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避险设施管理制度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避险设施管理制度
在生活中,制度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制度一经制定颁布,就对某一岗位上的或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人员有约束作用,是他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那么制度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避险设施管理制度,欢迎阅读与收藏。
避险设施管理制度1
1. 制定详细规划:根据企业风险评估报告,制定科学合理的避险设施规划,确保设施覆盖所有高风险区域。
2. 设施标准化:参照国家和行业标准,确保设施建设的合规性,提高设施的防护效能。
3. 实施定期检查: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设施隐患,避免因设施故障引发事故。
4. 定期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不断优化应急体系。
5. 强化培训:将安全知识纳入新员工入职培训,定期举办安全讲座,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6. 建立责任追究:对设施管理不力导致的问题,应追究相关部门和个人的责任,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企业可以构建起一套完整的避险设施管理制度,为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营提供坚实保障。
避险设施管理制度2
1、岗位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应熟悉机电设备的维修规定。
2、应对构筑物的结构及各种闸阀、护栏、爬梯、管道等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及防腐处理,并及时更换被损坏的照明设备。
3、应经常检查和紧固各种设备连接件,定期更换联轴器的易损件。
4、各种管道闸阀应定期做启闭试验。
5、应定期检查、清扫电器控制柜,并测试其各种技术性能。
6、应定期检查电动闸阀的限位开关、手动与电动的联锁装置。
7、在每次停泵后,应检查填料或油封的`密封情况,进行必要的处理。并根据需要填加或更换填料、润滑油、润滑脂。
8、凡设有钢丝绳的装置,绳的磨损量大于原直径10%,或其中的一股已经断裂时,必须更换。
9、各种机械设备除应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外,还应按设计要求或制造厂的要求进行大、中、小修。
10、检修各类机械设备时,应根据设备的要求,必须保证其同轴度、静平衡等技术要求。
11、不得将维修设备更换出的润滑油、润滑脂、实验室废水及其它杂物丢入污水处理设施内。
12、维修机械设备时,不得随意搭接临时动力线。
13、建筑物、构筑物等的避雷、防爆装置的测试、维修及其周期应符合电业和消防部门的规定。
14、应定期检查和更换消防设施等防护用品。
避险设施管理制度3
1. 制定系统标准: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建立企业内部的紧急避险系统标准,确保系统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2. 定期演练: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模拟真实场景,检验并提升紧急响应能力。
3. 技术升级:引入先进的监控和通信技术,提高预警和指挥效率。
4. 责任落实: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紧急情况下的职责,确保责任到人,反应迅速。
5. 沟通合作:与当地消防、医疗等救援机构建立联动机制,提高协同应对能力。
6.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系统效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确保其始终适应企业环境变化。
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我们将构建一个高效、可靠的紧急避险系统,为企业的安全运营提供坚实的后盾。
避险设施管理制度4
避险系统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确保企业在面临各种潜在风险时能够及时识别、评估、应对,以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和业务连续性。这一制度主要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风险应对计划、风险监控与报告体系以及风险文化的培养。
内容概述:
1. 风险管理策略:确定企业的风险偏好,设定风险容忍度,为整个避险体系提供指导原则。
2. 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环境分析,识别可能对企业产生影响的风险因素,并对其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
3. 风险应对计划:针对识别出的风险,制定预防、缓解、转移或接受的策略,确保有备无患。
4. 风险监控与报告体系:建立实时或定期的风险监控机制,确保风险信息的准确传递,以便管理层做出决策。
5. 风险文化培养:通过培训和沟通,使全体员工理解并接受风险管理,形成积极的风险意识。
避险设施管理制度5
1. 建立专业团队:设立应急管理部门,由专人负责紧急避险管理工作。
2. 制定制度: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紧急避险管理制度,包括操作规程、责任分工等。
3. 定期检查:定期对应急设施和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4. 实战演练: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演练,确保员工熟悉应急流程。
5. 反馈机制:鼓励员工提供改进建议,持续优化紧急避险管理制度。
6. 教育培训:新员工入职时进行紧急避险培训,老员工定期复训,确保全员掌握避险知识。
7. 协同合作:与当地应急管理部门保持良好沟通,共同应对可能的灾害事件。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企业可以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紧急避险管理体系,为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同时也为企业自身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避险设施管理制度6
避险设施管理制度旨在保障企业及员工在面临各种潜在风险时的安全,通过预防、应对和恢复策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它为企业提供了一套有序、有效的风险管理框架,确保在自然灾害、人为错误或其他不可预见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妥善地进行响应。
内容概述:
1. 风险识别与评估: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可能对企业运营产生负面影响的潜在危险源。
2. 预防措施制定:针对识别出的风险,设计并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安全培训、设备维护等。
3. 应急预案建立:为各类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操作流程。
4. 设施配置与维护:确保避险设施如疏散通道、消防设备、防护装备等处于良好状态,并定期检查更新。
5. 演练与反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
6. 事故处理与恢复:明确事故报告流程,及时处理事故,快速恢复正常运营。
避险设施管理制度7
紧急避险管理制度是一项旨在保护企业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管理措施,它涵盖了预防、应对和恢复三个主要阶段,旨在确保在面临突发事件时,企业能够迅速、有序地采取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内容概述:
1. 风险评估:定期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确定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如火灾、自然灾害、设备故障等。
2. 应急预案:制定详尽的应急预案,包括疏散路线、集合点、应急联系人、救援程序等。
3. 培训与演练:定期对员工进行紧急避险知识培训,组织应急演练,提升员工的自救互救能力。
4. 设施与设备:保证应急设施和设备的完好性,如消防器材、报警系统、疏散指示标识等。
5. 沟通与协调:建立有效的`内部沟通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信息的快速传递。
6. 后期处理: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和完善应急预案。
避险设施管理制度8
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旨在确保企业在面临突发灾害或危险情况时,能够快速、有序地实施应急响应,保护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该制度涵盖了预防、预警、响应和恢复四个主要环节,详细规定了各环节的具体操作流程、责任分工和保障措施。
内容概述:
1. 预防机制: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2. 预警系统:设定预警指标,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渠道,确保在紧急状况发生时能迅速通知相关人员。
3. 应急响应: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职责,编制应急预案,进行定期演练,提升应急反应能力。
4. 恢复计划:制定灾后恢复策略,包括人员安置、设施修复、业务恢复等,以尽快恢复正常运营。
避险设施管理制度9
1. 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团队,负责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地。
2. 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计划,包括定期的风险评估、设施检查和应急演练时间表。
3. 加强员工培训,使他们了解可能的风险、预防措施以及应急程序,提高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4. 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系统,利用数据分析和预测技术,提前预警潜在风险。
5. 定期评估制度的执行效果,根据反馈和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确保制度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避险设施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执行,可以显著降低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行。每个企业都应根据自身特点和环境,建立适合自己的避险设施管理制度,以实现持续的安全与繁荣。
避险设施管理制度10
1. 建立专业团队:组建由安全专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负责避险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2. 制定详细规程: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指南,明确各项任务的执行标准和流程。
3. 强化培训:定期举办安全培训活动,确保所有员工了解并掌握避险设施的`使用方法和应急处理程序。
4. 实施动态管理: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控设施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5. 定期评估: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风险评估和设施审计,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管理策略。
6. 激励机制:设立安全奖励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报告安全隐患。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能够构建一个有效的避险设施管理制度,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保驾护航。在此过程中,管理层需密切关注实施情况,不断优化和完善制度,确保其始终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避险设施管理制度11
避险设施管理制度,其核心目的在于保障企业运营的安全,降低因自然灾害、人为失误或设备故障等因素带来的风险。它旨在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保护企业的资产不受损失,并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
内容概述:
一套完整的'避险设施管理制度应涵盖以下几个关键领域:
1. 风险评估:定期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确定潜在危险源,为设施规划提供依据。
2. 设施设计与建设:确保新建或改扩建设施符合安全标准,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和应急设施。
3. 维护保养:定期检查设施的运行状况,及时维修保养,防止设施老化引发事故。
4. 培训教育: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5. 应急预案:制定详尽的应急预案,明确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步骤和责任人。
6. 监控与审计:设立专门的监控机制,定期对避险设施的管理效果进行审计和评估。
避险设施管理制度12
为有效维护应急救援防护体系安全平稳运行,确保其始终处于正常待命状态,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为避灾人员提供可靠的待援保障,特制定如下管理规定,各单位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一、管理规定
1.所有职工在入井前必须接受应急救援安全防护知识、避难硐室的避难要求等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安监处和各队要将应急救援安全防护体系知识纳入日常培训计划中。培训内容包括:
1)矿用避险设施应急组织流程
2)硐室的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
3)避难硐室内生存环境及活动要求。
3.安监处要将应急救援安全防护知识纳入新工人入井前安全培训必授课程。
4.避难硐室必须保持通风良好和气密性;必须进行一次完整的打压测试以检验密封性能。
5.每3个月对避难硐室的各项功能进行一次检验,必须进行仔细检验,做好相关记录并存档。
6.避难硐室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由其专职硐室管理员负责,其他硐室管理员协助。
7.避难硐室不得挪作它用,避难硐室不得存放任何无关物品。
8.各队必须在班前会上安排上岗人员在危急情况下逃生路线及其避难硐室内位置的一人一位对应关系。所有人员必须清楚自己所在位置的避灾路线。
9.氧气测定器每月进行一次零点和精度调校,若未超规定误差范围可继续使用。
10.二氧化碳测定器必须每半年进行一次零点和精度的调校。
11.避难硐室内必须附置应急操作流程图和操作指南。
12.避难硐室内急救箱药品必须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发现失效立即更换。
13.建立气密性日常检查、仪器调校、设备检查维护、急救药品检查等专用台帐和一人一位对应关系说明牌,并现场定置。安检科纳入安全检查,作为安全重点工作跟踪考核。
14.避难硐室内饮用水食品要有详细食用说明,必须在保质期内定期更换。
15.避难硐室供电停电后再次启动前必须进行送电前的检查。
16.避难硐室内必须使用专用电话,不得与任何作业地点串联;通讯系统在正常状态下必须保持畅通无阻。
17.严禁任意拆除或断开避难硐室的外界供电、供风、通讯系统;如在特殊情况下断电,在供电恢复后,应立即送电,保证各大系统的`正常运行。
18.严禁任何人在维护、检修过程中敲打或撞击任何应急救援设施、设备。
19.除定期维护、专项检查(参观)、应急避灾时,任何人不得进入避难硐室内。
20.在发生火灾、瓦斯或一氧化碳涌出、瓦斯爆炸事故时,作业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佩戴好自救器,按照指定避灾路线逃至与自己对应的避难硐室内。
21.采、掘工作面避难硐室必须提前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纳入月度计划中,作为重点监管项目。
22.部门、队级干部进入应急救援安全防护采区,必须巡查相关设施完好情况及检修维护等记录。
23.外来参观人员进入避难硐室的数量不得超过安全硐室的额定容量。
二、考核办法
1.安检部及各队未将应急救援安全防护体系知识列入日常培训计划的,给予责任单位负责人罚款500元/月。
2.安装或拆解重组时未对密封性能进行检验,给予责任队机电队长(机电班长)、队长、书记分别罚款1000元/次。
3.避难硐室挪作它用或放置其它物件,给予责任队罚款1000元/次。
4.队班前会必须对作业人员与避难硐室的对应位置进行详细安排,否则,处罚区队值班人员500元/次,处罚队长、支书200元/次。
5.未对氧气、二氧化碳测定器进行零点和精度调校的,给予责任队罚款1000元/次。
6.未对避难硐室内急救药品进行月度检查,给予责任队罚款500元/次。
7.违反规定敲打、撞击急救设施、设备,给予责任人罚款500元/次。
8.避难硐室内电话出现串联或通讯不畅,给予调度室罚款1000元/次。
9.队设备检查维护、急救药品检查等专用台帐和对应关系说明牌记录不全的,视为未执行,给予责任区队罚款500元/项;弄虚作假者,给予罚款1000元。
10.违反规定进入避难硐室内,给予责任人罚款500元。
避险设施管理制度13
紧急避险系统是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确保在面临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化学泄漏等危机情况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人员疏散,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内容概述:
1. 系统设计:紧急避险系统需涵盖全面的`风险评估,确定潜在危险源,并据此设计合理的疏散路线和避难区域。
2. 设备配置:包括报警装置、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识、安全出口、防护设备等,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培训教育:定期对员工进行应急演练和安全知识培训,提升其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4. 应急预案:制定详尽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职责,规定紧急情况下行动流程。
5. 指挥协调:设立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统一调度,协调内外部资源,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6. 后续评估:每次演练或真实事件后,对紧急避险系统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持续改进。
避险设施管理制度14
1. 建立预防预警小组,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及时更新预警信息。
2. 制定详尽的应急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更新,确保其针对性和实用性。
3. 定期举办紧急避险培训,包括理论学习和模拟演练,确保员工熟悉避险流程。
4. 检查和维护应急设施,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如发现损坏应及时修复。
5.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应急指挥职责,通过模拟演练检验其指挥能力和反应速度。
6. 事后评估,对每一次演练或真实事件进行总结,找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不断优化紧急避险管理制度。
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我们期望构建一个高效、有序的`紧急避险管理体系,使企业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能够迅速、冷静地应对,最大限度保障人员安全,减少灾害影响。
避险设施管理制度15
第一节 总则
第一条 为有效维护应急救援防护体系安全平稳运行,确保其始终处于正常待命状态,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为避灾人员提供可靠的待援保障,特制定如下管理规定,各段队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第二节 管理规定
第二条 所有员工在入井前必须接受应急救援安全防护知识、避难硐室的避难要求等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三条 安监科和各队要将应急救援安全防护体系知识纳入日常培训计划中。培训内容包括:
(一) 矿用避险设施应急组织流程
(二) 硐室的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
(三) 避难硐室内生存环境及活动要求。
第四条 安监处要将应急救援安全防护知识纳入新工人入井前安全培训必授课程。
第五条 避难硐室必须保持通风良好和气密性;必须进行一次完整的打压测试以检验密封性能。
第六条 每3个月对避难硐室的各项功能进行一次检验,必须进行仔细检验,做好相关记录并存档。
第七条 避难硐室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由其专职硐室管理员负责,其他硐室管理员协助。
第八条 避难硐室不得挪作它用,避难硐室不得存放任何无关物品。
第九条 各队必须在班前会上安排上岗人员在危急情况下逃生路线及其避难硐室内位置的一人一位对应关系。所有人员必须清楚自己所在位置的避灾路线。
第十条 氧气测定器每月进行一次零点和精度调校,若未超规定误差范围可继续使用。
第十一条 二氧化碳测定器必须每半年进行一次零点和精度的调校。
第十二条 避难硐室内必须附置应急操作流程图和操作指南。
第十三条 避难硐室内急救箱药品必须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发现失效立即更换。
第十四条 建立气密性日常检查、仪器调校、设备检查维护、急救药品检查等专用台帐和一人一位对应关系说明牌,并现场定置。安检科纳入安全检查,作为安全重点工作跟踪考核。
第十五条 避难硐室内饮用水食品要有详细食用说明,必须在保质期内定期更换。
第十六条 避难硐室供电停电后再次启动前必须进行送电前的检查。
第十七条 避难硐室内必须使用专用电话,不得与任何作业地点串联;通讯系统在正常状态下必须保持畅通无阻。
第十八条 严禁任意拆除或断开避难硐室的外界供电、供风、通讯系统;如在特殊情况下断电,在供电恢复后,应立即送电,保证各大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十九条 严禁任何人在维护、检修过程中敲打或撞击任何应急救援设施、设备。
第二十条 除定期维护、专项检查(参观)、应急避灾时,任何人不得进入避难硐室内。
第二十一条 在发生火灾、瓦斯或一氧化碳涌出、瓦斯爆炸事故时,作业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佩戴好自救器,按照指定避灾路线逃至与自己对应的`避难硐室内。
第二十二条 采、掘工作面避难硐室必须提前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纳入月度计划中,作为重点监管项目。
第二十三条 部门、队级干部进入应急救援安全防护采区,必须巡查相关设施完好情况及检修维护等记录。
第二十四条 外来参观人员进入避难硐室的数量不得超过安全硐室的额定容量。
第三节 考核办法
第一条 安监处及各队未将应急救援安全防护体系知识列入日常培训计划的,给予责任单位负责人罚款500元/月。
第二条 安装或拆解重组时未对密封性能进行检验,给予责任队机电队长(机电班长)、队长、书记分别罚款1000元/次。
第三条 避难硐室挪作它用或放置其它物件,给予责任队罚款1000元/次。
第四条 队班前会必须对作业人员与避难硐室的对应位置进行详细安排,否则,处罚区队值班人员500元/次,处罚队长、支书200元/次。
第五条 未对氧气、二氧化碳测定器进行零点和精度调校的,给予责任队罚款1000元/次。
第六条 未对避难硐室内急救药品进行月度检查,给予责任队罚款500元/次。
第七条 违反规定敲打、撞击急救设施、设备,给予责任人罚款500元/次。
第八条 避难硐室内电话出现串联或通讯不畅,给予调度室罚款1000元/次。
第九条 队设备检查维护、急救药品检查等专用台帐和对应关系说明牌记录不全的,视为未执行,给予责任区队罚款500元/项;弄虚作假者,给予罚款1000元。
第十条 违反规定进入避难硐室内,给予责任人罚款500元。
【避险设施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避险设施管理制度12-28
避险管理制度05-06
消防设施设施管理制度03-30
设施管理制度03-05
单位设施管理制度09-27
停用设施管理制度09-27
设施使用管理制度09-27
管道设施管理制度12-22
设施使用的管理制度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