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09-05 07:10:51 知识点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1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分子结构:

  CH4: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

  3、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产物气体如何检验?)

  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4、同系物: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2

  一、重点聚焦

  1.混合物的分离原理和分离方法。

  2.混合物分离方法的操作。

  3.离子的检验及检验试剂的选择。

  4.物质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5.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6.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7.有关物质的量、微观粒子数、质量、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之间转化的计算。

  8.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二、知识网络

  本章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两节内容,其知识框架可整理如下:

  1.实验安全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避免或减少实验事故的前提,然后在实验中要注意五防,即防止火灾、防止爆炸、防止倒吸引起爆裂、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防止暴沸。

  2.实验中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3

  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

  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常见物质的状态

  1、常温下为气体的单质只有H2、N2、O2(O3)、F2、Cl2(稀有气体单质除外)

  2、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Br2、Hg

  3、常温下常见的无色液体化合物:H2O、H2O2

  4、常见的气体化合物:NH3、HX(F、Cl、Br、I)、H2S、CO、CO2、NO、NO2、SO2

  5、有机物中的气态烃CxHy(x≤4);含氧有机化合物中只有甲醛(HCHO)常温下是气态,卤代烃中一氯甲烷和一氯乙烷为气体。

  6、常见的`固体单质:I2、S、P、C、Si、金属单质;

  7、白色胶状沉淀[Al(OH)3、H4SiO4]

  常见物质的气味

  1、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l2、SO2、NO2、HX、NH3

  3、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氯水、溴水

  4、许多有机物都有气味(如苯、汽油、醇、醛、羧酸、酯等)

  硫和氮的氧化物

  1.硫单质俗称硫黄,易溶于CS2,所以可用于洗去试管内壁上沾的单质硫。

  2.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生成亚硫酸,方程式为SO2+H2O H2SO3,该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可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亚硫酸溶液有酸性也有漂白性。

  3.鉴定SO2气体主要用品红溶液,现象是品红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

  4.SO2和CO2混合气必先通过品红溶液(褪色),再通过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变浅),最后再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同时证明二者都存在。

  5.SO2具有氧化性的方程为:2H2S+SO2=3S↓+2H2O,与Cl2、H2O反应失去漂白性的方程为Cl2+SO2+2H2O=2HCl+H2SO4。

  6.SO3标况下为无色晶体,遇水放出大量热,生成硫酸。

  7、久置浓硝酸显黄色是因为含有分解生成的NO2;工业浓盐酸显黄色是因为含有Fe3+。保存浓硝酸方法是在棕色瓶中,放在冷暗处;紫色石蕊溶液滴入浓硝酸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滴入稀硝酸现象是溶液只变红。

  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①N2+O2放电===2NO

  ②2NO+O2=2NO2

  ③3NO2+H2O=2HNO3+NO

  2.氨的工业制法:N2+3H22NH3

  3.氨的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②装置:与制O2相同

  ③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④检验方法:

  (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b)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烟产生.NH3+HCl=NH4Cl

  ⑤干燥方法:可用碱石灰或氧化钙、氢氧化钠,不能用浓硫酸.

  4.氨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NH3?H2ONH4++OH-

  5.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4NO+6H2O(制取硝酸的第一步)

  6.碳酸氢铵受热分NH4HCO3NH3↑+H2O+CO2↑

  7.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Cu(NO3)2+2NO2↑+2H2O

  8.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

  9.碳与浓硝酸反应:C+4HNO3=CO2↑+4NO2↑+2H2O

  10.氯化铵受热分NH4ClNH3↑+HCl↑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氧化反应CH4(g)+2O2(g)→CO2(g)+2H2O(l)

  取代反应CH4+Cl2(g)→CH3Cl+HCl

  烷烃的通式:CnH2n+2n≤4为气体、所有1-4个碳内的烃为气体,都难溶于水,比水轻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

  同位素: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原子

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4

  氯离子的检验

  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

  HCl+AgNO3==AgCl↓+HNO3

  NaCl+AgNO3==AgCl↓+NaNO3

  Na2CO3+2AgNO3==Ag2CO?3↓+2NaNO3

  Ag2CO?3+2HNO3==2AgNO3+CO2↑+H2O

  Cl-+Ag+==AgCl↓

  二氧化硫

  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

  S+O2===(点燃)SO2

  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

  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回水和SO2

  SO2+H2OH2SO3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往正反应方向发生,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作可逆反应,用可逆箭头符号连接。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条件为高温或放电:N2+O2========(高温或放电)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在常温下遇氧气即化合生成二氧化氮:2NO+O2==2NO2一氧化氮的介绍:无色气体,是空气中的污染物,少量NO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

  二氧化氮的介绍:红棕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这是工业制硝酸的方法。

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5

  一、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二、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①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②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③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三、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硅单质

  1、氯元素:

  2.氯气

  1、二氧化硫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原子结构: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制法:MnO2+4HCl(浓)MnCl2+2H2O+Cl2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2Na+Cl2===(点燃)2NaCl2Fe+3Cl2===(点燃)2FeCl3Cu+Cl2===(点燃)CuCl2Cl2+H2===(点燃)2HCl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Cl2的用途: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HCl+HClO2HClO===(光照)2HCl+O2↑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制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H2O,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氯离子的检验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HCl+AgNO3==AgCl↓+HNO3NaCl+AgNO3==AgCl↓+NaNO3Na2CO3+2AgNO3==Ag2CO?3↓+2NaNO3Ag2CO?3+2HNO3==2AgNO3+CO2↑+H2OCl-+Ag+==AgCl↓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S+O2===(点燃)SO2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

  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回水和SO2

  SO2+H2OH2SO3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

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6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原子的电子构型与周期的关系

  (1)每周期第一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为ns1。每周期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除

  226He为1s外,其余为nsnp。He核外只有2个电子,只有1个s轨道,还未出现p轨道,所以第一周期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

  (2)一个能级组最多所容纳的电子数等于一个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种类。但一个能级组不一定全部是能量相同的能级,而是能量相近的能级。

  2.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

  ①分区

  原子结构与性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②各区元素化学性质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特点

  ③若已知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可直接判断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某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为4s24p4,由此可知,该元素位于p区,为第四周期ⅥA族元素。即能层为其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为其族序数,但应注意过渡元素(副族与第Ⅷ族)的能层为其周期数,外围电子数应为其纵列数而不是其族序数(镧系、锕系除外)。

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7

  【氨气及铵盐知识点】

  氨气的性质:无色气体,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且快)1:700体积比。

  溶于水发生以下反应使水溶液呈碱性:NH3+H2ONH3?H2ONH4++OH—可作红色喷泉实验。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会分解,受热更不稳定:NH3H2O===(△)NH3↑+H2O

  浓氨水易挥发除氨气,有刺激难闻的气味。

  氨气能跟酸反应生成铵盐:NH3+HCl==NH4Cl(晶体)

  氨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都离不开它。氨气容易液化为液氨,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还可以用作制冷剂。

  铵盐的性质:易溶于水(很多化肥都是铵盐),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

  NH4ClNH3↑+HCl↑NH4HCO3NH3↑+H2O↑+CO2↑

  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干燥铵盐与和碱固体混合加热)

  NH4NO3+NaOHNaNO3+H2O+NH3↑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是否收集满。

  【同步练习题】

  1。下列气体中,室温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NH3、CO2、HClB。H2、C12、H2SC。NH3、O2、H2D。CO2、H2S、SO2

  答案:C

  2。氨水中存在着由水电离出的.少量H+,因此氨水中存在的微粒共有()。

  A。两种B。四种C。五种D。六种

  答案:D

  3。在下列反应中,氨作为氧化剂参加的反应是()。

  A。NH3+H3PO4=NH4H2PO4B。4NH3+5O2=4NO+6H20

  C。2NH3+3C12=6HCl+N2D。NH3+NaH=NaNH2+H2

  答案:D

  4。下列微粒中,与NH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

  A。NH3B。K+C。Na+D。H3O+

  答案:D

  5。利用碱石灰和五氧化二磷均能干燥的一组气体是()。

  A。CO、NO、H2B。N2、O2、MH3C。H2、NO、NH3D。NO、Cl2、N2

  答案:A

  6。标准标况下,11。2LNH3恰好被49gH3PO4溶液吸收,则生成物是()。

  A。NH4H2P04B。(NH4)2HPO4

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8

  基本概念

  1。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聚、渗析、布朗运动)、吸附、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注:浓硫酸使胆矾失水是化学变化,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

  3。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漂粉精、天然油脂、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5。掌握化学反应分类的特征及常见反应:

  a。从物质的组成形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b。从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c。从反应的微粒:离子反应或分子反应

  d。从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e。从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6。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红磷和白磷、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及C60等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不是同素异形体,H2O和D2O也不是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同位素一定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8。同系物、同分异构是指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9。强氧化性酸(浓H2SO4、浓HNO3、稀HNO3、HClO)、还原性酸(H2S、H2SO3)、两性氧化物(Al2O3)、两性氢氧化物[Al(OH)3]、过氧化物(Na2O2)、酸式盐(NaHCO3、NaHSO4)

  10。酸的强弱关系:(强)HClO4、HCl(HBr、HI)、H2SO4、HNO3>(中强):H2SO3、H3PO4>(弱):CH3COOH>H2CO3>H2S>HClO>C6H5OH>H2SiO3

  1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12。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13。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而不是COOH—

  14。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

  15。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C。(NH4)3PO4D。(NH4)3PO4和NH4H2PO4

  答案:BD

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9

  基本概念

  1、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聚、渗析、布朗运动)、吸附、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注:浓硫酸使胆矾失水是化学变化,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

  3、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漂粉精、天然油脂、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5、掌握化学反应分类的特征及常见反应:

  a、从物质的组成形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b、从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c。从反应的微粒:离子反应或分子反应

  d、从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e。从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6、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红磷和白磷、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及C60等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不是同素异形体,H2O和D2O也不是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同位素一定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8、同系物、同分异构是指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9、强氧化性酸(浓H2SO4、浓HNO3、稀HNO3、HClO)、还原性酸(H2S、H2SO3)、两性氧化物(Al2O3)、两性氢氧化物[Al(OH)3]、过氧化物(Na2O2)、酸式盐(NaHCO3、NaHSO4)

  10、酸的强弱关系:(强)HClO4、HCl(HBr、HI)、H2SO4、HNO3>(中强):H2SO3、H3PO4>(弱):CH3COOH>H2CO3>H2S>HClO>C6H5OH>H2SiO3

  1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12、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13、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而不是COOH—

  14、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

  15、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10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

  原子结构与性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

  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

  洪特规则特例:当p、d、f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2s22p0、12Mg3s23p0、20Ca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2s22p3、15P3s23p3、24Cr3d54s1、25Mn3d54s2、33As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2s22p6、18Ar3s23p6、29Cu3d104s1、30Zn3d104s2、36Kr4s24p6。

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11

  胶体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1~100nm)。

  2.常见胶体

  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4.胶体的'提纯:渗析法

  胶体的提纯:渗析(用半透膜);胶体与浊液的分离:过滤(滤纸)

  5.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

  6.胶体的应用:

  胶体的在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用途,如常见的有:

  ①盐卤点豆腐

  ②肥皂的制取分离

  ③明矾、Fe2(SO4)3溶液净水

  ④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⑤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

  ⑥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

  ⑦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

  ⑧纳米技术与胶体

【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最新01-07

最新高一化学知识点03-04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2-24

高一化学的知识点总结03-28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05-26

高一化学的知识点总结07-21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06-08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09-01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