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搭石说课稿(精选14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搭石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搭石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二、说内容安排
“美”是本文凸显出的最大特色,而美的东西我们总是要细细咀嚼,慢慢体味。所以本文的教学我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我将主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发现美,感受美。第二课时我将主要结合课后的小练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去寻找美,创造美。
三、说学生情况
中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四、说目标
鉴于以上解读,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重点词句,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五、说教法
本课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乡村的生活气息。文本中那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和谐共生。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
六、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是通过以下二个环节展开教学的:
(一)、以“寻找美”贯穿全文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深奥,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一开始,我创设情境,深情导入:(出示课件)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哪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可是作者每每回忆其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板书课题后,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然后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为美的切入口,让学生在已经体会的搭石的自然美的基础上,想更多的去挖掘出其蕴含的情感美。接着,出示学习导向——“请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画出你感受到美的句子,并简单地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全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助人之美
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和谐之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之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之美
(二)、以“欣赏美”感知文本
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美的画面时,脑际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此时,我将适时地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感悟后,再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课本对话的目的。在教学中,我就根据不同内涵的美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诠释,以达到学生与文字的心灵对话。
1、助人美
(课件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一句重点描写了调整搭石的老人,“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我指导学生在想象画面的同时想一想: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通过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助人美(板书:助人美),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
2、和谐美
在教学一行人走搭石这块内容时,我主要是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各种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蕴涵的情景。指导朗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后面的紧跟上,踏踏的声音,像轻快地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一句时我将“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点击成红色引导学生读一读,说说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相机学习生字“绰”,课件出示字典的三种解释,学生联系上下文知道应该是姿态柔美,然后让学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通过画面让学生如临其境地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师生合作着读一读,真切体验“协调有序”。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生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生2:紧跟上去。
师:(速度渐快)前面的──生3: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生4:紧跟上去。
师:(速度再渐快)前面的──生5: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生6:紧跟上去。
再变换文字的排列,点击成一首清丽的小诗,读出诗的韵味。(课件出示)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学生通过品读、感受,在头脑中就形成了一幅“一行人走搭石”是那么协调有序的和谐美。(板书:和谐美)
3、谦让美、尊老美
(出示)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在这一句中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理所当然”一词。我问:当年轻人背老人到了对岸,他需要老人向他道谢吗?(不会)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句中找答案)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不会)为什么?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通过这样反复的理解,乡亲们的谦让、尊老的传统美德也会更深的印在学生的心中。(板书:谦让美、尊老美)
语文搭石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爱”为主题,引导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搭石》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背老人过搭石等画面的描述,赞美家乡人乐于奉献、和睦谦让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四年级学生学习的要求,我对教材的理解,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出发,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
1.理解脱鞋挽裤、协调有序等词,能正确书写“懒惰、山洪暴发”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初步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感受作者对家乡人乐于奉献、和睦谦让品质的赞美。
只有明确了教学重,难点教师才能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确定本节课的重点:理解拖鞋挽裤、协调有序等词,感受作者对家乡人乐于奉献、和睦谦让品质的赞美。
确定本节课的难点:理解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三、说学情
学情分析
经过前3年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这为我们开展有效地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搭石以及搭石所描绘的场景里离我们现在城市生活较远,学生很难理解,这需要老师的适当点拨。
四、说教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读、找、画、议”法、“创设情境”“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五、说学法
1、学会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的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句。如文中的“清波荡漾”“人影绰绰”“协调有序”就要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的句子“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和下文“前面的抬起脚步,后面的紧跟上去,明白“协调有序”的意思。
2、鼓励学生交流时畅所欲言:在交流时,我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
3、学习感情朗读课文的目标:掌握读书要领:先想怎么读,再说为什么这样读,最后反复试读切身体会一下自己把握的感情对不对,这样使学生做到读有根据,练有成效,真正形成一种能力。
六、说教学流程
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理清思路,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有整体感受,有助于理解重点学习内容所处的语言环境,也为作文安排思路、提供范例。因此,阅读教学要抓住作者思路,才能省时高效。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中,我主要设计了以下的几个环节:
1.图片导入,引出搭石
2.初读课文,初识搭石
3.精读课文,紧走搭石
4.拓展延伸,展开想象
1.图片导入,引出搭石
我将以课文的图片配以音乐,导入新课,我选择这样的过渡语: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见底的小溪,可是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这样的导入简洁明了,直奔主题,提高课堂导入的有效性。接着我将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质疑课题。
2、初读课文,初识搭石
这个环节我主要要求学生带着疑问初读课文,圈一圈难读的词语,并用横线画出描写搭石的句子,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生不难找到课文的这句话“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这句话教学我将采用讲读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再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是怎么样的。
学生会把目标焦距于课文第一段: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xùn)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wǎn)裤。我先介绍铺搭石的原因,随即创设情景,采用复沓的教学方法,和学生配合朗读,让学生理解搭石的重要性。情境创设:小溪是村民们的必经之路。在漫长的汛期里,常常都会有山洪爆发,昔日的搭石也必定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绾裤。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学生从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感觉到没有搭石时,人们的是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从而体会搭石的重要性。
接着我再让学生读读什么是搭石,我想一定别样一番滋味。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不应该在文本和学生之间做说破道尽的媒人,而应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和理解。
3.精读课文,紧走搭石
课文从摆搭石、走搭石、背老人过搭石这个三个画面的描述,这一课时我主要争对走搭石这一画面展开。我主要争对这句话展开分析,
(1)我先分析“行”这个多音字的读音。
(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xié)调有序(xù)!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所以对于“协调有序”这个词的教学我将采用情境创设法。我先让学生谈谈对协调有序这个词的理解,学生可能懂,但是很难用语言描述出来,于是我创设情境,开火车师生合作学习。让一组第一个同学做前面的,第二个同学做后面的,第三个同学做前面的,第四个做后面的,依次类推。
前面的抬起脚来,(一组一桌小朋友读)
后面的紧跟上去(一组二桌小朋友读)
前面的抬起脚来,(一组三桌小朋友读)
后面的紧跟上去(一组四桌小朋友读)
前面的抬起脚来,(一组五桌小朋友读)
后面的紧跟上去(一组六桌小朋友读)
前面的抬起脚来,(一组七桌小朋友读)
后面的紧跟上去(一组八桌小朋友读)……
(红色为教师话,教师开始速度放慢,后面逐渐加快,出现节奏感)
人们没有踩脚、没有人掉入水中,这样动作,那样默契,那样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协调有序。这样的情境创设,关注了每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课堂。学生仿佛自己就在走搭石,在情境中体会了什么是协调有序,避免老师讲解的枯燥乏味。接着我将质疑为什么人们会这样协调有序?学生可能会说是因为乡亲们十分谦让,心里装着别人等等,只要学生体会到了乡亲们相互谦让的品质,都给予认可与鼓励,让学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子”的喜悦。
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强调语文教学要从教内容到教语言形式的华丽转变。所以对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处理,不采取面面俱到的分析,而采用联想法,让学生看动画自己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是怎样一幅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进而让学生体会乡亲们之间和睦、谦让之美。
4.拓展延伸,展开想象
有一句话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能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
在学习了一行人走搭石的描写之后,我让学生拿出笔写写_走搭石,_,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升华了情感,让学生体悟到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七、说板书设计
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说过:好的的一堂课要善于抓点,抓好一个点可以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所以我围绕主线“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线”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走近“搭石”,欣赏“搭石”,品味“搭石”,本设计突显了这一主线。
板书中的石头由老师课前准备,用时贴上去。其中的词语由学生产生的感受填写。抓住感受到的这些描写村民的人性美的词语,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其次,学生灵活运用词语,积累语言,达到精神与语言同生共长。
本设计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既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造”,同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让家乡场景和人物形象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语文搭石说课稿 3
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搭石》,我想从以下六个方面说一说我这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搭石》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课文通过对摆搭石、修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述,赞美了家乡人乐于助人、默默奉献的高贵品质。
二、说学生。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这为我们有效地展开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搭石以及搭石所描绘的生活场景离我们有点儿远,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需要教师适当引导、点拨。
三、说目标。
1.认识“间、谴”2个生字,会写“汛、挽”等7个生字,理解“无名、汛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快速阅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我制定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中,除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我把对作者情感的流露以及文章的写作方法作为重点、难点,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受到熏陶。
四、说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适当加以引导,通过让学生理解“景色美”“人性美”等方面,从而受到熏陶。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点。以这篇文章为依托,我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观察生活,从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发现美。
五、说教学过程。
1.搭石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所以,我通过课题直接引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引起他们一探究竟的欲望。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我采用“初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两种方式。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3.对于课外作业的布置,我不仅布置了巩固课堂知识的题目,还布置了运用所学让学生付诸实践的题目,这样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4.板书设计:
秋凉勤劳摆搭石
无私奉献换搭石
搭石是联结
搭石
协调有序走搭石
家乡人们
谦让敬老过搭石
美好感情的纽带!
热爱家乡赞搭石
板书设计,我采用结构图的形式,辅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教学效果预设。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我让学生们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美的熏陶,让他们明白,美不仅存在于景物中,更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默默奉献中。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我让学生们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能力。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在教学本课时,我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以读带讲,读中感悟。
因为本文文质兼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家乡人们的人性美的赞美,所以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来设计“读”这一环节的。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个性朗读,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如初读课文时,我的问题是:“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在读中找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2.再读课文时,我的问题是:“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在书上找一找。”通过学生的理解朗读,很快就能体会到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过小溪时很麻烦,从而明白了“脱鞋挽裤”的含义,知道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什么过小溪。
3.品读课文时,我的问题是:“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们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搭石的美,就好像走进了作者的心里。
4.抓住重点段落,通过朗读升华情感。例如文中第三段描写一行人走搭石的语句很优美,学生们在朗读时感受到了画面美、音乐美——它像一首清新的小诗。
二、读练结合。
让学生当堂消化文章的写作特点。这一目的我是通过仿写来完成的。
本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通过不显眼的、平凡事物的美赞美具有这样的品质的人。我首先引导学生找出本文的中心句: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然后看作者是怎样围绕着这一句话来表达的。作者描写的这些都是因为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通过细心的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作者在写的时候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想象力。因此在这时我就势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展开自己的想象说一段话。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课堂的调控能力我还是有欠缺的。在本节课的最后,因为学生的积极性太高,每个孩子都强烈地想表现自己,所以一度有点失控。
课堂调控能力是一个合格老师必备的素质之一,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语文搭石说课稿 4
尊敬的评委们、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搭石》。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说学生情况,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等七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搭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拨动学生爱的心弦”的好课文。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重点】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三、说学生情况
中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四、说教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创设情境”“读中感悟”“想象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
五、说学法
1、从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去想象画面,体会搭石上蕴含的人性美。
2、从重点段入手,联系上下文,加强字词句的理解。
3、以“读”为主线,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我从精美图片“小山村”创设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随机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学贵有疑:什么是搭石?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让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和搭石的作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让学生默读2~4自然段,自主寻找美丽的风景。
2、交流所寻风景,有看得见的景美和感受到的`心灵美。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依据学情,让学生读中感悟。)
1、一行人“走”搭石图。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读通句子,正音。
(2)引导学生用查字典、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3)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搭石图”的美。
(4)反复创设真实情境,如让学生欣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情境图片,模拟体验走搭石的感觉,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5)欣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美景,体会画一般的美感,为学生走搭石创造情境。
(6)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背老人“过”石图。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指名读:正音:伏。
(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
(3)指导朗读,运用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4)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五)扶后放,训练表达
1、设计先扶后放的说话练习:
a、假如遇到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要__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b、如果遇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要_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2、指名学生说话,并交流。
3、升华情感,又一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4、第五自然段是点睛之笔,借石喻人,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这一环节来充分发表和交流自己得感受,让他们在交流中升华对文章的理解。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我引用法国雕塑家罗丹的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承接,总结全文,概括中心。
2、布置小练笔,既引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又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让学生动笔前欣赏一首小诗,起到帮扶学生小练笔的作用。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把握好文章的内涵,以及吸引他们的视线,我在黑板上画了四块搭石。上面板书这四种美。
语文搭石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搭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人性美。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
(2)读中感受美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中流淌着的和谐美、人性美。
(3)发现“生活之美”:体会作者于小事中发现美的方法找寻生活中的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中人物默默、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四、说教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创设情境”“读中感悟”“想象理解”等教学方法重点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去品味语言,什么文章的美。
五、说学法
1、从重点问题入手,联系上下文,加强字词句的理解。
2、以“读”为主线,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自由地读课文,从问题——什么是搭石?若无搭石,人们又如何过小溪?“绾”字的意思?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入手,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感知。
(三)再读课文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让学生默读2~4自然段,寻找描写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并进行汇报。
2、从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以及青年人和老人一起走搭石的情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去品味语言,体会和谐美、谦让美和尊老美。
3、小练笔
“假如……来走搭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情。
(四)课堂小结
也许有一天,家乡会搭上桥,铺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会永远地消失了但家乡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把握好文章的内涵,什么文章的主题,我在黑板上写上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文章的中心句,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内容。
语文搭石说课稿 6
今天,我上的《搭石》一课,是人教版第七册教材中的课文。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我的设计理念是: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每个学生能过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为了让学生学会阅读,教学生在读、找、画、议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二、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因而,根据本课教材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针对上面的目标,我确定了第二课时的教学方案
三,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读、找、画、议”法、“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四,教学基本流程: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景。
先回忆一下分段教师简写段意,然后老师播放配有音乐的美丽画面,同时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让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在头脑中浮现课文讲述的画面,将学生快速带入美境中。
接着就让学生说一说,在刚才听读课文时,你的头脑中浮现了哪些画面?揭示景物——美(板书)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受。
课文中不但有优美的景物,还有我们用眼睛看不见的美,让我们再默读课文,去发现课文中的美。让学生边读边画出认为美的地方,并思考:你为什么觉得这儿写得美?并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想。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结合一个你们认为写得美的自然节谈谈文章哪些词句写得美?使学生运用读、找、画、议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通过小组讨论,畅所欲言,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时,师巡视指导,让自主学习落实到实处)
小组汇报:依照学生的汇报次序,教师顺次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评读、研读,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以读代讲,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重点引导:
1、示范品读第三段。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抓住关键的词句,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美,感受美。然后指导读句,读出感情。
2、在品析第二段时,重点抓住 "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
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理解老人一心想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老人的心灵美,读出对老人的赞美。
3、这第四段虽然文字朴实,但是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理解“理所当然的事”。
*联系生活举例说说你眼中的`“理所当然的事”都有些什么事。 让学生充分感受那种谦让和尊老之美,有感情的朗读。
4、第五段学习写法:借石喻人,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指导朗读,让生倾听与评价,充分理解与感悟。此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和交流自己感受。让他们在交流中升华对文章的理解。最后师小结:希望大家也做心中有他人,默默奉献,互相礼让,尊老爱老的孩子。
(三)感情朗读,理解升华
本文作者是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他把平常的一件摆搭石,过搭石的事儿介绍得这么具体,这么美。谁愿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给配乐,听的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地方画下来。并让学生把喜欢的部分抄下来。
最后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否也曾留心观察身边的“美”呢谈一谈吧!
(四)感觉顿悟、全课总结
有一句话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能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能够平凡的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指导学生课后进行练笔训练,帮助提高习作能力。并将此布置为一次练笔作业回家完成。
五,板书设计:
21、搭石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语文搭石说课稿 7
【说教材】
《搭石》是一篇乡土气息浓厚的文章。课文通过质朴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乡间人们秋凉摆搭石、路人修搭石、人们协调有序走搭石、相互谦让走搭石、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一幕幕如画的风景图,体现了人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无限而深刻的怀念之情。
课文一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述了搭石的由来。第二—四自然段分别通过“摆搭石”、“修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描述,向读者展示了乡里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第五自然段讲搭石联结了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说学生】
中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认清形,读准音,并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搭石”所折射出的人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展开教学活动,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说教法、学法】
1、引导探究,质疑激趣。爱提问是学生的天性,老师要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提问、爱提问,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需要。“搭石”,对我们城市里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不太熟知的话题,通过读题质疑,老师再用赞赏的目光、鼓励性语言给予肯定,这无疑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自信、舒展的平台,保持良好的朗读兴趣。
2、以“读”为主线,紧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通过“读通—读懂—诵读”三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保持学生那份“读”的热情。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美好的感情,提升阅读的乐趣。
【说教学流程】
我设计的教学流程一共分为五部分:启发情感,揭示课题——初读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充分诵读,巧破疑难——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一、启发情感,揭示课题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自己的家乡,说说心目中记忆最深的家乡景。
(我们的学生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长久离开家乡,对家乡都有一种莫名的亲热劲。让学生在闭眼的一刻仿佛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亲热的家乡情便涌入心口,为学生的阅读打下了情感基础。)
2、揭示课题,质疑探求
在作者刘章的心里,搭石,却是他家乡一道美丽的风景。谁来读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搭石”,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不太熟知的词,学生就会有提问的冲动,解疑的意愿,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质疑、设疑的能力。学生会问“搭石是什么?搭石是什么石头?”等问题)
二、初读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1、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汛期”“脱鞋绾裤”“谴责”等词语,便于学生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
3、读完课文后交流: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阅读的体会和感受得到及时交流。
4、分小节指名读课文,想想每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通过初读感知,学生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读懂课文。
三、充分诵读,巧破疑难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提出各种疑问,老师主要拎出两大疑问:
疑问一:人们为什么要摆搭石?
疑问二: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疑问一:人们为什么要摆搭石?
(1)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人们为什么要摆搭石?
(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正是由于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的交通要道无法通过,所以秋凉后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巧破“搭石”由来。
2、学习课文第二到第四自然段
紧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请同学们读2—4自然段,哪一道风景深深打动了你,谈谈你的感受,做适当记录。
(抓重点词句,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是中年段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让学生读读想想写写,既是学生感悟课文语言文字与作品交流阅读感受的需要,更是学生体会作品内涵,提升阅读兴趣的需要,这将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1)品读第2自然段,人们是如何摆搭石的?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抓关键词“早早的”,“无论”,“只要”,“一定”,“几个来回”,“直到”,“才肯离去”等词,体会乡亲们早早搭石,特别是上了点岁数的人毫无怨言,埋头修搭石的可敬精神。
(2)品读第3自然段,抓住重点句“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这几句,通过读—谈感受—想象说话: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场景?—再通过指名读,加动作表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感悟乡亲们走搭石的那种无比愉悦的心境,真是一幅如诗如画的风景。
(3)品读第4自然段,拓展想象:除了书上相互谦让走搭石,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的情景,还会有什么情景?让学生想象说话,如遇上小孩走搭石,城里人走搭石等。抓“理所当然”点明乡亲们之间邻里和睦,老幼相敬的美好乡里氛围和良好人文修养。
(通过三次品读,三次感悟,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平台上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得到了阅读的精神洗礼。)
3、最后教师引读第5自然段,板书总结:正因为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摆搭石,修搭石,联结了故乡无数的小路,联结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实实在在地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也构成了作者心中的一道风景。巧破疑问二: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作业布置
选择课文中的一道风景,写具体,写清楚。课后小练笔,把学生读说写有效结合,使得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得到有效训练。
五、板书设计
搭石 一道风景 为他人着想
摆搭石
修搭石
走搭石
语文搭石说课稿 8
一、说教学目的
(1)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感觉乡亲们冷静无闻、无私奉献的精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熏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则是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学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至关重要。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美好的情感。
四、说教学基本流程
对于本文教学,我设计的教学流程一共分为四个部分: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四、课外拓展,谈自己身边的事。
在谈话导入、创设情境的环节中,针对孩子的情况,我提了最简单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再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第二个环节是整体感知,初识搭石。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并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搭石?
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认读生字词,接着再交流问题“什么是搭石?”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使学生理解“搭石”的特点及作用。
第三个环节是细读课文,体会情感。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抓住“与学生一起寻找美”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搭石之美的真正含义。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重点引导:
在品读第二自然段时,重在让学生体会上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为此,我采用想象说话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朗读能力的提高。比如引导学生体会老人的内心世界,提问:老人踩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老人不是急着赶路吗,摆好搭石后,为什么还要踏上几个来回呢?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人呢?相信经过师生这部分的问答,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在此基础上的朗读也会更有深度。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刻画的是一幅人们和谐有序走搭石的景象。教学时,我重要捉住“行动是那么和谐有序”、“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等,让学生边读边睁开想象,感觉人们走搭石的节拍,谛听那走搭石时发出的轻而有力的踏踏声,说出眼前目今表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田地领会美,感觉美。文章的第四自然段,笔墨朴素,但是简朴的事变中却闪耀着优美的头脑,散发出融融的暖意。在引导这一部门的朗读时,我重点捉住“人们把这当作理所虽然的事”这句话,引导学生深入明白“理所虽然”这四个字所表达的情绪。
我捉住“溪边让路,背老人过溪”这两个详细事例的形貌,加深学生对“理所虽然”这个词的明白同时,又使学生逼真地感觉到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力。
课文第五段的教学,重在点破文章主题,使学生明确本文看似写石,实则写人。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作者借搭石所歌颂的无私奉献,同心专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并引导学生朗读。
语文搭石说课稿 9
教材解析:
《搭石》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课文中的一篇,这是一篇乡土气息浓厚的文章。课文通过质朴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人们摆搭石、协调有序走搭石、相互谦让走搭石、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一幕幕如画的风景图,体现了人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无限而深刻的怀念之情。《搭石》所在单元是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选择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培养孩子们从小要有谦让,友善,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激发孩子们做一个心灵美的孩子。
教学目标:
1 、正确理解“清波漾漾、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 、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展开教学活动,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读、找、画、议”法、 “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等.抓住关键的词句,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美,感受美。然后指导读句,读出感情。通过读—谈感受—想象说话——学生诵读来感悟乡亲们走搭石的那种无比愉悦的心境。在学习走搭石的时候,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这里,老师提醒学生读书一要动手,“用波浪线划出……词句”;二要动脑,“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此处是要求“静静地默读”,它有助思考,也比朗读用时少。
对“协调有序”一词的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合作读走搭石的场面,在一遍遍的读中学生对这个词有了深刻的、形象的认识。另外,在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时,我让学生说一下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这时的“解词释义”教学,是通过老师给出的绰的解释进行选择,然后再让学生找一找,绰绰有余的绰,应该选那种解释。进而区分词语的意思。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语,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搭石这篇课文。(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画面上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常年流淌着的小溪。画面上的这个人在干什么?(搭石)就是这平凡又普通的搭石却蕴藏着不平凡的美。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搭石给我们带来的美!老师板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听明白了吗?
2、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谁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生回答: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3、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师:“绾”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人们收工就必须——人们赶集就必须——人们访友就必须——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利用多次学生跟读重复的强调人们脱鞋绾裤,让学生能感受到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很辛苦,还会很麻烦。
4、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5、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过渡:正是这一排排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
三、围绕“走”搭石寻找美
1、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2、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四、体会“走”搭石品味美
1、我看到很多语句上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按顺序来交流、交流。
2、(课件出示语段)你找的是这幅画面.(“行”变色)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什么?读两遍。(板书:一行人走搭石)
3、这还有几个词语,谁再读一遍?(“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变红)男生来。(男生读一遍)“人影绰绰”要读准确,女生读。(女生读一遍)
4、这幅画面美不美?从那体会出来的?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5、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你们现在走在哪?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后面的——(速度渐快)前面的——后面的——(速度再渐快)前面的——后面的——
过渡: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像——
6、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三组走后面。师引读:前面的——后面的——
7、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的跟读练习,使学生理解协调有序的含义,从而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8、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绰”是生字,课前大家查了字典吗?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2
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请读读这两个词语。
9、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课件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谁来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来,咱们推荐一位同学吧。
过渡: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生齐读)
过渡: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生再次朗读)
过渡: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10、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男同学,一起感受这份美。(男生齐读“如果有两个人……”)过渡:那么“年轻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这有个生字(课件中“伏”字变红),齐读三遍。
师: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再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生自由地读几遍)师:哪个词语打动了你?我们先来看看“伏”,“伏”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再看看这个“伏”字,什么结构?(出示字理图)左边——右边——
在甲骨文时代,“犬”是人类崇拜的一种象征,弯得是那样恭敬,是那样心甘情愿啊,(展示“伏”字从甲骨文到篆书到楷书的字理变化过程)我们的祖先就这样造了“伏”字。现在我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请个身强力壮的男生。
口语交际练习:年轻人见老人会说些什么?想一想老人会说些什么?设计意图:在讲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请你做做“伏”的动作(男生深深地弯下身子)
(手搭生的肩)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为什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表示感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为什么?过渡: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因为——
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因为——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伏的含义,从“伏”字和理所当然中体会出家乡人的敬老。
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那也就是说,这已经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过渡:让我们捧起书,读课文的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六、激发想象,练习表达。
1、展开你们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怀抱着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假如—请你发挥想象说说你心中的假如吧。假如——淳朴的民风已经在你心中播下了种子,这真是一道感人的风景!这真是一道联结人们美好情感的风景!还有很多的假如……假如……
2、把你想到的假如,写下来。(汇报)
3、设计意图:通过课文中描写的场面,进行拓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七、总结
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了,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齐说——心头)刘章爷爷通过描写平凡的搭石,赞美了淳朴的家乡人。就在这美丽的山村,清澈的小溪中那一块块,一排排的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正如一位名人说的一样: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我们要善于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用心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人与人相互的关爱。当我们带着这种情感走向生活的时候,生命才会更有意义,人生才会更加美丽。
语文搭石说课稿 10
一、说教材
《搭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乡亲们善良、勤劳、互相谦让尊老爱幼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四、说教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创设情境”“读中感悟”“想象理解”等教学方法重点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去品味语言,什么文章的美
五、说学法
1、从重点问题入手,联系上下文,加强字词句的理解
2、以“读”为主线,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
六、说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2、出示目标。
3、、寻找“美”。(PPT出示自学提示)A摆搭石。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的“美”。 B走搭石。
(1)、情景朗诵“走搭石”。(小组朗诵、指名朗诵)(2)、总结本段写法。
(3)、朗读《北山恋·故乡》选段,强化写法。 C让搭石。
(1)、理解“都”“让”“理所当然”“伏”词语。
(2)、情景模拟背老人过搭石,体会“理所当然”中乡亲们的善良、尊老。 D赞搭石。 (1)、强化主题。
(2)、总结课文。也许有一天,家乡会搭上桥,铺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会永远地消失了但家乡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4、发现“美”。观看视频,升华情感。
5、回味“美”。以文带文
6、作业布置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把握好文章的内涵,什么文章的主题,我在黑板上写上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文章的中心句,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内容
语文搭石说课稿 11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
刚刚我所朗读的就是今天我所要说的一篇精读课文《搭石》的主要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说学法和教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想和有关的理论依据。
一、说教材
《搭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因而,根据本课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本课分2个课时展开教学,我主要说第二课时的教学。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朗读,想象画面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学生个性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情景表演,引导学生进入搭石的情境中,以拉近搭石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
(二)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通过默读、齐读、扮演角色读等形式的朗读,以读促悟,感悟课文。
(三)提问教学法——我巧妙设计问题,通过提问,唤起学生的注意,活跃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求。
五、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走进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走进搭石:
(课前听欢快的音乐)师:快乐的心情你准备好了吗?带着这份心情,我们来到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课件配乐,师旁述)同学们请看,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以及散落在小溪边的风情民居,但让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二)了解搭石
1、什么是搭石?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怎么过小溪?理解词语“脱鞋挽裤”,感受不方便。
(三)发现美
找出描绘老人摆搭石的句子。通过对比阅读,从句子中找出关键词进行感受与体会老人的奉献之美。
(四)品味美
1.一行人走搭石
(1)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紧走搭石慢过桥”。体会一行人走搭石时的协调、合作。从中体会走搭石的协调美。
(2)学生扮演乡亲们走搭石,尝试学习,师生对话: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全员参与,体会“走搭石”的协调美。
(3)引导学生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4)根据“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想象画面。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想象当时的情景。
2.两人面对面走搭石
从“总会、招手示意、聊几句家常”体会两个人之间的谦让美。想象两人当时过搭石的情景,师生共演,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青年人背老年人过搭石
抓住“总要、伏、理所当然”等重点字词,想象画面。结合前面上了点年岁的人摆搭石,与青年人背老人过搭石,体会他们对彼此的付出,从而深刻的.理解“理所当然”一词,体会乡亲们互帮互助的美德。
总结:是啊,在这里,我们看见的不仅仅是搭石,看到的还有在搭石上的一幕幕美好的风景。这里有无私奉献的故事、有合作的协调美、有谦让和尊老美。每一天这些美好的画面都在搭石上演。难怪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五)寻找美:
说说身边这样平凡事物中的美。
(六)描写美:
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就一定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我搭你走,你谦我让,本文描摹了人与人的和谐之美。请你也写一写身边的这种“美”。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把握好文章的内涵,我在黑板上写上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文章的中心句,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内容,以高度概括、简单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
搭石
家乡的一道风景
为他人着想
协调美
谦让美
尊老美
语文搭石说课稿 12
说教材
《搭石》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旨在让学生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从而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搭石》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
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以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理解,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理解水平,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设定为: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讲授本课时我尝试使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在40分钟内高效紧张地学习。
说教学过程:
我重点说一下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每堂课主要有三个主要环节。根据教学实际我将第二课时具体安排安排为五个环节:
一、板题示标: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要求我们语文课上导入语要简洁,最好能开门见山的引出新课,可以不再复习提问,不再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不再解题,这一切都交给学生在自学中去完成。但也可以有一两句富有激情的语言。因此,我将这一节课的导入语设计为:上一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刘章爷爷来到认识了搭石作用,今天我们再来细细的品味一下通过搭石展现的人性美。接着板书课题,“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提出课题的板书也很重要,一定要认真对待,不但要把字体写工整,笔画笔顺也要正确,板书的地点还要醒目。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我在板书时提醒学生注意,板书结束还要让大家读一读。
接着是出示学习目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对学习目标也提出了要求:首先,要具有可测量性,不能是模糊不清,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容易测量,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则不易测量,所以,我们只要求教师每堂课必须出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而不必出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次,教学目标要实事求是,如果不实事求是,要求理解的,却设定为掌握、运用,要求熟读的,却设定为“背诵”,学生当堂达不到,那么,教学目标就失去了意义。最后,教学目标的表述要简洁明了,便于师生记住。根据要求我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为: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善良、友爱、互敬互助,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2、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观察,发现美的方法,并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的习惯。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中提到:学习目标的出示可以是口头表达,也可以是书面表达,但出示的时间不宜太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因此,在出示了学习目标后,我先让学生看,然后让学生读。接着我又设计了这样的激励语:能完成这些目标吗?请用你最好的坐姿告诉自己,告诉朱老师。
二、依据自学指导自学
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我接着出示自学提示。过渡语在我们的教学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环节的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我们来看一下自学提示:
学生的自学要以教师有效的指导为前提,自学提示是否有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中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五个明确:确自学的时间、内容、学习方法、达到的标准、检测的方法及要求。自学提示要科学、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才有可能达到八字教学法的效果----紧张、高效、愉快。根据这一要求我设计了这样的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第2至5自然段,思考:
作者描写了哪几幅画面?哪些画面是看得见的美,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哪些画面是看不见的美?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5分钟之后,比谁学得好。)
为了让学生清楚自学提示,我也先让学生看一遍,然后再找学生读一读,明确了自学提示我才要求学生开始自学。
三、检查自学效果
八字教学法中提规定自学时间到时,教师一般用“举手”统计的方法了解学情。如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已完成自学任务,那就可以转入下一个环节;如果有半数学生未完成,教师就应适当延长时间。举手统计之后就是检测,检测的.方法,文科一般以口头提问为主,以笔头练习为辅,重在了解、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在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谁来说一说文中作者给我们描写了哪些画面?
2、在这些画面中哪些是看得见的具体美,哪些是看不见的心灵美?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我预设了三个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指导学习。这三个预设分别为:
预设一:学习“一行人走搭石”的语句(看得见的美)
(1)学生读相关的语句(大屏幕适时出示)
(2)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这幅画面的美的。
(引导学生抓住“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看得见的美。)
(3)有感情的齐读“每当上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预设二:学习“老人调整搭石”的语句。(看不见得心灵美)
(1)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老人踩到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会有怎样做?体会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2)学生再读课文找出能体现老人品质的词语重点朗读。
(3)练习有感情的读读给同桌听。(2分钟之后比谁读的有感情)
预设三:感悟“面对面,和老人过搭石”语句(看不见得心灵美)
(1)学生读相关的语句
(抓住“伏”“理所应当”体会乡亲们尊老爱幼,互助互敬的优秀品质)
(2)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乡亲们身上具备的品质。
3、让学生捧起书,一起来读读课文的2、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一下摆搭石、走搭石的美。
4、通过朗读感悟文章的最后一段
本环节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
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的谱写着一个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难怪刘章爷爷要说------------我们一起来读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为了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接着我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供学生思考:难道这句话只是指搭石的无私奉献和和默默无闻吗?
最后让学生带着乡亲们的美好心灵再次有感情的齐读一下文章的最后一段。
四、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环节,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求学生运用知识能当堂独立完成作业,这是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综合训练。他强调精讲多练,八字教学法中重点强调宁可老师多费事,不让学生做废题。在操作此环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精心设计习题,出有价值、高质量的题;二要注意面向全体、团材施教(作业可分为“必作题、选作题和思考题”),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三要强调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三要指导学生做题方法,先复习再做题,死记活用。五要把课堂的每一分钟都留给学生去学和练,教师不当堂批改作业,六要强调学生纠错。纠错也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因此纠错一定要及时。
根据以上认识,我设计了以下训练题:
必做题:
一、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关联词在表达情感上的重要性)
要是……就……无论……只要……就
如果……就……因为……所以……
1.()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会掉进水里。
2.上了点年岁的人,()怎样急着赶路,()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3.()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会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选做题:
仿写句子(既是句式联系,又是一个小练笔,对后进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定为选做题)
例: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他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一份小小的礼物,没有华丽的包装,却联结着-------,也联结着------。
(2)小鸽子飞走了,越飞越远,带--------,也带去了----------------。
五、总结下课
在这小小的山村,在这小小的搭石上,我们发现了许许多多平凡的普通的美,其实,只要留心观察,你会发现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平凡的普通的美,比如:下雨了,几个同学合打一把伞,雨伞里透出的就是美等,课下,希望你也能像作者一样,把我们身边的“美”记录下来。(既总结本课的内容,又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
语文搭石说课稿 13
一、说教学目的
(1)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感觉乡亲们冷静无闻、无私奉献的精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熏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则是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学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至关重要。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xx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美好的情感。
四、说教学基本流程
对于xx教学,我设计的教学流程一共分为四个部分: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四、课外拓展,谈自己身边的事。
在谈话导入、创设情境的环节中,针对孩子的情况,我提了最简单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再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第二个环节是整体感知,初识搭石。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并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搭石?
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认读生字词,接着再交流问题“什么是搭石?”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使学生理解“搭石”的特点及作用。
第三个环节是细读课文,体会情感。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抓住“与学生一起寻找美”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搭石之美的真正含义。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重点引导:
在品读第二自然段时,重在让学生体会上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为此,我采用想象说话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朗读能力的提高。比如引导学生体会老人的'内心世界,提问:老人踩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老人不是急着赶路吗,摆好搭石后,为什么还要踏上几个来回呢?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人呢?相信经过师生这部分的问答,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在此基础上的朗读也会更有深度。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刻画的是一幅人们和谐有序走搭石的景象。教学时,我重要捉住“行动是那么和谐有序”、“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等,让学生边读边睁开想象,感觉人们走搭石的节拍,谛听那走搭石时发出的轻而有力的踏踏声,说出眼前目今表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田地领会美,感觉美。xx的第四自然段,笔墨朴素,但是简朴的事变中却闪耀着优美的头脑,散发出融融的暖意。在引导这一部门的朗读时,我重点捉住“人们把这当作理所虽然的事”这句话,引导学生深入明白“理所虽然”这四个字所表达的情绪。
我捉住“溪边让路,背老人过溪”这两个详细事例的形貌,加深学生对“理所虽然”这个词的明白同时,又使学生逼真地感觉到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力。
课文第五段的教学,重在点破xx主题,使学生明确xx看似写石,实则写人。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作者借搭石所歌颂的无私奉献,同心专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并引导学生朗读。
语文搭石说课稿 1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什么是搭石,为什么搭石。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手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学情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的作者刘章是一位以诗歌著称于文坛的作家,他的作品既质朴纯真,又简约大气,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浓浓的生活气息。本文就通过描写农村生活中看似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以及农村生活中乡民们质朴的生活小细节,让读者体会到平凡中的美丽,朴素中的高尚。对于即将学习本篇文章的四年级学生来讲,已经有了三年的小学语文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够联系实际生活对课文发出自己的感想。特别本班的学生多来自农村,生性朴实,更易理解乡民们的淳朴。
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手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图片导入
1、(出示PPT)看,这就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数目,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可是每当作者刘章爷爷回忆起自己的家乡的时候,觉得家乡最美的并不是这些景物,而是家乡的搭石。
2、这些不起眼的小石头,到底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这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明确目标,初读课文
1、“搭石”这个词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一定非常陌生,学生提出看到课题所产生的疑惑,教师适时引导,归纳问题。
A.什么是搭石?
B.为什么要搭石?
C.人们是怎么过搭石的?
D.搭石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2、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并且试着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活动3【讲授】细读课文,答疑解惑
(一)什么是搭石
1、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什么是搭石?(进入秋天……)
2、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又是怎样过小溪的呢?(山洪过后……)
3、以“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句式反复操练,熟悉掌握“脱鞋挽裤”,并体会没有搭石时的不方便。
4、再读课文,谈谈搭石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走搭石
1、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找出作者描写人们走搭石的句子,并想像当时的画面。
2、按顺序交流找到的句子。
A、一行人走搭石:每当上工、下工……
(1)读通句子,学习多音字“行”。以男女生,前后组等方式读句子,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协调有序”的意思。
(2)请生单独朗读,读出情感,读出诗意。
(3)以句悟情,体会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美。
B、两个人走搭石:如果有两个人……
(1)请学生两人表演,再现两个人走搭石的情景。
(2)再读悟情,体会两个人走搭石时的谦让美。
C、青年人与老人走搭石:假如遇上老人……
(1)模拟表演,情景再现。
(2)细读语句,体会词语“理所当然”、“伏”所表达的意思。
(3)反复朗读,体会乡亲们走搭石是的互助美。
活动4【讲授】课堂小结
学生就这一课的内容说说自己的感悟,体会时间会改变,但家乡的搭石美、乡亲美,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活动5【作业】作业布置
日常小练笔:把自己发现的平时生活中的平凡的美的事物或者场景写下来。
【语文搭石说课稿】相关文章:
上册语文《搭石》说课稿11-04
小学语文《搭石》说课稿11-04
小学语文《搭石》的说课稿11-04
《搭石》的说课稿01-12
语文搭石说课稿8篇01-10
小学语文《搭石》的说课稿5篇11-04
小学语文《搭石》说课稿11篇11-11
小学语文《搭石》的说课稿(5篇)11-04
小学语文《搭石》说课稿4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