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管理制度

时间:2024-11-05 10:23:26 夏杰 制度 我要投稿

分级管理制度必备(精选12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各种制度频频出现,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制定制度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级管理制度必备(精选12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分级管理制度必备(精选12篇)

  分级管理制度 1

  一、目的

  加强对承包商的安全管理,减少因承包商问题而造成对企业的危害。

  二、范围

  为本公司承运货物的运输公司。

  三、职责

  1.责任部门:企业安全委员会

  2.相关部门:财物部、生产技术部、运输部、办公室

  四、程序

  1.承包商的资格预审、选择:凡承担本公司货物运输的货运公司或个人必须具有:

  1、“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许可证”;

  2、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3、明确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4、安全操作规程;

  5、以往三年的安全生产业绩表现;

  6、经营范围和能力说明;

  7、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上岗证书;

  8、营运司机、装卸、押运人员上岗证书。

  2.合作前准备:经预审合格的承包商须与本企业签订承运合同,并在承运前派相关人员到本企业参加产品相关知识的培训,以便了解本企业产品的性能和运输及装卸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等。

  3.作业过程监督:企业安全委员会及仓库管理人员对承包商的作业过程进行监督,如发现承包商工作人员有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应及时向承包商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并跟踪检查,对安全措施不予落实的'承包商,应取消其承运资格。

  4.表现评价与续用:为确保承包商的安全管理符合本企业的要求,本企业安全委员会应会同财物部每半年一次对承包商进行评价和考核,对评价结果为“良”以上的才考虑继续合作。

  5.承包商名录:对合格承包商企业安全委员会应建立名录,完善承包商档案,合格承包商名录及档案由企业安全委员会负责管理。

  分级管理制度 2

  (一)定义

  指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分级管理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三级。

  2、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和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并定期调整。

  3、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全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库,按照规定规范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流程。

  4、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建立抗菌药物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管理制度和具体操作流程。

  (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内容

  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下称指导原则)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xx〕42号)精神,要求医疗机构按照“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药物(即首选药物、一线用药):疗效好,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抗菌药物,临床各级医师可根据需要选用。

  2)“限制使用”药物(即次选药物、二线用药):疗效好但价格昂贵或毒副作用大的药物,使用需说明理由,并经主治及以上医师同意并签字方可使用。

  3)“特殊使用药物”(即三线用药):疗效好,价格昂贵,针对特殊耐药菌或新上市抗菌药其疗效或安全性等临床资料尚少,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的药物,使用应有严格的'指征或确凿依据,需经有关专家会诊或本科主任同意,其处方须由副主任医师以上的科副主任或科主任签名方可使用。

  4)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指导原则和的规定制定,该目录涵盖本院全部抗菌药物,新药引进时应同时明确其分级管理级别。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剂科要有计划地对同类或同代抗菌药物轮流使用,具体由药剂科组织实施。

  2、使用原则与方法

  1)总体原则:严格使用指针、坚持合理用药、分级使用、严禁滥用。

  2)具体使用方法:一线抗菌药物所有医师均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选用;二线抗菌药物应根据病情需要,由主治及以上医师签名方可使用;三线药物使用必须严格掌握指征,需经过相关专家讨论,由副主任医师以上科副主任或科主任签名方可使用。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需向科主任汇报,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3)下列情况可直接使用二级及以上药物:重症感染患者:包括重症细菌感染,对一线药物过敏或耐药者,脏器穿孔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伴发感染。

  3、检查、考核办法:定期对门、急诊处方、住院病历包括外科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随机抽查。

  1)门诊、急诊抗菌药物检查考核要点:患者基本情况书写,包括年龄、性别、诊断。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名称、规格、用法、用量、给药途径、是否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用药等。

  2)住院病人抗菌药物检查考核要点:抗菌药物开始使用、停止使用、更换品种和超越说明书范围使用时是否分析说明理由,并在病程记录上有所记录;抗菌药物使用必须符合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当越级使用时,是否按照规定时间使用或履行相应的手续,并在病程记录上有所反映;抗菌药物联用或局部应用是否有指征,是否有分析,并在病程记录上有所记录;使用或更改抗菌药物前是否做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并在病程记录上有所反映;对于无法送检的病例,是否已在病程记录上说明理由。

  分级管理制度 3

  医师分级管理制度是一种组织和管理医疗专业人员的体系,旨在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效率和安全性。它涉及对医师的专业技能、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进行评估,并依据这些标准将医师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适应不同的医疗需求。

  内容概述:

  1、资格认证:医师的入职前资格审查,包括学历、实习经历和专业证书。

  2、技能评估:定期对医师的专业技能进行考核,以确定其胜任的工作范围。

  3、经验分级:根据医师的临床经验和专业领域,将其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等不同级别。

  4、岗位职责:明确各级医师的职责和权限,如初级医师主要负责初步诊断,而高级医师则负责复杂病例的`处理。

  5、晋升机制:设定晋升标准和流程,鼓励医师提升自身能力,激发职业发展动力。

  6、继续教育:要求医师参与持续的医学教育,以保持专业知识的更新。

  7、监督与反馈:建立监督机制,对医师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提供反馈以促进改进。

  分级管理制度 4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妇产科学(第七版)》,结合本院实际,我院根据剖宫产指征将急诊剖宫产分级,内容如下:

  一级急诊剖宫产指征:

  脐带脱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伴出血,子宫破裂,先兆子宫破裂,横位(忽略性肩先露),急性胎儿窘迫,频发晚减,重度变异减速

  二级急诊剖宫产指征:

  胎头高直后位,前不均倾位,胎头下降停滞,活跃期停滞,潜伏期延长,第二产程停滞,前置胎盘不伴出血,瘢痕子宫,臀位(足先露),横位,面先露,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脐带缠绕(绕颈两周及以上),子痫前期重度(短时间不能经阴道分娩者),慢性胎儿窘迫,不能纠正的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过强

  三级急诊剖宫产指征:

  社会因素,羊水过少,巨大胎儿,头盆不称,引产失败,过期妊娠存在合并症及并发症者,双胎妊娠(第一胎为肩先露或臀先露),联体双胎孕周>26周,阴道横隔,宫颈瘢痕,宫颈肌瘤影响胎先露下者,骨盆出口平面狭窄

  分级管理制度 5

  1、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管理是由医疗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质管、院感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实施的。

  2、抗菌药物的使用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减少毒副反应,减少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严格控制缺乏指征抗菌药物的'使用,坚决制止滥用抗菌药物。积极开展并规范围术期用药。

  3、必须贯彻有样必采的原则,药敏结果未报告前或病情不允许情况下,可根据临床经验用药。用抗菌药前采样(可多次)送培养和药敏,待药敏报告后再调整。

  4、遵循分线用药原则,根据病情应用抗菌药物,提倡应用第一线药物,控制第二线药物,严格控制第三线药物的使用。

  5、普通感染或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提倡首选一线抗菌药物;二线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上应由主治医师以上批准后方可使用;三线抗菌药物的使用,应根据药敏或有关专家会诊或疑难病讨论意见,由经管医师提出申请,科主任审批,报分管院长或质管科审批后方可使用。

  6、审批后的三线抗菌药物的使用期限不超过七天,若确需继续使用,应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7、实行三线抗菌药物使用审批登记制,具体由质管科负责。质管科每月对使用审批情况检查,检查结果纳入科室抗菌药物量化考核。

  8、坚持量化考核结果与奖罚措施挂钩,对情况特别严重者予以通报处理。

  分级管理制度 6

  一、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专科护士

  1、任职资格

  (1)具备完成本岗位职责的能力。

  (2)护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接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或委托的专科护士培训,考核合格,并具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专科护士资格证书。

  (3)熟悉本学科基本理论、专科理论和专业技能,掌握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专科危重病人的救治原则与抢救技能,在突发事件及急重症病人救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4)有丰富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能解决本专科复杂疑难护理问题,有指导护士有效开展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的能力。

  (5)有组织指导临床、教学、科研的能力,是本专科学术带头人。

  (6)及时跟踪并掌握国内外本专科新理论、新技术,每年接受相应专业领域的继续教育。

  2、岗位职责

  (1)有权行使高级护士的职责。

  (2)在护理部领导下、主管相应专科护理工作,并履行相应的职责。

  (3)主持并组织、指导本院本专科领域的全面业务技术工作,组织制定本专科护理工作指引,制定并审核所在专科各项护理工作标准、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等。

  (4)参加医疗查房,参与危重症病例、疑难病例讨论,分析病人的护理问题,针对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组织院内护理会诊,实施循证护理,解决护理疑难问题,指导临床护士工作,确保本专科护理质量。

  (5)掌握本护理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积极组织本专科的学术活动,根据本专科发展的需要,确定本专科工作和研究方向;有计划、有目的、高质量地推广和应用专科护理新成果、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

  (6)培养专科护士,协助制定医院专科护士人才培养计划。主持或协助完成护理研究生的临床带教工作。

  (7)提供专科护理服务、健康教育和咨询。

  3、工作标准

  (1)展现积极的工作态度,符合护理人员素质要求。

  (2)解决临床疑难护理问题,指导下级护士有效开展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确保本专科护理质量。

  (3)主持并组织本专科领域的全面业务技术工作,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项目的研究。

  (4)主持或完成各级护士的临床带教工作。

  (5)对病人病情全面掌握,护理措施准确有效并落实到位,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6)健康教育指导到位,患者及家属掌握并能积极配合,促进患者康复,无并发症。

  (7)与医、护、患及家属沟通有效,及时化解矛盾,有效处理纠纷。

  (8)组织的护理查房、业务学习落实到位。

  4、绩效考核

  (1)完成各班次工作任务。

  (2)保证护理质量。

  (3)病人满意护理工作。

  (4)无护理并发症及严重的差错事故。

  (5)接受护士定期考核机构组织的.集中培训,且考核成绩合格。

  (6)具有处理本专科领域疾病护理问题和解决某些疑难护理问题的能力。主持护理查房/护理会诊/疑难病例讨论。

  (7)提交本专业领域发展动向的论文或综述报告1篇(CN级)/2~3年。

  (8 ) 提供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获得的学分证明,继续医学教育符合要求。

  二、高年资护士、护理师。

  1、任职资格

  (1)具备完成本岗位职责的能力。

  (2)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大专以上学历的注册护士。

  (3)熟练掌握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及常用急救技术,能独立准确评估、判断和处理本专业护理问题;能根据病人情况制订护理计划并组织实施。

  2、岗位职责

  (1)有权行使责任组长的职责。

  (2)参加护理部领导下专科护理工作,并履行相应的职责。

  (3)在护士长的领导下及上级护士的指导下负责分管病人的各项护理工作,保证分管病人护理质量。

  (4)运用护理程序开展工作。带领责任护士对分管病人进行评估,制定分管病人护理计划,组织实施,并评估实施效果;组织急危重病人抢救。

  (5)及时记录、检查、修审下级护士的护理记录;协助护士长做好科室持续质量控制,修改完善护理工作流程。

  (6)组织或主持护理业务查房、护理教学查房、重危病人护理会诊和护理个案讨论。

  (7)承担实习或进修护士临床教学任务。

  (8)完成本职称范围继续教育,完成院内在职培训。

  (9)完成规定的夜班轮值数。

  3、工作标准

  (1)展现积极的工作态度,符合护理人员形象要求。

  (2)在护理工作团队中,能够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团结协作的精神。

  (3)对病人的评估全面准确,护理措施准确、有效并落实到位,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4)对病人病情全面掌握,观察到位,判断准确,报告及时。

  (5)健康教育指导到位,患者及家属掌握并能积极配合,促进患者康复,无并发症。

  (6)与医、护、患及家属沟通有效,及时化解矛盾,有效处理纠纷。

  (7)病历书写客观、真实、及时,符合规范要求。

  分级管理制度 7

  一、特级护理(专护)

  1、指定护理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严格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变化,做好重症记录,准确记录出入量。

  2、应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病房,设专人24小时护理,准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随时准备抢救。

  3、认真细致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各种并发症。

  二、一级护理

  1、持续室内清洁,整洁,空气新鲜,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2、严格观察病情,每—分钟巡视一次,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3、制订护理计划,做好护理记录。

  4、病人严格卧床休息。

  三、二级护理

  1、按各科疾病护理常规,保证病人卧床休息,根据病情做适当的.床上或室内活动。

  2、做好病人的病情观察和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每1—2小时巡视病房一次。

  3、按医嘱协助病人离床活动,生活上给予必要的照顾。

  四、三级护理

  1、读出病人遵守院规,保证休息。

  2、掌握病人的病情和思想状况。

  3、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两次。

  4、每日巡视病人两次,直到病人生活饮食等并进行卫生宣教。

  分级管理制度 8

  隐患分级管理制度是一种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机制,旨在通过系统化、标准化的方法识别、评估和管理潜在的安全风险,确保企业运营的稳定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

  内容概述:

  1、隐患识别:通过对工作场所、设备设施、作业流程等进行全面检查,找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2、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隐患进行定性或定量的风险评估,确定其可能导致的`后果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

  3、分级标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隐患分为不同的等级,如低、中、高或一级、二级、三级等。

  4、管控措施:针对不同等级的隐患制定相应的管控策略,包括立即整改、定期监控、提升安全意识等。

  5、责任落实: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隐患管理中的职责,确保每个环节有人负责。

  6、监督与审计:定期对隐患管理效果进行监督和审计,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分级管理制度 9

  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是一种确保医疗安全、提高手术质量的重要管理手段,旨在明确医生的手术权限,规范手术流程,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内容概述:

  1、手术级别设定:根据手术的复杂程度、风险等级,将手术分为不同的级别。

  2、医生授权:根据医生的专业水平、临床经验和培训情况,授予其相应级别的`手术权限。

  3、审核机制:设立手术审核委员会,负责医生的手术授权申请审批和定期评估。

  4、培训与考核:定期进行手术技能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医生的手术能力与授权级别相匹配。

  5、监控与反馈:建立手术效果的监控系统,收集并分析数据,及时调整授权策略。

  6、异常处理:制定应对医生超权限手术或手术失误的处理流程。

  分级管理制度 10

  1、为了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医师职称承担的责任,实行各级医师分级手术制度。

  2、各手术科室应执行各级医师手术范围的规定,科室主任根据规定审批参加手术的术者和助手名单。

  3、手术时按照已确定的手术人员分工进行,不得越级手术。手术中根据病情需要扩大手术范围,可改变预定术式,需请示上级医师,按照医师分级手术范围规定进行手术。

  4、如施行越级手术时,需经科主任批准并必须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5、不执行分级手术制度者要追究责任。实行病人选择医生制度时,只能选择医疗组(手术小组),不得违反分级手术制度。

  6、除正在进行的.手术外,上级医师不得未经查看病人病情、会诊,进行必要的术前讨论,以及办理必要的手术手续,而直接参加手术。

  7、凡新开展的重大手术、危险性较大的五级手术、破坏性手术、特殊手术和病情危重而又必须进行的手术,除术前要认真进行全科讨论外,应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术者并报医务科和主管院长批准。家属和病人所属单位负责人不在场的抢救手术,也应履行上述报批手续。

  分级管理制度 11

  为了激发护士工作主动性与创造性,体现各级护理人员职业价值,对临床一线护士按岗位责任、职称、工龄、专业能力、教学科研水平实施护士分层使用及管理,使护理队伍得到可持续发展。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优选的原则,特制定护士岗位管理制度:

  1、根据职称和工作年限共分5层:N1助理护士(新进、见习护士,工作时间<1年、N2辅助护士(工作时间1~3年)、N3初级护士(工作时间3~6年)、N4中级护士(工作时间6~10年)、N5高级护士(工作时间≧10年)、护理专家(取得国内外认证专科护士资格证书或副高职称以上护士)。

  2、护理岗位分为: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主班、夜班、轮班护士)。

  3、科室应以日常工作岗位责任及专业能力为主要考核依据,对护士进行分层综合能力测评考核,并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客观、科学的原则。

  4、护士按照工作年限进行分级使用,制定各级护士工作要求及目标,科室根据各级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科室测评考核结果,合理安排护士的工作岗位。

  5、结合各级护士质量要求及护理质量标准,责任组长岗位由护师以上人员承担,责任护士岗位由工作≥3年以上人员承担。护士工作岗位的`安排充分考虑护士能力、科室特点、护士意愿等方面,可采取推选、竞聘等方式。

  6、科室根据护士岗位职责定期对各级护士进行各岗位综合能力测评、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合理分配、调整护士岗位。

  7、护士的绩效分配要考虑护士专业能力、技术难度、岗位能力、病人满意度、教学科研能力等,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

  8、各级护士考核结果要体现在绩效分配、奖惩、评优等方面。

  分级管理制度 12

  一、麻醉病人的分类

  (一)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

  ⅰ级:正常健康,无全身疾病的病人。

  ⅱ级:轻度系统性疾病

  ⅲ级: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不丧失工作能力

  ⅳ级: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且经常面临生命威胁

  ⅴ级:不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的频死病人

  (二)特殊手术麻醉及操作技术:

  心脏、大血管手术麻醉;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巨大脑膜瘤手术麻醉;脑干手术麻醉;肾上腺手术麻醉;多发严重创伤手术麻醉;休克病人麻醉;高位颈髓手术麻醉;器官移植手术麻醉;高龄病人麻醉;新生儿手术麻醉;控制性降压;低温麻醉;有创血管穿刺;心肺复苏等。

  (三)新开展项目、科研项目。

  (四)参考手术分级标准。

  二、麻醉医师级别

  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范麻醉医师的级别。所有麻醉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一)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二)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3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2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3年以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3年以上。

  (四)主任医师:获得主任医师任职资格,且医院聘任其岗位。

  三、各级医师麻醉权限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展开asa1—2级病人的麻醉。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展开asa2—3级病人的麻醉,二、三级手术麻醉。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独立展开asa1—3级病人的麻醉,二、三级手术麻醉。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可独立展开asa1—4级手术病人的麻醉,三、四级手术麻醉。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独立展开asa1—5级病人手术麻醉,四级手术麻醉。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指导下级医师操作疑难的麻醉及处置下级医师麻醉操作意外,展开新项目,极高风险手术麻醉等。

  (七)主任医师:指导各级麻醉医师操作疑难病人的麻醉及处置下级医师操作意外,展开新技术、新项目的指导,参与极高风险手术麻醉等。

  四、特殊麻醉审批权限

  (一)高风险麻醉:高度风险麻醉是指麻醉科主任认定的存在高度风险的任何级别手术,须经科内讨论,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医务科,由医务科决议后行审批或提交业务副院长审批,获准后由指定的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负责实施。

  (二)急诊手术麻醉:预期手术的麻醉级别在值班医师麻醉权限级别内时,可施行麻醉。若高风险或预期麻醉超过自己麻醉权限级别时,应紧急报告二线值班,必要时向科主任上报。

  (三)新技术、新项目:

  ①一般的新技术、新项目经科内讨论。同时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资格能力评价和授权制度》的相关程序进行审批备案;

  ②高风险的新技术、新项目须经科内讨论后上报医院审批。

  五、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程序

  (一)麻醉医师可独立承担麻醉时,或麻醉医师根据前述有关条款需晋级承担上一级麻醉权限时,应当根据自己的资历、实际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等情况,书写述职报告,填写“西双版纳州人们医院麻醉医师资格准入申请表”交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小组;

  (二)科室组织科内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对其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评价后,提交医务科;

  (三)医务科组织相关专家,对其进行理论及技能考核、评估;

  (四)通过考核后,提交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并公示结果;

  (五)医务科下发授权通知。

  六、监督管理

  (一)医务科、质控办履行管理、监督、检查职责;

  (二)按照本制度与程序对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进行准入和动态管理;

  (三)不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其检查结果将纳入医疗质量考核项目中。

【分级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分级管理制度01-12

护理分级管理制度11-16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06-14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0-04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2-18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通用09-02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优)10-29

护理分级管理制度(通用12篇)03-07

仪表设备分级管理制度(精选8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