  这部分的教学,我首先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幻灯出示)理解“顶天蹬地”的意思,接着让学生角色体验,变身盘古,边读课文边做“顶天蹬地”的动作,最后是谈感受。等学生对“顶天蹬地”有了切身体会后,我激情导读“一百年过去了,一万年过去了,十万年过去了……”学生一次又一次接“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在一次次的朗读中,盘古顽强坚定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逐渐清晰,此时,无须太多的分析与讲解,师生都已经和文本进行了高度的对话。第三步:体会“化作万物”的无私。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莫过于琅琅的书声”,我将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幻灯出示),这段话语言生动,想象丰富,读来琅琅上口,我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师生读、同桌读、男女生读等,边读边谈感受,边读边想象画面。有了前面的感情基础,再通过这段话的朗读和想象,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了淋离尽致的体现,神话的特色也得到了彰显。

  (五)综合训练,拓展升华

  为了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本课我设计了三个训练项目。

  1、想象创编

  叶圣陶曾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学习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一定数量的范例语言让学生获得一种语言迁移能力,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因此,学到这儿,我设计了“我当小小的神话家”的写话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想象写话:盘古的()变成了()的()。这样,以读带写,以写促思,通过读写结合,盘古的精神将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2、练习复述

  复述能力是阅读能力、记忆能力与说话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复述课文被列为中年级的训练重点。可是对于刚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呢?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之后,我带领学生看着板书一起小结本课层次,接着出示画面(幻灯出示)让学生在画面的引领下练习复述,板书、画面、教师的适时点拨,能起到架设桥梁的作用,使学生顺利地学会复述课文。

  3、激情说话

  为了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我让学生根据课件提示“我想说……”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给他们一个倾泻清感的渠道。

  六、说板书设计

  靳家彦说:“板书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是浓缩的教学思路,板书设计在于精而准。”根据这个理念,我设计了这个板书: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技能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文本,体验人物的内心情感;

  3、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悟伦纳德老师爱的教育力量,“八个字”对小女孩健康成长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重点:

  体会伦纳德老师关爱学生的高尚情操,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体会小女孩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伦纳德老师说的八个字的真正用意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开门见山,质疑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难忘的八个字》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难忘的八个字是?生:我愿你是我女儿!相机板书

  3)师指板书问:那这我指的是?这个“你”又是指谁呢?

  4)我愿你是我女儿!对“我”又产生了什么影响,而使我终生难忘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用画出来。生自由读文。

  5)交流。课件出示“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a.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个句子,然后根据这个句子把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

  b. 学生质疑,师随机梳理。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幼小的心灵受伤呢?

  2、分层阅读,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这是一个这样的“我”?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告诉我吗?相机理解:与众不同、令人厌恶

  课件:我是一个小女孩。

  2)哪些句子写我的长相与众不同、令人厌恶?请同学们用笔划下来,并读一读作者是怎样写“我”的与众不同的。

  课件:一个小女孩,有着一副畸形难看的嘴唇,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

  师:嘴唇、鼻子、牙齿这些都是人最重要的五官,单一样有缺陷就很可怕了,而我有……有……有……,说起话来还……。

  3)同学们,如果在你的身边,在你的同学中,就生活着这样一个小女孩,你觉得别人会怎样看待她?

  课件出示:

当我走在上学的路上,我会听见别人说;

  当我来到校园中,我会……

  每当下课后我……

  4)师:如果你就是那个小女孩,面对同学们的嘲笑,你会有哪些感受?请你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5)师:在同学们的嘲笑声中我越来越不自信,甚至连自己都不喜欢自己,所以我越来越敢肯定,(指一生读句子),齐读:除了我的家人,没有人喜欢我。课件: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人以外,没有人会喜欢我,更没有人会疼爱我。师煽情,反复指生读这一句话

  6)师:这时你最需要得到什么?小女孩的愿望实现了吗?

  3、品读语言,感受伦纳德老师的美丽可爱。

  1)师:在同学们和我的心目中伦纳德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文中哪个自然段描写伦纳德老师?指导朗读。

  课件:伦纳德老师胖胖的,很美,也很可爱。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

  2)这样美又可爱的老师同学们喜欢吗?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3)那么小女孩呢?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4、一句令人难忘的话,感悟伦纳德老师美好的心灵。

  1)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更”字说明了什么?我为什么更喜欢伦纳德老师呢?生:这里面有一个不一般的故事。

  2)师:这个不一般的故事发生在一次“耳语测验”的时候。

  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7自然段思考这个怎样的不一般的故事?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不一般的故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叙述清楚。)

  5、指导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体验小女孩的心情。

  师:“我”长相丑陋这个事实已被同学们看见,如果我的左耳先天失聪再被同学们发现,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为什么这么多的不幸同时降临到了一个小女孩身上。那一刻“我”一定特别——(害怕,紧张)

  师:来,送到句子中来读一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什么?你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

  师:是啊!为了掩饰自己的缺陷,我不得不最后一个去做耳语测试。“我”的心情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自己先试一试。

  师:小女孩多么自卑,可是自卑的人也是有自尊的,为了让自己好受些,小女孩是怎么做的?(撒谎和作弊)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她不惜对同学撒谎、在耳语测试中弄虚作假,让受伤的心不再受到伤害。

  课件出示

  我把左耳对着伦纳德老师,同时用右手紧紧捂住了右耳。然后,稍稍把右手抬起一点儿。

  请同学们把表示动作的词语圈划出来,并做一做。

  同学们让我们也捂住右耳和小女孩一起听听听听伦纳德老师说些什么?师:“我愿你是我的女儿!”你们听到了什么?

  师:正是这么的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对这位可怜的一个小女孩说了八个字: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1)如果你就是这个小女孩,当你听到伦纳德老师亲切、温柔的对你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时,你有什么感受?

  (2)师:是啊,母亲最爱自己的孩子了,因为她喜欢我,爱我,所以才会希望我是她的女儿。每个孩子听到这句话都会感到欢欣和感动的,更何况是一个从小就缺少关爱的小女孩,她听到了这样的话,她的心灵受到了怎样的的震撼啊!

  (3)带着你的感动,带着你的震撼读读这个句子吧。

  师:所以说——

  生: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课件)

  师:为什么我会把这八个字比作一束温暖的阳光?

  师:所以说这八个字,抚慰了——生: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

  师:改变——生:我对人生的看法。

  师:令——生:我终身难忘。

  师:在这一束温暖的阳光照射下,从此

  课件

  一跨进校门的时候我同学们的嘲笑。

  耳语测试的时候我。

  上课的时候我。

  的时候我。

  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因为很美、很可爱的伦纳德老师对长相与众不同、令人厌恶的我说出了这温暖的八个字——我愿你是我的女儿!所以说这八个字令我——终生难忘。

  正是是这份爱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是这份爱,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带着伦纳德教师的爱,小女孩在她人生的道路人艰难的前进着,二十多年过去了,小女孩,最终成为了加拿大的作家。

  6、拓展延伸、让世界充满爱

  师:同学们,让我们都像伦纳德老师一样,献出自己的爱,把爱的火种,撒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爱充满人间。

感谢信给伦纳德老师。

  2、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诵给父母听。

  3、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4

  一、对教材的整体把握

  《小木偶的故事》是人教实验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课文先写老木匠做了一个小木偶,并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上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以为只要会笑小木偶就会永远快乐;接着写小木偶在着急、生气、委屈甚至是痛苦、伤心时也总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因而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系列挫折;最后写小木偶在女巫的点化下,拥有了所有的表情,此时他发出了内心的感叹:“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读完故事,我们不禁会发出和小木偶相同的感叹: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的快乐。但生活是复杂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之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不同的事情会引起我们不同的情感态度,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童话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老木匠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小木偶因为笑嘻嘻而受冤枉,遭误解,被怀疑;直到女巫出现,赋予了他所有的表情,才让他真正获得了快乐。童话构思巧妙,让我们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

  根据这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狈纸巧朗读课文,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3.独立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4.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二、教学重点

  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难点:读、悟课文的角色对话,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重难点是因为:这篇课文属于拟人体的童话,文中对话较多。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主要是要让学生运用通过反复朗读感悟童话蕴含的道理的阅读方法学习本文,在阅读中进一步感受拟人体童话的特点。《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教学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如何使我们的小学生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就是本课重中之重了,因为人类不只拥有“笑”一种表情,人生也不是只有“快乐”一种体验。所以我把这篇课文的重点放在了通过反复品读人物间的对话领悟“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上。

  二、本课的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以促进师生、生生、生本三种对话方式的生成。采用自由读、分角色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充分自读、自主选择角色读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把自己当作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让学生化身为主人公,直接进入文本中,与与课文零距离接触:如果你是小木偶,在受到不公待遇后,你的心情如何?让学生亲身体验角色特点,在读中体验情感,在读中领悟道理。

  三、本课的教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以促进师生、生生、生本三种对话方式的生成。这节课我重点研读的是文中主要人物的对话。采用自由读、小组练读和角色读的方式,真正做到以读****,使学生在对话中感悟小木偶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而揭示本文主旨。

  四、本课的教学过程

  ( 一)闯三关,查预习

  1、生词关

  2、课文关,同桌互查预习课文情况,因为课文比较长,每人读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分,注意读准字音。

  3、问题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的问题?重点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一是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二是明白课文的道理.

  相机板书:只会笑、被抢、熊警察不相信、头疼、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

  师小结: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中的快乐。但生活又是复杂的,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以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人类不仅仅拥有“笑”一种表情,人生也不仅仅拥有“快乐”一种体验。

  (二)自主学习

  个人自学:找出课文中关于人物表情、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有感情地读一读,用心体会人物的心情。

  小组交流:先把你找出的句子读给组内的人听,再谈一谈自己的体会,组内其它人补充.

  全班交流:师对交流的情况进行点评、点拨、整合

  (三)积累词语(读词、理解词、运用词)

  唉!只会笑的小木偶好可怜呀!如果你是小木偶,在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后,你最希望得到什么?

  屏幕出示:齐读,看看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特点?

  一读准字音

  二读出表情

  三选一个说一句话。

  你还能说几个人类表情的词语吗?

  扩展词语:得意洋洋、眉开眼笑、垂头丧气、火冒三丈、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愁眉苦脸……人类的表情有多丰富,生活就有多丰富

  课后抄到笔记上,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四)课堂检测:

  假如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那会怎样呢?请在括号里给小木偶填上表达他真实的表情或心情的词语。

  1.“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 )地尖叫。

  2.“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 )地回答。

  3.“脑袋很疼。”小木偶一副( )的表情。

  4.“老奶奶,我没有撒谎。”小木偶( )地说。

  5. “谢谢你给了我人类所有的表情。”小木偶( )地对蓝鼻子小女巫说。

  小结: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真好。天气有阴晴雨雪,味道有酸甜苦辣,表情有喜怒哀乐,生活不是单一的,它丰富多彩,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这样的生活才是完整的生活。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真高兴,我们都拥有人类的全部表情。我们走进故事中,走进人物的内心,去体会他们的心情。课文太长,四人小组选一个片断,注意分角色朗读的时候,把体会到的人物的内心活动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六)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小木偶现在拥有了人类的全部表情,他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请你任选一个题目,编一个故事,发挥你的想象力,还要尊重作者原来的创作意图。把握故事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又遇到了小红狐。(和好、惩罚)

  我不仅仅会笑

  再见熊警官

  和老木匠幸福地生活。

  成为真正的孩子

  ……

  自编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师点评)

  布置作业: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走进小木偶的内心世界,亲历了小木偶的情感历程,自然也会产生表达的欲望。口语交际就给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看法的舞台。而续写的环节,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进行拓展和扩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想象创造能力。

  板书设计:

  12、小木偶的故事

  被抢 熊警察不信

  只会笑

  头疼 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笑很重要,但只会笑远远不够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永远的一课》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十一板块《考验》一组课文中的第一课。课文讲的是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欧阳老师带领同学们在空旷的操场上经历风雪考验,站立五分钟的事。这一课在同学的心目中是“永远的一课”,使学生懂得“困难不过如此”,要在现实的考验中锻炼自己。

  二、学情分析

  中年级初步涉及如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学习,本设计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逐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下一步理解铺垫。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永远的一课》中“永远”含义。

  四、说教学流程

  语文课上要把听、说、读、写训练、语感培养和情感体验,尤其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融为一体,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求,还有创造性地想象、创造性地朗读,还要做到收放自如,有的放矢等等着实不易。教师要创设这些“机会”,为学生创造性阅读开辟一片“绿洲”。学生拥有这片“绿洲”,自然敢想、敢说、敢创造,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自然“活”起来了。因此,我在教学时做了精心的设计:

  1、谈话导入,设置悬念,激发学习热情。

  “上节课,同学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谁知道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上课”的故事,上课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事儿了,为什么这一课给作者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以至于用“永远”来形容它呢?”

  2、自读课文,抓住环境描写,感知困难。

  播放录音、影象,让学生充分感知天气的寒冷,原来还有人在这样的条件下学习,产生情感共鸣,意识到生活的道路中也会荆棘丛生。

  3.直奔中心,深化课文理解,正视困难。

  找出中心句,结合课文内容加以理解。“文中,面对困难谁带了放大镜?”“文中与困难拼搏一番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困难也不过如此?”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即使有再猛烈的风雪,只要意志坚定,就能迎风斗雪,迎来和煦的冬日。

  4.借助生活,提升情感认识,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

  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来看,单给他们讲大道理收效肯定不大,如果能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孩子们身边案例进行教育,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精心设计了一个拓展延伸的环节——“你们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你是怎么做的?”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学旱冰,无数次摔倒,但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咬牙坚持了下来,成为了典型的正面事例;有的同学话音未落就引来了哄堂大笑,他说早上起不来床,每次都是妈妈揪着耳朵拽起来的,现在一想,其实每天都起来了,这个困难没什么了不起,没妈妈的帮助也能克服;有的同学两个人都学舞蹈,可是一个因为苦、累中途放弃了,一个坚持下来,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有说服力。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通过把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有机渗透了生命教育,达成了预期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意识到语文学科中包含了很多潜在的生命教育因素,只要我们细心挖掘、潜心钻研,就会使语文学习与生命教育和谐发展。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6

  一:说教材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九年义务四年级小学语文 第7册第8组中的第1篇课文,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语文阅读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本组课文训练项目及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这些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本单元对学生的要求,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意主体的参与,发展思维,培养学习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使用的方法为: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品词析句法、以读带讲法. 2、学法:指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说,同桌互学,小组合作等方法

  三、说教学流程:

  怎么样教学这节课呢?我采用: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悟课文—拓展延伸,情感升华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我们齐读课题。课题的意思和文中第一段的意思完全一样,这句话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我写在黑板上,你们写在笔记本上。

  设计依据: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自然引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理解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思考: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20世纪是一个 的世纪。

  (四)、 教师总结:

  同学们,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应该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钻研科学,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7

  新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让学生主动学习,在课堂上,发挥自身的内在的灵性,打造活力课堂。

  说教材:

  《林中乐队》这篇课文描写了了森林里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犹如一支乐队奏出的乐曲,嘈杂而美妙,和谐而喧闹。作者聆听森林里动物的声音,用热情的笔墨在和我们讲述他的朋友故事。春天,森林里所有动物发出的声音,如同一个综合型乐团,什么歌手都有,什么乐器也有,美妙极了。课文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长期贴近大自然细心观察、潜心研究积累起来的成果。课文条理性强,围绕中心句“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有各的曲子,各有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具体介绍了森林里各种声音的演唱者以及演奏者和乐器。从中我们体会到作者酷爱森林,酷爱动物,酷爱大自然的情怀。

  说学情:

  学生对本课的动物名称和发出的象声词有的比较生疏(有13个要认识的字,9个带拼音的字)以及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在理解和运用时有难度,同时对森林里各种动物的叫声有一些熟悉,有一些不熟悉。尤其对动物各有各的曲子,各有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这一中心句与课文如何介绍的的学生一看就知道,但要体会作者怎样在聆听中辨别声音的特点对于学生不易察觉。

  说教法:

  为了课堂活起来,要结合本单元的有关的音乐方面的认识,结合学生已有的音乐课学习,平时聆听生活和大自然中的声音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本身潜能,交流各种声音的美妙。课前预学;创设情境化难为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容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读中体悟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写作方法;设计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问题领悟作者的热爱森林以及动物和大自然的情感。

  说学法:

  课前预学:自学生字词,达到正确流利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你的发现。课上交流汇报学会的和疑难问题,全班研讨教师点拨。整个教学过程把要学习的知识点分散到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解除学生学习中的困惑,适合学生学习成长,正如“跳一跳,摘桃子。”

  说教学要求:

  1、 自学生字新词。

  2、 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

  3、 学习作者用哪些具体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写法。

  说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学习作者用哪些具体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写法。

  说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自然界里的声音是很美妙的。你听见那些声音,能模仿一下声音吗?

  学生交流(小鸟啾啾 蜜蜂嗡嗡 青蛙呱呱 ···)

  2、师:同学们知道得不少,树林里除了这些小动物以外,有位小朋友他了解的更多。他发现树林里的小动物都叫起来,就是乐队。今天我们来学习《林中的乐队》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对熟悉的小动物了解,评价激励学生思考林中的小动物还有许多是他们不知道的,让学生好奇地走进文本探究学习。)

  二、初读课文

  1、检查学生课前自读课文情况。

  (1) 五位同学轮读课文

  要求同学们认真听,如果发现读得不妥的地方,大家帮助这几位同学。读得正确的流利的同学交流自己预学的方法。

  (2)出示多音字

  一小觉 奏乐 难为情 爱好 结实 小爪子

  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和评价,采用表扬和批评结合进行小结。

  2、检查学生自学新词的情况。

  师:同学们对课文的新词有什么发现?说说给大家听一听,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发现。

  学生交流(带口部字多)

  唱 叫 吹 听 喧 嘷

  啭啼 咳嗽 呻吟 吱吱 嗡嗡 呱呱 哼哼 咩咩

  吱吱嘎嘎 咕噜咕噜 嘎吱嘎吱 扑噜扑噜

  师:大家看看想想这些带口子旁的字词有什么分别?

  生交流(动词的 声音的词 )

  师:对,声音的词把它叫做拟声词,模仿声音的词。文中什么叫声像咳嗽?能把这些声音与小动物搭配起来吗?

  生交流时要求每个学生只有说其中一个的机会。让大家都来参与啊。

  师:同学们一定还知道其他的拟声词吧!

  生交流(叽叽喳喳 啾啾 嘭嘭,咚咚,噼噼啪啪,叮咚咚 啦啦 哗哗 汪汪 咚咚 呀呀 呼呼 嗖嗖 潺潺 嘘嘘 鸭鸭 嘎嘎 铃铃 滴滴 答答 飕飕 淅淅 瑟瑟 沥沥 哼哼

  师小结:拟声词在我们的生活中还真不少。它把不同的小动物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会用其中的喜欢一个的词说句子吗?

  生交流(迎新辞旧的日子能听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

  海底世界能听到小鸟在啾啾地唱歌声。

  学校鼓号队在咚咚咚咚地敲鼓······)

  (设计意图 针对本课要学习的生字词多,让学生自己发现生字的特点,掌握规律学习,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和情感体验来学习,既简便又快。)

  三、质疑问难

  师:1、同学们课文中有没有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呢?

  学生小声读课文后,同桌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2、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吗?

  个别学生读课文

  学生评价

  教师小结读课文不仅做到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有感情。(设计意图:让全体学生都知道自己学得可透彻,巩固复习有提高阅读课文的能力。)

  四、作业

  1 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2、抄写积累运用中的本课的词语。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8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芦叶船》第二课时。

  我的说课分为环节:

  一、说教材、说学生。

  二、说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说学生:

  《芦叶船》是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文中吴珹笔下的童年欢乐来自于小小的芦叶,他们用芦叶做成一只只小小的芦叶船。这种快乐远离城市的喧嚣,是一种自然地从内心流露出来的朴素与真挚。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描写了江南水乡那勃勃的春天。第三、四自然段详细回忆了小伙伴们玩芦叶船的情景,使我们感受到芦叶船给水乡孩子带来的不仅是欢乐,还有智慧。第五至第八自然段讲了“我”和表兄到长江边玩芦叶船的情景,芦叶船给我们带来遐想与希望。这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关于童年的。第一、二篇课文是精读课文;第三篇是略读课文,检验前面所学的阅读方法的运用,发现前面教学中的问题。这第四篇课文是精读,发现问题之后的改进教学,是阅读方法、写作方法巩固、提升的训练场。

  通过这三年多的语文学习,我们四年级的学生能够扫除文字障碍,理解课文大概内容。玩是儿童的天性,四年级的学生也正处在爱玩的年龄段,容易与文中的孩子产生情感共鸣,体会快乐。可是我们生活在北方山区,感受水乡的风貌就成了教学的一个难点。由于年龄偏小,要想体会最后一部分中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又成了一个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三部分: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体会比喻等表达方式在课文中的运用,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作者生动细致的讲述经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阅读为主,“听、读、说、写”相结合,联系文中的优美词句展开合理想象,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说话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想象欣赏江南水乡的优美画面,感受江南水乡的生活风貌。

  2、感受芦叶船给水乡孩子带来的快乐,体会水乡孩子是如何依靠水乡特有的物质资源,发挥自己的聪慧创造快乐的。

  3、体会水乡孩子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内容的方法,感受江南水乡的生活风貌,感受水乡孩子靠发挥自己的聪慧来创造快乐,体会水乡孩子对未来的憧憬,体会作者的细致生动地讲述经历的方法。

  三、说教法

  以读代讲、引导点拨、指导朗读、自主感悟法。本文是精读课文,教学中应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多层次、不同方式的朗读训练中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本课,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孩子的视角审视文章,让孩子们成为水乡的一员,亲身体验、品味、感悟。读说结合,口语训练,“我来当导游”把快乐传递给身边的朋友。想象训练,学以致用,学习了写法赶紧练习,并当堂指导,让学生掌握表达方法。“听、说、读、写”永远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设计流程简介及时间安排:我的课堂结构是:

  1、朗读课文、引入学习,约2分钟。

  2、美读品味、感受快乐,约5分钟。

  3、研读表演,传播快乐,约15分钟。

  4、细读课文、憧憬未来,约8分钟。

  5、拓展延伸、丰富想象,约9分钟。

  6、布置作业、课堂延伸,约1分钟。

  (二)设计流程

  第一环节:朗读课文、引入学习。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在朗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也提高的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课伊始我就安排了“我当小导游”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找出自己最喜欢的片段,为下一环节解说介绍做好准备。

  第二环节:美读品味,感受快乐。首先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选择将学生分为三组。第一组:水乡美。第二组:做船乐。第三组:远航乐。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让学生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互相合作、互相学习,让他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把自己的所见所得分享给大家。

  第三环节:研读表演,传播快乐。由小导游演说,每分享一部分,都适时的出示学生所提的重点句子,再引导着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一读,进而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在此我预设了三点主要引导的内容:

  (1)玩的地方美。结合第一组学生的理解引导体会理解第一、二自然段。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我的突破方法是:通过读词句,引导学生去想象水乡的景色,然后播放有关水乡的图像资料,以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最后回到文字,重点体会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比如:崇明岛上的河道“像蜘蛛网一样”纵横交错,这种迷宫似的水乡环境,往往是追寻自由快乐的孩子所喜欢的。再看河边的芦苇,一个“冒”字说明芦苇生长的速度极快,而两个打比方的句子苇芽“像船上的桅杆”,长了一片叶子的苇芽“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不仅形象地描绘芦芽、芦叶的样子,而且让人领悟到了那勃勃的春意,从中也能使我们体会到作者对家乡、对芦苇、对美好春天的喜爱。

  本环节中,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春天的喜爱,同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交代环境,运用比喻。

  (2)玩具制作得美,玩儿的过程美。第二组的同学带领老师同学体会第三、四自然段,我适时的引导,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第三自然段第一二句的意思介绍家和学校的环境,这也是一个难点,我让学生尝试画一幅地图理解。结合第一自然段理解“竖河”这个词在文中的含义。然后通过朗读重点体会芦叶船制作非常多姿多彩,充满个性与创造。通过第四自然段孩子牵挂着芦叶船,总喜欢在第二天回来找寻。从孩子们的手艺不同,可以看出孩子们都非常地心灵手巧。他们还把找不到的芦叶船想象为“远航”,把能找到的称为“进港”,显得非常地有童真童趣。这一部分主要通过朗读的方法学习、感受。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就加以肯定。我要及时的指导朗读,使学生能在读中体会其中的快乐。

  第四环节:细读课文,憧憬未来。首先引导学生快速阅读五——八自然段,重点抓住我和表兄的动作语言,体会放芦叶船远航的心情。

  预设点:朗读这些自然段,体会心情的变化,找出表现心情的词语。在第七自然段中,让我们看到了小小的一个三桅杆的芦叶船竟然真的乘风破浪地开走了,真的是非常令人惊叹的。引导学生体会,船的精美,心的激动。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对表兄说话的语气和娴熟和动作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在江边的孩子的活泼、聪明与自信。

  本文的又一难点:通过第八自然段的学习,感悟提升精神境界,对未来的憧憬和梦想。我通过引导提问分解难题。

  问题一:芦叶船从小河漂到大江,再漂到大海,它的生活空间怎样变化?

  问题二:它一步步走下去,随着空间的变化,遇到的困难怎样变化?

  问题三:看到芦叶船能乘风破浪远航文中的“我”的心情怎样?你的心情怎样?

  问题四:你觉得小小的芦叶船在文中的“我”的眼里是谁?在你的眼里小小的芦叶船是谁?

  总结:是的,是我们,相信我们也能带着梦想远航,虽然前面风急浪涌、困难重重。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丰富想象。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想象芦叶船到底会漂到什么地方,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学生想象并写下来,给学生充分的写的时间,在班上选三四个同学朗读,分享感受,指导写法。读写结合,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1、背诵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2、在下面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道完成。

  ①你喜欢玩什么?能用手中的笔告诉大家吗?

  ②你知道吴珹还写过哪些儿童作品吗?找一找,读一读。

  以上便是我对《芦叶船》第二课时设计的教学过程,请各位领导、老师指教。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9

  这篇略读课文同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争吵》一样,都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书。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她,默默地关爱他。课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边人对他的无限关爱这两方面展开来写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卡罗纳》一文,情意深厚,散发着浓浓的爱的气息。为此,我围绕爱为主线进行了设计,一是情感铺垫,渲染爱;二是初读课文,捕捉爱;三是研读课文,感悟爱;四是说话拓展,延伸爱。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感知文本到亲近文本走入文本,在畅所欲言的和谐气氛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新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情感铺垫,渲染爱中,我首先用熟悉的歌曲和教师深情的话语,创设出情意浓浓的教学情景,扣击学生的心弦,为本课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然后通过找读失去母亲的卡罗纳万分伤心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卡罗纳的不幸、悲伤,比较几次哭泣,重点品读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等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与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自读自悟,集体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语句,学生体会到了卡罗纳失去母爱的悲痛,从而激发要关爱他、帮助他的情感。

  在初读课文,捕捉爱中。我以卡罗纳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得到了大家的爱。大家都有些谁呢?引导学生去捕捉老师、同学、家长对他的关爱。

  研读课文,感悟爱。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卡罗纳的爱。我把大量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找读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句子,说说谁最让你感动?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在亲近文本之后充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我只是在关键的文本上作简单的点拨和语言表达的示范,而更多的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阐悟有学生自我去实践、提升,真正体现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主体观。

  说话拓展,延伸爱。我设计了两个层面的拓展,一是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都以不同的方式关爱着他,除了文中的老师、同学,家长,还会有谁也在关爱着他?二是如果你遇到像卡罗纳这样遭遇不幸的人,你会怎样做?让学生也学会关爱。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0

  一、 说教材

  在说教材中分为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教材分析

  《赏花》是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讲课文。本单元以“人间真情”为主题,内容丰富。在全书中的作用就是让学生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友情的可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所带来的快乐,学生可通过学习,从而增强他们的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

  本单元中《地震中的父与子》和《新年礼物》讲述的是亲人之间的爱。《古井》讲述的是乡村中,邻里之间的关爱。而《赏花》和《炊烟》这两篇课文讲述的是素不相识的人之间的关爱。

  《赏花》它截取了一群盲人游客在孤独与寂寞中开始了他们的旅程,但行不多时他们不光听到了小河哗哗的流水声,而且看到了盛开的油菜花,飞舞的蝴蝶,他们用心体会到了春光的明媚??这一小片段。而这一切都来自于售票员秀子和司机的善良与热情,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文章题目为“赏花”但非一般意义上的“观赏”“欣赏”,而是用心去体会,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和人们之间的友情与关爱。本文文字浅显,学生能够读懂,但是它表达的情感有时很含蓄的,学生不容易去体会。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外界事物具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同时在这一时期他们注意力的目的性增强,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更长及,能够胜任更复杂的学习任务,而且他们的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在快速发展。但是他们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还不能完全的了解,没有形成明确的是非观。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向正义、有道德的一面引导。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a. 正确认识本课“履,厢,售,票,氛,岔,夕,限,弥”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索,票,盲,夕,郊,岔,梅,亭,驾,旷,夕,限”12个生字。 b.能逐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b.通过学习课文,抓住文章脉络,以达到提高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对文中词意的理解和朗读、默读、复述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后,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真情。

  4.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掌握文中盲人们能够复述课文。 难点:理解车内气氛变化的原因,感受课文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温暖与亲情。

  二、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景法。

  学法:品读法,合作交流法。

  本篇课文的难点就是让学生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而学生难以感受到的情况。我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与创设情境法,对于学生们难以理解的地方,如文章当中盲人们的心理变化过程,我讲主要采用讲述法,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在学习第十三自然段中,我将采用创设想象的情景法,让学生们想象,盲人除了“看到”了梅林、小河、百灵鸟还可能看到了什么。

  教学活动是交与学的双边互相促进的活动,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我主要采用以下的学法:合作交流,在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上我会让同学结成小组,采用合作与交流的方法。如:“车厢中除了弥漫着花香,还有什么?”这个问题在四年级的学生看来是比较抽象的,原文中没有明显的固定的答案,这就需要多位同学共同探讨,一起合作才能得出答案。品读法,本文的语言比较质朴,有人物的对话和人物的心理活动,者之间流露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但这些不是能很容易地感受到的,必须学生去细细品读才能得出的。如:本文中的第四自然段“秀子想:怎样才能打破这种沉闷的气氛呢?有主意了!他决定为盲人门当一会特别的向导。”这描写的是秀子的心理活动,同学们只有细细品读才能感受到秀子要帮助盲人们的决心,才能感受到秀子的善良和爱心。

  三、说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引出新课。

  针对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我将以一个小游戏的环节来导入我的新课。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一起来玩“画鼻子”的小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能把参与的没有参与的学生都吸引进来,这样能够让老师更好地掌握整个课堂,这个游戏能让学生知道平常很容易办到的一件事,在没有眼睛的辅助下我们很难办到,但是这个游戏因为它的气氛太活跃,若掌握不好将会于整个课堂的气氛形成偏差,所以在学生做完这个游戏之后,我会让他们闭着眼睛走回自己的座位,然后让其他同学听一下他们闭着眼睛走回座位的感受。这样在学生得到另一个信息,在眼睛看不见的情况下,人们会紧张,无助与害怕。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本篇课文秀子为什么要帮助盲人乘客,和盲人们情绪变化的原因,为学好本课作铺垫。

  2.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我会范读第一遍的课文,这样学生会把自己不会的生字标上拼音。在老师范读之后,让学生自己去读,读的过程中标上自然段。但这样仍不能解决全部的生字词,接着我会出示课件,展示出本文需要学生会读会写的生字和需要理解的词语。

  a.在学习会读的生字时,我会采取老师正确领读,学生齐读,指名读的方式。 b.在学习会写的生字时,我会采取比较生字的学习方法,如本文中的“夕”字与“多”字的比较,“郊”与“效”的比较。采取这样的方法既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又处理了易于它容易混淆的生字。

  c.在学习词语时,在学生理解之后再用来造句,学会灵活运用。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解决生字词之后,学生读课文就不再困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即概括课文大意。在这里不是让同学们复述课文,而是能够知道大概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如:这篇文章讲了一群盲人游客在郊游中得到了售票员秀子和司机的帮助,从而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只有在学生们整体感知之后才能更好的跟着老师细细品读课文。

  在了解大意之后,老师需要检查学生的读课文情况,根据这篇课文对话较多,我会采取分角色的朗读方法。这样老师能知道学生哪一个生字哪一个词读不准,加以指导。分角色朗读,不是让学生通篇的把课文念出来,而是让学生成为这个角色,人物具备的情感他也得有,如“秀子兴奋地说:‘是啊。现在没到结梅子的时候,还只开着花哩’”这里学生需要读出秀子的兴奋。这样,让学生不知不觉间融入这个角色,更能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思想与感情。

  4.品读课文,感受真情。

  在这个环节是我讲课的重点环节,让学生品读课文,老师用问题加以引导,如第一段中,“秀子吃了一惊”,秀子为什么会吃了一惊?第二、三自然段中“车厢内,充满了难以名状的沉默”“车厢内任然沉默着”乘客们为什么会沉默?思考盲人们的内心是怎样的?第四自然段到第十四自然段中,我们可以从秀子的心理活动、语言、神情当中得出秀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乘客在秀子的帮助下又有什么反应?最后一段“淡淡的花香弥漫了整个车厢”除了花香,还弥漫着什么,这些都是需要学生细细品读才能得到答案的。也只有去细细品读之后才能感受到这篇课文当中流露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温暖与真情。

  5.复述课文,深化理解。

  在品读课文之后我会让学生按照出示的词语,抓住本文的脉络来复述课文,比如让学生根据车厢里气氛的变化由沉默到欢腾到流泪的过程复述。因为只有在品读课文感悟真情之后,学生对课文才能有深入的理解,内心当中也有一定的情感积淀,现在让学生复述水到渠成,而且能够再次深化他对课文的理解。但是学生复述课文是不等同于看着课文读,他必须先考虑说什么,再考虑如何说,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出来。这是一个记忆,理解,分析的过程,可以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6.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在复述课文之后,我会让学生逐步从文本中走出来,让学生在课上感受到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来,学以致用。

  (1)积累文中生动的词语并抄写下来。

  本文中有很多好的语句,如:“百灵鸟在滴哩哩地唱歌呢!”,“左边是一片金黄色的油菜地,一只只白蝴蝶在捉迷藏哩!”这些语句都很生动活泼。学生会很喜欢这些句子。司机在文中的一段话:“路边开满了紫罗兰花,美丽极了。我想,至少也得让大家闻闻花香吧,我就采了些来。”这句话质朴却能让人们感受到它的友爱与真情。让学生们把这些语句摘抄到自己的摘抄本上,帮助他们养成,看到好的词语,语句都积累起来的习惯,再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样能够达到逐步提高他们写作水平和欣赏语文之美的水平。

  (2)找一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故事读一读。

  让学生们知道这样的爱这样的美,不是仅仅存在于书本当中,而是真实的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社会中,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因而可以加强他们对于生活有更好的认识,让他们能够心有感动,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爱,从而能够让他们热爱生活。

  (3)在生活中多关心帮助身边的残疾人。

  在这里,是要让学生成为施爱的主体,在学习课文之后,学生会对书中人物秀子产生一种莫名的崇拜感与喜爱。这时让他们在生活中也像秀子一样关心帮助身边的残疾人。他们会很乐于接受,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他们会感到自己对于别人是很重要的,帮助他人是幸福的,慢慢地会形成他们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在这里我会提醒一下我的学生,遇到不在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时,不能勇为,而是巧为,要寻求大人们的帮助。

  7.板书设计。

  本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明线,一是暗线。明线是秀子的活动,暗线就是盲人们的反应,两条线索互为交叉,既是盲人们的沉默让秀子有了做一回特别向导的决定,又是盲人们积极的反应,让秀子更加努力去帮助他们。这篇课文当中还有一个人物活动,就是司机,他在文章最后给盲人们捧来了鲜花,让人问问到了花香,整个车厢被花香弥漫。我运用这两条线索和最后司机的活动,设计了这堂课的板书,这样的板书不但直观,而且让学生能够整体掌握文章的脉络。

  温秀子:特别向导兴奋的说劲头更足暖放开嗓门唱歌 花盲人:沉默低微的笑声惊叹声香感弥动兴高采烈 漫

  真司机:捧来鲜花 情

  四、说教学评价。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1

  一、教材简析

  本课讲述的是:作者深夜驱车回来,不小心碰碎了停靠在路边的小红车上的反光镜;作者在无人的情况下留下了有姓名和电话的纸条;事后,车主打电话向作者表示感谢,感谢作者留下了比金钱还重要的——诚实和信任;车主的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作者通过这件事向学生提示了这样一个道理:诚实和信任无价。

  本文选取生活中平常的小事,以“诚实和信任”贯穿全文,全文语言朴实、以小见大、平中见奇,人物“诚实、信任”的美好品质跃然纸上,感人至深。故“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是全文的中心,点睛之笔。

  本文是以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相结合记叙的,结构类型属于纵横结合结构,文章脉络如下:

  一天深夜(深夜驱车→不小心碰坏反光镜→留纸条)→事隔三天(电话感谢→印在脑海里)

  本课的类型属于阅读课文,根据现行的小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要借助学生在以前学习阅读课文中所学的把握关键、推测前因、想象情境等学习方法学好本课,且进一步地领会和运用这些方法,为今后学生会学习阅读课文、提前预习、课外阅读打下基础,扫除障碍。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用这些字组成的新词,理解“能见度”、“环顾”、“歉意”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受到“诚实、信任”的传统美德教育。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打电话”部分,培养学生在特定情况下的语感能力。

  4、学会抓住阅读重点的方法,培养读写能力、创造能力和小组合作研究性自主学习能力。

  全篇课文教学活动预计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我以检查预习情况来解决生字词、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正确朗读这三项学生学习本课的障碍;以小组合作研究性自主学习、读写说结合、TT指导体制的方式完成1—3小节的教学,在“第一时间”第一次让学生感受到作者优秀的“诚实和信任”品 质,为第二课时作好铺垫。

  本次说课的内容为第二课时,基本重点和难点是:

  1、指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阅读的方法,培养读写能力、创造能力和小组合作研究性自主学习能力。

  2、理解车主的话: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3、感情朗读“打电话”部分。

  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传统美德的事迹,特别是在现在高扬公民道德的大潮流中,更有许多实例。在教学中以列举实例、以读代讲、推测前因、续写下文、想象情境、填补空隙等方法,以加深学生对本文中心的理解。这样既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又突出语言文字的训练,使文道结合达到最完美的境界。

  三、教学过程(含教学手段和学法指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读写实践的经验结晶。读是语感训练的主要形式,在语文教学中寻找读写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指导学生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读中探写,写中求读,听、说、读、写拧为一体,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读写能力。所以,在本课我采用的基本方式是“读写结合”,根据现代教学理念,我把这一课时分为四个教学环节:

  即:引导→自学→反馈→整体升华

  1、从整体朗读“打电话”部分入手,让学生整体感知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推测想象填补空缺。培养学生读说写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的课题是“诚实和信任”,这是本次教学活动的关键之处。在教学时,我紧扣“诚实和信任”,引导学生自己感知发现课文的重点(即课文的点睛之笔)。我首先以“那天作者留下了字条,会发生什么新情况呢?”设下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很积极、自觉地去朗读“打电话”部分。并提出朗读建议(投影仪打出):“请找出这段话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使学生在自主朗读过程中直奔主题——第10小节。接着,我又设计“假如你是车主,你怎么来说这句话?”让学生分小组合作研究性自主学习,并提出学习建议(投影仪打出):

  ①分角色朗读讨论完成填空:

  “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我再一次谢谢你!”________,说完他搁下了电话。

  ②完成后,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先充分说明填空的理由再有感情地朗读。

  传统的教学方法仅局限于让学生找出重点词语,而我认为: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读→研→写→说→评,更能准确地把握这一小节的语感基调,进而以“诚实、信任”的情感来朗读这一小节。

  然后,我设计:“假如你是作者,在车主搁下电话后,心情怎样、心里怎么想的?”让学生依据全文推测想象情境,激发灵感,迸发出创新的火花。通过小组和全班的讨论交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加深对“诚实和信任”以及车主说的这句话的理解。

  最后,授之以渔,小组学法。我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机动):

  自读→自写→讨论(品评自己和别人的作品:读自己的作品,说自己的理由,听别人的见解,汲取好的意见和建议)→自改。

  2、放手自主学习,培养小组合作研究性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篇课文语言平实,脉络清楚,贴近生活。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学生自读3—9小节。并提出学习建议:能找出3—9小节中可以让我们填补的空隙吗?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会阅读。

  接着,我顺着学生找出的“填补空隙”,建议学生依据学习第10小节的体会,自学第3—9小节,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研究性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观察、调控各小组自学的进度。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仅达到活跃课堂的目的,还进一步突出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更深一步对“诚实和信任”切身体验,从而更好地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信息反馈,加强读写能力培养的内化。

  在充分自学3—9小节的基础上,我让各小组推选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各自“打电话”部分的学习成果,其它小组学生和老师一起品评、提出合理的建议,学生再次进行自省修改,使之进一步巩固、强化、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4、多样化设计课后练习,适应多元化的学生学习水平和认知结构,让“诚实和信任”的美德在孩子的情感世界中得到升华。我设计了“课后练习超市”(投影仪打出),留给学生课后任选一题思考:

  ①这件事过后,你认为作者有没有偶然再次与小红车主人相遇的可能?如果有,你有兴趣写一写他们相遇的情况吗?

  ②这篇课文除了作者给小红车主人留下了“诚实和信任”,小红车主人有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如果你认为有,请写下来,建议:理由要充分。

  ③请你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搜集真实的“诚实和信任”的事例,选择其中一件事情的过程写下来。

  ④作者撞碎小红车的反光镜后,如果不留纸条,会发生什么情况?

  ⑤生活中也有不诚实的表现,你遇到过吗?也可以写出来?

  ⑥学后感受。

  “课后练习超市”不仅仅是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激发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训练和教育,让“诚实、信任”的美德在学生的情感世界中得到升华。

  5、颁发雏鹰奖章,给学生以激励,激发学习兴趣。

  这节课结束前,全班推选出这节课学习过程中“阅读雏鹰奖章”的获得者(含学生个人和小组),奖章由中队长颁发,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内在驱动力。

  四、阐述本课的“教学手段”

  本课属于叙事性文章,内容贴近生活。小学四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的方式为主。根据这一特点,我除了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所讲的教学手段外,在学本课之前,公布了学习本课过程中开展“争雏鹰奖章”的活动,给学生以激励,对学生的学习以中肯的评价;在教第1—2小节时,将作者驱车行驶碰坏小红车反光镜的过程制成模拟图像软件进行教学,让学生更易于把握课文内容;进行“电话感谢”部分教学时,采用电话实物演习,创设出模拟情境,使教学活动更贴近真实生活等。运用这些直观教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老师寓教于乐,学生学在乐中,学有所求,乐有所悟。

  五、阐述本课时的“学法指导”

  阅读教学的任务不但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其自学能力。“教是为了不教”,因此,语文教学要注意学法指导,在教学方法,重点让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品评性学习。全教学过程一切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知情意发展趋势为导向,加以疏导。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进一步熟练掌握阅读的方法,生动活泼地去获取知识。

  六、板书设计(机动)

  诚实和信任

  学习体会:自读→自写→讨论(品评自己和别人的作品,读自己的作品,说自己的理由,听别人的见解,汲取好的意见和建议)→自改。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2

  《白鹅》是丰子凯先生描写动物的一篇佳作。课文用生动诙谐的语言通过对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三个方面的具体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高傲的白鹅形象。

  根据本课的内容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2、了解白鹅的特点。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4、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根据本课的内容特点,我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首先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说说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课文中的一句概括,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鹅高傲的特点的,引导学生从课文的中心句、过渡段总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表达顺序。

  然后通过教师提问:“作者是怎样把白鹅的叫声特点写具体的呢?”展开第三自然段的教学。同时让学生边默读边画出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并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象在说什么。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词语,动手批注,调动想象思维参与解读文本,从形态、声音理解和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既培养了学习方法和习惯,又丰富了语言积累。同时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感悟作者认真观察的态度和写作方法。

  接着通过问题:“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白鹅步态的特点?”展开第四自然段的教学。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中,体会作者通过鸭和鹅比较的方法突出蛾的步态特点。同时让学生从课文描写鹅和鸭的词语中,想象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并演一演。

  这样设计一是了解对词语把握的情况;二是进一步感悟观察细致的态度和用词准确,运用对比、拟人来突出特点的表达方法;三是在多种感官及师生合作参与的学习中获得愉悦的体验,提高效率。最后一环节是积累运用,读写结合。

  课文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事例,通过对比的方法写出了鹅的高傲,我们也仿照课文的表达方法,写写我们身边的人或动物的某个特点。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经历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语言学习过程。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创设这种由内化到外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真正做到一课一得。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三个牧童在清理泉眼,砌上小井后,人们能喝到干净的泉水后,遇到一位神奇美丽的智慧女儿,在她的启示下各自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后,他们相聚,各自回顾彼此生活经历,他们对幸福是什么有了比较深刻一致的体会:因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益处而感到幸福。最后智慧女儿再次出现,概括了他们的体会,揭示了幸福的含义。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就是这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它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童话故事,选编的意图很明确,是想让学生建立对童话体裁的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培养阅读能力,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2、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

  3、朗读课文,理解“幸福要靠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类有益的事情。”这句话的理解。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故事内容,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所讲的幸福的含义。

  四、说教学策略

  学会略读是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这一组中,共选编了四篇童话故事,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建立了对童话体裁的认识,这一篇课文的出现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一种补充。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所以,这节课的学习我放手大胆的让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并联系生活实际深化理解童话内涵。

  五、说课时安排

  1课时

  六、说教学流程

  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我的大体流程是“自读—交流—拓展”三大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听《幸福拍手歌》后,师问: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有什么感受?你们什么时候有幸福的感觉?(同学们畅所欲言,课题的气氛也随之变得活跃)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幸福,可是你们有没有认真思考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孩子们会陷入沉思中)

  2、这时学生可以发言说一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3、对于幸福各自的理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否对幸福有更多的认识和理解。(板书课题)(意图:激发思考、训练说话,使学生初步进入角色)

  二、紧扣主题,自读自悟

  1、读“阅读提示”,明确自学任务。

  2、快速阅读课文,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归纳课文大意,提示学生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来说。

  4、引导学生反复读三个牧童砌井后的幸福,和十年后再相聚感悟幸福的段落。

  5、师三个青年最后明白了幸福是什么?(板书)

  生齐读:幸福要靠劳

  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意义的事情。

  [意图:本文故事情节简单,我没有按照起因,发展等顺序来分段学习,而是直插重点。]

  三、联系现实,深化理解

  [意图:由于三个青年的经历与学生的生活相距太远,读课文,划句子等方法无法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不能真正体会到幸福所在,我设计了让学生联系生活,编故事的方式,从而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1、师:三个青年经过十年的磨练,明白了幸福是什么?他们是怎样弄明白的?请大家再次阅读课文,把文中相关的语句画出来。

  2、读后交流句子明确(表面上看孩子们们似乎把课文内容已经读懂了,但实际上孩子们无法真正的体会到幸福的所在,于是我问了下一个问题)

  3、师:这三个青年为什么会感到幸福?这十年来三个青年都做了些什么?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学生想象,如青年一是怎样给病人治病的?病人会对他说什么?做什么?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尽自己的责任给别人带来幸福[青年二,做过许多工作都勤勤恳恳,他都什么?别人怎样评价他?青年三,组内交流]板书(笑脸)

  (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用自己辛勤的劳动为别人服务,别人幸福了,自己也会幸福)

  4、师:我们可以回顾第9课《巨人的花园》生活中幸福的场面(展示画面)

  5、鼓励学生也说一说你知道的事例(领悟幸福的多元化,明白幸福的真谛,从而珍惜所拥有的事情)

  四、拓展延伸,内化情感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幸福的场景,感受到了我们被幸福包围着的感觉很甜蜜,下面老师给大家看一组图片,来体会一下各行各业对幸福的感悟。

  1、出示各行业人对幸福的感悟,师读。

  2、鼓励学生也来写一写对幸福的理解,(有时间可以选一两份读一读)

  (幸福的多元化导致有些学生肯定会说一些譬如妈妈给我买了一件礼物或去吃肯德基之类的自我幸福感,出示这组图片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的内涵。适时的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3、播放故事:《提醒幸福》

  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尽义务

  做益事

  做益事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组课文中的首篇精读课文。著名作家巴金以生花的妙笔记叙了他和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的不同见闻及感受,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里群鸟欢闹名不虚传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课文语言质朴,动静结合,美不胜收,观察有序,笔法细腻,易读易记,情感真挚,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本文位居第六组课文之首。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与旧版教材有别,现训练重点是要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并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选编本文的目的在于: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2、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第七组课文的学习又得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这一训练项目为理解凭借与基础,是第六组新阅读学法要求的再次应用。学好此文是日后学习其他同类型课文的凭借与基础,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为此,该文是本组课文教学的“重要练兵场”。综合考虑教材内容、特点及编排意图,从本地区学生的实际出发,参照“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和“教学大纲”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确定如下重点及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①学会3个生字:巢、梢、暇。

  ②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③理解重点句:

  Α、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Β、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С、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能力训练目标。

  ①熟读课文,理清脉络,学会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归纳文章中心思想。

  ④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德育渗透目标。

  感受美景,培养保护环境,护我绿色家园的环保意识,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与熏陶。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真正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详见“知识教学目标③”。

  (四)教时安排

  鉴于本文是本组课文的重要“练兵场”,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基础不到扎实、领悟缓慢等情况,为了切实做到学练结合,我给学生以充裕的学习时间,确定用3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①先读“导读”,明确目标。②紧扣“鸟的天堂”做有序展开。

  第二课时: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精读细品“大榕树”和“众鸟纷飞”,领悟表达方法,读写结合。

  第三课时:加深理解,探究意义;综合实践,炼就能力。

  二、说学情

  本班学生均为山区的少数民族农家子弟。学生的课外资料较为缺乏,但他们都有向学之心。听、读的能力稍好,说与写能力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缺陷。其想象能力、欣赏能力较为低下。对课文的领悟过程较为缓慢,课堂教学不能操之过急。但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学能力,懂得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过《海上日出》等多篇描写大自然景色的文章。

  三、说教学方法

  “教”最终是为了达到“不教”(叶圣陶语)。教师的教在于相机诱导,不在于全盘授予。对于语美意胜的此文教学,不但要求能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最为重要的还要学习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领悟方法又必须以充分感知理解为根基,结合平时学生怕作文的实际,我注意做到实施“立体的语文知识循环复顾”教学,做到知新要复旧,知识教学循环复顾;作文训练要在平时教学中分散随机进行,形成合理梯度,循序渐进,根据学生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逻辑思维的思维发展规律以及及时复习防止遗忘规律,遵循读写结合原则,我采取“弄明整体要求——明确题解探中心——中间突破各开花——随时知新复旧——综合实践炼能力”的方法进行教学。

  四、说学法

  本文语言浅显,学生理解内容的难度不大。但由于学生年纪还小,所知有限,类比推理与归纳综合能力还不够好,领悟表达方法是有一定难度的。课堂教学要做到教学同步,教学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学习要由过去旧式的“吸收---储存---再现”转向走“探索---转化---创造”的学习新路子。为此,我指导学生用“明确目标要求——整体感知理线索——次要内容以读轻带过,重点部分精读细品多思——图文结合多想象——随时知新复旧——综合实践炼能力”的方法来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程序

  有序、紧凑、合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所作的教学程序,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使其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这样设计本课的教学程序。

  (一)、先读本组课文“导读”,开宗明义交待教学目标。

  心理学实验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阅读之前,目标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设计步骤一,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学习才能有的放矢。

  (二)、紧扣“鸟的天堂”做有序展开。

  “鸟的天堂”是本文的环绕中心。由于本组教学重在于从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领悟表达方法。为了达到目的,势必要紧扣“鸟的天堂”这一中心作“大文章”。

  1、审题设疑,揭示题意。

  设问:看到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让学生充分质疑,估计大部分学生会提到:①“天堂”指什么?②“鸟的天堂”又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③“鸟的天堂”里有什么?是不是有很多鸟?等等问题。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其往往起着提示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让学生质疑“题眼”,可以形成“阅读期待”心理,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自主、探究精神。

  2、明确题义,简介“鸟的天堂”。

  3、整体感知理线索。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此,我设置了如下思考题:①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去的?②每次各看到了什么?③小组讨论,划出作者每次去“鸟的天堂”时的感受的语句。这些问题较为浅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行解决。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尽量辅导后进生。设置自学要求,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让其读通课文,而且把握好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以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4、依据设问,中间突破,理清脉络。

  引导学生抓住设问答案中的“第一次、第二次”及“第二天、这一次”等字眼,从层次明显的中间部分突破,划分段落,理清脉络。

  5、自学生字词,指导正确读写词语。

  6、以读代讲轻带教学第一段,只要求理解大意,了解游玩的时间、心情等即可。因为学生在对“九义”第八册教科书第五组教材的学习过程中,已懂得“分清文章的主次”,在此处教学就让学生复顾旧识加以应用,以求实现“立体式学习”,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益。

  7、达标测评:选词填空。

  静寂 安静 沉寂 喧闹

  ①乡村的午夜是多么的( )啊!②同学们正在教室里( )地学习。

  ③小艇渐渐远去,水面上渐渐( )下来,只见月亮的影子映在水中。

  ④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 )起来。

  (三)、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细品“榕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为了达到让学生多读多感悟的目的,又要避免形式单一的纯朗读活动,我结合课文内容设置多种读法来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①重点读此段课文,小组读。②品词细读“簇”。“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与“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中的“簇”先后换用“片”、“束”来读一读。③比较读第六自然段。我说“许多株”,朋友一说“只有一株”,朋友二说“是两株”。④表演读“逼近”。让一名学生当“榕树”,静立于讲台一侧。另一名学生当“小船”。其余学生读“我们的船渐渐逼近大榕树了”,“小船”(学生2)慢慢靠近“大榕树”(学生1)。⑤学生画船移动图读“我们的船渐渐逼近大榕树了”,以弄清作者观察基点的变化过程。⑥图文结合读,观察课文插图1(大榕树),精读细品“知识教学目标③”中的A句。⑦结合山区学生生活实际读“知识教学目标③”中的B句。引导学生结合平时多见绿叶和在阳光照射下绿叶上的水珠明亮晶莹的情景来理解该句子意思。

  2、在多种形式读中,逐步完善板书。

  3、让学生根据板书提示的观察方法,引导山乡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所见例一简明提纲

  ——椰子树。

  (四)、精读“众鸟纷飞”场面,领悟表达方法。

  1、小组读“众鸟纷飞”段落。

  2、借助插图2,略说大意。

  3、讨论释词“应接不暇”(可让学生用动作来表演)。

  4、指导学生体会“众鸟纷飞”景象,指名分句子以每人读一句话接连不断地读的形式读第12、13自然段,以显示纷飞,热闹的场面气氛,为学生的感知理解创设一定的情景气氛。

  5、按原文填空,领悟总写与特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 )了,到处都是( ),到处都是( )。( ),( ),( ),( ),有的站在树枝上( ),有的( )起来,有在( )翅膀。

  6、逐步完善板书,同时循环复顾“九义”教材第九册第八课《十里长街送总理》中“迎灵车”部分,说一说文章如何突出“人海”中具有代表性的具体形象:老奶奶(老人)、青年夫妇(青年)、红领巾(小孩)。并与本文中总写“众鸟纷飞”场面与特描“画眉鸟飞”互相结合的表达方法进行类比,引导学生加以理解表达方法,形成记忆网络。

  尝试练习:依照本文写法,用几句话写出“课间十分钟”时同学们在操场上尽情玩耍欢快热闹的场面,要求一定要用上句式“有的……有的……有的……”。

  (五)、紧扣最后一句话,体会五处“鸟的天堂 ”的作用与含义,趁势归纳中心。

  (六)、品读板书,整体领会。

  (七)、朗读全文,加深巩固。

  (八)、主动探究,不忘“环保”。在大力提倡 “保护生态环境”的今天,重读本文意义犹大。在学习本课前,我让学生先重新读第九册教材第28课《大瀑布的葬礼》和本学期教材第9课《只有一个地球》两篇课文,给新课教学铺垫更广阔的空间。在新课教学时我让学生以“自愿组合、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讨论:为什么这个地方会成为“鸟的天堂”?

  引导学生根据“河、树、鸟、人”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研读课文,以“自愿组合、小组合作”方式来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具体的语句,并适当合理展开想象,自由地说自由地议,再选出小组代表进行辩论,探究四者间的生态循环关系与作者“的确是‘鸟的天堂’感受的由来。在学生充分地议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整理,最后用投影出示四者关系,让学生加以对照。

  的确是“鸟的天堂” 鸟多(栖息、做巢)

  不

  提 树 好 许

  供 长 去 捉

  肥 更 处 鸟

  料 好

  坏 人(保护意识强)

  破

  不

  滋 润

  河 榕树(大、茂盛、枝繁叶茂)

  (九)、综合实践,炼就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本篇课文后面附有一个“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的选作题,其目的是为了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强练笔。早在学生就读五年级第一学期时,就已经进行过“小小导游员”口语交际训练。对此实践活动,可在课前让学生“自愿组合、小组合作”搭配成“旅游团”加“导游”的形式,充分利用“小组”群体力量广泛搜集材料,试学写解说词。组织学生开展“模拟导游”活动,评选优秀导游,以激发学生兴趣,炼好学生能力。

  (十)、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扩写本课学习过程中所进行的习作训练项目。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将有利于教学和复习巩固。为了突出本文的文章结构思路,顺着课堂教学认识过程,感受本文的构思美、自然美;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和领悟本文的篇章写作手法,我采用顺序系统构框板书的方法。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火烧云》一课是训练学生认真观察,注意积累的好课例。本课训练重点确定为: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基本技能目标)

  2.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能力目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感目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十六个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这节课,主要选用“自学探究”式教学方法,采用电教、讨论、展开想象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说学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读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

  四、说教学程序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可将本节课

  划分成5个环节:

  1.导入新课

  在早晨或傍晚,我们经常会看到天空中现一些美丽的云霞,根据课题进行字面推测?(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自由发散思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发言后,小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4课《火烧云》(板书:10)看看作家萧红是怎样把绚丽多彩的火烧云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2. 检查预习

  3. 自学讨论

  这部分可分三个环节:(1)提供自学材料,(2)个人自学,(3)小组讨论。

  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难点及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自学材料:

  1.火烧云的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这一特点的?

  2.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各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请标出来。

  3.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

  4.交流点拨这部分又分两个环节:交流点拨、质疑解难。交流是检验学生自学成果的过程。在交流中,当学生意见出现分歧和偏差时,教师要适时点拨。

  根据学生的回答:火烧云最主要的特点是“变”,作者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来写,板书:

  颜色

  >变

  形状

  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部分时,大部分学生能够从“红通通的、金灿灿的……”等表示颜色的词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的特点,但不一定能从“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这一特点。让学生从“一会儿……一会儿……”中体会变化“快”这一特点。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体会出这句话也能说明变化多的特点,还有颜色的多,议并出示描写颜色的词语。再让学生说说,这些说也说不清,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形状的变化是这节课的重点,通过“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的顺序,来说马、狮子和狗的变化,再出现之幅火烧云图片,让学生按照这样的顺序,来练习说一段话,进行小练笔训练。

  5.总结评价

  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生赞美一下火烧云(学生可以从学习课文内容和观察方法两方面来谈)你认为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

  根据学生的回答做总结和综合性评价。

  总结评价后布置作业:按描写火烧云的方法,展开想象,以火烧云或烟花为题写一个片断。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可将本节课

  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回忆旧课,谈话导入。

  (二)、合作探究,分块阅读,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三)、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上册识字说课稿07-01

语文上册识字说课稿11-12

语文上册说课稿:称赞06-26

语文上册识字说课稿12-07

语文上册识字说课稿07-01

语文四年级上册《成长》说课稿10-26

四年级语文上册《母鸡》说课稿02-24

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说课稿06-14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说课稿06-08

四年级语文上册《白鹅》说课稿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