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2-12-21 10:33:54 知识点总结 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汇编15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汇编15篇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

  压力

  1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它的方向总是指向支持物并和支持物的表面垂直。在具体的问题中,压力的方向和支持物的位置有关.这里必须要明确的是,我们不能有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错误认识。

  2.压力和重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产生压力的因素很多,而重力仅仅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压力的大小并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在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时,它对水平面产生的压力在数值上才等于物体的重力。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质 应用

  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 (实像大小转折)

  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

  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2

  一、电荷

  (1)电荷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称带有电荷的物质为“带电物质”。

  (2)电荷,为物体或构成物体的质点所带的正电或负电,带正电的粒子叫正电荷(表示符号为“+”),带负电的粒子叫负电荷(表示符号为“﹣”)。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摩擦起电

  实质:电子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②感应起电

  实质:将金属导体中的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

  二、电路

  (1)电流: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做有规则的定向运动就形成了电流。

  (2)电流方向:正电荷定向流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3)导体:是指电阻率很小且易于传导电流的物质。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4)绝缘体:不善于传导电流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5)电路:由金属导线和电气、电子部件组成的导电回路,称为电路。

  (6)电路由电源、开关、连接导线和用电器四大部分组成。

  (7)串联:串联是连接电路元件的基本方式之一。将电路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用电器等)逐个顺次首尾相连接,将各用电器串联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优点:在一个电路中,若想通过一个开关控制所有电器,即可使用串联的电路;

  缺点:只要有某一处断开,整个电路就成为断路。即所相串联的电子元件不能正常工作。

  (8)并联:并联电路是使在构成并联的电路元件间电流有一条以上的相互独立通路。

  特点: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一条支路上的用电器损坏,其他支路不受影响。

  三、电流

  (1)电流的强弱用电流强度来描述,电流强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量,简称电流,用I表示。

  (2)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①电流表要与被测用电器串联。

  四、电阻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3)滑动变阻器

  ①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部分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从而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大小。

  ②作用:保护电路、改变电压、利用伏安法测电阻

  ②正负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俗称正进负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否则会烧坏电流表)可用试触的方法确定量程。

  ④因为电流表内阻太小(相当于导线),所以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⑤确认使用的电流表的量程。

  ⑥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所代表的电流值。

  五、电压

  (1)电压也称作电势差或电位差,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

  (2)电压表

  电压表,测电压,电路符号圈中V。测谁电压跟谁并(联),“+”进“—”出勿接反。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1、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3、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4、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5、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6、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7、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8、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9、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10、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1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2、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国际单位:伏特(V);

  常用:千伏(KV),毫伏(mV)。 1千伏=1000伏=1000000毫伏。

  13、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14、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

  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

  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

  ⑤工业电压380伏。

  15、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国际单位:欧姆(Ω);

  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00千欧;1千欧=1000欧。

  16、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17、滑动变阻器:

  A、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B、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C、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闭合开关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18、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U/R。公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19、电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日常生活中常用千瓦时为电功的单位,俗称“度”符号kw、h

  1度=1kw。h=1000w×3600s=3、6×106J

  20、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

  A、“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

  B、“10(20)A”指这个电能表长时间工作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安,在短时间内最大电流不超过20安;

  C、“50Hz”指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路中使用;

  D、“600revs/KWh”指这个电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时的电能,转盘转过600转。

  21、电功公式:W=Pt=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22、电功率(P):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千瓦(KW)公式:P=W/t=UI

  23、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0时,则P > P0;灯很亮,易烧坏。

  当U < U0时,则P < P0;灯很暗,

  当U = U0时,则P = P0;正常发光。

  24、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表达式为。 Q=I2Rt

  25、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火线和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等组成。

  26、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用电器要与它的开关串联接火线。

  27、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它升温达到熔点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28、引起电路电流过大的两个原因: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29、安全用电的原则是:

  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30、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31、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2、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3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3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3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3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37、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38、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方向的假想曲线。不存在且不相交。

  39、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的北极附近。但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40、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其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41、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4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大小,铁芯的有无,线圈的匝数

  43、电磁铁的特点:

  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

  ②磁性的强弱可由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

  ③磁极可由电流的方向来改变。

  44、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45、电话基本原理:振动→强弱变化电流→振动。

  46、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应用:发电机

  47、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①电路必须闭合;

  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48、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49、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

  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应用:电动机。

  50、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高中物理电容器基础知识

  1、静电感应:把一个不带电的导体放入电场中,导体的两端分别感应出等量正负电荷的现象。

  2、静电现象:静电一般由摩擦产生,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分别带上了正负电荷,它们之间就产生电势差。电荷积累到一定数值时,带电体就发生放电现象。

  3、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

  ⑴处于静电平衡下的导体,内部合场强处处为零。

  ⑵处于静电平衡下的导体,表面附近任何一点的场强方向与该点的表面垂直。

  ⑶处于静电平衡下的导体是个等势体,它的表面是个等势面。

  ⑷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电荷只分布于导体的外表面。导体表面,越尖的位置,电荷密度越大,凹陷部分几乎没有电荷。

  4、尖端放电

  导体尖端的电荷密度很大,附近电场很强,能使周围气体分子电离,与尖端电荷电性相反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奔向尖端,与尖端电荷中和,这相当于使导体尖端失去电荷,这一现象叫尖端放电。如高压线周围的“光晕”就是一种尖端放电现象,避雷针做成蒲公花形状,高压设备应尽量光滑分别是生活中利用、防止尖端放电。

  5、静电屏蔽

  处于电场中的空腔导体或金属网罩,其空腔部分的合场强处处为零,即能把外电场遮住,使内部不受外电场的影响,这就是静电屏蔽。如电学仪器的外壳常采用金属、三条高压线的上方还有两导线与地相连等都是静电屏蔽在生活中的应用。

  6、电容器

  ⑴任何两个彼此绝缘而又相距很近的导体都可以构成电容器。

  ⑵把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分别与电池的两极相连,两个极板就会带上等量异种电荷。这一过程叫电容器的充电。其中任意一块板所带的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做电容器的带电量;用导线把电容器的两板接通,两板上的电荷将发生中和,电容器不再带电,这一过程叫做放电。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3

  初中物理的知识点总结

  汽化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

  1.沸腾:

  ⑴沸腾现象:例-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⑵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⑶液体沸腾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⑷有关沸点知识:

  ①液态氧的沸点是-183℃,固态氧的熔点是-218℃。-182℃时,氧为气态。

  -184℃时,氧为液态。-219℃时,氧为固态。-183℃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

  ②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水沸腾时,保持在100℃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③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80℃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

  (酒精汽化成了蒸气。酒精沸点为78℃,高于78℃时为气态)

  2.蒸发:

  ⑴蒸发现象:

  ①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⑵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①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②一杯40℃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蒸发要向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③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相信上面对物理中汽化的知识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知识给同学们的学习上面很好的帮助。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质 应用

  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 (实像大小转折)

  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上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哦。

  中考物理知识点:眼睛和眼镜

  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眼睛和眼镜内容的知识学习哦,供大家参考。

  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

  上面对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物理知识,争取做的更好。

  中考物理知识点:照相机和投影仪

  下面是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内容知识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显微镜和望远镜

  同学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很熟悉吧,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习吧。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4

  1、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 路。 3、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4、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5、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6、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 电能. 7、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8、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9、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10、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 电荷

  1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2、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国际单位:伏特(V); 常用:千伏(KV),毫伏(mV). 1千伏=1000伏=1000000毫伏.

  13、电压表的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 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14、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

  工业电压380伏.

  15、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国际单位:欧姆(Ω); 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00千欧; 1千欧=1000欧. 16、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17、滑动变阻器:

  A.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B.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C.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闭合开关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18、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U/R.公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19、电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日常生活中常用千瓦时为电功的单位,俗称“度”符号kw.h 1度=1kw.h=1000w×3600s=3.6×106J

  20.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A、“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B、“10(20)A”

  指这个电能表长时间工作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安,在短时间内最大电流不超过20安;C、“50Hz”指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路中使用;D、“600revs/KWh”指这个电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时的电能,转盘转过600转。 21.电功公式:W=Pt=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22、电功率(P):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千瓦(KW)公式:P=W/t=UI 23.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24.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表达式为. Q=I2Rt

  25.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火线和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等组成. 26.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用电器要与它的开关串联接火线.

  27.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 它升温达到熔点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

  起到保险的作用.

  28.引起电路电流过大的两个原因: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29.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30.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31.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2.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 是南极(S极) 3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3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3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3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37.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38.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方向的假想曲线.不存在且不相交. 在磁体周围,磁感线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39.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的北极附近.但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

  述这一现象.

  40.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其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41.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4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大小,铁芯的有无,线圈的匝数

  43.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的方

  向来改变.

  44.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

  可实现自动控制.

  45.电话基本原理:振动→强弱变化电流→振动.

  46.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

  电流.应用:发电机

  47.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48.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49.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 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电动机.

  50.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5

  物理导体与绝缘体

  说明1本知识点的重点是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异同。

  说明2本知识点的难点是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

  说明3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两者的区别,知道二者并无绝对界限。

  说明4本知识点的预备知识点是电流的形成。

  说明5本知识点主要讲述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异同,它是研究电学重要的知识点。

  核心知识

  规则1: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都是绝缘体。

  规则2:导体和绝缘体的用途

  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电线芯线用金属来做,因为金属是导体,容易导电;电线芯线外面包上一层橡胶或塑料,因为它们是绝缘体,能够防止漏电

  规则3: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

  表示各种物体的导电和绝缘能力的排列顺序,可见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而且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就可能导电。例如,玻璃是相当好的绝缘体,但如果给玻璃加热,使它达到红炽状态,它就变成导体了。

  规则4:导体和绝缘体的机理

  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束缚在原子的范围之内,不能自由移动,也就是说,电荷不能从绝缘体的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的地方初中语文,所以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相反,导体中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电荷能从导体的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的地方,所以导体容易导电。

  突破物理“三重门”期末轻松得高分

  对于生来说,作为新增学科,从入门到冲击优秀初中数学,需要经过三重门。第一重门是声光热。第二重门是力学。第三重门是电学。

  第一次入门,是上学期的物理入门。也可以理解为是声光热的入门。在声光热等过程中,同学们的主要是以感性为主。很多时候只要做好感性的认识,略加上一些理性的分析,就可以明白这部分的大体精髓。

  第二重门是力学。力学对于同学们来说,区别于声光热的根本特点就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同学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状态,转向以理性思维为主的学习。如果说在第一重门的时候,同学们的成绩普遍都很高,并且差距比较小。很难体现每个同学的真实实力.那么到了第二重门的时候差距将明显拉大,也将会是同学们快速提升自己脱颖而出的关键时期。

  第三重门是电学。电学是一门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科。对于孩子的理解要求更高。尤其是在入门的电路分析,对很多同学来说,入门较为困难。电学后期的综合计算也将会是同学们冲刺优秀的拦路虎之一。

  由于三重门的本身特点,第一重门声光热入门较容易。所以同学们容易在意识形成物理拿分容易的感觉。而实际上物理的真正入门是在力学及电学。对于同学们来说,三重门的意义各有所在。声光热的入门同学们要务必做好初二上学期的期末,争取。因为等到下学期的四轮将主要针对的是力电部分。所以同学们一定要争取初二上学期物理期末。源于初二下学期的力电部分的难度,需要同学们做好准备,积极应对!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6

  1、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3、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4、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5、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6、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7、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8、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9、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10、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1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2、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00伏=1000000毫伏.

  13、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14、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

  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

  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

  ⑤工业电压380伏.

  15、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00千欧;1千欧=1000欧.

  16、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17、滑动变阻器:

  A.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B.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C.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闭合开关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18、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U/R.公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19、电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日常生活中常用千瓦时为电功的单位,俗称“度”符号

  kw.h1度=1kw.h=1000w×3600s=3.6×10^6J

  20.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

  A、“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

  B、“10(20)A”指这个电能表长时间工作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安,在短时间内最大电流不超过20安;

  C、“50Hz”指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路中使用;

  D、“600revs/KWh”指这个电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时的电能,转盘转过600转。

  21.电功公式:W=Pt=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22、电功率(P):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千瓦(KW)公式:P=W/t=UI

  23.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当U>U0时,则P>P0;灯很亮,易烧坏.当U

  24.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表达式为.Q=I^2Rt

  25.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火线和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等组成.

  26.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用电器要与它的开关串联接火线.

  27.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它升温达到熔点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28.引起电路电流过大的两个原因: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29.安全用电的原则是:

  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30.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31.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2.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3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3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3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3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37.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38.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方向的假想曲线.不存在且不相交.在磁体周围,磁感线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39.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的北极附近.但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40.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其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41.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4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大小,铁芯的有无,线圈的匝数

  43.电磁铁的特点:

  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

  ②磁性的强弱可由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

  ③磁极可由电流的方向来改变.

  44.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45.电话基本原理:振动→强弱变化电流→振动.

  46.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应用:发电机

  47.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①电路必须闭合;

  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48.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49.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电动机.

  50.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主要构造工作原理能量转化电动机定子和转子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定子和转子电磁感应现象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学特点与原理公式

  特点或原理电流:I电压:U电阻:R电功:W电功率:P分压原理分流原理分功原理分功率原理串联电路I=I1=I2U=U1+U2R=R1=R2W=W1+W2P=P1+P2U1:U2=R1:R2无W1:W2=R1:R2P1:P2=R1:R2并联电路I=I1+I2U=U1=U21/R=1/R1+1/R2或R=R1R2/(R1+R2)W=W1+W2P=P1+P2无I1:I2=R2:R1W1:W2=R2:R1P1:P2=R2:R1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7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1、什么叫做质量?答: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的物理量符号是m.

  2、质量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是什么?如何换算?

  答: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千克的单位符号是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3、实验室常用什么器材测量物体的质量?答:实验室里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答:

  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2、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3、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在标尺上的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线;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标尺示数值之和,即为所测物体的质量。

  使用托盘天平时注意事项:

  1、首先要认真观察天平的最大测量值(称量)和标尺上的分度值(感量),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往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

  2、天平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左盘里,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

  5、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物质状态和地理位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6、若被测物体的质量小于标尺上的分度值(即天平的感量),该如何测量?

  答:可采测多算少法(累积法)进行测量。(如邮票、大头针等m=m总/n)

  7、常见物体质量的大约数值是什么?

  答:一张邮票:50mg;一个成人:50kg;一只苹果:140g;一元硬币:10g;一只鸡:1.5kg;一只鸡蛋:50g;一头大象:6t

  8、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什么关系?

  答:同种物质的不同实心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不同物质的不同实心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9、什么叫物质的密度?计算式及单位是什么?

  答: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质量/体积。ρ=m/V式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米,单位符号是:kg/m其它单位有:克/厘米(g/cm)、千克/分米(kg/dm)

  单位换算关系是:1g/cm=10kg/m1g/cm=1kg/dm

  10、水的密度及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水的密度为:ρ水=10kg/m=1.0g/cm其物理意义:1米水的质量为10千克。

  11、为什么说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

  答: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是因为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12、ρ=m/V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1)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变,是定值(但温度、物态、压强等条件变化时,物质的密度也会发生变化)同种物质的密度不随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但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密度是变化的。质量一定时,密度与体积成反比;体积一定时,密度与质量成比。

  13、密度有哪些应用?

  答:(1)ρ=m/V测量和计算密度鉴别物质的种类;

  (2)m=ρV计算质量

  (3)V=m/ρ计算体积。

  14、量筒(量杯)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读数?

  答:量筒(量杯)用来直接测量液体的体积和间接测量固体的体积。测量前应观察(1)分度值(2)最大测量值。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的凹面(或凸面)相平,俯视时读数值偏大,仰视时读数偏小。

  15、量筒(量杯)间接测量固体体积的方法是什么?

  答:(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1、能使固体全部浸没,2、放入固体后液面不能超过量筒的最大测量值)的水V1;

  (2)用细线系住固体沿量筒壁轻轻下落到量筒底部,读数为V2;

  (3)则固体的体积为V固=V2-V1。

  上述方法为排水法。若固体溶于水则需要用薄膜包上或用排沙法;若固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则用针压法或捆绑法。

  16、体积、面积、长度的物理量符号及单位有哪些?

  答:体积物理量符号:V,国际单位:米(m)。体积其它单位及换算关系为:1m=10dm,1dm=10cm3,1m=10cm1dm=1升(L),1L=10毫升(mL),1cm=1mL面积的物理量符号:S,国际单位:米(m)。

  其它单位及换算:1m=10dm,1m=10mm,1m=10cm17、密度表上的信息有哪些?

  答:(1)水的密度ρ水=10千克/米

  (2)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但也可能相同。ρ冰=ρ蜡=ρ植物油=0.9×10kg/m

  ρ酒精=ρ煤油=0.8×10kg/m

  (3)同种物质的密度在状态改变时也发生改变

  (4)固体、液体的密度比气体密度大。

  18、什么叫硬度?物质的物理属性有哪些?

  答:物质软硬程度的特性叫做物质的硬度。物质的物理属性有:状态、密度、比热、硬度、透明度、导电性、导热性、磁性、弹性、塑性(范性)、韧性、颜色等。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1、分子模型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答: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有空隙。分子是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

  2、原子由什么组成?原子核由什么组成?

  答: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原子核。

  3、电子是谁发现的?其意义是什么?

  答: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这种粒子带负电,是自然界最小的带电体,该粒子是汤姆逊发现的。

  4、原子结构如何描述?

  答:(1)来自原子内部带负电的微粒叫做电子。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

  (2)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不带电的中性状态。

  5、“摩擦起电”的原理是什么?

  答:“摩擦起电”是依靠摩擦而使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同时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摩擦起电”是在两个不同种物质间进行的。“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6、分子由什么组成?

  答: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构成化合物分子,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组成单质分子。

  7、发现质子和提出原子行星模型的科学家是谁?

  答:发现质子的是卢瑟福,提出原子行星模型的科学家是卢瑟福。

  8、发现中子的和提出夸克的分别是谁?

  答:发现中子的是查德威克,提出夸克的是盖尔曼。

  9、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是什么?答: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10、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多少?答: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米。

  11、宇宙是一个怎样的天体结构系统?

  答: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散布在宇宙中的星系多达1000亿个。

  12、紧靠银河系的星系是什么星系?

  答:仙女星系,它距离我们超过200万光年。

  13、“量天尺”的两个单位是什么?

  答:光年和天文单位1光年(l.y.)=9.461×10米(m)。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AU)。1AU=1.496×10米(m)。

  11

  14、远古时代,人们根据自己的视觉感受,得出了“天圆地方”的宇宙形状。为此,建立了什么学说?答:托密勒的“地心说”学说。

  15、人类是如何认识宇宙的?

  答: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近及远的。人类早就开始了对宇宙的探索,中国古代的敦煌星图,绘制于约公元705年。16世纪后,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

  16、谁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答:牛顿

  17、科学家借助什么系统对天体、天体系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答:望远镜系统

  18、20xx年10月,我国第一位航天员乘神舟五号飞船遨游太空,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他是谁?答:杨利伟

  19、宇宙起源于什么?

  答:关于宇宙的起源,宇宙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

  20、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答: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

  21、什么叫太阳系?

  答:太阳及其九大行星及无数卫星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太阳系。

  第八章力

  1、什么叫形变?形变有哪两种形式?

  答: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形变分为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

  能够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当物体发生形变后,撤去外力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范性形变。

  2、什么叫弹力?常见的弹力有哪几种形式?

  答: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都是弹力。

  3、形变与外力的关系是什么?答: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4、什么叫测力计?其原理是什么?答: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测力计是根据作用

  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的性质制成的。

  5、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

  答: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它是根据在一定范围内,弹簧伸长与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

  6、弹簧测力计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弹簧测力计主要由弹簧、秤钩、指针和刻度盘组成。

  7、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答:牛顿,简称牛,单位符号是N。1N的大小相当于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8、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

  答:⑴必须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使用时不能测量超过量程的力;

  ⑵测量前还要观察测力计的分度值,了解刻度值的大小;

  ⑶校正零点,将弹簧测力计按所需的位放好,检查指针是否还在零刻线处,若不在,应调零。

  ⑷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观察时,视线应与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盘垂直;

  ⑸记录结果时,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单位。

  9、什么叫弹性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其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材料自身的性能有关,

  10、什么叫重力势能?答:被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有关。

  11、什么叫势能?答: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统称为势能。

  12、什么叫重力?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大小简称为物重。

  13、重力与物体的形状、位和质量的有没有关系?

  答: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与物体的位有关,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14、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的关系是什么?

  答: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G=mg。

  15、表达式G=mg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g=9.8N/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

  16、重力的方向如何?答: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成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平面是否水平。

  17、重力和质量有何区别和联系?答:物理量关系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定义到的力叫做重力符号区随在地球上位的改变而变方向计算式别国际单位测量工具联系牛弹簧测力计G=mg千克天平G=mgm=ρV竖直向下没有方向大小化改变而改变不随物体所处位的Gm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18、什么叫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和摩擦力?

  答:物体将要运动时,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静摩擦力,物体在滑动过程中,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物体在滚动过程中,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滚动摩擦力。当物体将要运动或运动时,受到的阻碍运动的力统称为摩擦力。

  19、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答: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有压力的作用、物体将要运动或已经运动。

  20、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的实验中,物体如何运动?

  答: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匀速直线滑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滑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二力平衡条件)

  2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关系是什么?

  `答: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无关,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关系是: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哪些?

  答: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分离接触面和变滑动为滚动。其中分离接触面的方法有加润滑油、气垫和磁悬浮。

  23、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哪些?

  答: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变滚动为滑动。

  24、什么叫力?

  答: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叫做力,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其中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则是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力相互作用中,其中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25、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答:力使物体的形状、体积发生改变和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表现为运动速度改变、运动方向改变、运动方向和速度共同发生改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可以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26、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答: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27、什么叫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有什么区别?

  答: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叫做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有一种定量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图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共同点是都要标出力的大小、作用点和表示方向的箭头,重要区别是力的图示要有表示力的大小的标度。

  28、为什么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答: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九章压强和浮力

  1、什么叫压力?

  答: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2、压力的方向如何确定?答:垂直作用于物体的受力表面。

  3、压力是如何形成的?

  答:压力是弹力的一种形式,压力是由于物体形变而产生的。

  4、压力与重力的关系是什么?

  答:压力与重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有些情况下,压力是由物体的重力产生的,压力的大小可以大于物体的重力,也可以等于物体的重力,还可以小于物体的重力;在有些情况下,压力与重力无关。

  5、压力的作用效果用什么表示?

  答: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6、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关系是什么?

  答: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两个因素有关。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7、什么叫压强?

  答: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压强。

  8、压强的计算公式是什么?答: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9、压强的单位是什么?

  答: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力的单位是牛,受力面积的单位是米,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帕是个很小的单位。

  10、一张报纸平摊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大约是多少?答:0.5Pa

  11、增大压强的方法是什么?答: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

  12、减小压强的方法是什么?答: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13、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14、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工具是什么?在结构上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答:压强计结构上主要由U形管和装有橡皮膜的金属盒组成。

  15、100Pa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表示物体1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00牛。

  16、液体压强的特点是什么?

  答:(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璧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在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都相等;

  (4)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5)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17、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什么?答:p=hρg

  18、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与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的深度越深,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

  越大。

  19、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气体受到重力的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20、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是什么实验?

  答:是德国马德堡市的市长奥托〃格里克做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21、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其它实验还有哪些?答:瓶吞鸡蛋实验、覆杯实验等。

  22、最早测出大气压的实验是什么?

  答:是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做的托里拆利实验。

  23、标准大气压的值是多少?

  答:标准大气压的值相当于76cm(0.76m)(760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通常把

  1.0×10Pa的大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

  24、一个标准大气压能支持多少米高的水柱?答:约10米

  25、大气压变化的规律有哪些?

  答:大气压与高度和天气等因素有关。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大气压冬高夏低,晴

  高阴低。在20xxm的高度内,高度上升12m,气压降低133Pa,即降低1mm高水银柱的压强。

  26、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是什么?

  答: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的气压的增大而升高,减小而降低。

  27、高压锅的原理是什么?

  答:由于锅盖的密闭性和加压阀的作用,使锅内的气体压强能达到两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升到120℃,使食物更易煮熟。

  28、什么叫气压计?气压计有哪些类型?

  答:测量气压的工具叫做气压计。气压计主要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两种形式。金属盒气压计也叫无液气压计。

  29、什么叫做流体?

  答:通常把液体和气体称为流体,因为它们都具有流动性。

  30、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是什么?答: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31、什么叫浮力?

  答: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托的力称为浮力。

  32、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33、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什么?

  答: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34、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则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5、浮力计算公式有哪些?

  答:(1)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ρ液gv排

  (2)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或气体的压力差F浮=F向上-F向下

  (3)称重法测浮力F浮=G-F

  (4)漂浮或悬浮的平衡条件F浮=G物

  第十章力与运动

  1、通过改变什么关系可以控制物体的浮沉?

  答:可以通过改变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控制物体的浮与沉。

  2、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

  答:(1)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浮力大于重力(F浮>G物),则物体上浮;

  (2)当浮力等于重力(F浮=G物),则物体悬浮在液体中;

  (3)当浮力小于重力F浮<G物,则物体下沉

  3、物体的漂浮条件是什么?答: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F浮=G物4、如何通过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关系判断物体的浮沉?

  答:对于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

  (1)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ρ物<ρ液,则物体上浮,静止时到漂浮;

  (2)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ρ物=ρ液),则物浮体悬浮在液体中;

  (3)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ρ物>ρ液),则物体下沉,静止时沉底。

  5、改变物体浮沉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1)改变物体自身重力;

  (2)改变液体的密度;

  (3)改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6、什么叫做悬浮?答: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若它的重力等于浮力时,既不下沉也不上浮,可以静止在液体中的任何位,这种状态称为悬浮。

  7、打捞沉船的方法是什么?原理是什么?

  答:浮筒法;原理是:浮筒下沉---增大排水体积---用压缩空气将水排出,减小重力---重力小于浮力,沉船上浮。

  8、什么叫密度计?其原理是什么?其刻度特点是什么?

  答: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叫做密度计。原理:利用漂浮条件来工作。刻度特点:上小下大、上疏下密、刻度不均匀。刻度数值是:液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比值。

  9、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通过改变自重实现浮沉。水舱进水,重力大于浮力,潜水艇下潜;水下航行时,浮力等于重力,潜水艇悬浮;水舱排水,浮力大于重力,潜水艇上浮。

  10、气球和飞艇的原理是什么?

  答:气球和飞艇的升降主要靠改变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及自重来实现的。球和飞艇的气囊内充有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它们利用空气的浮力工作。11、使密度大的物体漂浮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答:将物体做成空心,增大排水体积,从而增大浮力。(轮船就是用这个原理制成的。)(轮船的工作原理是:漂浮条件)

  12、什么叫排水量?答:排水量是指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在长江与大海中航行时,排水量不变)

  13、什么叫平衡状态?答: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14、什么叫平衡力?

  答: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称做平衡力。(平衡力的合力为零)

  15、什么叫二力平衡?

  答: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做二力平衡。

  16、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答:当作用在同一物体的两个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两个力彼此平衡。

  17、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答: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8、为什么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要使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答:目的是为了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的起点获得相同的初速度。19、牛顿第一定律如何形成?

  答: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对大量的实验事实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过总结和推理而获得。牛顿第一定律虽不能通过实验直接验证,但大量事实证明它是正确的。

  20、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答: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之间的规律。

  21、什么叫惯性?答: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惯性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与物体的运动速度、运动状态和是否受力无关。原来静止的物体要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2、力与运动的关系是什么?

  答: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8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机械运动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Ⅱ 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三、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⑶弹簧测力计: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

  四、惯性和惯性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五、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

  3、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0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9

  熔化

  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1、熔化现象

  ①春天“冰雪消融”

  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2、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3、晶体熔化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4、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80.5℃。当温度为790℃时,萘为固态。当温度为81℃时,萘为液态。当温度为80.50℃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5、熔化吸热的事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6、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0

  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习吧。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质 应用

  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 (实像大小转折)

  f< u<2f υ> 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1

  1、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3、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4、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5、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6、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7、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8、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9、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10、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1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2、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国际单位:伏特(V);

  常用:千伏(KV),毫伏(mV). 1千伏=1000伏=1000000毫伏.

  13、电压表的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14、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

  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15、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国际单位:欧姆(Ω);

  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00千欧; 1千欧=1000欧.

  16、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17、滑动变阻器:

  A.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B.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C.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闭合开关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18、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U/R.公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19、电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日常生活中常用千瓦时为电功的单位,俗称“度”符号

  kw.h

  1度=1kw.h=1000w×3600s=3.6×106J

  20.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A、“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在220V

  的电路中使用;B、“10(20)A”指这个电能表长时间工作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安,在短时间内最大电流不超过20安;C、“50Hz”指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路中使用;D、“600revs/KWh”指这个电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时的电能,转盘转过600转。

  21.电功公式:W=Pt=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22、电功率(P):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千瓦(KW)公式:P=W/t=UI

  23.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

  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24.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

  成正比,表达式为. Q=I2Rt

  25.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火线和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等组成.

  26.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用电器要与它的开关串联接火线.

  27.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它升温达到熔点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28.引起电路电流过大的两个原因: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29.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30.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31.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2.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3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3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3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3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37.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38.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方向的假想曲线.不存在且不相交.

  在磁体周围,磁感线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39.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的北极附近.但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40.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其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41.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4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大小,铁芯的有无,线圈的匝数

  43.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的方向来改变.

  44.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45.电话基本原理:振动→强弱变化电流→振动.

  46.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应用:发电机

  47.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48.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49.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

  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电动机.

  50.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电学特点与原理公式

  第六章《欧姆定律》复习提纲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V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v=1000V 1V=1000 mV 1 mV=1000μV

  2、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一节蓄电池2V家庭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符号: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二、电阻

  (一)定义及符号:

  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二)单位:

  1、国际单位:欧姆。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Ω。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Ω=1000KΩ 1 KΩ=1000Ω

  4、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三)影响因素:

  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四)分类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2

  1、合力的概念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或者说,如果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产生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那么,能够代替那两个力作用效果的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2、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跟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等于两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方向相同

  3、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4、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5、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6、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7、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8、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9、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10、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11、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不受力物体运动状态静止匀速运动说明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合力为0受平衡力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0运动快慢改变运动方向改变运动状态改变

  12、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画图时注意:

  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

  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3

  一、杠杆

  1.杠杆

  (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是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O);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2.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的平衡:当有两个力或几个力作用在杠杆上时,杠杆能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则我们说杠杆平衡。

  (2)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3.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省力但费距离。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费力但省距离。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二、滑轮的应用

  1.定滑轮

  (1)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支点是转动轴,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

  (2)特点: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2.动滑轮

  (1)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支点是上端固定的那段绳子与动滑轮相切的点,动力臂是滑轮的直径,阻力臂是滑轮的半径。

  (2)特点: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且多费一倍的距离。

  3.滑轮组

  (1)连接:两种方式,绳子可以先从定滑轮绕起,也可以先从动滑轮绕起。

  (2)作用: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但是费距离。

  (3)省力情况:由实际连接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决定。绳子段数:“动奇定偶”。拉力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其中n是绳子的段数,h是物体移动的高度。

  4.轮轴和斜面

  (1)轮轴:实质是可以连续旋转的杠杆,是一种省力机械。轮和轴的中心是支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F2,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F1,轴半径r,轮半径R,则有F1R=F2r,因为R>r,所以F1

  (2)斜面:是一种省力机械。斜面的坡度越小,省力越多。

  三、功

  1、功

  (1)力学中的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的两个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两因素缺一不可。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物体受到了力,但保持静止。②物体由于惯性运动通过了距离,但不受力。③物体受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互垂直,这个力也不做功。

  2、功的计算

  (1)计算公式:物理学中,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即:W=Fs。

  (2)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J),1J=1N·m;F表示力,单位是牛顿(N);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

  (3)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①分清是哪个力对物体做功,即明确公式中的F。②公式中的“s”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③F、s的单位分别是N、m,得出的功的单位才是J。

  3、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四、功率

  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用符号“P”表示。单位是瓦特(W)常用单位还有kW。1kW=103W。

  (2)公式:p=W/t。式中p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W);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J);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s)。

  (4)功率与机械效率的区别:

  ①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

  ②它们之间的物理意义不同,也没有直接的联系,功率大的机械效率不一定大,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也不一定大。

  五、机械效率

  1、有用功——W有用: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也就是人们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时必须做的功。在提升物体时,W有用=Gh。

  2、额外功——W额外

  (1)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

  (2)额外功的主要来源:①提升物体时,克服机械自重、容器重、绳重等所做的功。②克服机械的摩擦所做的功。

  3、总功——W总:

  (1)人们在使用机械做功的过程中实际所做的功叫总功,它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 W有用+ W额外。

  (2)若人对机械的动力为F,则:W总=Fs

  4、机械效率——η

  (1)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2)公式:η= W有用/ W总。

  (3)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①减小摩擦,②改进机械,减小自重。

  六、动能和势能

  1、能量

  (1)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2)单位:焦耳(J)

  2、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功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①物体的质量;②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3)单位:焦耳(J)。

  3、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①物体的质量;②物体被举高的高度。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3)单位:焦耳(J)

  4、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单位:焦耳(J)。

  (3)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七、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

  (1)定义: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的能量。

  (2)单位:J。

  (3)影响机械能大小的因素:

  ①动能的大小;②重力势能的大小;③弹性势能的大小。

  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在一定的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

  (2)在分析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是在哪一个过程中,再分析物体质量、运动速度、高度、弹性形变程度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能的变化和转化情况。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4

  光的直线传播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是一种电磁波。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光的反射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

  6.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9.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1)为什么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便于找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能够比较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大小。

  (2)无论怎么移动蜡烛B也不能和A的像重合?

  玻璃板未与水平桌面垂直。

  (3)怎么找到A的像的位置?

  挪动蜡烛B直到与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

  光的折射

  10.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1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光的色散

  12.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透镜

  1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两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2)物近像远像变大。

  (3)实像都是倒立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

  (1)等高共轴调节:

  等高:将蜡烛、凸透镜、光瓶三者中心调整到同一水平高度。

  共轴:目的是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处。

  (2)焦距确定:平行光源照射得到最小最亮光斑为止。

  14.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15.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5

  本知识点重点掌握的知识为:凸透镜成像规律与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

  对于规律我们可以如此记忆“一倍焦距不成像,内虚外实分界明;二倍焦距物像等,外小内大实像成,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倒立虚像正,照、投、放大对应明

  常见考法

  本知识主要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题目的难度较大;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常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

  误区提醒

  正确区分实像和虚像

  物体通过透镜可能成实像,也可能成虚像。而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是什么呢?

  (1)成像原理不同,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会聚而成的像为实像,经光学器件后光线发散,反向延长相交形成的像叫虚像。

  (2)成像性质上的区别,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3)接收方法上的区别:实像既能被眼睛看到,又能被光屏接收到,虚像只能被眼睛看到,不能被光屏接收到。

  【典型例题】

  例析:某物体放在离凸透镜中心50cm处,所成的像是一个缩小的、倒立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50cm B. 40cm C. 30cm D. 20cm

  解析:

  本题描述的是凸透镜成像的一种现象,所用的成像规律是: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把这条规律放到本题中就可以逆向分析,从而得出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

  由此判断出50cm这个距离大于2倍焦距,即:50cm>2f,解得f

  答案: D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08-17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09-17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11-04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07-14

初中物理常用的知识点总结08-03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10-08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02-11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01-14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知识点整理08-25

初中物理知识点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