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集合[15篇]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位置和范围:
(1)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就是因在中国南部而得名。)
(2)位置:
纬度位置:热带;
海陆位置: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性;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原因: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欧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途经该海峡,因而日本把它称为“海上生命线”。P23
(3)国家:内陆国:老挝。临海国: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岛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帝汶。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马来群岛:地形崎岖,河流短促,多火山。
2.气候:
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 中南半岛和菲律宾半岛北部 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
特点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全年高温多雨
对农业的影响 雨季种,旱季收 随时种随时收
3.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p24
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1.中南半岛上山河分布特点: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各大河上游流经山区,水能资源丰富,下游多形成冲积平原。这些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低平,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地区。
2.主要河流: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怒江)注入印度洋,湄南河、湄公河(澜沧江)红河(元江)注入南海(太平洋)p26
3.主要城市及其分布特点:河内(越南首都)金边(柬埔寨首都)、万象(老挝首都)、曼谷(泰国首都)、仰光(缅甸的大城市,原首都)。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p27“活动”
4.人种:东南亚居民绝大多数是黄种人。
5.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新加坡比重最大。
6.东南亚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新马泰是重要的旅游路线。主要的旅游资源是:缅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波罗浮屠,柬埔寨的吴哥窟,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越南的下龙湾,花园城市新加坡等(图P28)。
备注:读图掌握东南亚主要岛屿、半岛,濒临海域、邻国和中南半岛上的主要国家、河流和城市;马六甲海峡位置。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2
美国知识提要:美国领土包括本土的48个州、一个特区和海外的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接下来的'内容是详细的美国地理知识:
美国
1、西半球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两洲分界线为巴拿马运河。一般把加拿大和美国称为北美,美国以南地区称拉丁美洲。
2、印第安人是美国土著居民,各国移民在美国形成了美利坚民族,美国全称美利坚合众国,国旗为星条旗。
3、美国主要人种为白种人,黑种人次之。在旧金山、洛杉矶和纽约有“唐人街”美国社会存在在种族歧视。
4、美国地形南北纵列分布,平原面积占全国一半以上,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大山系。
5、世界河流按长度排列: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密西西比河。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淡水湖群,通过圣劳伦斯河注入大西洋。苏必利尔湖为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密歇根湖全在美国境内。
6、美国农业生产实现了专业化和机械化,形成农业带,主要农业带有玉米带、小麦带和乳畜带。需进口热带农产品。
7、硅谷是美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位于旧金山东南面,生产硅片著名。美国首都华盛顿,最大城市纽约,火箭城休斯敦,汽车城底特律。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国。
城市:A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 B洛杉矶、C休斯敦、D首都华盛顿 E纽约、 F底特律。
河流、湖泊、海洋:①密西西比河, ②圣劳伦斯河 ③苏必利尔湖 ④密歇根湖 ⑤大西洋 ⑥墨西哥湾 ⑦太平洋
国家、地区:
G加拿大 H墨西哥 I阿拉斯加州
山脉:
⑾科迪勒拉山系 ⑿落基山 ⒀阿巴拉契亚山
地形:
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和山地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3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
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
⑷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
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⑵年变化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3、气温的分布
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6中的图3.17)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⑸等温线图的判读:
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与生活
⑴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⑵测量: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单位一般为毫米。
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
2、降水的季节变化
⑴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
3、降水的分布
⑴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⑶分布特点:
①赤道附近降水量较丰富,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
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⑸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四、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地区差异
⑴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
⑵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⑶气候与天气的差异:
⑷世界气候的分布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区分气候要素和气候因素:、
①气候组成要素:指组成气候的气温和降水。
②气候形成因素:纬度、地形、海陆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⑵各气候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①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海陆因素:同一纬度,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降水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③地形因素:同纬度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⑴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着人们的吃、穿、住、行及农业生产等方面,气候发生异常,常会带来危害。
⑵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
五、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某区域的人口数(人)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和北美东部分沿海和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南北美洲、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和南美洲北部的印第安人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中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中国、东南亚部分国家
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俄语俄罗斯
法语法国、非洲的部分国家
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4
世界的气候
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
3、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4、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中的气温有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6、气温的垂直变化: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7、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等温线图。
8、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
9、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
10、降水: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测定方法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个地方降水的季节变化。
12、学会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
13、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少;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4、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
15、世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17、能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世界的居民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
4、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紧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上学、就业、看病难、资源紧张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5、世界三大人种:
黄种人: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种人: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东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种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6、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7、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兰:流行于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由古印度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
基督教:流行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10、说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名称。
学习世界地理要注意什么
1、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
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你会发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文字)
4、复习时应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常看地图,多读地图。
怎样快速提高地理成绩
1、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学好地理的四个方法超简单
1、编顺口溜。
初中知识比较多,记得慢,忘得快,编一个顺口溜就记得快一点,比如各省的简称,印度的物产等等,额可以编顺口溜来记。
2、抓重点,概括记忆。
学会归纳总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南亚的地形复杂,可用八个字概括“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3、学会使用地图记忆。
有的同学对地理学习有严重的误解,认为只用背背就可以了,那是大错特错。地理是地图和理论的结合,要养成看地图,记地图,画地图的好习惯。看到一张地图不仅仅看到的是图,要看到图背后的知识!
4、与生活相结合。
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生活相结合就不会感到无趣。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5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热带,亚热带
(2)海陆位置: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临印度洋。位于我国的西南面,属于南亚,也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2.自然环境:
(1)地形: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中间:平原---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对农业影响: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广的国家。)
(2)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旱季(10月至次年5月)东北季风,雨季(6月至9月)西南季风→水旱灾害频繁。(如图p33图7.38、7.39)
(3)河流:恒河---从孟加拉国的恒河三角洲注入孟加拉湾,被印度人称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
3.人文环境
(1)人种:主要为白色和黑色人种
(2)人口: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人口增长速度快。(众多的'人口对印度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压力)(3)官方语言:英语
二、水旱灾害频繁
1.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为旱、雨两季,雨季为6月至9月,旱季为10月到次年5月)为主,由于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乞拉朋齐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
2.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主要经济作物:黄麻、棉花和茶叶等。
水稻、小麦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平原和半岛两侧沿海平原,降水丰沛的地区;小麦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和恒河上游,降水较少的高原山区。
(请参照p34—35的笔记)
3.绿色革命:60年代后,实行了绿色革命,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还有一定的余粮可供出口
三、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1.服务外包产业:掌握服务外包产业的特点、发展条件(原因)、成果(P35);印度软件外包产业发源于班加罗尔,被称为“印度的硅谷”,软件外包业务主要来自美国。
2.印度的工业:①主要矿产资源:煤、铁、锰
②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之间的关系:工业中心的分布接近原料产地,可以节省运费,降低成本。③主要工业区:孟买工业区、加尔各答工业区、班加罗尔工业区。
3.主要城市及特点:新德里--首都;加尔各答---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最大的城市--孟买(印度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最大的港口)。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6
有关初一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一、“三洲五海之地”
1.位于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包括西亚的大部分和非洲的埃及。
2.地处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太平洋洋和印度洋的东西方交通枢纽。掌握三洲、五海、两洋,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的位置,说明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在东西方联系方面的作用)
二、世界的石油宝库
1.世界上石油储量大、生产石油多的地区。
2.中东石油集中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3.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东亚、欧洲西部和北美洲,是世界上输出石油多的地区。
三、匮乏的水资源
1.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主要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炎热干燥。
2.该地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办法:海水淡化、节水农业、收集雨水。
四、多元的文化
1.中东是xx、伊斯.兰教、以及x教的发源地,居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2.耶路撒冷是xx、伊斯.兰教、x教的圣城。
3.中东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初一下册地理必考重点
1.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纬度位置: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与北美洲相望.
亚洲与其它洲的分界线
亚、欧洲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流-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洲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洲界线:白令海峡
2.地形特征:
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低悬殊.
3.气候特征:
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②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③季风气候典型.
掌握: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气候特征(图见课本P71-7).
季风气候典型原因: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季风对气候的影响(图见课本P81-8,1-9)
发源地性质风向影响下的气候特点
冬季风蒙古、西伯利亚寒冷干燥西北、东北寒冷干燥
夏季风印度洋、太平洋温暖湿润西南、东南高温多雨
4.河流特征:
河流流向特征: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
主要河流: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多的河流.长江是亚洲长河流.
5.亚洲的世界之:
(1)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高的大洲.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表面低处—死海湖面.
(2)世界上深的湖泊――贝加尔湖世界上大的湖泊――里海
(3)亚洲是世界上人口多的大洲.
学习世界地理要注意什么
1、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
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
你会发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文字)
7、复习时应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常看地图,多读地图。
怎样快速提高地理成绩
1、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学好地理的四个方法超简单
1、编顺口溜。
初中知识比较多,记得慢,忘得快,编一个顺口溜就记得快一点,比如各省的简称,印度的物产等等,额可以编顺口溜来记。
2、抓重点,概括记忆。
学会归纳总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南亚的地形复杂,可用八个字概括“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3、学会使用地图记忆。
有的同学对地理学习有严重的误解,认为只用背背就可以了,那是大错特错。地理是地图和理论的结合,要养成看地图,记地图,画地图的好习惯。看到一张地图不仅仅看到的是图,要看到图背后的知识!
4、与生活相结合。
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生活相结合就不会感到无趣。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7
本州岛是日本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是大和民族和日本文化的发祥地。古研究发现,在数十万年前来自中国东北的原始人类进入朝鲜半岛上居住,一些又迁徙到日本本州岛。
大部为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初夏有梅雨,秋季多台风。大部分地区温和湿润,但南北、东西有明显差异。
年平均气温,北部的青森为9.6℃,西南端的下关为15.5℃,相差近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北部为-2℃左右,西南端为5.5℃;最暖月(8月)平均气温北部22.5℃,西南端26.7℃。年降水量北部1400毫米,西南部1700毫米。
东部太平洋斜面夏季与台风期降水最多,冬雪少,天气晴朗;而西部日本海斜面冬季多阴雪天气,形成深雪地带。森林面积约占总面积 3/5。东部太平洋沿岸夏秋降水多,冬雪少,天气晴朗,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阴雪天气。
河网稠密,河流短小,较大河流有信浓川、利根川等,各河上中游多急流瀑布,富水力资源。
总结:日本由古代信仰萨满教的中国东北游牧民族迁徙而来,由于日本的'独特地形,使得迁入日本的游牧民族改变了原有的生存方式,形成了渔猎为主的和族人,这些人建立了出云国、邪马台国等等国家,另外还有大量中原人迁往日本。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8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1、比较亚洲和欧洲:
亚洲欧洲
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北半球,少部分在南半球全部在北半球
海陆位置东南北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西、南、北临大西洋、地中海和北冰洋
地形特征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③中部高、四周低①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低;②地面起伏较小;③南北高、中间低。
气候特点①气候复杂多样,(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大陆性特征和海陆差异特征显着①、温带气候显着(热带气候没有);②、海洋性气候显着。
河流特点①发源于中部高山高原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②、河流长,水量较大。③、多内流河。如长江,湄公河,塔里木河。①、发源南部山地、是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②、河流短小,水量丰富。如:多瑙河、莱茵河、伏尔加河等。
人口特点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36。72亿)人口过亿的国家有6个东部、南部人口稠密人口居世界第二位(7。27亿)人口增长率最低,西部人口最稠密。
2、需要识记的一些内容
⑴、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⑵、亚洲、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400米)。
⑷、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俄罗斯);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印度)。
⑸、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世界第三长河,注入东海),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中国境内叫澜沧江)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注入南海。
⑹、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注入里海;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流经8个国家),注入黑海。
⑺、亚洲、欧洲的湖泊:
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深的湖泊;
里海(中亚)——世界最大的湖泊;
死海(西亚)——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
巴尔喀什湖(中亚)—一半咸水,一半淡水
第二节、非洲
1、地理位置:
⑴、地理位置:赤道从中部穿过,地跨南北两半球。
⑵、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亚欧相望,东北和东面隔苏伊士运河和红海与亚洲分界。
2、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54个)。二战前,只有三个国家独立: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
3、非洲地形:⑴、地形多以高原为主(高原大陆)海拔500—1000米
⑵、势东南高,西北低。
⑶、主要地形区:
①、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屋脊”;
②、乞力马扎罗山——非洲最高的山峰;
③、刚果盆地-----世界最名的盆地;
④、东非大裂谷----世界最长的裂谷带;
⑤、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沙漠;
⑥、几内亚湾-------非洲最大海湾;
⑦、马达加斯加岛------非洲最大岛屿。
4、气候:⑴、非洲绝大部分在热带,平均气温高(25℃以上)称为“热带大陆”,是世界上干旱面积最大的国家。
⑵、气候特点: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气候类型见下图)
A、G地中海气候
B、F热带沙漠气候
C、E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M、高原气候
注:非洲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适于栽柑橘、葡萄、橄榄等。
5、河流:⑴、尼罗河——世界上最长河(6000千米)注入地中海;
⑵、刚果河——水量次于亚马孙河,注入大西洋。
6、物产丰富(“富饶大陆”):
⑴、矿产资源:非洲金刚石、黄金储量和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几内亚湾的铝土,南非的黄金储量和产量居世界首位,赞比亚的铜,尼日利亚的石油也非常有名。
⑵、名贵树种: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等。
⑶、农作物:咖啡、枣椰、油棕的主产地。
⑷、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居世界首位如狮子、大象、斑马、长劲鹿等。
7、经济:
⑴、非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低的一个大洲。
⑵、农业是重要部门,玉米种植面积最广,小麦和稻米大量进口,咖啡、可可、花生、棉花等大量出口。
第三节、美洲
1、比较北美洲和南美洲
地理事物北美洲南美洲
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北半球小部分在南半球大部分在南半球,小部分在北半球
海陆位置东北西三面临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南隔巴拿马运河与南美洲为界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加勒比海、北隔巴拿马运河与北美洲为界。
地形特征西部是高山区、中部是平原区、东部是低缓的高地西部是高山区、中部是平原区、东部是高原区
气候特征①、气候复杂多样;
②、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①、以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②、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主要山脉落基山脉(科迪勒拉山系北段)安第斯山(9000千米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科迪勒拉山系南段)
主要河流密西西比河,北—南,注入墨西哥湾,世界四长河亚马孙河,西→东,注入大西洋,全长6400千米,世界第二长河,水量最大河流。
经济特点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发展中国家(巴西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
2、需要识记的.内容:
⑴、白令海峡:“三线”交界处(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俄罗斯与美国的国界线;日界线通过的地方)。
⑵、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南部,巴拿马境内,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
⑶、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加拿大、南美洲是巴西
⑷、主要地区:①、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②、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⑸、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主要通行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以混血人为主。
⑹、居民:①、北美洲的居民主要是欧洲等国的居民,以白种人为主。
②、南美洲是世界人种大熔炉,以混血人种为主。
⑺、经济:①、美国是当代实力最雄厚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墨西哥以石油工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首都墨西哥城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
③、阿根廷是重要的牛肉、羊肉出口国。
⑷、巴西的铁,墨西哥的银、智利和秘鲁的铜的储量居世界前列。
⑤、南美洲大量出口咖啡、香蕉、蔗糖、棉花、玉米等。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9
第一节日本
地理位置:位于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西侧的一个群岛国家
领土组成:由本州、北海道、四国、九州四大岛屿及上千小岛组成,统称日本群岛。人口1.2亿多,是个地峡人稠的国家
自然环境:日本属多山地形,山地、丘陵占国土总面积的3/4。广大平原为的平原。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的海港幼神户和横滨。多火山、地震,富士山为活火山。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属温带季风气候(北部)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温和夏季凉爽
经济:日本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电子、化学、纺织等
⑴工业
a类型: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
b发展工业的条件:有利: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较高;科技力量雄厚;多良港,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不利:多火山、地震;
国土狭小,资源少,工业所需资源和燃料大部分进口;国内市场小,工业产品主要销往国际市场;对外依赖严重
c工业分布: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地区(见P23图: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
d海外投资建厂的对象是:美国、西欧、东亚、东南亚地区
e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为世界经济强国
⑵农业:农业生产在经济中不占重要地位,但现代化水平高
⑶渔业: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北海道渔场为四大渔场之一
5.日本的文化特点:东西兼容
第二节东南亚
新加坡:是一个的花园城市国家。经济以转口贸易和航运为基础,发展了炼油、造船、电子、纺织、食品等工业。旅游业收入是新加坡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于1967年建立。文莱在1984年加入,越南在1995年加入,老挝和缅甸在1997年加入,柬埔寨在1999年加入。在成立初期,东盟强调用和平手段解决区域争端。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探索经济合作途径,在80年代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
组成: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位置重要性:地处亚洲和大洋州、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交“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联系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地形:⑴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下游平原及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低平,易于灌溉,交通便利人口分布稠密
⑵马来群岛:多火山,地形崎岖,平原集中在沿海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和热带雨林气候(马来群岛)
农业生产:⑴中南半岛的平原地区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泰、越、缅为主要稻米出口国
⑵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其中泰国是世界上天然橡胶生产国、马来西亚是世界上的油棕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的椰子以及金鸡纳霜和木棉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矿产主要有锡和石油
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地区,盛行佛教
第三节印度
南亚有三大河流: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
南亚位于热带河亚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南亚东北部,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面,降水充沛,乞拉朋齐降水量达11000毫米,为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方
地理位置:大部分在印度半岛上,东北部和西北部与我国为邻(与我国有部连续边界),印度洋三面环绕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亚洲耕地面积的国家,南亚面积的国家
地形北:喜马拉雅山地——狭长崎岖
中:恒河平原——低平宽广
南:德干高原——低缓广大
河流: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侧,注入孟加拉湾
气候:属热带季风气候。6—9月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为雨季;11——次年5月盛行来自陆地的东北风,为旱季。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原因:西南季风年际变化大导致降水不稳定)
农业: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和水稻(主要分布在东北恒河平原),绿色革命后粮食能够出口
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黄麻(东北恒河平原)、茶叶(东北山地)
工业:殖民统治时期,主要发展纺织工业和采矿业。现在,工业部门齐全,特别是原子能、航天、计算机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成就
主要城市:首都新德里。加尔各答是印度的城市和麻纺织工业中心。孟买是印度港口和棉纺织工业中心。班加罗尔是印度的计算机软件中心,印度的软件出口仅次于美国。
第四节俄罗斯
1.世界上面积的国家,面积为1707万平方千米。跨亚、欧两洲,是传统的欧洲国家。跨东、西半球,东西长1万多千米
2.总人口1.47亿,俄罗斯人占80%。由130多个民族组成,有100多个民族通用俄语。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平原占一半
地形区:四大地形区(欧洲部分主要是东欧平原,亚洲部分叫西伯利亚地区)
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冬西伯利亚山地
气候:⑴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各地差异显著
⑵特点: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暂而温暖
⑶寒极:奥伊米亚康(北半球寒极)
河湖⑴伏尔加河:全长3600千米,注入里海,俄罗斯的“母亲河”,世界最长内流河
⑵贝加尔湖:世界最深、蓄水量的淡水湖
6.资源:煤:库兹巴斯铁:库尔斯克
石油:第二巴库,秋明世界上亚寒带针叶林分布最广的国家
7.四大工业区⑴莫斯科工业区:全国工业最发达区
⑵圣彼得堡工业区:造纸、纺织工业最发达
⑶乌拉尔工业区:石油、机械、钢铁
⑷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煤、油气、电力、钢铁
地理成绩不理想有什么原因
1、缺乏学习主动性。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甚至认为是副科或者认为要开卷考试。课本、资料上的习题从不主动解答,等待老师讲解,对自己不负责任,学习上的消极情绪严重,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主要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不认真听讲,即使听讲也是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学习方法不科学。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沉睡在数理化作业里,对地理知识一知半解,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忙数理化,白天无精打采听地理,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上甲课做乙事,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没有及时复习巩固。根据一百多年前德国艾宾浩斯研究的遗忘曲线可以知道,在接触新知识的最初阶段是忘得最快的。因此,在此期间就应及时复习,否则学过即忘,以至于看到题目就产生畏惧感,不愿解题,对课本的基本知识、定理、定律熟练程度不够,地理成绩也就自然不能提高。
地理一轮复习技巧怎么复习
1、自然地理方面: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复习时可分四阶段逐级提高解题能力,并从中总结规律性东西。第一步是透彻理解概念并熟记,第二步是吃透法则,第三步是真正弄懂原理,第四步是做变式训练题。做完一道题后要理清解题思路,做完类型题后要总结同类题型的解题技巧,达到做一个会一类的目的,不管某类题形式如何变,只要原理是同一个就都会做。
2、人文地理方面:主要考查学生对观点、方法的分析运用能力,复习时要注重思维的建模,做题时要注意归纳解题的方式方法,同时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第一轮复习要以教材为主,通过做题反馈课本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地方,重新理解和反思,进而巩固知识、拓展做题思维方法。
3、区域地理方面: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如果说自然地理偏向记诵,那么区域地理就是偏理解分析,它强调区域特征的概括,区域内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区域整治的发展方向,所以复习各版块时要有所侧重,不能一概而论。
地理二轮复习技巧有哪些
1、地理运动专题: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体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运动、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
2、人地关系专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区域发展问题等。
3、区域地理专题:自然区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等。
4、地理图表专题:日照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计算等。在复习地理时,要着重看教材中自然地理原理图式、总结人文地理的思维模式、联系自然地理特征审视热点区域题目,同时多做题,多总结规律,只有真正钻进去才能学出兴趣来。
如何利用好地图学习地理
1、学会分类地图
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2、学会读图
①先读图的主题②看清图例③注意细节④联系实际
3、学会变图
①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②图文转换
4、学会用图
①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
②用图记忆学习中国地理:可看10方面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0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
二者差别: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气温及其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3.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③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学霸地理答题技巧分享
首先,答案力争一遍过。
时间紧任务重,不要寄希望于第二遍检查,会做的一定要一遍过如果有时间复查,在没有特别有把握的情况下,最好还是不要随便改动第一次的答案,要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
第二、尽量按顺序答题
做选择题,尽量按照题目顺序作答,以免丢题漏题。对于没有把握的题在草稿纸上备注题号,方便之后复查。
第三、审题要仔细
做题时,审题要细,注意题目中的“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很多考生都被这些关键词给坑过,所以,要仔细审题,避免踩雷。
第四、留有时间涂答题卡
时间再紧,也要把答案涂到答题卡上,并且检查有没有涂错,避免出现该涂A,涂成了B,或者是第二题的选项,涂到第三题上面。
第五、不会做的跳过
不会的题,不要钻牛角尖,要知道在争分多秒的.考场上,一分钟都很重要,如果你盯着一道选择题已经三分钟了,说明你真的是不会做,不要耽误更多的时间。建议凭着你的运气,选一个看着顺眼的,千万别空着,只要选上一个答案,你就有四分之一的可能蒙对,但空着肯定是零分!
高考地理虽然只有80分,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一分千人”意思是一分就能挤掉一千甚至几千人,平时认真学好地理知识,掌握好地理答题技巧,考场上就能应对自如。
学习地理地图怎么看
1、多看地图,每天看,边看边想联系,尽可能用自己的知识点,移动全身,用图片和书评。每天30分钟看照片的时间,确保你得到。
2、地图是关键。最好记住大陆和国家的地形图,在确定经度和纬度线之后准确地确定地理位置。明确中国四个高原和四个盆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特征、动植物。
3、图与图的转换:将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平面图转换为立体图,局部图转换为全图,表转换为图、扇形图和条形图等。
4、图形与文本的转换:尽可能地把所有知识点放在地理教材中去理解和掌握各种图形,不去记忆,学会把图片和文本从空气中转换出来。例如,获取等高线图,从地图上的等高线可以从等高线方向、密度、山区趋势变化规律、坡度大小、农业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解读。
5、应特别注意五条经线和五条纬线。在训练中,我经常问自己要弄清楚这十条线穿过的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并在不超过十度的经纬度范围内勾勒出轮廓。描述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学会分析自然、环境、能源、气候等地图。
很实用的地理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预习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同学们要将预习习惯应用到各个学科,地理也不能例外,但是,由于地理不同于其它学科,很多知识都要落实到图上,所以在预习时,除了要结合地图来预习,同时,要做好标记,哪里懂了哪里有疑问,这样,课堂上就会更有针对性的听讲。
2、认真听讲。相信大家都明白认真听讲的重要性,这是学好地理的关键。上课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努力完成老师发出的各项指令。因为老师上课之前是经过认真备课的,对每节课的过程都是精心设计的,每一步操作都是有目的的要达到一个效果的,如果你落了一个环节,可能就会影响到整个后续学习。如果疏忽课堂学习,带来的损失是难以弥补的。
3、课后复习。温故知新,每次上完课后要及时复习,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有问题常找老师和同学探讨,养成刨根问底,穷追不舍,不搞清楚决不罢休的学习习惯。每一章节学完后,要把整个章节的知识进行全面复习,归纳总结,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期中期末考试前也要针对考试范围全面复习。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1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⑴形状:球体。严格意义上说: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3、纬线和经线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经、纬线的特点:特点经线纬线半圆,两条相对应形状特的经线组成经线圆,每一条纬线征圈,把地球平分为自成纬线圈相等的两个半球纬度相同,长度长度特相等,赤道最长,征经线长度都相等向两极渐短收缩成一点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
⑷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⑸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⑹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西经)(东经)0°18020xx1020xx0越向西越大越向东越大线本初子午90°纬(大愈)向北北20°愈10°赤道0°10°纬(20°大愈)向南南愈90°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
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2、地球的'公转(P13中的图1.18)
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年(约为365天)。
4.产生的现象:
①五带的划分;
②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季节的变化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⑺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表示范围的大或小表示内容的详或略大比例尺小详细小比例尺大简略在图幅一样大的情况下,选取的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信息就越详细;反之亦然。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3-8月是北半球的夏半年,9-次年2月是冬半年。
3、地球的五带
三、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
⑴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②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1:1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千米线段式:└┴┴┴┚
⑵方向的判读:
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和注记
2、地形图的判读
⑴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举例:旗杆高出地面15米
⑵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线
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①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⑷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⑴地图常见种类:导游图、交通图、政区图
⑵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2
河北省是首都北京连接全国各地的交通枢纽。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河北省已形成了陆、海、空综合交通运输网。
全省共有25条主要干线铁路通过,铁路货物周转量居全国大陆省份第1位。有27条国家干线公路,公路货物周转量居全国大陆省份第2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007公里,居中国大陆省份第3位。
河北海运条件十分便利,自南向北,有黄骅港、天津港、唐山港京唐港区、秦皇岛港、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等较大出海口岸。秦皇岛港年吞吐能力2亿吨,是中国大陆第2大港;唐山港京唐港区已形成3亿吨吞吐能力,唐山港曹妃甸港区已已达到3亿吨,黄骅港年吞吐量也超过1亿吨。其中唐山港、秦皇岛港位列全国前8大海港。
石家庄民航现已开通47条航线,通达全国47个大中城市,并开通了石家庄至香港及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航线。秦皇岛山海关机场开辟25条航线,通达全国27个城市。邯郸机场于2007年建成通航,现已开通大连、上海、杭州、厦门、西安、广州、重庆、海口、呼和浩特、温州等多条航线。唐山三女河机场于2010年7月13日通航,开通了20多条航线。北京首都机场、天津国际机场也可为河北利用。另邢台机场项目投资3亿元,将建3C机场,将在“十二五’期间投入运营。
河北邮电事业发展迅速,全省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已达到4200多万门,各市县全部实现了国内,国际直拨。到2010年,交换机总容量将超过5000万门。发达便捷的交通通信条件,把河北与世界各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十分有利于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3G移动通信方面: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先后在河北保定建设3G网络,保定成为全国首先开通3G网的10个城市之一,也成为同时拥有两个3G网的3个中国城市之一(另外两个为上海和无锡);作为奥运协办城市的`秦皇岛也是第一批建设中国移动3G网络的10个城市之一。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3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⑴形状:球体。
严格意义上说: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3、纬线和经线(P6中的图1.6、1.9)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⑸经、纬线的特点:特点经线纬线半圆,两条相对应形状特的经线组成经线圆,每一条纬线征圈,把地球平分为自成纬线圈相等的两个半球纬度相同,长度长度特相等,赤道最长,征经线长度都相等向两极渐短收缩成一点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⑹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殊经线
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180°经线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西经)(东经)
0°18020xx1020xx0越向西越大越向东越大线本初子午
90°纬(大愈)
向北北20°愈
10°赤道0°10°纬(20°大愈)
向南南愈
90°二、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
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2、地球的公转(P13中的图1.18)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年(约为365天)。4.产生的现象:①五带的划分;
②太阳高度角的变化;③昼夜长短的变化;④季节的变化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⑺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表示范围的大或小表示内容的详或略大比例尺小详细小比例尺大简略在图幅一样大的情况下,选取的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信息就越详细;反之亦然。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3-8月是北半球的夏半年,9-次年2月是冬半年。3、地球的五带(P14中的图1.19)三、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⑴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②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1:1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千米线段式:└┴┴┴┚
⑵方向的判读:
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⑶图例和注记
2、地形图的判读
⑴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P24中的图1.34)
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举例:旗杆高出地面15米
⑵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线。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P16中的图1.36)①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
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⑷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⑴地图常见种类:导游图、交通图、政区图⑵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1、地球?水球?
⑴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⑵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
⑵海陆分布大势:
①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②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P33中的图2.6)
③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④大洲分界线:(P33中的图2.7)
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北美:白令海峡。
⑶亚洲是最大的洲;大洋洲是最小的洲;太平洋是最大的洋;北冰洋是最小的洋。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二、海陆的变迁1、沧海桑田
⑴现象: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⑵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此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⑶举例:今天的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过去曾经是海洋。
2、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②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P42中的图2.22)③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环太平洋带。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
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
⑷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9中的图3.5)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与生活
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P53中的图3.11)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⑵年变化(P53中的图3.12)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3、气温的分布
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⑷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6中的图3.17)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⑸等温线图的判读:
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与生活
⑴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⑵测量: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单位一般为毫米。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2、降水的季节变化(P55中的图3.19)
⑴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
3、降水的分布(P56中的图3.24)
⑴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2)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⑷分布特点:
①赤道附近降水量较丰富,两极地区降水少;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⑸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四、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地区差异
⑴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⑵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⑶气候与天气的差异:
⑷世界气候的分布(P65中的图3.28)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区分气候要素和气候因素:、
①气候组成要素:指组成气候的气温和降水。②气候形成因素:纬度、地形、海陆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⑵各气候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①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海陆因素:同一纬度,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降水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③地形因素:同纬度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⑴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着人们的吃、穿、住、行及农业生产等方面,气候发生异常,常会带来危害。
⑵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
四、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某区域的人口数(人)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和北美东部分沿海和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
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南北美洲、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和南美洲北部的印第安人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中南部、大洋洲西北部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语言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中国、东南亚部分国家
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俄语俄罗斯
法语法国、非洲的部分国家
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4
由于研究角度不同,矿产资源的分类体系各异,主要有:
根据矿产的成因和形成条件,分为内生矿产、外生矿产和变质矿产;
根据矿产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点,分为无机矿产和有机矿产;
根据矿产的.产出状态,分为固体矿产、液体矿产和气体矿产;
根据矿产特性及其主要用途,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
总结:矿产资源的分类,反映出人类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认矿、找矿、采矿的生产实践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和认识水平。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5
我们生活的大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概况: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地理位置:大部分位于东、北半球,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
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靠印度洋、西临地中海和黑海。
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3
南部有三大半岛,自东向西是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
地形、地势特点:亚洲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约占全州面积的3/4。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雄踞中部,向西有伊朗高原,向北有蒙古高原。的大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的外围(要能在地图上填注以上地名)
平原多分布在大河的中下游及沿海。
亚洲地面起伏很大,有世界上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世界陆地最低处死海的湖面。整个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和湖泊: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山地和高原,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注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龙江、黄河、长江河湄公河,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有恒河、印度河等。
的湖泊有:里海,是世界面积的湖泊;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蓄水量的淡水湖;
死海,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河世界上最低的湖泊(要能在地图上填注以上河湖)
5. 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原因:跨纬度广,海陆差异大,地形复杂)、季风气候显著(原因:的大陆和的海洋交界处)、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原因:面积广大,内陆远离海洋)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中部和西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北部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极地气候、青藏高原和山地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见P7图6.9要能填图)
亚洲有47个国家和地区,按地理方位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东亚指亚洲东部的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和蒙古五个国家;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共11个国家和地区。它们是: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和东帝汶;
南亚是指从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以南,岛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共7个国家。北部有尼泊尔、不丹两个内陆山国,中部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三个临海国;南北印度洋上有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两个岛国。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其他地区隔开,是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所以也称为南亚次大陆;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
西亚包括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小亚细亚半岛,共20个国家和地区。它们是:伊朗、阿富汗、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塞浦路斯、黎巴嫩、约旦、巴勒斯坦、以色列、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
北亚是指亚洲北部的俄罗斯(见P3图6.4)
第二节 人文环境
1. 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洲,36.8亿人。集中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其中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印度、日、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6个国家
亚洲人口过多,对资源环境产生了沉重压力
亚洲大小民族有100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
亚洲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有发源于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华夏文化;
发源于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河流域文化;
发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因其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击而成,故又称“两河流域”)的古印度文化
3. 经济发展的差距:发达国家:日本马来西亚、韩、沙特阿拉伯、新加坡 高收入>9655美元(原因:日、新、韩、马、泰发展加工工业,促经经济发展;沙特出口石油)
发展中国家:中、泰 中下等收入 3125—9655美元
蒙、越、印、孟、尼 低收入国家<500美元
地理复习方法有哪些
1、系统阅读。
围绕复习的中心课题,认真阅读有关的教材内容、笔记、地图、作业及试卷。通过阅读,使同学们的知识尽快回到曾经达到过的水平。
2、整理分析。
整理出系统的复习笔记,以便随时查用。主要包括:知识系统提纲—使繁杂的知识系统化;各类比较图表—让知识更清晰;简易地图—形象、醒目,易于记忆。
3、重复练习。
做一定量的习题,是复习巩固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深领会。做练习时要注意:题型要灵活多样,覆盖面要广,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题量要适中,不陷入题海之中;选题要有针对性,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练习要经常化。
地理答题技巧最新有哪些
(一)读懂题意
试题是通过一定的.文字表述或图表、数据等资料等形式出现的,考生应具备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能够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运用,解决试题中所提出的问题。要达到这个要求,考生首先必须能够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的中心含义,以及试题作答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看清图示
地理试题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图相关的。因此,学生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三)注意联系
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在答题时应该注意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要关注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四)表达清晰
准确的地理学科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在复习迎考中,应该把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
关于地理高分攻略简介
1、直观理解
在整个地理学习过程中,都要对书上出现的各种地图彻底理解,做到看到图就知道它在说什么。心里有图,把地图和地理知识(地形、气候、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等)对照起来,这是学好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这一点都还没有做好的,需要理解回到课本,从头开始梳理一些课本上的各种地图。
2、阅读理解
要知道所学习的那个区域在什么地方?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知道所学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
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3、综合运用
在复习我国南、北方差异时,可从位置、范围、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资源、农作物、农业基地、工业基地或地带等方面列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复习“英国、日本地理”,可从位置、范围、自然条件、工农业发展状况,首都和主要城市等方面列表进行综合比较。这些东西,看起来很复杂,实际上分解开来之后,就是两点:一是地图上的空间关系,二是受地理规律影响的经济社会关系——农作物的种类是由地形、气候等决定的,首都和城市分布也和地形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换句话说:第一个层次是以地图学习为核心,适合低年级学习;第二个层次是以规律的理解为核心,适合低年级像高年级的过渡;第三个层次是把规律和地图结合起来学习,是对高年级的要求。一次做好这三个层次,我们就一定能学好地理。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05-07
初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3-08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优选】05-30
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02-16
【精】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07-11
地理知识点总结03-23
地理知识点总结11-06
地理知识点总结04-26
初一地理五大知识点总结12-09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