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1
靖康之变,是宋代钦宗靖康年间金灭北宋的事件。
靖康元年(1126)正月,金军南下,渡过黄河,直抵北宋东京开封城。宋钦宗派使者赴金营求和。金军提出:宋须交金500万两、银5000万两、牛马骡各1万头匹、驼1000头、杂色缎100万匹、绢帛100万匹;割让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州)、河间三镇(称三镇,即包括其所属州县);尊金帝为伯父;以宋亲王、宰相作人质,送金军北渡黄河,才许议和。金军攻城,宋守军多次击退金军。但宋钦宗仍继续与金议和,答应了金赔款和割地的要求。金撤军北归。同年八月,金军再次南侵。闰十一月初,东京城破。宋钦宗亲赴金营,献上降表。从十二月起,金军大肆搜刮宋廷的`府库及官、民户的金银钱帛。次年四月,金军俘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戚北撤。宋朝皇室的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也被掠去。北宋灭亡。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2
土木之变,又作土木堡之变,土木之役。
明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瓦剌也先因入贡所赏未得满足,遂率众攻扰明边。当权宦官王振怂恿明英宗亲征,英宗与王振调集官军五十万,仓促而行,军心混乱,将士乏粮,至大同后,得知前军失利,即欲回师。本应入紫荆关而还,但王振拟经其家乡蔚州,邀英宗往其宅第,既又恐军队损其乡里禾稼田地,军行数十里,复改道而行,于八月十三日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为瓦剌军追及,被困数日。十五日,王振传令移营,而瓦剌军四面攻至,明军大乱,伤亡惨重。随征官员英国公张辅,尚书邝野、王佑,学士曹鼐、张益等被杀,英宗被俘,王振死于乱军之中。正统十三年,也先派贡使2500人到京进贡,却虚报了500人,明廷只按实际人数给赏,又将其所求之物减去了4/5,也先大怒,与正统十四年七月,以减少赏赐为借口,分兵四路内犯,自率一路攻打大同。英宗刚到大同,即闻悉失利的消息,又遇上连日风雨,军中时有夜惊,于是连忙回师,当退至土木堡时,被也先追及,土木堡地高缺水,士帅干渴,次日移营往南,也先率骑四面冲杀,明军行列大乱,自相践藉,死伤了数十万,文武大员死五十余人,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3
三饷,是明朝末年的辽饷、剿饷、练饷三项赋税的合称。
辽饷亦称新饷﹐始征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主要用于辽东的军事需要。到四十八年止﹐全国除贵州等少数地区外﹐平均每亩土地加征银九厘﹐计五百二十万零六十二两。天启时﹐并征及榷关﹑行盐及其它杂项银两。崇祯四年(1631)﹐又把田课由九厘提高到一分二厘﹐派银六百六十七万余两﹐除兵荒蠲免﹐实征银五百二十二万余两﹐另加关税﹑盐课及杂项﹐共征银七百四十万八千二百九十八两。
剿饷为镇压农民起义的费用﹐总数两百八十万两﹐主要也征自田土。原议只征一年﹐实际上从崇祯十年起﹐直到十三年才被迫停止。
练饷是崇祯十二年根据杨嗣昌的提议征派的﹐名义是训练“边兵”﹐加强九边各镇防御力量﹐实际是为了对付农民起义。此饷共征银七百三十余万两﹐其中田赋每亩加一分﹐约占总数一半以上。
三饷的加派反映了明末统治的.腐败﹐使激化的社会矛盾更趋尖锐﹐并成为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清朝统治者入关后﹐为笼络人心﹐曾下诏蠲免三饷﹐但没有认真实行﹐特别是辽饷中的九厘银﹐不久即被编入《赋役全书》﹐成为田赋的正式份额﹐终清一代﹐再未蠲除。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4
简述两税法出现的原因及其内容、意义。
唐朝后期,土地兼并激烈,均田制被破坏,农民失地破产,沦为地主的佃户。唐肃宗以后,天下百姓“乡居地著者百不四五”,唐初按丁征收租庸调的办法不通了。为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根据宰相杨炎的'建议,统一各项税收,创立两税法,主要内容:
(1)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税;
(2)不分主户客户一律收税;
(3)根据资产田亩的多少征收产税和地税;
(4)行商按收入的三十分之一纳税;
(5)每年分夏秋两季征税;
(6)根据财政支出定出全国税额。
两税法代替租庸调法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化,它扩大了纳税面,官僚地主不再享有免税特权,根据资产、田亩征税比按丁收税合理、进步,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相关文章:
代词知识点的归纳总结03-23
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07-08
初中几何知识点总结归纳05-14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06-09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11-07
中考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08-20
语文《背影》知识点总结归纳11-02
语文知识点归纳03-04
《观潮》知识点归纳03-25
《劝学》知识点归纳03-19