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管理制度

时间:2022-09-15 16:17:25 制度 我要投稿

研发管理制度

  在生活中,我们都跟制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制度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那么拟定制度真的很难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研发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研发管理制度

研发管理制度1

  1.目

  1.1规范和完善薪资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体现“注重绩效、奖勤罚懒;鼓励创造,增创效益”激励分配原则,建立与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发展战略相适应薪酬体系,公司薪酬管理制度。

  1.2结合本地区、行业实际情况,在公司支付能力范围内设计各岗位工资、短期激励和中长期激励合理结构,使其对外具有竞争性,对内具有公平性、激励性。

  1.3以员工岗位责任、工作绩效、劳动技能、劳动态度等指标综合考核员工报酬。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已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经理级(含)以下员工。

  3.工资模式

  3.1薪酬构成

  员工工资=基础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福利

  3.1.1基础工资为参照珠海市最低月保障工资标准。

  3.1.2岗位工资是根据员工所在岗位责任大小,技术、智力要求高低,劳动强度大小和劳动条件好坏来确定工资。

  3.1.3绩效工资是根据公司月度对各部门工作任务、经营目标、员工职责履行状况、工作绩效考核结果确立。

  3.1.4福利包括住房公积金、中夜班补贴、资历补贴、防暑降温补贴、加班补贴等;各类补贴标准详见《公司福利管理制度》。

  4.薪酬层级及薪点

  4.1根据部门职责,将公司所有部门薪酬系统分为两类(一类部门和二类部门),一类部门与二类部门总体相差20%。

  4.2根据部门类别及岗位编制,将每类部门所有岗位分为6个系列,每一薪酬系列主管(含)级以下岗位包含7个薪点,经理级岗位包含5个薪点。每一系列相邻薪点差距约为8.5%。每一系列重叠薪点岗位1~3个不等。

  4.3根据员工所在岗位确定薪酬系列,依据员工个人工作能力、工作经验、工作业绩、承担职责及岗位对公司经营目标影响程度等诸多因素,确定员工个人薪酬薪点,管理制度《公司薪酬管理制度》。每个薪点值含月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月绩效工资三部分。

  4.4新入职试用期内员工,其薪酬按所在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80%发放。

  4.5新入职应届中专生、大学生见习期为一年,期间薪资级别分别为:中专生为2.6.4;大专生为2.6.5级;本科生为2.5.3级;硕士生为2.5.6;博士为2.4.7;见习期满后根据个人工作能力及岗位性质等因素重新核定薪资级别。

  4.6薪资级别及对应薪点值

  5.年度绩效奖金

  5.1年度绩效奖金与公司整体经营效益、部门业绩及个人绩效三项考核指标挂钩。年终奖励计发次数和具体发放标准由公司领导班子讨论决定,时间为下一年年初。

  5.2在总公司范围内调动员工,依调动前后工作月数,按实际出勤时间和工作业绩考核结果计发;非总公司范围内调动人员不计发年终奖励。

  5.3休产假、病假人员按实际出勤月数计发。

  5.4整年度之内请事假累计两个月以上(含两个月),累计请病假四个月(含四个月)以上,不计发年终奖励。

  5.5员工绩效奖金计算按《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执行。

  6.实习期、试用期内员工及临时聘用人员不发绩效奖金。

  7.职位晋升与薪酬调整

  7.1转正定级后员工薪酬调整,分为正常年度调薪、异动调薪和特别调薪三种。薪酬调整时,只考虑绩效结果和能力表现,不考虑学历,工龄,性别等因素。薪酬调整结果应在调整确认后第二个月体现。

研发管理制度2

  一、目的和作用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它对企业产品发展方向、产品优势、开拓新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使新产品开发能够严格遵循科学管理程序进行,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职责

  1、统筹规划部负责新产品的调研分析与立项等方面的工作。

  2、技术研发部负责产品的设计、试制、鉴定、移交投产等方面的管理。

  3、物控部、生产部、质管部应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给予支持配合。

  三、新产品开发的前期调研分析工作

  新产品的可行性分析是新产品开发不可缺少的前期工作,必须在进行充分的技术和市场调查后,对产品的社会需要、市场占有率、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资源效益等五个方面进行科学预测及经济性的分析论证。

  1、调查研究

  (1)调查国内市场和重要用户以及国际重点市场的技术现状和改进要求。

  (2)以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前三名以及国际名牌产品为对象,调查同类产品的质量、价格及使用情况。

  (3)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情报和专利,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

  2、可行性分析

  (1)论证该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

  (2)论证市场动态及发展该产品具备的技术优势。

  (3)论证该产品发展所具备的资源条件和可行性(含物资、设备、能源、外购外协配套等)。

  (4)初步论证技术经济效益。

  (5)写出该产品批量投产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四、产品设计管理

  产品设计时从确定产品设计任务书起到确定产品结构为止的一系列技术工作的准备和管理,是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遵循"三段设计"程序。

  1、技术任务书

  技术任务书市产品在初步设计阶段内,由设计部门向上级提出的体现产品合理设计方案的改进性和推存性意见的文件,经上级批准后,作为产品技术设计的依据。其目的在于正确地确定产品的最佳总体设计方案、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工作原理、系统和主体结构,并由设计员负责编写(其中标准化规则要求会同标准化人员共同拟定)。现对其编写内容和程序作如下规定:

  (1)设计依据(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包括一个或数个内容):

  A、国内外技术情报:在市场的性能和使用性方面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或在产品品种方面填补国内"空白"。

  B、市场经济情报:

  在产品功能、特点、形式(新颖性)等方面满足用户要求,适应市场需要,具有竞争能力。

  (2)产品用途及使用范围。

  (3)对计划任务书提出有关方面的改进意见。

  (4)基本参数和主要性能指标。

  (5)总体布局及主要构件结构叙述。

  (6)产品工作原理及系统:需简略勾画出产品原理图、系统图,并加以说明。

  (7)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分析比较。

  (8)标准化要求:

  A、应符合产品系列标准和其他现行技术标准情况,列出应贯彻标准的目的和范围,提出贯彻标准的技术组织措施。

  B、新产品预期达到的标准化系数:列出推荐采用的标准件、通用件清单,提出一定范围的通用件、标准件系数指标。

  C、对材料和元器件的标准化要求:列出推荐选用的标准化系数和外购件系数指标。

  D、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标准化水平对比,提出新产品标准化要求,并预测标准化的经济效果。

  (9)关键技术解决办法及关键元器件、特殊材料资源分析。

  (10)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比较,运用价值工程,着重研究确定产品的合理性能(包括消除剩余功能),并通过不同结构原理和系统的比较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11)根据有关方面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的评议情况(A评价),共同商定设计或改进的方案是否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2)叙述产品既满足用户需要,又适应本企业发展要求的情况。

  (13)新产品设计实施、试调周期和经费估算。

  2、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的目的,是在已批准的技术任务书的基础上,完成产品的主要计算和主要零件设计。

  (1)完成设计过程中必需的实验研究(原理结构、材料元件工艺的功能和模具实验),并写出实验研究大纲和实验研究报告。

  (2)做出产品设计核算书(如对运动、刚度、强度、振动、热变形、电路、能量转换、能源效率等方面的核算)。

  (3)画出产品总体尺寸图、产品主要零部件图,并校准。

  (4)运用价值工程原理,编制技术、经济分析报告。

  (5)绘制系统工作原理图,并作简要说明。

  (6)出特殊原件、外购件,材料清单。

  (7)对技术任务书提出的某些内容进行审查和修正。

  (8)对产品进行可靠性、可维修性分析。

  3、工作图设计

  工作图设计的目的,是在设计基础上完成试制(生产)及随机出厂用的全部工作图样和设计文件。

  五、新产品试制的管理

  新产品试制是在产品按科学程序完成"三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正式投入批量生产的前期工作。试制一般分为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两个阶段。

  1、样品试制

  是根据设计图纸、工艺文件和少数必要的工装,由试制车间试制出一件或数十件样品,然后按要求进行实验,借以考验产品结构、性能和设计图的工艺性,考核图样和设计文件的质量。此阶段完全在研究所内进行。

  2、小批试制

  在样品试制的基础上进行小批试产,其主要目的是考核产品的工艺性,检验全部工艺文件和工艺设备,并进一步校正和审验设计图纸。此阶段以研究所为主,由工艺科负责工艺文件的编制和工装设计图纸的完成,部分试制工作扩散到生产车间进行。

  3、编制技术文件

  在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结束后,应分别对考核情况进行总结,并编制下列文件:(1)进行新产品概略工艺设计。根据新产品任务书,安排利用厂房、设备、测试条件等设想简略的工艺路线。

  (2)进行工艺分析。根据产品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作出材料改制、元件改装、复杂自制件加工等项的工艺分析。

  (3)产品工作图的工艺性审查。(4)编制试制用工艺卡片。(5)设计产品试验的工装。

  (6)计算试制用材料消耗和加工工时。(7)编写试制记录。

  (8)编写试制总结。着重总结图样和设计文件验证情况,以及在装配和调试中所反映的有关产品结构、工艺及产品性能方面的问题及其解决过程,并附上各种反映技术内容的原始记录。样品试制总结由设计部门负责编制,供样品鉴定用;小批试制总结由工艺部门编写,供批试鉴定用。

  (9)编写定型实验报告。定型实验报告是产品经全面性能实验后所编的文件,内容包括定型实验所进行的实验项目和方法、技术条件、试验程序、实验步骤、参照的有关规定等。定型实验报告由检验科编制。

  (10)编写试用(运行)报告。试用(运行)报告是产品在实际工作条件下进行试用试验后所编制的文件。试用(运行)试验项目和方法由技术部门规定。试验通常委托用户进行,其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格由研究所设计室负责编制。

  (11)编制特种材料及外购、外协件定点定型报告,由研究所负责。

  六、新产品鉴定的管理

  在完成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全部工作后,按项目管理要求应申请鉴定。鉴定分为样品试制后的样品鉴定和小批试制后的小批试制鉴定,不准超越阶段进行。属于已投入正式生产的系列开发产品,经过批准,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鉴定可以合并进行。

  1、鉴定工作需准备的文件

  (1)鉴定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供鉴定委员会用的成套资料。

  (2)正常生产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供产品定型后,正常投产时,制造、验收和管理用成套资料(产品图应备有二十套,发设计、工艺、全资办、检验科、生产科、工具室、装配和零件加工车间、总工程师办,并存档)。(3)随产品出厂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随产品提交给用户的必备文件。

  2、组织技术鉴定

  履行技术鉴定书签字手续。技术鉴定结论的内容是:

  (1)样品鉴定结论的内容:

  审查样品试制结果、设计结构和图样的合理性、工艺性,以及特种材料解决的可能性等,确定能否投入小批试制。

  明确样品应改进的事项,搞好试制评价(B评价)

  (2)小批试制鉴定结论的内容:

  审查产品的可靠性,审查生产工艺、工装与产品测试设备,各种技术资料的完备性与可靠性,以及资源供应、外购外协、定点定型情况等,确定产品能否投入批量生产。

  明确批量制造应改进的事项,搞好产品生产工程评价(C 评价)。

  (3)各阶段应具备的技术文件及审批程序按照产品图样、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原则和有关的审批程序办理。

  七、新产品移交投产的管理

  1、新产品移交投产应具备的文件

  (1)新产品要力求结构可靠、技术先进,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2)产品的主要参数、形式、尺寸、基本结构应采用国家标准或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标准;在充分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做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3)每一项新产品都必须经过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后方可成批生产,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具有完整的试制和检验报告,部分新产品还必须具有运行报告。样品试制、小批试制均由总工程师召集有关单位进行鉴定,并决定投产与否个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在同一系列中,个别工艺上变化很小的新产品,经工艺部门同意,可以不进行小批试制,在样品试制后,直接办理成批投产的手续。

  (4)新产品移交生产线由总工程师办组织,总工程师主持召开由设计、试制、计划、生产、技术、工艺、全资办、检查、标准化、技术档案、生产车间等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鉴定会,多方面听取意见,对新产品从技术、经济上作出评价,确认设计合理,工艺规程、工艺装备没有问题后,提出是否可以正式移交生产线及移交时间的意见。

  (5)批准移交生产线的新产品,必须有产品技术标准、工艺规程、产品装配图、零件图、工装图以及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

  (6)移交生产线的新产品必须填写“新产品移交生产线鉴定验收表”。

  2、技术资料验收

  (1)图纸幅面和制图要符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2)成套图册编号有序,蓝图与实物相符,工装图、产品图等编号应与已有的编号有连贯性。

  (3)产品图应按会签审批程序签字。总装图必须经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工艺工装图纸资料应由工艺科编制和设计,全部底图应移交技术档案室签收归档。

  (4)验收前一个月应将图纸、资料送验收部门审阅。

  (5)技术资料的验收、汇总、归口管理由技术研究部门负责。

研发管理制度3

  第一条、为进一步促进公司自主创新,增加研究开发的投入,增强公司的发展后劲,强化研发投入管理,特制定本研发投入管理制度。

  第二条、为确保公司健康持续发展,公司建立研发经费准备制度,根据研发计划及资金需求,提前安排资金,确保研发资金的需要,企业每年度安排用于研发方面的经费预算原则上不低于上一年度产品销售收入的3%。

  第三条、本制度中所称研发费用,指企业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具体包括:

  (一)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二)企业在职研发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人工费用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

  (三)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或租赁费以及相关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维修等费用。

  (四)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

  (五)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设备调整及检验费,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

  (六)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评估以及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等费用。

  (七)通过外包、合作研发等方式,委托其他单位、个人或者与之合作进行研发而支付的费用。

  (八)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包括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培养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用等。

  第四条、每年年初由公司企管部编制好年度技术项目开发计划书。编制项目的可行性计划书,明确立项的背景和意义,项目研究开发的内容、技术关键以及科研创新的主要方式,确立项目预期的目标。进一步确定项目的实施方案、参与研发的人员结构,制定项目研发的计划进度。在此基础上研发中心需制订研发项目的技术开发费预算,确定项目经费的总预算,按费用的类别写清具体研发的项目和各种合理开支的预计发生额。可行性方案及研发经费预算需报经总经理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后由企管部送财务部门备案。

  第五条、研发经费需在预算核定的范围内支出,由财务部门负责核算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项目和保管好发生额的有效凭据,包括人工费、材料辅助费及相关的其他费用。财务部门按照研发项目,设立台账归集核算研发费用。公司企管部发生的各项开支纳入研发费用管理。研发经费超过预算范围的需报总经理审批追加经费。

  第六条、项目完成后由财务部门编制项目的实际投入资金情况表,会同企管部分析项目经费执行与预算的偏差,进行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由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并会同企管部对研发过程中形成的各项研发成果归纳总结,形成核心的自主的知识产权,进行专利申报与保护。

研发管理制度4

  1、目的

  为了加强技术研发经费的管理,加速公司的技术研发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研发经费是用于进行技术研发、新技术推广应用的专项费用。研发经费必须按计划统筹安排,节约使用,讲求经济效益。

  2、研发经费的来源:

  由公司成本列支的研发项目费用;

  3、研发经费的使用范围:

  3.1为进行技术研发、新技术推广所发生的调研费、资料费、差旅费、技术协作费、材料费、测试仪器的购置费等费用。

  3.2为进行研发项目评定,进行技术咨询和学术交流等活动所发生的评审费,咨询费,会议费等费用。

  3.3为开展科技情报及知识产权工作所发生的技术资料费、出版印刷费、专利年费等费用。

  3.4用于技术进步奖励所发生的费用。

  4、研发经费的管理。

  4.1公司研发部是研发经费的归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研发项目的审定和费用指标方案的制定以及项目结果的评定工作。

  4.2研发经费由公司按研发项目计划下达到具体项目,实行专款专用,严格管理,不得挪做它用。

  4.3各项目团队对已发生的研发经费要及时填报公司财务部。公司财务部按内控制度规定每月核对一次经费支出明细,核对记录由财务部负责人共同签字认可。

  4.4各项目团队对于因研发工作需要,购置元以上设备、仪器者,须列入单位固定资产并经物装部签收后方可到财务核销,项目完成后办理有关转资手续。

  4.5对于研发经费的使用情况,公司将组织适时审查,如发现经费使用不当的,要追究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并视具体情况,收回项目计划安排的投资款项;如发现违法乱纪行为,追究当事人的法纪责任。

  5、研发经费的核算办法

  为准确核算公司的研发经费支出和加强经费支出的管理,结合公司的研发活动,进一步建立项目研发经费支出的核算管理模式。此核算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项目费用辅助帐和相对完善的会计核算科目体系来实现。

  5.1公司研发经费支出费科目设置及核算规范

  公司在核算研发经费支出时,在管理费用下设置三级科目对研发活动进行核算:

  5.2对于公司在研发过程中形成的专利和专有技术,由于二者的收益的不确定性,只有部分专利有较大的经济价值,所以,公司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只把具有巨大经济价值的专利,从管理费用中转出来作为无形资产核算,予以本金化;对其他专利和专有技术,一般不从管理费用中转出作出金化处理。

  5.3项目核算辅助帐的管理的方法

  为加强研发经费的'管理,明晰研发经费的支出结构,配合经费预算的执行,逐步在公司内建立起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可操作的研发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评估管理体系和模型,以“研发经费支出”科目明细子目为经脉,以研发项目为纵纬,建立“经费支出子目——项目”管理模式,具体示范如下表:

研发管理制度5

  1.目的和作用: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它对企业产品发展方向、产品优势、开拓新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使新产品开发能够严格遵循科学管理程序进行,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

  公司内工程部日常工作内容等各项流程的管理;

  所包含的过程具体见如下章节:

  2.1负责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现有产品的改良;

  2.2新产品工艺的贯彻与落实;

  2.3产品材料的改良

  2.4工艺文件的编制与核准

  2.5生产中技术问题的解决;

  2.6客户样品的跟踪,采购样品的确认

  2.7 BOM表(产品零件结构表)的编制与

  2.8新材料供方的,新材料技术问题的改善

  2.9新产品质量的跟踪

  2.10协助品质部建立品质标准与计量标准化工作

  2.11指导生产部做好机器、设备的保养与维护

  2.12供方的评审

  2.13特采作业的核准

  2.14负责公司工程资料的制作,发放及存档

  2.15负责样品的打样

  2.16负责样板、夹具的图纸制作

  2.17在整个开发阶段系统地衡量客户的满意度

  3.权责:权力

  3.1有权参与公司生产政策的制定;

研发管理制度6

  (1)认真贯彻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

  (2)负责组织制定原材物料和产品质量标准、技术措施计划及工艺操作规程等,在制定以上工艺文件时,必须考虑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要求。

  (3)负责组织对本单位的危险源、环境因素进行辨识、评价、更新和学习,并制定措施或管理方案加以控制。

  (4)负责对本部门员工进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本部门员工的环保和安全意识。

  (5)是公司产品质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从原材物料使用、生产过程质量监控到最终产品的质量管理,确保公司生产产品符合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相关要求。

  (6)持续推进清洁生产工作,不断应用新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在推行新工艺技术、改进工艺操作、试制新产品时,应落实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同时”原则。

  (7)负责在开发、研究新产品时,采取和落实相应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措施。

  (8)在进行中、小试验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程,穿戴相应的劳保用品。

  (9)认真履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内规定的本部门的各项具体工作。

研发管理制度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学技术研发管理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加强研发项目立项管理是保证。为加速江苏兴洋管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科学研究和新技术的开发及推广应用,促进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旨在加强公司科技研发项目的管理,规范项目立项管理程序,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第二条

  研发项目立项管理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管理、规范权限、明确职责、管理公开、精简高效。

  第三条

  为保证研发项目立项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建立项目管理公开制度、报告制度、回避制度、监督检查和审计评价制度。

  1、公开制度。在执行有关技术保密规定的原则下,由公司相关部门(即技术研发管理委员会)对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阶段性成果和验收鉴定结果等通过一定程序公开发布。

  2、报告制度。项目承担单位(组)、项目责任人应定期报告项目执行情况,并根据要求按期如实填报有关报表。

  3、监督检查与审计评价制度。项目承担单位(组)和项目责任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严格履行项目合同书,在项目合同书规定的范围内,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同时,项目承担单位(组)和项目责任人有义务主动接受技术研发管理委员会的监督检查、绩效审计等跟踪管理。

  第二章项目调研

  第四条

  项目调研工作由技术部完成。

  第五条

  项目调研的主要任务:

  1、论证该领域技术(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

  2、论证该领域技术(产品)的市场动态及发展该领域技术(产品)的技术优势。

  3、论证发展该领域技术(产品)的资源条件的可行性。(含物资、设备、能源及外购外协件配套等)。

  第六条

  项目调研结束提供项目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报告应包括:

  1、项目概况,国内外同类研究情况(包括技术水平);

  2、市场需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析;

  3、主要研究内容、技术关键;

  4、预期目标(要达到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知识产权申请情况);

  5、现有技术的知识产权情况及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设想;

  6、已有条件分析(包括原有基础、技术力量的投入、科研手段和研究成果的生产或应用去向);

  7、实施方案(包括进度安排);

  8、项目预算(包括经费来源及用途);

  9、预计项目主要参加人员及其简历。

  第三章项目审查

  第七条

  技术部提交《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立项申请报告》由公司技术研发项目管理委员会完成。

  第八条

  技术研发项目管理委员会由以下人员组成:总经理,技术副总,技术部总监,开发部经理,生产部经理,技术骨干。必要时可外聘专家担任顾问。该委员会实行集体会签制度,涉及技术研发项目管理的所有文件必须会签方可生效。

  第九条

  审查结束,出具书面综合审查报告。

  第四章项目立项

  第十条

  根据技术研发项目管理委员会综合审查报告,符合立项条件的,即可立项。

  第十一条

  技术研发项目管理委员会综合审查报告出炉15日内签订研发项目立项合同书,合同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第三章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

  技术研发项目管理委员会在项目实施管理中的职责是:

  1、全程监督、检查项目合同的执行情况;

  2、审查项目季度执行报告、项目完成后的总结报告和项目经费决算;

  3、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验收以及绩效考评;

  4、负责对季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第十三条

  项目承担单位(组)在项目实施中的责任是:

  1、严格执行合同书,完成项目目标任务;

  2、保证项目经费专款专用;

  3、按项目管理部门的要求如实填报项目年度完成情况和经费年度决算以及相关的统计调查表;

  4、接受技术研发项目管理委员会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5、接受并配合区科技局对项目进行的中期评估、验收以及绩效评估,准确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

  6、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事项;

  7、报告项目执行中知识产权管理情况和提出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第十四条

  项目实施中必须建立季度执行情况报告制度,如遇目标调整、内容更改、项目负责人及场地变更、关键技术方案的变更、不可抗拒的因素等对项目执行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项目承担单位(组)必须及时向技术研发项目管理委员会报告。

  第十五条

  项目执行期内,若确需变更合同书内容的,项目承担单位(组)应提出书面报告并说明原因,经技术研发项目管理委员会审查批复后方可变更。

  第十六条

  在项目跟踪管理中有如下情况者,技术研发项目管理委员会对项目承担单位(组)或项目责任人将采取警告、中止项目实施、撤销项目并追回已拨的科技研发资金等措施。情节严重的,二年内不受理该项目责任人新的项目申请。

  1、无正当理由,不按期汇报项目执行情况的;

  2、因项目承担单位(组)自身过错,使项目不能按合同规定实施的;

  3、擅自停止项目实施或变更项目合同书内容的;

  4、项目完成后不按期申请验收或鉴定的;

  5、截留、挪用、侵占项目经费的。

  第四章项目验收

  第十七条

  项目完成后,由技术研发项目管理委员会组织对项目进行验收。

  第十八条

  项目验收以项目合同书约定的内容和确定的考核目标为基本依据,对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水平、应用效果和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实施的技术路线、攻克关键技术的方案和效果、知识产权的形成和管理、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经验和教训、科技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成长、经费使用的合理性以及所产生的效果等做出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价。

  第十九条

  对所有项目验收均采取现场验收和书面验收二种方式。

  第二十条

  项目验收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项目验收工作应在合同到期半月完成,半月内如不能进行验收的,项目实施单位(组)须向技术研发项目管理委员会提出延迟验收申请报告;

  2、项目组,在完成技术研发总结的基础上,向技术研发项目管理委员会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有关验收资料及数据;

  3、技术研发项目管理委员会审查全部验收资料及有关证明;

  4、技术研发项目管理委员会一个月内批复项目的验收结果。

  第二十一条

  项目承担者申请验收时应提供以下验收文件、资料,以及一定形式的成果(样机、样品等):

  1、项目合同书或计划任务书;

  2、技术研发项目管理委员会对项目的批件或有关批复文件;

  3、项目验收申请报告;

  4、项目实施工作总结报告;

  5、项目实施技术报告;

  6、有关产品测试报告或检测报告及用户使用报告;

  7、购置的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清单;

  8、涉及经济指标的有关证明材料;

  9、项目经费的决算表;

  10、其他有关项目完成情况的证明材料。

  第二十二条

  被验收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通过验收:

  1、完成合同书任务不到80%;

  2、预定成果未能实现或成果已无科学或实用价值;

  3、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

  4、擅自修改对合同或计划任务书考核目标、内容、技术路线;

  5、超过合同或计划任务书规定期限二个月以上未完成任务,事先未作说明的。

  第二十三条

  未能通过验收的项目,其承担单位可在接到通知后15日内提出复查申请。

  第二十四条

  项目产生科技成果后,应按规定进行科技成果登记。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

  技术部、综管部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公司立项的每个项目建立档案,妥善保存。项目合同文本及其重要附件、项目验收报告等文档须长期保存。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县科技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研发管理制度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经费(以下简称研究开发经费)的管理,加速A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的科学研究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A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根据国家和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A公司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研究开发经费是用于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新技术推广应用的专项费用。

  第三条研究开发经费必须按计划统筹安排,节约使用,讲求经济效益。

  第二章研究开发经费的来源

  第四条研究开发经费的来源:

  1、国家、股份公司对重点研究开发项目的专项拨款;

  2、由A公司成本列支的研究开发项目费用;

  3、其它方面筹措来用于研究开发项目的费用。

  第三章研究开发经费的使用范围

  第五条研究开发经费的使用范围:

  1、为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新技术推广所发生的调研费、资料费、差旅费、技术协作费、材料费、测试仪器的购置费等费用。

  2、为进行研究开发项目评定,进行技术咨询和学术交流等活动所发生的评审费、咨询费、会议费等费用。

  3、为开展科技情报及知识产权工作所发生的技术资料费、出版印刷费、专利年费等费用。

  4、用于科技进步奖励所发生的费用。

  第四章研究开发经费的管理

  第六条A公司科技处是研究开发经费的归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研究开发项目的审定和费用指标方案的制定以及项目结果的评定工作。

  第七条研究开发经费由A公司按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下达到具体项目,实行专款专用,严格管理,不得挪做它用。

  第八条研究开发经费的拨付按照A公司资金拨付的规定执行,各项目承担单位只有在研究开发项目委托开发合同签订后才能启用,并由项目承担单位按规定的使用范围严格控制、合理使用。

  第九条研究开发有关内容需要与外单位(A公司以外单位)合作或委托其进行的,必须签订科研项目外委技术合作研究合同,该合同须由A公司科技处审查后才能生效拨款。

  第十条研究开发经费在使用中有关单位分管技术工作的领导,科技部门负责人要按内控制度授权的规定执行,并按照不同的项目进行核销。

  对于股份公司级研究开发项目,承担单位在徐州基地者,其项目经费均在A公司的财务处进行核销;承担单位在徐州基地以外者,其项目经费在本单位财务代报,年底或项目完成后上转公司财务处。

  对于A公司安排的研究开发项目,承担单位是公司所属二级单位者,项目经费日常代报在本单位财务进行,年底或项目完成后上转A公司财务处;承担单位是A公司机关者,项目经费核销在A公司财务处进行。

  第十一条研究开发经费在各二级单位报销时,须由项目负责人、单位分管技术工作的领导审核,并在核销票据上签字后方可到财务核销;研究开发经费在A公司财务报销时,须由项目负责人、单位分管技术工作的领导、科技处负责人审核,并在核销票据上签字后方可到财务核销。

  第十二条各项目承担单位对已发生的研究开发经费要及时填入科技项目月报报A公司科技处。A公司财务处、科技处按内控制度规定每二月核对一次经费支出明细,核对记录由财务部门、科技部门负责人共同签字认可。

  第十三条各单位研究开发经费一律不进入本单位成本,年底或项目完成时一次上转A公司财务处核销。

  第十四条对由项目外委技术协作费完成的有关研究内容所取得的成果,在外委技术研究合同中必须明确:A公司为成果第一享用人;形成的固定资产,产权归管道储运公司、A公司;形成的知识产权纳入公司、A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第十五条各项目承担单位对于因研究开发工作需要,购置元以上设备、仪器者,须列入单位固定资产,并经单位资产管理部门签收后方可到财务核销,项目完成后办理有关转资手续。

  第十六条对于各二级单位自行安排的研究开发项目,其经费使用和管理请遵照此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对于研究开发经费的使用情况,A公司将组织适时审查,如发现经费使用不当的,要追究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并视具体情况,收回项目计划安排的投资款项;如发现违法乱纪行为,追究当事人的法纪责任。

  第五章研究开发经费的核算科目

  第十八条各单位必须按每个项目计算实际成本,研究开发项目的成本科目规定如下:

  1、差旅费:用于项目调研发生的差旅费;

  2、情报资料费:为进行项目研究所支付的专项资料费和科技情报费;

  3、检验试验费:为进行项目研究所支付的检验、化验、分析、测量等费用;

  4、外委技术协作费:在研究开发项目中,某项工作需要委托其他单位协作或咨询所支付的费用;

  5、运输费:研究项目本身直接发生的运输费;

  6、管理费:为进行研究开发项目评定、技术交流等所发生的评审费、会议费等;

  7、研究用设备仪器费:为进行项目研究所必须的小型设备、器具、仪器仪表等购置费。

  第六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A公司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研发管理制度9

  为了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经费(以下简称研究开发经费)的管理,加速公司的科学研究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根据国家的财务管理法规和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一条研究开发费用是指企业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

  (一)企业在职研发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人工费用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

  (二)直接投入研发活动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三)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或租赁费以及相关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维修等费用。

  (四)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

  (五)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设备调整及检验费,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

  (六)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评估以及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等费用。

  (七)通过外包、合作研发等方式,委托其他单位、个人或者与之合作进行研发而支付的费用。

  (八)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包括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培养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用等。

  第二条研究开发经费的来源:

  (一)国家、政府部门重点研究开发项目的专项拨款;

  (二)由公司成本列支的研究开发项目费用;

  (三)其它方面筹措来用于研究开发项目的费用。

  第三条研发过程的管理

  (一)立项

  (1)小型研发项目:是指投入资金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的研发项目,立项必须具备项目计划报告、项目费用预算,经科研部门经理签字同意,报公司分管付总经理批准立项。

  (2)中型研发项目:是指投入资金5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含300万元)的研发项目,必须具备项目计划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费用预算,经分管付总经理签字同意,报公司总经理批准立项。

  (3)大型研发项目:是指投入资金300万元以上(不含300万元)的研发项目,必须具备项目计划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费用预算,由项目发起人邀请公司科研、财务、市场三方代表讨论通过后,经分管付总经理签字同意,报公司总经理批准,报公司董事会讨论通过后立项。

  (二)项目计划报告必须说明项目名称,目标,发起人,负责人,研发、测试承担者,研发、测试的项目实施工期计划,项目预算等内容;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必须说明项目名称,市场调研情况,销售预测,技术现状和实现途径等内容。

  (三)研究过程管理

  (1)、项目只有立项后才允许发生费用。费用报销、研发领料时使用此项目名称作为财务核算的依据。

  (2)、明确研发费用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并按照研发项目或者承担研发任务的部门,设立台账归集核算研发费用。企业研发机构发生的各项开支纳入研发费用管理,但同时承担生产任务的,要合理划分研发与生产费用。

  (3)、对技术要求高、投资数额大、单个部门难以独立承担的研发项目,由公司集中研发力量、并统筹管理公司研发活动。

  (4)、研究开发有关内容需要与外单位合作或委托其进行的,必须签订科研项目外委技术合作研究合同,合同需约定双方权利义务、研究成果的产权归属、研究进度和质量标准等相关内容。

  第四条研发费用的管理

  (1)、每年由公司科研部门编制年度研发费用使用预算,报总经理审批。公司根据研发计划及费用预算,提前安排资金,确保研发资金的需要,研发费用按实际发生额列入管理费用。

  (2)、研发费用预算应当详细说明费用支出的用途和数额,按照已经立项或拟立项的项目列支。与技术开发活动无关的任何其他费用不得计入研发费用列支。

  (3)、研究开发经费的使用由分管科研负责人全权负责,研发费用报销列支时,报销单据必须列明项目名称,由项目负责人、科研部负责人签字后,报总经理审批后予以报销。

  (4)、财务部单独建立研发费用账务核算体系,建立与研发费用内容对应的会计科目核算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按照研发项目及承担研发任务的部门,设立台账归集研发费用,以保证各项研发费用归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5)、企业应当在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中,按规定披露研发费用相关财务信息,包括研发费用支出规模及其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集中收付研发费用情况等。

  第五条所称企业研发人员,指从事研究开发活动的企业在职和外聘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为其提供直接服务的管理人员。

  第六条本制度由公司财务部制定。

  第七条本制度发布之日起执行。

研发管理制度10

  1、目的

  为了营造一个安全有效、秩序良好的实验室环境,达到“科学、规范、安全、高效、严谨”的目的,特制订本实验室管理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进入实验室内所有人员。

  3、人员职责

  实验室隶属于103车间,负责103车间新化药产品的小试工艺研究,中试和大生产过程中的小试跟踪,已有工艺的改进实验和配合其他部门需要进行的化学实验等工作。

  3.1实验室负责人职责

  3.1.1103车间负责人既是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日常管理,组织安排实验任务顺利进行;

  3.1.2制定实验计划和项目进度的跟进;

  3.1.3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的采购申请;

  3.1.4组织实施实验室的改造,仪器设备安装、调试、保养维修和报废申请;

  3.1.5负责管理实验室业务流程,指导实验人员科学、及时、有效、准确的完成各项实验工作;

  3.1.6指导和督促实验人员撰写实验报告,进行实验室文档管理;

  3.1.7负责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制度、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

  3.1.8负责实验室安全检查与突发事件处理;

  3.1.9负责监督检查实验室日常卫生,有权安排本实验室所有相关人员严格执行实验室日常卫生和安全管理制度。

  3.2仪器专员职责

  3.2.1负责仪器设备的验收和台帐建档工作;

  3.2.2负责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期间核查和周期检定;

  3.2.3负责办理仪器设备的保修,负责管理玻璃仪器的破损登记;

  3.2.4负责实验仪器外借的登记;

  3.3试剂专员职责

  3.3.1负责化学试剂的验收、出入库、储存和领用及建立帐目档案;

  3.3.2负责玻璃仪器及低值耗材验收、出入库、储存和领用及建立帐目档案;

  3.3.3负责化学试剂和耗材库房管理;

  3.3.4负责化学试剂的过期报废处理。

  3.4安全专员职责

  3.4.1负责实验室消防器材的检查和维护,并做好相应的登记台账;

  3.4.2负责进行实验室用试剂特别是危险化学品MSDS的收集,并组织实验室其他人员进行学习;

  3.4.3负责监督实验室产生的三废(特别是废水和废渣)的妥善处理;

  3.4.4负责收集现场急救知识并协助实验室所有人员对于该知识的学习;

  3.4.5负责进行实验室危险因素识别和登记并定期更新。

  4、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4.1实验室应制定相应实验室规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进入实验室的外来人员都必须遵守实验室有关的规章制度;

  4.2实验室应指定专人负责实验室设备及人身的安全,负责本室的安全技术监督、检查工作;

  4.3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有机合成实验培训并考核合格。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实验室;

  4.4不得在实验室饮食、娱乐,使用化妆品,实验室操作用的玻璃容器、器皿不能用来盛载食物和饮料,实验室的冰箱、冰柜不可存放食物;

  4.5实验室及走廊禁止吸烟,特别是在有易燃、易爆的试剂气体场所或做有关实验时,严禁烟火;

  4.6不得在实验室办公室内用电脑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或用手机玩游戏,听音乐等;

  4.7实验室的工作时间为上午8:30--17:30,加班可预先提出申请,连续工作时应安排人员值守,原则上不允许安排无人看守的反应过夜。如确实需要安排无人看守的反应过夜,在实验室门上必须张贴过夜实验登记表,并注明该实验负责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4.8实验工作结束后,必须关好电源、仪器开关。下班前,实验室值日生必须检查操作的仪器及整个实验室的门、窗和不用的水、电、气路,并确保关好。清扫易燃的纸屑等杂物,消灭隐患;

  4.9实验使用过后废液、废碴应按规定收集、排放或到指定地点进行处理,禁止将废溶剂、反应废液向下水道倾倒;

  4.10对危险性大的化学反应,如易爆、剧毒等,要经过上级批准,在安全防范措施具备的条件下进行。在进行有毒、有害、有刺激性物质、有腐蚀性物质操作或开展易燃等化学实验时,应戴好防护手套、防爆面具、防护镜,此类实验操作必须确保两人以上;

  4.11实验室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消防器材要摆放在明显、易于取用的位置,并定期检查,确保有效,严禁将消防器材移作别用。实验室人员必须熟悉常用灭火器材的使用。如遇火警,除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消防措施灭火外,应马上报警,并及时向上级报告。火警解除后要注意保护现场;

  4.12严格实验室钥匙的管理,钥匙的配发应由有关负责人统一管理,不得私自借给他人使用或擅自配置钥匙;

  4.13注意节能降耗,实验室内的冷却水不用时及时关闭,通风橱不用时及时关闭照明和风机。实验室办公室内的空调要合理使用,不得将温度设定过低或过高;

  4.14因人为原因造成实验室事故的,按有关规定对当事人进行纪律处分,并根据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5、试剂耗材的管理

  5.1实验室所有试剂,应由试剂专员建立台账,领用人从仓库领用试剂后,必须报试剂专员处登记;

  5.2实验耗材(一次性滴管、一次性离心管、乳胶管、取样袋等)必须节约使用,应建立耗材领用台账;

  5.3实验室不得大量储存化学试剂,任何试剂的最大储存量不得超过25kg;

  5.4所有试剂包装必须完整,且标签标识完整,标签标识内容至少应包括:品名、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家、分装日期(领用日期)、责任人等;

  5.5剧毒物品必须实行“五双制度”(双人管理、双本账目、双把门锁、双人领发、双人使用),未使用完的剧毒品必须进行退库处理。

  5.6实验室用气瓶,必须由相关使用人员自行搬至楼上,并放入气瓶柜,空瓶应做好标识,及时搬至楼下制定地点存放;

  5.7实验产生的样品,必须标识清楚,包装完整。同种样品应集中定置存放,不得将不同品种的样品混合存放;

  5.8定期对实验样品进行处理,处理程序应符合质量保证部的相关规定;

  5.9对不按规定使用、存放化学试剂及实验耗材的,要视情节给予教育、处罚、限期整改,由此引发事故的,追究当事人责任。

  6、实验仪器管理

  6.1实验室应由仪器专员建立所有设备和仪器(包括玻璃仪器)的台账,以方便管理;

  6.2实验室中的仪器必须确定责任人,由责任人负责维护和保养;

  6.3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未经管理人员或使用人员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开关、使用和移动实验室中的任何设备。实验室设备和仪器外借需到实验室管理人员处登记;

  6.4玻璃仪器使用结束后及时清洗干燥,严禁将玻璃仪器(如烧瓶、烧杯等)作为容器长时间的存放物料;

  6.5实验仪器不得出现锈蚀、漏电、腐蚀等现象。玻璃仪器必须正确小心使用,如出现破损,及时处理掉,防止伤手,并做好破损登记;

  6.6不得擅自拆装或改装实验仪器,如必须进行实验仪器的改装,必须得到实验室负责人的批准;

  6.7对不按规定使用实验器材的,要视情节给予教育、处罚、限期整改,由此引发事故的,追究当事人责任。

  7、卫生工作制度

  7.1实验室实行值日生制度,实验室使用人员每周轮流值日,值日生每天下班前必须完成以下工作:清理垃圾桶、整理实验台面、扫地拖地、检查水电、检查门窗等;

  7.2实验室内废液桶,碱缸必须定期清理,剧毒废弃物送至安环部门进行处理;

  7.3实验室工作必须保持严肃、严密、严格、严谨;室内保持整洁有序,不准喧哗、打闹、抽烟、吃零食;

  7.4实验室工作人员上岗操作时,应按相关规定佩戴标识、穿着工作服;

  7.5实验用过的仪器应及时清洁干净,放回指定位置,化学试剂必须放置于试剂柜或指定位置中,不得随意摆放;

  7.6对于样品柜(或样品抽屉)中的样品,每个实验项目的操作人,至少每一个月按要求清理一次,否则视为固体废弃物处理。

  7.7实验室、门口及走廊由值日生负责清扫,不准堆放杂物,要求整洁通畅。

  8、记录文件管理制度

  8.1实验记录本必须按规定到生产部领取,并做好领用登记,实验记录本写满后或者某实验项目结束后,将实验记录本交至生产部审核归档;

  8.2不同项目应使用不同记录本,不得在同一本记录本上做两种或两种以上项目的实验记录;

  8.3实验记录在书写时应按照GMP记录书写格式的要求进行书写和修改,应做到字迹清晰,内容真实。应按照实验记录本上的要求的将实验内容填写完整,不得随意涂改或撕毁实验记录本;

  8.4实验样品如需送质量控制部检测,必须填写请检单,请检单的其中一联必须妥善保管;

  8.5实验过程中的检测数据应及时的填写在记录相应表格中,对于样品检测图谱或打印数据,必须粘贴于相应记录的页的背面;

  8.6实验记录和实验数据属于公司机密,未经授权,不得带出公司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传播;

  8.7实验室其他文件资料(包括工具书)原则上只限在实验室内阅读,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带离实验室。

  9、附则

  9.1本制度由103车间负责起草、修订和解释;

  9.2本制度自20xx年08月01日起开始执行。

研发管理制度11

  为加强对公司软件研发部门工作管理,缩短开发周期,提高软件开发质量,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特制定软件研发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为保证日常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让开发中各个环节更紧凑,更可控,需要尽可能实现软件研发部项目管理的正规化,工作过程的流程化,以便提高软件质量和开发效率,达到项目能按质按量按期交付的目标。

  1、软件开发总体遵循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

  2、项目管理涉及项目立项、项目计划和监控、配置管理。

  3、软件工程涉及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件实现、系统测试、用户测试、试运行、系统验收、系统上线和数据迁移、产品维护。

  第二章、阶段成果

  根据软件工程的过程理论并结合公司目前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工作流程,并规定了各个重要环节需要提交的交付物。

  1、立项:市场需求分析(或者合同)、项目立项申请表、项目风险分析清单。

  2、需求分析:软件需求报告或设计方案、需求规格说明书。

  3、总体设计:概要设计说明书或功能模块描述。

  4、详细设计:详细设计说明书,包括软件接口说明、单元测试计划。

  5、软件实现:软件功能说明、源代码、源代码说明或者注释

  6、产品测试:测试报告

  7、产品发布:产品说明书、使用手册

  8、产品维护:问题反馈记录

  9、项目总结:提交客户方的项目总结和公司项目汇报的PPT。

  第三章、岗位设置

  根据公司目前的开发过程主要分为分析、开发、测试三个阶段。分析阶段完成用户需求文档的编写,系统总体设计的编写;开发阶段完成设计文档的编写,代码的编写、代码的维护。测试阶段完成系统的测试,测试文档及其他材料。通过逐渐的调整岗位,明确工作职责,逐步实现项目经理,需求分析工程师,高级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的岗位设置。

  软件研发项目管理制度

  第四章、项目立项

  1、需求分析工程师进行应用调查与分析,确认软件的应用需求。

  2、成立项目评审会,开发总监、部门经理和指定人员必须参加。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写项目建议书,评估项目的难度和工作量,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3、根据项目配置的优劣成立项目开发组,制定软件开发计划,确定项目经理,由部门和项目经理共同来确定具体项目配置,知识技能要求,团队成员及团队的角色。

  第五章、项目计划与监控

  1、以项目为单位,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项目的计划、组织和控制。

  2、在整个项目过程中,项目经理定期检查项目进度和完成情况,调整人员分工和安排。

  3、项目计划需要变更时,需要明确变更内容并及时汇报。项目经理需要说明客户变更原因并将变更说明提交公司领导审核,以便根据变更内容及时调整计划。。

  第六章、需求分析

  1、对用户提出的需求进行分析汇总,梳理用户的业务流程和详细的功能定义。

  2、做出简单的界面原型,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 编写需求详细说明书。

  3、根据现有条件进行估计,制定项目进度,制定详细的软件开发计划。

  第七章、总体设计

  1、在该阶段确定总体结构和软件开发架构,文件命名规范,编码规范。可按软件需求划分成子系统,也可直接定义目标系统的功能模块及各个功能模块的关系。

  3、确定软件模块结构,给出每个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数据接口描述,并完成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4、完成数据库的设计,并编写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5、完成的文档需提交公司进行归档管理。

  第八章、详细设计

  1、调整前一步设计的不足,确认各模块之间的详细接口信息。

  2、设计功能使用的具体描述、行为者、前置条件、后置条件、UI描述、业务流程/子流程/分支流程,界面说明等。

  3、确定模块内的数据流或控制流,对每个程序模块必须确定所有输入、输出和处理功能。

  4、汇总并提交所有相关文档,审核确认质量和进度。

  第九章、软件实现

  1、项目组根据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制定系统实现计划

  2、有条件的情况下保证开发、测试和生产环境独立。选择软件工具,明确项目成员的职责分工,按照编码规范和详细设计实现软件功能。

  3、代码应满足结构良好,清晰易读,且与设计一致,符合编码规范。

  4、开发人员需要软件实现过程中编写软件功能说明,源代码说明。软件功能说明文档应说明项目名称、编号、软件名称和版本号,软件功能、主要功能实现过程。源代码说明应说明项目编号、源代码类名称、编写人员、编写日期、变更履历、功能、全局变量、数据库字典、函数功能、接口。该文档包含在源代码文件中,以注释形式存在。

  5、项目组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开发人员处理测试人员反馈的测试问题,并以书面形式反馈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直至系统运行稳定。

  6、汇总并提交所有相关文档,提交公司备案,形成项目知识库。

  第十章、软件测试

  1、根据单据测试和集成测试两个过程,制定测试计划。按阶段设计测试实例,并将测试结果记录,未通过的的反馈给开发人员调整。

  2、完成测试文档、操作手册、安装维护手册的编写。

  第十一章、用户培训

  1、准备用户培训计划、培训手册

  2、确定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向用户进行系统使用培训、操作指导及提供软件操作手册。

  3、保留培训签到表,用户意见等存档。

  第十二章、系统上线

  1、 制定上线计划,确定上线工作时间表,部署的环境。

  2、上线操作步骤以及问题处理步骤;

  3、根据软件特点、客户需求进行软件部署,并记录软件部署和运行结果;

  4、项目组根据系统运行请款对系统进行优化,记录系统的运行情况、系统问题和处理后的版本。

  第十三章、系统验收

  1、验收工作准备,按要求整理项目成果物,打印装订成册,并提交客户方。

  2、系统主要使用部门及信息技术部门联合成立项目验收小组,从需求功能及技术需求层面对系统进行综合评估和项目成果物的审核,根据验收情况形成系统验收报告

  3、应用部门及信息技术部门负责人根据系统试运行情况签署验收意见。

  第十四章、产品维护

  1、调出项目主要开发人员,按照合同要求安排维护人员对系统进行技术支持。

  2、系统需求变更或调整,记录变更原因和软件及源代码的版本控制,按照软件变更要求对系统进行维护。

  第章十五、源码和文档

  1、源代码/文档管理采用版本控制软件VisualSourceSafe。

  2、按项目的阶段性完成源代码、文档的上传。项目负责人每天对代码进行检查,开发总监或部门经理定期进行抽查。

  3、文档分为项目文档和个人文档,文档上传前进行归类和汇总。

  第十六章、质量检查

  1、项目负责人每天要检查成员的工作完成情况,特别是新员工的工作进展;

  2、工作抽查制度:不定期的进行抽检,并将检查对象、检查时间、检查内容、检查结果反馈给被抽检人。

  3、内部审核制度:针对业务需求、概要设计(功能界面、数据库)或疑难问题组织评审会,提出意见或解决方案。

  第十七章、文档规范

  1、需按照软件实施的阶段落实成果物,参照《软件过程提交成果表》。

  2、如果客户有特殊要求,请按照客户要求的规范完成。并将最终的问题提交公司归档备份。

  第十八章、软件变更

  为规范软件变更与维护管理,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应用系统开发完毕并正式上线,移交给客户方之后的运行支持及系统变更工作。

  1、系统变更工作可分为功能完善维护、系统缺陷修改、统计报表生成。

  2、需求部门提出系统变更需求,项目经理同开发人员一起根据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判断,确定其优先级和影响程度,并进行相应处理,同时将变更需求整理成系统变更申请表。

  3、系统变更实现过程按照软件开发过程规定进行,遵循软件开发过程统一的编码标准和版本控制,并经过测试通过才能完成部署和上线。

  4、在系统变更完成后,开发人员需将系统变更表的执行结果提交给项目经理,测试人员确认执行结果后,项目经理与需求提出方确认签字后,提交至公司进行归档管理。

研发管理制度12

  1.目的和作用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它对企业产品发展方向、产品优势、开拓新市尝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研发部管理制度。为了使新产品开发能够严格遵循科学管理程序进行,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职责

  2.1统筹规划部负责新产品的调研分析与立项等方面的工作。

  2.2技术研发部负责产品的设计、试制、鉴定、移交投产等方面的管理。

  2.3物控部、生产部、质管部应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给予支持和配合。

  3.新产品开发的前期调研分析工作

  新产品的可行性分析是新产品开发不可缺少的前期工作,必须在进行充分的技术和市场调查后,对产品的社会需要、市场占有率、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资源效益等五个方面进行科学预测及经济性的分析论证。

  3.1 调查研究:

  3.1.1 调查国内市场和重要用户以及国际重点市场的技术现状和改进要求.

  3.1.2 以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前三名以及国际名牌产品为对象,调查同类产品的质量、价格及使用情况。

  3.1.3 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情报和专利,然后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

  3.2 可行性分析:

  3.2.1 论证该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

  3.2.2 论证市场动态及发展该产品具备的技术优势.

  3.2.3 论证该产品发展所具备的资源条件和可行性(含物资、设备、能源、外购外协配套等)。

  3.2.4 初步论证技术经济效益。

  3.2.5 写出该产品批量投产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4. 产品设计管理

  产品设计时从确定产品设计任务书起到确定产品结构为止的一系列技术工作的准备和管理,是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遵循"三段设计"程序.

  4.1 技术任务书:

  技术任务书市产品在初步设计阶段内,由设计部门向上级提出的体现产品合理设计方案的改进性和推存性意见的文件,经上级批准后,作为产品技术设计的依据.其目的在于正确地确定产品的最佳总体设计方案、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工作原理、系统和主体结构,并由设计员负责编写(其中标准化规则要求会同标准化人员共同拟定)。现对其编写内容和程序作如下规定:

  4.1.1 设计依据(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包括一个或数个内容):

  a. 国内外技术情报:在市场的性能和使用性方面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或在产品品种方面填补国内"空白".

  b. 市场经济情报: 在产品功能、特点、形式(新颖性)等方面满足用户要求,适应市场需要,具有竞争能力。

  4.1.2 产品用途及使用范围.

  4.1.3 对计划任务书提出有关方面的改进意见.

  4.1.4 基本参数和主要性能指标.

  4.1.5 总体布局及主要构件结构叙述.

  4.1.6 产品工作原理及系统:需简略勾画出产品原理图、系统图,并加以说明。

  4.1.7 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分析比较。

  4.1.8 标准化要求:

  a 应符合产品系列标准和其他现行技术标准情况,列出应贯彻标准的目的和范围,提出贯彻标准的技术组织措施。

  b 新产品预期达到的标准化系数:列出推荐采用的标准件、通用件清单,提出一定范围的通用件、标准件系数指标。

  c 对材料和元器件的标准化要求: 列出推荐选用的标准化系数和外购件系数指标。

  d 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标准化水平对比,提出新产品标准化要求,并预测标准化的经济效果。

  4.1.9 关键技术解决办法及关键元器件、特殊材料资源分析。

  4.1.10 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比较,运用价值工程,着重研究确定产品的合理性能(包括消除剩余功能),并通过不同结构原理和系统的比较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4.1.11 根据有关方面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的评议情况(A评价),共同商定设计或改进的方案是否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4.1.12 叙述产品既满足用户需要,又适应本企业发展要求的情况.

  4.1.13 新产品设计实施、试调周期和经费估算。

  4.2 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的目的,是在已批准的技术任务书的基础上,完成产品的主要计算和主要零件设计.

  4.2.1 完成设计过程中必需的实验研究(原理结构、材料元件工艺的功能和模具实验),并写出实验研究大纲和实验研究报告,管理制度《研发部管理制度》。

  4.2.2 做出产品设计核算书(如对运动、刚度、强度、振动、热变形、电路、液气路、能量转换、能源效率等方面的核算)。

  4.2.3 画出产品总体尺寸图、产品主要零部件图,并校准。

  4.2.4 运用价值工程原理,编制技术、经济分析报告。

  4.2.5 绘制系统工作原理图,并作简要说明.

  4.2.6 提出特殊原件、外购件,材料清单。

  4.2.7 对技术任务书提出的某些内容进行审查和修正.

  4.2.8 对产品进行可靠性、可维修性分析。

  4.3 工作图设计:

  工作图设计的目的,是在设计基础上完成试制(生产)及随机出厂用的全部工作图样和设计文件.

  5. 新产品试制的管理

  新产品试制是在产品按科学程序完成"三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正式投入批量生产的前期工作.试制一般分为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两个阶段.

  5.1 样品试制:

  是根据设计图纸、工艺文件和少数必要的工装,由试制车间试制出一件或数十件样品,然后按要求进行实验,借以考验产品结构、性能和设计图的工艺性,考核图样和设计文件的质量。此阶段完全在研究所内进行。

  5.2小批试制:

  在样品试制的基础上进行小批试产,其主要目的是考核产品的工艺性,检验全部工艺文件和工艺设备,并进一步校正和审验设计图纸.此阶段以研究所为主,由工艺科负责工艺文件的编制和工装设计图纸的完成,部分试制工作扩散到生产车间进行.

  5.3 编制技术文件:

  在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结束后,应分别对考核情况进行总结,并编制下列文件:

  5.3.1 进行新产品概略工艺设计.根据新产品任务书,安排利用厂房、设备、测试条件等设想简略的工艺路线。

  5.3.2 进行工艺分析.根据产品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作出材料改制、元件改装、复杂自制件加工等项的工艺分析。

  5.3.3 产品工作图的工艺性审查.

  5.3.4 编制试制用工艺卡片.

  5.3.5 设计产品试验的工装.

  5.3.6 计算试制用材料消耗和加工工时.

  5.3.7 编写试制记录.

  5.3.8 编写试制总结.着重总结图样和设计文件验证情况,以及在装配和调试中所反映的有关产品结构、工艺及产品性能方面的问题及其解决过程,并附上各种反映技术内容的原始记录。样品试制总结由设计部门负责编制,供样品鉴定用;小批试制总结由工艺部门编写,供批试鉴定用。

  5.3.9 编写定型实验报告.定型实验报告是产品经全面性能实验后所编的文件,内容包括定型实验所进行的实验项目和方法、技术条件、试验程序、实验步骤、参照的有关规定等。定型实验报告由检验科编制。

  5.3.10 编写试用(运行)报告。试用(运行)报告是产品在实际工作条件下进行试用试验后所编制的文件。试用(运行)试验项目和方法由技术部门规定。试验通常委托用户进行,其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格由研究所设计室负责编制。

  5.3.11编制特种材料及外购、外协件定点定型报告,由研究所负责。

  6.新产品鉴定的管理

  在完成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全部工作后,按项目管理要求应申请鉴定。鉴定分为样品试制后的样品鉴定和小批试制后的小批试制鉴定,不准超越阶段进行。属于已投入正式生产的系列开发产品,经过批准,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鉴定可以合并进行。

  6.1鉴定工作需准备的文件:

  6.1.1 鉴定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供鉴定委员会用的成套资料。

  6.1.2 正常生产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供产品定型后,正常投产时,制造、验收和管理用成套资料(产品图应备有二十套,发设计、工艺、全资办、检验科、生产科、工具室、装配和零件加工车间、总工程师办,并存档)。

  6.1.3 随产品出厂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随产品提交给用户的必备文件。

  6.2 组织技术鉴定,履行技术鉴定书签字手续。技术鉴定结论的内容是:

  6.2.1 样品鉴定结论的内容:

  审查样品试制结果、设计结构和图样的合理性、工艺性,以及特种材料解决的可能性等,确定能否投入小批试制。

  明确样品应改进的事项,搞好试制评价(B评价)

  6.2.2 小批试制鉴定结论的内容:

  审查产品的可靠性,审查生产工艺、工装与产品测试设备,各种技术资料的完备性与可靠性,以及资源供应、外购外协、定点定型情况等,确定产品能否投入批量生产。

  明确批量制造应改进的事项,搞好产品生产工程评价(C 评价)。

  6.2.3 各阶段应具备的技术文件及审批程序按照产品图样、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原则和有关的审批程序办理。

  7.新产品移交投产的管理

  7.1 新产品移交投产应具备的文件:

  7.1.1 新产品要力求结构可靠、技术先进,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7.1.2 产品的主要参数、形式、尺寸、基本结构应采用国家标准或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标准;在充分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做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7.1.3 每一项新产品都必须经过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后方可成批生产,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具有完整的试制和检验报告,部分新产品还必须具有运行报告。样品试制、小批试制均由总工程师召集有关单位进行鉴定,并决定投产与否个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在同一系列中,个别工艺上变化很小的新产品,经工艺部门同意,可以不进行小批试制,在样品试制后,直接办理成批投产的手续。

  7.1.4 新产品移交生产线由总工程师办组织,总工程师主持召开由设计、试制、计划、生产、技术、工艺、全资办、检查、标准化、技术档案、生产车间等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鉴定会,多方面听取意见,对新产品从技术上、经济上作出评价,确认设计合理,工艺规程、工艺装备没有问题后,提出是否可以正式移交生产线及移交时间的意见。

  7.1.5 批准移交生产线的新产品,必须有产品技术标准、工艺规程、产品装配图、零件图、工装图以及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

  7.1.6 移交生产线的新产品必须填写“新产品移交生产线鉴定验收表”。

  7.2 技术资料验收:

  7.2.1图纸幅面和制图要符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7.2.2 成套图册编号有序,蓝图与实物相符,工装图、产品图等编号应与已有的编号有连贯性。

  7.2.3产品图应按会签审批程序签字。总装图必须经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工艺工装图纸资料应由工艺科编制和设计,全部底图应移交技术档案室签收归档。

  7.2.4 验收前一个月应将图纸、资料送验收部门审阅。

  7.2.5 技术资料的验收、汇总、归口管理由技术研究部门负责。

研发管理制度1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速我公司的新技术的开发及推广应用,促进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旨在加强公司科技研发项目的管理,规范项目立项管理程序,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第二条研发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管理、规范权限、明确职责、管理公开、精简高效。

  第三条为保证研发项目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建立项目管理公开制度、报告制度、回避制度、监督检查和审计评价制度。

  1.公开制度。在执行有关技术保密规定的原则下,由研发部对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阶段性成果和验收鉴定结果等通过一定程序公开发布。

  2.报告制度。项目承担小组、项目责任人应定期报告项目执行情况,并根据要求按期如实填报有关报表。

  3.监督检查与审计评价制度。项目承担小组和项目责任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严格履行项目合同书,在项目合同书规定的范围内,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同时,项目承担小组和项目责任人有义务主动接受研发中心的监督检查、绩效审计等跟踪管理。

  第二章项目调研

  第四条项目调研工作由技术部完成。

  第五条项目调研的主要任务:

  1.论证该领域技术(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

  2.论证该领域技术(产品)的市场动态及发展该领域技术(产品)的技术优势。

  3.论证发展该领域技术(产品)的资源条件的可行性。(含物资、设备、能源及外购外协件配套等)。

  第六条项目调研结束,技术部提供项目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报告应包括:

  1.项目概况,国内外同类研究情况(包括技术水平)

  2.市场需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析;

  3.主要研究内容、技术关键;

  4.预期目标(要达到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知识产权申请情况);

  5.现有技术的知识产权情况及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设想;

  6.已有条件分析(包括原有基础、技术力量的投入、科研手段和研究成果的生产或应用去向);

  7.实施方案(包括进度安排);

  8.项目预算(包括经费来源及用途);

  9.预计项目主要参加人员及其简历。

  第三章项目审查

  第七条技术部提交《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立项报告书》由公司研发中心完成审查。

  第八条研发中心由以下人员组成:总经理,技术总监,研发部经理,技术部经理,技术骨干。必要时可外聘专家担任顾问。该委员会实行集体会签制度,涉及技术研发项目管理的所有文件必须会签方可生效。

  第九条审查结束,出具书面综合审查报告。

  第四章项目立项

  第十条根据研发中心综合审查报告,符合立项条件的,即可立项。

  第十一条研发中心综合审查报告出炉15日内签订研发项目立项报告书。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研发中心在项目实施管理中的职责是:

  1.全程监督、检查项目合同的执行情况;

  2.审查项目季度执行报告、项目完成后的总结报告和项目经费决算;

  3.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验收以及绩效考评;

  4.负责对季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第十三条研发中心在项目实施中的责任是:

  1.严格执行合同书,完成项目目标任务;

  2.保证项目经费专款专用;

  3.按项目管理部门的要求如实填报项目年度完成情况和经费年度决算以及相关的统计调查表;

  4.接受研发中心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5.接受并配合项目管理部门对项目进行的中期评估、验收以及绩效评估,准确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

  6.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事项;

  7.报告项目执行中知识产权管理情况和提出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第十四条项目实施中必须建立季度执行情况报告制度,如遇目标调整、内容更改、项目负责人及场地变更、关键技术方案的变更、不可抗拒的因素等对项目执行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项目承担小组必须及时向研发中心报告。

  第十五条项目执行期内,若确需变更合同书内容的,项目承担小组应提出书面报告并说明原因,经研发中心审查批复后方可变更。

  第六章项目验收

  第十六条项目完成后,由研发中心组织对项目进行验收。

  第十七条项目验收以项目管理制度确定的考核目标为基本依据,对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水平、应用效果和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实施的技术路线、攻克关键技术的方案和效果、知识产权的形成和管理、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经验和教训、科技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成长、经费使用的合理性以及所产生的效果等做出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价。

  第十八条对所有项目验收均采取现场验收和书面验收二种方式。

  第十九条项目验收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项目组,在完成技术研发总结的基础上,向研发中心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有关验收资料及数据;

  2.研发中心审查全部验收资料及有关证明;

  3.研发中心一个月内批复项目的验收结果。

  第二十条项目承担者申请验收时应提供以下验收文件、资料,以及一定形式的成果(样机、样品等)

  1.项目立项报告书;

  2.购置的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清单;

  3.涉及经济指标的有关证明材料;

  4.项目经费的决算表;

  5.其他有关项目完成情况的证明材料。

  第二十一条被验收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通过验收:

  1.完成项目任务不到80%;

  2.预定成果未能实现或成果已无科学或实用价值;

  3.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

  第二十二条未能通过验收的项目,其承担单位可在接到通知后15日内提出复查申请。

  第二十三条项目产生科技成果后,应按规定进行科技成果登记。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技术部、行政管理部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公司立项的每个项目建立档案,妥善保存。其中项目合同文本及其重要附件、项目验收报告等文档须长期保存。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研发管理制度14

  1、目的

  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更好地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大家的潜能,科学、合理、高效地完成公司的新产品开发工作。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研发二部所有人员。

  3、定义

  无

  4、职责

  4.1统筹规划部负责新产品的调研分析与立项等方面的工作。

  4.2技术研发部负责产品的设计、试制、鉴定、移交投产等方面的管理。

  4.3采购部、生产部、质检部应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给予支持和配合。

  5、产品研发部管理程序

  5.1日常管理制度

  5.1.1严格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工作时间不串岗、不办私事、不私拿或损坏公物

  5.1.2注重仪表,注意着装及仪表整洁,禁止穿拖鞋、无袖上衣,工作时间佩戴厂牌

  5.1.3严格按公司考勤规定出勤。上、下班必须亲自打卡,严禁委托他人代签或打卡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08:30-12:00下午13:30-18:00

  5.1.4所有请假需提前申请。未经有效批准无故不上班者,按旷工处理。

  5.1.5调休:凡节假日加班者,须提前填写《加班申请单》经部门经理批准,交人力资源部核准后,方可享受调休或计算加班工资。未经申请且无加班申请单的,人力资源部一律不给予调休。

  6、休假

  休假申请人必须填写《请假申请单》并在销假时提供相关资料(病假证明或结婚证或婴儿出生证或死亡证明)并在休假后的

研发管理制度15

  1、目 的

  规范公司薪酬管理,建立公正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调动全体员工工作积极性,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薪酬标准的确定。

  3、薪酬设计原则

  3.1 业绩导向原则

  本制度为确定员工薪酬的直接依据。员工最低工资的保障和业绩考核的结果相结合,以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3.2 以岗定责,以责定权,权责对等,责利一致

  薪酬向为公司持续创造价值的员工倾斜,对员工所创造的业绩予以合理的回报。

  3.3 可持续发展原则

  薪酬要根据物价指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本行业特点、本地区的工资水平和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与公司的发展战略相适应,与公司的整体效益的提高相适应。

  3.4 保障基本收入,实行动态激励

  4、薪酬结构

  本公司员工薪酬由以下部分构成,员工因不同情况可享受其中的部分或全部。

  工 资=固定工资(含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绩效工资+津贴

  津 贴=工龄津贴+伙食津贴+通讯津贴+特殊岗位津贴

  4.1.1 固定工资

  每个月固定发放给员工,不参与绩效考核的工资,包括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固定工资在工资中所占比例根据绩效考核需要而确定。

  4.1.2 绩效工资

  与员工为公司所创造的价值相关,是对员工完成业务目标而进行的奖励,与公司的年度经营目标与利润相关,同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密切相关,可以是销售佣金、项目提成等。

  计算公式如下: 员工实际绩效工资=员工绩效工资标准×部门绩效考核系数×个人绩效考核系数

  4.2 津 贴

  津贴是对员工的工作经验、劳动贡献等的积累所给予的补偿。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福利津贴项目及享受标准进行调整。津贴包括:

  4.2.1 工龄津贴

  公司根据员工为公司服务年限的长短给予的津贴。以员工在为公司的服务年限作为工龄津贴计算依据,服务年限每满一年每月增加 元,工龄最早期限从 年 月 日开始计算,工龄工资月度最高 元,即最高计工龄 年。 年1月1日后入职的员工从入职日起计算(包括员工无论基于何种理由,离开公司后又回来的,工龄从新入职日起计算)。

  4.2.2伙食津贴

  公司按工作餐标准,为全体员工给予的津贴,伙食津贴的享受人员及标准见《福利津贴表》

  4.2.3特殊岗位津贴

  公司为部分特殊岗位员工所给予的津贴,特殊津贴的享受人员及标准见《福利津贴表》。

  4.2.4通讯津贴

  公司为部分员工在通讯方面所给予的津贴,通讯津贴的享受人员及标准见《通讯管理制度》

  5、试用期薪酬、固定工资员工薪酬和实习生生活费 5.1 试用期薪酬

  5.1.1 新员工必须经过试用期(特殊人才除外),试用期限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定执行。

  5.1.2 试用期间员工薪资为公司与其约定薪资的百分之八十。

  5.1.3 特殊人才试用期以及薪酬级别由办公室以《薪资定级审批表》呈送总经理参照市场标准和本制度相关标准确定。

  6、薪酬定级

  6.1 薪酬定级基本原则

  6.1.1 每个职位的薪资等级应根据公司职务/岗位说明书,综合考虑相关工作经历、学历、职称、劳动技能、责任轻重及潜在发展因素而最终确定。

  6.1.2 薪资等级的确定主要依据是职位等级,职位等级越高,相对价值越大,薪级越高。 6.1.3 薪酬按职位分为5等10级,每个职位所对应的是一个薪级区间,见《职位体系》。

  6.1.4 由高一级职务兼任低一级职务或同时符合两种或两种以上薪酬条件时,享受高一级薪酬标准。

  6.2 薪酬定级程序

  薪酬定级时应综合考虑岗位定级标准和学历定级标准,以岗位定级标准作为确定年薪的主要标准。对员工的薪酬定级,应在确定其职位等级基础上,综合考虑其岗位胜任能力、工作绩效、工作态度及其潜在发展因素。

  6.2.1 新员工薪酬定级

  新进员工试用期满且考核合格后,按以下规定评定其薪酬等级:

  大专以上学历或有全国通用的专业技术职称且经公司认可聘任的员工,根据《试用期 考察表》考核得分,结合职位薪资起薪标准,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确定其薪资等级,特殊情况按流程报总经理裁定。

  其定级起级标准及定级标准如下:

  6.2.2 职位异动时的薪酬定级

  a、同一职等间发生职位异动时,按其所在新岗位确定薪酬。

  b、从现职等晋升至高职等时,按新岗位所在职等中的最低薪酬级别定级,若新岗位所在职等的最低薪酬比原岗位薪酬低,则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比原薪酬高一级别的薪酬为其新岗位薪酬级别。

  c、从现职等降至低职等时,按降职后的岗位确定其薪酬等级。

  d、从现职等晋升至高职等时,可有1~3个月试用期,试用期间薪酬与原职等相同。试用期满后由所在部门/生产厂提请综合管理部填写《薪资调整审批表》,经审批后执行。

  6.2.3 晋级时的薪酬定级

  a、原 则

  年资原则:每个员工必须在现有的资格等级上至少满两年,才可晋升到上一薪级,即所谓“基本年限”。如果有特殊贡献或优秀表现的,经总经理批准可超常晋级。

  考评原则:晋级员工应经过正规、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

  封顶原则:某职位的最终薪级是该职位所在职等中的最高薪级。

  超常晋级:特殊情况下,可不按正常规定晋级。

  b、超常晋级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为公司作出特殊贡献。

  当年被评为公司模范员工。

  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员工。

  c、晋级流程

  由所在部门/生产厂以《薪资调整审批表》向综合管理部提出申请,经综合管理部部长审查,行政企管分管领导批准后从下一月开始执行,主管/班长以上晋级还应经总经理批准。

  6.2.4 降级时的薪酬定级

  员工因不胜任工作而发生调职的,薪酬按新任岗位最接近的薪酬级别确定;员工经换岗培训后任职新岗位后经考核仍不能胜任新岗位的,公司将予以辞退处理。

  7、薪酬兑现

  7.1 员工薪酬按照公司《部门绩效管理制度》进行考核后给予兑现。

  7.2 员工职位在每月的15日(含15日)前异动,新职位薪酬标准从当月计发;员工职位在每月的15日之后异动,新职位薪酬标准从次月计发。

  7.3 员工转正在每月15日(含15日)前的,转正薪资从当月计发;员工转正在每月15日后的,转正薪资按半个月计发;转正在每月25日(含)后的,转正薪资从次月计发。

  7.4 生产厂停产放假时,放假员工的工资按每月保底工资标准发放。实发时按实际考勤天数计发。

  7.5 固定工资和各种津贴在每月的15日发放,遇节假日或公休日可顺延,发放及审批流程按照《票据审核与资金支付审批程序》规定执行。绩效工资根据《部门绩效考核制度》按月度或季度或年度进行考核发放,福利发放按照相关法规及公司相关管理制度规定执行。

  7.6 发放形式:所有薪酬均通过授权银行,以银行转账的形式发放。

【研发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研发项目管理制度08-12

研发项目立项管理制度08-12

研发投入核算管理制度08-31

研发部管理制度09-01

研发项目管理制度(8篇)08-15

研发项目管理制度精选8篇08-15

研发部门管理制度07-07

研发项目财务核算管理制度08-12

研发项目管理制度8篇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