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2-12-17 15:29:14 知识点总结 我要投稿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汇编15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汇编15篇)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1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8、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9、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

  10、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1、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12、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水中生活;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3、海马是鱼类,鲸、海豚、海豹是哺乳动物,龟、海龟是爬行动物。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2

  1、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1)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它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鼠细胞核移植实验说明了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

  (2)多利羊的实例:《指导书》P34:24

  例如:A羊取细胞核,B羊取去核卵细胞,融合在一起,植入到C羊子宫里,产出多利羊,多利羊的性状与A羊一致,说明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产生多利羊的生殖方式叫克隆,属于无性生殖。

  (3)生物学家发现,染色体在生物的传宗接代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每一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一般还成对的存在。例如人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生殖细胞中(如精子和卵细胞),染色体是单条存在的。例如认得精子和卵细胞有23条染色体。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变化会影响生物正常的生长发育。

  2、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1)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它有蛋白质和DNA组成,其中最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是双螺旋结构。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叫做基因。

  3、遗传性状的概念

  (1)可以遗传的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叫做遗传性状。

  4、生物相对性状的实例

  (1)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如长头发和短头发是一对相对性状,有耳垂和无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有豌豆的皱粒和圆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等。

  (2)在人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是成对存在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隐性基因。如果体细胞内的这对基因,一个是显性基因,另一个是隐性基因,则表现出基因所决定的遗传性状。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3

  1、比较法是研究生物进化问题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证据。

  3、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2)通过对郑氏始孔子鸟与现代鸟和爬行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比较,说明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

  (3)利用组成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蛋白质)的差异性来比较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表明人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

  4、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4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

  1、无性生殖:是一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的方式有: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

  3、出芽生殖的有:酵母菌、水螅等;营养生殖的有:马铃薯、景天等;分裂生殖的有:细菌,蓝菌,变形虫,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孢子生殖的有:根霉、青霉等。

  4、植物的无性生殖

  ⑴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

  ⑵营养生殖:植物依靠营养器官进行的无性生殖。

  ⑶营养生殖的优点:①能够保持植物亲本的优良性状,②加快植物繁殖的速度。

  ⑷常用的营养生殖方法:嫁接、扦插和压条。

  嫁接的定义:是把一株植物体的芽或带有芽的枝条接到另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的方法。

  用于嫁接的芽或枝条叫做接穗,被嫁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

  接穗的条件:生长健壮且无病虫害;砧木的条件:根系发达,茎秆粗壮。

  提高嫁接成活率的方法是要将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的在一起,这样两部分形成层分裂产生的细胞才能生长愈合在一起。

  生活中枝接的方法的植物有柑、橘;芽接的有桃、苹果、山楂等;压条的有石榴;扦插的有月季,杨、柳等。

  5、植物的组织培养

  (1)植物组织培养:将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在无菌的条件下,培养在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2)植物组织培养在培养基中的组织块被诱导形成愈伤组织,从而发育成完整的植株个体。

  (3)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

  (a)在短时间内产生大批植物;(b)防止植物病毒的侵害

  第二节、植物的有性生殖

  1、植物的有性生殖:一般是指由亲代产生生殖细胞,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传粉:植物开花后,雄蕊花药中的花粉通过不同途径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⑴自花传粉:同一朵花的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给雌蕊

  ⑵异花传粉:一朵花的雄蕊的花粉传给另一朵花的雌蕊

  3、受精

  ⑴受精卵:当花粉管从珠孔进入胚珠后,末端破裂,精子释放出来,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受精卵。

  ⑵受精:植物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

  (3)子房包括子房壁和胚珠。胚珠的外层是珠被,胚珠里靠近珠孔的地方有一个比较大的卵细胞。

  生物八年级学习方法

  最重要的是做题与总结。

  1)把做题当成积累。

  在做题中你会逐渐摸清哪些地方经常成为考点。尤其是大题,出题套路会比较固定,答案也很固定。比如一些有“本质是”这样字眼的题一般要答与基因、DNA有关的知识点;又如,问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为什么是单向传递的、要答“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生物是很有规律的一个学科掌握这些常考一些卡点的知识点,会保证得一个中等、稳定的分数。

  2)将经典的题收入记忆中。每一道生物题其实都是老师们智慧的结晶,一些考点,单独考的时候并不难,你甚至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但出题人往往会将你在不同阶段学到的知识归纳、找出其共性进行考察,这样就考察了你对知识点掌握的准确性,以及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这种题一般为选择题。例如:问:下列哪细胞器可以产生水?然后给你列出了如下细胞器: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溶酶体、液泡等等,A、B、C、D四个选项分别包含了上述细胞器中的几种,你就要动用之前学过的所有关于细胞器内的反应的知识点:在学蛋白质时,学了脱水缩合可以产生水,场所:核糖体。在学细胞呼吸时,学了有氧呼吸第三步时会产生水,场所:线粒体内膜,所以答案为:线粒体、核糖体。通过这道题,你可以归纳出: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这,就转化成你自己的积累了。这样一来,做题不仅检验了你的知识掌握的怎么样,还替你归纳、总结了知识点,丰富了你的知识储备所以,对经典的题适当加以记忆,会让你的知识网交织的更紧密,不失为冲击高分的良策。

  3)选择兼顾速度与准度。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套题往往会包含30—40道选择题,每道题大约分值在1—2分,但可别小瞧了选择题,正式的高考中一个选择要占6分,相比较而言,大题的一个空也就1—2分所以说,选择好坏对试卷的分数起着很大的决定性。在平时的训练中有些同学往往做到一半就失去了耐心,继续答时准确率就大大下降。对于这种情况,不妨尝试此法:按从前往后的答题顺序,先把考察概念,定义,识图(甚至看一遍题就能给出答案的)的简单题先答上,然后回头攻克涉及分析较繁琐,计算量较大的繁琐题目或难题。这样自信心有了,也能避免被难题卡住,造成简单题没时间考虑的情况。此外,记录自己每次在选择题上花费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争取每次都能在速度与准确性上有所突破。

  生物八年级学习技巧

  归纳

  知识归纳将帮助我们系统的整理知识和思路,很有效的提高了复习效率,达到比较好的复习效果。我认为生物知识归纳包括基本知识的归纳、习题归纳和特殊知识点归纳。

  基本知识的归纳就是把书本上的所有知识点有条理的罗列出来,解释各个术语的含义,列出它包含的的种类或分支的方向,并清晰地标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种知识归纳能帮助你准确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做这个归纳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参考一些参考书上的归纳,大家可以以之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体的东西,尤其是书上的例子补充进去。

  做这种归纳的最重要意义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意义是帮助你读透课本。这种基本知识归纳只不过是把书上的要点和例子抄在一起,但这个过程你要翻书,几本书一起翻,就可以对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表述做比较,这可以帮助你更透彻的了解这个知识点;而想做一个比较完整、美观的知识归纳,就必须知道什么知识点放什么位置,这就要弄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又帮助你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点,理清思路。最后再抄写一次,印象就很深刻了。所以做知识归纳最大的用处是在做的过程中帮助你熟悉课本、掌握知识点,其次才是做好了以后看。

  习题归纳就是把做过的错题、好题、经典的题目归在一起,然后写出每道题目的关键,如某个知识点或某种方法或技巧。如果是错题则写出出错的原因,尤其是要写明是哪个知识点的缺漏造成的。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把题目抄在本子上,但如果觉得自己没那么多时间,可以在那道题目旁边做个记号,并写上我刚刚提到的“题目的关键”。考试前认真查看就可以了。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5

  1.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

  2.所科学家统计,在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是来自己视觉。

  3.眼球结构:虹膜(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瞳孔)、瞳孔(光线的通道)、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巩膜(白色,坚固,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脉络膜(色素细胞)、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视神经、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

  4.胶卷:成像=视网膜,暗室:脉络膜,镜头:折射光线,调整焦距=晶状体,光圈:光线的通道=瞳孔

  5.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6.如果说晶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那么远处物体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这样看到则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物像。这种看不清远处物体的眼,叫做近视眼。

  7.近视眼用凹透镜加以矫正。

  8.人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量仅次于视觉信息,居第二位。

  9.耳的结构:外耳(耳郭(收集声波)、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鼓室),内耳(半规管(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前庭,耳蜗),咽鼓管(由鼓室通向咽)

  10.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至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11.影响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叫做噪声。

  12.挖耳朵,避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避免引起中耳炎。

  13.身体各部分之所以如此协调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14.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15.概括地说,脑和脊髓是社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16.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神经中枢。

  17.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18.神经: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由脑发出的神经叫脑神经,大都分布到头部的感觉器、皮肤、肌肉等处。脑和脊髓还有通向内脏器的神经。

  19.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20.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1.各个神经元的突起末端都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形成非常复杂的网络。这个复杂的网络就是人体内的信息传递和处理系统。

  22.五部分:接受信息(受刺激器官)传输信息(感觉神经)处理信息(脊髓)传输反应(运动神经)接受反应(肌肉)23.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活动,都是主要靠神经系统来调节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4.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

  25.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26.反射弧的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7.在完成这个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元,还会将冲动传到大脑。

  28.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完成的。

  29.简单反射:生来就有;复杂的反射:人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需要通过大脑皮层特定的神经中枢。

  30.睾丸、卵巢等都是内分泌腺。它们与唾液腺、汗腺不同,这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31.人体的内分泌腺构成了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32.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等)、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胸腺(分泌胸腺激素)、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等)、胰岛(位于胰腺中,分泌胰、卵巢(分泌雌性激素等)、睾丸(分泌雄性激素乖)

  33.缺少甲状腺素会患呆小症。缺少胰岛素,会患糖尿病。生长激素不正常会患侏儒症或者巨人症

  34.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概括地说,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35.王应睐于1965年制成结晶牛胰岛素。他被被称为:中国生物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36.目前已经有动物150万种。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37.鱼能够在水中生活,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38.鱼的体形呈流线形,可减少水中阻力。

  39.胸鳍:前后运动,腹鳍:上下运动,背鳍:上下、左右运动,尾鳍:左右,运动方向,前进的运动。

  40.胸鳍、腹鳍、背鳍能保持身体平衡。

  41.模拟实验。模拟实验也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42.鱼的体表常常被有鳞片(有侧线,可判断水流方向的缓急),用腮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43.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海葵、海蜇、珊瑚虫)

  44.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乌贼、章鱼、河蚌、蛾螺、扇贝)

  45.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水蚤、是、蟹)

  46.树上:爬,草原,森林:跳跃、奔跑,沼泽,花丛:飞行,极地:爬行

  47.际生环境:复杂多样(发达的神经系统)、比较干燥,湿度低(防止水分散失结构)、温差大(保温结构)、缺少浮力(发达运动器官)、气态氧(用肺呼吸)

  48.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一头体节构成的,这样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蚯蚓、沙蚕、水蛭)

  49.蚯蚓的呼吸要靠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50.身体分节可使蚯蚓的身体运动灵活。

  51.蚯蚓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52.具有胎生的哺乳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

  53.哺乳类和鸟类都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这们都是恒温动物。

  54.免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

  55.虎狼等肉食性哺乳动物还有锋利的犬齿。

  56.哺乳动物的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鸭嘴兽),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

  57.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鸟类的祖先是(始祖鸟)

  58.鸟类具有适合飞行的特征:体形呈流线型(减少风阻)、体表前肢变成翼,有羽毛、胸肌特别发达,附着在龙骨突上、骨骼轻而坚固,有利于减轻体重(空心、薄)、有气囊,可进行双重呼吸(吸气和呼气都进行气体交换)、消化能力强,为飞行提供足够能量、大肠短,粪便随时排出,有利于减轻体重、心脏搏动能力强,为飞行提供足够氧分、体温高而恒定(气囊可帮助散热)

  59.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60.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书籍的种类超过100万种。

  61.昆虫的身体玢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着生在胸部。

  62.昆虫的特征:翅和翼的运动依靠翼的收缩和舒张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向前的动力、翅和翼都有利于飞行的扇形结构、翅和翼都具有轻薄大的特点、足翅肌肉发达。

  63.翅对昆虫的觅食、求偶、繁衍、避敌、寻找栖息地有重要意义。

  64.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是、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保护胸部,防止水分);足和角角分节。

  65.两栖动物: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66.动物所进行的这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

  67.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68.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骨密质,骨疏质)、肌肉(肌腹(肌肉中部),肌腱(肌肉两端))和关节组成的。

  69.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关节窜、关节软骨

  70.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71.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做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的活动的。

  72.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73.动物生来就有,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74.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它们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

  75.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76.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77.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78.雌虫体表的腺体能分泌吸引雄虫的物质性外激素。性外激素是挥发性物质,并且具有特殊的气味。雄虫靠触角上的嗅觉感受器感受到同种雌虫性外激素的气味后,就会飞过来同雌虫结合。

  79.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80.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8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82.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83.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84.人们认为动物中最理想的一种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即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选,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和分泌出人们所需要的某种物质。

  85.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86.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87.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以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88.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颜色。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89.培养细菌或真菌:培养基(营养物质、水、适宜的温度)、灭菌处理、接种、同一个环境培养(温度、湿度)

  90.红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91.细菌是单细胞体,没有成型的细胞核。(DNA,细胞膜、细胞壁、荚膜、细胞质、鞭毛)

  92.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3.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

  94.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95.细菌分布广泛的特点:芽孢,抵抗恶劣环境、分裂生殖,速度快、个体微小,极易被媒介携带。

  96.细菌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

  97.青霉和曲霉的菌本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它们都是多细胞的生物,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98.真菌中除了多细胞的蘑菇和霉菌外,还有单细胞的种类,如酵母菌。

  99.真菌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或出芽来繁殖后代。

  100.细菌和真菌的作用: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

  101.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分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102.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

  103.你自己的肠道中也有大量的细菌,其中有些细菌能够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你的身体有一定益处。

  104.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制作食品、食物保存、防治疾病、环境保护

  105.含有大量的酶,可以把淀粉分解为葡萄粮:曲霉;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乳酸菌;制作馒头或面包:酵母菌;制作酸奶,泡菜:乳酸菌;制醋:醋酸菌;酿酒:洒曲;做馒头或面包可以用干酵母。

  106.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有些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

  107.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甲烷。

  108.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109.细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类,也需要根据它们的特征来进行。

  110.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将生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和其他的几个界。每个界又被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门、纲、目、科、属、种

  111.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在《自然系统》法中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

  112.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13.我国是生物中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苔鲜、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114.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115.保护生物的本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必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116.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污染,人类破坏,生物入侵

  117.金丝猴、白鳍豚(2500万年前,目前存200~300头)、朱(目前达200多只)、扬子鄂(1亿年以上,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银杉(植物中的“活化石”)、珙桐(又称中国鸽子树,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118.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6

  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因此卵细胞和精子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2、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片段。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是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DNA和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46条),也就包含了46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无数个基因。

  5、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DNA和基因也随之减少一半;而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成对,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7

  1、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相似特征的现象,叫做生物的遗传。

  2、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特性都称为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如人的ABO血型可以看作是一种性状,其中A型、B型、AB型和O型互为相对性状。控制生物性状的因子,称为基因。

  3、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DNA的片段)。即:细胞核>染色体>基因。

  4、生物的每种性状通常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成对的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5、生物体生殖细胞(卵细胞和精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体细胞中的体是成对存在的,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染色体携带基因通过生殖过程从亲代传到下一代。

  6、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通常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通常用英文小写字母表示。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显性时,后代表现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而另一个是隐性时,后代表现显性性状;只有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基因时,后代才能表现出隐性性状。

  7、人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其余22对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叫做常染色体。女性的一对性染色体为XX,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为XY。其中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要小的多。

  8、父母生男孩和生女孩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因此正常情况下男女比例应接近1:1。

  9、我们每个人的染色体上都有可能携带一些致病基因,当这些致病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人体上表现出来时,人体就会患某种遗传病。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白化病等。如果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其后代的发病情况往往与性别有关,如色盲、血友病等。

  10、通过禁止近亲结婚、婚前检查、遗传咨询等措施,能够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近亲结婚能使后代患遗传病的几率大大增加。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亲属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婚前检查是防止遗传病蔓延、控制遗传病的第一关。遗传咨询时预防家庭内严重遗传病患儿出生的最有效措施。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8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1、植物的分类:按照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来分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2、动物的分类: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分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微生物的分类:细菌、真菌。

  第二节从种到界

  1、生物分类等级从小到大是:种、属、科、目、纲、门、界。

  2、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

  3、生物命名法:瑞典人林奈提出的双名法,即属名+种加词。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

  (1)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

  (2)基因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3、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6、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1)是天然的基因库。

  (2)天然的实验室。

  (3)活的自然博物馆。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9

  一、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以白糖融解的实验为例说明。

  分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而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三、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四、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10

  1、病毒的发展史:19世纪末,伊万诺夫斯基发现病毒。

  2、大小:比细菌还要小,比细胞还小,只能用纳米表示。

  3、观察工具:电子显微镜。

  4、生活方式:必须生寄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不能独立的生活。

  5、病毒的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6、病毒种类:

  (1)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体内)。

  (2)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动物体内)。

  (3)细菌病毒(又称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

  7、病毒的繁殖:自我复制,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8、病毒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9、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使人患病。

  有利:等医药方面,生物防治等。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11

  1、光合作用的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机物和氧气。场所:叶绿体条件:光

  2、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3、呼吸作用的实质:活细胞通过线粒体,利用氧气,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原料:有机物和氧气,产物:二氧化碳和水及能量。场所:线粒体

  4、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5、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生物圈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6、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7、为了延长蔬菜、水果的储藏时间一般通过低温,干燥等措施来减弱呼吸作用。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12

  1、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

  2、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显的区别是没有氧气。

  3、米勒(实验室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来合成氨基酸的第一人)的模拟实验结论: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命的有机物。

  4、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作用条件下,形成简单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5、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10亿年左右。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13

  一、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二、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1、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2、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三、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1、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2、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3、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4、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四、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14

  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以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2、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3、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4、转基因超级鼠实验(研究的是鼠的个体大小,注入的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启示: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5、转基因技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15

  一、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

  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分裂

  二、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12-09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资料总结07-30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15篇11-15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15篇)11-15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20篇11-30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18篇12-17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精选15篇12-17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精选15篇)12-17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集锦15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