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知识点总结(通用27篇)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物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知识点总结 1
1,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2,平时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主要是糖类
3,参与构建和修复细胞的是蛋白质,因此处于生长发育期及处于术后康复期的'人应该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4,不是细胞的组成成分,不提供能量,但是维持某些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的是维生素
5,缺维生素A 得夜盲症(傍晚看不清东西),应多补充玉米、胡萝卜、深色蔬菜
缺维生素B 得脚气病
缺维生素C 得坏血病(牙龈出血),应多吃新鲜的果蔬
缺维生素D 得佝偻病、骨质疏松症(夜盲A脚气B坏血C佝偻D)
6,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它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能把脂肪变成脂肪微粒,促进对脂肪的消化
7、糖类的起始消化部位是口腔;蛋白质的起始消化部位是胃;脂肪的起始消化部位是小肠;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酶(万能消化液),因此三大营养物质的主要消化场所是小肠。
8、男性主要生殖器官: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主要生殖器官: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输卵管:精子、卵细胞相遇形成受精卵的场所
生物知识点总结 2
细胞通讯的方式
(1)细胞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细胞间通讯,这是多细胞生物普遍采用的通讯方式。
(2)细胞间接触依赖性的通讯,指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质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它细胞。
(3)动物相邻细胞间形成间隙连接以及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使细胞间相互沟通,通过交换小分子来实现代谢耦联或电耦联。
细胞分泌化学信号可长距离或短距离发挥作用,其作用方式分为:
(1)内分泌,由内分泌细胞分泌信号分子到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体内各个部位,作用于靶细胞。
(2)旁分泌,细胞通过分泌局部化学介质到细胞外液中,经过局部扩散作用于邻近靶细胞。在多细胞生物中调节发育的许多生长因子往往是通过旁分泌起作用的。此外,旁分泌方式对创伤或感染组织刺激细胞增殖以恢复功能也具有重要意义。
(3)自分泌,细胞对自身分泌的物质产生反应。自分泌信号常存在于病理条件下,如肿细胞合成并释放生长因子刺激自身,导致肿瘤细胞的持续增殖。
(4)通过化学突触传递神经信号,当神经元接受刺激后,神经信号以动作电位的形式沿轴突快速传递至神经末梢,电压门控的Ca2+通道将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
通过胞外信号介导的细胞通讯步骤
(1)产生信号的细胞合成并释放信号分子。
(2)运送信号分子至靶细胞。
(3)信号分子与靶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并导致受体激活。
(4)活化受体启动胞内一种或多种信号转导途径。
(5)引发细胞功能、代谢或发育的改变。
(6)信号的解除并导致细胞反应终止。
核被膜所具有的功能
一方面,核被膜构成了核、质之间的天然选择性屏障,将细胞分成核与质两大结构与功能区域,使得DNA复制、RNA转录与加工在核内进行,而蛋白质翻译则局限在细胞质中。这样既避免了核质问彼此相互干扰,使细胞的生命活动秩序更加井然,同时还能保护核内的DNA分子免受损伤。
另一方面,核被膜调控细胞核内外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被膜并不是完全封闭的,核质之间进行着频繁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这些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主要是通过核被膜上的.核孔复合体进行的。
核被膜的结构组成及特点
(1)核被膜由内外两层平行但不连续的单位膜构成。面向核质的一层膜被称作内(层)核膜,而面向胞质的另一层膜称为外(层)核膜。两层膜厚度相同,约为7.5 nm。两层膜之间有20~40nm的透明空隙,称为核周间隙或核周池。核周间隙宽度随细胞种类不同而异,并随细胞的功能状态而改变。
(2)核被膜的内外核膜各有特点:①外核膜表面常附有核糖体颗粒,且常常与糙面内质网相连,使核周间隙与内质网腔彼此相通。从这种结构上的联系出发,外核膜可以被看作是糙面内质网的一个特化区域。②内核膜表面光滑,无核糖体颗粒附着,但紧贴其内表面有一层致密的纤维网络结构,即核纤层。内核膜上有一些特有的蛋白成分,如核纤层蛋白B受体。③双层核膜互相平行但并不连续,内、外核膜常常在某些部位相互融合形成环状开口,称为核孔,:在核孔上镶嵌着一种复杂的结构,叫做核孔复合体。核孔周围的核膜特称为孔膜区,它也有一些特有的蛋白成分。
生物知识点总结 3
1,遗传现象:亲代间的相似性
变异现象:亲子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受环境因素影响导致的变异)
2,性状:某种生物特征的总和(如人的身高)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人的高个子和矮个子)
相对性状的`遗传中,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为DD或Dd两种,隐形性状的基因组成只有dd一种
3,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的有效片段叫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4,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Y(精子两种为22条+X或22条+Y)
女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X(卵细胞只有一种为22条+X)
5、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各占50%,取决于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生物知识点总结 4
一、比较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①各生物膜中,含糖类最高的是细胞膜,因为细胞膜的外侧有较多的糖被,与细胞膜识别有关。
②线粒体的.内膜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因为线粒体中与有氧呼吸的酶主要分布在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
二、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的联系
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并且能够相互转换。
原理:①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②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是相似的。
三、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联系
①例: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为例。分泌蛋白有消化酶;抗体和淋巴因子;蛋白类激素。
②研究方法:同位素标记法,用来研究微观看不见或看不清的生理过程。
③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中,没有穿过生物膜。
④分泌蛋白的合成是发生在附着核糖体上,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细胞内蛋白质
生物知识点总结 5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
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厚度大约20千米。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有捕食、合作、竞争及共生等。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①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②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③制定计划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交流
6、生物与环境的关系:①生物适应环境②生物影响环境③环境影响生物
7、生态系统(P22--32)①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②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水、阳光、空气等)。③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逐渐积累。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称为生态平衡。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专题二生物与细胞
9、显微镜的应用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略偏左,便于用左眼观察,右眼同时画图。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镜筒上升时,眼睛注视目镜。转动细准焦螺旋,物像更清晰。④需要强光时可选择凹面镜和遮光器上的大光圈;需要弱光时可选择平面镜和遮光器上的小光圈。⑤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视野越暗。
10、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植物细胞: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动物细胞:擦、滴(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
1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总之,细胞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2、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的进出。
叶绿体:能量转换器,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仅植物具有)
线粒体:能量转换器,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所有生物)
细胞核:遗传信息库。
液泡:内有细胞液,含有水、糖分等。其中的液体是细胞液。
13、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
14、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有关的。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核最先分成两份,然后是细胞质,最后是细胞膜和细胞壁)。形成的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
1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除了和动物细胞一样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外,一般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6、细胞分化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组织。组织是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P62)。
17、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八大)系统→人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六大)器官→植物体
18、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①根、②茎、③叶(属于营养器官)④花、⑤果实、⑥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19、病毒的个体非常小,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生活在活细胞中,因而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20、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2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而是产生孢子,合称为孢子植物。种子植物能形成种子,更适应陆地环境。
22、区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大气中90%的氧气来源于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
常见的藻类植物:水绵、衣藻、海带、紫菜。苔藓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一般具茎、叶,根为假根。
常见蕨类植物:肾蕨、卷柏、贯众、胎生狗脊、满江红
23、区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常见的'裸子植物:松、杉、柏、银杏、苏铁等等。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常见的被子植物:桃、大豆、水稻、玫瑰等等。
24、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条件:种子必须是完整的,而且胚必须是活的。
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25、一朵花中主要结构是花蕊(雄蕊和雌蕊),雌蕊下部的子房里有胚珠。当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成为果实。其中子房自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的受精卵发育成种子里的胚。
26、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先要吸收水分,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27、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28、导管的功能: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向下运输有机物。
29、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的,向日葵的子粒常有空瘪的,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因此人们常常给植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30、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31、植物蒸腾失水及气体交换的“门户”是叶片的气孔,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控制开闭。
生物知识点总结 6
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过敏反应
⑴、概念:是指已免役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⑵、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不引起组织损伤。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⑶、过敏源:是指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鱼虾、牛奶、蛋类、室内尘土、青霉素、磺胺、奎宁等。
⑷、过敏症状:
皮肤过敏:红肿、寻麻疹等。
呼吸道过敏:流涕、喷嚏、哮喘、呼吸困难等。
消化道过敏:呕吐、腹痛、腹泻等。
严重过敏:支气管痉挛,窒息,或过敏性休克而死亡。
⑸、过敏反应与典型的体液免疫反应的区别:
过敏反应(免役功能过高)体液免疫反应
激发因素过敏源抗原
反应时机第二次接触过敏源第一次接触抗原
抗体分布吸附在某些细胞表面血清、组织胺、外分泌液
反应结果细胞释放组织胺引发使抗原沉淀或形成细胞集团
免疫的分类:
⑴、非特异性免疫特点:
①、长期进化形成,是免疫的基础。②、具有先天性,生来就有。
③、不具专一性,不具特殊针对性。④、出现快,作用范围广,强度较弱。
⑵、特异性免疫特点:
①、以非特异性免疫为基础。②、具后天性,出生后形成。
③、具专一性,具特殊针对性。④、出现慢,针对性强,强度较强。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学习方法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是学习生物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又是学习、研究生物学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到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树立生命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的整体性、生命活动对立统一、可持续高效发展、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观点。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学习技巧
知识归纳将帮助我们系统的整理知识和思路,很有效的提高了复习效率,达到比较好的复习效果。我认为生物知识归纳包括基本知识的归纳、习题归纳和特殊知识点归纳。
基本知识的归纳就是把书本上的所有知识点有条理的罗列出来,解释各个术语的含义,列出它包含的的种类或分支的方向,并清晰地标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种知识归纳能帮助你准确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做这个归纳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参考一些参考书上的归纳,大家可以以之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体的东西,尤其是书上的'例子补充进去。
做这种归纳的最重要意义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意义是帮助你读透课本。这种基本知识归纳只不过是把书上的要点和例子抄在一起,但这个过程你要翻书,几本书一起翻,就可以对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表述做比较,这可以帮助你更透彻的了解这个知识点;而想做一个比较完整、美观的知识归纳,就必须知道什么知识点放什么位置,这就要弄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又帮助你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点,理清思路。最后再抄写一次,印象就很深刻了。所以做知识归纳最大的用处是在做的过程中帮助你熟悉课本、掌握知识点,其次才是做好了以后看。
习题归纳就是把做过的错题、好题、经典的题目归在一起,然后写出每道题目的关键,如某个知识点或某种方法或技巧。如果是错题则写出出错的原因,尤其是要写明是哪个知识点的缺漏造成的。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把题目抄在本子上,但如果觉得自己没那么多时间,可以在那道题目旁边做个记号,并写上我刚刚提到的“题目的关键”。考试前认真查看就可以了。
生物知识点总结 7
1.建立自然保护区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还具备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生态旅游的重要功能。例如我国的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2.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是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种子库、基因库、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例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
3.建立基因库
人们已经开始建立基因库,来实现保存物种的愿望。比如,为了保护作物的栽培种及其会灭绝的'野生亲缘种,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网。大多数基因库贮藏着谷类、薯类和豆类等主要农作物的种子。
4.制定法律
人们还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来保护生物多样性。比如,加强对外来物种引入的评估和审批,实现统一监督管理。建立基金制度,保证国家专门拨款,争取个人、社会和国际组织的捐款和援助,为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等。
5.宣传教育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每年的5月22日是“生物多样性国际日”,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湖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不可替代的关键地带。湖南生物多样性国际日的宣传活动主题就是“我们的生物多样性,我们的食物,我们的健康”。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1、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成分,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经济和未来的发展都是极其有利的。
2、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3、首先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我们的食物全部来源于自然界,维持生物多样性,我们的食物品种会不断丰富。人民的生活质量会不断提高,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4、生物多样性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黄河流域曾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在几千年以前,那里还是一片十分富饶的土地。树木林立,百花芬芳,各种野生动物四处出没。但由于长期的战争及人类过度地开发利用,这里已变成生物多样性十分贫乏地区,到处是黄土荒坡,遇到刮风的天气便是飞沙走石,沙漠化现象十分严重。近年来由人工植树,大搞“三北”防护林工程,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沙漠化进程得到了抑制
3、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有益于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物种一旦灭绝,便永不可能再生。今天仍生存在我们地球上的物种,尤其是那些处于灭绝边缘的濒危物种,一旦消失了,那么人类将永远丧失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保护濒危物种,对于人类后代,对科学事业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生物知识点总结 8
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1、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外膜:
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中膜:
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内容物:
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玻璃体、房水。
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2)视觉的形成:
外界光线经反射在视网膜上成像,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视觉中枢
(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凸透镜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2、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耳廓收集、传导声波
外耳道:传导声波。
中耳:
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
声波、鼓膜产生振动、耳蜗产生神经冲动,听觉中枢骨传导有关的`神经 (形成听觉)
3、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2)神经元的结构、功能:
(1)结构
细胞体、突起
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
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轴突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髓鞘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多条神经纤维组成神经
(2)功能:
生物知识点总结 9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1、结构
分解者:能将动植物尸体或粪便为食的生物
(细菌、真菌、腐生生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生产者植物
(第一营养级: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
2、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
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
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联系: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
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信息的传递
②: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
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1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11、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①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12、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
13、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14、生物多样 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性的价值
直接价值:
1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动物园)
生物知识点总结 10
生物核酸知识点
DNA(脱氧核糖核酸)
一、核酸的分类、
RNA(核糖核酸)
DNA与RNA组成成分比较(见附表)
二、核酸的结构
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1)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
(2)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
核酸中的相关计算:
(1)若是在含有DNA和RNA的生物体中,则碱基种类为5种;核苷酸种类为8种。
(2)DNA的碱基种类为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种类为4种。
(3)RNA的碱基种类为4种;核糖核苷酸种类为4种。
化学元素组成:C、H、O、N、P
三、核酸的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试剂: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注意事项:
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现象:
甲基绿将细胞核中的DNA染成绿色,
吡罗红将细胞质中的RNA染成红色。
DNA是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分布。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
生物知识点总结 11
1、检测还原糖用斐林试剂,其由0.1g/ml的NaOH溶液和0.05g/ml的CuSO4溶液组成,与还原糖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使用时注意现配现用。
2、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和苏丹Ⅳ染液。前者将脂肪染成橘黄色,后者染成红色。
3、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NaOH溶液,后加2~3滴CuSO4溶液。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4、给染色体染色常用的染色剂是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
5、“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用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染色,DNA被染成绿色,RNA被染成红色。
6、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7、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8、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过程中,有关的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9、氨基酸形成肽链,要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
10、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现象。
生物知识点总结 12
蛋白质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在结构上都符合结构通式。氨基酸分子间以肽键的方式互相结合。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二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多肽,其通常呈链状结构,称为肽链。一个蛋白质分子可能含有一条或几条肽链,通过盘曲、折叠形成复杂(特定)的空间结构。蛋白质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的方式不同、多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由于结构的多样性,蛋白质在功能上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功能主要如下:
(1)结构蛋白,如肌肉、载体蛋白、血红蛋白;
(2)信息传递,如胰岛素
(3)免疫功能,如抗体;
(4)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如胃蛋白酶
(5)细胞识别,如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总而言之,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核酸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组成核酸的碱基有5种,五碳糖有2种,核苷酸有8种。
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它的载体。
核糖核酸简称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对于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就是DN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有的遗传物质是DNA如:噬菌体等;有的遗传物质是RNA如:烟草花叶病毒等
生物知识点总结 13
课题一菊花的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
细胞分化: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出现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培养了一段时间以后,会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或者叫做去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再分化形成的试管苗,移栽到地里,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植物细胞工程
具有某种生物全套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活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即每个生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但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并不表现出来,这是因为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构成不同组织和器官。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有:实现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培育脱毒作物;制作人工种子;培育作物新品种以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
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有什么生理意义?
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结构和功能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比较根尖分生组织和愈伤组织的异同
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
材料:不同的植物组织,培养的难易程度差别很大。植物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试验的成败。植物的种类、材料的年龄和保存时间的长短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菊花组织培养一般选择未开花植物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作材料。一般来说,容易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容易进行组织培养。选取生长旺盛嫩枝进行组培的是嫩枝生理状态好,容易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
营养:离体的植物组织和细胞,对营养、环境等条件的要求相对特殊,需要配制适宜的培养基。常用的培养基是MS培养基,其中含有的大量元素是N、P、S、K、Ca、Mg,微量元素是Fe、Mn、B、Zn、Cu、Mo、I、Co,有机物有甘氨酸、烟酸、肌醇、维生素、蔗糖等。
激素: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在生长素存在的情况下,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呈现加强趋势。在培养基中需要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其浓度、使用的先后顺序、用量的比例等都影响结果。
4、操作流程环境条件:PH、温度、光等环境条件。
不同的植物对各种条件的要求往往不同。进行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般将pH控制在58左右,温度控制在18~22℃,并且每日用日光灯照射12h
配制MS固体培养基:配制各种母液:将各种成分按配方比例配制成的浓缩液(培养基母液)。
使用时根据母液的浓缩倍数,计算用量,并加蒸馏水稀释。
配制培养基:应加入的物质有琼脂、蔗糖、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和植物激素的母液,并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毫升。
在菊花组织培养中,可以不添加植物激素
原因是菊花茎段组织培养比较容易。灭菌:采取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
MS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是什么?与肉汤培养基相比,MS培养基有哪些特点?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提供植物细胞所必需的无机盐;蔗糖提供碳源,维持细胞渗透压;甘氨酸、维生素等物质主要是为了满足离体植物细胞在正常代谢途径受到一定影响后所产生的特殊营养需求。
微生物培养基以有机营养为主,MS培养基则需提供大量无机营养。
外植体的消毒外植体:用于离体培养的植物器官或组织片段。选取菊花茎段时,要取生长旺盛的嫩枝。菊花茎段用流水冲洗后可加少许洗衣粉,用软刷轻轻刷洗,刷洗后在流水下冲洗20min左右。用无菌吸水纸吸干外植体表面的水分,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摇动2~3次,持续6~7s,立即将外植体取出,在无菌水中清洗。取出后仍用无菌吸水纸吸干外植体表面水分,放入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中1~2min。取出后,在无菌水中至少清洗3次,漂洗消毒液。
注意:对外植体进行表面消毒时,就要考虑药剂的消毒效果,又要考虑植物的耐受能力。
接种:接种过程中插入外植体时形态学上端朝上,每个锥形瓶接种7~8个外植体。外植体接种与细菌接种相似,操作步骤相同,而且都要求无菌操作。
培养:应该放在无菌箱中进行,并定期进行消毒,保持适宜的温度(18~22℃)和光照(12h)
移栽:栽前应先打开培养瓶的封口膜,让其在培养间生长几日,然后用流水清洗根部培养基。然后将幼苗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珍珠岩等环境中生活一段时间,进行壮苗。最后进行露天栽培。
栽培
外植体在培养过程中可能会被污染,原因有外植体消毒不彻底;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接种中被杂菌污染;锥形瓶密封性差等。
课题二月季的花药培养
被子植物的花粉发育被子植物的雄蕊通常包含花丝、花药两部分。花药为囊状结构,内部含有许多花粉。花粉是由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而形成的,因此,花粉是单倍体的生殖细胞。被子植物花粉的发育要经历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和双核期等阶段。在小孢子四分体时期,4个单倍体细胞连在一起,进入单核期时,四分体的4个单倍体细胞彼此分离,形成4个具有单细胞核的花粉粒。这时的细胞含浓厚的原生质,核位于细胞的中央(单核居中期)。随着细胞不断长大,细胞核由中央移向细胞一侧(单核靠边期),并分裂成1个生殖细胞核和1个花粉管细胞核,进而形成两个细胞,一个是生殖细胞,一个是营养细胞。生殖细胞将在分裂一次,形成两个精子。
注意:①成熟的花粉粒有两类,一类是二核花粉粒,其花粉粒中只含花粉管细胞核和生殖细胞核,二核花粉粒的精子是在花粉管中形成的;另一类是三核花粉粒,花粉在成熟前,生殖细胞就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两个精子,此花粉粒中含有两个精子核和一个花粉管核(营养核)②花粉发育过程中的四分体和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的四分体不同。花粉发育过程中的四分体是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连在一起的单倍体细胞;而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四分体是联会配对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由于含有四条染色单体而称为四分体。③同一生殖细胞形成的两个精子,其基因组成完全相同。
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通过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即单倍体植株)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花粉通过胚状体阶段发育为植物,另一种是花粉在诱导培养基上先形成愈伤组织,再将其诱导分化成植株。这两种途径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
注意:①无论哪种产生方式,都要先诱导生芽,再诱导生根②胚状体:植物体细胞组织培养过程中,诱导产生的形态与受精卵发育成的胚非常类似的结构,其发育也与受精卵发育成的胚类似,有胚芽、胚根、胚轴等完整结构,就像一粒种子,又称为细胞胚。
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诱导花粉能否成功及诱导成功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亲本的生理状况:花粉早期是的花药比后期的更容易产生花粉植株,选择月季的初花期。
合适的花粉发育时期:一般来说,在单核期,细胞核由中央移向细胞一侧的时期,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
花蕾:选择完全未开放的花蕾
亲本植株的生长条件、材料的低温预处理以及接种密度等对诱导成功率都有一定影响
材料的选取:选择花药时,一般要通过镜检来确定其中的花粉是否处于适宜的发育期。确定花粉发育时期的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但是,某些植物的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需采用焙花青-铬矾法,这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
材料的消毒
接种和培养:灭菌后的花蕾,要在无菌条件下除去萼片和花瓣,并立即将花药接种到培养基上。在剥离花药时,要尽量不损伤花药(否则接种后容易从受伤部位长生愈伤组织),同时还要彻底去除花丝,因为与花丝相连的花药不利于愈伤组织或胚状体的形成,通常每瓶接种花药7~10个,培养温度控制在25℃左右,不需要光照幼小植株形成后才需要光照一般经过20~30天培养后,会发现花药开裂,长出愈伤组织或形成胚状体。将愈伤组织及时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以便进一步分化出再生植株。如果花药开裂释放出胚状体,则一个花药内就会产生大量幼小植株,必须在花药开裂后尽快将幼小植株分开,分别移植到新的培养基上,否则这些植株将很难分开。还需要对培养出来的植株做进一步的鉴定和筛选。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花药培养技术的相同之处是:培养基配制方法、无菌技术及接种操作等基本相同。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花药培养的选材非常重要,需事先摸索时期适宜的花蕾;花药裂开后释放出的愈伤组织或胚状体也要及时更换培养基;花药培养对培养基配方的要求更为严格。这些都使花药培养的难度大为增加。
样品水分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烘干前容器和样品质量-烘干后容器和样品质量)/烘干前样品质量
毛霉的生长:条件: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控制在15~18℃,并保持一定的温度。
来源:1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2直接接种优良毛霉菌种
时间:5天
加盐腌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加盐腌制的时间约为8天左右。
用盐腌制时,注意控制盐的用量: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食盐的作用:1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2析出水分,是豆腐变硬,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不易酥烂3调味作用,给腐乳以必要的咸味4浸提毛酶菌丝上的蛋白酶。
配制卤汤: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酒的作用:1防止杂菌污染以防腐2与有机酸结合形成酯,赋予腐乳风味3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酒精含量越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质的水解,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难以成块。
香辛料的作用:1调味作用2杀菌防腐作用3参与并促进发酵过程
防止杂菌污染:①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②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整齐地摆放好豆腐、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
疑难解答
(1)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
豆腐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在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2)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
盐能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
(3)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哪种适合用来做腐乳?
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用含水量高的豆腐制作腐乳,不易成形。
(4)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对人体有害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对人体无害。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
生物知识点总结 14
1、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2、植物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藻类→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动物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环节→节肢→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1)过度繁殖 (2)生存斗争 (3)适者生存
(4)遗传和变异: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
生存下来,并把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
4、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
生物知识点总结 15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珊瑚虫太阳水树人动物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调查的一般方法:
1、明确调查目的。
2、选择材料用具。
3、方法步骤:
(1)选择调查范围。
(2)分组。
(3)设计调查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类。
1、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生物圈
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二、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
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
2、生物因素。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四、探究实验的步骤: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五、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松土。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
三、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着生物的生存,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地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第四节生态系统
一、定义: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
1、生物成分:消费者(主要指动物)
2、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等。
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三、食物链的定义: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称为食物链。
四、食物网的定义: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接,构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积累。
五、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该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1、森林生态系统
2、草原生态系统
3、海洋生态系统
4、淡水生态系统
5、湿地生态系统
6、农田生态系统
7、城市生态系统
8、河流生态系统等。
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由于地域相隔,表面看来好像毫不相干,但实际上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2、整个生物圈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构造。
二、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观察
三、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大,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少。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
一、玻片标本。
1、种类:切片、涂片、装片
2、制作:需要载玻片和盖玻片
二、植物细胞的结构。
1、模式图。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细胞质内含有液泡、叶绿体
2、细胞壁的作用: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3、西瓜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4、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它们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
一、人和动物的细胞形态不同,基本结构是一样的。
动物细胞模式图。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二、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植物细胞有液泡,动物细胞没有液泡;植物细胞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
第二章细胞的生活
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细胞中含有两类物质。
1、无机物:水和无机盐2、有机物:糖、脂类、蛋白质、核酸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三、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1、叶绿体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将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3、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理转换器。
第二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一、遗传信息的定义:上一代能把控制生长发育的信息传给下一代,这样的信息就叫做遗传信息。
二、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由克隆羊的故事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三、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
1、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2、DNA的每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叫基因。
四、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1、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如人体细胞内含有23对染色体。水稻有12对。
2、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3、DNA上的遗传信息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
第三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一、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
二、细胞的生长:新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通过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
三、细胞的分裂:一个分成两个,两个分成四个。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1、在发育过程中,某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组织的定义: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3、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二、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1、器官的定义: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例如:大脑、胃、心脏、肝、肺、肾、眼、耳等。
三、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1、系统的定义: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2、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第二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植物体是由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最终形成植物体。
二、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三、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1、分生组织:位于根尖的分生区就是分生组织。
2、另外几种: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第三节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一、单细胞生物: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里,有些生活在我们身上。
二、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以草履虫为例:如图。草履虫的结构和生活。
三、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利的"一面:
1、多数浮游生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
2、草履虫对污水净化有一定作用。
有害的一面:
1、人体内寄生虫危害人类健康。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
2、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造成赤潮,危害渔业。
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一、病毒的种类。
1、根据它们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细菌内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二、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1、病毒的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没有细胞结构。
2、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里。离开了活细胞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就会重新开始生命活动。
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靠寄生生活,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了极大危害。
如:流行性感冒、肝炎、艾滋病、口蹄疫、鸡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疫苗预防疾病。疫苗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病毒。
单元小结
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是绝大多数细胞共有的基本结构。
3、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核内含有遗传信息。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4、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5、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
生物知识点总结 16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3.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4.人与猿分界的标准之一是直立行走。
5.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1)运动方式不同(人类直立行走,类人猿臂行。)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脑的发育程度不同(人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学交流能力。)
第二节人的生殖
一、生殖系统
1.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2.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
3.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二、生殖过程
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
2、每个人的生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3、胚胎经过8周左右形成胎儿。胎儿在38周左右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4、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5、试管婴儿是指利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受精卵在体外形成早期胚胎后再植入子宫,胚胎在子宫内完成发育。
生物知识点总结 17
1、腔肠动物(主要是水螅、水母、珊瑚虫、海葵)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线形动物(主要有涡虫、绦虫、血吸虫)的特征: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3、线形动物(主要有蛔虫、线虫)的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4、环节动物(主要有蚯蚓、沙蚕、蛭):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和疣足辅助运动;
5、软体动物(主要有河蚌、扇贝、蜗牛、乌贼)的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6、节肢动物(主要有蝗虫、蜘蛛、虾)的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7、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
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8、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9、爬行动物的特征: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10、鸟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鸟卵的结构有:卵壳和卵壳膜(保护卵);卵黄和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11、区分恒温动物:体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12、哺乳动物的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生物知识点总结 18
一、生命的特征(生命的基本特征)
二、分类阶元和界的划分(生物的分界系统、分类等级、命名)三、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方法(科学观察、假说、实验、模型实验等)
四、生物学分科
五、名词解释(稳态、物种)
第一章细胞小结
一、生命的化学基础(元素组成、分子组成中各类化合物的概述、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及性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等)
二、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功能(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结构特征、真核细胞各部分结构特点与功能、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细胞连接方式等)
三、细胞代谢(生物的代谢类型、酶的结构组成与功能、影响酶作用的因素、生物氧化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特别是ATP的生成、光合作用三阶段、各大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等)
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细胞周期、细胞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各时期特征、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干细胞、细胞凋亡等)
五、名词解释(等电点、纹孔、胞间连丝、生物膜、全酶、同工酶、糖酵解、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光合磷酸化、C3植物、C4植物、细胞周期、成膜体、细胞板、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去分化、干细胞)
第二章动物的形态与功能小结:
一、高等动物的组织(动物组织包括四大组织特别是其细胞的基本特征及功能)
二、哺乳动物的器官系统(九大系统基本结构组成及功能,还有动物营养物质维生素的种类及其功能,鱼的呼吸方式及关键器官、鸟的呼吸方式及关键器官、哺乳动物的呼吸方式及关键器官,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哺乳动物免疫调节、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几种常用血型系统,无性生殖中营养繁殖、孢子生殖类型及其代表生物,有性生殖的类型及其代表生物,特殊生殖方式如体细胞融合、孤雌生殖、接合生殖代表生物,胚胎发育各阶段、胚层的分化、胎膜、胎盘的类型、胚后发育中直接发育、间接发育代表生物等)
三、名词解释(外呼吸、内呼吸、双重呼吸、心动周期、起博点、免疫、抗原、抗体、补体、B细胞、T细胞、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反射、反射弧、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肾单位、肾小体、肾小囊、肾小球、孤雌生殖、胎盘、羊膜、绒毛膜、尿囊、卵黄囊、直接发育、间接发育等)
第三章植物的.形态与功能小结:
一、植物的结构、生殖和发育(植物组织包括各种分生组织、成熟组织特别是其细胞的基本特征及功能、根、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年轮的形成,变态器官常见类型及代表植物,花的基本结构,果实的类型及代表植物,植物三大系统组成、被子植物花粉粒的形成和发育、胚囊的形成和发育、胚的发育过程、生活史中孢子体阶段、配子体阶段、被子植物生活史的特点等)
二、植物的营养(绿色植物摄取CO2的部位及其影响因素、摄取H2O和矿质元素的部位、吸水动力、必需矿质元素及其缺素影响)
三、植物的调控系统(植物体内水分平衡方式、温度调节如形态和生理上的适应特征、五大植物激素主要特性、常用激素种类、合成部位、生理作用等)
四、名词解释(周皮、凯氏带、顶端优势、春材、秋材、心皮、胎座、聚合果、聚花果、双受精作用、孢子体阶段、配子体阶段、世代交替、生物钟、光周期等)
第四章遗传与变异小结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分离定律、独立分配定律及其实质、验证方法与应用、发展及补充内容如不完全显性、镶嵌显性、共显性、基因型与表现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两性生物雌雄个体比数,雄性异配型性别决定、雌性异配型性别决定、染色体倍数性别决定、基因性别决定、环境性别决定各种代表生物,伴性遗传现象及解释、意义,连锁遗传现象及其细胞学基础,连锁交换遗传定律、证实、判断、应用,重组率的计算遗传图图距与重组率之间的关系,交换率与交叉率之间的关系)
二、基因的分子生物学(DNA、RNA作为遗传物质被发现的实验,DNA复制的特性、复制过程,遗传信息传递遵循的中心法则、遗传密码的特点,基因突变类型、原因,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典型事例,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典型事例等)
三、基因表达调控(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中的几个关键名词及要点)
四、重组DNA技术(基因工程的主要相关技术、基因工程主要的工具酶、基因克隆的质粒载体、重组DNA的基本步骤)
五、名词解释(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位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纯合体、杂合体、自交法、测交法、镶嵌显性、共显性、伴性遗传、交叉遗传、连锁、重组率、连锁群、遗传图、冈崎片段、三联体密码、密码简并、转录、翻译、突变、染色体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缺体、单体、三体、四体、同源染色体、异源染色体、基因表达、基因调控、操纵子、启动子、外显子、内含子、操纵基因、调节基因、结构基因、断裂基因、转录因子等)
第五章生物进化小结:
一、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理论,达尔文“自然选择进化学说”5个要点)
二、生物进化的基本研究方法(古生物学、胚胎学、比较解剖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态系统学方法)
三、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生物进化基本历程三大阶段)
四、物种的形成(物种形成的方式、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哈迪-温伯格平衡定律5个条件、自然选择3个主要模式)
五、影响生物进化的主要因素(变异、选择、隔离、灭绝)
六、名词解释(生物进化、生物发生律或重演论、同源器官、同功器官、痕迹器官、物种、哈迪-温伯格平衡、遗传漂变)
第六章生物多样性小结:
一、植物界(比较高等植物各大类群主要特征)
1、多细胞藻类(主要特征,主要分类及各类群主要特征、代表植物)
2、苔藓植物门(主要特征,主要分类及各类群主要特征、代表植物)
3、蕨类植物门(主要特征,主要分类及各类群主要特征、代表植物)
4、裸子植物门(主要特征,主要分类及各类群主要特征、代表植物)
5、被子植物门(主要特征,主要分类及各类群主要特征、代表植物)
二、动物界(比较动物各大类群主要特征)
1、海绵动物门(主要特征,主要分类及各类群主要特征、代表动物)
2、腔肠动物门(主要特征,主要分类及各类群主要特征、代表动物)
3、扁形动物门(主要特征,主要分类及各类群主要特征、代表动物)
4、原体腔动物门(主要特征,主要分类及各类群主要特征、代表动物)
5、环节动物门(主要特征,主要分类及各类群主要特征、代表动物)
6、软体动物门(主要特征,主要分类及各类群主要特征、代表动物)
7、节肢动物门(主要特征,主要分类及各类群主要特征、代表动物)
8、棘皮动物门(主要特征,主要分类及各类群主要特征、代表动物)
9、脊索动物门(主要特征,主要分类及各类群主要特征、代表动物、脊索概念)
第七章生物与环境小结:
一、环境因素及其对生物的影响(无机环境如水、温度、空气等,有机环境特别是种内、种间关系)
二、种群生态(基本特征如密度、年龄结构特征、种群分布类型、性别比例、存活曲线)
三、生物群落(基本特征、演替、类型和分布)
四、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功能、食物能级转化效率、平衡)
五、人与环境(相互关系)
六、名词解释(种内斗争、种内协作、斗争、共生、寄生、共栖、种群、年龄结构、生物群落、演替、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
生物知识点总结 19
一、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2)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
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三、生物的各种特征 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四、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 贵的遗传资源。
五、每种生物都是 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 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 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
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六、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1)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3)环境污染
(4)外来物种的影响
七、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是银杉;被称为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的是扬子鳄;中国鸽子树(珙桐)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八、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我国现已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 保护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自 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开发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2、人们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 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的保护和管理;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3、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的法律和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我国还是最先加入国际《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
作为一名公民,在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方面,应当如何做?
(1)人人都来植树造林;
(2)开展爱鸟周活动;
(3)人人都来消灭白色垃圾;
(4)不随地吐痰,不随意打鸟,不攀折花木等。
4、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不同种生物及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归根结底是基因组成有差别。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知识点总结 20
第四章、物种的多样性
1、目前已知生物圈中的生物有200多万种,其中动物150多万种,植物40多万种。
2、对生物进行分类时,首先要找出不同生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根据其中某一性状的不同,把生物分成两大类。
3、对生物进行分类,在生产实践中,最常用的是根据经济价值进行分类。
4、在生物科学研究上,则多以生物的形态、习性或生理上的特点,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进化关系为依据来进行分类。
5、生物分类的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单位,分类单位越小,包括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之间的差异越小,具有的共同特征越多。
6、检索表是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编制成的,利用检索表可以查出每种生物的名称,了解每种生物的分类地位,并能找出不同种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第五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把握制作洋葱临时装片的过程:滴清水、撕取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应该加生理盐水,并漱口。
3、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常见的玻片标本有三种:涂片(液体材料)、装片、切片。
4、生物几乎都是细胞组成的,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通过细胞完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5、1590年左右,荷兰詹森发明了(显微镜),1665年,英国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19世纪30年代德国施莱登、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即: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6、注图字时,应在图的(右)方用尺引出水平的指示线,注明所指的各种结构的名称。
7、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8、植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液泡、细胞壁),液泡里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多种物质,(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被称为“第七营养素”。有清理肠道的作用。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9、柿子、石榴细胞液中有单宁,涩味,能使皮变成柔软的皮革。甘蔗、甜菜等细胞液含糖很高。
10、植物细胞液中有许多色素,花青素就是其中一种,能随着细胞液酸碱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11、(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有用的物质不能任意的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进入细胞。(线粒体)为细胞提供能量,是能量转换器,(叶绿体)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实现物质转化。(细胞质)能不停地流动,加快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的交换。(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
12、人们从细胞膜的功能得到启发,制造出了人工膜,进行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等。
13、(染色体)是指细胞核里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每种生物体内的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染色体内有遗传物质DNA。
14、细胞分裂时,染色体通过复制,数目加倍,然后平均分配到二个子细胞中,保持遗传物质的稳定。
15、生物体通过细胞的(不断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通过(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因而生物体由小长大。
16、细胞不可能无限长大,癌细胞是由正常的组织细胞发生变化形成的。
17、(细胞分化)是在细胞分裂和生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不同形态和结构的细胞群的过程。
18、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做(组织),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形成的结果。
19、植物: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叶肉细胞壁薄,具有贮存营养物质的作用,属于营养组织;叶脉细胞呈管状。具有运输功能,属于输导组织。
20、人和动物: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结缔组织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具有营养、连接、支持和保护功能。骨组织、血液都属于结缔组织。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可以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心肌三种。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21、植物的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
22、动物的基本组织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23、大多数的多细胞生物,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植物体的任何一个活细胞,在一定的条件,都有分化并发育成完整植物体的能力,这叫做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人们创造的组织培养技术主是依据这个原理。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实现植物苗的“工厂化”生产。
24、不同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25、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26、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7、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或动物体。
28、一株完整的植物体,由六种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其中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繁殖器官。
29、人体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内分泌、神经、泌尿、运动、生殖、免疫系统。
30、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在水中能够自由游动,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31、草履虫通过收集管和伸缩泡收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排出体外。通过胞肛排出食物残渣。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运动。通过口沟摄取食物。通过细胞膜进行呼吸。在食物泡内消化食物。
32、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组成,这一个细胞能够完成生物体全部的生命活动。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小球藻、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
生物知识点总结 21
1、孢子植物有
(1)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
(2)苔藓植物:有假根,有茎叶的分化
(3)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2、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和胚(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3、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相同点:都有种皮和胚 不同点:菜豆种子无胚乳,玉米种子有胚乳;有胚乳的种子营养物质由胚乳提供,无胚乳的种子营养物质由子叶提供
4、裸子植物的特征:种子裸露,外面无保护它的'果皮;被子植物的特征:种子外面有果皮保护,种子被包在果实之中,免受外界环境的危害,更加适应陆地生活
5、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籽粒饱满,胚结构完整,不在休眠期的种子
6、种子的萌发过程: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给胚芽、胚轴、胚根→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7、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枝条由芽发育成
8、植株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9、花的主要结构:雄蕊、雌蕊(必不可少),花要结出果实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过程
10、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生物知识点总结 22
1,显微镜所看物象是倒像,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细胞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总数越少(大暗少)
2,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凹面镜
光线强时: 用小光圈、平面镜
3,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应滴加一滴清水;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应滴加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为了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二者均用稀碘液染色,目的是为了更好观察细胞结构。
4,动植物细胞的最根本的区别是有无细胞壁,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植物的绿色部分,一般在叶片中才有,当然部分茎也有)
5,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膜、核、质)
光合作用的器官是叶,场所是叶绿体;动物植物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
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液泡:存在酸甜苦辣等物质
生物知识点总结 23
1、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生命系统的由小到大排列: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3、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4、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5、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6、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7、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组成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例: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
8、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细胞中绝大部分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自由水。
9、细胞学说主要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共同建立,其主要内容为:
10、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11、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12、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13、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14、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15、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6、生物的膜系统: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17、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18、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9、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20、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质壁分离。
21、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这种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22、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23、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4、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统称为活化能。
25、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此催化效率更高。
26、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7、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28、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29、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30、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31、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32、叶绿体中的囊状结构称为类囊体。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33、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面积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传递、转化(少数叶绿素a)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34、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5、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一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
36、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
37、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大小还受细胞核的控制范围限制。通过模拟探究实验看出: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
38、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过程。
39、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40、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41、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42、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
43、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44、细胞的衰老是指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45、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多种酶的活性降低;色素积累;呼吸速率减缓;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46、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47、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48、两条遗传基本规律的精髓是: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49、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现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
50、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再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51、萨顿的假说: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通过类比推理提出)
52、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53、萨顿由此推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秦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54、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55、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5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57、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58、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59、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60、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61、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2、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
63、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64、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5、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66、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断。
67、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68、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69、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70、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71、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72、中心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主要内容是: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
73、修改后的中心法则增加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从RNA流向dNA这两条途径。
74、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以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一般来说,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75、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进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76、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77、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78、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79、基因突变可能破坏生物体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而对生物有害,也可能使生物产生新的性状,适应改变的环境,获得新的生存空间,还有些基因突变既无害也无益。
80、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81、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82、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83、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84、注意三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基因突变重在产生了新基因,基因重组是兄弟姐妹有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染色体变异是唯一可以在显微镜底下观察到的变异。
85、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有不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
86、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单倍体(例:雄蜂)。
87、二倍体和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
88、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低温处理等。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89、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但是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常用花药(花粉)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
90、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91、遗传病监测(如: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预防遗传病产生和发展。
92、诱变育种就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提高突变率,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缺点:盲目性。
93、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通俗的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在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94、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他提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些因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历史局限性)。
95、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前提)、生存斗争(手段或动力)、遗传变异(基础)、适者生存(结果)。
96、进化理论的发展:从性状水平到基因水平;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到以种群为单位。
97、现代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统称)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
98、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99、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含有全部基因,叫做种群的基因库。
100、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101、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102、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103、注意遗传系谱图的中显隐性的判断方法:无中生有是隐性,有中生无是显性。
104、如果是隐性病,而有父正女病,则可判断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果是显性病,而有父病女正,则可判断此病为常染色体遗传。
105、可遗传变异是指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而造成的变异,不一定能够遗传给下代(注意和遗传给下一代的变异相区别)
106、三代以内的近亲是指从自己算起,向上推三代和向下推三代的同源而生的亲属。其中直系亲属是指自己和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其他的为旁系,注意亲兄弟姐妹也为旁系
107、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内液占2/3。
108、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
109、内环境不仅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10、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种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111、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生理盐水的浓度是0.9%的Nacl。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由K+维持。
1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113、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种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11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发射弧,反射弧通常会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115、兴奋的产生:静息时,由于钠钾泵主动运输吸收K+排出Na+,使得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状态下,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此时为协助扩散,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产生外负内正动作电位。
11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的
11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向,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118、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119、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120、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调节机制,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121、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122、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为植物激素。
123、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124、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125、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清除和监控。
126、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127、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其中B细胞主要靠生产抗体消灭抗原,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消灭抗原,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128、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注意其区别)
129、免疫学的应用:免疫治疗、免疫预防、器官移植。
130、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131、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132、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33、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34、种群的空间特征:均匀型、随机型、聚集型。
135、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等,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
136、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137、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意义:防治有害动物,保护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拯救和恢复濒危动物种群。
138、自然界中确实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J”型。
139、种群经过一定时间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
140、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141、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142、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重要特征。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竞争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143、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144、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145、演替的类型:①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裸岩)。
②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147、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148、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149、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其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150、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15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52、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不可逆不循环,逐级递减。
15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帮助人们科学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54、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遵循这一原理,可以合理设计食物链,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被分层次多级利用,使生产一种产品时产生的有机废弃物,成为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投入,也就是使废物资源化,以便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155、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56、物质循环的特点: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157、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光、声、温度、磁力等)、化学信息(植物的生物碱和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动物的性外激素等信息素)、行为信息。
158、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
159、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60、概括为:生态系统中,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调节种间关系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61、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一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延长光照提高鸡的产蛋量;人工控制光周期,早熟高产);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162、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
163、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64、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
165、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166、不仅在生物群落内部,而且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负反馈调节。
167、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168、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生物多样性。
169、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间接价值(也叫做生态功能)、直接价值。
170、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法制教育和管理。
171、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172、迁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这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173、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如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等。
174、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的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175、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176、设计实验的三步曲:共性处理(注意分组、编号)、变量处理(平衡无关变量)、结果处理(要给出可操作定义,即衡量因变量的方法)。
生物知识点总结 24
一、生命的特征(生命的基本特征)
二、分类阶元和界的划分(生物的分界系统、分类等级、命名)三、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方法(科学观察、假说、实验、模型实验等)
四、生物学分科
五、名词解释(稳态、物种)
第一章细胞小结
一、生命的化学基础(元素组成、分子组成中各类化合物的概述、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及性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等)
二、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功能(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结构特征、真核细胞各部分结构特点与功能、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细胞连接方式等)
三、细胞代谢(生物的代谢类型、酶的结构组成与功能、影响酶作用的因素、生物氧化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特别是ATP的生成、光合作用三阶段、各大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等)
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细胞周期、细胞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各时期特征、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干细胞、细胞凋亡等)
五、名词解释(等电点、纹孔、胞间连丝、生物膜、全酶、同工酶、糖酵解、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光合磷酸化、C3植物、C4植物、细胞周期、成膜体、细胞板、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去分化、干细胞)
第二章动物的形态与功能小结:
一、高等动物的组织(动物组织包括四大组织特别是其细胞的基本特征及功能)
二、哺乳动物的器官系统(九大系统基本结构组成及功能,还有动物营养物质维生素的种类及其功能,鱼的呼吸方式及关键器官、鸟的呼吸方式及关键器官、哺乳动物的呼吸方式及关键器官,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哺乳动物免疫调节、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几种常用血型系统,无性生殖中营养繁殖、孢子生殖类型及其代表生物,有性生殖的类型及其代表生物,特殊生殖方式如体细胞融合、孤雌生殖、接合生殖代表生物,胚胎发育各阶段、胚层的.分化、胎膜、胎盘的类型、胚后发育中直接发育、间接发育代表生物等)
三、名词解释(外呼吸、内呼吸、双重呼吸、心动周期、起博点、免疫、抗原、抗体、补体、B细胞、T细胞、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反射、反射弧、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肾单位、肾小体、肾小囊、肾小球、孤雌生殖、胎盘、羊膜、绒毛膜、尿囊、卵黄囊、直接发育、间接发育等)
第三章植物的形态与功能小结:
一、植物的结构、生殖和发育(植物组织包括各种分生组织、成熟组织特别是其细胞的基本特征及功能、根、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年轮的形成,变态器官常见类型及代表植物,花的基本结构,果实的类型及代表植物,植物三大系统组成、被子植物花粉粒的形成和发育、胚囊的形成和发育、胚的发育过程、生活史中孢子体阶段、配子体阶段、被子植物生活史的特点等)
二、植物的营养(绿色植物摄取CO2的部位及其影响因素、摄取H2O和矿质元素的部位、吸水动力、必需矿质元素及其缺素影响)
三、植物的调控系统(植物体内水分平衡方式、温度调节如形态和生理上的适应特征、五大植物激素主要特性、常用激素种类、合成部位、生理作用等)
四、名词解释(周皮、凯氏带、顶端优势、春材、秋材、心皮、胎座、聚合果、聚花果、双受精作用、孢子体阶段、配子体阶段、世代交替、生物钟、光周期等)
第四章遗传与变异小结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分离定律、独立分配定律及其实质、验证方法与应用、发展及补充内容如不完全显性、镶嵌显性、共显性、基因型与表现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两性生物雌雄个体比数,雄性异配型性别决定、雌性异配型性别决定、染色体倍数性别决定、基因性别决定、环境性别决定各种代表生物,伴性遗传现象及解释、意义,连锁遗传现象及其细胞学基础,连锁交换遗传定律、证实、判断、应用,重组率的计算遗传图图距与重组率之间的关系,交换率与交叉率之间的关系)
二、基因的分子生物学(DNA、RNA作为遗传物质被发现的实验,DNA复制的特性、复制过程,遗传信息传递遵循的中心法则、遗传密码的特点,基因突变类型、原因,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典型事例,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典型事例等)
三、基因表达调控(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中的几个关键名词及要点)
四、重组DNA技术(基因工程的主要相关技术、基因工程主要的工具酶、基因克隆的质粒载体、重组DNA的基本步骤)
五、名词解释(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位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纯合体、杂合体、自交法、测交法、镶嵌显性、共显性、伴性遗传、交叉遗传、连锁、重组率、连锁群、遗传图、冈崎片段、三联体密码、密码简并、转录、翻译、突变、染色体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缺体、单体、三体、四体、同源染色体、异源染色体、基因表达、基因调控、操纵子、启动子、外显子、内含子、操纵基因、调节基因、结构基因、断裂基因、转录因子等)
第五章生物进化小结:
一、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理论,达尔文“自然选择进化学说”5个要点)
二、生物进化的基本研究方法(古生物学、胚胎学、比较解剖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态系统学方法)
三、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生物进化基本历程三大阶段)
四、物种的形成(物种形成的方式、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哈迪-温伯格平衡定律5个条件、自然选择3个主要模式)
五、影响生物进化的主要因素(变异、选择、隔离、灭绝)
六、名词解释(生物进化、生物发生律或重演论、同源器官、同功器官、痕迹器官、物种、哈迪-温伯格平衡、遗传漂变)
第六章生物多样性小结:
一、植物界(比较高等植物各大类群主要特征)
1、多细胞藻类(主要特征,主要分类及各类群主要特征、代表植物)
2、苔藓植物门(主要特征,主要分类及各类群主要特征、代表植物)
3、蕨类植物门(主要特征,主要分类及各类群主要特征、代表植物)
4、裸子植物门(主要特征,主要分类及各类群主要特征、代表植物)
5、被子植物门(主要特征,主要分类及各类群主要特征、代表植物)
二、动物界(比较动物各大类群主要特征)
1、海绵动物门(主要特征,主要分类及各类群主要特征、代表动物)
2、腔肠动物门(主要特征,主要分类及各类群主要特征、代表动物)
3、扁形动物门(主要特征,主要分类及各类群主要特征、代表动物)
4、原体腔动物门(主要特征,主要分类及各类群主要特征、代表动物)
5、环节动物门(主要特征,主要分类及各类群主要特征、代表动物)
6、软体动物门(主要特征,主要分类及各类群主要特征、代表动物)
7、节肢动物门(主要特征,主要分类及各类群主要特征、代表动物)
8、棘皮动物门(主要特征,主要分类及各类群主要特征、代表动物)
9、脊索动物门(主要特征,主要分类及各类群主要特征、代表动物、脊索概念)
第七章生物与环境小结:
一、环境因素及其对生物的影响(无机环境如水、温度、空气等,有机环境特别是种内、种间关系)
二、种群生态(基本特征如密度、年龄结构特征、种群分布类型、性别比例、存活曲线)
三、生物群落(基本特征、演替、类型和分布)
四、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功能、食物能级转化效率、平衡)
五、人与环境(相互关系)
六、名词解释(种内斗争、种内协作、斗争、共生、寄生、共栖、种群、年龄结构、生物群落、演替、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
生物知识点总结 25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知识点总结: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34.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8.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9.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0.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1.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42.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4.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45.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46.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47.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48.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49.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50.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1.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52.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53.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54.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下形成的。
55.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56.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57.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58.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59.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60.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61.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2.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63.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64.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胚吸收,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
65.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66.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可以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以后,发育成为成熟个体。
67.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68.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9.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70.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
7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72.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74.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75.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76.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77.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78.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79.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80.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8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82.在育种工作中,人们用杂交的方法,有目的地使生物不同品种间的基因重新组合,以便使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组合到一起,从而创造出对人类有益的新品种。
83.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84.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85.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86.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7.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88.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知识点总结:生物与环境
89.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90.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这些生态因素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9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92.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的种群形成群落。种群的各种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生物群落的结构,都与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93.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类型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群落的结构都有差别。但是,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统一的整体。
9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阳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些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流动的。
95.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96.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无机环境一起,构成了这个星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97.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98.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产物,是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99.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一现象称为生物的稳态。
100.从能量角度来看,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这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能量基础。
101.从物质方面来看,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质。生物圈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形成的三极结构,接通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经过各种生物多级利用,再分解为无机物重新循环的完整回路。生物圈可以说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这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102.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103.大气中二氧化硫主要有三个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04.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特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105.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一是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二是掠夺式的开发利用,三是环境污染,四是由于外来特种的入侵或引种到到缺少天敌的地区,往往使这些地区原有特种的生丰受到威胁。
生物知识点总结 26
高中生物知识重点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细胞学说的创始人是施莱登和施旺。
(2)细胞学说的要点是: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从老细胞中产生。
(3)细胞学说的创立对生物的进化的重要意义是:它揭示了任何动植物均是由细胞构成的,从而说明动植物之间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对揭示生物进化具有重要价值。
2.多种多样的细胞
(4)自然界的生命系统包括的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5)植物的生命系统层次中没有“系统”这个层次。
(6)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拓展:
①原核细胞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原核生物如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由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②原核生物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真核生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核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③自然条件下,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只有基因突变;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的类型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④原核细胞如细菌主要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分裂;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7)病毒不能独立生活,病毒的代谢和繁殖过程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
拓展:
①病毒在生物分类上是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
②组成每种病毒核酸的基本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或是四种核糖核苷酸。
③病毒的培养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因为病毒的繁殖必须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
3.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8)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能分离得到纯净的细胞膜。把细胞放在清水里,水会进入细胞,把细胞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这样就可以得到纯净的细胞膜。
(9)细胞膜的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
拓展:
①行使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物质是载体。
②细胞膜与其他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大致相同,但是在不同的生物膜中,化学物质的含量有差别,例如,细胞膜上糖类的含量相对与细胞器膜要多。
(10)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11)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而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12)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
拓展:
①细菌细胞壁的成分是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②常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除去植物细胞壁。
生物知识点总结 27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3.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4.人与猿分界的标准之一是直立行走。
5.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1)运动方式不同(人类直立行走,类人猿臂行。)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脑的发育程度不同(人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学交流能力。)
第二节人的生殖
一、生殖系统
1.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2.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
3.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二、生殖过程
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
2、每个人的生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3、胚胎经过8周左右形成胎儿。胎儿在38周左右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4、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5、试管婴儿是指利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受精卵在体外形成早期胚胎后再植入子宫,胚胎在子宫内完成发育。
【生物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生物的知识点总结03-28
生物知识点总结11-23
生物知识点总结02-27
生物一知识点总结08-06
生物一知识点总结01-22
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03-01
中考生物的知识点总结06-14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07-26
生物中考知识点总结大全06-25
必修生物一知识点总结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