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职工体检制度(通用6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制度,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那么制度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职工体检制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职工体检制度 1
为使每位教职员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并做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学校制订教职员工健康体检制度。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学校在编在岗的教职员工及外调教师。
二、体检类别:
(1)新入职体检:新招聘、调转的教师、职员及工人在录用前,自行到指定医院进行指定项目体检,体检项目:乙肝五项(乙肝检查)、肺X线(肺结核检查)、心脑血管检查(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等)。
(2)常规体检:学校在编在岗教职员工按以下安排进行体检:女教职员工:34周岁以下的每三年体检一次;35周岁至44周岁的.每两年体检一次;45周岁至退休每年体检一次。
男教职员工:39周岁以下的每三年体检一次;40周岁至49周岁的每两年体检一次;50周岁至退休每年体检一次。
三、体检项目和经费:
1、体检项目:见附件。
2、体检经费:
体检费用由学校负担,复查及其他附加费用由本人承担;本人在体检时间内放弃体检机会的,学校不另行安排,也不予任何形式补助。
四、具体程序
1、学校教职员工健康体检领导小组人员组成:由分管校长、工会、妇委会、办公室、人事科、医务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2、学校教职员工健康体检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策划、指挥、协调、安排与监督工作,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3、体检持续时间:每次体检时间和安排另行通知,每次体检从开始到结束为1个月。
4、体检地点:中心医院体检中心。
5、新入职的教职员工体检后持中心医院有效体检合格证明方可录用。
6、常规体检健康检查结果由中心医院统计,结束后体检档案返回学校,由学校医务室登记备案,把体检结果交到学校工会和妇委会,体检档案留医务室备存,并通知教职员工到医务室查询体检结果。
教职工体检制度 2
一、每年按教职工人数的15%参加体检,全体教职工体检定为循环制,本循环内已体检过的教职工不再参加学校组织的体检。
二、体检内容不仅包括常规的血压、肝功能、心电图、胸部透视等,还包括B超(肝、胆、脾、肾、前列腺/子宫)、血糖、血脂、尿糖、尿酸等,确保对每一位教职工身体重要器官进行全方位检查。
三、女职工除进行和男教职工相同的`体检项目外,还要进行妇科检查。
四、学校对参加体检的教师每人最多补贴400元,以体检的发票为准,超出的部分自己承担。
五、学校统一建立体检档案,参加体检的教师必须把体检的发票,体检单一并交于学校工会办公室后,学校才能报销。
六、体检仅限于教职工本人,如非本人体检一经发现不予报销且本循环内不再考虑体检事宜。
教职工体检制度 3
一、为了规范学校健康检查工作,加强健康监护管理,保护教职工健康,根据有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主要包括健康检查、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
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健康监护制度,保证健康监护工作的落实。
四、学校应当组织从事接触病危害作业的教职工进行健康检查。教职工接受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勤。
五、学校不得安排有禁忌的教职工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六、学校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教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七、学校应当组织接触病危害因素的教职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发现禁忌或者有与所从事相关的健康损害的教职工,应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八、劳动者健康检查的费用,由学校承担。
九、本学校定期健康检查的周期一般为一年。
十、学校应当及时将健康检查结果如实告知教职工。
十一、学校应当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十二、学校当按规定妥善保存健康监护档案。
十三、教职工有权查阅、复印其本人健康监护档案
教职工体检制度 4
一、目的
保障教职工身体健康,早期发现疾病,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提高教职工健康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体检对象
全体教职工,包括在职教师、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等。
三、体检周期
1.年龄在40岁以下的教职工,每两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
2.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教职工,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
四、体检项目
1.一般检查
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脉搏、视力、听力等基本生命体征的检查。
2.临床检查
内科: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等,检查心肺、肝脾等脏器功能。
外科:皮肤、脊柱、四肢、甲状腺等检查,排查外科疾病。
五官科:口腔、鼻腔、咽喉、耳部检查,发现五官相关疾病。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了解血细胞情况,筛查血液系统疾病。
尿常规:检查尿液成分,辅助诊断泌尿系统、肾脏等疾病。
肝功能、肾功能:评估肝脏和肾脏功能。
血脂、血糖:检测血脂、血糖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乙肝两对半:了解乙肝感染情况。
4.器械检查
心电图:检查心脏电活动,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脏问题。
腹部B超:检查肝、胆、胰、脾、双肾等脏器的形态和结构,排查病变。
女性教职工增加妇科检查(如妇科B超、宫颈涂片等),男性教职工增加前列腺检查(如前列腺B超)。
五、体检机构选择
选择具有合法资质、医疗水平高、信誉良好的专业体检中心或医院作为体检合作单位。
六、体检组织与安排
1.学校指定专门部门(如校医务室或后勤部门)负责体检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2.在体检前,与体检机构沟通,确定体检时间、体检项目和体检流程等细节,并通知教职工体检相关事项,包括体检日期、地点、注意事项(如体检前禁食、禁水等要求)。
3.根据体检机构的接待能力,合理安排教职工分批次进行体检,尽量减少对教学和工作的'影响。
七、体检结果处理
1.体检机构在体检完成后,及时向学校提供体检报告。体检报告应包括个人体检结果、健康评估和建议等内容。
2.学校对体检结果进行分类管理。对于体检结果正常的教职工,做好健康档案记录;对于体检发现异常情况的教职工,由学校医务室或相关部门及时通知本人,并根据异常情况的严重程度,建议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涉及隐私的体检结果,要注意保密。
3.建立教职工健康档案,将每次体检结果存入档案,以便跟踪教职工健康状况变化。
八、健康跟踪与干预
1.对于患有慢性疾病或存在健康风险因素的教职工,学校可提供相应的健康指导和建议,如饮食调整、运动建议等,并定期跟踪其健康状况。
2.邀请医疗专家到学校开展健康讲座和咨询活动,提高教职工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九、经费保障
体检费用由学校承担,根据实际情况列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
十、监督与评估
1.学校对体检工作的组织、体检机构的服务质量和体检结果的处理等环节进行监督和评估。
2.定期收集教职工对体检工作的反馈意见,对体检制度进行持续改进和完善。
教职工体检制度 5
一、目的
为保障教职工的身体健康,及时发现和预防疾病,提高教职工的健康水平和工作效率,特制定本体检制度。
二、体检对象
全体教职工,包括在职教师、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等。
三、体检周期
1.年龄在xx岁以下的教职工,每xx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
2.年龄在xx岁及以上的教职工,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
四、体检项目
1.常规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等基本身体检查项目。
血常规:检测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了解血液系统基本情况。
尿常规:检查尿液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尿蛋白、尿糖等,有助于发现泌尿系统等疾病。
肝功能: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项目,评估肝脏功能。
肾功能:检测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了解肾脏功能状况。
血脂:检查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对心血管疾病风险进行初步评估。
心电图:记录心脏电活动,筛查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
2.特殊检查项目(根据年龄、性别和岗位特点选择)
女性教职工:妇科检查(包括妇科常规检查、宫颈涂片等)、乳腺检查(如乳腺超声),年龄较大者可增加肿瘤标志物检查(如CA125、CA153等)。
男性教职工:前列腺检查(如前列腺超声),年龄较大者可增加肿瘤标志物检查(如PSA等)。
长期伏案工作的教职工:颈椎、腰椎X光或CT检查(根据情况选择),以筛查颈椎、腰椎疾病。
从事化学实验、食堂等有特殊环境接触的教职工:增加相应的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如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针对接触化学物质人员),肺部检查(针对接触油烟等人员)。
五、体检机构选择
1.选择具有合法资质、医疗设备先进、体检服务质量高的专业体检机构或医院进行体检。
2.体检机构应具备完善的体检流程、专业的体检医生队伍和良好的卫生条件。
六、体检组织安排
1.由学校指定专门部门(如校医院、人事部门等)负责体检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2.在体检前xx周,向教职工发布体检通知,明确体检时间、地点、体检项目、注意事项等信息。
3.根据体检机构的接待能力和教职工人数,合理安排体检批次,避免人员过度集中。
七、体检结果处理
1.体检报告由体检机构密封后统一交回学校指定部门,再分发给教职工个人。
2.对于体检结果异常的教职工,学校指定部门应及时通知本人,并建议其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3.建立教职工健康档案,将每次体检结果记录存档,以便跟踪教职工的健康状况变化。
4.对于患有慢性疾病或需要长期治疗的`教职工,学校应在工作安排上给予适当照顾,必要时提供相应的健康指导和支持。
八、体检经费
1.体检经费由学校统一安排,从学校经费预算中的福利费或其他相关经费项目中列支。
2.若教职工个人要求增加体检项目,超出学校规定体检项目范围的费用由教职工自行承担。
九、附则
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如有未尽事宜,由学校相关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2.定期对体检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对体检项目、周期等进行调整和优化。
教职工体检制度 6
一、目的
为保障教职工的身体健康,及时发现和预防疾病,提高教职工的健康水平和工作效率,特制定本体检制度。
二、体检对象
全体教职工,包括在职教师、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等。
三、体检周期
每年组织一次全面体检,新入职教职工在入职前需进行一次入职体检。
四、体检项目
1.基本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等。
血常规:检测血液中的各种细胞成分,了解有无炎症、贫血等情况。
尿常规:检查尿液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比重,以及尿蛋白、尿糖、尿酮体、红细胞、白细胞等项目,有助于发现泌尿系统疾病。
肝功能:主要检查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评估肝脏功能。
肾功能:检测肌酐、尿素氮、尿酸等,了解肾脏代谢功能。
血脂四项: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用于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
心电图:记录心脏电活动,筛查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
2.特殊检查项目(根据年龄、性别等因素选择)
男性教职工:前列腺检查(如前列腺超声)。
女性教职工:妇科检查(如妇科常规检查、宫颈涂片、乳腺检查,如乳腺超声)。
40岁以上教职工:增加腹部超声(检查肝、胆、胰、脾、双肾)、胸部X光(或低剂量螺旋CT,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建议选择),用于筛查肿瘤等疾病。
五、体检机构选择
选择具有合法资质、医疗设备先进、检查质量可靠的专业体检机构或医院进行体检。体检机构应能提供准确、详细的体检报告,并具备良好的后续服务能力。
六、体检组织与实施
1.由学校指定专门部门(如校医务室或行政办公室相关人员)负责体检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2.提前与体检机构沟通,确定体检时间、项目、人数等细节,并签订体检服务协议。
3.向教职工发布体检通知,告知体检时间、地点、注意事项(如体检前禁食、禁水要求等),并发放体检表格。
4.根据体检机构的安排,分批次组织教职工进行体检,确保体检工作有序进行。在体检过程中,安排工作人员现场协助,解答教职工的疑问。
七、体检报告与结果反馈
1.体检机构完成体检后,及时向学校提供体检报告。体检报告应包括个人体检结果、健康评估、异常结果提示及建议等内容。
2.学校负责将体检报告发放给教职工个人,并要求教职工认真阅读体检结果。对于体检结果异常的教职工,学校应提醒其及时就医复查,并做好相关的跟踪记录。
3.对全体教职工的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教职工群体中常见疾病的发病情况和健康问题,为学校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
八、健康管理与干预
1.根据体检结果和健康分析情况,学校可邀请医疗专家为教职工举办健康讲座,讲解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提高教职工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2.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教职工,学校可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如调整工作安排(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提供健康饮食建议等,以促进教职工的康复和健康管理。
3.鼓励教职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健康促进活动,学校可适当增加健身设施或组织健身活动,营造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九、体检档案管理
1.建立教职工体检档案,将每次体检报告进行归档保存。体检档案应包括教职工个人基本信息、体检结果、健康建议、复查情况等内容。
2.体检档案应妥善保管,严格遵守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确保教职工体检信息的安全和保密。只有在获得教职工本人授权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下,方可查阅相关体检档案信息。
十、经费来源
体检费用由学校统一安排,从学校经费中列支。新入职教职工的入职体检费用可根据学校规定,由个人或学校承担。
【教职工体检制度】相关文章:
体检医院制度04-11
学校师生体检制度03-14
教职工请假制度10-21
体检管理制度07-20
学校教职工请假制度11-08
附中教职工请假制度08-22
教职工请假制度[通用]10-21
教职工考勤制度06-19
教职工聘任制度04-24
教职工请假制度(集合)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