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有哪些

时间:2024-01-02 12:55:41 语文阅读理解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有哪些

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有哪些1

  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

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有哪些

  (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

  (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二、答案

  A.采摘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语或语句(诸如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

  B.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三、友情提示:

  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

  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范。

  3.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括。

  四、请参阅现代文阅读解题指导专题训练

  五、文体知识备忘录:

  说明文阅读

  1.明确说明对象:辨析说明对象可以:

  a. 看文章题目;

  b. 根据说明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2.概括说明内容:

  事理说明文说明内容一般可概括为:本文主要说明(说明对象)的构造、形态、性质、特点、变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视具体说明对象的哪些内容而定)

  3.明确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事理说明文一般都采用逻辑顺序的说明顺序。

  4、明确说明方法

  (1)说明方法

  (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a、先指明所用的说明方法;

  b、再联系说明内容分析该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征。

  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题规范:答:不能删去,“xx”表示……,去掉后就变成了……

  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过于绝对化)

  6、明确说明文的结构(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

  常用的结构模式:

  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议论文阅读

  1、找准论点:标题、开头、篇末、不明显需精练概括。还可以通过分析论据来找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或者分析题目,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证话题,作者对论题的看法就是中心论点。

  2、分析论据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考点:补充一个论据;(要紧扣论点,选取真实典型的事例)

  3、明确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对比论证一般须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考点:分析论证的作用:1.指明所用的论证方法;2.分析该论证方法证明了作者的哪个观点。(一般是本段的中心句(段首)或所采用论证方法的前一句)

  4、论证结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沦--结论)。

  5、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概括性)

  6、议论文一般开头由某件事、一则名言、寓言故事等生发议论。所以它们的作用是:作为引子,引出论证的话题。

  7、议论文常用设问句作过渡,反问句式以示强调。(1)设问(手法)句的作用:吸引读者注意,启发读者去思考,发人深思。(2)反问(手法)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强调作者的观点,发人深思。

  记叙文阅读

  一、解题技巧: 详见现代文阅读解题指导专题训练

  二、文体知识:

  1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倒叙作用:倒叙一般是为了突出中心、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使叙述有波澜、或为了造成结构悬念,引人入胜。

  2、记叙的线索

  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某物、地点的转换、感情的变化、“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3、记叙的人称:(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展开叙述)写法的作用: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使故事显得真实(作为故事的见证人)、自然、有亲切感。(2)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写起来开阔充分。(3)第二人称记叙,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4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说明、议论

  5描写方法:分两类: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 人物描写细节描写

  (2) 环境描写的作用

  (3)侧面描写:用他人的反应、与其他人物对比表现人物

  6、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要理清写景的顺序,找出观察点(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1)观察角度:平视(远视)、仰视、俯视。(2)观察的手段: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3)感受的形式:形、色、声、香、味、光、感。

  7、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一般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8、品味艺术特色:一般指品味文章(包括品位小说)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回答时看它的构思是否新颖巧妙;情节是否跌宕起伏;是否运用对比、讽刺、夸张、烘托、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象征、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

  9、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指结构,神指中心意旨

  写作手段: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10、当回答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有何作用时可从三个方面考虑,(1)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2)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3)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11、标点符号的作用:

  引号:(1)表引用 (2)反语,表讽刺否定 (3)表强调(4)特指

  破折号:(1)表解释说明 (2)表意思的递进或转折

  (3)表声音延长 (4)表插说或中断。

  省略号:(1)表内容的省略(2)表静默或思考(3)表语言的中断

  (4)表说话断断续续(5)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12、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小说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13常见写作方法

  14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15、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16语言特点评价用词:准确、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富有感染力等。

  17、围绕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或感受:

  答题模式:先用1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2-3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讲道理、若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结合亲身经历。

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有哪些2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比较阅读理解。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有哪些3

  1、阅读全文,概括主旨,理解文中段落大意:

  在做阅读理解时,首先要快速的通读一遍文章,概括出文章的主旨,了解每段文字所表达的意思。阅读理解解题的时候首先要学会概括出一段话中的一个意思,同时能找出文章中某段话与某段话的意思有没有紧密的联系,也就是找出所谓的.中心意思。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找出中心语句,并且同时要在理清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抓住贯穿全段的中心意思,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抓住文章中心的主题,才是做阅读理解的关键。

  2、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3、说明文答题知识点:

  (1)给人知识说明文,介绍事物阐事理;

  (2)基本要求抓特征,多用方法来表意;(特征:事物的特征;方法:说明方法)

  (3)图表数字和举例,诠释分类下定义;(画图表、列数字、举例子、作诠释、分类别)

  (4)还有比较和比方,阅读写作要注意;(作比较、打比方)

  (5)说明顺序只三种,时间空间和逻辑;

  (6)说明语言要准确,简洁平实求浅易;

  (7)总分并列和递进,说明结构细分析。(总分:包括总分关系、总分总关系和分总关系)

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有哪些4

  1、遮盖文字速读法。阅读前准备一张和书页差不多大小的白纸,放在书的上端。读完一行文字之后,将白纸往下拉一行,使眼睛不能回读遮盖住的文字,可以减少“负移动”,增加眼停的视觉广度。

  2、限时限量速读法。阅读前确定一定数量的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这种凑书方法可以让自己的速读技能纯熟起来,达到自然、迅速和准确。

  3、提纲挈领速读法。在开卷阅读之始,应根据书的'种类和性质,列出相应的“索难卡片”,进行有目的、有重点地摘读,即可提高阅读速度。尤其是在阅读一般性的书籍时,此种速读方法可以使阅读者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

  4、知识交流速读法。在知识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将整体分解成部分,由多人在一起同步阅读部分,各自猎取知识的分支。通过知识交流这条途径,使每个阅读者都能完整地获取知识的全体。

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有哪些5

  1、注重学生兴趣化阅读。阅读的初期阶段,先培养学生对书的亲近感,随着学生对书的兴趣日益浓厚加以指导,如通过对儿童文学作品的讲座,儿童文学作品的推荐课等多种形式,通过人物分析、情节欣赏、语言品味和写作特点等方法来引导学生与经典对话,学会深层阅读。

  2、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自由。

  3、强调教师的指导性阅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针对性的指导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如何选择书目,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有哪些6

  语文阅读理解在语文教学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学生日常获取知识、信息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和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必备技能。阅读理解关键是掌握解题的正确的方法,只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任何阅读理解方面的题目应该都难不住同学的。

  现我们就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谈一些自己的教学体会和浅见,且将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和技巧基本步骤大致可以总结为:

  1、读材料;

  2、找原话;

  3、看要求;

  4、答问题。

  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读材料

  所谓“读材料”,就是要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在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应记住文章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内容广泛,题材各异。以题目的难易程度分析,人们常常把它们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所谓表层理解就是对文中的客观事实 的感知和记忆;所谓深层理解是根据文中的客观事实, 在认真思考后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得出结论。

  通常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试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类的阅读理解的解题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

  有的学生要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学生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四个选项不读)后读短文, 最后寻找答案。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 是带着问题阅读, 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 时间。“倒读法”对表层理解的题目(提问时间、地点、原因等)效果最好,对深层理解的题目,要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所提供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解答这类题的中心步骤就是阅读,既要阅读短文,又要阅读题目。阅读时要注意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文章后面所给的问题,分别用“一次判断”、“逐个分析”以及 “排除法”等方式来进行判断解答了。

  (二)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找原话

  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中来,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对短文进行理解,然后分析句子结构,确定该词的词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同时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这样我们可以从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的提取有效信息。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

  如果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学生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将文中的原话加以翻译,再换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三)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看要求

  所谓“看要求”,就是要求学生再审视语文阅读理解所要求回答的问题要求,关键的关键字、词或句子也要让学生用笔圈下来,作为扣题作答的要点,也是学生回答问题的可能的得分点。要做到细读文章的内容,机智从容答题。第二遍读文章要求考生带着问题细读全文。在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一般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要认准关键词句,把握其基本意义,认清它们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根据上下文琢磨它们的升华意义,学生特别是要学会在阅读文字材料中发现有效信息,即是对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的提问题的文字和内容。

  二要排除生词的障碍,遇到生词要通过上下文,大胆地对阅读文字材料中的个别词义、语义和句义进行推测、推理和推断,还可以通过构词常识大胆猜测。

  三是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利用阅读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果断作答。对于一般不影响句子或全文理解的生词,可以放过去,不必务求理解。遇到重要生词时,不要着急,也不要轻易放弃,我们可以采取根据上下文来猜词或根据构词法来猜词等方法来猜出这个词的大致意思。

  解题时不要边看阅读理解的问题边从阅读理解的文中查找答案,因为用这种方法难以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深层理解阅读理解的文章。首先应浏览阅读理解的全文,了解阅读理解全文的概貌。看完后,应记住阅读理解文章的要点,阅读理解重要的结论以及阅读理解中的一些关键性的人名、 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同时我们一定要掌握好阅读理解的解题速度,有效地控制阅读理解的考试时间,先易后难是阅读理解的考试时答题的一般方法。碰到阅读理解的难题时,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耽误太多时间。一时做不出的阅读理解的题,要果断舍弃,以免影响解别的较有把握的阅读理解题。待全部阅读理解题解完 后,如有剩余时间再回来做放弃的阅读理解题。

  (四)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答问题

  所谓“答问题”,就是要让学生在根据语文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相应的问题,回答问题力求做到以下诸点:

  1、不可不答;不答则无分。学生只有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的提问题,才能得分。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就必须向学生说明这一点,不可不答;不答则无分。

  2、不乱答;乱答也不得分。学生不联系语文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我们称之为乱答题,乱答本质上是与学生不答题一样,没有成绩。我们在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中强调学生要答满线格,但并不是让学生在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线格胡说和乱说,因为学生乱答也不得分。

  3、言之有据,持之有理。所谓“言之有据”就是要学生在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话,找依据,不能凭空瞎说。我向学生说语文阅读理解的答案也是人定的参考答案,我们的学生不要害怕,任何问题的回答都不可能与教师的参考答案一模一样。语文阅读理解得分的主动权在我们同学们手中,关键是在于你有没有“言之有据”地来作答。

  所谓“持之有理”就是让学生根据问题能够说一个所以然来,能说一个道道来,或谓之“自圆其说”。只要学生言之有据,持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了。同时学生要注意组织规范语言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复罗嗦,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在答题之后,如果时间允许,要重读全文内容,充满信心地进行复查。所有答案全部做完后,携带阅读理解的成果回归原文,检查答题有无疏漏,研究其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对照各题目推测判断,确保无误。

  总之,我们在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因为不懂得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要领,往往失分较多,且大多失分非常可惜,甚至于是无谓的失分。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于是选题确立为《语文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初探》。我们主张,教育科研的选题应该来源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之中;同样教育科研的成果也应该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实践。

【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有哪些】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12-12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06-08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04-17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12篇12-12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10-26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集锦07-14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集锦07-16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高中11-21

英语阅读理解技巧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