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19篇)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总结 1
【概率】
一、事件:
1、事件分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
2、必然事件:事先就能肯定一定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指该事件每次一定发生,不可能不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是100%(或1)。
3、不可能事件:事先就能肯定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指该事件每次都完全没有机会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性为零。
4、不确定事件:事先无法肯定会不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说该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性在0和1之间。
二、等可能性:是指几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1、概率:是反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量,它是一个比例数,一般用P来表示,P(A)=事件A可能出现的结果数/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
2、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
3、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不可能事件)=0;
4、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在0—1之间,记作0
三、几何概率
1、事件A发生的.概率等于此事件A发生的可能结果所组成的面积(用SA表示)除以所有可能结果组成图形的面积(用S全表示),所以几何概率公式可表示为P(A)=SA/S全,这是因为事件发生在每个单位面积上的概率是相同的。
2、求几何概率:
(1)首先分析事件所占的面积与总面积的关系;
(2)然后计算出各部分的面积;
(3)最后代入公式求出几何概率。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总结 2
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前是“十”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是“一”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一”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2、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
(1)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合并同类项步骤:
a.准确的找出同类项。
b.逆用分配律,把同类项的系数加在一起(用小括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c.写出合并后的结果。
(4)在掌握合并同类项时注意:
a.如果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后,结果为0.
b.不要漏掉不能合并的'项。
c.只要不再有同类项,就是结果(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
说明:合并同类项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1)代数式化简
(2)代入计算
(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总结 3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一几何图形
几何学:数学中以空间形式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叫做几何学。
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几何图形可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叫做立体图形,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1、几何图形的投影问题
每一种几何体从不同的方向去看它,可以得到不同的简单平面几何图形。实际上投影所得到的简单平面几何图形是被投影几何体可遮挡视线的部分在平面内所留下的影子。
2、立体图形的展开问题
将立体图形的表面适当剪开,
一、点、线、面、体
1、点、线、面、体的概念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由平面和曲成围成一个几何体
2、点、线、面和体之间的关系(1)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2)体是由面组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
二、线段、射线、直线
1、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
(1)线段:线段可以近似地看成是一条有两个端点的崩直了的线。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2)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射线无法量出长度。
(3)直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直线无法量出长度。
概念剖析:
①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
②“线段可以量出长度”,即线段有明确的长度,“射线和直线都无法量出其长度”,即射线和直线既没有明确的长度,也没有射线与射线、直线与直线、射线与直线之间的长短比较之说;
③线段只有长短之分,而没有大小之别,射线和直线既没有长短之分,也没有大小之别;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长的直线比3㎝长的直线要长2㎝;B、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直线;
C、直线和射线都是不可度量的,所以它们都无法表示;D、直线AB、射线AB和线段AB表示的都是同一几何图形;
2、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
(1)线段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是用两个端点来表示,二是用一个小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
(2)射线的表示方法只有一种:用端点和射线上的另一个点来表示,端点要写在前面。
(3)直线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是用直线上的两个点来表示,二是用一个小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
概念剖析:
①将线段的两个端点位置颠倒,得到的新线段与原来的线段是同一线段,即线段AB与线段BA是同一线段;
②将表示射线的'两个点位置颠倒,得到的新射线与原来的射线不是同一射线,即射线AB与射线BA不是同一射线,因为它们的端点和方向不同;
③将表示直线的两个点位置颠倒,得到的新直线与原来的直线是同一直线,即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一直线;
④识别图中线段的条数要把握一点:只要有一个端点不相同,就是不同的线段;
⑤识别图中射线的条数要把握两点:端点和方向缺一不可;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总结 4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常见的几何体及其特点
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且各面都是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棱柱:上下两个面称为棱柱的底面,其它各面称为侧面,长方体是四棱柱。棱锥: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圆柱:有上下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曲面),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圆。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两个相同的圆形和一个长方形连成。
圆锥:有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曲面)。侧面展开图是扇形,底面是圆。球:由一个面(曲面)围成的几何体
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
6、截一个正方体:
(1)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注意:
①、正方体只有六个面,所以截面最多有六条边,即截面边数最多的图形是六边形.
②、长方体、棱柱的截面与正方体的截面有相似之处.
(2)用平面截圆柱体,可能出现以下的几种情况.
(3)用平面去截一个圆锥,能截出圆和三角形两种截面(还有其他截面,初中不予研究)
(4)用平面去截球体,只能出现一种形状的截面圆.
(5)需要记住的要点:
几何体截面形状正方体圆柱圆锥球
7、三视图
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圆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正整数正整数整数零正有理数正分数有理数有理数零负整数①②
正分数负整数分数负有理数负分数负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注意:因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可以化为分数,所以把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看作分数.
2、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注意:
①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②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单独的一个数不能说是相反数。
4、绝对值:
(1)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0和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也可表示为:;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2)绝对值的有关性质
①对任意有理数a,都有|a|≥0;
②若|a|=0,则a=0;
③若|a|=|b|,则a=b或a=-b;
④若|a|=b(b>0),则a=±b;
⑤若|a|+|b|=0,则a=0且b=0;
⑥对任意有理数a,都有|a|=|-a|.
5、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大数-小数0,即右边的数-左边的数0);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6、倒数:
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
倒数还可以说成是:1除以一个数(除数不等于0)的商叫做这个数的倒数,如a≠0,a的1倒数为.a
7、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一些巧算方法:a、互为相反的两个数,可以先相加;b、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c、分母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d、几个数相加能得到整数,可以先相加。
8、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步骤:
①写成省略加号的代数和。在一个算式中,若有减法,应由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转化为加法,然后再省略加号和括号;
②可以利用加法则,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简化计算。
9、有理数乘法法则: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135与如果两个数互为倒数,则它们的乘积为1。(如:-2与2、53等)
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在有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有理数乘法运算步骤:
①先确定积的符号;
②求出各因数的绝对值的积。
10、有理数除法法则:
①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②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0不可作为除数,否则无意义。
11、乘方的概念
(1)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即
nn个aaaaanan幂指数底数
在a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a叫做幂.
(2)a2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2≥0;若a2+|b|=0a=0,b=0;
0.120.01121
(3)据规律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210100注意:
①一个数可以看作是本身的一次方,如5=51;
②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要先用括号将底数括上,再在右上角写指数。
(4)乘方的运算性质:
①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②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③任何数的偶数次幂都是非负数;
④(除0以外任何数的0次方都得1)1的任何次幂都得1,0的任何次幂(除0次)都得0;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总结 5
同底数幂的除法
1、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m÷an=am-n(a≠0)。
2、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am÷an(a≠0)。
零指数幂
1、零指数幂的意义: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即:a0=1(a≠0)。
负指数幂
1、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p次幂,等于这个数的p次幂的倒数,即:
注:在同底数幂的除法、零指数幂、负指数幂中底数不为0。
整式的乘法
(一)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1、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2、系数相乘时,注意符号。
3、相同字母的幂相乘时,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4、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一起写在积里,作为积的因式。
5、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结果仍是单项式。
6、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1、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率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a+b+c)=ma+mb+mc。
2、运算时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3、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4、混合运算中,注意运算顺序,结果有同类项时要合并同类项,从而得到最简结果。
(三)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1、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n)(a+b)=ma+mb+na+nb。
2、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必须做到不重不漏。相乘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即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在未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等于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3、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含它前面的符号,确定积中每一项的符号时应用“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4、运算结果中有同类项的要合并同类项。
5、对于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时,可以运用下面的公式简化运算:(x+a)(x+b)=x2+(a+b)x+ab。
平方差公式
1、(a+b)(a-b)=a2-b2,即: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之差。
2、平方差公式中的a、b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3、平方差公式可以逆用,即:a2-b2=(a+b)(a-b)。
4、平方差公式还能简化两数之积的运算,解这类题,首先看两个数能否转化成
(a+b)?(a-b)的形式,然后看a2与b2是否容易计算。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总结 6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与负数
①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②负数: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与正数具有相反意义。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注意: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1.2有理数
1、有理数
(1)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2)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3)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2、数轴
(1)定义: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2)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原点: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4)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4、绝对值:
(1)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
(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①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②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①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②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5有理数的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3、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注意a的范围为1≤a<10。
4、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四舍五入遵从精确到哪一位就从这一位的下一位开始,而不是从数字的末尾往前四舍五入。比如:3.5449精确到0.01就是3.54而不是3.55.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总结 7
1.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包括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等。
2. 二元一次方程组:包括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等。
3. 平面直角坐标系:包括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根据坐标描点等。
4. 三角形:包括三角形的性质、分类、三边关系、角度关系等。
5. 轴对称:包括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等。
6. 多项式:包括多项式的概念、多项式的'次数和项数、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等。
7. 对顶角和平行线:包括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等。
8. 垂直:包括垂直的定义和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等。
9. 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包括这三种角的概念和性质等。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总结 8
轴对称、平移与旋转
一、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能,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这条直线就是它的。
2、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它能与另一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这条直线就是它们的,折叠时重合的对应点就是
3、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线段,对应角
4、垂直平分线的定义:
5、对称轴的画法:先连结一对点,再作所连线段的
6、对称点的画法:过已知点作对称轴的并
二、平移
图形的平移:一个图形沿着一定的方向平行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它是由移动的和所决定。
平移的特征:经过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线段(或在同一直线上)且,对应角,图形的与都没有发生变化,即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连结每对对应点所得的线段(或在同一直线上)且。
三、旋转
图形的旋转:把一个图形绕一个沿某个旋转一定的变换,叫做,这个定点叫做。
图形的旋转由、和所决定。
注意:
①旋转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动;
②旋转分为时针和时针。
③旋转一般小于360°。
旋转的特征:图形中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了的角度,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相等,对应线段,对应角,图形的`和都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
旋转对称图形:若一个图形绕一定点旋转一定角度(不超过180°)后,能与重合,这种图形就叫。
四、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后,如果能够与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
成中心对称: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后,如果它能够与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成,这个点叫做。
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
中心对称的性质:关于中心对称的图形,对应点所连线段都经过,而且被对称中心。(中心对称是旋转对称的特殊情况)。
中心对称点的作法——连结和,并延长一倍。
对称中心的求法——方法①:连结一对对应点,再求其;
方法②:连结两对对应点,找他们的。
五、图形的全等
1、全等图形定义:能够完全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
2、图形变换与全等:一个图形经翻折、平移、旋转变换所得到的新图形与全等;全等的两个图形经过上述变换后一定能够。
3、全等多边形:
⑴有关概念: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等。
⑵性质:全等多边形的、相等;
⑶判定: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多边形全等。
4、全等三角形:
⑴性质:全等三角形的、相等;
⑵判定: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总结 9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1)正数:大于零的数叫做正数。如:1,0.25,69。
负数:小于零的数叫做负数。如:-1,-3.8,-1/4,-25。零: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整数:正数、0、负数
(2)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1.2有理数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1)有理数的分类
(2)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如2与-2,-5与5,a与-a等。
①通常用a和-a表示一对相反数
②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a+b=0
③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④若|a|=|b|,则a=b,或a=-b(a与b互为相反数)
-aa
-5-4-3-2-101234
(4)绝对值: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符号表示为(|a|)绝对值最小数为0
(5)有理数数的比较:
①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②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③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有理数加法
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他们的绝对值相加。
法则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法则3.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零。
法则4.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运算律:1交换律:a+b=b+a;2结合律:(a+b)+c=a+(b+c)。
(2)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字母表示为a-b=a+(-b)。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1)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数,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数;
3、几个数相乘,只要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乘法运算律:
1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面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ab)c=a(bc);
3分配律:一个数于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b+ac。
倒数:
①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②零没有倒数
③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符号相同.
(2)有理数除法法则:
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相除。
3、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规律:加减法和乘除法计算步骤先定符号再定绝对值1.5有理数的乘方
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表示为an其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1)乘方的幂意义:表示n个a相乘,如34表示4个3相乘,即34=3×3×3×3
(2)正数的任何非0次幂都是0;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3)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算括号,从小到大。
规律:几个非负数之和为0,则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
(4)、科学记数法
1、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比原整数数位小1的正整数),如236000000=2.36×108;-2450000=-2.45×1062、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如:1.52×104=15200
(5)有效数字、近似数
近似数:接近实际数目。但是与实际数目还有差别的数。精确度: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精确到哪一位。
有效数字:一个数字从左边第一个非0的数字起到末位止,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如:0.003020有四个有效数字,分别是3、0、2、0。
对于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a×10n,规定它的有效数字就是a中的有效数字。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整式的概念:
(1)单项式: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①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②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所有的字母的指数和※注意:
①圆周率π是常数;
②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x,-b等;
③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如23a6的次数为6
④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⑤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⑥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2.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3.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注意:
①.若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则两项的和等于零,如:-3ab2+3ab2=(-3+3)ab2=0×ab2=0。
②.多项式中只有同类项才能合并,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
③.通常我们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照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降幂)或者从小到大(升幂)的顺序排列,如:-4x2+5x+5或写5+5x-4x2.4.整式的加减就是合并同类项的过程。
5.整式去括号变化规律:
(1)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x-3)=x-3
(2).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如:-(x-3)=-x+3
6.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
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的'概念: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等式的基本性质:
(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即若a=b,则a±c=b±c.
(2)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或代数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a/c=b/c
此外等式还有其它性质:若a=b,则b=a.若a=b,b=c,则a=c.说明:
①等式两边不可能同时除以为零的数或式子
②等式的性质是解方程的重要依据.
3、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方程中一定含有未知数,而且必须是等式,二者缺一不可.说明:代数式不含等号,方程是用等号把代数式连接而成的式子,且其中一定要含有未知数.
4、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任何形式的一元一次方程,经变形后,总能变成形为ax=b(a≠0,a、b为已知数)的形式,这种形式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式.
注意:a≠0这个重要条件,它也是判断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依据.一般地,如果不设定a≠0,则关于x的方程ax=b的解有如下讨论:当a≠0时,方程有唯一解x=b/a;当a=0,b=0时,方程的解为一切数;当a=0,b≠0时,方程无解。
关于绝对值方程|x|=a的解:当a≥0时,x=±a;当a<0时,无解。
5、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6、关于移项:
⑴移项实质是等式的基本性质1的运用.
⑵移项时,一定记住要改变所移项的符号.
7、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具体解题时,有些步骤可能用不上,有些步骤可以颠倒顺序,有些步骤可以合写,以简化运算,要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运用.)
8、方程的检验
检验某数是否为原方程的解,应将该数分别代入原方程左边和右边,看两边的值是否相等.注意:应代入原方程的左、右两边分别计算,不能代入变形后的方程的左边和右边.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总结 10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x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x①x②
2.数轴:
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x?xa+b=0x?x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x绝对值可表示为:x或x;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
(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
(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6)大数-小数x>x0,小数-大数x 6.互为倒数: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xa≠0,那么x的.倒数是x;若ab=1?xa、b互为倒数;若ab=-1?xa、b互为负倒数。 7.x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x;(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x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x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x. 12.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x.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x(-a)n=-an或(ax-b)n=-(b-a)nx,x当n为正偶数时:x(-a)nx=anx或x(a-b)n=(b-a)nx.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5.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近似数的精确位: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 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 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角的性质: (1)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构成角的两条射线的幅度大小有关。 (2)角的大小可以度量,可以比较 (3)角可以参与运算。 时针问题: 时针每小时300,每分钟0.50;分针每分钟60;时针与分针每分钟差5.50。 时针与分针夹角=分×5.50—时×300(分针靠近12点) 时针与分针夹角=时×300—分×5.50(时针靠近12点) 若结果大于1800,另一角度用3600减这个角度。 经过多少时间重合、垂直、在一条线上,用求出的重合、垂直、在一条线上的时间减去现在的时间。追及问题还可用追及度数/5.5。 角的平分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多边形 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叫做多边形。 从一个n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0,正多边形(每条边都相等,每个内角都相等的'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0 / n 过n边形一个顶点有(n—3)条对角线,n边形共(n—3)×n / 2条对角线。 圆、弧、扇形 圆:平面上一条线段绕着固定的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称为圆心 弧: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2、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为常数,并且)。使二元一次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一般有无数组解。 3、方程组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组叫二元一次方程组。使二元一次方程组每个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有一个解。 4、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观察方程组中,是否有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如果有,则将它直接代入另一个方程中;如果没有,则将其中一个方程变形,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再将表示出的未知数代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求出另外一个未知数的值。 5、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1)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如果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既不相等又不互为相反数,就用适当的数去乘方程的两边,使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2)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 (3)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 (4)将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求出另外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原方程组的解。 6、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①观察方程组中未知数的系数特点,确定先消去哪个未知数; ②利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把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与另外两个方程分别组成两组,消去同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关于另外两个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③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得两个未知数的值; ④将这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较简单的一个方程中,求出第三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原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第1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复习目标: 1.能灵活运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理解相反数、绝对值,并能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能熟练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计算,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计算。 3.学会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较大的数,会根据精确度取近似数,能判断一个近似数是精确到哪一位。 4.能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基础知识: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的前面加上一个“-”号就变成负数(负数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和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例如上升/下降,增加/减少,收入/支出,盈利/亏损,零上/零下,东/西,顺时针/逆时针 2.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整数又分为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分为正分数和负分数。 3.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任何一个有理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唯一的点来表示(注意:并不是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有理数,有一些点表示的是无理数例如π) 4.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数的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总是大于负数。 5.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一般地,a和-a是一对互为相反数;特殊地,0的相反数是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绝对值为a的数有两个:a和-a)。 6.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之间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大绝对值减去小绝对值; (3)任何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减法其实就是加法。) 9.加减混合运算统一看成是几个数的和的形式(省略加号和括号),根据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运算。通常: (1)互为相反数相结合 (2)符号相同相结合 (3)分母相同的相结合 (4)几个数相加得整数的相结合。 10.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为0。多个数相乘看负因数的个数,偶数个则积为正,奇数个则积为负;并把所有因数的绝对值相乘。 1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 12.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除法其实就是乘法。)乘除混合运算统一化除为乘,再根据乘法法则进行运算。 13.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特殊的乘法运算),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其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奇数次幂是负数。 1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先算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 15.科学记数法:把大于10的数表示成a×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位只有一位10的数,n是正整数;n=原数的整数位数-1)。 16.取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就看后一位,四舍五入。有效数字:从一个数的第一个非零数字起,到末位数字为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例如:1.804有四个有效数字1、8、0、4.0.0668只有三个有效数字:6、6、8。) 第一章 有理数 (一)正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 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 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 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 b+ a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 c = a +(b+ 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 ab = a +(b)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ab= ba 4.乘法结合律:(ab)c = a (b c) 5.乘法分配律:a(b +c)= a b+ ac (六)有理数除法 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七)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写作an。(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指数) 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八)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九)科学记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 第二章 整式 (一)整式 1.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叫整式。 2.单项式: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3.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4.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6.项: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7.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8.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9.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二)整式加减 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去括号: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一)方程: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二)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方程里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解:求出的方程中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二)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 b,那么a± c= b± c 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 b,那么a c= b c; 如果a= b,(c0),那么a ∕c = b ∕ c。 (三)解方程的步骤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1.去分母:把系数化成整数。 2.去括号 3.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 4.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为1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一、图形认识初步 1.几何图形:把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的统称。 2.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图形是平面图形。 3.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图形是立体图形。 4.展开图: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5.点,线,面,体 ①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②线与线相交得点,面与面相交得线。 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二、直线、线段、射线 1.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2.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3.直线: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 4.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5.相交:两条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称这两条直线相交。 6.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公共点,这个公共点叫交点。 7.中点:M点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8.线段的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9.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三、角 1.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 3.角的度量与表示: ①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 ②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角的度、分、秒是60进制。 4.角的比较: 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②平角和周角: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始边继续旋转,当他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平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直角等于90度。 ③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④工具:量角器、三角尺、经纬仪。 5.余角和补角 ①余角: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②补角: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③补角的性质:等角的补角相等 ④余角的性质:等角的余角相等 代数式中的一种有理式:不含除法运算或分数,以及虽有除法运算及分数,但除式或分母中不含变数者,则称为整式。(分母中含有字母有除法运算的,那么式子叫做分式) 1、单项式:数或字母的积(如5n),单个的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1)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及性质符号叫做单项式的系数。(如果一个单项式,只含有数字因数,系数是它本身,次数是0)。 (2)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非零常数的次数为0)。 2、多项式 (1)概念: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2)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的排列: 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在做多项式的排列的题时注意: (1)由于单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因此在排列时,仍需把每一项的性质符看作是这一项的一部分,一起移动。 (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排列时,要注意: a、先确认按照哪个字母的指数来排列。 b、确定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还是升幂排列。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4、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写成3/a的形式; (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 。 初中数学实数知识点 平方根: 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 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 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初中提高数学成绩诀窍 数学不能只依靠上课听得懂 很多初中生认为自己只要上数学课听得懂就够了,但是一做到综合题就蒙了,基础题会做,但是会马虎。这类问题都是学生在课堂上都以为自己听得懂就够了。 初中同学要首先对数学做一个认知,听得懂≠会做,会做≠拿的到分。听得懂只占你数学成绩的20%,仅仅听得懂只说明你理解能力还可以,不说明你能拿到很高的数学成绩。 只有听的懂理解了加上练,再加上多练,达到最后又快又准的做出来,这时候的数学成绩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三个重要的数学思想 1、方程的思想。数学是研究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初中数学最重要的就是等量关系,其次是不等量关系。最常见的等量关系就是方程。 2、数形结合的思想。任何一道题,只要与形沾边,就应该根据题意中的草图分析一番。这样做,不但直观,而且全面,整体性强。 3、对应的思想。 初中生数学成绩的提高,需要靠自己勤加练习和脚踏实地的去接受数学。 数轴 ⒈数轴的概念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意: ⑴数轴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 ⑵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⑶同一数轴上的单位长度要统一; ⑷数轴的三要素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的。 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0用原点表示。 ⑵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也就是说,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如,数轴上的点π不是有理数) 3.利用数轴表示两数大小 ⑴在数轴上数的大小比较,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⑵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⑶两个负数比较,距离原点远的数比距离原点近的数小。 4.数轴上特殊的(小)数 ⑴最小的自然数是0,无的自然数; ⑵最小的正整数是1,无的正整数; ⑶的负整数是-1,无最小的负整数 5.a可以表示什么数 ⑴a>0表示a是正数;反之,a是正数,则a>0; ⑵a<0表示a是负数;反之,a是负数,则a<0 ⑶a=0表示a是0;反之,a是0,则a=0 1、 我们把实物中抽象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geometric figure)。 2、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solidfigure)。 3、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planefigure)。 4、将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net)。 5、几何体简称为体(solid)。 6、包围着体的是面(surface),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7、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line),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point)。 8、点动成面,面动成线,线动成体。 9、经过探究可以得到一个基本事实: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公理)。 10、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intersection),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pointof intersection)。 多姿多彩的图形 1.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2.点、线、面、体 A.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 B.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线可分为直线、射线、线段 C.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简称体。 D.面:包围着体的是面,面可分为平的面、曲的面。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此外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平面图形。 许多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适当地剪开,就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 线、面、体 几何体也简称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 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 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直线、射线、线段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点C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类似的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直线桑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合数的概念 合数指自然数中除了能被1和本身整除外,还能被其他数(0除外)整除的数。与之相对的是质数,而1既不属于质dao数也不属于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其中,完全数与相亲数是以它为基础的。 自然数的性质和特点 1、有序性。自然数的有序性是指,自然数可以从0开始,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排成一个数列:0,1,2,3,…这个数列叫自然数列。 2、无限性。自然数集是一个无穷集合,自然数列可以无止境地写下去。 3、传递性:设 n1,n2,n3 都是自然数,若 n1>n2,n2>n3,那么 n1>n3。 4、三岐性:对于任意两个自然数n1,n2,有且只有下列三种关系之一:n1>n2,n1=n2或n1 5、最小数原理:自然数集合的任一非空子集中必有最小的数。 一.整式 ※1.单项式 ①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②单项式的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数字因数,作为单项式的系数,必须连同数字前面的性质符号,如果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积,并非没有系数. ③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 ①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②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有次数,含有字母的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没有系数.多项式的每一项都是单项式,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就是这个多项式作为加数的单项式的个数.多项式中每一项都有它们各自的次数,但是它们的次数不可能都作是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只有一个,它是所含各项的'次数中最高的那一项次数.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二.整式的加减 1.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2.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三.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m,n都是正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②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③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④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 (其中m、n、p均为正数); ⑤公式还可以逆用:(m、n均为正整数) 四.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1.幂的乘方法则:(m,n都是正数)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的,但两者不能混淆. ※2.. ※3.底数有负号时,运算时要注意,底数是a与(-a)时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法则化成同底, 如将(-a)3化成-a3 ※4.底数有时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 ※5.要注意区别(ab)n与(a+b)n意义是不同的,不要误以为(a+b)n=an+bn(a、b均不为零). ※6.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 (n为正整数). ※7.幂的乘方与积乘方法则均可逆向运用. 五.同底数幂的除法 ※1.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a≠0,m、n都是正数,且m>n). ※2.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 ,如 ,(-2.50=1),则00无意义. 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 ( a≠0,p是正整数),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 1、整式的乘除的公式运用(六条)及逆运用(数的计算)。 (1)an·am (2)(am)n= (3)(ab)n= (4)am÷an (5)a0(a≠0) (6)a—p== 2、单项式与单项式、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3、整式的乘法公式(两条)。 平方差公式:(a+b)(a—b)= 完全平方公式:(a+b)2(a—b)2 常用公式:(x+m)(x+n)= 4、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5、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和 6、两直线平行的条件:(角的关系线的平行) ①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互补,两直线平行。 7、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线的平行 8、能判别变量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会列列关系式(因变量=自变量与常量的关系) 9、变量中的图象法,注意: (1)横、纵坐标的对象。 (2)起点、终点不同表示什么意义 (3)图象交点表示什么意义 (4)会求平均值。 10、三角形 (1)三边关系:角的关系) (2)内角关系: (3)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 (4)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注意:公共边、边的公共部分对顶角、公共角、角的公共部分) (5)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6)等腰三角形: (a)知边求边、周长方法 (b)知角求角方法 (c)三线合一: (7)等边三角形: 11、会判轴对称图形,会根据画对称图形,(或在方格中画) 12、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 13、对称轴 (1)等腰三角形:对称轴,性质 (2)线段:对称轴,性质 (3)角:对称轴,性质 14、尺规作图: (1)作一线段等已知线段 (2)作角已知角 (3)作线段垂直平分线 (4)作角的平分线 (5)作三角形 15、事件的分类:会求各种事件的概率 (1)摸球:P(摸某种球)= (2)摸牌:P(摸某种牌)= (3)转盘:P(指向某个区域)= (4)抛骰子:P(抛出某个点数)= (5)方格(面积):P(停留某个区域)= 16、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 17、方法归纳: (1)求边相等可以利用 (2)求角相等可以利用。 (3)计算简便可以利用。 18、注意复习: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科学记数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绝对值。 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点 平行: ①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③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3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垂直: ①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②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③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垂直平分线:垂直和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垂直平分线。 垂直平分线垂直平分的一定是线段,不能是射线或直线,这根据射线和直线可以无限延长有关,再看后面的',垂直平分线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垂直平分线的时候,确定了2点后(关于画法,后面会讲)一定要把线段穿出2点。 初中提高数学成绩诀窍 很多初中生认为自己只要上数学课听得懂就够了,但是一做到综合题就蒙了,基础题会做,但是会马虎。这类问题都是学生在课堂上都以为自己听得懂就够了。 初中同学要首先对数学做一个认知,听得懂≠会做,会做≠拿的到分。听得懂只占你数学成绩的20%,仅仅听得懂只说明你理解能力还可以,不说明你能拿到很高的数学成绩。 只有听的懂理解了加上练,再加上多练,达到最后又快又准的做出来,这时候的数学成绩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总结06-14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05-13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06-05 人教版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11-03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07-18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通用18篇)07-07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0-31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知识点12-18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模板04-08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总结 11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总结 12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总结 13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总结 14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总结 15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总结 16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总结 17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总结 18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总结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