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1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1.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不是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而是社会经济还没有发展到能够铲除资本主义的程度。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的历史条件是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必要条件是无产阶级已经觉醒,并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并不是立刻成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而是经过几代人的丰富和发展,才成为欧亚美非诸洲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阳光雨露,等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薪火相传的火炬手。
4.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归宿和落脚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5.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与突发性,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当时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因此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
6.《和平法令》宣布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土地法令》宣布无偿没收地主的土地,把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7.俄国十月革命并不是在俄历10月全部完成的,而是在大中城市的起义成功带领下,广大乡村到1918年3月才完成革命,并开始社会主义改造的。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2
一、时间:
17、18世纪
二、背景:
①封建专制制度成为西欧国家资产阶级力量发展的严重障碍。②自然科学的发展。
三、性质: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四、内容:
一用、二批、三消灭、三追求。
五、主要人物:
(一)英国(发源地、早期代表)
霍布斯(代表资产阶级上层利益)
观点:
(1)社会契约创造君权国家;
(2)人民授予君权;
(3)人民绝对服从民选君权;
(4)支持专制王权,可以干涉私有财产;
(5)宗教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评论:提出最基本的启蒙思想,又带有明显封建落后意识。
2、洛克
修正霍布斯观点:
(1)国家政权不应干涉私有财产
(2)主张君主立宪制,权力分属议会、君主。
(二)法国
地位:启蒙运动中心
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到较高程度,封建专制制度严重。
代表:
1、伏尔泰:
(1)评价天主教会,但主张信仰上帝。
(2)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2、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提出三权分立原则;
(2)权力制约与平衡。
3、卢梭:
(1)“社会契约”论;
(2)“人民主权”说。
4、狄德罗百科全书派。
六、影响:
(一)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影响;
(二)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三)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3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清静无为,或者说是“无为而治”。主张顺其自然,不求名、不求利,淡视生死。
1、主要思想
自由观——逍遥游。就是绝对自由,这种绝对自由是庄周幻想出来的,是不依赖外界任何事物的绝对自由。
政治观——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提出“绝圣弃知”的主张,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起”,“绝圣弃知,大盗乃止。”又说,“主上喜好施智巧,用机谋而不求至道,那么天下就要大乱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社会的弊端,提出了“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名言。
认识论一一将人的知识分为有为的小知与无为的大知,提倡无为的大知,摈弃有为的小知。认为以有限的智慧去探究无穷大的领域,必然会述乱而无所收获。
2、庄子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整合五篇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4
一、汉朝
1、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近臣(侍从、秘书)构成(这些人身份低微,被皇帝破格使用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导致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2、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二、隋唐
1、三省六部制
内容: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作用: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三省六部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相互合作,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评价科举制:
进步性:
a.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b.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c.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三、宋朝
1、设立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2、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3、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了宰相财权;
4、设枢密院掌军政,分割了宰相军权。
四、元朝
1、中央:设中书省作为行政机关,替代三省,直接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
2、地方:实行行省制(行中书省的简称),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5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中国第—部诗歌总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3)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2、唐诗
(1)唐诗繁荣的原因:
a唐朝文明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b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2)代表人物及作品:
a初唐的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b盛唐诗人:
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的“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都洋溢着豪迈的气概;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富于诗情画意。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c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出现的原因:
(1宋代商业的发展。
(2)城市的繁荣。
(3)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
2、流派:
(1)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柳永州《雨霖铃》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都是流传极为广泛的佳句。
(2)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等。
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元曲: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
三、明清小说
1、小说的发展历程:
(1)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唐朝短篇小说传奇。
(3)宋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1)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2)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3)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3、代表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长篇小说最为。
4、评价:它们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6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5、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6、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7、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8、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9、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10、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1、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2、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3、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4、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5、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6、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7、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7
①从批判的对象上来看,矛头指向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孟德斯鸠更明确地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的共同本质,就是反对专制主义。所谓批判教权主义,主要是指批判教会享有的超国家的权力和世俗的特权,从而把文艺复兴时期对教会陋行的揭露和对神学世界观的批判,进一步引申到对教权主义的批判上。
②从批判的领域上看,摆脱了宗教的束缚,诉诸理性。所谓理性就是强调凡事都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而不承认神的意志。既然上帝的意志已经不可靠了,那么,君权神授和封建特权也就失去了依据。启蒙思想家宣传理性,实际上正是为了剥去封建制度的神圣外衣,以便否定它、摧毁它。对封建制度进行更改的批判,是科学进步和资产阶级强大的反映。
③从历史作用上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作了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批判,说明了革命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宪和三权分立不仅提供了依法治国的理论,还为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启蒙运动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如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拉美独立运动),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另外启蒙运动对19世纪亚洲的中国、日本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启蒙思想家的著作逐渐被介绍到亚洲,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促进了亚洲社会的进步。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8
第一个方面是启蒙运动具有推翻当时欧洲等地压迫民众的封建势力的性质,在这个方面启蒙运动强调的就是封建势力的去除,因为在当时受到这种封建的管制,许多民众都过着奴隶般的生活,时间久了,自然就会有人出来反抗这种封建统治。第二个方面是要推翻教会的那些束缚社会发展的思想,因为在当时欧洲那些教会不仅联合着封建统治者一起打压民众,让民众生活在很艰难的环境中,教会自身的独断专行的统治,不仅向民众散播那种落后的思想观念。独断专行的教会是天主教会,更残忍的是,只要有和这个教会所信仰的内容有所不同的时候,教会就会派人去残害那些其他教会的人,在这个教会的残酷压迫下,于是启蒙运动开始后。
第二个要点就是要把这个压制民众的教会打倒。让民众从教会的束缚中脱离出来。
第三个性质就是解放民众的思想,敢于同压迫他们的人斗争,因为长期受到那种封建压迫思想的束缚,反抗不是很明显。在启蒙运动开始后,这些敢于反抗的新思想逐渐传播到民众心中。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9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
1.地理条件
(1)依托海洋: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环绕的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邻爱琴海,多海岸线与天然良港,为希腊提供了通向世界的便利通道。
(2)相对孤立:重叠山峦和海洋阻隔,又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海岛上。
2.城邦制度: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城邦面积狭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1.梭伦改革
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
②内容:他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公民大会成为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等。
③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
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继续进行改革。
②内容:他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等。
③作用: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伯利克里改革
①时间:公元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②内容(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并参加公民大会;进一步扩大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陪审法庭成为司法与监察机关;法官从各部落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产生,审理各类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并参加立法;十将军委员会不仅统率军队还参与政治;执掌城邦军政大权的是首席将军。发放参政津贴和“观剧津贴”。
③作用:推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三、雅典民主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1.进步性
(1)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产生了许多文化巨匠。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2.局限性
(1)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无权享受这种民主。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2)雅典民主更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10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同时存在分裂的隐患。
二、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①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
②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三、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并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汉初,在地方上,郡国二制并行。元朝: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采用行省(行中书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汉的州和唐的道,起先都是监察机构,后都演变成地方行政实体。
四、明朝: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五、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的创设,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11-02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6篇11-02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06-08
高考历史启蒙思想知识点总结实用02-09
历史知识点总结05-13
高考诗歌知识点总结10-20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02-10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06-28
高考2022语文知识点总结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