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10-30 09:40:08 知识点总结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合集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合集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1

  (一)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多和少的应用题(抓有效信息的能力)

  (五)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2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基本概念

  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

  一、概念

  (一)整数

  1、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

  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7、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例如把1254300000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125430万;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12.543亿。

  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例如:1302490015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13亿。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8、整数大小的比较: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以此类推。

  (二)小数

  1、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如1/10记作0.1,7/100记作0.07。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做小数部分。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叫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第二位叫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就叫做几位小数。如0.36是两位小数,3.066是三位小数

  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小数部分的最高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

  2、小数的读法: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向右顺次读出每一位数位上的数字。

  3、小数的写法: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4、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5、小数的分类

  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例如:0.25 、 0.368都是纯小数。

  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例如:3.25 、 5.26都是带小数。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例如:41.7 、 25.3 、 0.23都是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例如:4.33 3.1415926

  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例如:∏

  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3.555 0.0333 12.109109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例如:3.99 的循环节是“ 9 ”,0.5454 的循环节是“ 54 ” 。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例如:3.111 0.5656

  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3.1222 0.03333

  写循环小数的时候,为了简便,小数的循环部分只需写出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末位数字上各点一个圆点。如果循环节只有一个数字,就只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

  (三)分数

  1、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分数的读法: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之”然后读分子,分子和分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3、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

  4、比较分数的大小:

  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那个分数就大。

  分母和分子都不同的分数,通常是先通分,转化成通分母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如果被比较的分数是带分数,先要比较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带分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它们的分数部分,分数部分大的那个带分数就大。

  5、分数的分类

  按照分子、分母和整数部分的不同情况,可以分成: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6、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及分数的基本性质

  除法是一种运算,有运算符号;分数是一种数。因此,一般应叙述为被除数相当于分子,而不能说成被除数就是分子。由于分数和除法有密切的关系,根据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可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它是约分和通分的依据。

  7、约分和通分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8、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四)百分数

  1、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用"%"来表示。百分号是表示百分数的符号。

  2、百分数的读法:读百分数时,先读百分之,再读百分号前面的数,读数时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3、百分数的写法: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4、百分数与折数、成数的互化。

  5、纳税和利息:

  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率。由银行规定按年或按月计算。

  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6、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意义不同。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它只能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不能表示某一具体数量。如:可以说1米是5米的20%,不可以说“一段绳子长为20%米。”因此,百分数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如:甲数是3,乙数是4,甲数是乙数的;还可以表示一定的数量,如:犌Э恕米等。

  应用范围不同。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常用于调查、统计、分析与比较。而分数常常是在测量、计算中,得不到整数结果时使用。

  书写形式不同。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采用百分号“%”来表示。如:百分之四十五,写作:45%;百分数的分母固定为100,因此,不论百分数的分子、分母之间有多少个公约数,都不约分;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自然数,也可以是小数。而分数的分子只能是自然数,它的表示形式有: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一般要通过约分化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

  7、数的互化

  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五)数的整除

  1、整除的意义

  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除尽的意义甲数除以乙数,所得的商是整数或有限小数而余数也为0时,我们就说甲数能被乙数除尽,(或者说乙数能除尽甲数)这里的甲数、乙数可以是自然数,也可以是小数(乙数不能为0)。

  2、约数和倍数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奇数和偶数

  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①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

  ②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

  ①相邻两个自然数之和是奇数,之积是偶数。

  ②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4、整除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

  5、质数和合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4、6、8、9、12都是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约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6、分解质因数

  质因数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叫做15的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数。先用能整除这个合数的质数去除,一直除到商是质数为止,再把除数和商写成连乘的形式。

  公因(约)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①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②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③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④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如果几个数中任意两个都互质,就说这几个数两两互质。

  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约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

  公倍数

  ①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倍数。

  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的公约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约数1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的最大公约数。

  ②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或其中的部分数)的公约数去除,一直除到互质(或两两互质)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的公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性质和规律

  (一)商不变的规律

  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商不变。

  (二)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0倍

  3、小数点向左移或者向右移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位。

  (四)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2、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

  3、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三、运算法则

  (一)整数四则运算的法则

  1、整数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整数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一个因数×一个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整数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乘方:

  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例如3 × 3 =32

  (二)小数四则运算

  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3

  一、圆的特征

  1、圆是平面内封闭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2、圆的特征:外形美观,易滚动。

  3、圆心O:圆中心的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圆多次对折之后,折痕的相交于圆的中心即圆心。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r: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直径d: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同圆或等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或r=d÷2

  4、等圆:半径相等的圆叫做同心圆,等圆通过平移可以完全重合。同心圆:圆心重合、半径不等的两个圆叫做同心圆。

  5、圆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有一条对称轴的图形:半圆、扇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角。

  有二条对称轴的图形:长方形

  有三条对称轴的图形:等边三角形

  有四条对称轴的图形:正方形

  有无条对称轴的图形:圆,圆环

  6、画圆

  (1)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

  (2)画圆步骤:定半径、定圆心、旋转一周。

  二、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周长用字母C表示。

  1、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2、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即:圆周率π=周长÷直径≈3.14

  所以,圆的周长(c)=直径(d)×圆周率(π)—周长公式:c=πd,c=2πr

  圆周率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14是近似值。

  3、周长的变化的规律:半径扩大多少倍直径也扩大多少倍,周长扩大的倍数与半径、直径扩大的倍数相同。

  4、半圆周长=圆周长一半+直径=πr+d

  三、圆的面积s

  1、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如图把一个圆沿直径等分成若干份,剪开拼成长方形,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像越接近长方形。

  圆的半径=长方形的宽

  圆的'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圆的周长的一半(πr)×圆的半径(r)

  S圆=πr×r=πr2

  2、几种图形,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圆的周长最短,而长方形的周长最长;反之,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则,而长方形的面积则最小。

  周长相同时,圆面积,利用这一特点,篮子、盘子做成圆形。

  3、圆面积的变化的规律:半径扩大多少倍,直径、周长也同时扩大多少倍,圆面积扩大的倍数是半径、直径扩大的倍数的平方倍。

  4、环形面积=大圆–小圆=πR2-πr2

  扇形面积=πr2×n÷360(n表示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5、跑道:每条跑道的周长等于两半圆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条直跑道的和。因为两条直跑道长度相等,所以,起跑线不同,相邻两条跑道起跑线也不同,间隔的距离是:2×π×跑道宽度。

  一个圆的半径增加a厘米,周长就增加2πa厘米。

  一个圆的直径增加b厘米,周长就增加πb厘米。

  6、任意一个正方形的内切圆即圆的直径是正方形的边长,它们的面积比是4∶π。

  7、常用数据

  π=3.14 2π=6.28 3π=9.42 4π=12.56 5π=15.7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4

  1、上、下

  (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上、下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的方位,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前、后

  (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前、后、最×的含义,以及前后的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方位,会用前、后、最前、最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加减法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有几枝铅笔(加法的认识)

  知识点:

  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感悟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的加法口算。

  3、第一次出现了图形应用题,要让学生学会看图形应用型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有几辆车(初步认识加法的交换律)

  3、左、右(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左右的方位,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位置

  (1)明确“横为行、竖为列”,并知道“第几行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2个数据(2个维度)描述人或物体的具体位置。

  (3)在具体情境中,能依据2个维度的数据找到人或物体的具体位置。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5

  1.奇偶性

  问题

  奇+奇=偶奇×奇=奇

  奇+偶=奇奇×偶=偶

  偶+偶=偶偶×偶=偶

  2.位值原则

  形如:abc=100a+10b+c

  3.数的整除特征:

  整除数特征

  2末尾是0、2、4、6、8

  3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5末尾是0或5

  9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

  11奇数位上数字的和与偶数位上数字的和,两者之差是11的倍数

  4和25末两位数是4(或25)的倍数

  8和125末三位数是8(或125)的倍数

  7、11、13末三位数与前几位数的差是7(或11或13)的倍数

  4.整除性质

  ①如果c|a、c|b,那么c|(ab)。

  ②如果bc|a,那么b|a,c|a。

  ③如果b|a,c|a,且(b,c)=1,那么bc|a。

  ④如果c|b,b|a,那么c|a.

  ⑤a个连续自然数中必恰有一个数能被a整除。

  5.带余除法

  一般地,如果a是整数,b是整数(b≠0),那么一定有另外两个整数q和r,0≤r

  当r=0时,我们称a能被b整除。

  当r≠0时,我们称a不能被b整除,r为a除以b的余数,q为a除以b的不完全商(亦简称为商)。用带余数除式又可以表示为a÷b=q……r,0≤r

  小学生奥数知识点

  数列求和:

  等差数列: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一定的,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

  基本概念: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般用a1表示;

  项数:等差数列的所有数的个数,一般用n表示;

  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般用d表示;

  通项: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般用an表示;

  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般用Sn表示。

  基本思路:等差数列中涉及五个量:a1,an,d,n,sn,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这第四个。

  基本公式:通项公式:an=a1+(n-1)d;

  通项=首项+(项数一1)×公差;

  数列和公式:sn,=(a1+an)×n÷2;

  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公式:n=(an+a1)÷d+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公差公式:d=(an-a1))÷(n-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关键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

  小学奥数几何知识点整理

  鸟头定理即共角定理。

  燕尾定理即共边定理的一种。

  共角定理:

  若两三角形有一组对应角相等或互补,则它们的`面积比等于对应角两边乘积的比。

  共边定理:

  有一条公共边的三角形叫做共边三角形。

  共边定理:设直线AB与PQ交与M则S△PAB/S△QAB=PM/QM

  这几个定理大都利用了相似图形的方法,但小学阶段没有学过相似图形,而小学奥数中,常常要引入这些,实在有点难为孩子。

  为了避开相似,我们用相应的底,高的比来推出三角形面积的比。

  例如燕尾定理,一个三角形ABC中,D是BC上三等分点,靠近B点。连接AD,E是AD上一点,连接EB和EC,就能得到四个三角形。

  很显然,三角形ABD和ACD面积之比是1:2

  因为共边,所以两个对应高之比是1:2

  而四个小三角形也会存在类似关系

  三角形ABE和三角形ACE的面积比是1:2

  三角形BED和三角形CED的面积比也是1:2

  所以三角形ABE和三角形ACE的面积比等于三角形BED和三角形CED的面积比,这就是传说中的燕尾定理。

  以上是根据共边后,高之比等于三角形面积之比证明所得。

  必须要强记,只要理解,到时候如何变形,你都能会做。至于鸟头定理,也不要死记硬背,掌握原理,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6

  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小小运动会

  1、应用10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的计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

  3、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4、能利用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7

  角:

  (1)角的静态定义: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2)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角的符号:∠

  角的种类: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

  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

  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

  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1)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2)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3)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乘法:

  乘法是指一个数或量,增加了多少倍。例如4乘5,就是4增加了5倍率,也可以说成5个4连加。

  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例: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xx(积)

  平行:

  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空间的两个平面或空间的一条直线与一平面之间没有任何公共点时,称它们平行。如图直线AB平行于直线CD,记作AB∥CD。平行线永不相交。

  垂直:

  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相交,或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如果交角成直角,叫做互相垂直。

  平行四边形:

  在同一平面内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梯形:

  梯形是指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

  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其中长边叫下底,短边叫上底;也可以单纯的认为上面的一条叫上底,下面一条叫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

  除法:

  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8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3.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4.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5.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6.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 减法性质:a-b-c=a-(b+c)a-(b-c)=a-b+c 乘法: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除法: 除法性质:a÷b÷c=a÷(b×c)

  7.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8.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10.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五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

  11.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12.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

  13.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14.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1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16.a×a可以写作aa或a2,读作a的平方。 2a表示a+a

  17.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18.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19.10个数量关系式: 加法: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两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乘法: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20.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等式。

  21.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 【长=周长÷2-宽; 宽=周长÷2-长】 字母公式:C=(a+b)×2 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S=a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ah 三角形:面积=底×高÷2【底=面积×2÷高; 高=面积×2÷底】 字母公式: S=ah÷2 梯形: 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 高=面积×2÷(上底+下底)】

  2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3.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24.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25.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26.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27.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28.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29.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30.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31.由6位组成: 前2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 前3位表示邮区 前4位表示县(市) 最后2位表示投递局

  32.身份证号码:18位 倒数第二位的数字用来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双数表示女。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9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2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4.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5.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学习难点: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角的意义;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3.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4.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5.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十万:10个一万;

  一百万:10个十万;

  一千万:10个一百万;

  一亿:10个一千万。

  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

  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数级分类:

  (1)四位分级法: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

  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

  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

  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

  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5.数的产生: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10

  1.根据方向和距离可以确定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2.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

  先用量角器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用直尺确定图上距离,最后找出物体的具体位置,并标上名称。

  3.描述路线图时,要先按行走路线确定每一个参照点,然后以每一个参照点建立方向标,描述到下一个目标所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即每一步都要说清是从哪儿走,向什么方向走了多远到哪儿。

  4.绘制路线图的方法:

  (1)确定方向标和单位长度。

  (2)确定起点的位置。

  (3)根据描述,从起点出发,找好方向和距离,一段一段地画。除第一段(以起点为参照点)外,其余每一段都要以前一段的'终点为参照点。

  (4)以谁为参照点,就以谁为中心画出“十”字方向标,然后判断下一地点的方向和距离。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11

  一生活中的数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

  知识点: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12

  第一章————除法

  1、用乘法口诀做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应用题中,除数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

  商的单位是问题的单位,余数的单位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

  3、解决生活问题,如提的问题是“至少需要几条船?”,用进一法(用商加1)”,乘船、坐车、坐板凳等,读懂题目再作答。

  第二章————方向与位置(认识方向)

  1、地图上的方向口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辨认方向时要画方向标。

  2、“小猫在小狗的()方,()在小狗的东面”,是以小狗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

  “小猪在小马的()方”,“小马的()方是小猪”,是以小马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

  3、太阳早上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指南针一头指着(),一头指着()。小明早上面向太阳时,他的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4、当吹东南风时,红旗往()飘;

  吹西北风时,红旗往()飘。

  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数(认识10000以内的数)

  1、计数器上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千位的左边是()位,右边是()位。

  2、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位,它的千位是5,个位是2,其他的数位是0,它是()。

  3、在8536中,8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3在()位上,表示()。6在()位上,表示()。

  4、由三个千,五个一组成的数是(),由9个一,两个百和一个千组成的数是()。

  5、读数时,要从高读起,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0个“零”;

  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写数,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顺序表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没有数,就写“0”占位。

  6、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100个一百是()。10000里面有()个百,1000里面有()个十。

  7、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

  8、比较大小时,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少的数就小;

  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的,就比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从大到小用“>”,从小到大用“<”。

  第四章————测量1、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0米=1千米;

  3、长度单位比较大小,首先要观察单位,换成统一的单位之后才能比较;

  4、长度单位的加减法,米加米,分米加分米.......就是把相同的单位进行加减。

  第五章————加与减1、口算整百加减整百时,想成几个百加减几个百,加减整十数的算理也相同。

  2、计算时要注意:(1)、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2)、计算加法时,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3)、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但是不要忘记退位时要减1;

  3、在估算中,如果估算到百位,就看十位数是多少,如果十位上的数大于5,则百位进1,十位和个位舍去,变为0,如估算678,就变为700;

  如果十位上的数小于5,则百位不变,十位和个位舍去,变为0,如估算607,就变为600;

  4、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如:()+156=368(用368-156计算)280+()=760(用760-280计算)

  5、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如:()-156=368(用156+368计算)

  980-()=760(用980-760计算)

  6、加法的验算方法:(1)交换加数的位置,看和是否相同,(2)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7、减法的验算方法:(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否等于减数,(2)用减数加上差,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注意:运算时不要抄错数,也不要直接把验算结果抄上。

  第六章————认识角1、每个角都是由1个顶点和2条边组成;

  2、按角的大小,将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所有的直角都相等,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什么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3、比较角的大小时要注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4、正方形有四个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5、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有2个锐角,2个钝角,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第七章————时、分、秒1、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2、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就是1分钟;

  3、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4、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

  5、时、分、秒相邻单位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6、比较时间,首先要观察,统一单位之后再比较大小。

  7、时间的加减:分减分,时减时,当分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化成60,再相加减;

  第八章————统计1、记录并学会计算,谁多,谁少。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13

  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三种时间。

  首先认识时针、分针

  时针:粗短;

  分针:细长

  认识整时技巧: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1: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2: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6: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8: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2就是12时。12:00

  注意:分针指在12附近,时针马上指着准确的.数字,此时是“大约”几时整。

  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注意:“大约是几时”拨针时应该掌握在前后5分以内。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14

  (一)分数乘法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

  (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整数和分母约分)

  (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公因数。(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

  (3)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再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这样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a×b=c,当b>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a×b=c,当b<1时,c

  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这个数。a×b=c,当b=1时,c=a。

  在进行因数与积的大小比较时,要注意因数为0时的特殊情况。

  (四)分数混合运算

  1、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五)分数乘法应用题——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已知单位“1”的量,求单位“1”的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单位“1”的量与分数相乘。

  2、巧找单位“1”的量:在含有分数(分率)的语句中,分率前面的量就是单位“1”对应的量,或者“占”“是”“比”字后面的量是单位“1”。

  3、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1)单位“1”的量+(-)单位“1”的量×这个数量比单位“1”的量多(或少)的几分之几=这个数量;

  (2)单位“1”的量×[1+这个数量比单位“1”的量多(或少)的几分之几]=这个数量。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15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加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用尺子画横线。

  ③从个位加起

  ④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写在个位、十位之间,

  不进位不写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减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用尺子画横线。

  ③从个位减起

  ④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到个位作10再减(借一要在头上写点),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不借位不写点

  ⑤得数写在横式上

  2、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方法: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四舍五入”

  如:49+42≈9028+45+24≈10098—17≈80

  50 4030 50 20100 20更深一步的估计是能够估出比80大

  注:当问题里出现“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

  3、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4、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方法:①根据已知,判断出与要求的未知,谁多谁少②求多的用加法,求少的用减法

  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一、意思不同

  基数是集合论中刻画任意集合大小的一个概念。两个能够建立元素间一一对应的.集合称为互相对等集合。例如3个人的集合和3匹马的集合可以建立一一对应,是两个对等的集合。序数是在基数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层意思。

  二、用处不同

  基数可以比较大小,可以进行运算。

  例如:

  设|A|=a|B|=β,定义a+β=|{(a,0):a∈A}∪{(b,1):b∈B}|。另,a与β的积规定为|AxB|,A×B为A与B的笛卡儿积。

  序数,汉语表示序数的方法较多。通常是在整数前加“第”,如:第一,第二。也有单用基数的。如: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三、写法

  基数:1、2、3

  序数:第1、第2、第3

  数与计算知识点

  1、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

  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16

  1、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公顷、平方千米(km2)。

  2、(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作单位。

  例如:鸟巢的占地面积约1公顷。400跑道围起来的'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5)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3、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1)首先要记住它们之间的进率: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2)换算方法:

  ○1把高级单位化为低级单位,要用乘法计算,只要用高级单位前面的数去乘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即高化低,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移几位,看进率。)

  ○2把低级单位聚成高低级单位,要用除法计算,只要用低级单位前面的数去除以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即低化高,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移几位,看进率。)

  a、把公顷转化为平方米,只要在公顷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4个0。

  b、把平方米转化为公顷,只要在平方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去掉4个0。

  c、把平方千米转化为公顷,只要在平方千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2个0。

  d、把平方千米转化为平方米,只要在平方千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6个0。

  e、把平方米转化为平方千米,只要在平方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去掉6个0。

  4、填写面积单位的规律:

  (1)国土面积、省份(含直辖市)面积、省会城市面积、州(市)面积、县、乡镇面积、村委会、村庄面积、一般要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2)公园、院(校)园、体育场(馆)等,一般要用“公顷”作单位。

  (3)房屋(建筑)面积、教室面积、校园绿化面积等,一般要用“平方米”作单位。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17

  1、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相邻单位的进率是10,即1元=10角,1角=10分。

  2、人民币按制作材料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种,按单位分为元币、角币和分币三种。其中元币共有七种,分别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角币共有三种,分别是1角、2角和5角;分币也有三种,分别是1分、2分和5分。

  3、人民币的.换算:

  (1)2元8角=(28)角

  2元10角=(30)角

  (2)2元8角=(2.80)元

  2元10角=(3)元

  (3)2.15元=(2)元(1)角(5)分

  12.00元=(12)元

  (4)0.70元=(7)角

  0.05元=(5)分

  4、换钱

  (1)换成一种:1张10元可以换(5)张2元

  (2)换两种以上:1张10元可以换(4)张2元和(2)张1元

  5、解决问题类型:

  毛巾8元5角,香皂4元8角,牙膏5元,牙刷2元6角

  (1)牙膏和牙刷一共多少钱?

  5元+2元6角=7元6角

  答:牙膏和牙刷一共要7元6角。

  (2)牙膏比牙刷贵多少钱?

  5元—2元6角=2元4角

  答:牙膏比牙刷贵2元4角。

  (3)香皂比毛巾便宜多少钱?

  8元5角—4元8角=3元7角

  答:香皂比毛巾便宜3元7角。

  (4)用10元钱买毛巾和牙刷,够吗?

  8元5角+2元6角=11元1角

  10元

  答:不够。

  (5)用10元钱买一块香皂,应找回多少钱?

  10元—4元8角=5元2角

  答:应找回5元2角。

  (6)用10元钱买毛巾和香皂够吗?如果不够,还差多少钱?

  8元5角+4元8角=13元3角

  13元3角—10元=3元3角

  答:不够,还差3元3角。

  (7)20元钱能买哪些东西,应找回多少钱?

  8元5角+4元8角+5元=18元3角

  20元—18元3角=1元2角

  答:20元可以买毛巾、香皂和牙膏,应找回1元2角。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18

  1.把整体“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分子是表示这样几份的数。把1平均分成分母份,表示这样的分子份。

  2.分子在上分母在下,也可以把它当做除法来看,用分子除以分母,相反乘法也可以改为用分数表示

  3.分数的分子不能是小数只是除0以外的自然数;

  4.分数可以表述成一个除法算式:如二分之一等于1除以2.其中,1分子等于被除数,-分数线等于除号,2分母等于除数,而0.5分数值则等于商

  5.小数化分数

  小数化分数,小数部分有几位分母就有几个零。例:0.45=45/100=9/20

  如是纯循环小数,循环节有几位,分母就有几个9.例:0.3(3循环)=3/9=1/3

  如是混循环小数,循环节有几位,分母就有几个9;不循环的数字有几位,9后面就有几个0,而分子是用循环节减去不循环的部分。例:0.12(2循环)=2-1/90=1/90

  注意:最后一定要约分。

  6.分类

  分数一般分成: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百分数;

  或分成正分数和负分数。

  介绍

  正真分数的值小于1分子比分母小,例:1/3

  假分数的值大于1,或者等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相等(假分数包括带分数)

  例:5/3、7/7、

  带分数的值大于1。

  注意事项

  ①分母不能为0,否则无意义。

  ②分数中的分子或分母经过约分后不能出现无理数(如2的平方根),否则就不是分数。

  ③一个最简分数的分母中只有2和5两个质因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最简分数的分母中只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那么就能化成纯循环小数;如果最简分数的'分母中既含有2或5两个质因数也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那么就能化成混循环小数。(注:如果不是一个最简分数就要先化成最简分数再判断;分母是2或5的最简分数一定能化成有限小数,分母是其他质数的最简分数一定能化成纯循环小数)

  7.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即分数单位不变,分子相加减,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例1:2/9+5/9=2+5/9=7/9

  例2:1/8+3/8=1+3/8=4/8=1/2

  例3:5/9-1/9=5-1/9=4/9

  例4:3/4-1/4=3-1/4=2/4=1/2

  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即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改变其分数单位而大小不变,再按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法去计算,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例1:3/4+5/7=21/28+20/28=21+20/28=41/28

  例2:5/24+1/8=5/24+3/24=5+3/24=8/24=1/3

  例3:7/8-1/4=7/8-2/8=7-2/8=5/8

  例4:8/15-1/5=8/15-3/15=8-3/15=5/15=1/3

  8.分数乘除法

  1、分数乘整数,分母不变,分子乘整数,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例1:4/5×3=4×3/5=12/5

  例2:3/22×2=3×2/22=6/22=3/11

  2、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用分母乘分母,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例1:5/6×1/3=5×1/6×3=5/18

  例2:2/5×1/4=2×1/5×4=2/20=1/10

  3、分数除以整数,分母不变,如果分子是整数的倍数,则用分子除以整数,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例1:4/15÷2=4÷2/15=2/15

  例2:42/30÷7=42÷7/30=6/30=1/5

  4、分数除以整数,分母不变,如果分子不是整数的倍数,则用这个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例1:3/8÷2=3/8×1/2=3×1/8×2=3/16

  例2:4/5÷6=4/5×1/6=4×1/5×6=4/30=2/15

  5、分数除以分数,等于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最后不是最简分数要化成最简分数。

  例1:2/3÷3/4=2/3×4/3=2×4/3×3=8/9

  例2:2/15÷1/3=2/15×3=2×3/15=6/15=2/5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12-05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06-30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05-16

小学数学知识点的总结09-08

小学的数学知识点总结07-31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12-12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09-27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优秀05-18

北京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08-12

小学数学必备知识点总结整理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