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
加数+加数=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要点: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整理与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三)知道以下规律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2
1、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1918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注:0既不是单数,也不是双数,0是偶数。在生活中说单双数,在数学中说奇偶数。)
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
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
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2、比较大小和第几
1、给数字娃娃排队
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3、“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3、几和第几
△▲▲★△☆☆△△△▲★★★☆★
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
(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4、相邻数
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2再添上1就是3,3再去掉1就是2,与2相邻的'数是1和3。
3的前面是2,3的后面是4,3再添上1就是4,4再去掉1就是3,与3相邻的数是2和4。······
20的前面是19,20的后面是21,······,与20相邻的数是19和21。
5、事物的对比
1.两个事物的对比
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长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
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
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
2.三个事物比较
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
如:A比B重,B比C重,那么可以得到A比C重。A最重,C最轻。
A比B重,A比C重,只能得到A最重,还要比较B和C,才知道谁最轻。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3
一生活中的数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1、生活中的数
(1)认、读、数、写10以内的数。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二)各课知识点:
1、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1)通过观察情境图,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
(2)在数数的活动中,体会有序数数的.方法。
2、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初步认识1~10各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2)在具体情境活动中,学习运用数字符号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量。
3、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4、小猫钓鱼(0的认识)
知识点:
(1)知道在生活中“0”所表示的几种常见的意义,知道“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0”比1,2,3,…小。
(2)会正确书写“0”
5、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个数。
(2)学会6~10各数的读写方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4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领域分类数与代数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知识空间与图形与技能解决问题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认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连加、连减);认识物体的轻重、长短、大小、多少和高矮;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半时。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和、求剩余数的实际问题;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简单几何体的分类;确定和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描述;象形统计图;简单统计表。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能用图表表示整理结果;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大家来锻炼(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迎新年(综合应用本册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统计各单元的教学内容一生活中的数
各课知识点:
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知识点: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知识点: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二比较
各课知识点:
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知识点:
1、比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配对”,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写法,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知识点:
1、长短、高矮、厚薄都属于物体长度的比较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达到长度的比较叫比高矮。把扁平的物体上下距离的比较叫比厚薄。它们的比较方法是相通的。
2、认识高矮的区别,知道比较高矮、长短、厚薄时要在起点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正确比较。
3、知道高矮比较的相对性轻重
(比轻重)知识点:
1、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
2.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间接比较轻重,渗透了等量对换的思想,对学生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5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6
准备课
1、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位置
1、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学好数学的方法和技巧总结
主动预习
预习的目的'是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有助于调动学习积极主动性,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因此,要注意培养自学能力,学会看书。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让数学课学与练结合
在数学课上,光听是没用的。自己也要在草稿纸上练。当遇到不懂的难题时,一定要提出来,不能不懂装懂,否则考试遇到类似的题目就可能不会做。听老师讲课时一定要全神贯注,要注意细节问题。应抓住听课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在听讲时尽可能与老师的讲解同步思考,必要时做好笔记。每堂课结束以后应深思一下进行归纳,做到一课一得。
单项式书写格式
1、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应省略乘。[5a]、[16xy]等。
2、π是常数,因此也可以作为系数。它不是未知数。
3、若系数是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
4、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1)ab]写成[—ab]等。
5、在单项式中字母不可以做分母,分子可以。
6、单独的数“0”的系数是零,次数也是零。
7、常数的系数是它本身,次数为零。
8、如果是分数的多项式,那么他的系数就是他的分数常数,次数为最高次幂。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7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1.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凑小数,拆大数”
将小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如:3+9(3+7=10,9可以分成7和2,10+2=12)
“凑大数,拆小数”,将大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8+7(8+2=10,7可以分成2和5,10+5=15)
注意:孩子喜欢和熟悉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而且只掌握一种就可以了。
2.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1+6(个位相加,1+6=7)
11+6=1715-3(个位上够减,5-3=2)
15-3=12
3、加强进位和不进位、及不退位的训练。
4、看图列式解题时候,要利用图中已知条件正确列式。
常用的关系有:
(1)部分数+部分数=总数
(2)总数-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
(3)大数-小数=相差数(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
(4)原有-借出=剩下(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
8、分类
1、什么叫分类,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所属的类别,根据这些类别将同类的事物分在一起就是分类,而这些类别就是我们分类的标准。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如:△△●●☆☆●△●●△△☆●
按形状分:
1、△2、☆3、●
按颜色分:
1、有颜色2、没有颜色
2、分类的步骤和方法
(1)给定标准:当已知分类标准时,我们只需要判断所给的`事物是属于哪个类别的,然后将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即可。
(2)未给定标准:当有很多物体摆在面前,让我们自己确定类别分类时,应首先观察每个物体都有什么样的特点,把具有相同特点的特点的物体放在一起,表示同一类,而这些特点就是分类的标准。
(3)分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作用等将物体分类。
3、常见题型有:
(1)把同一类的物体圈起来。
(2)同类的物体画符号“○”“√”。
(3)同类的物体番号填在一起。
9、认识物体和图形
(一)立体图形
1、长方体
长方体是长长的,有6个平平的面,有些面是一样的,有些面是不一样,长方体对面相等,用它可以画出长方形。平时见到的火柴盒、文具盒都是长方体。
2、正方体
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它的边也是直直的。而且它的棱都是一样长,每个面都一样大,无论怎么平放在桌子上,它的高矮都都是一样的,用它可以画出正方形。魔方就是正方体。
3、圆柱体
圆柱就像一根柱子。它有上下两个圆圆的面,而且大小一样,用它可以画出圆形;另一个面是弯曲的,我们把弯曲的面放在桌子上就可以滚动它。
4、球
圆圆的,可以滚来滚去的就是球。平时玩的皮球、篮球、踢的足球都是球。
(二)平面图形
1、长方形:四条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2、正方形:四条边,而且一样长。
3、圆形:没有角
4、三角形:三条边
(注:三棱柱可以画出三角形和长方形,可不要漏选哦!)
10、认识钟表
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四种时间。
整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1: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2: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就是4时。4: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6:00
半时:时针指1和2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1时半。1:30
时针指2和3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2时半。2:30
时针指3和4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3时半。3:30
时针指4和5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4时半。4:30
时针指5和6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5时半。5:30
时针指6和7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6时半。6:30
注意:半时的时候,分针一定指6,时针指在两数字中间,如如时针指的是一个数,则这个时刻是错误的。而分针指在12附近,时针马上指着准确的数字,此时是大约几时整。
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注意:“大约是几时”拨针时应该掌握在前后5分以内。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8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
加数+加数=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要点: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整理与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三)知道以下规律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9
1、勤动手。学习数学不能光用脑子想想就可以的,学数学一定要勤动手,有很多时候,没有想明白,但用手去写一写,说不定就做出来了。
2、作业很重要。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要完成老师布置得作业,如果只是上课听讲,那是远远不够的,在完成老师布置作业的`同时,还要多做课后习题进行巩固。
3、上课预习,下课复习。学习数学的很重要一点便是,上课之前做好预习,这样才能在听课的过程中重点听自己预习时不太懂的知识点,下课要及时复习,上课时听得没有经过巩固很容易忘记。
4、总结错题库。学习数学的时候,可以用一个本子来记录自己所做错的题目,每隔3天左右,再回头进行做一遍,有些错题,当时可能会做了,但过几天有可能就会再次忘记。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0
文章摘要: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涉及到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时间、找规律等共8节的知识点,这些内容是小学数学的入门级的知识,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
一、目标与要求
1.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4.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5.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6.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二、重难点
1.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2.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3.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4.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5.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6.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
7.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有上下、前后、左右之分。
2.上:位置方位名词,例如:汽车在马路的上面。
3.下:位置方位名词,例如:船在桥的下面。
4.前:位置方位名词。
例如:张三在李四的前排,那么可以说张三在李四的前面。
5.后:位置方位名词。
例如:李四在张三的后排,那么可以说李四在张三的后面。
7.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8.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0以内的数字之间的退位减法。例如:12-9=3.
9.图形的拼组(作风车):
10.数一数
11.读数
24读作“二十四”;169读作“一百六十九”。
12.比较数的大小
先比较高数位的数学,再按照数位的高低依次比较。
例如:39和145比较大小,39百位数字为0,145百位数字为1,0小于1,所以39小于145.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1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
3.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5.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6.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2
1、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能分辨出四种基本的图形。
2、学会观察,能在生活中找出基本的形状,会举例。
3、能区分出面和体的.关系,体会“面在体上”。
4、能找出一组图形的规律。
5、能在复杂的图案中找出基本的图形。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3
1、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
1元=10角;10角=1元;1角=10分;10分=1角;10角=100分;1元=100分。
3、主要题型:
填合适的单位。(注意和生活实际联系)
计算:元+元角+角满10角记得换成1元
元-元角-角“角”不够减向“元”借1元当10角再计算
4、解决问题:先画批,找准数据,再列式计算。
列式时用:“几元几角+几元几角”的'形式来表示,不用小数形式列式。
5、换钱:1张10元可以换5张2元。
1张100元可以换5张20元。1张100元可以换2张50元。
1张50元可以换10张5元。
6、2.00元=2元;0.50元=5角;59.90元=59元9角;9.25元=9元2角5分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4
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小小运动会
1、应用10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的'计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
3、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4、能利用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5
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三种时间。
首先认识时针、分针
时针:粗短;
分针:细长
认识整时技巧: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1: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2: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6: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8: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2就是12时。12:00
注意:分针指在12附近,时针马上指着准确的'数字,此时是“大约”几时整。
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注意:“大约是几时”拨针时应该掌握在前后5分以内。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03-16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1-10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1-18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经典)10-21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08-07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01-05
初三数学上册的知识点总结12-20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03-31
一年级上册数学加减知识点07-03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