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06-10 08:35:58 知识点总结 我要投稿

(精选)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

  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两条遗传基本规律的精髓是: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4、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现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再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6、减数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在减数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两次。减数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7、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8、减数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

  9、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10、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1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2、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13、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

  15、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6、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17、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18、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断。

  19、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20、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2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3、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24、中心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主要内容是: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

  25、修改后的中心法则增加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从RNA流向DNA这两条途径。

  26、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以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一般来说,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7、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进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8、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29、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30、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2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 视野范围越小 视野越暗 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 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 视野范围越大 视野越亮 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 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细胞的发现者及命名者: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虎克

  3内容要点:P10,共三点

  4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五、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表略,见笔记)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

  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1、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

  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

  微量元素: Zn 、Mo、Cu、B、Fe、Mn(口诀:新木桶碰铁门)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

  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水(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无机

  盐脂质

  有机化合物 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核酸

  糖类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苹果和梨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 乙液:0.05g/ml的CuSO4)

  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必须用水浴加热

  颜色变化: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

  (2)脂肪的鉴定

  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

  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注意事项:

  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

  (3)蛋白质的鉴定

  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

  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 B液: 0.01g/ml的CuSO4 )

  注意事项:

  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

  颜色变化:变成紫色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马铃薯

  试剂:碘液颜色变化:变蓝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 氨基酸及其种类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或单体)。

  结构要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侧链基团)决定。

  二 蛋白质的结构

  氨基酸,二肽 ,三肽,多肽, 多肽链 (一条或若干条多肽链盘曲折叠), 蛋白质

  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三 蛋白质的功能

  1.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肌肉毛发)

  2. 催化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

  3. 运输载体(血红蛋白)

  4. 传递信息,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胰岛素)

  5. 免疫功能( 抗体)

  四 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空间结构不同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的功能的多样性。

  规律方法 R

  1、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 NH2-C-COOH

  根据R基的不同分为不同的氨基酸。 H

  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位于同一个C原子上,由此可以判断是否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2、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时,共脱去(n-m)个水分子,形成(n-m)个肽键,至少存在m个-NH2和m个-COOH,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n?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18(n-m)

  3、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

  4、蛋白质总的分子量=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总分子量-脱水缩合反应脱去的水的总分子量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DNA(脱氧核糖核酸)

  一 核酸的分类

  RNA(核糖核酸)

  DNA与RNA组成成分比较(见附表)

  二、核酸的结构

  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1)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

  (2)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

  核酸中的相关计算:

  (1)若是在含有DNA和RNA的生物体中,则碱基种类为5种;核苷酸种类为8种。

  (2)DNA的碱基种类为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种类为4种。

  (3)RNA的碱基种类为4种;核糖核苷酸种类为4种。

  化学元素组成:C、H、O、N、P

  三、核酸的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试剂: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注意事项:

  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现象:

  甲基绿将细胞核中的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细胞质中的RNA染成红色。

  DNA是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分布。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

  第四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细胞中的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糖类的分类,分布及功能:

  种类 分布 功能

  单糖 五碳糖

  核糖(C5H10O4) 细胞中都有 组成RNA的成分

  脱氧核糖(C5H10O5) 细胞中都有 组成DNA的成分

  六碳糖(C6H12O6)

  葡萄糖 细胞中都有 主要的能源物质

  果糖 植物细胞中 提供能量

  半乳糖 动物细胞中 提供能量

  二糖(C12H22O11)

  麦芽糖 发芽的小麦、谷控中含量丰富 都能提供能量

  蔗糖 甘蔗、甜菜中含量丰富

  乳糖 人和动物的乳汁中含量丰富

  多糖(C6H10O5)n

  淀粉 植物粮食作物的种子、变态根或茎等储藏器官中 储存能量

  纤维素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中 支持保护细胞

  肝糖原

  糖原

  肌糖原 动物的肝脏中 储存能量调节血糖

  动物的肌肉组织中 储存能量

  细胞中的脂质脂质的分类

  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磷脂: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主要成分

  胆固醇

  固醇 性激素

  维生素D

  脂质的分类,分布及功能

  1脂肪(C、H、O)存在人和动物体内的皮下,大网膜和肠系膜等部位。动物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与糖类相同质量的脂肪储存能量是糖类的2倍。

  功能:①保温②减少内部器官之间摩擦③缓冲外界压力

  2磷脂构成细胞膜以及各种细胞器膜重要成分。

  分布: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大豆的种子中含量丰富。

  3固醇

  包括:①胆固醇------构成细胞膜重要成分;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②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③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单体和多聚体的概念: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连接而成的。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连接而成的。

  氨基酸、核苷酸、单糖分别是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的单体,而这些大分子分别是单体的多聚体

  生物大分子的形成:C形成4个化学键 → 成千上万原子形成 → 碳链 → 单体 → 生物大分子

  第五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细胞中的水包括

  结合水: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自由水:细胞内良好溶剂 运输养料和废物

  许多生化反应有水的参与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

  细胞含水量与代谢的关系

  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自由水水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结合水水含量高。

  细胞中的无机盐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无机盐的作用:

  1.细胞中许多有机物的重要组成成分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4.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部分无机盐的作用

  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呆小症

  缺钙:抽搐、软骨病,儿童缺钙会得佝偻病,老年人会骨质疏松

  缺铁:缺铁性贫血

  附表

  类别 DNA RNA

  基本单位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核苷酸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碱基 腺嘌呤(A)鸟嘌呤(G)

  胞嘧啶(C)胸腺嘧啶(T) 腺嘌呤(A)鸟嘌呤(G)

  胞嘧啶(C)尿嘧啶(U)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磷酸 磷酸 磷酸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3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

  (3)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性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具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也就是只能从(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

  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

  书写(W)中枢(能听、说、读,不能写)

  谈话(S)中枢(能听、读、写,不能说)

  听觉(H)性语言中枢(能说、写、读,不能听懂)

  视觉(V)性语言中枢(能听、说、写,不能读懂)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4

  内质网

  结构特点: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单层膜,可分为滑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附着有核糖体)。

  功能:细胞内蛋白质加工以及脂质(如性激素)合成的“车间”。

  高尔基体

  结构特点:高尔基体是由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囊和小泡所组成,分泌旺盛的细胞,较发达。成堆的囊并不像内质网那样相互连接。

  功能: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还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溶酶体

  结构特点: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断裂产生,单层膜包裹的小泡。

  功能:是“消化车间”,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病菌。

  液泡

  结构特点:单层膜,含有无机盐、氨基酸、糖类以及各种色素等物质。

  功能:调节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使细胞保持坚挺。

  核糖体

  结构特点:无膜结构,主要由RNA(rRNA)和蛋白质构成,分为附着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

  功能: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5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水分子(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二、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三、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1、具有半透膜

  2、膜两侧有浓度差

  四、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细胞膜结构:磷脂蛋白质糖类

  ↓↓↓

  磷脂双分子层“镶嵌蛋白”糖被(与细胞识别有关)

  (膜基本支架)

  二、

  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细胞膜

  (生物膜)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相关概念:

  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要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二、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

  比较项目运输方向是否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代表例子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要不消耗O2、CO2、H2O、乙醇、甘油等

  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消耗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等

  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消耗氨基酸、各种离子等

  三、离子和小分子物质主要以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6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一、生态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叫做~。

  3、种内关系: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4、种内互助:同种生物生活在一起,通力合作,共同维护群体的生存。如:群聚的生活的某些生物,聚集成群,对捕食和御敌是有利的。

  5、种内斗争:同种个体之间由于食物、栖所、寻找配偶或其它生活条件的矛盾而发生斗争的现象是存在的。(如:某些水体中,鲈鱼,无其它鱼类、食物不足时,成鱼就以本种小鱼为食。)

  7、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

  8、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例如:地衣是藻类与真菌共生体,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

  9、寄生: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的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这种现象叫做~。(例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内;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

  10、竞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叫做~。(例如:大草履虫和小草履虫)

  1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1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①光:阳光对生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A、光的强与弱对植物:如松、杉、柳、小麦、玉米等在强光下生长好;人参、三七在弱光下生长。浅海与深海,海平面200M以下无植物生存。b、光照时间的长短:菊花秋季短日照下开花;菠菜、鸢尾在长日照下开花。c、阳光影响动物的体色:鱼的背面颜色深;腹面颜色浅;d、光照长短与动物的生殖: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可使家鸡多产蛋。E、光线影响动物习性:白天活动与夜晚活动。

  ②温度:a、不同地带的差异:寒冷地方针叶林较多;温暖地带地方阔叶林较多b、植物的南北栽种:苹果、梨不宜在热带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c、对动物形成的影响:同一种类的哺乳动物生长在寒冷地带,体形大;d、对动物习性的影响:冬眠—-蛇、蛙等变温动物;夏眠—-蜗牛;洄游:迁徙;季节性换羽。

  ③水分:限制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水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生态因素;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13、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体是同时共同起作用的;但各种生态因素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同等重要的,有关键因素和次要因素之分。

  14、区分共生、竞争和捕食关系的图象。a、共生图象:特点是两种生物个体数量为同步变化,二者同生共死;b、捕食图象,特点是两种生物个体数量变化不同步,先增者先减少,为被捕食者,后增者后减少,为捕食者。被捕食者图象的最高点高于捕食者;c、竞争图象,特点是两种生物开始时个体数量为"同步变化,以后则你死我活。4、决定海洋不同深度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阳光。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此项仅供参考,可以不掌握)

  1、保护色: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

  2、警戒色: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3、拟态: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

  4、适应的相对性: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不是绝对的。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具有相对性。因为生物生存的环境不断变化,而生物的遗传具有保守性,不会因为环境变化立即改变其遗传性,因此适应的形成是长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选择作用不会一次到位,更不会造成尽善尽美的选择结果,所以,适应具有相对性。

  6、适应的普遍性: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外形的适应性特征。

  7、适应具有相对性的原因:遗传物质稳定性与环境条件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8、保护色:动物体色与背景色彩相似,利于取食避敌,避役(变色龙)、比目鱼、雷鸟、蝗、某些沙漠植物。

  9、警戒色:动物体色与背景色彩形成对比色,具有恶臭(毒刺)或者鲜艳色彩(斑纹)的特点,充分暴露自己,警告敌人不要侵犯,以防止“两败俱伤”。警戒色是冒充的“艺术”,以鲜艳色彩向动物们发出警告。(例如:黄峰、蝮蛇体表的斑纹、瓢虫体表的斑点)

  10、拟态:生物形态、色泽模拟背景生物体,(如:竹节虫、尺蠖的形状像树枝、枯叶蝶、有的螳螂成虫的翅展开时像鲜艳的花朵,若虫的足像美丽的花瓣、蜂兰。)

  1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

  第二节、种群和生物群落

  1、种群: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就是一个种群)

  2、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3、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4、性别比例:是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5、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6、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7、生物群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群落的总和。

  8、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情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9、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就是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如森林群落、湖泊群落垂直结构。

  10、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段现象,就是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如:林地中的植物沿着水平方向分布成不同小群落的现象。

  11、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迁人和迁出等都可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12、种群密度的测定:对于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公式为种群数量N=(标志个体数X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数.

  13种群密度的特点:①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②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14、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出生率低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下降。;出生率与死亡率大体相等,则种群密度不会有大的变动。

  15、年龄组成的类型:(1)增长型:年轻的个体较多,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年轻的个体较少,而成体和年老的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16、性别比例有三种类型:(1)雌雄相当,多见于高等动物,如黑猩猩、猩猩等。(2)雌多于雄,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鸭、羊等。有些野生动物在繁殖时期也是雌多于雄,如象海豹。(3)雄多于雌,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白蚁等。7、种群数量的变化:①影响因素:a、自然因素:气候、食物、被捕食和传染病。B、人为因素:人类活动。②变化类型:增长、下降、稳定和波动。③两种增长曲线:a 、“”型增长特点:连续增长,增长率不变。条件:理想条件。b、“S”型增长特点:级种群密度增加→增长率下降→最大值()稳定;条件:自然条件(有限条件)。 ④研究意义:防治害虫,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8、预测未来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看年龄组成。而出生率和死亡率则显示近期种群密度变化趋势。

  第三节、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类型: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两大类。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又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类型。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又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3、森林生态系统:湿润或比较湿润的地区;物种多,植物以乔木为主,树栖攀援动物多,种群密度稳定,群落结构复杂稳定。

  4、草原生态系统: 年降水量少的地区;物种少,植物以草本为主,善跑或穴居动物多,种群密度易变,群落结构一般不稳定。

  5农业生态系统: 农作物种植区;作物种类少,种群密度大,群落结构单一而不大稳定,植物主要为农作物,人为作用突出。

  6、海洋生态系统: 整个海洋,类型多,分布各异; 微小浮游植物为主,有大型藻类,各类动物集中于200以上水层,底栖动物适应性特殊。

  7、淡水生态系统: 浅水区为水生和沼泽植物,深水区表层为浮游植物,主要有浮游动物、鱼类和底栖动物。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在重新被绿色植物利用来制造有机物。

  2、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事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

  3、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

  4、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5、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种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空气、水分和矿物质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6、生产者:自养型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及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

  7、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来的有机物,所以把它们叫做消费者。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动物中直接以植物为食的草食动物(也叫植食动物)叫做初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叫做次级消费者;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大型肉食动物,叫做三级消费者。

  8、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9、生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有捕食关系;而食物网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除了捕食关系外,还有竞争关系。

  10、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地位和作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赖以存在的基础,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

  11、消费者等级与营养等级的区别:消费者等级始终以初级消费者为第一等级,而营养等级则以生产者为第一等级(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同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可以处在不同的营养等级和不同的消费者等级;同一种生物在同一食物链中只能有一个营养等级和一个消费者等级,且二者仅相差一个等级。

  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量金字塔:可以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这样就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就叫做能量金字塔。

  1、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输入能量)。

  2、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3、渠道:沿食物链的营养级依次传递(转移能量)

  4、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三个去处是:呼吸消耗,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者分解。对于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也是这三个去处。并且可以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十分解者释放的能量十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

  5、特点:传递方向:单向流动(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传递效率: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

  4、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计算规则:消耗最少要选择食物链最短和传递效率最大20%,消耗最多要选择食物链最长和传递效率最小10%。

  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下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温室效应:大气中CO2越多,对地球上逸散到外层空间的热量的阻碍作用就越大,从而使地球温度升高得越快,这种现象就叫温室效应。

  3、碳循环:①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二氧化碳或碳酸盐的形式存在的。②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的。③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等有机物。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呼吸作用,又把二氧化碳放回到大气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死后的尸体又被分解者所利用,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返回到大气中。特点:随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运动,所以碳循环带有全球性。

  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是逐级递减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可以反复出现,循环运动。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由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迁入,迁出及其它变化使生态系统总是在发展变化的,当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我们就把:生态系统具有保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抵抗力稳定性: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之为抵抗力稳定性。

  3、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4、生物圈II号”实验失败说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难以像真正的生物圈那样,长期保持相对稳定,具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等方面。①抵抗力稳定性的本质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就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低。一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相对定状态就会遭到破坏。

  6、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低,反之亦然。

  7、生物圈是人类生存的唯一环境,而人类活动的干扰正在全球范围内使生态系统偏离稳态,我们要保护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7

  1、基因是DNA的片段,但必须具有遗传效应,有的DN_段属间隔区段,没有控制性状的作用,这样的DN_段就不是基因。每个DNA分子有很多个基因。每个基因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基因不同是由于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基因控制性状就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DNA的遗传信息又是通过RNA来传递的。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RNA与DNA的区别有两点:

  ①碱基有一个不同:RNA是尿嘧啶,DNA则为胸腺嘧啶。

  ②五碳糖不同:RNA是核糖,DNA是脱氧核糖,这样一来组成RNA的基本单位就是核糖核苷酸;DNA则为脱氧核苷酸。

  3、转录:

  (1)场所:细胞核中。

  (2)信息传递方向:DNA→信使RNA。

  (3)转录的过程:在细胞核中进行;以DNA特定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特定的配对方式:

  4、翻译:

  (1)场所: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信使RNA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

  (2)信息传递方向:信使RNA→一定结构的蛋白质。

  5、信使RNA的遗传信息即碱基排列顺序是由DNA决定的;转运RNA携带的氨基酸(如甲硫氨酸、谷氨酸)能在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的'哪一个位置上是由信使RNA决定的,归根结底是由DNA的特定片段(基因)决定的。

  6、信使RNA是由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蛋白质是由信使RNA为模板,每三个核苷酸对应一个氨基酸合成的。公式:基因(或DNA)的碱基数目:信使RNA的碱基数目:氨基酸个数=6:3:1;脱氧核苷酸的数目=的基因(或DNA)的碱基数目;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7、一种氨基酸可以只有一个密码子,也可以有数个密码子,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种不同的密码子决定。

  8、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①一些基因就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的。白化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不能合成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酪氨酸酶。

  ②一些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的。(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8

  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

  细胞器是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微器官,也称为拟器官或亚结构。其中质体与液泡在光镜下即可分辨,其他细胞器一般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方可观察。细胞器(organelle)一般认为是散布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微结构或微器官。但对于“细胞器”这一名词的范围,还存在着某些不同意见。细胞中的细胞器主要有:线粒体、内质网、中心体、叶绿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等。它们组成了细胞的基本结构,使细胞能正常的工作,运转。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一)双层膜

  1线粒体

  (1)结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其内含有少量的DNA与RNA,可复制

  (2)功能:进行的主要场所

  2叶绿体

  (1)结构:其内也含有少量的DNA与RNA,可复制;

  基质中含有酶,基粒中了有酶还有色素

  (2)功能:进行的`场所

  (3)存在:绿色植物的和幼茎皮层细胞

  (二)无膜结构

  3中心体

  (1)存在:动物和低等中

  (2)功能: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4核糖体

  分类(1)游离型核糖体:合成胞内蛋白(血红蛋白,与有关的酶)

  (2)附着型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消化酶,抗体,一部分激素)

  单层膜

  5内质网

  分为(1):分泌蛋白的加工合成及运输

  (2)光面内质网:合成糖类脂质等有机物

  6高尔基体

  (1)中:进一步对分泌蛋白加工,分类和运输

  (2)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7液泡

  (1)存在:中

  (2)功能:调节细胞内环境;充盈的液泡可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8溶酶体

  (1)其内含多种水解酶

  (2)功能:消化分解细胞中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病菌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9

  第一章

  一. 从生物圈到细胞

  1.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以细胞作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单位)→组织→器官→系统(玉米等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DNA。

  二.细胞学说

  (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建立的过程:1665年英国科学家虎克发现细胞19世纪(1838/1839)

  德国科学家:施旺、施莱登

  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核细胞产物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三.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对光:转转换器→调大光圈→转反光镜

  观察:对光→放标本至孔中央→降物镜至片上方→升镜筒仔细看

  2.高倍物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转动转换器

  注:用高倍镜观察,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光圈,凹面镜。

  4. 高倍物镜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① 必须先用低倍镜观察后再用高倍镜

  ② 低倍镜观察时,粗、细准焦螺旋都可调节,用高倍镜观察,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

  ③ 物象与实际材料,左右都是相反的。

  ④ 放大倍数,目镜长度与其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为正比。

  ⑤ 由低倍镜换高倍镜,视野变小,视野内细胞数目变少,每个细胞体积比大。

  例: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在视野范围内由8个细胞若目镜变为40x,物镜不变,则只有2个细胞。课P4

  第二章

  一.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常见元素:C,H,O(糖类元素),N,P,S,K,Ca,Mg

  2.微量元素:Fe,Mn,Zn,Cu,B,Mo

  3.主要元素:C,H,O,N,P,S

  4.基本元素:C,H,O,N 5.最基本元素:C

  6.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鲜重:O、干重:C;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脂肪

  二、氨基酸

  1.氨基酸是组成蛋白的基本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多种

  2. 每种氨基酸至少分子有:一个氨基(—NH2)一个羧基(—COOH),它们3. 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

  4. 氨基酸分子互相结合方式:一个氨基(—NH2)一个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方式为脱水缩合

  5. 氨基酸数肽键数的转换

  6. 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做多肽

  7. 细胞中蛋白质种类繁多的原因: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差万别

  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8. 蛋白质的功能:结构蛋白:构成细胞核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羽毛、肌肉、头发、蛛丝)

  催化: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

  运输载体:血红蛋白,运输氧

  信息传递:具有调节功能,胰岛素,生长激素(性激素为固醇,非蛋白质) 免疫功能:抗体

  例:

  1.血红蛋白是由574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含四条多肽链,那么在形成肽链的过程中,其肽键的数目和脱下水分子的数目分别是

  A 573 573 B 570 570 C 572 572D571 571

  2.一条含9个肽键的多肽,至少应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

  A 9 9 B10 10 C 8 8 D 1 1

  3.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由100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其分子量约为

  A 12800B11000 C 11018D 7800

  4.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现有一条蛋白质分子由两条多肽链组成,共有肽键98个,问此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最接近

  A 11036B12544 C 12288D 12800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多肽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 x氨基酸数—x水分子数18

  三. 核酸——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起重要作用

  A 5 2 8 B 4 4 8 C 4 4 2 D 5 2 2

  2.蓝藻、烟草、病毒的核酸中具有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依次是

  A 4 8 4和 4 8 4 B 5 5 4和 8 8 4 C 4 5 4和 4 8 4D 4 8 4 和4 5 4

  四.细胞中的糖类(主要能源物、被称为碳水化合物)和脂质

  1.单糖(根据水解分类)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

  2.二糖(有甜味、由两个单糖脱水缩合而成)蔗糖(甘蔗、甜菜和大多数水果蔬菜)、红糖、白糖、冰糖、麦芽糖(发芽的小麦等谷粒中)、乳糖(人和动物的乳汁)

  3.多糖淀粉(植物的储能物质)、糖原(动物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棉、棕榈、麻类植物、所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为葡萄糖

  4.脂肪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很好的绝热体,每克完全释放能量最多

  5.磷脂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分布: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大豆种子)

  6.固醇包括胆固醇(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的脂质运输)、性激素、VD(脂溶性、有效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VC水溶性)

  7.多聚体由每一个单体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多糖单体为单糖、蛋白质单体为氨基酸、核酸的单体为核苷酸

  五.无机物

  阳离子 Na+ K+Ca+(抽搐、骨骼) Mg2+(叶绿素) Fe2+(血红蛋白) Fe3+ Cl-SO42- PO43- HCO3-

  I 甲状腺激素 Zn 苹果

  功能:①是细胞中默写化合物的重要成分

  ②许多无机盐对维持细胞核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③维持细胞酸碱平衡

  总结:C H O N等化学元素是构成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基础。以肽链为骨架的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构成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糖类和脂质提供生

  命活动的重要能源;水合无机盐与其他物质一起共同承担起构建、参与细胞生命活动的功能。

  第三章

  一.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1. 制备细胞膜用猪(人、牛、羊)的新鲜的红细胞(无核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稀释液,放在清水里,水进入细胞,吧细胞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得到细胞膜。

  2. 细胞膜由脂质(主要为磷脂)50%、蛋白质40%、糖类2%-10%组成。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 细胞膜的功能:“长城”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海关”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外交部”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4.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果胶,有支持保护作用。全透 二细胞器——细胞体内的分工和合作

  5. 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细胞器、其他物质→匀浆→离心管→高速离心机不同转速离心→分开各种细胞

  x1000 细胞核 x10000叶绿体 x100000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0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7、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

  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18、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如图:

  HOHHH

  NH2—C—C—OH+H—N—C—COOHH2O+NH2—C—C—N—C—COOH

  R1HR2R1OHR2

  19、DNA与RNA的区别:

  20、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细胞内良好储能物质:脂肪

  人和动物细胞储能物:糖原

  直接能源物质:ATP

  21、糖类: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②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

  ④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22、脂质: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胆固醇、固醇(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

  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2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24、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为结合水和自由水

  自由水(95.5%):良好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提供液体环境;运送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结合水(4.5%):组成细胞的成分之一

  25、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哺乳动物血液中Ca2+过低,会出现抽搐症状;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补充输入葡萄糖盐水;高温作业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盐水。

  26、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7、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28、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29、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

  30、叶绿体: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双层膜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双层膜

  核糖体:生产蛋白质的细胞器;无膜

  中心体: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无膜

  液泡:调节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内有细胞液

  内质网:对蛋白质加工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加工,分泌

  31、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2、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生物膜系统功能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过结构核仁

  33、细胞核由DNA及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染色质两种状态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4、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质指原生质层,壁为细胞壁

  3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协助扩散:载体蛋白质协助,高浓度→低浓度,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36、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载体蛋白协助;低浓度→高浓度,如无机盐、离子、胞吞、胞吐:如载体蛋白等大分子

  37、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38、酶的本质: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成一类化学反应)

  酶作用条件温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温度、pH等。最适温度(pH值)下,酶活性,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甚至失活(过高、过酸、过碱)

  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结构简式: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

  全称:三磷酸腺苷

  39、ATP与ADP相互转化:A—P~P~PA—P~P+Pi+能量

  功能: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

  40、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过程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1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

  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元素:C、H、O、N、P、S、K、Ca、Mg

  ②微量元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

  (2)组成蛋白质数目不相同

  (3)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4)每种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不相同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2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

  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③、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④、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等。补: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内容:

  (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与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氨基酸约有20种

  ★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13、有关计算:

  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的个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n肽链条数m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

  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肽链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16、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如图:HOHHH酶NH2CCOH+HNCCOOHH2O+NH2CCNCCOOHR1HR2R1OHR2

  ★17、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核酸由C、H、O、N、P5种元素构成基本单位:核苷酸(8种)结构: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

  一分子含氮碱基(有5种)A、T、C、G、U构成DNA的核苷酸:(4种)构成RNA的核苷酸:(4种)

  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载体,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

  18、★全称★分布染色剂链数碱基五碳糖组成单位代表生物DNA脱氧核糖核酸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甲基绿双链ATCG脱氧核糖脱氧核糖核苷酸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噬菌体RNA核糖核酸主要存在细胞质吡罗红单链AUCG核糖核糖核苷酸HIV、SARS病毒

  注:D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胸腺嘧啶(T)R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尿嘧啶(U)

  19、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如葡萄糖。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

  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20、糖类的比较:分类单糖CHO元素常见种类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淀粉纤维素糖原(肝糖原、肌糖原)分布动植物植物动物植物动物主要功能组成核酸重要能源物质二糖植物贮能物质细胞壁主要成分动物贮能物质多糖

  21、四大能源:①重要能源:葡萄糖②主要能源:糖类③直接能源:ATP

  ④根本能源:阳光

  22、脂质的比较:

  分类脂肪磷脂元素C、H、O常见种类胆固醇脂质固醇C、H、O(N、P)性激素功能储能;保温;缓冲;减压构成生物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重要成分与细胞膜流动性有关维持生物第二性征,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维生素D

  ★2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基本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自由水(95.5%):(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良好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提供液体环境;运送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24、水存在形式

  结合水(4.5%)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25、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哺乳动物血液中Ca2+过低,会出现抽搐症状;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补充输入葡萄糖盐水;高温作业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盐水。

  Mg是组成叶绿素的主要成分Fe是人体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26、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7、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A、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

  (2)膜结构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生物膜是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与镶嵌着的球蛋白按二维排列组成。

  (3)膜的功能是由蛋白与蛋白、蛋白与脂质、脂质与脂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B、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28、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29、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但是这个细胞仍然是真核细胞)

  30、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⑴、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物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DNA、RNA。

  ★⑵、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RNA。

  注:①叶绿体的外膜②叶绿体的内膜③叶绿体的基粒(类囊体堆叠形成)④叶绿体的基质⑤线粒体的外膜⑥线粒体的内膜⑦线粒体的基质⑧嵴

  ⑶.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⑷.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⑸.液泡:单膜囊泡,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⑹.核糖体:无膜的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将氨基酸脱水缩合成蛋白质。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⑺.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31、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囊泡→细胞膜→细胞外

  32、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生物膜系统功能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蛋白质和mRNA通过结构核仁

  33、细胞核由DNA及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染色质的两种状态;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4、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质指原生质层,壁为细胞壁★3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36、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二、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第二章动物体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高兴,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轴突+髓鞘=神经纤维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传出神经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6、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3)其他高级功能:学习与记忆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4

  一、细胞膜的成分:

  主要是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约2%--10%)

  二、细胞膜的功能: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

  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四、细胞膜的制备

  1、选材:人或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原因:没有细胞器没有细胞核没有细胞壁

  其他材料:蒸馏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2、原理:细胞内的物质有一定浓度。把红细胞放入清水中,水会进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吸水涨破,使细胞膜内的物质流出来,除去细胞内的其他物质得到细胞膜。

  3、方法和步骤

  ⑴将红细胞稀释液制成装片。

  ⑵在高倍镜下观察,盖玻片一侧滴加蒸馏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⑶红细胞凹陷消失,体积增大,最后导致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

  ⑷利用离心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5

  细胞的癌变是指在生物体的发育中,有些细胞受到各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的完成细胞分化,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能够连续不断的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癌细胞具有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的特征。

  能使细胞发生癌变的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致癌;化学致癌因子:如苯、坤、煤焦油等;病毒致癌因子:能使细胞癌变的病毒叫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

  细胞癌变的机理是癌细胞是由于原癌基因激活,细胞发生转化引起的。

  预防细胞癌变的措施:避免接触致癌因子;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习惯,从多方面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同步练习题】

  1、当今世界正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细胞变化是()

  A、细胞衰老

  B、细胞分裂

  C、细胞分化

  D、细胞癌变

  答案:D

  解析: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顽疾是癌症,它是机体细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癌变引起的。

  2、下列关于吸烟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香烟中的煤焦油属化学致癌因子,吸烟者易患肺癌

  B、少量吸烟对健康有好处

  C、烟草中有毒物质主要是尼古丁

  D、吸烟主要伤害肺,对大脑功能也有损害

  答案:B

  解析:少量吸烟对健康也有害。烟草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烟碱、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能危害呼吸道,甚至作为化学致癌因子诱发癌症。

  3、能引起细胞发生癌变的因素有()

  ①X射线照射

  ②煤焦油的刺激

  ③温度过高

  ④细胞失水

  ⑤肿瘤病毒的侵染

  ⑥紫外线照射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⑤⑥

  D、②④⑥

  答案:C

  解析:能引起细胞发生癌变的因素有: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致癌,如电离辐射、X射线、紫外线;化学致癌因子,如砷、苯、煤焦油等;病毒致癌因子,已发现150多种。

  4、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癌细胞的特征()

  A、能分裂和分化

  B、能无限增殖

  C、形态、结构与正常细胞不同

  D、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容易分散和转移

  答案:A

  解析:癌细胞的特征有:无限增殖;改变形态结构;易分散和转移;常有“多极分裂”现象;对不良的环境一般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等。

  5、下列哪一项是癌细胞形成的内因()

  A、物理致癌因子

  B、化学致癌因子

  C、肿瘤病毒

  D、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答案:D

  解析: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肿瘤病毒是癌细胞形成的外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癌细胞形成的内因。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一的生物知识点总结10-24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05-13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1-15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02-14

高一生物知识点的总结08-16

高一生物的知识点总结08-02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07-19

[精品]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07-04

生物知识点总结11-23

生物知识点总结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