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师德的征文稿

时间:2021-06-28 15:17:38 征文 我要投稿

我与师德的征文稿

  “三大法宝”——奏响亲和教育的主旋律

我与师德的征文稿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师德规范》),对我们广大教师的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到的信条。《师德规范》中的职业性、发展性和人本性等内涵的充实,明确反映了新时期对现代教师的素质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认真学习与实践《师德规范》,全面提高自身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的现代教育理念,用高尚的灵魂去净化学生。我把自己学习与实践《师德规范》的具体行为表现归纳为“三大法宝”,即为人师表要有“德”,教书育人要有“爱”,点化学生要有“术”。

  一、为人师表要有“德”

  师德,尤其是高尚的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坚持原则、陶冶情操,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高尚素质的建设者的致胜法宝。在学生眼里,教师就是社会规范、行为的化身。学生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乐于模仿其态度、情操、品行,乃至衣着、发式、修饰、打扮,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细节。教师就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其言行举止和素质修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以及批改作业是否认真,上课是否准时,对每堂课的教学是否做了充分准备,教学专业知识是否扎实,教学用语是否得体、准确,对学生的要求是否严格公正等,学生都会观察、体会与思考。同时教师个人的范例对学生人格的发展起到启动、规范、调节、矫正的作用。

  为了使自己在“人师”和“经师”两个方面,都能给学生起到积极示范作用。2007年,我积极报名参加第二届“全国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并获一等奖。学生们闻讯后,纷纷向我祝贺。有几位女生还过来与我拥抱,以此来表达她们对老师的尊敬与喜欢。师生间珍贵的亲和力自然生成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错,教师的意义就在于用自己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形成外秀内慧的高尚人格。

  《师德规范》要求我们教师要“为人师表”,就是强调教师作为学生的表率,必须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把一条条抽象的道德标准,化为教师的道德行为,进而在师生的和谐交融中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教育,使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规范,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共同得到发展和提高。

  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着全体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从自身做起,做学生的表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实现其身教重于言教,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

  二、教书育人要有“爱”

  有人说,师爱无声,她如同千年流淌的涓涓细流,虽不宽大,但却影响深远;她似苍茫大海上的灯塔,虽沧海一粟,但明亮而温暖;她仿佛是春夜里的细雨,虽非风光无限,但润物无声。爱生爱教,爱校如家,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条永恒宗旨,也是教师个体道德水准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关爱身边的每一位学生,让教师高尚纯洁的爱,使学生如沐春风,感到快乐幸福。因此,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职业道德情感的具体表现。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一个个冰冷的心灵。

  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学习成绩差,上课不守纪律,还影响周围同学。我经常和他谈话,但都不见什么效果。有一次上课,我发现这个学生不讲空话了,只是全身上下不停抖动着,看上去很冷似的,感觉不对劲。于是,我趁学生做作业时,走到他旁边,见他并拢的膝盖上堆放着一件毛线外衣,两手抱住膝盖,前胸与那毛线外衣紧贴在一起,身子仍哆嗦着。我不经意的用手去摸了一下那毛衣,原来衣服是湿的,我明白了,他是用自己的体温在焐那件湿衣服。下课后,我把那件湿的衣服拿到办公室,在电热板上帮他烘干。在以后的日子里,那位学生与我的感情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上课再也不像先前不听劝,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尤其难得的是校园里相遇时,他会主动开口说:“老师好!”这样的礼貌用语了。

  通过这件事,我深刻体会到,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塑造学生,培养学生。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师生间才能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学生才肯接受教育。师爱,真正是教育者取得成功的法宝。

  三、点化学生要有“术”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个“四块糖果”的故事。说的是陶先生充满师爱、赏识的育人妙术。那是陶先生任育才小学校长时,有一天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王友,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放学后陶先生来到校长室时,见王友已等在门口。陶先生立即掏出了一块糖果送给他:奖他守约,不迟到。接着陶先生又掏出第二块糖果放到王友的手里:奖他听老师劝,立即住手。紧接着,陶先生又拿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手里:奖他打人理由充分,因那些人在欺负女同学。王友哭了,知道自己错了。陶先生微笑着又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奖他知错醒悟。

  陶先生的赏识教育让我感触颇深。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常常在想,我们应该怎样与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交流呢?几十年的教书匠当下来,就容易形成一个思维定势。和学生谈话,不自觉地总以教育者的身份,居高临下,或批评,或教育,或指点人生迷津,或指出缺点和失误。可是事与愿违,往往学生并不领情,并且产生逆反的心理,拒绝老师的说教,走到事物的反面。因此,作为教师,要多反思自己的言行,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转变自己的观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对于一些学习困难、有个性或容易犯错的学生,教师更应多一些尊重和谅解,多一些赏识和宽容,多一些赞美和鼓励。

  1、尊重学生,学会倾听

  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价值与尊严,即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确认——把学生视为与自己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并且有独特个性的人来看待,在此基础上努力理解他们,真正关心他们。学会倾听,这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是实施教育成功的基础和前提。作为一名教育者,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因为只有在倾听过程中,老师才能够深入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因为只有在倾听过程中,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关怀,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老师,以求得宽容和理解,求得释放和帮助。这个时候所进行的交流,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就是灵魂和灵魂的激荡。所以,尊重学生,学会倾听是实施教育成功的前提。

  2、学会赏识,点石成金

  在学会尊重、倾听的基础上,赏识学生,是实施有效教育的态度,是教育成功的重要途径之一。赏识的本质是让每个学生都找到“我是好学生”的感觉,赏识的目标是让每个学生享受到自信的快乐。作为教育者,一定要知道怎样去赏识你的学生。

  我班上曾有这样一个学生,平时总喜欢调皮捣蛋,惹是生非,弄得班级整天不安宁,是全班同学心目中的“坏小子”。可是,在一次校田径运动会上,他的表现令众人刮目相看。当时,他参加了男子1500米的决赛,个子矮小瘦弱的他,还未跑到一半赛程时,早已脸色苍白,被对手远远抛在了后面,围观者刺耳的嘲笑声不绝于耳。我本以为他会中途“逃脱”,可他却出乎我的意料,仍咬着牙,很努力地坚持着,一圈一圈,直至跑到终点。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意志品质。对此我很欣赏,于是在上课时表扬了他。他听后羞红脸,压根儿没想到,平时自己总是给老师添麻烦,老师还会对他如此赏识。从此以后,他变得乖多了,每天告他“状”的人少了,行为进步明显,期末还被学生推荐为“行为进步生”呢。

  让学生受到震撼,学会感动,这是教育者以德立教的外在行为,也是教育的最佳境界。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个学生身上各有特点,教师对学生印象如何,取决于哪个角度,用什么眼光看待他们。作为教师应做有心人,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赏识,鼓励成才。

  你可能会发现:上课调皮捣乱的学生,其实是个热心肠;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在运动场上却另有一番英姿飒爽;英语成绩不理想的男生,可以成为数学老师的得意门生;长相平平的小女生,却有着让人羡慕的歌喉……

  总之,我坚信,只要我们教师严格按照《师德规范》的要求来做,鞭策自己,铸就高尚的师德。不但以渊博的知识潜心教书,更要以美好的师德悉心育人,定能奏响亲和教育的主旋律。

【我与师德的征文稿】相关文章:

我喜欢滑冰征06-02

我与我的祖国初中征文稿07-22

演讲文稿06-19

我读书我快乐演讲稿的范文稿05-23

励志的朗诵文稿12-26

班长的演讲文稿06-19

毕业演讲文稿06-19

征人怨 / 征怨原文及赏析08-22

《征人怨 / 征怨》原文及赏析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