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七颗钻石》说课稿一等奖

时间:2023-02-27 11:12:41 语文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七颗钻石》说课稿一等奖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七颗钻石》说课稿一等奖,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三年级语文《七颗钻石》说课稿一等奖

小学三年级语文《七颗钻石》说课稿一等奖1

  一说:教学设计的更新

  《七颗钻石》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科书里收编的新篇目,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可供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教学前研究调查该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并据此设计制作适用面较广、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的课件并在教学中加以使用;

  教学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口语表达、写作、音乐欣赏甚至表演能力等等。

  二说:课改理念的贯穿

  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所有环节都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创造性的参与,并在 [情景再现]环节中担任了“主持人”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本处于主导地位,在 [情景再现]环节中甚至可以把主导暂时交给学生,真正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说:教材重难点的选择和处理

  本文的教学主要分为四个板块来实现,分别是——

  ⑴【课文导读】

  ⑵【课文简析】

  ⑶【七星上天】

  ⑷【拓展练习】

  每个板块还包含相应的子板块,贯彻着不只一个教学重点或难点。

  学习随着故事情节发展逐渐升华的爱心(重点)

  从教材内容分析,《七颗钻石》一文突出了本课课文内容的重点就是随着爱心的不断深化不断出现变化的水罐,水罐的珍贵也就寓意着爱心的崇高,教师要做到能调动学生参与并融入课文的气氛中并为之感动。适当的引导和强调对学生还处于发展阶段的身心都有正确的导向作用,因此,我把它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通过多种形式(导读、课文分析、表演、音乐欣赏等等)来丰富和完成。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重点)

  从教改理念贯穿和对学生未来的关注出发,我把问题留给学生,通过 [妙想天开]想象作文片段练习[情景再现]课本剧在教师的简单点拨下即排即演、[课文分析]等等环节来培养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概括以及想象、联想的`能力(难点)

  从大语文教学观的角度来看,语文课固然应该少些“语文味”,但必须基于语文能力训练的基础之上,而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和想象、联想的能力是这堂课的重点但因为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接受能力不同,这个环节同时也是教学难点,因此,在学生进行以上活动[贯穿于课文分析、拓展练习等环节]时,我着重关注教师小结语言的总结性、概括性和通俗性。

  四说:实际教学的收效

  实际教学的收效在教学活动中就可以彰显,具体表现在:

  每个环节都体现了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积极主动,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除了【课文简析】外,学生还在教师的点拨下通过【拓展练习】中的[奇思巧解][情景再现]两个环节表现出对课文理解准确到位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形成;

  学生在【拓展练习】中的[妙想天开]环节不但能充分发挥学生想象,锻炼写作能力,而且学生们的语言能维系和发展原文风格,把爱心这个主题发挥得淋漓尽致。

小学三年级语文《七颗钻石》说课稿一等奖2

  一、说教学设计:

  我们设计这节课的出发点是以情感为主线,因为这篇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却比较深,应引导学生去了解旱灾的严重,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在课前谈话时,我利用学生对童话的喜爱,通过丰富多采的画面唤起学生的记忆,感受童话的美好和神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中,通过理解词语“干涸、干枯、焦渴”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旱灾的严重性,为下文的学习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情感。而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中,紧紧抓住“最感动你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让情感在课堂上流淌,让课堂充盈着浓浓的人文情怀。教育家吕型伟先生曾意味深长地指出: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新课程也要求我们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

  二、说教学理念:

  1、重视基础知识

  语文毕竟是一门基础学科,教学中还是应该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我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体现:一是字词教学,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同时还能突出重点。比如“唾沫”一词的读音比较难,我就让学生来发现,并及时纠正,达到以点盖面的目的。二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归纳,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没有足够的语言概括能力,但我们应该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课文主要内容的归纳,而后来出示的填空是考虑到中下的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这样做可以让全体学生都得益,当然,我也有分层要求,会说的'还是按照自己的来说,不会说的就可以依托填空来说一说。三是课堂作业的设计,这一题其实是对“干涸、干枯“这一对近义词的辨析,是对本节课中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

  2、落实语言文字

  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是学习语文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抓住语言文字展开教学,也就使我们的语文课更有语文味了。在第一、二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理解语言,经历学习语言的过程,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感悟。在落实语言文字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四种方法:

  (1)直观画面刺激

  比如在理解“干涸”和“干枯”这两个词时,我在学生自悟的基础上,利用图片冲击学生的视觉,让他们看着画面再来说说自己的感受,此时学生地感悟就比较到位了,明白了旱灾真的很严重,什么地方都没水了,大地都裂开了很大很大的缝。

  (2)引发想像

  想像可以使文本厚实起来,又因为童话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在感受小姑娘的“累”时,我让学生想像“她可能都找了哪些地方?”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发现学生真的很会想,从而使得“哪儿”这个词得到了充分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是一种唤醒”,我们应该调动学生已有的、积累的知识经验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如在理解“焦渴”一词时,我就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谈谈“渴”的感觉,再来想像“焦渴”又是怎样的程度,进一步明白旱灾之大,旱情之严重。

  (4)朗读加深体验

  朗读可以使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以读明义”的境界。像在句子“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的理解中,我没有让学生去说,就是用读来理解,“以读带讲”,在读中感受那份惊喜、高兴、喜出望外。又比如在“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我让学生边读边悟,感受小姑娘的爱心和坚强的毅力。

  尽管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打磨,也融合了很多优秀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教研室徐老师两次来听我的试教并作指导,真的很感谢,我们学校的何校长,她是全程参与了这节课的打磨,让我非常感动,还有我们学科组的全体老师们。不过,因为个人水平的缘故,在演绎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请大家予以批评指正,谢谢!

小学三年级语文《七颗钻石》说课稿一等奖3

  一、说教材。

  《七颗钻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

  根据新课改理念,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会认7个生字,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重点语句,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课的重点,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悟爱的博大。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自由宽松,但又有方向指引的氛围中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提升理性认识,在提升后促进感情朗读,我想这是对本篇情感味较浓课文增进体验的合理途径。

  2、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这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感受。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3、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三、说教学设计。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同学们,以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导入感受神话的美丽。导入课题:今天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讲一个生动的故事。设计这一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为这节课奠定了一个好的基调。

  2、初读课文,感知故事大意。

  (1)检查词语认读,为学好课文奠定基础。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在最短的时间里面感知故事大意。指名说说课文大意,引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一设计意在训练学生快速捕捉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再读课文,体验水罐神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画出让你觉得非常神奇的地方。

  (2)交流汇报:让你觉得神奇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引导读出神奇的味道。

  (4)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学贵有疑,有疑点有问题,才能有思考有创新。此时鼓励学生质疑,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4、品读重点,感悟母女博。

  (1)快速默读全文,寻找爱的足迹。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着重顺学而导以下句子。

  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①反复读一读四个句子,从哪些词语看出小姑娘非常想喝水?

  ②小姑娘把水给了谁?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③从母亲身上你又见到了什么?

  ④选择最让你感动的一句,有感情地朗读。

  (语文学习的性质要求我们既要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有要进行有效的人文教育。此设计从课文整体入手,品析文本的重点句子,使学生明其义,品其味,悟其情,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5、引伸拓展,让爱层层递进。

  学到这儿,学生对课文语言已经有了很深的理解。但仅仅是了解文中故事,明白变化的原因是“爱”。对作者的意图还不甚理解。所以,向学生提出疑问:

  (1)为什么不把钻石留给小姑娘她们,而让它飞上天变成了星星呢?

  让学生明白让爱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个角落,照进每个人的心中;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会发生奇迹,由爱而生的七颗钻石化成北斗星,就是告诉人们,让爱成为你心中光明的指路星。

  (2)读完这篇感人的故事,你想做些什么呢?

  (让学生结合实际谈生活中感人的事,明白爱是真实的奇迹。在我们生活中到处有爱,到处有奇迹发生。)

  四、说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

  爱心

小学三年级语文《七颗钻石》说课稿一等奖4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七颗钻石》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我将分别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及辅助教学课件应用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是教材分析,《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次地球上发生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童话表达了作者美好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但是也蕴育了丰富的内涵。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二学段(三、四年级)在阅读中的一些教学目标,比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

  所以我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特点,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上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两条线索:明线——水罐的变化;暗线——小姑娘的爱心。

  3、从水罐一次又一次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用爱心对待生活。

  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对童话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又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就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弄清水罐的变化;教学难点是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悟人物的品质,学会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为它是一篇童话故事,可读性强,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我准备了教学课件,采用直观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内涵,并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渗透“爱心、奉献、互相帮助”等德育思想。

  学法的指导重点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的主动意识,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去读书,解决问题后能在朗读中抓住重点字词和句段,理解文章内容,最后能够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充实自己的价值观,

  三、说教学程序

  接下来我结合我的教学课件说说本课的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法。

  1、出示一张美丽的星空图,问:你们喜欢看星星吗?看,多漂亮的星星啊!

  2、再出示一张大熊星座的图,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星座吗?想知道它的来历吗?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呢!

  3、出示课题:七颗钻石。这大熊星座其实是七颗钻石变的,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七颗钻石》。请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故事情节,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思考:故事里有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她做了什么事?因为三年级学生还不完全具备复述故事的能力,所以用简单的问题引入他们的思考,降低把握主要内容的难度,由浅入深,从而慢慢训练他们复述故事的能力。

  2、指名汇报,前两个问题非常简单,可以让平时不怎么敢主动举手的后进生回答,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第三个问题则相对稍难,可以让学优生回答,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并适时点评。回答完毕后可出示问题的答案,兼顾全班学生。

  3、用“小姑娘为什么要找水”这样一个问题自然引到第一段的学习:这一段是写旱灾的严重,出示几张旱灾的图片,其中有一张是一个小孩子仰着头站在干旱开裂的田野里,眼睛充满渴望的神情,这对帮助学生对旱灾的理解有着很强的冲击力。通过强调“凋谢、枯黄、焦渴”这几个词语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读出灾情的严重。

  4、用问题“旱灾那么严重,什么东西最重要”这样一个问题引至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指导学生读出小姑娘找水的艰辛和接水的困难。并让他们找到“找哇、找哇、终于、小心翼翼、一滴一滴、才”这些重要的词语,还可教学生用笔在课文里做批注,慢慢学会做笔记。

  (三)、学习重点段落,把握水罐的变化,体会小姑娘的爱心

  1、学生自己默读3-7自然段,思考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和同桌讨论,并用铅笔在书上画出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进行全班交流汇报后再用钢笔在有关句子下面画线。然后对这些句子进行接力朗读。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新课标理念,让他们在合作讨论、交流汇报中学会自主学习,而接力朗读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水罐变化过程的理解。

  2、通过画句子、朗读等活动,让学生自己概括水罐变化的具体过程,并出示板书水罐变化的具体过程:木水罐-银水罐-金水罐-泉眼(跳出七颗钻石),为巩固这部分的理解,再分组朗读第3、4自然段,第5自然段,第6、7自然段。这一次的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语气,在读中慢慢体会故事里包含的思想感情。这一环节承接上一环节,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3、这个时候可以提出思考题:是什么原因使得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变化?随着这个问题的提出,教学难点也即将得到突破。通过对故事内容的分析、朗读,学生很容易想到是因为小姑娘的爱心,使得水罐发生一次次的变化。

  4、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再提一个思考题:体现了小姑娘对谁的`爱心?

  5、学生会根据课文回答出:母亲、动物、过路人。

  6、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小姑娘的爱心,还可以增加一个拓展延伸的思考题:如果你是小姑娘,在找水和帮助别人的时候,你心里在想什么呢?这个问题的思考,能让学生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体会,对人物品质的体会将会更深刻。

  7、最后可以再回顾一遍课文情节,利用简洁的板书出示水罐变化的词语,说明爱心可以创造奇迹,希望同学们也能用爱心对待生活。

  (四)、欣赏歌曲,布置作业

  1、播放《爱的奉献》,让学生认真聆听,并出示感人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音乐和文字的完美结合,给学生情感教育带来一定的冲击。

  2、我的作业设计是请同学们将这个爱心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并且用行动表达自己的爱心,可以是对家人、同学、老师等等的爱心行动,把自己的爱心行动过程写在周记里面。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是以爱心为中心,以水罐变化为辅助,充分体现爱心的主题,一目了然。

小学三年级语文《七颗钻石》说课稿一等奖5

  一、说教材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次地球上发生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童话表达了作者美好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本文情节简单,但包含的内涵很深刻。围绕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计划安排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第一课时自主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学习生字,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致内容,学习课文第一段。第二课时精读品悟课文,在品味语言中感受文本蕴含的教育意义。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和教材内容的特点,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上设计了教学目标:

  在知士标上,认识本课8个生字,正确认读10个生词,理解“喜出望外”的意思.

  在能力目标上,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在情感态度目标上,体会爱心对别人及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是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引领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去感悟课文,通过生动活泼的读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经验。在读中识字、写字,积累语言、感悟语境。让全体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活动。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拟定以下教法:直观教学法,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等。

  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我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文识字,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练生字,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感情朗读。使学生不但领悟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读、说、思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曾经遭受过一次特大的旱灾,接连几个月滴雨未下,每天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河流干涸,草木枯萎,地球上的生灵面临着死亡。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你就生活在这里,你最想得到什么?

  2、师:是的,水意味着生命,意味着希望。为了生的希望,为了母亲的健康,一个小女孩在一天夜里手捧着水罐走出了家门……她找到水了吗?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9课《七颗钻石》(板书课题)。

  (二)讲读课文

  1、师:同学们打开书80页,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勾画新认识的词语。

  2、检查生词掌握情况。

  (1)开火车读生词。

  师:刚才大家读得真认真。看,老师让生字带着它的朋友一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谁能读一读?

  师:大家真踊跃!好,我们开启一列小火车吧!1

  (2)指导“罐、忍”两个生字。

  师:同学们把生词读得这样好,老师奖励你们一则谜语:心上有把锋利的刀。(忍)

  师:对于这个字你有没有提醒大家注意的?

  师:大家再观察其他的生字,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

  (生说哪个字就指导哪个字。引导生说出记忆的好办法,适时书空。)记忆生字有很多好办法,课下让我们再去交流。

  3、指生分段读课文。

  师:大家对生词掌握得这样好,相信课文读得也一定不错,请你们推荐四名同学读课文。好!我们比一比,看谁听得最认真,谁读得准确。

  4、整体感知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都是那么专心致志,真好!听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生自由回答。抓住水罐很神奇,会变化适时板书:

  空木水罐——装水罐——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

  5、谁能用自己的话来复述一下课文内容呢?

  (三)深入学习课文

  1、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自然段,大家一起读一下,再看看有哪些词引起了你的注意呢?

  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说明地球上已经没有水源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说明了当时动植物和人都会因为缺水而死,因此让学生认识水的重要性)

  2、那么在这个干旱之年,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学习第二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复习生字词(小黑板出示)

  焦渴而死清澈新鲜劳累竟然哀伤舔水反正

  涌出喜出望外匆匆忙忙递给忍住凑上去咽唾沫

  二、学习课文

  (一)导入:同学们的`生字记得真熟,上节课我们简单学习了课文,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课文吧!(学生朗读)

  1、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内容。

  (生自由回答。抓住水罐很神奇,会变化适时板书:

  空木水罐——装水罐——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

  2、师:水罐会变,真神奇!请同学们赶快到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水罐特别神奇?请你勾画出来。

  3、小组讨论、交流体会。

  师:找出来的同学可以和你的小组同学共同交流交流。(师巡视指导。)

  4、师生交流。(随机播放课件)

  (1)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多神奇呀!谁能再读一读。(生读)小姑娘寻水那么辛苦,都累得晕倒了,醒来突然发现了水,她的心情会怎样?(喜出望外)

  (指导理解“喜出望外”的意思,再读体会。)

  就带着这种心情,谁再来读一读。(多找两个学生读。)

  师:读了这些句子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再体会读。

  师:谁能接着往下说,还有哪很神奇?

  (2)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师:摔了,水竟然没有洒,真神奇!还有神奇的吗?

  (3)“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水罐变成了银的。(适时指导学生读出来,体会小姑娘对动物的爱心。)

  (4)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体会到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抓住机会让学生读出来,启发学生母爱的伟大。)

  师:“一瞬间”多长时间?(眨眼间、霎时、一刹那)

  师:是呀!就在妈妈说完话的这一瞬间,水罐变成金的,你能再读一读妈妈说的话吗?生读。

  师:听了她的读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读。

  师启发: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那个小女孩,端着妈妈舍不得喝下的水,你最想对妈妈说什么?

  (5)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师: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宝贵的钻石,太神奇了!它是在什么情况下跳出来的?生读。

  师:听了她的读你有什么想说的?

  (体会小姑娘的爱心、善良,启发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动。)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师读“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同学们请睁开眼睛,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副怎样的画面呀!

  生想象:人们都争先恐后地跑来喝水、打水;小动物们也都跑来喝个够;小河丁冬丁冬想起来;土地湿润了,草木生长了……

  (6)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师:神奇!钻石怎么会变成星星呢?

  (三)总结扩展

  师:请同学们往前看,从交流中我们知道,水罐从一个空空的木水罐,突然间装满水,然后变成银水罐、金水罐流出清澈的水,最后跳出七颗宝贵的钻石,这一系列神奇的变化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师:一个孩子把爱不仅给了亲人,还给了自然界里的一个小动物,甚至一个陌生人,那这样的爱是又是什么样的爱呀?(伟大的爱、无私的爱……)

  师:对这就抒博无私的爱!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爱,水罐才最终会跳出七颗钻石,变成星星升到天上,让这爱永远在空中闪烁。现在老师从你们的眼神中看出,你们被小姑娘的爱心感动了。在生活中,你可能给过很多人爱,也感受过别人的爱,你能用一件事简单地说一说吗?生谈。

  (四)赠送格言

  听了大家的谈话,我很受感动,你们和文中的小姑娘一样,都是有爱心的孩子。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三位朋友《七色花》、《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别问这是为什么》。其中°别问这是为什么》是我国九岁的刘倩倩写的一首诗。诗中写到“我要把蛋糕和棉衣都送给她,你要知道她是谁,就请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小姐姐。”《七色花》和《卖火柴的小女孩》就留做大家课下阅读,相信在读完这两篇童话,你会对爱有更深的感悟。

  有一首歌中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师生一起读)“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请大家记住这样两句话。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分为左右两部分,左半部分是围绕神奇的变化为主的语言文字线,右半部分是一条贯穿全文的思想线。纵观我的板书,做到了简洁精练。

小学三年级语文《七颗钻石》说课稿一等奖6

  一、说教材

  《七颗钻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

  根据新课改理念,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7个生字,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重点语句,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课的重点,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悟爱的博大。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自由宽松,但又有方向指引的'氛围中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提升理性认识,在提升后促进感情朗读,我想这是对本篇情感味较浓课文增进体验的合理途径。

  2、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这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感受。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3、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三、说教学设计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同学们,以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导入感受神话的美丽。导入课题:今天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讲一个生动的故事。设计这一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为这节课奠定了一个好的基调。

  2、初读课文,感知故事大意。

  (1)检查词语认读,为学好课文奠定基础。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在最短的时间里面感知故事大意。指名说说课文大意,引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一设计意在训练学生快速捕捉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再读课文,体验水罐神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画出让你觉得非常神奇的地方。

  (2)交流汇报:让你觉得神奇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引导读出神奇的味道。

  (4)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学贵有疑,有疑点有问题,才能有思考有创新。此时鼓励学生质疑,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4、品读重点,感悟母女博。

  (1)快速默读全文,寻找爱的足迹。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着重顺学而导以下句子。

  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①反复读一读四个句子,从哪些词语看出小姑娘非常想喝水?

  ②小姑娘把水给了谁?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③从母亲身上你又见到了什么?

  ④选择最让你感动的一句,有感情地朗读。

  (语文学习的性质要求我们既要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有要进行有效的人文教育。此设计从课文整体入手,品析文本的重点句子,使学生明其义,品其味,悟其情,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5、引伸拓展,让爱层层递进。

  学到这儿,学生对课文语言已经有了很深的理解。但仅仅是了解文中故事,明白变化的原因是“爱”。对作者的意图还不甚理解。所以,向学生提出疑问:

  (1)为什么不把钻石留给小姑娘她们,而让它飞上天变成了星星呢?

  让学生明白让爱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个角落,照进每个人的心中;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会发生奇迹,由爱而生的七颗钻石化成北斗星,就是告诉人们,让爱成为你心中光明的指路星。

  (2)读完这篇感人的故事,你想做些什么呢?

  (让学生结合实际谈生活中感人的事,明白爱是真实的奇迹。在我们生活中到处有爱,到处有奇迹发生。)

  四、说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

  爱心——奇迹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形象直观地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七颗钻石》说课稿一等奖7

  一、说教材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次地球上发生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童话表达了作者美好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本文情节简单,但包含的内涵很深刻。围绕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计划安排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第一课时自主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学习生字,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致内容,学习课文第一段。第二课时精读品悟课文,在品味语言中感受文本蕴含的教育意义。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和教材内容的特点,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上设计了教学目标:

  在知士标上,认识本课8个生字,正确认读10个生词,理解“喜出望外”的意思.

  在能力目标上,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在情感态度目标上,体会爱心对别人及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是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引领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去感悟课文,通过生动活泼的读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经验。在读中识字、写字,积累语言、感悟语境。让全体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活动。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拟定以下教法:直观教学法,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等。

  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我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文识字,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练生字,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感情朗读。使学生不但领悟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读、说、思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曾经遭受过一次特大的旱灾,接连几个月滴雨未下,每天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河流干涸,草木枯萎,地球上的生灵面临着死亡。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你就生活在这里,你最想得到什么?

  2、师:是的,水意味着生命,意味着希望。为了生的希望,为了母亲的健康,一个小女孩在一天夜里手捧着水罐走出了家门,她找到水了吗?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

  (二)讲读课文

  1、师:同学们打开书80页,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勾画新认识的词语。

  2、检查生词掌握情况。

  (1)开火车读生词。

  师:刚才大家读得真认真。看,老师让生字带着它的朋友一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谁能读一读?

  师:大家真踊跃!好,我们开启一列小火车吧!1

  (2)指导“罐、忍”两个生字。

  师:同学们把生词读得这样好,老师奖励你们一则谜语:心上有把锋利的刀。(忍)

  师:对于这个字你有没有提醒大家注意的?

  师:大家再观察其他的生字,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

  (生说哪个字就指导哪个字。引导生说出记忆的好办法,适时书空。)记忆生字有很多好办法,课下让我们再去交流。

  3、指生分段读课文。

  师:大家对生词掌握得这样好,相信课文读得也一定不错,请你们推荐四名同学读课文。好!我们比一比,看谁听得最认真,谁读得准确。

  4、整体感知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都是那么专心致志,真好!听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生自由回答。抓住水罐很神奇,会变化适时板书:

  空木水罐——装水罐——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

  5、谁能用自己的话来复述一下课文内容呢?

  (三)深入学习课文

  1、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自然段,大家一起读一下,再看看有哪些词引起了你的注意呢?

  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说明地球上已经没有水源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说明了当时动植物和人都会因为缺水而死,因此让学生认识水的重要性)

  2、那么在这个干旱之年,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学习第二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复习生字词(小黑板出示)

  焦渴而死清澈新鲜劳累竟然哀伤舔水反正

  涌出喜出望外匆匆忙忙递给忍住凑上去咽唾沫

  二、学习课文

  (一)导入:同学们的生字记得真熟,上节课我们简单学习了课文,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课文吧!(学生朗读)

  1、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内容。

  (生自由回答。抓住水罐很神奇,会变化适时板书:

  空木水罐——装水罐——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

  2、师:水罐会变,真神奇!请同学们赶快到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水罐特别神奇?请你勾画出来。

  3、小组讨论、交流体会。

  师:找出来的同学可以和你的小组同学共同交流交流。(师巡视指导。)

  4、师生交流。(随机播放课件)

  (1)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多神奇呀!谁能再读一读。(生读)小姑娘寻水那么辛苦,都累得晕倒了,醒来突然发现了水,她的心情会怎样?(喜出望外)

  (指导理解“喜出望外”的意思,再读体会。)

  就带着这种心情,谁再来读一读。(多找两个学生读。)

  师:读了这些句子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再体会读。

  师:谁能接着往下说,还有哪很神奇?

  (2)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师:摔了,水竟然没有洒,真神奇!还有神奇的吗?

  (3)“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水罐变成了银的。(适时指导学生读出来,体会小姑娘对动物的爱心。)

  (4)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体会到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抓住机会让学生读出来,启发学生母爱的伟大。)

  师:“一瞬间”多长时间?(眨眼间、霎时、一刹那)

  师:是呀!就在妈妈说完话的这一瞬间,水罐变成金的,你能再读一读妈妈说的话吗?生读。

  师:听了她的读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读。

  师启发: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那个小女孩,端着妈妈舍不得喝下的水,你最想对妈妈说什么?

  (5)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师: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宝贵的钻石,太神奇了!它是在什么情况下跳出来的?生读。

  师:听了她的读你有什么想说的?

  (体会小姑娘的爱心、善良,启发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动。)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师读“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同学们请睁开眼睛,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副怎样的画面呀!

  生想象:人们都争先恐后地跑来喝水、打水;小动物们也都跑来喝个够;小河丁冬丁冬想起来;土地湿润了,草木生长了……

  (6)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师:神奇!钻石怎么会变成星星呢?

  (三)总结扩展

  师:请同学们往前看,从交流中我们知道,水罐从一个空空的木水罐,突然间装满水,然后变成银水罐、金水罐流出清澈的水,最后跳出七颗宝贵的钻石,这一系列神奇的变化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师:一个孩子把爱不仅给了亲人,还给了自然界里的一个小动物,甚至一个陌生人,那这样的爱是又是什么样的爱呀?(伟大的爱、无私的爱……)

  师:对这就抒博无私的爱!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爱,水罐才最终会跳出七颗钻石,变成星星升到天上,让这爱永远在空中闪烁。现在老师从你们的眼神中看出,你们被小姑娘的爱心感动了。在生活中,你可能给过很多人爱,也感受过别人的爱,你能用一件事简单地说一说吗?生谈。

  (四)赠送格言

  听了大家的谈话,我很受感动,你们和文中的小姑娘一样,都是有爱心的孩子。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三位朋友《七色花》、《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别问这是为什么》。其中°别问这是为什么》是我国九岁的刘倩倩写的一首诗。诗中写到“我要把蛋糕和棉衣都送给她,你要知道她是谁,就请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小姐姐。”《七色花》和《卖火柴的小女孩》就留做大家课下阅读,相信在读完这两篇童话,你会对爱有更深的感悟。

  有一首歌中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师生一起读)“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请大家记住这样两句话。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分为左右两部分,左半部分是围绕神奇的变化为主的语言文字线,右半部分是一条贯穿全文的思想线。纵观我的板书,做到了简洁精练。

小学三年级语文《七颗钻石》说课稿一等奖8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S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七颗钻石》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我将分别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及辅助教学课件应用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是教材分析,《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次地球上发生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童话表达了作者美好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但是也蕴育了丰富的内涵。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二学段(三、四年级)在阅读中的一些教学目标,比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

  所以我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特点,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上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两条线索:明线——水罐的变化;暗线——小姑娘的爱心。

  3、从水罐一次又一次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用爱心对待生活。

  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对童话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又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就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弄清水罐的变化;教学难点是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悟人物的品质,学会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为它是一篇童话故事,可读性强,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我准备了教学课件,采用直观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内涵,并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渗透“爱心、奉献、互相帮助”等德育思想。

  学法的指导重点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的主动意识,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去读书,解决问题后能在朗读中抓住重点字词和句段,理解文章内容,最后能够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充实自己的价值观,

  三、说教学程序

  接下来我结合我的教学课件说说本课的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法。

  1、出示一张美丽的星空图,问:你们喜欢看星星吗?看,多漂亮的星星啊!

  2、再出示一张大熊星座的图,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星座吗?想知道它的来历吗?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呢!

  3、出示课题:七颗钻石。这大熊星座其实是七颗钻石变的,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七颗钻石》。请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故事情节,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思考:故事里有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她做了什么事?因为三年级学生还不完全具备复述故事的能力,所以用简单的问题引入他们的思考,降低把握主要内容的难度,由浅入深,从而慢慢训练他们复述故事的能力。

  2、指名汇报,前两个问题非常简单,可以让平时不怎么敢主动举手的后进生回答,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第三个问题则相对稍难,可以让学优生回答,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并适时点评。回答完毕后可出示问题的答案,兼顾全班学生。

  3、用“小姑娘为什么要找水”这样一个问题自然引到第一段的学习:这一段是写旱灾的严重,出示几张旱灾的图片,其中有一张是一个小孩子仰着头站在干旱开裂的田野里,眼睛充满渴望的神情,这对帮助学生对旱灾的理解有着很强的冲击力。通过强调“凋谢、枯黄、焦渴”这几个词语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读出灾情的严重。

  4、用问题“旱灾那么严重,什么东西最重要”这样一个问题引至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指导学生读出小姑娘找水的艰辛和接水的困难。并让他们找到“找哇、找哇、终于、小心翼翼、一滴一滴、才”这些重要的词语,还可教学生用笔在课文里做批注,慢慢学会做笔记。

  (三)、学习重点段落,把握水罐的变化,体会小姑娘的爱心

  1、学生自己默读3-7自然段,思考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和同桌讨论,并用铅笔在书上画出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进行全班交流汇报后再用钢笔在有关句子下面画线。然后对这些句子进行接力朗读。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新课标理念,让他们在合作讨论、交流汇报中学会自主学习,而接力朗读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水罐变化过程的理解。

  2、通过画句子、朗读等活动,让学生自己概括水罐变化的具体过程,并出示板书水罐变化的具体过程:木水罐-银水罐-金水罐-泉眼(跳出七颗钻石),为巩固这部分的`理解,再分组朗读第3、4自然段,第5自然段,第6、7自然段。这一次的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语气,在读中慢慢体会故事里包含的思想感情。这一环节承接上一环节,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3、这个时候可以提出思考题:是什么原因使得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变化?随着这个问题的提出,教学难点也即将得到突破。通过对故事内容的分析、朗读,学生很容易想到是因为小姑娘的爱心,使得水罐发生一次次的变化。

  4、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再提一个思考题:体现了小姑娘对谁的爱心?

  5、学生会根据课文回答出:母亲、动物、过路人。

  6、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小姑娘的爱心,还可以增加一个拓展延伸的思考题:如果你是小姑娘,在找水和帮助别人的时候,你心里在想什么呢?这个问题的思考,能让学生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体会,对人物品质的体会将会更深刻。

  7、最后可以再回顾一遍课文情节,利用简洁的板书出示水罐变化的词语,说明爱心可以创造奇迹,希望同学们也能用爱心对待生活。

  (四)、欣赏歌曲,布置作业

  1、播放《爱的奉献》,让学生认真聆听,并出示感人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音乐和文字的完美结合,给学生情感教育带来一定的冲击。

  2、我的作业设计是请同学们将这个爱心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并且用行动表达自己的爱心,可以是对家人、同学、老师等等的爱心行动,把自己的爱心行动过程写在周记里面。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是以爱心为中心,以水罐变化为辅助,充分体现爱心的主题,一目了然。

小学三年级语文《七颗钻石》说课稿一等奖9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七颗钻石》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我将分别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及辅助教学课件应用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是教材分析,《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次地球上发生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童话表达了作者美好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但是也蕴育了丰富的内涵。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二学段(三、四年级)在阅读中的一些教学目标,比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

  所以我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特点,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上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两条线索:明线——水罐的变化;暗线——小姑娘的爱心。

  3、从水罐一次又一次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用爱心对待生活。

  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对童话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又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就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弄清水罐的变化;教学难点是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悟人物的`品质,学会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为它是一篇童话故事,可读性强,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我准备了教学课件,采用直观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内涵,并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渗透“爱心、奉献、互相帮助”等德育思想。

  学法的指导重点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的主动意识,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去读书,解决问题后能在朗读中抓住重点字词和句段,理解文章内容,最后能够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充实自己的价值观,

  三、说教学程序

  接下来我结合我的教学课件说说本课的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法。

  1、出示一张美丽的星空图,问:你们喜欢看星星吗?看,多漂亮的星星啊!

  2、再出示一张大熊星座的图,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星座吗?想知道它的来历吗?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呢!

  3、出示课题:七颗钻石。这大熊星座其实是七颗钻石变的,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七颗钻石》。请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故事情节,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思考:故事里有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她做了什么事?因为三年级学生还不完全具备复述故事的能力,所以用简单的问题引入他们的思考,降低把握主要内容的难度,由浅入深,从而慢慢训练他们复述故事的能力。

  2、指名汇报,前两个问题非常简单,可以让平时不怎么敢主动举手的后进生回答,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第三个问题则相对稍难,可以让学优生回答,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并适时点评。回答完毕后可出示问题的答案,兼顾全班学生。

  3、用“小姑娘为什么要找水”这样一个问题自然引到第一段的学习:这一段是写旱灾的严重,出示几张旱灾的图片,其中有一张是一个小孩子仰着头站在干旱开裂的田野里,眼睛充满渴望的神情,这对帮助学生对旱灾的理解有着很强的冲击力。通过强调“凋谢、枯黄、焦渴”这几个词语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读出灾情的严重。

  4、用问题“旱灾那么严重,什么东西最重要”这样一个问题引至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指导学生读出小姑娘找水的艰辛和接水的困难。并让他们找到“找哇、找哇、终于、小心翼翼、一滴一滴、才”这些重要的词语,还可教学生用笔在课文里做批注,慢慢学会做笔记。

  (三)、学习重点段落,把握水罐的变化,体会小姑娘的爱心

  1、学生自己默读3-7自然段,思考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和同桌讨论,并用铅笔在书上画出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进行全班交流汇报后再用钢笔在有关句子下面画线。然后对这些句子进行接力朗读。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新课标理念,让他们在合作讨论、交流汇报中学会自主学习,而接力朗读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水罐变化过程的理解。

  2、通过画句子、朗读等活动,让学生自己概括水罐变化的具体过程,并出示板书水罐变化的具体过程:木水罐-银水罐-金水罐-泉眼(跳出七颗钻石),为巩固这部分的理解,再分组朗读第3、4自然段,第5自然段,第6、7自然段。这一次的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语气,在读中慢慢体会故事里包含的思想感情。这一环节承接上一环节,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3、这个时候可以提出思考题:是什么原因使得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变化?随着这个问题的提出,教学难点也即将得到突破。通过对故事内容的分析、朗读,学生很容易想到是因为小姑娘的爱心,使得水罐发生一次次的变化。

  4、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再提一个思考题:体现了小姑娘对谁的爱心?

  5、学生会根据课文回答出:母亲、动物、过路人。

  6、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小姑娘的爱心,还可以增加一个拓展延伸的思考题:如果你是小姑娘,在找水和帮助别人的时候,你心里在想什么呢?这个问题的思考,能让学生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体会,对人物品质的体会将会更深刻。

  7、最后可以再回顾一遍课文情节,利用简洁的板书出示水罐变化的词语,说明爱心可以创造奇迹,希望同学们也能用爱心对待生活。

  (四)、欣赏歌曲,布置作业

  1、播放《爱的奉献》,让学生认真聆听,并出示感人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音乐和文字的完美结合,给学生情感教育带来一定的冲击。

  2、我的作业设计是请同学们将这个爱心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并且用行动表达自己的爱心,可以是对家人、同学、老师等等的爱心行动,把自己的爱心行动过程写在周记里面。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是以爱心为中心,以水罐变化为辅助,充分体现爱心的主题,一目了然。

小学三年级语文《七颗钻石》说课稿一等奖10

  《七颗钻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又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而这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一、说教学设计:

  我们设计这节课的出发点是以情感为主线,因为这篇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却比较深,应引导学生去了解旱灾的严重,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在课前谈话时,我利用学生对童话的喜爱,通过丰富多采的画面唤起学生的记忆,感受童话的美好和神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中,通过理解词语“干涸、干枯、焦渴”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旱灾的严重性,为下文的学习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情感。而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中,紧紧抓住“最感动你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让情感在课堂上流淌,让课堂充盈着浓浓的人文情怀。教育家吕型伟先生曾意味深长地指出: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新课程也要求我们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

  二、说教学理念:

  1、重视基础知识

  语文毕竟是一门基础学科,教学中还是应该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我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体现:一是字词教学,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同时还能突出重点。比如“唾沫”一词的读音比较难,我就让学生来发现,并及时纠正,达到以点盖面的目的。二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归纳,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没有足够的语言概括能力,但我们应该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课文主要内容的归纳,而后来出示的填空是考虑到中下的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这样做可以让全体学生都得益,当然,我也有分层要求,会说的还是按照自己的来说,不会说的就可以依托填空来说一说。三是课堂作业的设计,这一题其实是对“干涸、干枯“这一对近义词的辨析,是对本节课中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

  2、落实语言文字

  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是学习语文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抓住语言文字展开教学,也就使我们的语文课更有语文味了。在第一、二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理解语言,经历学习语言的过程,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感悟。在落实语言文字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四种方法:

  (1)直观画面刺激

  比如在理解“干涸”和“干枯”这两个词时,我在学生自悟的基础上,利用图片冲击学生的视觉,让他们看着画面再来说说自己的感受,此时学生地感悟就比较到位了,明白了旱灾真的很严重,什么地方都没水了,大地都裂开了很大很大的缝。

  (2)引发想像

  想像可以使文本厚实起来,又因为童话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在感受小姑娘的“累”时,我让学生想像“她可能都找了哪些地方?”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发现学生真的很会想,从而使得“哪儿”这个词得到了充分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是一种唤醒”,我们应该调动学生已有的、积累的知识经验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如在理解“焦渴”一词时,我就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谈谈“渴”的感觉,再来想像“焦渴”又是怎样的程度,进一步明白旱灾之大,旱情之严重。

  (4)朗读加深体验

  朗读可以使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以读明义”的境界。像在句子“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的理解中,我没有让学生去说,就是用读来理解,“以读带讲”,在读中感受那份惊喜、高兴、喜出望外。又比如在“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我让学生边读边悟,感受小姑娘的爱心和坚强的毅力。

  尽管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打磨,也融合了很多优秀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教研室徐老师两次来听我的试教并作指导,真的很感谢,我们学校的何校长,她是全程参与了这节课的打磨,让我非常感动,还有我们学科组的全体老师们。不过,因为个人水平的缘故,在演绎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请大家予以批评指正,谢谢!

小学三年级语文《七颗钻石》说课稿一等奖11

  一、说教材

  本课安排在七年级第一册第六单元。本单元以“奇思妙想”为主题,符合初中学生年龄小、爱幻想的特点。《七颗钻石》作为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体裁为童话,体现了本单元训练重点,深得学生的喜爱。

  《课程标准》中对这种体裁的教学要求是: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浯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能受到一定的感染和启迪。这篇文章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但“爱”的主题非常鲜明。学生在感知课文“爱”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以课本为引子,感悟生活,关注社会。

  学生在赏析本课的过程中,需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1、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知识;

  2、了解童话的概念,掌握想像的特点:

  3、读懂故事,理解本课的寓意:

  4、感受生活中的关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

  由于联想和想像在上一课《天上的街市》中已重点学习过,而对于作家、作品及相关知识、童话的特点、故事情节等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查找资料就能解决。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自主地感知、并理解童话的寓意,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关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

  二、说教学过程

  (一)亲近文本。

  即以兴趣为先导,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文本,明确学习本课的目的,主动查找、收集与文本相关的资料,为与其他学生的合作交流作好充分的准备。

  1、指导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各自设计认为最符合本课特点的预习卡。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以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小红帽》为引子,引发学生对童话的'兴趣,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为了充分挖掘蕴涵于学生本身的教学资源,我要求学生自己设计预习卡,整合自己的预习成果,并对设计出色的学生给予奖励。通过学生交流,让学生获得与他人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又感受到做小教师的自豪,也有利于学生间的取长补短,使自主与合作落到实处。

  2、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师进行梳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童话的特点,学会运用联想、想像的表现手法。(知识和能力目标)

  (2)学会自制预习卡,学会确立学习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

  (3)感受、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亲近文本这一教学环节以兴趣为起点,教师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为过程,达成强化学生的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不断积累的习惯,拓展学生知识面的目的,又为下一步走进文本、展现自我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走进文本。

  即在指导学生了解了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探寻文本的主题,挖掘文本的内涵。我在这个环节中,始终把自己定位在课堂情境的创设者、学生思想的引路人这个点上,而学生则作为课堂的主体,不断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与他人交流合作,探究文章的深刻内涵。这个过程我把它分成两个环节:

  1、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前播放以“爱”为主题的歌曲《同一首歌》,配以“爱心”画面,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中进入课堂。

  2、感知课文,我设计了听、议、找、导、悟五部曲。

  听:就是以有启发性的音乐《星空》为配乐,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这样给学生感知课文的时间和空间,愉悦的欣赏文本)

  议:就是听完朗读后,让学生结合朗读者的朗读和文本内容谈自己的感受。(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发表自己对文本的看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找:就是让学生到文中找自己刚才所谈感受的依据,探寻文本的主题。(这样能引导学生养成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的习惯,又始终扣住语文姓“语”,语言是一切活动的根源这一点,让学生感悟主题的同时不忘语言的魅力)

  导:引导学生由已知走向未知,调动已有的感知,去理解文本的内涵,即让学生展示已知的大熊屋座的相关知识,并讲述它的主体北斗七星的实际用途,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

  悟:就是让学生感悟文章的主题,挖掘文本的内涵。让学生调动已知,积极地探寻,大胆地想像,充分地讨论,教师则作为细心的倾听者,整合学生思想的闪光点,形成本课的板书,突出文章的重点。从而完成第二环节的教学任务。

  走进文本这一环节,让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主动和立的状态,生与生的合作不断闪现思想的火花,学生的个性和思维得到充分展现。而教师的倾听和适时点拔,又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保持了科学性和有效性。(三)超越文本。即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课程的建设者、创造者,教材只是教学的材料,来源于现实生活,我为学生创设了由教材走向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互动中走出教材,走向生活,关注社会。我在这一环节中以学生交流合作、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则作为学习的伙伴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让生与生、师与生共同交流,共同探究。

  欣赏:请学生欣赏教师制作的“爱”为主题的FLSH动画(老师可结合画面有感情诵读以下几句话:爱是雨露,一旦消失,我们将无法生存;爱是友谊,一旦拥有,你将不再孤;爱是帮助,一旦失去,你将四处碰壁;爱是理解,一旦拥有,我们会无比幸福;爱是行动,一旦付出,你将收获快乐。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各种类型的爱——大自然对一切生灵的关爱,各种生物之间真诚的友爱,异性之间真挚的情爱,父母对子女伟大的母(父)爱,人与人之间无私的关爱……又为下一步学生的讨论做了无言的指点)

  探讨:全班同学以四人小组的形式交流搜集到的关于“爱”的美文、图片,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并运用联想、想像描述自己感受到的生活中“爱”的场景。(配以《星空》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交流、探索)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则作为学习伙伴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这一环节让学生由一文联系到多文,由课堂走向生活,由他人的感受引发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师生共同达成教学资源的共享)。

  运用:作为课堂的延续和补充,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题目作为课后作业:

  1、设计一张以“爱”为主题的贺卡,送给你爱的人。

  2、你的星座是什么,你能为自己的星座写一个美丽的童话吗?(让学生的课堂思考延续到课外,让学生的课堂激情成为课后的行动。全课在学生热烈的讨论,激烈的争辩中结束。结束时配以音乐《爱的奉献》为学生课后的行动作无声的提示

  超越文本这一环节,充分挖掘学生本身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互动中进行观念的碰撞,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教学空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师生作为立的个体相互进行心灵的交流,让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与复杂性。

小学三年级语文《七颗钻石》说课稿一等奖12

  【说教材】

  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和秋天有关的内容。口语交际课就是在这组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秋天的快乐》为题,要求学生通过口语交际感受秋天的快乐。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我把这节口语交际课融入到秋天的大自然中。组织了一次秋游活动,让学生在美丽的秋景、秋色、秋声、秋韵中去感知秋天的快乐。并通过说秋天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培养交流的兴趣。

  【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的目标是:“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根据新课标、本组课文的主要意图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去感知秋天的快乐,说出秋天的快乐。

  2.引导学生学会互动交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提出问题和意见。

  3.培养学生把话说清楚,能有一定条理的说清楚、说完整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

  口语表达清楚,交际大方、有礼貌。

  【说教学策略】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据此,我采用观察、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以人为本”,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小组互动,合作学习、交流评价的良好氛围。体现了新课标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活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这一理念。

  【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叶形书签。

  学生准备:搜集描写秋天好词好句。

  【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工具性、人文性、自主性相统一的特点,本课教学过程如下:

  (一)自主观察、寻找秋天的快乐。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欢自由组合,分4个小组走进大自然去寻找秋天的快乐:

  第一组,走进田野。寻找秋天丰收的快乐,放眼望去,成熟的稻子就像金色的海洋,笑弯了腰的稻穗,好像正等待人们去收割呢.农民伯伯们正忙着收谷子呢.脸上露出快乐的笑容,地里的玉米、花生、南瓜、土豆、红薯、辣椒也丰产了,

  第二组,走进树林,看红艳的枫叶,金黄的银杏树叶、苍翠的松柏,漫山遍野的蒲公英和野菊花……,收集各种植物标本

  第三组,走进果园。观看累累硕果:红红的石榴露出珍珠般的笑容,黄澄澄的橘子挂在枝头,成筐成筐的桔子正等着装车呢!红红的柿子在绿叶间露出笑脸,葡萄园的葡萄成熟了,栗子看见这丰收的景像,的肚子都笑破了。香甜的气味勾住了小朋友的脚,都来品尝佳果美味。

  第四组,走进农家,体验丰收的快乐,院子里堆成小山似的玉米,房梁上挂满了玉米,晒坝里晒满了玉米,墙角下堆放着又大又圆的南瓜,人们的脸上挂满了喜悦的笑容。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观察与寻找,抓住了秋天的特与迷人,感受到秋天的快乐,就会说出他们心中秋天的快乐。从而能使学生在体验中丰富自己的见解,提高自己的认识,构建自己的认识,将感知转化为思维。

  (二)精彩回放,交流秋天的快乐。

  学生各人准备好观察到的资料,先在小组中交流自己在秋天里感受到的快乐,再在班上汇报展示。并要求其它同学在认真倾听的前提下进行补充与评价。教师也随机进行点拨指导。

  这一环节,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小伙伴之间自由交际,共同分享秋天的快乐。在这一平台上,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习、探究的成果,让学生品味成功地喜悦。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自我体验的过程也得到了体现。学生在感受秋天快乐的同时,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有效训练,让学生初步学习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能对别人的谈话进行评价,能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合作。

  在交流中只要说得有特点,想得特,表达流利,都能获得老师送的一份礼物。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尝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从而增强口语交际的自信和勇气,也使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评价浑然一体。

  (三)培养创新能力,赞美秋天的快乐

  让学生大初步了解秋天的快乐的基础上用最擅长的方式来赞美秋天。

  1.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集体研究出方案。

  2.各组选一名代表向大家作汇报展示。(可以背诵描写秋天的诗句或唱一唱赞美秋天的歌曲)。

  这一环节设计,能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愉快地学习交流,使其学习思维得到拓展,学习个性得到张扬,主体地位更加得到充分展现。

  (四)拓展延伸,留住秋天的快乐。

  新课标指出:“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我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秋天的快乐留在我们的身边?总结布置课后作业,以小组的形式,选择:画画、办专题手抄报、摄影、写进习作里等等。

  这一教学环节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能让学生把秋天的快乐留在自己的回忆里,写在自己的成长中,同时让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会了创新,得到了发展。实现了一种能力的迁移。

【小学三年级语文《七颗钻石》说课稿一等奖】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七颗钻石》说课稿04-17

《七颗钻石》小学语文说课稿12-05

《七颗钻石》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09-21

小学三年级语文《七颗钻石》说课稿10-24

小学三年级语文《七颗钻石》说课稿01-22

《七颗钻石》语文说课稿11-03

小学三年级语文《七颗钻石》说课稿范文10-25

三年级语文《七颗钻石》说课稿10-14

《七颗钻石》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